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动画《异度侵入 ID:INVADED》为何被神化? 第1页

  

user avatar   yie-jia-t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冲突与转折——异度侵入的剧本技巧》


还记得上一次满怀期待得追一部动画是什么时候吗?

对我来说,那是一段略显漫长的时光。

每季占大多数的改编动画并不值得牵肠挂肚,只要不遇到某几个原作粉碎机,拿起原作就能跑到动画的前面。

相对稀有的原创动画,近年来的故事水平又是一言难尽。

小南极、白箱这种好好讲故事的作品凤毛麟角,国家队、冈达这些一言不合就背刺观众的玩意才是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异度侵入》就显得弥足珍贵,它甚至没有从ACG群体喜闻乐见的“恋爱”、“青春”、“美少女”等要素入手,而是靠着相当扎实的悬疑设计,上演了一位父亲的自我救赎。并且它的节拍节奏,比起普遍舒缓的日本深夜动画,更接近紧张刺激的欧美电视剧。

今天,我会从创作角度,使用编剧概念,从剧本的角度聊一聊,异度侵入的故事为什么如此迷人,又为什么动画的结尾,并没有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观众感到满意。


翻开任意一本编剧工具书,我们都能看到对“冲突”的强调。

编剧从业者的基础读物《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有言:“所有的戏剧就是一个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动作,没有动作就没有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而没有故事就没有剧本。”

那么何为“冲突”?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冲突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力量的对抗。

在故事中,力量会具象成角色、组织、或者某种信念。在传统的“舞台戏剧”中,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冲突的各方往往是具体的角色,但随着戏剧载体的变化,冲突的各方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没有一定之规。

例如《千与千寻》,贯穿故事的核心冲突是——“想要拯救父母的千寻”和“阻碍她拯救父母的油屋”的冲突,表层反派角色“汤婆婆”,只是油屋的一个代表。

在优秀的故事片中,我们能清晰的找到其核心冲突的“定义”、“详述”、“解决”三部分。核心冲突的每一部分,往往也是通过制造 “小冲突” 来展开剧情,每部分依旧包括“定义”、“详述”、“解决”三部分。故事,就是在这样的逐层细分中建立起来的。

“定义”阶段的“冲突”,或者说故事开场的第一个“冲突”,是故事风格的“锚”。打开《EVA》,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场面宏大,敌我分明的“入侵怪兽大战防卫部队”。而打开四月番《昨日之歌》,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主角在“昨日的自己”和“明日的自己”之间的细腻挣扎。这都是符合作品调性的冲突安排。


《异度侵入》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开场不是“一个冲突”,而是一连串紧张刺激又环环相扣的“微型冲突”。

第一集伊始,《异度侵入》使用了一个纯粹的“冷开场”,在STAFF名单和潜入画面的1分30秒中,缺乏有效的视觉语言。一般来说,这种冷开场会用在冲突不那么激烈的故事片中,比如《阿甘正传》开场的羽毛飞舞。

那么,为什么追求激烈冲突的《异度侵入》要反向操作呢?因为好的悬疑作品一定要提供好的剧情转折。好的转折就是“先引导观众去期待某种具有冲击性的可能性,再给出一个和观众的猜测截然不同,却更符合逻辑也更具有冲击性的结果。”

在这1分30秒中,观众的疑惑和期待是逐渐提升的,然后他们看到了一个“平平无奇”的结果——主角睁开眼睛,眼前是陌生的天花板。

这虽然不符合观众的期待,让观众感受到了转折,却也不具有任何的冲击性,让观众心中的期待归于平静。

但这里并非是真正的转折点,而是“引导”的一部分。真正的转折点藏在观众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断手,身体破碎,世界碎片化的三连冲击接踵而至,抓住了观众期待滑落的那个瞬间并且狠狠的“拔”了起来。

《异度侵入》前两分钟的表演,就足矣征服一大帮观众。(包括我)

接下来,演出依旧保持了超快的节奏。酒井户用了15秒慌乱,用了5秒思考,而后便对自己的现状有了一些猜测,他通过25秒的实验找到了规律。到3分30秒的时候成功拼合身体。

