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觉得《琅琊榜》的权斗很幼稚?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说中角色的智慧无法高于作者。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以把《琅琊榜》理解为今天的霸道总裁剧。

虽然这剧披着个权谋的外衣,但实际上跟霸总剧没什么太大区别。

好比说,霸总剧里,主人公一说要收购什么企业,都是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放到现实中,公司的现金流能不能支撑得起?收购方式是现金还是现金加股票?付款是一次付清还是分期付款?对方的高管要不要留用?对方公司的品牌是要独立运作还是加入到母公司来?董事会要不要改组?……

这里面每一个问题,都非常考验收购者的能力。在现实中,因为一场错误的收购,把公司搞垮的例子数不胜数。

但是《琅琊榜》里的梅长苏,江左盟最高领导人,掌管着一个人数众多的庞大组织。这个组织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从哪里来的经费?内部的考核晋升机制是什么样的?梅长苏手下有没有人想取代他的位置?……把这些问题写清楚,实际上是能非常清晰、全面地展现梅长苏的能力的。

然而,正如上面举得例子一样,你想把收购公司的过程写清楚,你至少得对企业经营有所了解。而你想要写掌管着整个江左盟的梅长苏的权谋,至少也得把他的组织管理能力写一写。可当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收购公司的时候,就只能用凸显霸总范儿的方式,随口一说就收购一个公司,而到了江左盟这儿,自然也是盟主金口一张,底下的人就必须无条件执行。这种所谓的权谋,其实连幼稚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说过家家。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霸总剧需要的也不是逻辑,大多数人看得也就是个爽。你写一个老板殚精竭虑考虑怎么收购和运作一个子公司,肯定不如豪气地说“你要多少钱开个价”看得让人痛快。而到了权谋剧里,对于绝大多数管理三五人的小团队都费劲的普通观众而言,《琅琊榜》这样的权谋反而是更容易理解,也看着爽的。


user avatar   sen-sen-28-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作者对历史根本不懂。

7万赤焰军,想换个主帅,正常干掉主帅和心腹即可,但皇帝脑残,非得把这7万人干掉。

作者根本搞不清,7万精锐对一个国家的概念,明朝这么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土木堡7万军队团灭(20多万军队,包括民夫),都让明朝元气大损,奠定了明朝灭亡的基调。

岳家军,人数最多的时候不过10万人,就可以出师北伐,对抗金国(就这10万人,还是多次扩充,精锐背嵬军也才骑兵8000,步兵8000,岳飞要是知道人家一个郡主就有10万骑兵,绝对嫉妒的要死)。

而且,一个郡主,10万骑兵,皇帝还不慌,这是等着她谋朝篡位呗?一个郡主的封地得多大,养着10万骑兵?步兵又有多少?民夫又得多少?这么多人,每天花费都是天文数字,只能说,人家一个郡主真有钱!!皇帝你还不灭了郡主搞钱?

皇帝你都能干死7万精锐(死伤不可能只有7万,派去剿灭的军队伤亡也得几万),还干不死一个郡主?你留着她何用?

赵构那么废,给岳家军换个主帅,也只需要杀掉岳飞、岳云、牛皋等人,而不是再派10万军队和岳家军互砍。

国家7万精锐被自己干死,邻国你们竟然看着他们内讧不去帮个忙?都这么平静的么?不应该是快马加鞭去瓜分他们的土地吗?

还有,云南10万骑兵,太牛了!!这么一想,宋朝就是个水货朝代,燕云十六州丢了,你们没有战马,你不去云南养??以古代骑兵作战,10万骑兵,要有至少30万战马(骑兵一般都是2-3匹马更换着来),30万战马!!霓凰真有钱,举全国之力给你养马玩诶。

搞不清,这么水的皇帝,是怎么坐稳江山的,主角还那么费劲,直接去找霓凰,你有骑兵我有智商,咱俩合起来直接谋反,何况,你都有10万骑兵了,还没有10万步兵吗?20万军队,别说谋反了,去灭国都可以了。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一下,梁国究竟是不是割据政权?

