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觉得《琅琊榜》的权斗很幼稚? 第2页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没有“失控感”

不说国家大事了,每年高考都有人忘记带准考证,有人拉肚子,有人遇到堵车堵在半路……而且你具体案例去看,这些人还真的不是不重视,但是意外就这么发生了。千遍百遍都没错的事情,偏偏到你这里就出了问题。

这就是“失控感”

步骤越多,系统越大,失控就越多。最后一个看似了不起的计谋,真正能实现的往往只有六七成。

除此以外,你不是全知全能!对手的反应给你带来的失控感更强!不要说是对皇帝了,想一想我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想什么?知不知道自己的爱人在干什么?

探知别人的信息还能完全不被察觉本身就是一件极为离谱的事情。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任何人都是谋略大师。而恰恰梅长苏一出场就具备这个条件。譬如探明某尚书玩死了女孩,还知道女孩儿尸骨埋在哪里。这种事情不是说不能探知,只是你打探这种消息,对方竟然无知无觉,这就离谱了。而且大人物做这种事如何能留下把柄?更不要说是几年前的!

因此,计谋不能套中套,因为每多一个步骤就会多几分概率走样。如果一个步骤成功的概率是90%,那么三个步骤的计谋成功的概率就只剩下了72%。七个步骤胜算就不足五成。

小说里喜欢写的阴谋诡计,看似高明和复杂,其实非常简单。因为现实层面,如何让某个步骤100%不出纰漏才是最难最复杂。而恰恰这些东西,普通小说是写不出来的。

这就好比说,某人参加高考,但是考试前就搞到了原题,而后写他如何吊打学霸。

有了原题事先准备好,碾压学霸这个不难。可难的是,怎样不留痕迹的拿到原题?

其实不留痕迹的在考前拿到原题的难度比高考努力学习吊打学霸更难!好比你问1+1=多少?

而后给你的答案是,因为我知道9/9=1,还知道9/9+9/9=18/9,还知道18/9=2,所以我知道1+1=2。

《琅琊榜》里的计谋大都是如此!弯弯绕绕,繁复无比,一推敲发现都是画蛇添足!

别的不说,皇帝最信任的蒙大头领会在皇帝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对梅长苏言听计从。有这个条件其实已经保证政变是百分百成功了。后面那些有的没的,其实都是矫情!李世民,连皇宫内是不是完全偏向他都不知道,就迫不及待地开干了。真正的政变是绝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让你百分百确认计划必定成功的。这不是考试,你的所有动作对方必然有所反应,你的一切筹谋必然会走漏风声。

明朝的锦衣卫,那是连大臣家里喝酒说了什么话都能打探清楚的。《琅琊榜》里的玄镜司就是一个锦衣卫一样的机构,可是蒙大头领天天往梅长苏宅子里去,皇帝竟然毫不察觉?跟林殊交好的蒙大头领竟然还敢留在身边?这样的皇帝还说是“猜忌心重”?你是在逗我?朱元璋蓝玉案杀了多少人?他会把蓝玉的好兄弟王弼给留在身边,直接赐死了!蒙大头领不要说被重用,能活着都证明这个皇帝胸怀博大了!

总之吧,因为前提假设很荒唐,所以在此之上的计谋也就让人觉得不能细想。

娱乐往往是不讲逻辑的,扮猪吃老虎是百用不衰的娱乐套路。大概是人性使然,就是爱这种故事。所以问题不在于《琅琊榜》里的计谋经不住推敲,问题是我们不应该把娱乐和现实混淆。

至于这个问题其实连问都不该问!再好的小说,哪怕是四大名著,金瓶梅,为了其流行性和娱乐性也都要或多或少的牺牲合理性和逻辑性。甚至像《史记》,《战国策》这种书,很多爽点也有刻意为之的感觉。

现实其实很枯燥乏味,大部分时间都如同弹钢琴练习曲,背单词,做俯卧撑。支持现实成就的大都与阴谋诡计没什么太多关系。譬如刘备,有人觉得这哥们儿最擅长的是收买人心。错了!这哥们儿最牛逼的能力是身体素质过硬,骑马跑路当世罕见!平均寿命不足30岁的三国,多少人病死了,多少人跑路慢点儿被抓了,多少人死在乱军里了。可身体素质这事儿,无怪乎按时吃饭,按时起床,多做锻炼……难是不难,可是逃亡之中,繁忙里面,有几个能坚持?