换言之,《异度侵入》讲完第一个“冲突”,只用了2分钟的时间(去掉1分30秒的冷开场)。

其后,《异度侵入》又在第一集的3分31秒到7分08秒,表现了第二个冲突——主角想要和其他人汇合却被碎片环境所阻隔。

第二个冲突用了3分40秒,且在转折点的设计上故技重施——观众不难通过画面语言猜到少女已经遭遇不测,却不可能想到“酒井户是莫得感情的破案机器”这个结果。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剧情节奏快”。在日本动画中,一个冲突(非核心冲突)往往要花费5分钟以上,甚至一整集的时间来展现的。《异度侵入》开场的快速节拍节奏,使得作品从大量同质化的日本深夜动画中脱颖而出,广受欢迎。

并且,《异度侵入》的开场并非是制作组灵光一闪的结果,而是有着精密的设计。

为什么冷开场的时间是1分30秒?因为动画、美剧、日剧的片头曲就是1分30秒左右,这个时间既可以清除观众对之前电视节目的残留印象,给观众留下没有提前打开电视剧的余量,又不至于让观众无法忍耐。

为什么第一个冲突中,酒井户的实验时间要大于慌乱和思考的时间?并不仅仅是实验阶段的作画好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一个“神探”,快速冷静并找到破解之道符合人设。

为什么手臂破碎之前会有蓝色碎片飘来,因为演出要进行视觉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首先会集中在伸出的右手上,当左下角的小石头飘出来时,视觉注意力必然就会被石头分散一部分。这个时候左手突然伸出并且破碎,就有一个突然性。同时当观众被左手吓一跳的时候,最先伸出来的右手最后破碎,在演出上同样完成了一处“先引导,再冲击”的转折操作。

这种操作在《异度侵入》的故事里反复出现,又如第一集的结尾,这里的诡计本身并不复杂,犯人装成受害者/尸体逃出包围圈的操作可以说非常普遍,《沉默的羔羊》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都用过类似的手法。重点在于,第一集的最后给的信息是:地下室深处有声音、本堂町被劫走消失、车辙、和车辙旁掉落的背包。

这就引导观众去猜测“密道”、“车辆”等可能性,而忽略了那个受害者,等到第二话开头真相大白,声音,劫走消失,车辙都有了不符合观众期待,却更加符合逻辑的解释。用好的演出手法,把不那么新的诡计包装成了一个好的转折。

显然,要做到这种程度的剧本和演出配合,《异度侵入》制作组一定对这个故事进行了长期的磨合。身为制作组一员的知乎用户“Coo-Rikuriku”也在回答中透露了这一点,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才是《异度侵入》得以成功的根本基础。


在整体布局上,《异度侵入》采取了多故事线交错推进的方式。依照出场顺序,主要的三条故事线分别是:

A 线:鸣瓢

B 线:井端组织众人

C 线:本堂町

次要的故事线也有三条:

D 线:开洞

E 线:佳爱琉

F 线:JW


全片 13 集共讲了 8 个故事:

1、2 集的开场故事建构作品舞台,A 线是主线

第 3 集是第二个故事,揭露了鸣瓢的过去和目的,A 线告一段落。

第 4 集是第三个故事,相对独立的单元剧,本堂町变成主角,着重于 C 线。

5、6 集是第四个故事,本堂町杀人成为神探, C 线告一段落,同时井端组织也在这一阶段逐渐摆脱工具人的地位,通过一位成员的牺牲,让成员的不同个性开始体现。

第 7 集是第五个故事,A线和C双线开始合流。

第 8 集是第六个故事,本堂町失踪,D线的开洞代替了她的地位,A线和D线并重。

9 、10集是第七个故事,飞鸟身份明确,鸣瓢的过去,核心矛盾的揭露。A线实质性完结,,A线和E线并重。

11 - 13 集是第八个故事,所有的线路在11集交汇,最终解决JW和世界性危机,B线的百贵成为现实侧解决冲突的关键。


多故事线且以单元剧的模式交互推进,是如今美剧、日剧常用的编剧手法。从创作角度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便于多人分头写剧本和剧本的比稿筛选,如果是非单元剧模式,就很难在前面剧情没有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写后面的剧本,也很难自由替换。

二是让观众能够从半途加入追剧的行列,我们在分析编剧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深夜动画在日本是在电视台播放,并没有我们的视频网站这种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的便利”这个前提条件。商业创作一定是尽量符合产品的展示环境的。