很多人一看梁国、定都金陵和梁帝的人设,很容易联想到这是梁武帝的“南梁”,是南朝,是一个格局政权,可是在剧里,梁国占着云南,同时还提到臣子谄媚梁帝时要他封禅泰山,那么这个梁国的疆域怎么也不可能是“南梁”,加之云南,这个梁朝的疆域比北宋还大一点。。。那么这样一个体量,说为了消灭功臣杀了七万军队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抛开赤焰军死了七万的设定,琅琊榜的权斗设的“局”是很棒的,多疑的皇帝故意选一个没啥根基、性格懦弱的太子,他妈只是个贵妃,权力来源自皇帝的宠爱,再看看誉王,性格强势,养母是皇后,舅舅是威权盖百官军方的言侯,皇帝很自然立那个太子,如同唐玄宗立李亨为太子,而非武家的寿王。也正因太子根基羸弱,镇国一品侯谢玉才暗中支持太子。又比如夏江悬镜司,是皇帝身边的一条狗,让咬谁就咬谁,甚至都不需要发话,一个眼神过去就知道该怎么办了,每个皇帝身边都有这么一个爪牙,他们或者是酷吏,或者是“权臣”,或者是宦官,然而梁帝一旦消灭了夏江这个爪牙,自己也就完了。

然而琅琊榜布局虽然精妙,但是糟糕在他的“破局”。恰如一个侦探小说,既要有罪犯精心制造的命案,也要有合情合理的破案过程。

琅琊榜朝廷的“局”已经布好了,可梅长苏是怎么破局的呢?别问,问就是琅琊阁知晓世间一切,问就是江左盟手眼通天,梅长苏一路开着金手指+靖王扯后腿过去了,像琅琊阁这种“机械降神”其他人不是没有过,像金庸的“黄衫女”“扫地僧”,包青天戏剧里的“招魂”,但不能滥用,朝廷文武百官的私事你哪哪都知道,一路开着天眼破局,是,第一次看的时候绝对爽到,但二三遍就没意思了。琅琊榜是一部“爽剧”,就像“爽文”鼻祖黄易,黄易写文也是布局精妙,反派各个权谋高超,可到了主角破局环节,就是三件套“偷听”“易容”“机缘巧合”,都麻了。

琅琊榜至少布局还算好的,琅琊榜2则是连布局都极为操蛋。一边说皇帝极为信任长林王、毫不偏私,可另一边从后宫到朝廷全是反长林王的,这种状况合理吗?如果说是皇帝钳制长林王,给他军权,让他统边,但内阁首辅荀白水、皇后荀氏,连同金陵城防都是荀家人,重用外戚,制衡宗室军方,这是正常的。可偏偏编剧反复强调渲染皇帝与长林王君臣恩重、兄弟情深、毫不猜忌,然后长林王一到朝堂,孤家寡人一个……啊……嗯……就这种布局,到了破局环节,大家集体降智……


user avatar   tao-yu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古以来就有个惯例,就是皇帝儿子能不领兵就不领兵。

领兵没实权的话,中央有变化来不及反应,可能就变成扶苏了。

领兵有实权的话,太子反手带兵回来就把老子A了的事数都数不过来,比如李二。

大封藩王,最后不是七国、八王就是干脆靖难。

萧景琰一个皇帝亲儿子,还是一个政治思想犯,坚定反对老子的那种,可以被外放出去领兵,还领国家最精锐的边军,还能打成国家第一猛将,我是皇帝我肯定睡不踏实。

强盛如大唐,国家常备兵也就五十万,安禄山拿到十八万就反了。

萧景琰手里有多少边军?

你听他们没事扯蛋啊。

南境十万兵,西境十万兵,北境赤焰军在的时候七万,常年面对动不动就二十万A过来的大渝,凑个十万不过分吧?

禁军五万,地方驻军,庆历军五万,纪城军五万,反正最后地方上凑出十八万给梅长苏玩。

估摸着大梁兵力在六十万上下。

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和开元盛世大唐一个兵力水平也是很醉的。

在琅琊榜一开始,梅长苏进京的时候,梅长苏的手里拥有的是:

一个天下最强的谍报组织+钱袋子。

霓凰手里的南境十万铁骑(为什么云南那地形会有铁骑?象骑兵吗?)。

靖王手里的十万边军。

国家主战部队拿了三分之一,还都是精锐,框框A就完事了,还进京搞权谋,怕不是脑子瓦特了。

皇帝能够放着一个不听话不喜欢的儿子出去领精锐边军,而他十几年前因为忌惮另一个儿子领精锐边军直接把那个儿子办了,这个智商,这个思考回路,说真的,搞权谋也没什么意思,大概是老年痴呆了吧。

