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希腊人创作星座时星座的形状与现在有多大差距?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an-bo-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图有点多,手机党慎点。

哈哈,终于碰到一个想答的题了(于是这个星期都没咋学习的我又放弃了玩垃圾游戏文明五的机会答了这个题……)。

首先下个断言,差别不是很大。我们知道,天上的星星之所以被叫做恒星,是因为它们看起来是不会发生相对运动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恒星们果然不会运动,只是它们运动得实在是太慢了。有多慢呢?描述恒星在天球上的运动,需要将速度矢量在两个方向分解,一个是视向速度,这个可以用光谱的红移来算,一般银河系内的恒星的视向速度大小,大概在几到几十公里每秒的量级,这个速度在地球上看起来吓人,但在宇宙空间里却实在是太小了。当然,这个速度其实是不会影响我们看到的星座的形状的,因为星座的形状,是恒星在天球上的投影,而与具体的距离没有关系。所以,决定天球上星座形状变化的速度分量,是切向的速度,也叫自行。这是个角速度,需要除以它跟地球之间的距离。切向速度、横向速度大概都在一个数量级上,那么,以典型的速度5km/s和典型的距离20pc为例,得到的结果是8x10^-15 rad/s,十年能跑半个角秒的样子,古希腊到现在不到三千年,那么恒星在这段时间里跑动的角距离也就是几个角分,而这其实已经是跑得比较快的了,几个角分在天球上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人眼能分辨的最小角度………

不过,也有些例外,比如蛇夫座的香港记者星,啊不,巴纳德星。这货跑的比谁都快,大概一年能跑十个角秒,这主要是因为他离我们太近了,只有6光年左右,是南门二三星系统之外距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换算下来,从古希腊到现在,它一共跑了不到10度,也就是伸直了胳膊两个拳头的张角。这当然已经很明显了,不过,这样的例子总归少见,而且,香港记者星实在是太暗了,是一颗9.45等恒星,肉眼根本看不见。所以总之,在人类文明的千年尺度上,星空的相对形状发生的变化是没那么大的。

下面上几张图,来自可以模拟上下十万年的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我只在北京看过这些星座,不过@黎旭翔曾经在今天的希腊看到过这些星座,膜一发。

这张,是现在在北京看到的大犬座。




这张,是两千五百年前,在希腊看到的大犬座。

古今狮子座



古今仙后座


古今猎户座


古今天蝎座

您能看出任何区别来吗?我是不能……

所以,孟书记这个问题应该算是答完了。简单的答案是,在人类文明的千年尺度上,古今星空中星座的形状,差别不是很大。事实上,如果差别真有那么明显,古人就不太可能管恒星叫恒星,中国人发现微小的自行大概是在晋朝,至于西方也不早,这个时候星官、星座体系已经建立了少说一千年了,如果千年尺度上星座的形状能有那么大的变化,想必自行早就被各个民族清楚地认识到了。

那么,为什么像答主问的那样,很多星座一点都不像呢?首先,哪几颗星星连成什么形状,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事情,中国人说参宿是一只老虎,西方人就说那是个猎人,各自脑补,莫衷一是,当然不可能有统一的“像”与”不像“的差别。比如,题主觉得挺像的仙后座,我就没觉得那个W也好,M也好,∑也好的形状能跟埃塞俄比亚皇后扯上什么关系,更不知道,为什么一个过气韩国组合东方神起的粉丝会管自己叫这个星座的名字……总之,每个人的脑洞不一样,大小形状各自不同,别人看上去像,你看上去也许就不像了。

另一种情况是,人们根据神话故事,在天上补上了一个附会出来的星座,情节上有关系,形状上可就没有相似之处了,比如,大犬跟小犬(上面图里有),南河三、南河二连成一条线怎么也不会像条小狗,就是因为它旁边那条大犬,这个区域才得以得名。

最后一种情况是,这个星座本身诞生得相当晚,本来就是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人在南半球航海的时候随便添上去的,很多还特别暗,纯粹是为了填补巨大的空白,比如显微镜座、印第安座、蝎虎座、天猫座什么的(天猫座命名的由来,貌似是因为划定它那哥们认为想在这个区域看到星座的形状,需要猫一样锐利的眼睛……)

