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类有哪些细思恐极的事? 第1页

           

user avatar   hypno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预警:本答案很长,所要说的,是一个困扰人类许久的问题,至今未决。。

好吧,可能并非全人类,毕竟主要集中在咱们中国人身上。

当然了,欧洲人也有过类似的困惑,但人家现在比咱们释然很多。

大洋洲土著也有过类似的困惑,但人家人太少,势单力薄。

非洲土著和美洲土著。。。好像暂时没这个困惑。。

所以,还是中国人的呼声比较大。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困惑呢?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现代人,究竟起源于何方?”

先不要急着往下看,大家可以自问一下,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之所以我想写这个答案,也是因为无意中问过一些朋友这样一个类似的问题:

“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究竟是谁?”

然后回答有:“我们当然是炎黄子孙!”。

也有说:“从非洲来的啊,这谁不知道?”

又有说:“应该是元谋猿人、北京猿人的后代吧。”

更有说:“其实说不定是外星人XXOO的遗留物。。”

适逢咱们的春节,探讨下这个问题不是很有趣么?

那么,本文就从各种角度引入观点,来详细具体地说一说。。

在过去,人类进化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人类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化石形态学等等。所以我们时不时便会听说,某某考古队在某某洞里,挖出个古人类的头骨之类:

比如1965年,考古研究者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了两颗类人生物的门齿,还一并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于是将其命名为元谋人。当时通过对化石地层和动物群主体的测定,认为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后来通过古地磁学对标本的重新测定,将元谋人的年代修正为50-60万年前。

还有更早一点的,1927-1929年间,考古人员裴文中在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一块类人生物头骨,将其命名为北京人,一般认为约在距今50万年前。(2009年《自然》期刊中,应用26Al/10Be测年法的结果,重新将其年代上推至68-78万年前。)

然后比较有名的还有蓝田人、山顶洞人、柳江人、丁村人等等。


而这些古人类生物,按类型分可以分为两种。

其中,北京人、元谋人、蓝田人、南京人等,是直立人,学名Homo erectus,也便是俗称的猿人。

直立人和匠人Homo ergaster的划分有争议,但普遍认为他们都是由能人Homo habilis进化而来的。(能人又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在本文中就不继续引申了。。)

直立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除中国之外,在爪哇也曾发现过著名的爪哇人。

直立人一般长这个样子:(照片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而山顶洞人、丁村人、柳江人等,被定义为智人,学名为Homo sapiens,智人顾名思义,指的是有智慧的人,也便是现代人。(不要小看智人的智力,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了)

智人按照时代,又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其中著名的尼安德特人和我国的丁村人,是早期智人的代表,山顶洞人、柳江人则是晚期智人。

智人一般长这个样子:(照片摄于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从直立人人到智人之间,还有一种被称为前人的,学名为Homo antecessor,比如欧洲的海德堡人就被认为是前人。前人被认为是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后的共同祖先。

在我国没有前人这样的划分。所以,可以粗略地认为,猿猴——古猿——能人——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便是人类进化的大致轨迹。(也便是下图从左到右)

为了区分直立人和智人,我个人一般会称直立人为“北京猿人、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南京猿人”。

根据我国出土的古人类化石研究,发现我国的直立人到智人之间,存在着连续进化现象。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铲形门齿(Sinodonty),这一独特特点在各种不同年代的头骨中均有发现,而欧洲、非洲的化石具备这一特点的就非常少见了。

下图中右边的为铲形门齿,外形呈现出明显的铲状。

此外东亚古人类化石还有的特征包括:第三臼齿先天性缺失,矢状嵴,下颌圆枕,长方形的眼眶,脸型比较扁平等。

而且重要的一点在于,这和我们现如今大多数中国人的特征,是相当吻合的,和其他人种之间则区别很大。

如此看来,说我们中国人起源于北京猿人之类的本土直立人,又继而进化为智人,最终变成现在的我们,看上去不但合情合理,更满足了我们土生土长的自豪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

而且,据说以前的历史课本,也是支持这种说法的。(个人记忆中已不可考。。说错勿怪。。)

总而言之,这种理论,被称为人类多地起源说,也就是说,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进化成今天的现代人的。




====多地起源说被逆袭的分割线===

然而上述人类多地起源的理论,在上世纪末,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便是分子人类学(Molecular Anthropology)的崛起。

分子人类学是人类学一个很前沿的分支,主要是在人类基因组等研究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可以利用分子水平的遗传信息和统计学方法,进行人类起源、当代和古代人类群体的演化的研究。

1987年,UCBerkeley的三位分子生物学家卡恩(R. L. Cann)、斯通金(M. Stoneking)和威尔逊(A. C. Wilson),通过选择祖先来自非洲、欧洲、亚洲、中东,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土著共147名妇女,从她们生产后婴儿的胎盘细胞中成功地提取出线粒体基因(mtDNA),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出一个系统树。