说到底,女性向权斗剧都是一样的。

主角在登场的第一分钟就已经拥有了解决问题的全部要素,剩下的问题只是“愿不愿”、“想不想”,怎么样“正当化”的解决问题。

这个“正当化”不是历史上那种正当化,而是对读者的正当化,作者要让书本前的傻白甜们觉得主角这么做是合情合理切正当,而且付出了巨大代价(内心纠结)的。

像是知否里,有兵、有名、有大义、有权柄的皇帝竟然被个没有根基亲族被剿灭的太后吓的大气不敢出,我当时看得脑袋都疼。

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作为故事,琅琊榜讲故事的节奏是真的很好,如果不深究可以看得非常爽,相对之下知否和清平乐这种假装自己很有深度,故事还没讲好的,根本没法比。


user avatar   you-zi-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貌与勇武并存,智慧与坚韧无双,能在官渡之战,袁绍死后还屡次大败曹操的袁尚殿下走辽东后没有死于二五仔郭嘉的阴谋,而是隐姓埋名活了下来,虽然袁家的八万精锐都在官渡之战被坑杀,但是他还是利用自己在羌胡,世家与江湖中的影响力组成了一个神秘组织~月旦榜。组建一个无所不知,财力与高手无限,天下皆知的神秘组织。

改名叫菊短美。为啥,菊对梅,短对长,美对苏。这叫无情对。

但身体因为走辽东,有寒毒,被华佗救治。

利用月旦榜的名声,当时江湖名流许子将,水镜先生的美评~菊短美胜过卧龙凤雏,得之可安天下。


然后大摇大摆进入许昌,开始了自己的复仇之旅。


朝中曹丕与曹植争宠,闹得沸沸扬扬,都想得到菊短美的帮助。


菊兄却选择了最为理想主义,不问政治的黄须儿曹彰。


以不治行检,联合陈群等人,逼迫曹操罢免了郭嘉,使得曹丕自去股肱。


后来,荀彧,程昱,贾诩,许攸,荀攸,杨修,司马懿,吴质等等这些朝廷大员,太子党,陈王曹植党羽也纷纷被逼辞官。

起因不过是程昱当年吃了几个女人的肉脯。荀彧的香包厂发生了大爆炸。贾诩的废宅里有几具说不清的骷髅。司马懿走路像哈士奇。许攸受贿。

朝廷为之一空。

曹丕的媳妇,甄姬认出这是当年跟自己有一腿的,美貌的三弟袁尚,却被因为辜负曾经的袁家与二公子袁熙,心怀愧疚,不忍揭破,而被打入冷宫,被曹丕赐死。


曹丕逐渐失势,孙子曹睿还怀疑自己到底是谁的骨肉,鼓动父亲干脆造反。


于是联合曹操的校事,特务机关~赵达许攸等人,发动屯田农民谋反,企图杀死曹操。


曾经与袁家有故旧的禁军统领张郃,在菊短美的计谋下死撑,直到曹彰到来。

曹操大彻大悟,杀死曹(袁)睿。

曹操宣布当年在一个大汉框架内消灭袁家是错误的。给袁家翻案。更不应该坑杀八万袁家子弟。并且退位给曹彰。

袁尚改回真名,带领部下去征讨孙权,死在军中。

你们觉得这个剧情能不能成为一部优秀的国产权谋古装剧。


~~~~~~


你要是玩玩ck2,就知道这有多么幼稚了。

国家总共二十三十万常备。

其中十万在你女盆友手里,十万在你准备拥护的傀儡手里。

禁军至少不反对你……而且说句实话,心大。都跟属下勾结成那样了。梁皇一点都不疑惑。

想想雍正里的隆科多,九门提督,舅舅,顾命大臣,有点暧昧就立刻撤职抄家。

皇帝的密谋总管被你玩死。

皇帝宠爱的公爵你一句话就下课。

你自己有个极为强大,左右朝局的社团,里面什么高手都有,什么信息都有。

你自己武力差点,但是军事总管,贴身护卫,都是格斗家第一,军事天才。

你自己密谋高达9999……

身体不好,但也有天下第一神医保护。

然后外国肯定跟你有勾结。比如派手下武士冒充燕国高手叫阵,梁皇居然查不出来他的来历。肯定是燕国给他官方背景背书了。

这种高手打得梁国朝堂无人应战,酒囊饭袋。

而江左盟里这种都算不得顶尖。

那么有变必然会资助梅长苏。

这种高手弄个十来位,加上禁军蒙统领倾向自己,面对梁皇太子誉王各怀鬼胎。

一夜足矣搞定。

这个时候,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还权谋个鬼,国家早被你蛀得只剩个空架子,梁皇实权不如汉献帝~至少曹操换荀彧不像吃白菜。

你随便按条罪名就废了名门世家。权势只怕超过南朝那些皇帝。

这些世家哪怕是个饭桶,背后姻亲故旧,那张网,搞不好朝堂为之一空,任何皇帝开撕都得掂量掂量。

梅长苏就能换条狗一样。那点罪名就把部长换了?

这种权势已经超过董卓,而且国内军事实力对比超过董卓,最大的藩镇是自己女朋友的,国外燕国还跟他有勾结。

根本就找不出反对派。

要我自己就a上去了。

