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父母真的爱孩子,那么为什么明知活着并不容易,还要把孩子生出来再遭一遍自己受的罪? 第1页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看到有关老鼠乌托邦的实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链接

简单的说,老鼠乌托邦实验就是给老鼠完美的生活条件

没有天敌,没有疾病,没有饥饿,没有居住问题的世界

然后经过几代繁衍,生活在老鼠乌托邦里的老鼠,出现了"食草男老鼠",“伪娘老鼠”,“平成废物老鼠”,“丁克老鼠”,“不婚老鼠”,“同性恋老鼠”,最后所有的老鼠,对是所有的新生老鼠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打扮自己和照顾自己,它们丧失了攻击性,丧失了繁衍的欲望,丧失了进取心,最后两千多只老鼠一个后代都没有,随着它们逐渐老去,整个鼠群灭绝!!


我觉得从这个维度来看看这个问题就会特别有趣,

在古代哪怕是所谓最富有的宋代,梁山好汉的终极理想是: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称分金银,换套穿衣服

今天的年轻人,一出生几乎毫无悬念就已经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换套穿衣服”当作是理所应当。可是古代的生活那么艰辛,物质那么匮乏的情况下,人们讲孝道,讲感恩父母,而今天的这些孩子却觉得父母欠他们的,没经过他们同意就把他们生出来到世界上来“受苦”。如果往前追溯几代,抗日战争时期也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也好,甚至改革开放初期也罢,哪个时候的日子比当前要舒适?可是在那些岁月似乎极少有谁会觉得父母给自己生命是一件糟糕的事,大家都是带着感恩的心来看这个问题的。可恰恰是过上好日子的这些年轻人,对生命本身产生了怀疑。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他们丧失了生命力

这个现象跟老鼠乌托邦里新生代的老鼠简直一摸一样。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没有天敌带来的朝不保夕,没有食不果腹,这些老鼠却因为生活无法更好而丧失了生命力,变成了行尸走肉。这真应了孟子说的那句话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当然我既然提到了老鼠乌托邦的实验,就并不是在说现在的这些年轻人多么没用。既然在科学实验里具有社会性的老鼠有类似的行为,就证明这种“丧失生命力”的机制存在于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中。虽然这样下结论还不够充分,但至少,这个结论可以看成是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也即是说,对于物质极大丰富的这代年轻人而言,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其艰辛程度可能不亚于他们的父母那一代在艰苦条件下筚路蓝缕。

因此从更高维度上来看问主提的这个问题,

如果父母真的爱孩子,那么为什么明知活着并不容易,还要把孩子生出来再遭一遍自己受的罪?

我能说的是,活着到底是在遭罪还是享受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我们大可以顺从生物的本性,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像老鼠乌托邦里那些丧失生命力的新生代一样,逃避困难,消极避世,然后把自己的生命消磨干净。但或者,我们也可以鼓起勇气,轰轰烈烈地干它一票,虽然最后可能还是瞎折腾,但好歹超越了自我,好歹超越了那些看似理所应当的生物规律,这难道不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吗?

因此问题根本不在于父母爱不爱孩子,而在于我们爱不爱生活。如果我们不爱生活,那么我们是感受不到爱的。



总结得很精辟,特别推荐不过略微纠正一点,衣食住行得提升在漫长的岁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是科技进步让这些看起来变得没有那么难了。

衣食住行的提升是非常容易的,从一个基础差得状态,混到一个不错的状态,是很容易的。
但是假如已经衣食无忧了,那么根据马斯洛理论,一个人去追求爱和自我实现,这个是非常难的。一是看父母教育,一是看自身天赋,最后还要因缘际会。
这时,生活质量的提升必须依赖于精神世界的提升,不是每个人都能持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绝大部分人做不到。
所以盛世中的人们,腐化堕落,沉迷于感官享受,麻醉自己,在所难免。
而阶级固化带来的食草问题,是另一个问题,比较好理解,也是因为无法取得正反馈,所以自暴自弃。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养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多数人都觉得孩子不过是婚姻的产品而己。一个人如果到了结婚年龄不结婚,会被父母及亲戚说闲话,如果不生孩子,更是天大的罪过了。


user avatar   lu-ren-67-60-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的感觉没错,确实容易产生这样的感觉。因为紧致性(简称紧性)的定义本身是与实数连续性没什么关系的(我更愿意称这里的“连续性”为完备性,因为我总感觉连续性是用来描述映射的,完备性更科学一点)。

首先,什么是紧性?就是任意开覆盖都有有限子覆盖。怎么理解呢?实际上,紧性就意味着一种“有限性”。它仿佛条条框框的约束,把一个集合的性质约束得很“有限”,这就是紧。具体来说,就是:紧集必是有界闭集。也即,如果一个集合是紧的,那么首先它不能无界,其次不能开。无界和开有一种共性:没有边界(boundary),也就是没有了“紧”的束缚。反例当然很容易举,随处可查。通过阅读反例你大概可以更理解到我的意思,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这样定义紧性。

那么,这又与实数的完备性有什么关系呢?实数的完备性指出的是,在实数集中,有界闭集都是紧的,结合上述文字,也即这二者等价。仅以 为例,我们来回想一下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利用反证法,对一个有界闭区间,将其无限细分,且每次都存在细分的区间都不能被有限开集覆盖(否则矛盾),最终由闭区间套定理得到一个聚点,它的开邻域可以覆盖无限细分的那个区间,矛盾。这里哪用到了完备性呢?闭区间套定理。

怎样直观理解这个证明的想法?实际上我们可以倒过来看。一个孤立点当然是紧的,可以说它的一切都被限制(约束)了。由于实数的完备性,每个孤立点之间没有“空隙”,因此,它们可以共有这种紧性,也就是说,可以把这种紧性“连起来”,从而整体上也表现出紧性。反之,若我们考虑不完备的空间,那么在“连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连接处“连不上了”的情形,也就是连接处没有边界,从而破坏了约束(紧性)。这在证明中就体现为,每个有界闭区间都可以化归到它的一个聚点上去处理,如果全空间不完备,恐怕就不能如此操作了。

简言之, 的完备性保证了紧性的“不变性”。反过来也成立,可以想一想如何用有限覆盖定理去证明其他的完备性定理。

讲得直观,缺乏严谨性,词不达意,望有所帮助。




  

相关话题

  上海跳桥儿子的妈妈看到儿子跳桥身亡,为何不赶快去桥下,而是跪在那里? 
  一年级孩子学习跟不上怎么办? 
  从小到大遇到现象就是,只要一群孩子里,有些孩子喜欢欺负,就有些孩子喜欢帮助人。成年了又是这样,为嘛? 
  母亲生孩子是为了孩子吗? 
  我今年大学毕业,说话不像父母一样大方圆滑还是学生思维,从小被父母保护的比较好的孩子,我怎么改变自己? 
  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玩追逐游戏? 
  孩子偷家里钱充游戏,被老师传了出去,现在孩子不敢去上课,怕被同学嘲笑和孤立,这种情况怎么办? 
  假如你以后有了小孩,是教他善良,还是让他变得现实?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样事你会打他吗? 
  各位有女儿的知友,你们是怎么看待女儿的男朋友的? 

前一个讨论
我们是否有资格(权利)批判政府?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偏偏是李自成和洪秀全这些没有雄才大略的人发展起来了?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