由此推测,所测定的婴儿mtDNA,可以将所有现代人最后追溯到大约29万~14万年前(平均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女性。她,就是今天生活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人的共同“祖母”,并被命名为夏娃。

随后三人将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也便是分子人类学中重要的理论——《线粒体DNA与人类进化》(Mitochondrial DNA and human evolution)。此文奠定了分子人类学的基础,也扛起了单地起源说的大旗。

他们接着又根据mtDNA发生突变的速率,计算出非洲人群分化出世界其他人群的大致时间,为大约18万~9万年前(平均约13万年前)。他们据此推测,大约13万年前,夏娃的一群后裔离开了非洲,跨过红海来到亚欧大陆,最终向世界各地迁徙扩散,并逐渐取代了生活在当地的土著居民——直立人的后裔早期智人,从此在世界各地定居下来,逐渐演化发展成如今的我们。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有关现代人起源的“夏娃假说”。

也许有人要问,为啥通过线粒体就能确定出这位夏娃呢?(对生物无爱的童鞋可以跳过这一段)

这是基于线粒体DNA的母系遗传特性:在精子生成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线粒体都被去除了,只保留极少数的线粒体提供精子运动的能量。在受精时,精子细胞核进入卵子,与卵细胞融合,而精子中残余的线粒体则被挡在外头,不能进入卵子。


因此,虽然下一代子女的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但线粒体基因则全部来自卵子。也就是说,线粒体基因属于母系遗传的,全部来自于母亲这边,通过母亲传给女儿,女儿再传给她的女儿这样子,不断遗传下去。


此外,在生成精子、卵子的过程中,细胞核的基因会发生重组,将原来的排列全部打乱,然而线粒体的基因却不会重组,因而线粒体DNA的传递是很可靠的。


但是可靠归可靠,在线粒体基因的传递过程中,还是会比较发生罕见的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序列。突变后的基因会被后代保留下来,并继续传给下一代。随着千百代人不断繁衍,更晚的后代线粒体基因积累的突变数量会变得更多,后代个体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差异也随之越来越大。一般说来,两位个体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差别越大,表明他们与共同祖先分离的时间越长,亲缘越疏,反之则越近。于是,只要通过研究现代人线粒体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别,就能推测出他们和祖先之间的关系。


根据线粒体DNA推测的人类迁徙图


2000年,斯坦福大学的昂德希尔教授(P. A. Underhill)等利用变性高效液相层析技术(此技术可以让核苷酸快速游离并被析出),分析得到218个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也就是Y-SNP,不是郭德纲那个。。)构成的131个单倍型,对全球1062个具有代表性的男性个体进行研究,同样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出一个系统树。

Y染色体系统树所展示的结果与mtDNA系统树的结果非常相似。通过统计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速率,可以追溯到一个来自非洲的共同起源,他将其命名为亚当。这再一次说明,欧洲和亚洲等世界其他现代人群都起源于非洲,而美洲和澳洲现代人群又都起源于亚洲人群。这就是与“夏娃假说”相互应征的“亚当假说”。


“亚当假说”则是基于Y染色体DNA的父系遗传特性:我们都知道,人类有23对计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4条)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2条)为性染色体。这两条性染色体分两种组合,XY组合的为男性,XX组合的为女性。所以,Y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来自于父亲这边,通过爷爷传给父亲,父亲传给儿子这样代代相传。

和线粒体类似,Y染色体上非重组区的Y-SNP也有一定几率会发生突变(突变更稳定,而且概率比线粒体高,且每一个突变点都更容易被记录和找到),产生的突变也会通过单倍遗传,一代代积累下来,这也被称为多态性(polymorphism)。因为多态性是代代积累的,也就是说,多态性越多的人群,相当于他们的传递代数也越多,就证明他们越古老。

下图为Y染色体上的SNP突变。

如果理解不能的话,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假定任何一个家族每隔5代就会出一个名人(基因突变),那么如果某个家族历史上出了10个名人,而另一个家族历史上只出了2个名人,那么也就证明前者的家族肯定比后者更为古老。

所以研究Y染色体上的多态性,就可以发现祖先人群在父系关系上的迁徙和发展。

根据Y染色体推测的人类迁徙图

非洲的桑人人群(科伊桑人中的桑人部分)的Y染色体中,包含有已知所有人类中最多的多态性,这便证明他们是最古老的人类。可以理解为,每一支其他种族的人群都是从他们那里分离出去的。而越后期分离出去的人群,多态性便越低。

下图为科伊桑人(Khoi-San)部落,已故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就是科伊桑人和班图人(Bantu)的混血。