清君侧换傀儡,然后加九锡……什么乱七八糟的泄欲什么的,悬镜司,成功之后一狱吏足矣。

谁跟他一集一集玩权谋。


user avatar   gu-zhin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纸上谈兵的权谋都有两个共同特点——

第一,喜欢套娃。

觉得单线程的权谋不能体现主角的过人智慧,所以需要层层嵌套,通过复杂的机关,设计巧妙的多骨诺米牌,每一步都按照计划恰到好处,所有人的情绪反应、性格特点都能被主角准确预测,一丝不苟的连锁反应之后,达到目的。

然而现实中的权谋没人敢套娃,因为人不是木偶,你每多套一层,每多一个参与者,就多一层风险。你让A通过激怒B去杀死C以离间D和E,从而削弱F的势力,这种套娃的计策看起来非常巧妙,可放到实施层面,就处处都是bug,最不按套路和逻辑出牌的,永远是现实本身。

高级的权谋,一般都是,有个大方向,想好第一步怎么走,然后直接实施,一路见招拆招,不会把每一步都写好计划书再照着计划走。

所以,我们看那些比较高级的权谋,都是铺摊子,很少有串珠子。什么是铺摊子和串珠子?铺摊子是阳谋,串珠子就是阴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步步从丞相到魏王,扎扎实实铺了几十年摊子;《大明王朝1566》严党和清流各自也是稳扎稳打铺了几十年摊子。

串珠子的阴谋,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而且精彩的阴谋也很多。然而,串珠子最怕线断了,线一断,你穿再精妙的珠子也会洒一地。所以,真正的阴谋,一定讲究的是短和快。有人说,《琅琊榜》里梅长苏并不是开挂,而是苦心积虑算计了十年才收网的,我们只看到了他收网的时候。这就是脱离实际的地方了。成功的阴谋就没有拖这么久还不出bug 的,你铺摊子的阳谋,别说几十年,就是几代人也没问题;而串珠子的阴谋,串十年,在现实中,断线几乎是必然的。

第二,忽略客观规律地开金手指。

开金手指可以,主角光环也可以,但只要你别说自己是权谋剧就行。很多武侠小说也开金手指,主角好像从来没发愁过没钱花,武林人士杀人火拼拉帮结派也没见过朝廷介入。然而武侠小说某种意义上就是成人童话和平行世界,你主打权谋,就不能忽略这些现实因素。

《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述也有点民间传奇色彩,虽然为了让战争精彩,会安排两军对峙主将单挑的情节,然而人家罗贯中至少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葛亮和司马懿也要抢着割麦子解决军粮。即使在东汉末年这样的乱世,执政者孙策也不会容得下于吉这样深得人心的神仙老道,怎么那么大个朝廷,就对江左盟这样的江湖势力视而不见?

其实对于这一点,作者是巧妙地避过去了的。你问我钱从哪里来,我说江左盟有很多产业都很挣钱;你问我江左盟这些产业怎么来的,我说梅长苏他爹和他之前几十年经营下来的,这超纲了,再细写就又是一本书了,和本书主线剧情无关。所以其实也不能说有问题,人家不是没写嘛,没写你能说有什么问题。


我其实最不喜欢这部剧的点在于,过度合理化和正义化出身论。

主角的正义性来自于林家的累世功勋和满门忠烈,出身伟光正的主角团队们,只要出身世代簪缨的大家,即使是废物,也是心底敞亮为人正派的阳光废物(比如萌萌哒小浴巾)。反派誉王的原罪来自于生母的血统和卑微的身份,所以他似乎注定性格阴暗,人品有问题……

整部作品,口口声声的天下人如何如何,其实不过是一群权N代们还在做着圣君明臣海清河晏的春秋大梦而已。

当然,当爽文和爽剧来看,这部剧制作精良,情节紧凑,演员演技在线,这就非常棒了,只是没必要过度拔高罢了。


user avatar   sarah-li-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本来就很幼稚。不仅幼稚,还很空洞。

其实很多所谓的权谋戏(我就不点名了)都是这个毛病。以为政治就是夺嫡,斗争就是使计。言必称“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但是关于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选举、兵役、土地、税收政策,是一字不提。

