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西方古建筑技术哪些方面超过中国古建筑?原问题(西方古建筑水平是否远超中国古建筑?)? 第1页

        

user avatar   yi-fu-97-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建筑就只有宗教性建筑教堂可以比较吗?怎么不比道路、桥梁、水坝、运河这些实用性的建筑工程,为老百姓造福的设施呢?

隋代建造的赵州桥今天还伫立在燕赵大地上,隋朝京杭大运河今天还在沟通南北,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今天依然发挥着水利枢纽的作用,还有秦朝的驰道、灵渠这些古代的超级工程,今天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遗迹。请问中国古代的赵州桥、大运河、灵渠、驰道、都江堰这些中华文明伟大的文明成果,同时代的欧洲有可以等量齐观,并驾齐驱的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来,谢谢,我要提醒欧吹注意的是,在秦朝的中国人修建驰道、灵渠的(公元前200年前后)的同一时代,欧洲的罗马还在和迦太基打布匿战争,罗马有修筑过像秦驰道那样9000多公里的交通干线吗?在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建造赵州桥的(公元600年左右)的同时,欧洲还是蛮族的天下,法兰克人日耳曼人哥特人的那些王国有开凿像京杭大运河这样2000多公里的水上交通线吗?比赵州桥晚近百年的公元648年-727年的西班牙的的西哥特王国,还在实行落后的Mund法,就是让被告和原告分别把手浸入开水中,谁的手没被烫坏,谁就胜诉。而同时代的中国唐朝的法律已经死刑“三覆奏”了。

有人说“古罗马有万神庙,中国没有”,但是有古罗马有都江堰,有灵渠,有驰道吗?万神庙是一个祭祀建筑,他对民生有什么改善?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今天都江堰依然还在使用,在分洪抗洪,而且万神庙是公元118年在哈德良皇帝时期重建,公元118年已经是东汉王朝了,那时候中国的都江堰、灵渠、驰道已经建造了好几百年了,另外公元118年的时候,中国早已经发明了造纸术了,罗马呢?用什么写字?

还有洋奴说“”摊大饼谁都会,难的是往高了突破[捂脸][捂脸][捂脸]”

我想说的是:照这么说的话,原来欧洲人比古埃及落后4000多年,因为1899年,法国 埃菲尔铁塔还未建成之前,公元前前2560年埃及人建造你胡夫金字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捂嘴]

另外很多人拿欧洲的教堂比中国明清故宫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1880年完工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主教堂于1386年奠基,1897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

1844年,历史学兼建筑学家奥莱·勒·迪克(Eugene Viollet-le-Duc)主持重修巴黎圣母院。1845年,法国政府拨款500万法郎,由建筑师拉素斯和维优雷·勒·杜克负责全面整修教堂,重修有尖顶、圣器堂、13世纪的大门、国王画廊、中世纪风格的复古高窗等。

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都是鸦片战争之后才重修完成的,故宫是什么建成的?药典碧莲吧

——————

针对

@长风破浪 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说别的,只就罗马道路施工水平应急可以吊打中国”

———————————@

我的回复是:

———————————

秦驰道与“条条大道通罗马”的“罗马大道”的比较:

第一,建造时间秦驰道稍早。秦驰道在秦统一中国后,“历时十年”,大约完成于公元前210年。罗马大道正式开始是公元前1世纪,这时的中国已经进入汉武帝时代。

第二,秦驰道路幅比罗马大道宽得多又多。秦驰道路幅“道广五十步”,约70米。而罗马大道仅4.57~5.48米

第三,建造质量也不同。秦驰道“厚筑其外,隐以金椎”。罗马大道,黑色玄武岩铺成。

第四,绿化标准不同。秦驰道“三丈而树,树以青松”,而罗马大道仅仅栽上行道树,以便士兵遮阳

阿皮亚大道和秦弛道我都看过,从平坦程度上差的很远,阿皮亚大道今天残留的原始路段凹凸不平,走上去非常硌脚,其实就是有很多碎石头,埋在地下,说是路比较勉强。

而秦弛道今天的完整遗存还不少,而且比较平坦,还有被硬化的痕迹,比如富县张家湾乡五里铺村的陕甘交界处,是自南而北沿盘山道下子午岭支脉后过葫芦河前的一段,地处葫芦河与其支流桦沟河交汇地带,呈西北——东南走向,发掘面积约2050平方米。直道路面上有20多道车辙,车辙两侧分布有较宽的路肩。车辙间的辙梁经过反复碾压,土质发黑,质地坚硬。一些辙梁上还重叠着车辙印。

秦弛道之所以平坦,是因为采用了熟土技术,秦直道修造的时候所用的土都是“熟土”,也就是把土进行加热,杀死土中存在的微生物、植物种子、根系等杂物。除此之外还要将沙土反复夯实。在有些路段,其道路夯实厚度有50多厘米。

这样还不足够,还要在沙土中混杂盐土、石灰等盐碱物质破坏植物生长的基质,防止植物生长。

—————————————————————

针对的有的人说“中国现存古建都是新建的,已经不是当年的了”

特别是 @温暖的黄沙 说的“赵州桥隋代始建,前后经历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当代8次修缮,你现在看到的赵州桥是1958年修好的”这种言论

对此我的回复是:

赵州桥有历代的图画和晚清民国照片传世,晚清民国的赵州桥黑白照片和今天的外形没有任何区别,网上一搜就有哈,可以对比晚清时代外国人拍的和梁思成1933年拍的赵州桥的照片,主体没有变化。

而且1933年梁思成率领中国营造学社的专业人员,对赵州桥做详细的调查和测绘,判定大部分建筑材料构件都为隋唐时期,鉴定其为隋代李春所造,为世界上最早敞肩型石拱桥,有梁思成的考察报告为证。

即使是2014年,“赵州桥保护修复工程”,也是修复当年的古代构件,而不是拆了重修,或者换上当代的,比如今天赵州桥的二龙交颈栏板,还是隋朝的

中国古建的维修的原则是修旧如旧,而且赵州桥截止1950年代,大部分都是还当年的古代的构件,这个有各种历史记载证明的,赵州桥的历次修缮,历朝历代都有明细记载,有地方志有史书、详细的记载,都换了什么,修的哪里写的很清楚,都不是重建,都是局部加固,补刻,没有大拆大修,主体是当年原始的。

赵州桥从宋代到清代每一次修复的流程,和工艺和区域都有完整记录。

比如唐朝的修复是补了几块石头

--------------------------

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七月,因大水冲坏桥北面西侧的金刚墙,桥台下沉,使“排(小拱)有欹斜崩裂现象,用补石重砌方法

---------------------------------

宋朝的修复是扶正

-----------------------------------------

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因凿铁腐蚀脱落,被盗使外侧拱出现侧倾现象。于是众工扶正复原。实际则是因靠外之拱圈有侧倾现象,而联系拱圈的铁件又有短缺,需要把拱圈“正”起来。"

-----------------------------------------

明朝是加固缝隙

-----------------------------------------

明嘉靖癸亥(公元1563年)开始。因停息桥下的船民生火煮食所致,修复桥石缝隙,加固了腰铁。

-----------------------------------------

都没有触动主体,直到53年赵州桥还有隋唐石砖1500余块

而那些欧洲的那些号称千年历史的,直到1890年还在重修的大教堂有修建历史的详细记载吗?历代都是怎么整修的,都换了什么吗?说的清楚吗?

欧洲的教堂拉出来溜溜?有详细的修缮记录吗?是修旧如旧还是?拿数据啊,如果有你拿出来,我们和赵州桥公开比较。不要双标,在追问中国古代建筑的时候,怎么不公开西方古建筑的修缮记录呢?