评论区似乎还有不理解的。再补充下,生物多态性指的是同一种群中存在多种表型。举例说明比如科伊桑人这一族,多态性很高,他们的种族在6万年以前就形成了。并且,他们和现代人类基因相似性只有87%,而汉族(汉族形成一般指O-M175这一基因突变产生)的形成,是在3万5千多年前,所以汉族的多态性没有那么高。两个汉人之间的基因相似性,比两个科伊桑人之间的基因相似性高得多,也就是是说多态性小得多。


根据Y染色体DNA的理论,再结合现代不同地域的原始男性居民的DNA样本,分子人类学家甚至能够推断出人类从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的轨迹。当然这是另一个庞大的话题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安森垚人类都起源自非洲吗? - 安森垚的回答这个答案。


我们继续说,时间到了1997年的7月,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柯林斯(M. Krings)等,对1856年发现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尼安德特峡谷的,距今大约6万年左右的尼安德特人化石,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的抽提和PCR扩增,并对提取出的DNA进行了测序。


他们研究发现,尼安德特人的线粒体DNA序列中,有12个片断与现代人类完全不同,且处在现代人类的变异范围之外。经过进一步推算,计算出二者的分化时间居然在30万年以上。(也就是根据这个结论,推测前人Homo antecessor是二者共同的祖先)


而根据各种遗迹和化石表面,尼安德特人曾经和智人一同生活过,他们并存历史在10万年以内。这也就是说,如果这两个人种之间有直接传承关系的话,差异应该小于过10万年,绝不可能达到30万年。因此,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他们只是人类演化史上的一个旁支。并且,这一研究结果也支持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


柯林斯随后在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此观点,引得学术界哗然。因为和中国一样,过去欧洲人也曾一直认为,尼安德特人很有可能是他们的祖先。而且非常类似的是,尼安德特人的解剖学特征也和现代欧洲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深邃的五官和红色的毛发)。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内,也在业界激起了轩然大波。1999年,中科院研究员宿兵等学者,利用19个Y-SNP构成的一组Y染色体单倍型,对中国各省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地总共925个个体的不同人群进行研究,证明中国各人群在内的全部现代东亚人群的Y-SNP单倍型均来自于较晚发生的突变,而更早的类型仅存在于非洲。由此他认为,现代东亚人全部来自于非洲的某个祖先。


2001年,浙江大学的柯越海教授,复旦大学的金力教授和卢大儒教授等(对,就是不久前和崔永元争执的那位),对来自中国各地区近12000个男性随机样本进行了M89、M130和YAP三个Y染色体单倍型的分型研究。

为了表达地清楚些,我尽量再详细介绍一下他们选择的这三个Y染色体突变型吧。。

这三个单倍型M89(F)、M130(C)和YAP(D)均是由一个Y染色体单倍型M168(CT)分出来的(可以理解为一个祖先,三个不同辈分的后代)。而M168是人类最早走出非洲并扩散到其他地区的代表性突变位点,也是所有非非洲人群最近的共同祖先。所以,M168是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最直接证据,在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没有发现任何比M168更古老的突变型。

柯越海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这多达万份的样品无一例外具有M89、M130和YAP三种突变型之一,并没有发现任何个体携带有除这三种Y-SNP之外的突变类型,也没有发现同时具有M89、M130和YAP突变中任意两个以上突变的个体。

(再用通俗点的例子比喻下吧,来自非洲的爷爷有三个子孙,这三个子孙分别离家出走,到了三个不同的荒岛并定居,许多年后这三个荒岛的岛民,必然分别是这三个子孙的后代,而且不可能同时是三个子孙中任何两个的后代。毕竟他们三个去的是不同的荒岛。)

这一结果,与非洲之外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型分型完全一致。在所检测的所有中国12000份样品中全部都携带有来自非洲的M168突变型的遗传痕迹。

上述多位学者一起,发布了《Y 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与中国人群的起源及迁移》

life.scichina.com:8082/

这篇论文不长,有兴趣可以看一看,写得很清晰明了。


如此一来,大家是不是觉得,现代中国人从非洲迁徙而来,显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分子人类学所支持的这种理论,也被称为人类单地起源说。当然,单地指的就是非洲了。这种理论,是指智人从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并完全取代(自然灭绝?杀掉?吃掉?)了当地的其他古人种同胞,比如北京猿人的后代、尼安德特人等等,最终形成了现代人类。

按照这一理论,智人从非洲出发,在进入中国之前,大体分为两支(不同时间),一南一北进入中国腹地,并逐渐形成的如今的中国各民族。(这个话题也非常大,如果有感兴趣的我可以另外写一个答案。。)


===单地起源说被质疑(撕逼)的分割线====

我们知道,任何重大理论的提出,都会经历无数的学术大战(学术大撕逼),更何况是人类起源这么神圣的理论呢?(耶和华、女娲、普罗米修斯、奥丁、梵天等一干众神已哭晕在厕所。。)