以《琅琊榜》为例,你知道这个叫大梁的国家,选拔是靠门第,靠举荐,还是靠考试?军队是国家招募的职业军人,还是平时生产战时打仗的农民?是耕者有其田还是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每年财政收入多少,支出又是多少?

我们不知道,一切都可以用“架空”两个字轻轻揭过。是,时代可以是虚构的,但是如果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一字不写,这个国家就是飘在天上的,所谓的“政治斗争”就是空中阁楼,所谓的“天下苍生”就是一句口号。观众觉得幼稚,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政治运作根本就没有客观规律可言。

客观规律是什么?

一支七万人的精锐全军覆没了,对一个割据政权是毁灭性的打击。成熟的“权谋戏”,接下来会讲国家养活这样一支军队花了多少钱,再招募训练,要花多少钱,占用多少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是怎样的打击,税收锐减,支出剧增,之后的财政该如何维持。周边其他政权虎视眈眈,从哪里抽调军队去守卫边境,抵御外敌?在幼稚的权谋戏里,这件事就沦为了主角复仇的背景板。除了故人偶尔的惆怅,仿佛对国家毫无影响。

六部尚书和侍郎是多大的官?成熟的“权谋戏”里,死了两个知县,皇帝都要敲打一番。办一个浙江巡抚,尚且用了二十多集。幼稚的权谋戏里,这么重要的位置,说换人就换了,皇帝都不在乎。主角说换谁就换谁,凭什么?

这些大员要怎样才会倒台?成熟的“权谋戏”里,只要能给皇帝弄钱,毁堤淹田搞出几十万灾民都不会办你。不能给皇帝弄钱,皇帝就要抄你的家填补亏空,随便找个借口就能办你。幼稚的权谋剧里,一个兰园藏尸,一个炮坊爆炸,本该是皇帝办人的借口,倒成了他们倒台的直接原因了。

很多地方遭了灾,颗粒无收。成熟的“权谋戏”里,会讲赈灾的钱从哪出,灾县是否要免赋税,落下的亏空来年又该怎么补。幼稚的权谋戏里,派谁去赈灾抢功劳是天大的事,至于钱么,国库里可能有个印钞机。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琅琊榜》作为一部复仇爽剧,拍的还是很不错的,就是跟政治不沾边。大部分所谓的“权谋大戏”,都是这个毛病,只讲幻想里的计谋,不讲国家运行的根本。主角高喊的“江山社稷、天下苍生”也不过一句空话。

比如下面这两个视频,什么是飘在天上,什么是脚踏实地,你们感受一下画风的差别。


真正懂得历史懂得政治的编剧,就能把这些口号落到实处。

什么是江山社稷?看看海瑞怎样讲天下大弊。

“从三月到浙江,现在也就不到半年,我看到的知道的只能用四个字来说,那就是触目惊心!

郑泌昌何茂才和他们的前任官员仅在织造局沈一石一处贪墨受贿就达几百万之巨!还有田土赋税,还有盐铁课税,还有运河堤坝工程,查起来贪墨更不知多少!不错,他们都是严党的人,不只浙江,两京十三省还有更多他们这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就能够二十多年贪墨横行愈贪愈烈?是因为在他们的前面还有比他们更多挥霍无度之人!

大明朝开国至今,亲王郡王皇室宗亲遍于天下。按规制,一个亲王每年就要供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缎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绢五百匹,纱罗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又一千匹。其余各种开支更不胜繁举。你们算没算过,一个亲王耗费国帑便如此之巨,大明朝那么多皇室宗亲耗费的国帑又是多少!至于皇室宗亲宫中宦官各级官吏所兼并之田庄占天下之半皆不纳赋,小民百姓能耕之田地不及天下之半却要纳天下之税,这些更是人人皆知人人不言。

就以浙江而言,每年存留粮米只有六十二万九千石,可供给皇室宗亲和府衙禄米就要一百二十三万石。以两年存留之粮尚不能供皇室府衙一年之禄米。而北方俺答年年侵犯,东南倭寇年年肆虐,危及天下,将士军饷粮草却要东挪西凑!这些事如果只参劾严嵩参劾严世蕃能够说得过去吗?

像谭大人刚才所言,历来参劾严党者都因牵涉皇室反罹其祸。我看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他们只敢参严不敢直言天下大弊,才使得严党能够藏身大弊之后肆行贪墨而不倒。天下大弊不革,就算倒了一个严党还会再有一个严党!严党要参,皇上要谏,致君父为尧舜,免百姓之饥寒。孟子云“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这样的道理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敢向皇上进言?”