没有数据,没有史料,没有干货,就是空喊,欧洲就是好,欧洲就是古老的,老欧洲正黄旗都有通天纹,没用,

----------------------------

@温暖的黄沙 还抨击我说:还又跑出来喊修旧如旧,欧洲那种叫造假,那雷峰塔、黄鹤楼这种算啥?原地升天?

-----------------------------------

对于以上质疑,我的回复是:

除了你没有人会说雷峰塔黄鹤楼是古建,没有人拿雷峰塔是和赵州桥并列的,雷峰塔公园门口大牌子上写的清楚,人家写的清清楚楚,是复原,是原址重建,这有浙江省的政府公开发布的文件为证。

1999年底,浙江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做出建造雷峰新塔,恢复“雷峰夕照”景观的决定。

———————————

看清楚了,文件说的很明白,是建造“雷峰新塔”,根本不是雷峰塔[飙泪笑]

因为等级原因,我无法发图,有需要图片资料的可以私信我

—————————————

关于有些朋友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中国唐朝建筑去比较

我想说的是:

圣彼得大教堂,最终完工时间是1626年,已经是明末清初了,这一年努尔哈赤已经死了,皇太极继位,明朝马上就要灭亡了,拿唐代和辽代的应县木塔比不合适,要比也应该拿明末的宗教和宫廷建筑比,明代的宫殿和宗教建筑现存的可很多,气势恢宏,装潢精美的毫不输于圣彼得,比如明代长陵棱思殿、山西大同、陕西西安的城楼和钟楼、山东曲阜孔庙,还有北京故宫的一部分,今天现存的北京故宫当中既有清代的也有明代的,比如保和殿(建极殿)就是明代的建筑,躲过了李自成的大火,这是有梁思成在民国时期曾亲自勘察过,并在藻井等多处,发现明代题写的年代墨迹,最终断代为,故宫保和殿建成时间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比圣彼得大教堂早很多。

这就又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古代建筑的断代问题,今天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基本都经过梁思成、林徽因等一代学者在民国时期进行了田野调查勘测,基本上都有明确的建成时间和修缮时间的断代,而且有比较详细的测绘图和考察报告,在考察中提供了断代的确凿证据。

比如佛光寺判定为唐代建筑,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用了四重证据法进行的断代,第一重是在佛光寺内发现了唐代“七铺作斗拱”,与史料和敦煌壁画可以相互印证,第二是寺内的唐代壁画有作者提名,有唐代特有官职名称,且壁画佛像的风格与敦煌壁画可以印证,第三是彩塑符合唐代艺术风格,第四重,也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也就是在佛光寺的四椽袱大梁下的和寺内经幢上发现了“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和“唐大中十一年建造” 以及“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右军中尉是唐代独特的官职,管理神策军)等墨迹。因此,佛光寺是唐代建筑,铁证如山,确凿无误,而且后来佛光寺还做过碳十四

而同时代的那些欧洲的古代教堂是如何断代的,如何确定建成和修缮时间的呢?有没有像佛光寺这样严谨的考据和多重证据呢?我是没有看到。

批判我的、主张欧洲古代建筑比中国牛的那些人,没有一个能说出来关于欧洲古代建筑是怎样断代的。如果谁有欧洲古代建筑的断代依据资料,请出示哈,如果没有,那么如何有资格和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比较呢?

另外西方的大型石教堂,比如圣彼得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都是建设时间跨度很大,多次重修,而且没有像中国古代建筑那种详细的翻修记录,中国绝大部分古代建筑的修缮历朝历代都有明细记载,有地方志也有史书,详细的记载了每次修缮都换了什么构件,修的什么地方写的很清楚,都都换了什么,修的哪里也写的很清楚,大多不是重建,都是局部加固,补刻,没有大拆大修,主体还是当年原始的。即使是1400年前的唐代建筑,我们也能追溯它的修建过程,了解它的原始风貌和建筑技术与外形随时间而变迁的具体脉络和进程,还有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绘画作为佐证,欧洲有吗?如果有请出示,谢谢!

——————————————————

还有人还提到圣索菲亚大教堂,说它古老

我想说明的是:

我们现在看到的圣索菲亚教堂是1453年以后被土耳其人占领之后改建的,彻底完工是1739年,苏丹马哈茂德一世下令复修清真寺,并加建一所伊斯兰学校、一所施食处及一所图书馆,又在1740年加建洗礼用的喷泉。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明代景泰年间开始重建,清朝乾隆时期才完工的建筑。

而且之前在公元859年经历了一次的大火对圣索菲亚大教堂造成破坏,而且在此之前的公元869年1月8日的地震使一个半圆顶倒塌,巴西尔一世下令重修。

——————————————————

杨静桐 @杨静桐 留言说:中国史籍里的数字不能作实,宽约七十米的秦驰道,不是现在的北京长安街?

别的不说,夯土路的工程难度能跟石路相比?????

————————————————————

秦直道驰道也有石头路,比如河北井陉的秦皇古驿道,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里修的,现在还有遗存,并且被国际所认可,2000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理事、世界遗产协调员亨利·克利尔考察了秦皇古驿道之后认定:这条古道从秦始皇时期算起,至少比罗马古道早建成 100年。

说“中国史料里的数字不作数”,西方的就能做数?希罗多德写波斯上百万大军进攻希腊,笑话一样,波斯才多少人口,能出动上百万军队?中国古代史书可没这么不要脸[耶]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率领着规模庞大的波斯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希腊杀过来。根据希罗多德记载,当时波斯士兵的总数有二百六十四万一千六百一十人。260万,根据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和军队的调动能力,能信吗?今天这么发达的科技,中国都没有260万部队,几千年前,260万军队,养的起?不是笑话吗?

不要太双标了哈

————————————————————

——————————————

有朋友在回复中提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粘合剂不如西方的问题,比如以下这位的回复:

说实话,古中国用糯米做建筑粘合剂的成本太高了。。。

——————————————

那你觉得这样的材料能修建出什么样的建筑?古建筑比拼的可不是民居,古代大兴土木在短时间内是跟战争一样大幅消耗国力的,建筑总得考虑使用时间和作用时间吧,古建筑有些方面不如国外是正常的,而且古中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政权大于神权,宗教地位是依附于政权的,再加上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纷争状态,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学的发展啊。那你得考虑自重跟荷载问题吧,高度是多少?木质材料占比?

——————————

对这个问题我的回复是:


中国古代建筑榫卯结构对粘合剂的要求非常低,理论上可以不用粘合剂,这不是西方古代建筑可以比的,不了解木结构建筑吧,大木作什么的,《营造法式》读过吗?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之所以能做到房倒屋不塌正是因为不靠粘合剂啊

中国古代只有城墙和低级民房的墙需要少量用粘合剂,比如硬山搁檩,大部分高级建筑都不用,因为中国高级建筑根本不是墙承重啊,还荷载?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常识

——————————————

@蒋大白 等人说罗马斗兽场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中国没有同时代的建筑可以比肩

—————————

对于以上言论我的回复是:

傻孩子,罗马斗兽场都重修了多少次了,还一千年,哈哈,都是道光年间的拱门

罗马斗兽场,重修过多少次了,而且现在也不完整了,公元442年和508年发生的两次强烈地震对斗兽场结构本身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在中世纪时期该建筑物并没有受到任何保护,因此损坏进一步加剧,后来干脆被用来当作碉堡。15世纪时教廷为了建造教堂和枢密院,竟然拆除了斗兽场的部分石料

应县木塔不但完整,木料都是当年的

罗马角斗场的第二次重修是在1824年,由瓦拉迪埃(Giuseppe Valadier,1762-1839)主持,这次修复主要是在建筑的西区进行,从每个细节上都模仿了原有的文物,但新增加的部分用砖代替了石头。

石头早就换了,还一千年,傻孩子[飙泪笑][捂嘴]罗马斗兽场八个拱门都是新修的,是清朝道光时期修的,还好意思说一千年,药店壁莲吧,我都替你尴尬[耶][飙泪笑

第三次重修由路易吉·卡尼那(Luigi ,1795-1856)主持,1844年在角斗场南段重建了八个拱门,这次修复被认为是瓦拉迪埃早期工作的延续。

而号称比太和殿早的比萨大教堂、圣埃提安教堂又怎么样呢?圣埃蒂安教堂正在法国大革命中被彻底毁坏,今天看到的是1861年由维克多·巴尔塔负责重建的。而今天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而成的,而比萨教堂洗礼堂地基基础部分是1992年挖开重新修的。92年都改革开放了,还把地基挖开,在中国敢这么干?解放后挖开过故宫地基?