想一想袁绍官渡之战后没多久就病死了,刘表,周瑜,郭嘉,曹丕都在条件比皇叔好得多的情况下就早早病死。皇叔的身体真的不是一般的好!

还有司马懿,让他胜利的最重要条件还是身体!活得够久把所有英豪都熬死了,最后他就是天下第一。

现实有时候真的很无聊,斗来斗去,争来争去,在笑到最后的跟花样的计谋没太多关系,往往还是看谁能苟。而苟真的是既不精彩也不热血,很多时候还很猥琐。吃猪屎的孙膑,吃人粪的勾践,在家人面前360度无死角装病的司马懿,计谋一点不复杂,复杂的是普通人防疫期间在家隔离一个月就要崩溃了,而司马懿装病那是躺在床上整月整月的装,孙膑是住在猪圈里,整年整年的住……一个正常人这么作贱自己,一般人想得出也做不到。这才是计谋的实质。人人都知道却无人能做到。

就好比一带一路,一战时德国就考虑过修个欧亚铁路,二战后苏联也想过,最近英美也提出要搞个“民主版一带一路”,好处大家都能看到,纸上谁都能谈兵,可是为啥只有中国能推下去呢?这个要是展开写,几本书都写不完,可是吧,它不精彩。

因此娱乐的归娱乐,现实的归现实。现实世界里,计谋只是调味菜,阴谋充其量也就是一时一事上有作用,大国博弈,人生一世,都是靠阳谋,都是靠执行力,靠不厌其烦地在琐碎繁杂里打滚儿。

人只有真正明白现实有多么无聊,才能真正用阴谋干成点儿事儿。


user avatar   jiu-do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琅琊榜》的权谋不讲基本法。

《大明王朝1566》有一点非常好,他明明白白的反映了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权谋都是浮云。

纵使你内阁和司礼监一起联手,在嘉靖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纵使你海瑞再刚猛,最终能做的也只有“死谏”;

掌管天下二十年的严党,最后也就是皇帝一句话就废了;

权倾一时的“老祖宗”吕芳,说贬也就贬了;

皇帝虽然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也不能随心所欲。该妥协时他得妥协,该买的账他也得买,因为他也得倚仗官僚集团。

国库没有钱,从皇帝到百官到太监到商人都想方设法挣钱,但钱就是越来越少,最后整个国家快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其本质原因,牵扯到封建王朝的宿命了。绝对不是一个高人想两条妙计就解决的。

如果你说大明王朝不过是一部电视剧罢了,那我们就举个历史中的例子——金刀计。

作为中国历史上阴谋的天花板,王猛算计慕容垂可谓是教科书级别了。但金刀计的成功也是建立在两人实力截然不同的基础上——慕容垂是敌国投降的王子,又是名扬天下的统帅深受忌惮。而王猛是前秦的重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两条凑到一块,意味着当王猛要算计慕容垂时,他具有降维打击的优势。所以慕容垂无论怎么应,都无法逃脱王猛设下的圈套。因为慕容垂的实力不足以和王猛打擂台。

当朝廷要征调慕容令时,他不能拒绝;

当王猛来找他喝酒时,他只能款待;

当王猛要“睹物思人”时,他不敢不给;

而凭王猛的地位,想买通慕容垂身边的人不是件复杂的事;

所以当金熙拿着金刀去找慕容令时,也不由慕容令不信;

这个阴谋权术的天花板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斗智斗勇,就是王猛一方凭借自己的实力单方面碾压。

但即使王猛把局都做绝了,当苻坚决定既往不咎时,他依然无可奈何。

这就是前面说的,在实力之下一切权谋都是苍白无力的。慕容垂在王猛面前无能为力,王猛在苻坚面前依旧无能为力。

《琅琊榜》的概念,就是权谋可以解决一切。只要你把权谋做到极致,那世界上一切都在你掌控之中。

这注定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


user avatar   yang-fan-13-98-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琅琊榜的作者对整个政治军事系统的运作规律的认识,是完全扭曲的。