什么是天下苍生?看看王用汲怎样讲民生多艰。

“卑职这次是从昆山调来的。去昆山前,卑职就是在建德任知县,建德的情形卑职知道。建德一县,在籍百姓有二十七万人,入册田亩是四十四万亩。其中有十五万亩是丝绸大户的桑田,二十九万亩是耕农的稻田。每亩一季在丰年可产谷二石五斗,歉年产谷不到两石。所产稻谷摊到每个人丁,全年不足三百斤。脱粒后,每人白米不到二百五十斤。摊到每天,每人不足七两米,老人孩童尚可勉强充饥,壮丁则已远远不够。得亏靠山有水,种些茶叶桑麻,产些桐漆,河里能捞些鱼虾,卖了才能缴纳赋税,倘有剩余便换些油盐购些粗粮勉强度日。民生之苦,已然苦不堪言。

今年建德分洪,有一半百姓的田淹了,约是十四万亩。这些百姓要是把田都卖了,明年便只能租田耕种。倘若还是稻田,按五五交租,则每人每年的稻谷只有一百五十斤,脱粒后,每人每天只有白米三两五钱。倘若改成桑田,田主还不会按五五分租,百姓分得的蚕丝,换成粮食,每天还不定有三两五钱。大人,三两五钱米,你一天够吗?

孟子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大人,你手上这支笔系着几十万灾民的性命。己溺己饥,请大人慎之!”

————更新的分割线————

《琅琊榜》好不好看?好看。

是不是所有电视剧都要算钱粮?不是。

爽剧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有。

我来解释一下割裂感在哪。

一部复仇爽剧,讲的是社畜A挤兑社畜B,成功抢了他的饭碗,写得很精彩。但是这样写逼格不够,得拔高。最高级的社畜大约是六部的尚书了,就把设定放在这。

一部爱情偶像剧,讲的是村花和村支书儿子的故事,写得很精彩。但是这样写逼格不够,得拔高。最高级的高富帅是皇帝,次一等的就是王公贵族了,就把设定放在这。

他们是想写皇帝、王公、大臣么?不是。他们只是想让人物看上去有个唬人的身份罢了。

一部剧如果用皇帝、王公、大臣来给自己的贴金,就不要怪观众批评人物行为不符合身份。

一部剧如果强行拔高到江山社稷、天下苍生,就不要怪观众批评政权不符合客观规律。

但是现在你不能说,说就是过不了审,说就是观众不爱看,说就是不爱看别看。

读史书的观众,想看书里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文字变成影像,又嫌弃纪录片不够生动,拍不了烧钱的大场面,就成了他们的原罪,所以这群杠精活该没有剧看。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电视剧了,从开始的点开看一集弃剧,到现在连点开的勇气都没有了,谁让我挑挑拣拣呢,大约是我活该吧。


user avatar   du-gu-ni-tian-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开挂!

开挂让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本来,我室友用98K枪枪爆头,最后吃鸡,让我十分佩服。但是我后来得知特么的他开挂了…原来是个神仙啊!

《琅琊榜》就是这样的!

一个老谋深算生性多疑的皇帝,竟然机械降智到连六部大臣班子换了却不生一丝怀疑之心。此挂一。

品评天下人才,无所不知无事不晓的琅琊阁,竟是江湖势力,竟还安然无虞,且是主角朋友。此挂二。

能力不够,武功来凑。此挂三。

江湖势力江左盟怕是自带一个聚宝盆,自带一块亩产亿斤的聚粮田。此挂四。

梁皇尚在,却有“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的说法,皇帝还真就由着太子跟一个王子去争,哦哦,此挂一,此挂一。

挂还有很多,且不说了。

除了挂,还有一个混乱的世界观,基于是个架空世界,也不必深究。

只能说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爽剧,说是权谋,真的不必。


补充一下,原回答结尾我就说了,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爽剧,只是权谋不行罢了。