—————————————————————

江西黄 @江西黄 对我质疑说:

第一个赵州桥就错了,世界最早的拱桥是阿尔坎塔拉桥,比赵州桥找近一世纪,规模也更大,现在依旧在,只不过国内宣传赵州桥是最早的敞肩拱桥,概念上有些偷换,慢慢在国内演变成世界最早拱桥,其实根本不是。

—————————————————

对于以上江西黄 @江西黄 的言论,我的回复就是:

你第一句话就错了

你估计还是初中生吧,常识性错误好多,[捂嘴]

赵州桥就是世界上第一个敞肩石拱桥,不是第一个拱桥,我记得小学语文就有《赵州桥》这个课文,你是不是没认真学呀

第二你举的那个例子,已经是流传很广的一个笑话和谣言了,你说的阿尔坎塔拉桥,号称建造于公元98年,已经存世2000多年,为了纪念当时的统治者图拉真皇帝而建造。可是尴尬的是,迄今为止,没有找到任何断代的依据,没有在桥身上发现任何古罗马时候的题记或者是纪念,只找到了1543年在拱门上方的雉堞又分别加上卡洛斯一世,以及帝国的纹章和一段铭文。这个复刻铭文:PONTEM PERPETVI MANSVRVM IN SECVLA MVNDI(此桥永存直至世界尽头)根本不是古罗马时期的,是明朝的。也没有史书记载可以进行印证,

这个在考古界大家都当个笑话甚至是丑闻来说,,只不过一些百家号和宣传旅游的公众号,把他宣传成世界最早拱桥,其实根本不是。没有断代依据,没有考察报告,学术界是不认的,这种行为是很丢脸的其实,和造假没有什么区别。

赵州桥被确定为隋代,是有严格详细的断代依据的,

已经发现一块隋代碑石刻着建造时间,和史书可以印证的

-------------------------

赵州桥

‘欒(今栾字)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彦直分书大业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

立在汶州石桥前’。”

可以断定隋大业二年七月十五日(606年8月23日)或稍前一些时日,赵州桥建成。

---------------------------------------

而且在桥身上可桥下出土了历朝历代的碑刻文字,从隋代到明代都有,其中有栏板20余块,包括较古的隋代饕餮栏板2块,各式隋代雕龙栏板7块,走马栏板1块,斗子卷叶栏板16块,凤凰栏板1块;石刻狮子两个;仰天石52块,唐代修桥记、铭刻各1块;明代修桥记石碑2块;有题刻的残石6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中国营造学社桥梁专家梁思成对赵州桥进行了详细考察、测绘,并写成《赵州大石桥即安济桥》,人家赵州桥是有详细的考察报告的,阿尔坎塔拉桥有吗?有的话,拿出来?没有其实就是造假


你把历史研究想的也太简单了,随便说一句是世界最古老,就是了,这是要被人笑话的,没有依据,随便乱说,这和造假没有区别,这已经是诚信问题了

—————————————————

最近知乎上,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很多否定矮化抹黑中国古代文明的帖子,各种鼓吹古代西方全面碾压中国古代建筑、绘画、文学、音乐的文章,我觉得这不是偶然的。他们的思路是这样的,从根本上打击中国人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否定中国古代文明,否定中国古代曾经辉煌过,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借此消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崇高理想。想让中国人相信,中国人本来就不行,中国历史上也从来就有没兴盛、强大过,因此以后也不会复兴。西方人白人生来就是是优秀的,天之骄子,长了通天纹,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世界被西方人领导是林所当然的。中国人生来就不如西方人,命中注定被要被压迫、被剥削、被歧视,不要想着和西方人平起平坐,就永远当血汗工厂就行了,彻底放弃做强国,做大国的梦。

这就是他们套路,谁也不是傻子

他们为什么抹黑矮化否定中国呢,因为中国是唯一一个五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几千年来,百折不挠,愈挫愈勇,虽有困境低谷,但永远不甘于沉沦,不放弃希望,历尽苦难,如今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49年以来,西方一直不断封锁、孤立、制裁新中国,但是中国不但没垮掉,反而蒸蒸日上。中国也是未来唯一一个有实力和欧洲白人争夺世界话语权、主导权的国家,为什么没有质疑印度古代文明、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古代阿拉伯的呢?因为这些古代文明,不是死了,就是分裂了衰落了,对西方没有威胁了。

对于这些抹黑矮化质疑中国古代文明的人,我个人意见是不要和他们对骂,那就中他们的计了,要用缜密的逻辑、翔实的史料、确凿的证据、生动的语言,用贯通东西,映照古今的学识,彻底打垮他们,让他们从精神上崩溃。把干货仍在他们脸上,牧羊犬们不是吹西方吗,那好,我比你更了解西方,你不是说古代文明吗,那好,我比你更熟悉古代文明。英文史料、中文史料、古代考古发掘、现代研究成果,多角度,多层次,无死角,布下天罗地网,设下十面埋伏,四面封,两头堵,让牧羊犬无处逃遁,无话可说,最终让他们哑口无言,默默无语两眼泪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兜兜罗 给我留言:

知乎就是作者这样的憨憨太多,先预设立场,然后百度百科,然后复制粘贴,最后中国牛逼,下面一群叫好。就你们这一群烂蒜有一个学过建筑的么?有一个是本科建筑学毕业的么?有一个认认真真度过东西方建筑史的么?就你们懂个毛线建筑?一个个的当着无知当个性,嘴上叫嚣着爱国,真令人反胃。

—————————————

对于以上的言论,本人觉得,看来洋吹已经急了,已经破口大骂了,说明我的文章还有点作用,戳到他们的痛点了,让他们如丧考妣!我比较欣慰

—————————————

@左小木木 给我留言说:

现代建筑学主要是从西方来的 ,更直白点是从宗教来的,属于艺术,中国人说的建筑只能叫工民建,就是个盖房子的,你觉得具有可比性吗[飙泪笑][飙泪笑]

对于以上言论我的回复是:

你知道什么是工民建吗?哈哈,好不容易懂一个专业词汇出来卖弄[耶][可怜][酷]。今天不少学校都有工民建专业,你找一个工民建毕业生给我设计一个木结构古建筑,看看?《营造法式》都看不懂,什么叫大木作榫卯结构,都不知道,还工民建?[飙泪笑][飙泪笑][飙泪笑]

你要这么说,那我也可以说和中国古代园林的移步换景,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虽有人作,宛如天开相比,什么欧洲的什么凡尔赛宫,什么枫丹白露,什么美泉宫,那都是些呆板的几何图案迷宫,简直就像是小学生作业,拿尺子三角板比着画个平行四边形,画个三角形,一点艺术感都没有。

你肯定不知道中国人在北宋写出《营造法式》的时候,欧洲还是黑暗的中世纪。

你肯定也不知道,文艺复兴后近代欧洲曾经掀起一股学习中国建筑的热潮,荷兰人约翰·尼尔霍夫(1618-1672)在他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访大清帝国记闻》,书中对中国园林赞不绝口。这可不是我编的,以下是相关史料,你也涨涨知识哈!