如今依然坚持支持多地起源说的,大都是中国学者。私以为,这里面或多或少内含着中国人的本土自豪感。而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他坚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观点,也便是说,现代中国人,是中国本土人种自身不断进化,并和非洲迁徙来的人种互相交融而最终形成的。

质疑一:连续进化的证据

他坚持此观点的理由之一上文也提到了,中国发掘出的多具古人类化石,展现出一种连续进化的特征,并且和现代中国人(蒙古人种)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铲形门齿等等)。除此之外,山顶洞人和北京猿人分属智人和直立人,却于同在一个区域(周口店龙骨山)发现,是不是也提供了这种连续进化的地理坐标证据呢?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许汉奎也支持这一观点,身为南京猿人化石的发现者之一,他在南京葫芦洞古熔岩洞发现了南京猿人1号和南京猿人2号。

下图为南京猿人1号。

南京猿人1号是个21岁到35岁之间的女性,生活在距今约60万年前,具有北京猿人的许多形态特征,并与中国不同时代的古人类化石有着遗传联系。而南京猿人2号是个壮年男性,处于直立人到智人的过渡阶段。和1号女性南京猿人相比,他更为进化,这两个头骨之间可能存在着十多万年的差距,从中也可以推测,中国古人类是存在连续进化的。

质疑二:中国古人类工具落后

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中,98%都停留在“第一模式”阶段。而中东出土的智人遗迹中,他们在10万年前所使用的石器,精致而易使用,已经属于“第三模式”了,这比“第一模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按照单地起源说,智人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到达中东,6万年前到达中国,然后完全取代中国本土古人类的话,那么这些智人在到达中东时,就具备制作“第三模式”石器的技术了,为啥在那之后过了4万年到达中国后,反而只会做“第一模式”的原始石器了呢?这不是开历史倒车了吗?

第一模式:The Oldowan Industry

第三模式:The Mousterian Industry

质疑三:原来的古人类去哪了

这个质疑,不但在中国出土的各种古人类身上存在,也同样在尼安德特人身上存在。至今学界都无法给出信服的答案,证明这些古人类是如何灭绝的。

有说是被迁徙来的智人全部杀光了的。然而,且不论中国之广阔,即便是欧洲也有那么巨大一块地儿,怎么可能杀到一个不剩,彻底灭绝呢?尼安德特人的智力并不比智人低,打不过难道不会跑吗?更何况,也未出土过证明有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激烈战斗的遗迹。同样的,中国也没有类似的两种古人类互相厮杀的遗迹出土。

还有说被智人全部吃了的,这个推测私以为比较荒谬。人身上才几斤肉?有猛犸披毛犀不吃,盯着战斗力相仿的同胞吃么?

然后还有说遇到寒冷的第四纪冰期被冻死灭绝的。但就在同一片土地上,其他的生物如猩猩、野牛、狼都没有因此而冻死灭绝,为何食物链顶端的古人类反而灭绝了,似乎也不合理呀。。同样的道理,人类是会迁徙的,觉得北方冷就往南方跑是本能,活活被全员冻死有点不可思议。

质疑四:典型的东亚人特征

上面我们提到过铲形门齿,第三臼齿先天性缺失,矢状嵴,下颌圆枕,长方形的眼眶,脸型比较扁平等中国古人类和现代人的共同特征。除此之外,中国人的头颅大都呈两面坡状,有下颌圆枕;非洲人则是圆弧状,没有下颌圆枕。对比一下,北京猿人的头顶就呈两面坡状,有下颌圆枕。这是否说明了什么。。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趋同进化的解释(我个人比较赞成这种解释,但面对一些疑点也有困惑)。对趋同进化理论的质疑主要在于,趋同进化,一般都是因为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但学界仍无法给出,两面坡状头骨和圆弧状头骨在进化学中的解释。或者说,这种特征和环境的影响并不大。

此外,如果尼安德特人和现代欧洲人特征相似,是因为欧洲气候极度寒冷所导致的趋同进化,那么同样地处寒冷的北亚和北美,为什么智人就进化成了蒙古人种(楚科奇人、因纽特人)的特点呢?

所以在各种质疑之下,杂交这种猜想也便逐渐产生了。而德国人通过对尼安德特人的化石进行DNA测序后,发现现今所有人类(非洲最南部的人群除外),都含有1%-4%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这也似乎更加证明了杂交的可能(也有提出是环物种可能的)。但是杂交猜测被质疑的问题就更多了,本文就不再一一展开了。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那咱们也给中国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做个测序不就结了?