在真实的历史中,经济是基础,军队是核心,在这经济和军队的基础上,才能生长出权力、官职、爵位这些东西。

这个道理,就连何进诛杀十常侍都懂得召董卓军队入京,就连唐朝的宦官们都懂得掌握神策军就能废立皇帝。可以说,这是历史中最基本的常识问题。

而在琅琊榜中,对这一切的理解却是倒置的。

琅琊榜的设定逻辑是,官职(以及爵位)是最高位阶的,官职派生出了权力,而军队则是更低阶的东西,是皇室以及朝臣用来争夺官职和权力的工具;而经济则只是背景板。

由于经济只是背景板,所以军队是可以无限招募的;因为军队可以无限招募,所以军队就不重要;因为军队不重要,所以想要获得权力就只能通过官职和爵位的博弈,所以权谋就成为了一场纯粹的智力游戏。

在这样的逻辑下,赤焰军7万精锐被杀就是可以理解的了,最不受宠的皇子却被派往边关手握重兵也是可以理解的了,林殊手握穆家十万铁骑,甚至还能通过蒙大统领影响禁军,却仍然要搞“权谋”,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只要你接受了这套“官位-权力-军队-经济”的逻辑,那么就可以很顺畅地理解剧情。而且你大概率可以推而广之,接受市场上绝大多数权谋戏、历史戏、大女主戏、仙侠戏甚至都市戏。

但关键在于,绝大多数男生是接受不了这样的倒置逻辑的。




22年2月7日更新。

评论区跑进来一大堆牛鬼蛇神,莫名其妙说我“搞男女对立”……

拜托各位牛鬼,拜托各位蛇神,先学一下小学语文。

我只说【绝大多数男生接受不了这样的逻辑】,有一个字提到过【女生接受这样的逻辑】吗?

女生接不接受,我又不是女生,我知道个屁?

我是男生,我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推测大多数男生接受不了,而女生的情况我不了解,所以我既不瞎猜她们接受,也不瞎猜她们不接受。

我只说我知道的,不知道的我不瞎猜,有什么问题?

有什么问题?

有什么问题?!


那行,我现在重说:


根据我自己男生的身份,我认为绝大多数男生接受不了这样倒置的逻辑;

至于女生,据评论区有些不知道是男是女的牛鬼蛇神的说法,她们也接受不了这样的倒置逻辑。




2月12日更新。

评论区有人提到了《枭臣》这本书,正好我也挺喜欢的,拿出来做个对比。

《枭臣》的背景设定是一个架空历史。北方有东胡人,占据辽东辽西,多次破边入寇;朝中分燕京和江宁南北二都,此时有西秦党、楚党、吴党等进行党争;流寇四起,各地方豪强在原有的镇军体系之外,明里暗里编练乡军、乡勇;南方有东闽奢家为首的八姓大族杀闽王造反,和朝廷打了十年的血仗。

可以看出,这基本上就是以明末为背景框架、加入了东闽奢家起兵的这样一个背景。

那么《枭臣》是怎么写权谋的呢?

南方奢家起兵十年,与朝中文人领兵的名将李卓血战十年,始终被压制在东南一隅不得出。朝廷为了这场战事耗费数千万两白银,终于双方都打不下去了。奢家请降,朝廷允许奢家裂土封侯,一方面把名将李卓留在江宁震慑奢家,另一方面把李卓手下军队拆散调往各地,防备他尾大不掉。

朝中党争不断,原来入主内阁的西秦党因为在北部边关打了一场大败仗,被压制多年的楚党借机抬头。

主角是一个举子,跟随楚党新贵、新任正四品按察副使顾悟尘进入江宁,帮助顾悟尘编练护卫、招募乡勇,与江宁城中的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后来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军队,最后成为角逐天下的一方势力。


在枭臣的世界里,能够掌握三百人,就已经可以是地方上的实权豪强,主角的家族林家每年花上万两白银养了一支300人的乡营,结果就连东阳府知府都要忌惮林家;

流寇刘安儿聚众二十万造反,江宁倾力也不过派出2万镇军进行镇压,主角帮助顾悟尘组建的上千人的军队,就让顾悟尘有资格有实力在这2万镇军中说话。

后来东胡破边入境,主角北上勤王,带着3000人临时组建的杂牌军,就已经有资格在各路勤王部队中独立成军。打了几个月仗,就这3000人就花光了主角手里积攒的三四十万两白银,差点没把主角手下主管财政的人给逼疯了。