@@@@@@@@@@@@@@@@

近代一些欧洲人画家凭想象画出的“中国风”油画中,经常会出现亭子:洛可可时期宫廷画家布歇,想象中的"神州"中国,要有亭子。作为中国园林里重要的元素,亭子可是有很大用途的。

园子里处处成景,逛累了,可以到亭子里歇脚,边休息边看景。所以在英中花园里,具有东方风情的亭子是必不可少的;欣赏美景需要亭子;谈情说爱同样也需要亭子。

但是亭子的图纸该去哪弄呢?正巧有个苏格兰设计师,叫钱伯斯。他在东印度公司工作,经常去中国旅行威廉·钱伯斯(1723—1796)

他去广东的时候,画了很多建筑图纸,回国整理成书,叫《中国房屋设计》:《中国房屋设计》的亭子和房屋图纸。英国人在建设英中园林时,借鉴了很多钱伯斯的图纸;由于老钱的资料也不完整,所以很多只能依据大概样式,加入自己的想象:

乌邦寺公园的亭子、斯托花园的亭子、沙格堡公园的亭子。这些在中国造型上加一些欧式元素的亭子,深受欧洲人喜爱。

到后来很多花园主人不知道怎么建中国园林,干脆在花园里戳一个亭子,表示我这就是英中花园了。

法国人看着英国人建的亭子不错,迅速引进到自己国家,大肆建造。于是法国也有了中国亭:巴加泰勒花园的亭子、卡桑城堡的亭子

别看欧洲人设计的这些亭子长的不土不洋,其实在中式元素的借鉴上,他们下了很大功夫;光顶盖的样式,就考据了好多种中式的造型。

无忧宫的中国亭顶盖,就是借鉴传统亭子的圆形攒尖顶设计的:

中国公园里的普通亭子、波茨坦无忧宫的中国亭,也叫中国茶室。斯托花园亭子的顶盖,借鉴了传统亭子的方形攒尖顶:

天坛里的铜人亭、斯托花园的方亭

而乌邦寺公园的亭子,借鉴了传统亭子的多角攒尖顶:

桥上休息的亭子、乌邦寺公园的亭子

而这些不同顶盖的亭子中,有一种四周封闭式的亭子,出镜率特别高。

比如这个卡桑城堡的亭子,就是封闭式的,它建在湖边坚实的基座上,曾经是法国当时最流行的亭子:

这种封闭亭子虽是中国亭的一种,但在我国却相对少见,不过颐和园和故宫倒是有:颐和园铜亭、故宫御花园亭

这亭子在当时那么流行,估计就是因为仿中国亭子仿的太像。它的顶盖用的是中式的八角攒尖顶:同样封闭式的景山公园凉亭

在整个盖子的造型设计上,仿造中式的飞檐翘角:

亭子盖子的用色和青色琉璃瓦很接近:

而亭子四周墙壁的大体用色是中国寺庙的常见色,黄色:

有意思的是,亭子周围还像模像样的立着石狮子:

除了诸多相同之处,要说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卡桑城堡亭的盖子上没有脊兽:

脊兽的文化内涵,估计老外也搞不灵清

卡桑城堡亭和中式亭子已经很接近了,整体造型和西湖玉带桥的气质有几分相似:

西湖玉带桥亭、卡桑城堡亭

可以看出设计师是经过一番考证之后,才建造的这个亭子,现在它已经是重要的旅游景点了,人们都想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建筑一瞧究竟。

估计在那个时代的欧洲建筑师,谁做的越像中国风,谁就能引领时尚。而瑞典哈加花园中的凉亭,不光中式元素少,居然连个椅子都没有:慕尼黑类似宝塔的亭子,不愧是慕尼黑的,果然够黑:无忧宫设计的是披着洛可可外衣的中国亭:意大利帕拉梅奇尼花园的凉亭,不愧是意大利出品,金色的亭子、绿色的树荫、粉红色的花,真漂亮:

比利时很有意思;1900年,国王崇拜中国文化,根据想象设计了一个他心中的中国亭,实际根本不是亭子,就是个房子......

现在中国亭是比利时皇家皇家博物馆的一个分馆。英国艾尔顿庄园的喷水宝塔,样子很像亭子,也够漂亮,所以也选入吧:这是英国人建的最后一个中式建筑,时间是19世纪

————————————————

@kaka和虫豸 给我留言:

别想了,就是技术落后。之所以故宫能做的那么大,是因为能够搞到巨型的木材当承重柱,本质上用的还是最简单的建筑力学。

————————

我的回答是:真是名如其人,当之无愧!中国古建的榫卯结构的,房倒屋不塌,不用粘合剂,复杂程度难道不如欧洲那些一修修了上千年的教堂?告诉你一个冷知识,罗马斗兽场道光年间还新建了8个拱门

———————————————

感谢大家的留言和关注,由于目前我等级不够,无法发图,敬请见谅。另外因为篇幅有限,有些学术问题来不及展开说,如果有对文明比较研究和文学、哲学、历史、人类学、地缘学以及传统戏曲曲艺武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可由我邀请您进加入由我本人创立的“言值”公益读书微信群,共同切磋讨论交流。

lwx198775,这是我的微信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但凡中国政府有钱一点,思维开阔一点,考古工作者勤快一点,商业机构积极一点,都不会让这样的问题存在。

秦始皇陵大家都知道,一个几十米高的土包子。

但人家其实是个基础高度115米以上的巨大建筑。

根据文献记载,秦始皇皇陵的封土,高50丈,按秦汉度量尺度,最低都不少于115米。只是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到了十九二十世纪,日本和欧洲学者来测量时,还有近百米高,而今却只有几十米高了。

后来根据考古发现,秦始皇陵墓封土上还有大量的建筑痕迹和建材残留。所以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这个封土其实是一个九层高台,且层层树以台榭,顶端建有殿堂的高台建筑。

复原起来大概就是下面的样子。

加上殿堂,这个东方金字塔,高度怎么也都140+了。在当时的其他文明中,除了埃及金字塔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外,也就已经被地震摧毁了的亚历山大灯塔了。

不过,现代对秦始皇陵封土的复原还不全面。

严格来说,秦始皇陵的封土,除了每层的建筑外,每一层还要种树并放上玉雕的树木,百兽飞禽。看上去,它不仅仅像是东方金字塔,也像是一座东方空中花园。

当然,我们中国的考古界,往往连画几张漂亮的复原图,制作一个合格的复原动画的条件都没有,所以大家只能看到我们历史遗址里饱受岁月摧残后的落寞一面了。

再比如乐山大佛,大家都知道,古代人类世界最大的雕像嘛。

但是,几个人知道乐山大佛其实是一个庞大建筑当中的一部分呢?

改革开放后,修复乐山大佛时,佛像已经因为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下,受到了较严重的损毁了。

而古人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唐朝人建了一座包裹山体的巨型佛阁保护乐山大佛,并称之为凌云阁(历史上又有大像阁等称呼)

史载,佛像高13层,后在宋元战争中被摧毁。后来宋元明清都曾重建,但越修越小,越修越小,名称也从“阁”,变成“棚”,到了清朝一开始变成了“亭”,最后干脆不修了。

我们现在无从得知乐山大佛的凌云阁到底有多大,但现在的考古发现,乐山大佛残留的凌云阁立柱柱址,直径都是1.25米起步。而现在故宫太和殿最大的立柱,直径都才1.06米,很多直径1米的柱子都要拼接出来。

那咱们的考古学家们复原出来的凌云阁长啥样呢?

