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进入战国时代,晋国不分裂,中国历史会是怎样的走向? 第1页

  

user avatar   guan-mao-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使晋国不分裂,那也只有一个前提,就是晋国姓赵。

无论荀家,还是荀家的分支中行家、智家,还是范家,还是魏家、韩家、郤家、栾家等等……都没有赵家在晋国这么长盛不衰。

孙武曾用独特的眼光预言了赵家最终会取代晋国:

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即六卿)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

孙子曰:“范、中行氏先亡。”

“孰为之次?”

智氏为次。”

“孰为之次?”

韩、魏为次。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

吴王曰:“其说可得闻乎?”

孙子曰:“可。范、中行氏制田,以八十步为冤,以百六十步为亩,而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智氏制田,以九十步为冤,以百八十步为亩,而伍税之。其制田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范、中行氏次。韩、魏制田,以百步为冤,以二百步为亩,而伍税之。其制田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智氏次。赵氏制田,以百二十步为冤,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贫,其置士少,主俭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

喵主席时期,因为需要构建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就要界定出奴隶社会晚期的新兴地主阶级,也就是在春秋时期最先进的阶级。而这一段论述,无疑是最好的例证。而现在的人耻于谈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些老旧的概念,在扫清意识形态左右历史的缺陷时,却往往扔了重要的有社会经济价值的史料。

譬如赵家亩制大、对农民剥削较低,齐国田氏大斗借粮小斗收粮,主动给农民让利,收买人心。最终掏空晋国和齐国过程,基本都会被解释成宫廷阴谋、战场较量了,没人提什么阶级斗争和先进阶级领导社会变革这老一套了。

实际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概念的确套在中国历史框架上不合适,但对其展开的论述,却有许多不可废弃的闪光点。譬如对新兴阶级对社会变革的领导作用,这一点就是很好的东西,不能一棍子打死的。

而赵家,就是引领中国走上新的社会变革,迎来封建专制时代或者说郡县制专治帝国时代的领头羊,是新时代的火车头!

难怪鲁迅先生要说:“你也配姓赵!”

赵家引领下,连同范家第一个公开了成文法。

赵家第一个喊出了军功授爵,改变奴隶身份的口号,打赢了最艰苦的铁之战。

赵家执政的晋国第一个设置了有帝国意义上的郡县,而不是晋国以前设置的类似楚国那种旧的世袭分封式的郡县。

赵家主导的盟誓(侯马盟书)第一次对专治帝国下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做了基本规定,远远区别于只靠口头威胁和武力威慑的周朝君臣关系。

赵家立国后主导的胡服射骑,使华夏人第一次成规模地装备了骑兵,而其他的古典文明帝国,除骑马民族的后代波斯之外,基本在骑兵方面都长期依赖外族雇佣兵,直到中世纪才在本民族普及骑兵。

而秦国的商鞅变法,便是全盘建立在借鉴发扬赵家及魏国的新制度的结果。

而为什么孙武的预言最后没有应验呢?

很明显,连远在吴国的孙武都这么看了,赵家的谋划和实力已经是路人皆知了,所以早就引起了晋国国君和其他卿大夫的警惕,赵家在崛起为晋国实权卿族到独立建国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灾祸:

第一次,晋国公室和栾家联手制造的“赵氏孤儿”事件,然而当时“兴灭国继绝世”的思想还是主流,而且在赵家遭难之后立刻引起了其他卿族的同情和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导致斩草不除根,没多久赵家又复兴了。

第二次,六卿之乱时期,赵家一家单挑中行家、范家两家、卫国一国、以及幕后支持者齐景公。其他卿大夫对赵家早就早有警惕,但又不想看到中行家和范家崛起,所以作壁上观。最后的结果却是赵家把中行、范、卫两家一国的联军打得稀烂,韩魏智三家赶紧站队援助赵家,齐景公不敢动武。虽然这一次赵家取得完胜,但也元气大损。

所以才有了第三次,智家以匡扶公室的名义,联合韩魏欲图瓜分赵家。最后的结果大伙也看到了,赵家勾结了韩魏,智家自己被瓜分了。

六卿时代不用多说,赵家单挑两家一国,实力自然第一。

而至于四卿时代,有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智家是第一。可不要忘了,六卿时代智家就是打酱油的,算是抱中行家大腿的小卿族,怎么会忽然就变强?虽然智家也有智罃、智跞、甚至智瑶这些能人,但比起赵家、中行家、范家还都差得远,实力仅仅能和韩魏两家做个比较。

当然,文献资料缺乏,无法确信地比较四卿强弱,但没关系,三家瓜分智家时还有少许资料记载史册,就能推测出四卿在地盘上的比较:

智家,大约占据山西南部,以及陕西东部一隅之地,以如今的永济为核心。

赵家,领土主要有两块,一为山西北部,以晋阳(太原)为核心,还包括盛产戎狄骑兵的代地;二为河北中部南部地区,以邯郸为核心。地盘最大,还都是人口不少的好土地。

魏家,地盘成碎片化,但主要地盘有两小块,一是山西中部,二是河南北部一隅之地。人口也不错,但地盘太碎,太少。

韩家,主要在河南北部一些贫瘠山区,河南肥美的平原土地还在郑国手里。

这么一比就出来了,赵家地盘、人口应当都是第一,魏家和智家并列第二,韩家第三。

然后按照孙武的论断,在民心项背问题上,赵家又是第一,韩魏第二,智家第三。而其他的巴结老百姓做的不到位的,都已经被淘汰光了。

所以一开始智家拉拢韩魏,而韩魏近百年都是赵家的盟友、至少从来没有跟赵家翻过脸,但为什么一拍即合了?因为再这么下去,温水煮青蛙,以后大伙都姓赵就完了,还不如不仁不义,先坑了这个大祸害。

而赵家为什么能又把韩魏拉拢过来让他们反水?从历史原因讲,韩魏两家和赵家那是世代交好,从现实原因讲,智伯瑶个人是个非常跋扈的家伙,赵家至少是温水煮青蛙,智伯瑶的做法就有些杀鸡拔毛了。所以两害取其轻,还是联合赵家,先把这个杀鸡拔毛的搞掉再说。

最后,在三晋蜜月期间,三家吊打全中国,几乎无人能敌,然而为什么不继续维持这种形势,非要正儿八经地分晋?

雄才大略的魏文侯当时做着晋国执政官(正卿),这是轮流上位的。而并非魏家拳头大就当正卿,事实上晋国正卿是不一定谁拳头大谁做,而是博弈的后果,所以往往就是实力强的几家轮流做。而在魏文侯刚做正卿的时候,《史记》就记载了:

赵北有代,南并知氏,强於韩、魏

假如自己的儿孙不争气,日后保不准就会被赵国吞并。于是魏文侯就主导了三家分晋,让三家卿族都成功当上了诸侯,以后我们都各是各的国家了,不会再有正卿什么的了,大伙谁也别想干涉谁了。

正好,一带雄主赵襄子死后,赵家经历了内乱,分晋封侯到三晋联盟的大好时机,赵国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发展。

而魏文侯大力开拓河西,魏武侯大力开拓河内,两代国君终于给魏国开拓出一个大国的基本盘。

韩国呢,终于拼着老命吞并了人口极盛的郑国,也能和赵家扳个手腕了。

这样才有了三家分晋后的三家并立的环境。

所以晋国不分裂,除非其他卿族对赵家的扩张发展熟视无睹。而众卿家可都是人精,谁也不会坐视赵家掏空晋国的。

而智伯瑶,算了,他的个人品行只能做一个合格的执政官,而不是篡位枭雄。盛气凌人跋扈嚣张,还没胜利就摆出唯我独尊的架子,否则明知道赵家威胁最大,韩魏怎么会反水?

而至于赵国如果真的取代了晋国,会怎么样?

大致也是松散帝国或者分裂的命,如同改革最早的齐国一样,赵家内部的改革很早了,甚至都算不上改革,因为他一开始就是个新式的功勋贵族,而不是旧式的血统贵族。而赵家族人众多,支系庞大,春秋时期就有赵家人自己的分支勾结其他卿族坑本家的行为了。形成诸侯国后势必会出现强大的公室贵族,如战国时期的赵国,掌握实权的多数还是赵国公室,这就说明了什么?赵家虽然先进,但先进得太早了却又先进的不彻底,阶级已经有固化的状态了。所以从赵国立国后,虽然有公仲连的改革、有赵武灵王的新政,但都是动动皮毛。可就是动动皮毛,赵武灵王都被自己人整死了,赵国仍然维持的是卿族时期赵家的那一套老东西。

比起变法后秦国的集权程度和动员能力,赵国还是远远不如的,赵家要真取代了晋国,估计也不是秦国的对手。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仇圣和《大中华民族复仇主义宣言》? 
  国外有哪些与中国皇帝有直接关系的考古发现? 
  如何看待台湾新课纲打算把中国史归入东亚史,而重点放在以台湾为主体的学习? 
  有哪些小朋友的提问曾经让你哭笑不得?你又是如何回答的? 
  穿越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不把现代民主制度带到古代? 
  唐以后庶族地主为何没有形成新的门阀? 
  哪些话可以惹火音乐家或音乐学习道路上的人? 
  中国历史上的贵族是怎么消失的? 
  春秋中期晋国的军制如何运转? 
  现实中警察遇到冷锋一样厉害的罪犯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Sidney Rittenberg(李敦白)?
下一个讨论
从马后炮的角度看,丰臣秀吉把德川家从东海道转封到关东二百五十万石是不是不值?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