你去看《枭臣》,剧情里讨论最多的就是钱,粮。

组建军队要花钱,铠甲兵器要花钱,买粮食药品要花钱,买战船打造水军更要花费巨资,打起仗来每一天都是成千上万两白银的支出,打完仗还要给抚恤。

除了钱粮,就是军队。

这本书里所有有点野心和头脑的人,都极端重视掌握军队。宁海镇军副将萧远涛,与主角有血仇,可是主角前期的大腿(也就是后来的岳父)顾悟尘打死也不同意与萧远涛为敌,就因为萧远涛手下有几千战力极差的军队,必须要笼络;另一个跟主角阵营有血仇的陈韩三,最开始是马贼,后来出卖其他马贼投靠朝廷,再后来又背叛朝廷投靠流寇刘安儿,再后来又勾结朝廷害死了刘安儿,反复横跳,结果不管到哪里都混得风生水起,就因为他手里有几千人的力量。

有了钱粮,有了军队,才谈得上权谋。

而且即使是权谋,《枭臣》中也不是光看官职、爵位大小。高官有可能被架空,掌握军队的某些关键职位才被各方势力角逐,而且国公不一定大过侯爵,知府不一定能斗得过治下根深蒂固的大家豪族,一个宦官监军可能比军队统帅更有实权,皇帝也要平衡各党之间的关系,准备启用吴党之前也要把吴党领袖家族中的年轻人点为状元来试探朝中的风向。

最关键的是,权谋的斗争不是为了权谋而权谋,也不是几个杀人案来搞权谋,而是建立在军国大事上的。

比如楚党内部分裂,新任领袖张协和他的老师、上一任楚党领袖汤浩信之间的斗争,就是围绕着东胡入边破坏了漕运河道、燕京城数百万老百姓即将断粮这个背景展开的。谁来疏通河道,如何保证漕粮运输,多少人从中牟取暴利,如何借助此事相互暗中角力、下绊子,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也都是实打实的权谋。

这种权谋斗争的格局,就要比围绕几个杀人案而产生的权力斗争大得多。

还有就是《枭臣》的阵营变换是随着利益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钱粮、军队、局势的不同,每个阵营之间都在不断分化重组

比如上面说到的陈韩三,马贼出身,带着手下的兄弟们在各方势力之间反复横跳,每一次背叛都是基于形势和利益做出的合理选择;

再比如说各党之间的分化。西秦党垮台,楚党抬头,原来的领袖、工部侍郎汤浩信年纪很大,于是推举学生张协入阁为副相,成为楚党新任领袖。张协也投桃报李,派汤浩信的女婿顾悟尘去江宁成为楚党新贵。但是随着主角帮助顾悟尘屡建奇功,开始逐渐威胁到了张协的相位,于是张协开始逐渐与老师汤浩信(以及汤浩信的女婿顾悟尘)决裂。

后来汤浩信被张协害死,顾系和张协系之间正式决裂。然而这还没完,很快由于主角实力增长过快,尽管他娶了顾悟尘的女儿为妻,但还是造成了顾系内部的分裂。

再说那个起兵十年、最后裂土封侯、后来又再次造反的奢家。奢家是东闽八姓之一,当年裹挟其他七个家族一同造反。然而这八姓之间也不是齐心协力、而是各有算计,后来八姓之一的宋家联合主角背叛了奢家。而在奢家内部,也有大公子奢飞熊和二公子奢飞虎之间的内斗,两派各有军队、谋臣和将领。

……

相比起来,《枭臣》这才是符合历史基本逻辑的权谋。虽然主角也开了很多金手指,也有不少后宫,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赚钱太容易了),但无论如何它的基本逻辑是没错的。

相比起来,《琅琊榜》这种就差太多了。


user avatar   da-gou-7-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答主用大明王朝1566来谈琅琊榜,有点太欺负人了,不如用大明王朝的弟弟雍正王朝来类比一下,大概剧情就是:

太子和大阿哥听说江南有个叫邬思道的谋士看过剧本,隔壁准格尔部的部落首领就是他扶上位的。然后这两个人找了江湖上著名的道士给他们算了一卦,人家说了,得邬思道得天下,然后这两个人就屁颠屁颠跑去找邬思道,邬思道没和他们见面。

邬思道大张旗鼓悄悄咪咪的来到了京城,康熙觉得他可真是个人才,就想给个官当一下,但是邬思道不愿意,康熙也不勉强,就还是非常尊重他。

其实邬思道想扶四阿哥上位,他悄咪咪的找到了四阿哥,四阿哥就同意了,进宫告诉他妈妈我要搞皇位了,他妈妈德妃就开始争宠了。她妈妈一下子就成了后宫最受宠的女人。

这时邬思道告诉四阿哥,图里琛是我的人,镇守西北的大将军王也是我的人,江南织造局也是我的人,别怕,你啥也不用干,虽然你没脑子脾气倔,但是你心地好,哥哥带你飞。

四阿哥问,为什么是我?

原来因为邬思道是四阿哥的青梅竹马的好兄弟,他原名不叫邬思道,叫熬尼玛,是鳌拜的儿子。虽然鳌拜权倾朝野富可敌国拥兵自重,但是鳌拜给康熙扶上位的,也是鳌拜帮康熙治的国,没想到康熙就是因为怀疑鳌拜就给人整死了,我熬尼玛是来给我爸爸翻案的,兄弟你支持不支持。

支持,必须支持。

然后他两凭借任伯安(这个梗借鉴了知乎答主)百官行诉就搞成了,最后,他们就在康熙过生日的时候和康熙摊牌了,不演了,你就说你错没错吧!

康熙给邬思道跪下了,错,我错了。

后准格尔部,朝鲜,西南一起叛乱了,满朝找不到一个能打仗的,邬思道上了,死了。

全剧

雍正秘史都不敢这样拍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又不是什么历史正剧,幼稚很正常吧?

不管中国还是外国,观众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哪有什么权谋、政治斗争的经验啊,普通人能理解的“政治斗争”的上限也就是办公室政治、亲戚互撕、街头斗殴这个段位的,这还得是有一定社会经验并且年纪稍微大一点儿的,如果是年轻的社会经验不丰富的普通人能理解的“政治斗争”顶多就是男女朋友吵架。

受欢迎的“权谋剧”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换皮宫斗剧,对权谋描写的太深入了反而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这种剧一般不会被人当成权谋剧(因为根本看不懂里面有什么权谋),而且因为看不懂也不会有人喜欢。

像琅琊榜这种带点儿情情爱爱的撕逼的故事正好抓到了普通观众的点,爽就完了管他幼稚不幼稚。


user avatar   bruno-fig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剧很好看,书也不错

但权斗部分明显的借鉴了雍正王朝,并且是简化版的雍正王朝。

这部剧核心竞争力不在权斗部分,主要还是感情,权斗水平能维持在让人看下去剧不出戏就完了,毕竟一般观众理解的权斗水平也就那么回事。

毕竟大多数人,看通俗小说,看电视剧,都是为了放松脑子而不是烧脑。


user avatar   liang-hong-yi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是幼稚,或者说白痴。

简单举几个例子:

一,霓凰郡主有十万常驻骑兵。

这点可以看出作者毫无经世观念。

二,赤焰军,七万精锐,直接被坑杀。而且是皇帝被亲自下令。

这点可以看出作者缺乏军政常识。

三,皇帝,派一位跟自己有政治分歧(朝野皆知)的皇子去镇守关隘。

这点可以看出作者几无斗争意识。

四,六部尚书,被人换的干干净净,比自己的底裤都干净。

这点可以看出作者没有政治思想。



第一个。十万常驻骑兵。需要的辎重、军需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梁都在金陵,可推测,梁国立国于南方。南方十万常驻骑兵,这已经不是幼稚了,这是无知,是荒唐。估计作者二战史看多了。错误的估计了古代社会的后勤。

第二个。就这个操作,史家对梁帝可以盖棺定论了,亡国之君。

第三个。要么这皇帝是极重亲情的人,要么这皇帝是个白痴。综观全剧,可确定,皇帝不是重感情之人。从剧中情节可,皇帝不是白痴。让皇子领兵,让一位与自己具有严重政治分歧的皇子领兵。一位老谋深算(剧情所言)的皇帝让一位与自己具有严重政治分歧的皇子领兵。