可惜的是,中国出土的古人类化石本来就少,北京猿人的和山顶洞人的化石还都不知所踪了。而且做测序的话,不但要破坏化石本体,还不一定真的能提取到DNA片段,所以我国暂时没有进行过类似的研究。。。

所以,到现在也没办法下定论说,咱们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是谁。。。。(不要打我。。

不过呢,如果非要做个结论的话,归根到底咱们还是来自非洲的。

因为,即使是北京猿人那批直立人,也是190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的。。


=============

最后我想放一个一直留在心中的谜题,就是关于人科在世界各地的神秘动物:美洲的大脚怪,神农架的野人,高加索的野人,喜马拉雅的雪人等等。这些现在都认为只是传说,但为何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这样的传说呢,而且关于它们的特征也非常一致:巨大的脚、极其高大、力大无穷等。。连传说的故事也非常相似,究竟是为什么呢。。

只能说细思极恐。。

相关答案:

如果人类的祖先是猴子,为什么猩猩这支没进化成人? - 眠眠的回答

欢迎关注公号:众生尖叫(theycry)


user avatar   xiao63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时候挠皮肤上某个点,隔很远另一个点会有刺痛的感觉。比如说挠下大腿,有时候会觉得后背有个地方刺痛。但只是随机发生的,下次再挠不一定会这样。

以前看过一篇科幻小说的解释是说,其实宇宙中根本不存在物质,只有空间。物质就是空间本身密集的褶皱。人体也一样同样是空间的褶皱。身体隔很远的地方会有相互的感应,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空间的同一个点。。。。我们以为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只是因为空间褶皱后的错觉。我不记得这篇小说的名字了,大概是六七年前看的。


user avatar   kenneth-xia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盲点。

(跟楼上的盲视虽然字面很像,但不是一回事儿哦~)


我们人眼看到的视野,不全是真实的。因为视网膜中有一个盲点,视神经在此汇聚,因而此处是没有视觉细胞的。而神奇的是,我们的视觉系统会根据周围的背景自动填补上此区域。(第一次接触盲点是在普通心理学的拓展阅读部分,当时也和其他知友一样,感觉好神奇)

附: 如何测自己的盲点?

用手挡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盯住下图中的人物头像,此时,你用余光可以看到右边的叉号。再用手拿着手机调整屏幕与眼睛的距离,慢慢地由远及近、靠近自己的脸。在某一个距离,你发现人物头像右边的叉号会消失,那是因为叉号正好落到了视网膜中的盲点上。

谢谢@Daisy指出,由于眼睛构造的原因,用右眼看人像,叉号会消失;用左眼得去看叉号,此时,人像会消失。

——————————————————————————

补充: 找到盲点的时候,还可以将屏幕慢慢前后移动,以感受盲点范围有多大~


因此,这便是让人细思极恐的: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

有知友说依然找不到或者近视看不见远处,那就在电脑上看吧,屏幕大、图片显示大就更容易找到。另外即使戴着眼镜,只要捂住一只眼睛,依然是可以找到盲点的。

——————————————————————————

1月20号更新:

知友

@左忽

提出,如果背景是其他颜色,消失的地方会变成其他颜色?如果是复杂背景呢?

对于这个问题,答主也想一探究竟。

如图,捂住左眼用右眼盯看中间的白色小加号,用余光看右边的黄色大圆,在某一个位置黄色大圆里的蓝色小圆会消失,只会看到一个黄色的大圆。因此,背景是其他颜色,我们的视觉系统依然会根据背景颜色填补盲点区域。

而捂住右眼用左眼盯看图片中间的白色小加号,前后移动屏幕,在某一个距离会发现左边的红色小圆会消失,只看到白色条纹(注意,一定要用余光看哦)。因此,当背景是较复杂图形,视觉系统依然会根据背景自动填补盲点区域。

结论: 我们的视觉系统确实会根据周围背景自动填补盲点区域,不论背景是其它颜色或是较复杂图案。

————————————————————————

统一回复评论区:

Q: 为什么要捂住一只眼睛?

A: 不捂住一只眼睛的话,另一只眼睛的视野会对该眼的盲点区域产生覆盖,从而影响我们证实出视觉系统会自动填补盲点区这一事实。有些高级脊椎动物,比如马,眼睛长在两侧,视野不一样,但是依然看不到盲点区域。因为视觉系统并不完全值得我们信任,它们自己会填充盲点区,然后骗我们说根本没什么盲点区啊。是的,所有高级脊椎动物都有盲点。。但对生活是没什么影响的,因为平时看东西会不停“眼动”,即把所有想看的信息都投射到中央凹。而盲点区域以视杆视觉为主,主要分辨光线明暗和轮廓。

Q: 我远视,把屏幕拿到较远的位置,看不见盲点,为什么?

A: 把屏幕拿远了,视角变小,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像变小,本来能够投射到盲点区的目标投不到那里了,依然会投在中央凹附近。戴老花镜就可以了。

Q: 第二张图没有成功?

A: 可能是图案偏小。我成功了,但是自己的手机屏幕比较大,显示的图案也较大。若是屏幕偏小用户,可以将图下载,手机横过来全屏看,或直接在电脑上看。

Q: 只有用右眼看的时候加号会消失?