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太丑了,太敷衍,太潦草了。

原本的凌云阁,高度100米起,光是71米的大佛都比55.6米的东罗马圣索菲亚大教堂要高。

那时候的人,看大佛的视角是这样的。

最早的大佛,是贴满金箔塑科金身的,于佛阁之中,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金身之上,光彩熠熠。

东罗马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一千多年来,历经暴乱,战争,地震,火灾后无数次的扩建,重修,最终成了教堂+高塔+附属建筑的建筑群,才有了如今宏伟的的形象。

我们再看看欧洲是怎么复原他们的历史遗址的。

咱们首先看复原图。

这是西方在游戏中复原的亚历山大灯塔。

这是我们复原的北魏永宁寺塔。

这是遗址都没找到,就瞎几把乱画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想象图。

这是明明有遗址,还瞎几把乱画,规模还没遗址几分之一大的中国铜雀台遗址想象图。

再看看西方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米诺斯王宫遗址。

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下图是他们遗址的细节。


接下来是复原图。

再来看看我们二里头遗址。碳十四测定发现,二里头的发展经历了一期起步,二期发展,三期繁荣,四期衰落的阶段。一到四期连贯发展,中间没有断层(跨越了夏商两代)。

我们的二里头遗址的宫殿面积是10.2万平方米,近乎米诺斯王宫的5倍。

遗址是这样的。

我们复原起来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你说你是一个学生,你看到两个文明差不多同时代的建筑复原图,你会不会觉得人家都是高楼大厦,咱们就是茅草房?

但从考古来说,迄今为止,虽然远古时期,我们就已经把陶器玩得贼溜了,但我们没有发现过商代的瓦片,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商朝的宫殿是茅草顶。

中国最早发现的瓦片实物,已经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西周时期的产物了。古希腊最早的瓦片实物,是公元前640年左右的赫拉神庙。欧洲全面普及瓦片,都是古罗马时候的事情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原始的瓦在新石器时代,也就是一万多年前就有了,毕竟那时候人类的陶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了。但没有文献和考古的发现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那么认,这是原则问题。

一下扯远了,我们说回建筑的问题,不聊瓦片了。

下面这个是唐朝麟德殿的遗址。

直接看是没概念的。

它的建筑面积是12300平方米,什么概念呢?古罗马万神殿去除掉6.2米厚的外墙,可用面积约1500平方米。东罗马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占地面积将近8000平方米。巴黎圣母院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科隆大教堂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而且麟德殿的复原不是无的放矢的,是有大量文献和古画做支撑的。但咱们复原起来,麟德殿是什么效果呢?

真特么是连个模型都不会修漂亮一点。 @知乎城市-西安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后,人家说修马上就征集方案,而且重建方案天马行空,要不是没钱,我们早就看到一个全新的巴黎圣母院了。

这里要讲一个问题。

中国修复古建筑,极端追求修旧如旧。

我认为也没错,但太极端。

要是古建筑主体结构还在,那修旧如旧没问题。但是像麟德殿,汉朝宣室殿(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在有足够史料支撑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拘泥于古代技术来进行重建——这也是国外普遍的做法。

欧洲大地,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次千机大轰炸,比如德国,仅二战就遭受了盟军400万架次的战略轰炸。炮弹又没长眼睛,没有修复和重建,哪能看到那么多欧洲古建筑啊?

你像圣索菲亚大教堂,本来就是不断重建改建的。

再比如雅典卫城,你们猜雅典卫城遗址保护委员会是干嘛的呢?他们在保护遗址的时候,有没有使用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呢?

咱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那就是洛阳修复的则天门。

照着史料复原的,帅气得很。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成立的。

中国古代奇观遗址非常的多,但修复能力不如西方。一是没钱,二是思想没打开,三是人才缺乏,复原能力弱,四是宣传水平差(连个想象图都丑),五是文化传播能力太差。

如果我们把中国古代的各种奇观,名城,复原成西方复原古罗马城的那种水平。如果我们的奇观有各种类型的,丰富的复原图,想象图,还能有游戏复原,电影复原。如果我们能打开思路,大胆的复原一些古代奇观,不拘泥于恢复古代的建筑工艺。那我想,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岳散人一个中专生的话就拿知乎上来评判,是不是有点掉价?

这六张图里至少五张都跟古代建筑没半毛钱关系。

他爱怎么说是他的事,你信你就输了。

尤其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小号跑出来叽叽歪歪。

本来你问古代建筑水平,这就是不专业。

古代是几千年的跨度怎么算?

西方又是指哪里?从阿富汗算西还是从法国算西?

这跟抬杠没有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各有千秋,对建筑的功用理解也大相径庭。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的是人居环境,给人住的。为什么午门只有30米高,不能再修高?不是因为没钱没技术,那因为再高皇帝就看不见了,那你还搞个毛线的仪式?

西方的大型建筑为什么超级大,那是给神住的,神你看不见,我画多大的饼都可以。

有人还拿太和殿个头不大说事,那我就问了,修到教堂那么大,大臣不得拿喇叭喊么?还议个毛线事?

我们要承认,修教堂这种科技树咱们文化里没这玩意,所以科技树没点这一块,但是不代表这就是落后了。

你要拿工程量说事,良渚水坝,长城,黄河大堤,乐山大佛这工程量够大吧。

你要拿高度说事,永宁寺塔,明堂也很高啊。

要拿工程质量说事,大雁塔1300多年了现在还稳稳的,那会儿欧洲还在干嘛?

说白了,你不想住人住得房子是你的事儿,别把我们都拉上。

当然,最可笑的是,很多人啧啧称奇的西方古代建筑,其实都是现代仿古建筑而已。

赞了半天,吃屎没赶上热乎的。

以下两个建筑,猜一猜年代,国家。



user avatar   david-51-31-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古建筑在哪里?中国目前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屈指可数,拿什么去和西方古建筑对标?远的看古罗马,对标的是中国秦汉,秦朝咸阳宫80平方公里,汉朝未央宫5平方公里,现在踪迹全无,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了,只有一些考古记录,如何用图纸与实物去对比?

大唐遗风在日本



相信题主所提西方古建筑主要是欧洲中世纪后的:


剑桥大学建立在中国南宋时期


牛津大学建立在中国北宋时期

中国同时期也有太学,国子监,但建筑在哪里?

巴黎圣母院建于中国南宋时期

德国科隆大教堂由中国南宋时期开始,一直建造到大清朝才完成,虽然欧洲经历了一战,二战,但还是保留了下来。



上面分别是巴黎街道,法兰克福市政街景,这些都是市民生活的场所,同时期中国明代的生活古建筑在哪里呢?

盘点一下各类排名,比如下面的:

中国十大著名古建筑

1、故宫

2、布达拉宫

3、秦始皇陵

4、颐和园

5、永乐宫

6、唐乾陵

7、赵州桥

8、黄鹤楼

9、岳阳楼

10、嵩岳寺塔

真正在市内的除了故宫还是故宫,还少了一个万园之园--圆明园

所以西方古建筑与中国古建筑很难比,中国古代不缺能工巧匠,规模也宏大,问这个问题的意义还不如问中国古建筑为什么没保留下来?或者当现在成为历史,500年后回望现在,中国的建筑与西方建筑相比会怎么样?


user avatar   bao-la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弓箭和电磁炮都能杀死人,但背后理论水平是不一样的。

中国的古代建筑和西方的古代建筑都能住人,但理论水平是不一样的。

先说建筑,中国的建筑方面顶多达到工匠的水平,而同时期西方,建筑学可以称为科学,背后是力学的支持,而中国压根就没有力学,所做的事主要是靠经验积累,而不是理论推算,所以做一般的东西尚可,拿顶级的一比,差距非常明显。中国的大型古建筑里都是密密麻麻的柱梁,无法建出无柱的大厅,而这在西方古代,很多大型建筑都是内部无柱梁的。

其次材料,中国除了工事型建筑,比如长城是石头做的,其他都是木头,木头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防火。西方早期的建筑也是木制的,但是发现容易被火烧,所以就用石头做城堡等大型建筑就都用石头了。