显微镜座


印第安座



蝎虎座


天猫座(没有淘宝座……)


本来,星座就是脑补的产物,像不像是次要的,吃饱了没事干坐在夜空下脑补就是最大的乐趣所在,追求像的话,可以来看这三个全天最形象星座,相信你也觉得看起来没啥意思……

三角座



南三角座


南十字座



那么,古希腊人看到的星空跟我们看到的星空果然没有任何区别吗?当然不是。地球的自转轴跟公转平面并不垂直,这样,它就陀螺一样进动,导致地球的北天极在天上绕着黄极以26000年为周期旋转。北极星因此会发生变化,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另一点不为大多数人所意识到的是,古希腊人在南方可能看到一些我们今天没那么容易看到的星空,而我们今天容易看到的一些南方的星空,他们根本看不到。后者的代表是北落师门以南那一大坨,在上千年前根本升不到地平线上,今天在北京都能轻松看到的北落师门,那时候也许要到长江流域才看得到。

而那些我们今天看不到、古人却能轻松看到的星空,主要是冬春季节南方的一些星座。这个地方处在银河里,亮星很多,今天在北半球的我们看不到,说来是很遗憾的。金羊毛的股市里,伊阿宋等人乘坐的那艘大船,在古希腊时代会在冬春浮动在南方的爱琴海上,南船座简直再形象不过。


当时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中国,也有重阳节登高望远,眺望这个星座中最亮的、全天第二亮的恒星老人星来续命的习俗。时光流转至今,如今在北半球中纬度的我们,再也不能完整地目睹这个星座的全貌了,如果想要看到老人星续上几秒,最北也要到黄河沿岸(众多古都坐落的郑州、西安、洛阳、开封也即北纬35°一线它的最大高度是3°,是能看到的极限)。



另外,大刘似乎曾经在哪本书里提过,西周初年的洛邑,每到初春就会有一黄一蓝两颗亮星低悬于南方的天空,而今天的我们想要看到这两颗恒星——半人马座的南门二、马腹一和附近的南十字座,却要去到五服之外的”蛮荒之地“,这沧海桑田在天空中的表现,令人不胜唏嘘。


几千年的文明尺度下,星空的变化不大,然而人类终究只是宇宙的尘埃,再放大两个数量级,到十万年后,我们看到的星空就会完全变样。除了一些离我们很远的恒星比如参宿三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其它的一切,我们都认不出来了。物换星移万度秋,早已化为尘土的我们,将在这变化不息的宇宙中永生。


user avatar   liang-gong-chun-ri-xiao-shu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提到的小熊座对比图是以五万年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以三千年为单位的星位移动大概是下图移动距离的十七分之一…

这么微小的差别应该不会造成什么星座形状的明显变化吧。

What Will the Constellations Look Like in 50,000 Years? : Discovery News

(source里面还有其他五个星座五万年后的图)

quora上面有一个答主答过这个问题。

quora.com/When-the-cons

这是大熊座(大北斗七星)的




  

相关话题

  中国普通民众天文常识匮乏到什么地步? 
  嫦娥四号和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如何获得电力? 
  为什么其他星球布满撞击坑,地球上却很难看到? 
  在不破坏行星大气层的情况下行星自转速度最大能达到多少? 
  为什么一直鼓吹中国古代科学领先世界? 
  如何评价南京大学的天文学专业? 
  如果把太阳换成冰球,宇宙和地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未来,中国的观天者能否拥有远超韦伯望远镜的「太空巨眼」? 
  如果将木星与金星对调位置,在地球上会看到怎样的景象? 
  为什么伪史论者喜欢质疑古希腊和古埃及而不去质疑古印度古巴比伦和玛雅文明? 

前一个讨论
伊斯兰百年翻译运动为什么会以苏菲主义全面战胜理性主义而告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会想不起来喜欢的人的样子?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