三是作品描绘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组人”,这些角色之间有互动有交集,编剧能够更加自由的安排他们的人物弧光和剧情中的矛盾冲突。用《美剧编剧策略》中的话来说——

电视剧人物更像你周遭的熟人,而不是只是剧情里的角色。如果你的朋友遇到极端情况,那么当你得知这一消息后肯定会牵肠挂肚。你得时刻关注事态进展,而不只是傻等结果。

这就有了“追剧”的动力。


《异度侵入》的编剧显然达成了预定的目的,网络讨论在 9、10 集时达到了高峰就是明证。但故事结尾的问题,也就在此埋下了伏笔。

在解释这点之前,我需要简要介绍一下两个概念——人物弧光和戏剧测试。

人物弧光指故事中人物的成长变化,这道变化的轨迹被形象的称之为人物弧光。

戏剧测试是用来检查剧本的,两个基本点是可信度和支持度,前者检验情节是否合理,符合人物性格;后者检验情节内的动机是否足矣支撑角色做出选择,以及观众会不会投入情感。

《异度侵入》的三条主要故事线,只有 A 线,也就是鸣瓢线的人物弧光是完整的,我们能看到他从一个被悔恨折磨的复仇者,最终在梦境中手刃仇人,和亲人相会,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

B 线的井端人员,百贵虽然戏份重要,却是“只揭露了部分”的“准工具人”。

C 线的本堂町人物弧光只走了一半,我们怀疑开洞后的她的内心是不是有问题,我们好奇她的过去,但这条线索在剧情中期出现,到后期反而回避不提了。

这样的安排其实并不是问题,毕竟《异度侵入》说不定还有第二季,就算没有第二季,舞城王太郎自己没准还会继续写小说呢,留下一些有悬念的故事线是很正常的操作。

问题出在鸣瓢的人物弧光,在第 10 集过早地走完了。

从冲突来看,鸣瓢在现实中想要抓住的人是 JW ,这个冲突的确维持到结尾。

但是,第 9 集的和单挑对决,第 10 集的告别,已经让鸣瓢这个角色的成长结束了,观众对犯人的恨和对家人的哀,这两方面的情感也在这里释放完毕了。所以在 11 - 13 集的最后一个故事里,完全体鸣瓢+情感释放完毕的观众,就造成了——虽然 BOSS 也挺厉害,但不太提得起劲的观感。

这就是支持度中的“观众会不会投入情感”出了问题,并且JW=局长过于直来直去,相比作品前期的“引导”操作,显得过于直白了,就缺失了悬念。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用传统的三幕结构做工具来分析,《异度侵入》把人物弧光和情感释放的点放在现在这个位置——也就是总的第二幕结尾似乎并无问题。

但是,传统三幕结构更适用于“观众持续观看一个完整的故事”的戏剧和电影,在这种作品里,第三幕只要维持一点悬念,或是凭借着观众被激发的情感去收尾就可以了。

但电视动画这种连载式的作品,显然不能套用,因为观众在第二幕结尾和第三幕之间可能会间隔一周的时间,再强的情感,在 148 小时之后也会烟消云散的。


总而言之,尽管《异度侵入》的结尾并不完美,其总体素质也足够优秀,是1-2年才会出现一部的,拥有一流剧本的原创动画,如果你有心成为一名相关领域的创作者,那么更是非常值得反复观看。




  

相关话题

  《大圣归来》的高口碑是营销产物吗? 
  军模圈是如何看待高达等模型圈的? 
  为什么动画《精灵宝可梦》会选皮卡丘作为主角? 
  如何看待动画《姜子牙》对人物的改编? 
  如何评价 1 月新番动画《天才王子的赤字国家振兴术》第一集? 
  如何评价汤浅政明的动画《海马》? 
  有没有日本作家画侵略中国题材的漫画? 
  如何评价卜桦的flash作品—“猫”? 
  如何评价 10 月新番动画《国王排名》第十一集? 
  在中国,二次元文化的出路在哪?如何发展?怎么能让ACG文化不在未来的几十年持续衰退? 

前一个讨论
面试时三分钟自我介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个讨论
鸣人立志成为火影,而博人要走自己的路,这两代人的差异你怎么看?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