就……怎么说呢,颇具浪漫主义风格。

第四个。六部尚书,权高责重,皆为皇帝心腹。换来换去,最后换的比底裤都干净。正常皇帝,换第一个,会认为最近朝中不安稳,一些利益集团的头头需要敲打一二。出现换第二个第三的迹象时,会进行清洗调查。绝不会换下去。

况且,尚书这种权高责重之人,大都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手下有诸多从属于该利益集团的官员协助其管理、行政。再有,这种利益集团是经过皇权集团的默认而存在的。以剧中的那几个案子而言,理想状态下,最多牵扯到尚书本人。照常理,在假定皇帝为白痴的前提下,换个尚书,也不过是换个代言人罢了。新尚书照样是利益集团的人。但连续换尚书这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无他,这是针对(无论主观客观否,因为皇帝会这么认为)皇帝的一次行动。正常情况下,皇帝会保护尚书(也即尚书们的利益集团),因为尚书的就皇帝的。尚书利益集团,是皇帝可以乾纲独断,宰制天下的重要工具。但,很明显,琅琊榜并认识到这一点。皇帝宛如白痴一样,毫无行动,坐以待毙。按某位知友的话说就是——上一次皇帝这么白痴还是在东汉末年

四点,有多少矛盾枘凿之处,不言而

最后,经济下,统筹山,靠的是孤勇热血,一腔意气。

而是子白米,赋税成,事吏治。是要算的。要计较的。要反复斟酌损益的。但通观剧,讲过次?

因为确实幼稚,或可言白痴。


user avatar   tianpei-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文人没带过兵:

昨天我看晚清曾国荃带兵围攻南京,洪秀全的都城,然后清廷慈溪太后就想把洪秀全的财富给弄过来,填补财政缺口。

以此为背景,讲曾国荃和曾国藩怎么使用心机权谋,把财富给私吞。清廷又是怎么安抚这哥俩。

其实:

没那么复杂!古代打仗,可能曾国荃还没攻下南京,为了安抚士兵激励将士,早就把未到手的财物给许出去了!

不是曾国荃私吞,是他妈的根本给你拿不出来了,军队把财物抢了去,还要让交出来,也不怕属下哗变,曾国荃这样干搞不好自己人身安全都有问题。(妈个比阿,老子跟你提着脑袋干,死了那么多兄弟,弄点钱还得交回去?!)

………………

前不久,看文章说明末总兵左良玉不救崇祯……巴拉巴拉分析一大堆,又是东林党、又是阉党。

李自成从陕西打到北京城下,几个月时间,他娘的就是走路也要几个月吧?!也就是李自成实际上根本没打仗,就是带兵走过来的,所谓的兵,无非就是几十万破衣烂衫,吃不起饭走一路抢一路的饥民。

回头说左良玉,左良玉带的兵实际上也是另一伙子饥民,就是到了北京,估计先造反把北京城给抢了。

左良玉也带不动,忠君报国就是个屁!崇祯皇帝尸体放在大街上都没人收尸,还是满清达子给收的尸。

…………

所谓的权谋:

在军事斗争上基本都是明牌!那深不可测的计谋都是文人胡编乱造的。


user avatar   iluan-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直就是胡扯。

开头,七万大军被皇帝坑死,已经很离谱了,完颜构杀岳飞的同时,有没有把岳家军灭了?没有吧。古代一般都把将军杀了,军队基本就掌握了,就算有人对这个将军忠心耿耿,也就将军的故旧和几个亲兵,这些人拢共加起来不到一千人,为了铲除这一千人,要干掉一支七万人的大军,只能说异想天开了。

后面,什么江左梅郎,胡扯呢,明朝首富沈万三,清朝首富和珅,胡雪岩怎么gg的。朝堂里随便有人动个手就完蛋了。还什么江左盟,武侠小说的套路。金庸那么多本武侠小说,也不干写地方黑社会和政府实打实的对抗,就刺杀暗算这些套路。