A: 用左眼看的时候加号当然不会消失,因为用左眼看的时候,加号会投射到中央凹的左边,而左眼的盲点在中央凹的右边。中央凹可以理解为视网膜中央的位置,视锥细胞在此汇聚,我们视线集中之处目标物反射的光线就投射到这里,能够分辨细节和颜色,是视觉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用左眼看时,就得看加号了,目的是让人像消失,才能找到盲点。

Q: 为什么第二张图用右眼看红色小圆时右边的蓝色小圆消失的同时黄色大圆也消失了一半?

A: 确实会这样的。只有用右眼看中间的加号时,右边蓝色小圆消失的同时黄色大圆才是完整的。若是盯看红色小圆,目标刺激(红色小圆)与探测刺激(蓝色小圆)之间的距离,较中间的小加号与蓝色小圆的距离相比,是变长了一倍,因而屏幕与眼睛的距离也要向后增加一倍,探测刺激才能投射到盲点上。又因为距离变远了,因此图片在视网膜的投影也小了,反过来讲,也可以认为相对于图片,盲点的区域变大了。因此盲点区域不仅吞噬掉了蓝色小圆,也把黄色大圆吞噬掉了一部分,所以你看到的就是不完整的黄色大圆了。当然,即使不完整,其他区域依然是蓝色的,即黄色月牙在蓝色背景上。这同样能够说明视觉系统会根据周围的蓝色背景自动填补盲点区域。

——————————————————————————

1月22日更新:

有知友认为,既然双眼看东西时,两只眼睛的视野会互相弥补盲点区域,那么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世界啊。是的。我们捂住一只眼睛只是要证明,即使在单眼看东西时,我们依然看不到盲点。此时原因当然已经不是被另一只眼睛视野所弥补,而是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己“伪造”盲点区域的视野。连自己的视觉系统都不是百分之百靠得住的,它没有完全忠于我们,而是会“自作主张”,根据其他地方的背景想当然地自行填补。可能有人觉得这段话拗口,这么说吧,因为盲点区没有感光细胞,因此单眼时应当看到一个黑点才是。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和其他区域一样的背景。真实情况呢,图片上却是有一个人像的。三者不能达到统一,这才是细思极恐之处。

——————————————————————————

看到获得了这么多赞,我再更新一些:

最初想到这个问题,是在宿舍里,某一天晚上和室友聊天时提到了盲点。后来躺床上却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当时的感觉,用一句网络俚语形容就是: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没准,只是你的视觉系统,让你这么以为的!)

拿心理学来说,(不要问我为什么扯到了心理学,上述答案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好嘛!不要认为心理学只研究思维、人格等高级心理,感觉、知觉等也都是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自从1879年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后,一直提倡的是科学方法和实证主义。实际上这也是当初心理学能够成为一门科学的原因。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样也会带来很多弊病。最明显的就是实验室实验获得的结论很多都脱离现实,并且单纯用实验室实验的方式也难以解释很多高级心理现象。这也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如此盛行的原因之一。科学是建立在决定论与可揭示性的基础上,然而世界上的一切真的只要通过一系列严密的实验就能完全被揭示吗?在这样的浪潮中,后现代主义兴起。后现代主义提倡的是经验论与相对主义,倡导方法多元,但愿其能弥补实证主义的不足。最后澄清一下,我可是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好少年。(ง •̀_•́)ง


user avatar   tatala-ente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那么多动物都过着群居生活?为了获得安全?方便捕猎?交配繁殖?


有这样一种设想:这其实是寄生虫对其宿主的一种掌控和利用的行为。


卤虫被一种绦虫(tapeworm)控制,它们寄生在卤虫体内,让这种本来可以独居的生物聚集成可以大到直径数米的红色群落。
绦虫的寄生使得卤虫从透明变为赤红色,让他们成群出没。因为这些盐水虾只是绦虫复杂生命周期(也就是生活史)中的一个宿主,它们的最终目的(终宿主)是更大的flamingo(火烈鸟),所以,他们操纵虾子去形成有色的显眼的群落,让它们更容易被火烈鸟发现并吞食,然后交配繁殖。

有一种蟋蟀叫做自杀蟋蟀,它吞食了线虫的幼虫后,幼虫在它体内生长成熟。但线虫的交配必须要在水中进行。所以线虫释放出一种扰乱蟋蟀大脑活动的蛋白质使其行为不定,当蟋蟀靠近水体时,它会跳入并溺死,然后。。。


寄生虫个体微小但数量巨大,其中吸虫最为常见,它们集合起来与河口中的鱼等重,并且是所有鸟重量的三到九倍。它们对宿主的危害严重,比如,阉割。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寄生者掌控着被寄生者的行为甚至生命。