关于其权谋水平,大家可以移步另一个问题,众多大佬说的很全面了。



补充解释一下我个人对武侠和庙堂政治权谋斗智是否可以结合的认识。

权谋斗智类小说出现武功和武侠小说出现政治斗争权谋斗智是两码事。前者,我直接认为不行,出现了基本上都是开挂。对于后者,则需要细分。

由于武侠小说与中国古代特有的的侠文化密不可分。且武侠小说的发展有着一条从唐传奇到话本到明清侠义公案小说,接着到旧派武侠,再到新派武侠的清晰脉络。武侠小说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诸如朝廷、贪官等内容,金庸的小说大多都有历史背景,戏说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梁羽生的小说中许多主人公都是反青义士,更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与政治相关的内容。

但是,这些并非政治权谋斗争,金庸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带领的明教(摩尼教)反抗蒙元,最终朱元璋建立明朝,这已经是改朝换代的大事件了,我们能说倚天屠龙记是一部政治小说吗?很明显不能。这跟武侠小说中出现爱情元素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张无忌跟赵敏你侬我侬,就说倚天屠龙记是言情小说吧。相反,打开晋江,找来一本武侠背景的言情小说,你能把它归类到武侠小说这一类型小说吗?这就好比,不能把琼瑶的还珠格格归类成历史小说。

只有先搞清楚了这个,才能接着往下谈。言情小说出现武侠背景,似乎没什么不可以的,那是否同理可得,政治权谋类小说出现武侠背景,这也没什么不可以呢?

我的答案是,不可以。

因为政治和武侠不是一个体系,两者不兼容。一个强调秩序与规则,一个强调道义与情感,一个以利益为中心,一个以原则为中心,可谓是泾渭分明。

举例来说,金庸小说里被称作是隐喻政治的笑傲江湖,却连朝代背景都为说明,书中也仅仅只有刘正风金盆洗手等数件事跟朝廷有些关系,大多数内容跟朝廷无关。金庸为什么这么写,明明隐喻政治,可是朝廷的戏份竟如此之少。原因很简单,二者不兼容。一旦出现朝廷,就必须解决一个问题:朝廷和江湖谁更大?尤其是当江湖势力参与到政治中来,它的政治权力如何?武林盟主和皇帝谁更牛?这个问题无法解答。武林盟主更牛?那朱元璋就该好好练功,天天向上了。皇帝更牛?那政治人物左冷禅岳不群他们一天到晚争个五岳盟主就成了笑话。金庸小说中但凡是出现了朝代背景的书,要么有一个底层逻辑:武林大侠没有政治追求,他们瞧不上当官做宰的,也瞧不上皇帝老儿。比如天龙里耶律洪基高官厚禄仍然留不住萧峰,射雕里完颜洪烈见了欧阳锋得低头哈腰,倚天里俞岱岩瞧不上走镖的,因为走镖的是替有钱人卖力,习武之辈不兴这个。要么是明末清初或者清代,大侠们反清复明,要跟官府对着干,大侠们也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民族大义。

江湖和庙堂,武侠和政治,高明的武侠作者都会回避掉这个问题,写了就容易出问题。

反观琅琊榜,有人说他是武侠小说,这个我不敢苟同。琅琊榜里江湖庙堂互有牵连,比如琅琊阁竟然能品评天下人才,就犯了我上诉说的问题。朝廷和江湖势力谁更大?品评天下人才不以朝廷为准,而以江湖势力为准?这就好比,你去面试,拿出一个学位证书,面试官不认,反而叫你拿出某某民间机构颁发的证书,这不是在搞笑吗?而剧中朝廷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不像是一个处于崩溃的状态,后来续作也证实了这点。这还不能说明二者不兼容吗?

权谋斗智不宜出现武功,道理也是显而易见。权谋斗智之所以好看,在于博弈双方在一套政治规则中博弈,你来我往,有着大规则的限制,始终处于一种可控状态,观众对于博弈双方的路数有一个大致的预期和想象边界。武功则是规则的破坏者,出现了武功,原来的规则就很难起作用了。比如两个官二代打架,某高手用弹指神通伪造了富二代杀人的事实,这就是不可控的,是用武功来进行作弊。好比两个人下象棋,本来相不能过河,卒子不能后退,结果你的卒子不仅可以后退,还跟車一样可以横冲直撞,你凭借这个下赢了胡荣华,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user avatar   simonren-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7万精锐林家军啊,什么概念,诸葛先生北伐算上推车拉粮食的民工,总兵力也才10万,阿斗先生一次把人全给杀了!