然后是粘合剂,中国的古代建筑用粘合剂是糯米灰浆,而西方古代用的是接近现代水泥的罗马混凝土,不用问,远超中国的糯米灰浆。

我第一次去罗马就是走马观花的逛,第二次专门仔细观察研究古罗马时期建筑,结果让我非常吃惊,建筑思想和工艺十分先进,就是现代建筑的鼻祖。

从工艺上举个例子,罗马斗兽场,整个斗兽场既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而建筑使用的大量石材很多是整块大石头打磨的,打磨的十分精细,石头之间的缝隙大约是一毫米。因为建筑是椭圆的,所以石头不是统一规格打磨的,而是各有各的角度,如果角度差一点,石头这边的缝隙是一毫米,另一边就是一厘米,工程十分繁琐精细。

而罗马斗兽场这种造型,也是现代体育馆的鼻祖,一个长方形的运动场,椭圆形的观众席,上方还有棚顶。类似的还有古罗马的市场,剧院,马路,都是现代建筑的雏形,现代的类似建筑不过是规模和材料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


再说古代西方的雕塑,我认为是远超中国古代,中国古代的雕塑,就拿不出几个称得上栩栩如生,和真人十分相似的雕像,而西方的古代雕塑,栩栩如生的大把都是。

西方的绘画和中国古代的比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古代西方的绘画有立体感,而中国没有,所以无法表现得栩栩如生,本人空闲时间的爱好就是到处旅行,逛博物馆,一下均为本人亲手拍摄的材料。

这个是罗马斗兽场墙上石头之间的缝隙

这个是万神殿的穹顶

这个是庞贝古城的街道,路中的几块石头是人行横道,下雨天在上边走,马车的车轮则从石头之间穿过,两旁的人行道,其结构和今天的马路基本类似。

乱入一个,这个大鸡鸡是庞贝的妓院指示路标

这个是庞贝的剧场

罗马这种雕塑满地都是

这几个是卢浮宫里我最喜欢的雕塑

这是卢浮宫里我最喜欢的一幅画

这几个是凡尔赛宫内外的雕塑

这个是我最喜欢的凡尔赛宫里的一幅画,主人公是皇室公主,容貌清雅,气质恬静可爱






这几个是腐国的,中国能找出水平类似的吗?

没文化的好歹了解下力学史

力学史_百度百科


user avatar   lin-xu-13-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在某些方面中国的古建筑甚至要优于西方的。

先贴图感受一下

独乐寺观音阁模型,辽代

应县木塔模型,辽代

这两个缩小的建筑模型就很让我震撼了。独乐寺观音阁和应县木塔在古建史上的地位很高,而并没有多少非建筑专业的人了解

____________

再来说正题

西方建筑的柱式和比例我们也有。建筑从基础到墙再到屋顶,各部分的交接都很协调,且很有形式美。比如墙和地相接的台基有不同的做法,并以此来分出等级。墙和屋顶相接的斗栱层层出跳,以此承托屋顶出檐,作为横竖两个体系的交接,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等级。

梁思成先生将斗栱称为中国的柱式

斗栱层层出跳,承托出檐

构件之间的连接都是榫卯


答案一开始提到的某些方面,其中一点就是层次,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古建筑做得就比西方的好。官式建筑的层次是建筑之间的层次,比如故宫中轴线上的各个门和一进一进的院子。园林和寺庙讲求建筑和自然的层次,一个建筑往往是自然景观中的点睛之笔。西方建筑到后期提倡“如画式”的建筑,即建筑在自然中被发现,这一点我们早就做到了,并且比他们要好得多。


举个例子:

你知道设计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师伍重是有多喜欢中国的古建筑吗?他的桌上一直摆着梁思成先生赠送给他的《营造法式》,他绘制的一些草图表达了对中国古建筑的思考(基座+曲面屋顶)。

再一点,伍重未实现的悉尼歌剧院室内设计(后由其他团队完成)虽模仿了中国古建筑的斗栱,但也只是形式上相像而已。

伍重(原本)设计的Major Hall,用金箔、红色、白色三原色交叉搭配,参考了25年版本《营造法式》上的黄土刷饰斗栱配色。当年这套系统叫做Plywood Box-Beam,左边11片,右边11片。由于要相互连接,所以片与片之间形式相似,是一系列形式的转化。这(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跟斗栱或是铺作的疊加是非常接近的。

伍重未实现的方案模型及灵感来源

* 注: 此图为引用

双抄三下昂斗栱模型

现在的悉尼歌剧院内部

* 注: 此图为引用

如果谙熟西方的几何和比例那套东西,我们不难做出在西方审美体系下像样的建筑来。而反之,让他们设计园林,他们是做不出来的(这个我们现在也做不好)。

写到最后意识到,为什么要拿西方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建筑和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不自信,同时也是西方话语权的体现。


之所以觉得西方的建筑好看,我认为可能有如下两点:

1、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感。

2、中国众多质量低下的仿古建筑。


最后,

东方的美美在意象,受儒家 和道家 的影响。

西方的美美在秩序,受神话和宗教的影响。

两者的内核不同,其实也没什么可比的

但是,

如何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传承,

及如何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

才是现在最应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____________

参考资料来源:

1,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2,悉尼歌剧院内部照片来自:

archcy.com/focus/mathbu

3,裘振宇-《伍重的中国》

4,有方讲座 | 裘振宇:伍重的中国

m.douban.com/note/47770 m.douban.com/note/47770

____________

感谢:

@风一样的男子 @新水令
@陈涤

指出的错误

@赵桐

提供的古建筑信息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网友举例,“石头建筑哪没有,吴哥窟不也是石头建筑?比圣索菲亚大教堂差?”

简单说,建筑包括两样东西,艺术与技术。如果在艺术上比较,那全世界建筑分不出高低。属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如果在技术上比,那西方建筑和东方建筑没有可比性。无论东方是日本出场,印度出场,中国出场,还是东南亚出场,相比较西方,都属于没有数学的区域,都是很基础的计算,有时间可以买本《数学史概论》,书十五章,东方到第四章就不出现了。

而古代建筑和现在大学一样,进建筑系的前提是数学过关,不会数学,不需要数学是艺术系的空间设计专业。总结,多看教材,其实答案都在教材上。(多说一句,我觉得我们教材的封面都选的特好,如果真看懂封面,其实已经了解七八了)。

全世界我最喜欢的建筑是尼泊尔建筑,三大古城人称露天博物馆,在艺术上已经登峰造极了,而且尼泊尔与中国还不太一样,中国古建筑是散落,尼泊尔是群落,我在山西看了近两百处古建筑,差点给我累死,尼泊尔一天就能看两百处,但问题是,它有什么技术难度吗?答案也很简单,没有。尼泊尔人会用木头也会用石头,但数学能力不足决定了,他们能把木头造成立方型,但石头只能是锥形。中国古人同样。这就是无数网友说的,“在预制板出现前,我们只会用木头封顶。”


从唐、五代一直明清,中国古建筑始终解决不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石头放到空中。所以中国古建筑基本都是砖石墙,木头顶。





有一个办法,就是劵拱,但这本质还是把立方体往锥形靠拢。东方古人也有做穹顶的想法,但因为没有发明出《几何原本》,最后只能做出藻井。

建筑的最大挑战,就是让石头上天。这个难题闯过去,未来就是工业革命;闯不过去,就是等完成工业革命的人来。今天让石头上天已不是难题,难的是让人上天,谁闯过去,谁就能在下一个时代掌握主动。

这套书很好,但就是贵,我也只买了东南亚卷和印度卷。有条件朋友可以收藏。还有很多册绝版了,偶尔孔网能找到。


user avatar   ddsfdsfd-afdfdfd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找我问问题,要反驳我的人太多,我精力有限,无法一一作答。

想要跟我辩论的,请到我的主页缴纳五元钱咨询费。

我将不再在评论区一一回答任何人的问题。

**********************************************

补充说明:

有些智力水平特殊的患者,硬是给我说中国的艺术作品,不管是雕塑还是画画,做得不像真人,是因为中国艺术注重写意,不写实。

是风格问题,不是中国人做不到。

说这话的人,我只能感叹是一声:不愧是阿Q的传人!