蟑螂蜂可以将刺扎入蟑螂
,刺上的感受器可以找到蟑螂的大脑并且江都也注射到其中两簇非常具体的神经元中,这种毒液是一种相当厉害的生化武器,它让蟑螂丧失了逃走的意愿,而是被蟑螂蜂领着回到它的巢穴,就像一个人遛狗一样,一到那里,蟑螂蜂就在蟑螂体内产一个卵,然后。。。


事实上,人类对操控并不陌生:我们用药物移动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去改变我们的心情,或是什么辩论或者广告或是伟大的想法,都是企图去影响他人的思维。但是我们这样想要改变别人的尝试,和那些寄生虫天衣无缝的专一性相比是不成熟的,我们还无法做到像它们一样的优雅和精准。

弓形虫可以感染各种各样的哺乳动物,但它只可以在猫体内有性繁殖。某些寄生虫学家发现,老鼠感染了弓形虫之后,会跑向那“美妙的猫尿气味的发源地”,然后,猫吃了老鼠,弓虫去交配。这种操纵的机制是弓虫在宿主体内释放一种酶,这种酶会释放一种涉及奖励与动机的物质——多巴胺,它把老鼠大脑中特定的部分作为目标,从而使之产生对应的行为。

那么现在,请准备好,恐怖的地方来了。。。


数据显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大脑中有弓形虫
,它们一般不会导致任何显性病症,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休眠状态。但是一些性格问卷结果显示,那些携带弓虫的人和其他人的得分略有不同,它们有稍高一点的车祸风险,有些证据显示精神分裂症的人更容易被感染。

即便这项理论存在着一些争议。但还是让人忍不住的去联想,除了弓形虫外,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内究竟还有多少种已知和未知的寄生虫或其他什么虫? 他们会对我们的思维,行为,或其他什么地方造成怎样的影响?


从蟑螂被蟑螂蜂刺到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再是一只蟑螂了,它更像是蟑螂蜂的一个延伸体,就像蟋蟀是线虫的延伸体一样。这些寄主们不能生还和繁殖,它们对命运的掌握,就像车的命运被人类掌握一样。

为什么一个连鸡都不敢杀的老实人会突然把邻居一家五口灭门?

为什么20岁之后,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为什么你会突然思考起来?

为什么我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想要答这道题的冲动?



毫不起眼的寄生虫都能让人类感到如此迷惑。

那么__________?



评论区似乎有些 奇怪的东西 混了进来,这答案分明没有任何那个意思,你们为什么 这么熟练。



部分截图和文字来源:TED《寄生虫的逆袭》


user avatar   shun-chao-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从读高中起就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不同人对于快乐和痛苦的感受度会否不一样呢?

譬如说同样患有急性肠胃炎,有没有可能一个人的疼痛感是另一个人的1000倍呢?急性肠胃炎带给A的痛苦感相当于用刀割肉一般,但对于B来说只是如同被捏了一下而已。如果这是真的,很多成功人士们标榜自己可以承受苦难,其实只是一个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谎言。情况也许只是,面对同样的苦,这些成功人士比我们大多数人天生对苦的感受度要低很多而已。也就是说,那些叫你坚持、叫你努力、叫你吃苦的成功学鸡汤可能卵用都没有,因为人和人的体质天生不一样,坚持做一件事给A带来的苦只是1 unit,给B带来的苦却是1000 unit。对于成功人士体质的人来说,早起读书给他们带来的苦只是1 unit,对于我们可能是1000 unit啊!艹,怎么能说我们不早起就是意志力薄弱呢!

我一开始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想,后来发现原来早在1911年就有一个经济学家和我抱有同样的疑问。这个经济学家叫斯坦利.耶方斯(Stanley Jevons),他说:

……在所有的例子中,从来没有人试图把一个心灵中的感觉强度与另一个心灵的感觉强度做比较。据我们所知,一个心灵的敏感度可能比另一个心灵强1000倍。然而,如果敏感度的差异在各方面上比例相同,则我们将永远无法发现这些差异。这样,每个人的心灵对于其他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测量的,看来不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标准。

我观察社会,我越发觉得这是极有可能的。

我有个朋友常年冒着丁丁会长椰菜花的危险,定期孜孜不倦的去做大保健。我想肯定是性高潮给他带来的快感是我们一般人的1000倍,而长椰菜花带来的痛苦可能只有我们的1000分之一。

那些努力攀登权力顶峰的人肯定是握有权力给他们带来的快感比我们常人要多1000倍,不然实在想不到为什么有好好的王爷不做,偏要去造反。

再想到学校里的学霸,起早贪黑的学习,肯定是分数带来的快感是我们常人的1000倍,而低分带来的痛苦感也是我们的1000倍。

再想下去我就有点小恐慌了。因为如果这个猜想是真的,那么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命定的。上帝在塑造我们的时候,只需要对不同人的快乐和痛苦两个感受度进行数值上的调整,那么不同人就会因着不同的感受度而做不同的取舍,最后走上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user avatar   wang-ruo-gu-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因没有想到,他一手培植起来的大脑,开始威胁他的存在了。


user avatar   mu-yan-13-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眼睛。

当你看镜子时,镜子里有你的眼睛,镜子里的眼睛里有镜子,镜子里的眼睛里的镜子有你的眼睛,镜子里的眼睛里的镜子的眼睛里有镜子,镜子里……(一阵狂晕)