2. 岳家军这水平的军队,砍了岳飞和岳云都照样皇上万岁大宋万岁。林家军怎么那么团结,林燮是背着圣十字架,还是披着裹尸布呢?

3. 7万精锐是林家军,10万云南驻防军的头儿霓凰郡主是林家军少主的女朋友娃娃亲,梁国才多大17万军队是别人的,这梁国到底是姓萧还是姓林?

4. 祁王谋反被杀明显是模仿的汉武帝的桥段,武帝最后回过味儿发现自己被玩儿了之后怎么搞的江充?这梁帝竟然给谢玉立了个护国柱石的纪念碑!

5. 谢侯爷下药迷长公主?这是皮紧了非要给自己来个灭九族不成!

6. 灭了林家军之后,这个心有芥蒂之意退隐的言侯爷,这个圣主在朝却不思辅佐的言侯爷,这个羽翼甚广刚正不阿的言侯爷,为什么不一起宰了!

7. 为什么在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下,会有个古代福布斯排行榜?曹操问荀彧谁能帮我征讨天下。荀彧说:“丞相我刚买的福布斯排行榜196年度版合辑里说郭嘉成,要不我给您牵个线儿您找他聊聊?”

8. 梁帝手上有个神秘部门,古代克格勃、升级版锦衣卫——悬镜司,结果在那个世界里悬镜司不知道的事儿,琅琊阁全知道。悬镜司也就是个在国境线之内,琅琊阁人家是普天之下皆有网络。

9. 琅琊阁要钱财,分分钟几百个小目标;要武力随便拉出一个人,除了大统领,整个南梁就没有打得过的;要情报别说南梁的梁帝,就是地中海的罗马皇帝当天穿没穿裤衩都知道。

10. 把7万赤焰军宰了,把祁王残党宰了。然后留10万边防精锐给赤焰军少奶奶,把另外的边防精锐给祁王的小迷弟,把赤焰军旧将放自己身边当保安头子,保安头子和赤焰军少爷常年通信,自己的克格勃竟然不知道,话说蒙大统领这政审能过关么?

11. 把自己最讨厌最不受宠的儿子放到边防部队刷战功、攒人脉、养私兵、掌兵权,自己看着这最不受宠的儿子、云南·军区司令员、紫禁城的保安头子仨人儿天天咬着耳朵嘀嘀咕嘀嘀咕还觉得没事儿,你当初宰赤焰军和祁王的疑心病哪去了?

12. 给最不受宠的儿子兵权,却让太子和誉王俩人儿为了点儿谢玉的京城武警打的人脑子成狗脑子,最后逼得誉王连造反都要矫诏玩儿信陵君那一套。这要是靖王,“走咱们清君侧去。”“得嘞!”

13. 中央省部级大官儿换了一个遍,梁帝你是瞎了么,你的克格勃呢?

14. 梁帝废太子和雍正王朝废胤礽一个路子,都是抓到太子在最不该的时候不干正事儿,而且操作是一样的,当场没拆穿事后找茬废掉,没半点儿新意。

15. 靖王为什么要争,她明明是最受宠的,北边儿军队是他的,西边儿云南是他盟友,京城卫戍区司令是他朋友,估计梁帝调兵都得要靖王批准。

16. 太子昏庸无能,誉王私生子血统不纯还沽名钓誉,剩下一个瘸子和几个小屁孩,皇位给谁还有得选?

17. 自己的身边都已经被各方势力渗透成筛子了,自己的克格勃还是傻子一样啥都不知道。

18. 自己给梅长苏毒酒,自己身边的老太监跳反了都没看出来,这二百五的事儿是高湛能干出来的么,你的疑心病呢?

19. 另外一个受不了的就是那个宫羽到底是个啥,武功高强的花魁?对于女生来说武功高强和花魁能同时存在么,她如果是琴棋书画的花魁怎么着也该弱风扶柳吧,他如果武功高强怎么着也该肌肉发达吧。如果宫羽武功高强,那她怎么着也应该是个加强版张伟丽吧。




              

相关话题

  《琅琊榜》里的哪句台词让你记忆犹新? 
  如果把《琅琊榜》放到现在播,口碑还能这么好吗? 
  《琅琊榜》里的哪句台词让你记忆犹新? 
  喜欢看《快乐大本营》《偶像来了》《花千骨》《琅琊榜》的大学生多吗? 
  《琅琊榜》会火吗? 
  喜欢看《快乐大本营》《偶像来了》《花千骨》《琅琊榜》的大学生多吗? 
  《琅琊榜》大火之后,胡歌却选择在2016年暂时休息,利弊得失如何衡量? 
  如果把《琅琊榜》放到现在播,口碑还能这么好吗? 
  《清平乐》和《琅琊榜》同样出自正午阳光,服化道具同样精良,但为什么收视率比《琅琊榜》差了很多? 
  《琅琊榜》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前一个讨论
武侠小说里有哪些让你有“卧槽,这样就死了?”的人物?
下一个讨论
如果温格持续执教到 2021 年阿森纳的成绩会更好么?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