做不到就做不到,何必乱找理由,撒泼打滚,耍赖狡辩呢?

这样,你觉得中国人做得到写实艺术,只是不喜欢而已,拿你总得找点中国古代人写实作品的证据吧,总要有一幅画能够画到西方人的那种水平吧。

我这就拿一张西方古代16世纪画的油画,不是什么太有名的画家画的,你能找到同时期中国,真实还原度跟它差不多的中国古画吗?

《二十九岁男子的肖像》,1567年,布面油画,作者:焦万·巴蒂斯塔·莫罗尼:

****************************************************************************************

我这篇文章可能会把皇汉阿Q气的跳脚,因为论据太过充分,说的都是客观事实。

觉得自己是皇汉的,现在就可以关网页!

很显然,西方建筑的水平全面碾压中式传统建筑。

这种碾压式从技术到美学上的全面碾压,不带一丝松动的。

技术上,欧洲古代的用料实质材料较多,有很多以石头为主体的大型建筑,这意味着什么呢?

石头笨重,坚硬,意味着古代人的起重技术,几何和力学原理技术,材料工艺非常强,因为坚硬的花岗岩等必须要有相应的打磨工具和手法,并且那么重那么大的东西,要累积起来不倒塌,需要很好的力学知识。

中国为什么用木质建筑,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机械力学相关技术比西方落后,没有办法制造整体性的大型石质建筑。

而在艺术性上,中国建筑也遭到西方建筑的碾压,我认为这也有技术性的原因。

因为古代的几何学发达,而且能够雕刻整块石头,所以他们的建筑的可塑性就更强,更能体现力与美,以及繁复且协调的花纹。

比如古西方的石像雕刻,在人体解剖理解的深刻合理的情况下,才能早就更具有美感的人体动作。

古罗马著名雕塑拉奥孔:

而中国人由于连最基本的人体比例都认识不清,所以即便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哪怕是受到了佛教雕塑的影响,人体比例和结构上,依然不如古代西方两千年前的东西:

古代的中国的雕塑没法做出太舒展,活力四射的动作,为什么?

是因为古代中国的匠人没有对人体结构和人体解剖的充分认识,人的动作一旦做的复杂,他就没法做到还原真实了。

所以中国的雕塑一直动作很呆板,基本就只有立像和坐像,很少有哪些千姿百态的形体造型。

而且,中国古代末期的雕塑技巧,来自于西域的佛像,比如印度阿富汗之地,而这些雕塑技术的源头,也在古希腊。

当然有人说古希腊的雕塑技术来自中东。

但很显然,古希腊在中东的基础上技术和艺术性提升了,两千年后的明清,中国连西方学都没学全。

艺术想象要有技术支撑,由于中国连基本的技术都不过关,艺术性上,也很难完美表达艺术家的想法。

建筑也同理,中国的古建筑,哪怕雄伟如故宫,也没办法跟西欧的教堂比较美感。

我拿故宫和克里姆林宫,凡尔赛宫作对比,高下立判!

故宫:

克里姆林宫

凡尔赛宫

虽然都是庄严肃穆的古建筑,但很显然,被别人甩几条街。

中国人的审美能力不差,但是被技术水平所拖累,所以一直没办法发展起来。

中国古建筑比西方建筑难看,是铁板钉钉的客观事实。


user avatar   ji-feng-61-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如对比经济和技术基础呢,用中国一个国家来对战爱琴文明,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欧洲中世纪,各国文艺复兴,法国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点累吧,一本西方建筑史可是牵扯到横跨欧亚非各种文明各种国家的五六千年的历史,囊括古代文明世界的大部分区域,而中国秦汉之交才跑步进入古典时代,一直徘徊在黄河长江流域,建筑各方面大致成型不过两千余年,依靠精耕细作一点点累积起来,而且经常由于改朝换代经济崩溃,人民流离失所,成熟晚,体系性不够,建筑技术的最高代表官式建筑发展的确缓慢;反看西方,集多种早期文明于一体,技术成熟早,维特鲁威早在奥古斯都时代就写了建筑十书,依靠奴隶制,贪得无厌的教会势力,各种商业累积,海外掠夺,科学技术,经济和技术基础明显强大一些,用于回馈到建筑上的也多一些,所以不要把西方当成一个国家和中国比。


另外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的伟大建筑,绝大部分消失在历史长河,少部分至今屹立,显示出中国特有的高度发达的规划技巧,群体协作能力,精巧的技艺和不俗的审美,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不要妄自菲薄。


很多情况下,建筑的本身的体量,技术等不足并不妨碍一个建筑成为伟大的建筑,否则建筑史就变成了谁比谁建得大建得高谁屋子室内面积大了,而是思想在技术和艺术领域的投影和回响。一个伟大的建筑决定因素首先是它的美,它的和谐程度,它的形式好不好,为不为人称道,然后是技术,这点上我觉得以中国为代表的纯木结构建筑的科学性和美学方面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user avatar   ggg-a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中国和西方从古至今的各种文明进行对比,一个中国vs半个世界……

其实确实是可以对比的。

因为从春秋战国到清末,长期以来,中国的人口都占到地球人口的25%-40%,而整个西方,哪怕以比较宽泛的定义,把两河流域和埃及文明的徒子徒孙都计算在内,从西班牙到阿富汗,都算做西方,在古代,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其实也就和中国类似(有些时代还不如中国)。

但这种对比又有些不公平。

广义的西方,历史上从未统一,更谈不上长时间统一。不同语言、宗教、文化的势力相继登场,有频繁的杀戮,更有持续的交流,所谓兼容并蓄也好,站在巨人肩膀上也好,总之,这片区域存在更多文明和技术发展的选择以及可能。

而中国,从秦代就形成了大一统国家,虽然国家疆域广大,地理环境多样。但总体而言,这个国家从族群、语言、宗教到文化,都是比较同质化的。东亚地理环境比较封闭,又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和西方相比,中国文明自力更生,独自发展的色彩较浓,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因素就比较弱。

(比如这本书,就是以量化手段进行各文明的比较,作者是英国人,书中比较的就是上面所说的广义西方和以东亚为代表的东方)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建筑水平”。

我不是学建筑的,但最近好奇,搜集整理各种古代建筑“奇观”,算是见识过了一些古建筑。

在我看来,所谓建筑水平,可以分成很多方面,建筑水平确实可以比较,但必须分类讨论。

比如建筑是否美观、和谐?这是建筑的审美水平。建筑能够建得多大、多高、多耐用、能有多大的内部空间,多大跨度的穹顶,这是建筑的技术水平。

审美水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对比。比如上图中菲律宾伊富高人的梯田,这是一个前国家社会的产物,我觉得它很美。

再比如故宫和凡尔赛宫,东西方宫殿建筑的最著名代表。一个是古代最大的单体宫殿,一个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设计上都遵循某种中轴线布局。大家觉得哪个更美观?更气派?这也是见仁见智的。

接下来谈技术水平,这是可以列数字、举例子对比的部分。但技术分很多方面,比如结构设计水平、项目管理水平、材料加工水平、物料运输水平、测量勘探水平,等等……

比如印加人(不算西方也不算东方),可以将几十上百吨的多边形石块严丝合缝的堆砌在一起,体现了极高的大石块开采、加工、搬运、建造技术,在这方面也许比当时东西方各个文明的水平都高。

但是另一方面,印加人不会建造真正的拱券和穹顶,直到被西班牙人灭亡前都不能建造石屋顶,比如著名的马丘比丘,所有建筑都没有留下屋顶。当时的印加建筑大多使用茅草屋顶,一些建筑甚至干脆就从来没有屋顶。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印加人的水平就不及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了。

再比如埃及吉萨的大金字塔,不要说古代,放到21世纪,大金字塔也是体积排名前列的人造巨物,体现了极高的项目管理、石料开采和运输水平。

类似的人造巨物,中国也有,比如汉武帝的茂陵。虽然没有金字塔高,但以相同比例尺卫星地图比较,茂陵的尺寸甚至比大金字塔还要大一些。按体积算,茂陵确实要大过金字塔,不过金字塔建造年代要早得多,而且为巨石堆砌,建造难度更高。另一方面,就算在西方,此后的四千年里也没有出现任何体积接近胡夫金字塔的人造巨物,难道后人的建筑水平就不如古王国的埃及人么?