再次,那个霓裳郡主更是胡扯,古代侄子比女儿亲,你让兄弟过继给你的儿子是认你做父亲的,而且这在古代是常识。袁绍本来地位不高,过继给他伯伯,地位一下就高了,可以和嫡子袁术竞争了。云南王府全给霓裳掌握,怎么可能,军中的同族不服,皇帝不悦,怎么可能坐得稳。完全yy迎合女性观众的大女主。

里面一开始设定就很辣眼睛,后面权谋更是侮辱智商,干了很久的尚书,因为杀人案被拿下?赵匡胤有个亲戚吃人,别人举报,赵匡胤笑笑不说话,那个亲戚一点事没有。这种关系到权利结构稳定的人,只可能因为权利结构失衡或者皇帝的原因而被拉下去,不可能因为死个人这种小事而被拿下。

剧中过度神化所谓的算计,谋略,其实这些只是赌技,确实可以赢钱,但是上赌桌前提是你有足够的筹码。梅长苏到底有什么筹码?所谓的智力,谋略,故旧。这些在皇帝眼里不值一提,一旦这些向皇帝的身边施展,梅长苏一定死无葬生之地。

皇帝的近臣犯点罪,皇帝叫过去骂几句就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草菅人命,贪污受贿。都是小事情。死了个青楼歌姬,屁大点事,顶多皇帝笑着说,你不怜香惜玉。要真因为这点事搞死人家,只能说皇帝早就想搞死你了。

大明王朝里毁抵淹田都没事,整个朝堂几乎噤声。历史书里辖区里易子而食主官还升官发财的大有人在。往前七十年 蒋介石还以水代兵,挖开黄河造成几千万人受灾。和这些大案比起来,琅琊榜里的案子几乎可以算忽略不计了。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这么一个老笑话:

一个年轻人问一个富翁:你是怎么才拥有今日的身家的?

富翁回答他:我刚来这里的时候身上只有一个铜板,我用这个铜板买了一个苹果,然后把它擦的非常闪亮,标价三个铜板卖了出去。

年轻人听了,暗下决心打算接下一笔考虑许久的生意,不过出于礼貌,他又多问了一句:后来呢?

富翁回答:后来我一个舅舅去世了,我就继承了他的百万家财。

琅琊榜的问题在于,主角的手笔和成果显然是百万家财的水准,但是剧情主要铺开的部分,只有把苹果擦亮然后三个铜板卖出去,两者之间落差,是这部剧中的权谋被认为“开挂”“幼稚”的主要原因。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按照剧情里的设定,主角的百万身家倒也不是从舅舅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主角在失踪的这多年时间里一分一厘自己挣来的,如果说琅琊榜这部戏真有权谋的话,应该是在挣下百万身家这一部分。

比如他是如何绝处逢生,如何医治身体,如何成为麒麟才子,如何协助霓凰郡主统帅的梁军抵御大渝进犯,如何发现枯井下的尸首,如何抓住朝堂里的小辫子,如何渗透架空红袖招,等等等等

这些部分如果展开来写,那才是真正的权谋大戏

可惜作者只把这一部分作为背景设定进行处理

为何这么做?

我只能理解为如此庞大的剧情体系难以驾驭,容易翻车,只能退而求其次,写擦苹果的故事了。

只看攻克柏林的话,所有人都会认为苏联红军赢的很轻松。

这之前发生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故事




              

相关话题

  相比国内权谋夺嫡剧的顶峰《雍正王朝》,琅琊榜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如果把《琅琊榜》放到现在播,口碑还能这么好吗? 
  琅琊榜中各国地图? 
  如何评价琅琊榜2风起长林的小皇帝萧元时? 
  《琅琊榜》前半部中誉王屡屡受挫,为什么没有怀疑过梅长苏? 
  《琅琊榜》里有哪些Bug? 
  《琅琊榜》里,梁帝杀光自己国家最精锐7万大军的操作,如果发生在真实的历史上,会有什么后果? 
  《琅琊榜》里的哪句台词让你记忆犹新? 
  演员胡歌现在有多火?明年的《猎场》以及以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历史上有哪些才华天纵绝顶聪明的人? 

前一个讨论
武侠小说里有哪些让你有“卧槽,这样就死了?”的人物?
下一个讨论
如果温格持续执教到 2021 年阿森纳的成绩会更好么?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