恕我逻辑思维不好,已无法推理下去(´இ皿இ`)

这个从小就困扰至今的问题,每每吓得我不敢多看镜子。。倒是戒了我的自恋。。。

还有让我寒碜的事是:睡着了不做梦时,我没有丝毫意识,无声无息的,人死了会不会就是那样?什么也没有了,我自己认识不到自己了。


user avatar   sun-kong-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面部危险三角区

“危险三角区”是指鼻下口周这一部位。这个部位血管丰富,口腔、鼻、咽喉、眼等部位的感染都可以扩展到这里。而最严重的是这个地方有不少血管通向大脑,它们一旦损伤或感染,可以把细菌及其毒素传到脑子,发生脑膜炎或脑脓肿。所以在该区内的疖肿,那怕是个小疖子,也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那样会引起感染扩散。本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疖子,因为挤了一下,发生了脑膜炎,以至丧失生命的实例也是不少的。

没学过医之前,根本不知道所谓的危险三角区,不知者不畏,当时不管哪里长痘都习惯性的用手去抠。学医之后,感叹自己真是福大命大。幸好当时没有感染。

现在回忆起来 真是细思极恐。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大家点赞,必须匿了。这种事还是别搞得路人皆知

------------

我说个你们正常人一辈子不会有的体验,让你们感受下什么叫世界观崩塌。

我天生左眼失明,但我居然在7岁才发现这一点。而之前无论我还是其他人都没意识到我有什么不正常。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多恐怖的事情吗?这件事彻底刷新了我的世界观!因为"所有人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正常"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正常。

这意味着我们各自认知到的世界有可能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而我们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我们虽然能“感觉”到同一个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认知中可能并不相同。

普通人可能以为这种认知差别最多也就是红绿色盲和普通人的差别。而事实是这个差别可能大到人类无法想象的程度,而我们却意识不到。比如我左眼什么都看不到,但因为天生就如此,所以就把这种设定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接受了,而没有感到任何不妥!

更进一步。如果这种个体世界观的差异不影响这个世界逻辑自洽性。我们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人生而平等”的错觉中而没法发现,就像很多红绿色盲一辈子没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问题。我们以为其他人认知中的世界和自己认知中的世界一样。然而事实是,如果我们不一样你也不一定意识得到。而且即便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各自的脑内世界不同,我们也没法沟通到底有哪里不同。我在知乎上提问过“两只眼睛看世界是什么体验?”,然而你们的回答我都看不太懂。

我7岁以前一直以为我看到的世界就是你们看到的世界。直到我7岁第一次测视力,别人突然告诉我,你一直看到的认为理所当然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世界根本不是一回事!

还有比这更细思恐极的吗?

------------------------

相关问题:

如果有一个人的眼睛看东西天生红绿倒置,如何才能辨别出这个人有这个症状? - 人体 向一个先天盲人证明星星的存在和向一个非基督徒證明上帝存在哪个困难? - 哲学

我认为答案是:不能;都不能。


user avatar   ze.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梦中醒来时,梦里的情景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但在两三分钟内,这些场景就会一点点的湮灭。无论怎么努力,还是很难像记正常的事那样记住梦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从记忆里消失,不留痕迹。

这是每天都在发生的记忆擦除,每个人的记忆都在那一刻失效,但每个人都不介意。

我们不但忘记了梦,我们还忘记了忘记。




           

相关话题

  人性本私,所以自私非恶,这是真实的吗?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为什么要有税收和财产再分配这种「劫富济贫」? 
  你遇见过什么让你觉得很恶心的事和人? 
  自私是人的天性,为什么要以自私为耻? 
  近期遇到的事让我对人对人性很失望,我该怎么办? 
  有哪些让你感触很深的陌生人的事? 
  怎么样才能很快的了解人性,看透人性? 
  一将军守城宁死不降,断粮后吃人,但开城门也是屠城,宁愿被自己人吃也不愿向异族降吧,这个将军该怎么做呢? 
  对于高中生来说 是选择认清人性的恶劣 还是选择沉在美好假象之下享受生活更好? 
  人类有权决定其它动物的生死,那么如果出现一种智慧与力量均超越人类的物种,是否也有权决定人类的生死生死? 

前一个讨论
《叶问3》票房是否涉嫌造假?
下一个讨论
Java里一个线程调用了Thread.interrupt()到底意味着什么?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