对比下大金字塔和修建于6世纪查士丁尼统治时代索菲亚大教堂。大教堂以砖石砌成,长82米,宽73米,高55米,体积无法和胡夫金字塔相比。但索菲亚大教堂中央的穹顶创新地采用了帆拱技术,跨度约31米(大教堂的穹顶并不是正圆的),是当时世界跨度最大的砖砌穹顶,直到16世纪才被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超过。

胡夫金字塔几乎是个实心建筑,四棱锥的造型非常稳固,许多古代文明都建造了类似的金字塔型建筑,从结构设计上来说,金字塔的技术水平并不高。但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以建筑结构支撑,中间无柱,营造了空前广阔的内部空间(简单地说,几乎可以放下一座故宫太和殿)。从结构设计的水平来说,要高于胡夫金字塔。

那么中国有没有类似索菲亚大教堂那样,内部空间无比巨大通透的古建筑呢?

建造大型穹顶,需要比较发达的几何作图和建筑技术,在这方面,中国确实比不过波斯和罗马。

虽然在汉魏时代,中国就有了穹顶结构的墓室,但阳间建筑很少建造大型穹顶。以南京灵谷寺的无梁殿为例,这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砖砌无梁建筑。无梁殿长53.8米,宽37.85米,殿顶高22米,各方面维度都比不过索菲亚大教堂。而且无梁殿这类建筑兴起于元代,本身就是在波斯穹顶技术上发展出来的。

(汉代的砖石穹顶建筑兴起于河西走廊一带,技术成熟很快,也有学者认为它和中亚地区的穹顶技术有关)

对比穹顶类结构的装饰技术,欧洲有天顶画,中东有复杂的几何纹样,中国有藻井装饰(藻井本身并不是穹顶,但视觉效果类似)。从审美上来说,大家各有所长,但欧洲和中东穹顶巨大的尺度和空间感,这是中国藻井无法比拟的,三者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建筑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发展什么技术,建造怎样的建筑,既和当地建筑材料、资源有关,也和不同文明的观念,需求有关。

比如中国和西欧雨水相对比较多,为了方便雨水下流,当地建筑大多是坡屋顶,而中东比较干旱,当地建筑大多是平屋顶。许多建筑甚至干脆用未经烧制的泥砖建造,这在雨水充沛的中国东南地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建筑材料方面,中国和西欧、北欧的木材资源都比较丰富,因此自然而然地,这些地区都有许多木结构建筑,而中东地区的大型树木比较稀少,因此建筑大多都以砖石为主。

和砖石相比,木结构建筑有几方面不足。其一,是木材容易着火,也容易腐朽,在中国古代,许多木结构建筑往往随着改朝换代而被摧毁。其二,木结构建筑尺度受材料限制。中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往往建于宋代之前,比如隋代的乾阳殿。如果史书记载无误的话,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宫城正殿,长105米,宽64米,连同地基,高达60米,和中东欧洲的清真寺教堂相比也毫不逊色。

但是在唐代之后,中国却再也没出现过如此规模的巨大木结构建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没木头了。

秦汉时代,秦岭尚有许多巨树,因此可以建造出阿房宫、未央宫这样的大规模宫殿建筑群。到了隋唐时代,秦岭的巨树所剩无几,就要到更远的江淮、湖北等地砍伐巨树。明代时,为了建造故宫,中央政府派人到南方的云贵等地砍伐巨树,从地形崎岖的云贵运送到北京,光运输就要消耗大量人力。清代时期,故宫太和殿经历重建,这时已经无法找到足够的巨木,只能缩小宫殿规模。

和中东、欧洲相比,中国古代相对来说是个比较世俗的社会。注重现世生活和祖先崇拜,因此最大型的建筑往往是宫殿和墓地。许多大型造像和宗教建筑,也是在外来宗教佛教传入后才出现的。

用于现世的建筑,注重尺度适宜,居住舒适,并不是越大越好。中国古代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政府有足够能力征收土地,动员人力建造庞大的建筑群。单体建筑规模的劣势,可以通过建筑群的占地和布局来补足。即使是宫殿,也不一定要把每个建筑都造得很大(朝臣的数量总不会比朝拜圣物的信众多)。

不同于中国的是,西方最大,最宏伟的建筑,往往是教堂和清真寺。教堂和清真寺都是供成千上万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往往位于城市中心,是整座城市最重要的公共建筑。人们把大量精力花在营造教堂、清真寺上,为了容纳尽可能多的人同时礼拜,就会追求巨大的建筑内部空间,而中东和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何以及砖石建筑技术,又给了实现这些需求的可能。反之,中国的佛寺,供奉的是佛像,人们过来是为了拜佛,而不是为了聚众礼拜,需求不同,建筑形式自然有很多差异。

以上图中的乌尔姆大教堂为例。1377年,乌尔姆市民自筹资金,准备造一座大教堂,按照最初设计,教堂尖塔高达150米,将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乌尔姆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一座比较繁荣的城市,但也不过只是座几万人的城市而已。这么点人口就想集资造奇迹,人们对宗教的热衷可想而知。当然,小城市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庞大的计划往往不能如期完成,因此直到1890年,教堂才最终建造完成。欧洲的许多大教堂工期都长达数百年,原因多少与之类似。

其实古代中国的石才开采加工技术并不差,也不缺建造砖砌建筑的经验。但可能受路径依赖,建筑理念,文化传统等各方面影响,并不向西方那样偏爱砖石建筑。基于不同的材料和需求,初始阶段的差异,在日后演化为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建筑审美,当初的人们,又如何能料想到千年后的发展呢?

总之,东西方古建筑的技术水平确实有差异,但技术本身又可以分成很多方面,详细分析比较,也许可以写几本书。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不如推荐几本书——

(这套书有很多本,而且比较贵,有兴趣的可以到图书馆康康,搜《世界建筑史》王瑞珠就行)


世界如此丰富有趣,与其比较,不如欣赏。


最后做个广告,如果对世界各国的大型建筑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下我最近整理的专栏文章,欢迎讨论~

目前正在非洲大洋洲部分,快到东亚了……




        

相关话题

  8 月 27 日大连凯旋国际大厦失火,建筑的消防安全是如何要求的?面对高楼失火应该怎么自救? 
  如果天猫是一个实体店,它会有多大? 
  考古队可以跨省挖掘吗? 
  如何分辨建筑物是不是框架结构? 
  盗宝和博物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有哪些国宝级的文物流失海外,在国外哪些博物馆能看到? 
  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突发爆炸,多处建筑物起火,现在状况如何了?发生了什么? 
  埃及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纳斯卡线条(Nazca Lines)是怎么回事? 
  有哪些成功的旧工厂改建案例? 

前一个讨论
数学天才韦东奕交女朋友了吗?
下一个讨论
阿连德为什么失败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