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汉服唐制宋制能露锁骨脖子,而明制却裹得一丝不剩?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裹得一丝不剩也没用,

现代人都清楚,相同款式,不同的面料,观感也可能天差地别。

你在地摊上买的棉T恤,质量差一点的,薄一点的都透肉,别说古代了。

棉大量供应以前,贵族穿丝且大量用麻,贫民穿麻,皮毛为辅。


以上的丝和麻的图片,都是现代化以后的理想状态,

实际上以当时的生产力,想要轻薄只能做的更加大窟窿小眼的。

用今天的面料去模仿古代的“形制”无疑是缘木求鱼,我不是针对谁,

所谓汉服谁穿对、谁穿错,其实都是穿着化纤的窗帘面料走街串巷,

真拿那时候的面料做成衣服,谁也出不了门。

汉服圈就盯着所谓形制不放揪别人小辫子刷存在感了。

关于古代服饰和面料的演变,以及纺织业的发展历程,网上资料太好找了,一抓一把,我又不是专业人士,不敢瞎说,

但仅仅聊尺度话题,

和想当然的结果正好相反,形制上的开放其实是保守后的结果。

解释一下,

女性的衣物无非两种,贴身内衣和不贴身的外衣,生产力薄弱的年代,面料供应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保暖和遮羞。

比如唐代服饰最著名的特征就是齐胸襦裙,

现代的人往往据此判断,唐风开放,为啥,因为白花花的胸脯都在外面了,

于是影视剧就顺水推舟,

往奶量大上搞呗,默认了唐朝开放了,整成婷美广告一样最开放。

其实唐朝的繁荣和富庶,确实是让人们在思想上解放,在国际交流上开放,

但在女性服饰上,用今天眼光看有点开放,比之前代其实是保守了,服饰开始兼顾遮羞的功能更多了。

《说文解字》云:“亵,私服也。”
亵即贴身穿的衣服,有轻浮、淫秽之意。

内衣的另一种形制“苞”,《释名·释衣服》:“袍,苞也。苞,内衣也。”
因古代染色技术不高,“暑天近汗之衣必无色”,最初的内衣面料多采用本色葛布。
汉代有“羞袒”(鄙袒)、“汗衣”(汗衫)的内衣形制,汗衣与其他内衣的不同在于男女、贵贱皆服。而女子的“心衣” 上端用“钩肩”,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作为常用面料。

中古时期的“诃子”是唐代女性内衣的一大特色。这种以束在胸际间的裙充当内衣,使肩、胸前与后背全部袒露或双肩披透明罗衫,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使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此外还流行无内衣袒领长裙的装束。
宋代女性内衣出现了“抹胸”(抹肚)、“襦”“裹肚”“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用钮扣或带子系结,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中国古代布料、服饰的特点及演变》

唐以前的本色葛布内衣,说到底跟做绳子的材质没啥区别,扎的不行,而平织绢用今天的话讲,支数太小了,肯定是透的。要么扎,要么透,生产力不行只能二选一,毕竟身上其他地方也得遮住,面料真没那么多。

在《诗经》描写的时代,男女之间是比较开放的,开春一起河边瞎跑,跑散开了捉对造人。

开放的背后也是完全不设防的服饰在推波助澜——布少料透,跑着露肉;开春一奔,子子孙孙

后来男女之间提倡礼教,觉得那是原始人遗留,不好意思那么做了,

此后的封建王朝,老百姓以村为单位安心种地了,所谓男耕女织,鸡犬相闻。城镇化水平依旧非常非常低,夫妻干活外人都离得远远的,已婚妇女在村子内部,种地也好,哺乳也好,在穿衣上是不避讳的。避讳就别劳动了,生存是第一位的,管不了那么多。

如果真有远方客人亲戚来串门或者出门赶集啥的,女性一定是甘愿在家里或后厨不抛头露面的。

背后还是布料问题。纯考虑遮羞,男的其实比女的省布料,又不能穿比基尼赶集。

长期以来,参加社交场合,在外抛头露面一直是男性和极少数贵族女性的特权,原因就是男的不怕露点,而能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严实的,只有贵族才有这个经济条件。

清贫百姓家的未婚少女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为椰风实在挡不住。

等到唐朝,为啥齐胸襦裙一下子流行了,原因很简单,生产力又提高了,老百姓也能追求舒适。穿得起丝织品内衣的时候,谁也不乐意穿葛布,但丝织内衣本来就透,外裙比较厚,傻子穿也知道得把裙往高了提啊,能提多高就提多高。

最好是提到腋下,完美挡住。

所以唐朝开始,中国女性才摆脱了动不动就露点的生活,节时女性才能打扮一下出门走走。

这个穿衣风格是开放吗?露点和露沟二选一,肯定选保守的齐胸襦裙。

现在知道齐胸襦裙是干嘛的了,不是勒乳沟用的,那是导演为了收视率搞的。

《幽灵公主》里面有段其实挺写实的,

日本小国寡民生产力更低,平织绢都无法大批量供应,

只能精加工葛布,直到现在还有专门用古法做的,价格还不便宜。

动画片里火器都出现了,女性还穿这种材质的。

阿西达卡去工坊,见到了踩风箱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场面一度车速巨快,


冶铁厂是最像夏天的环境,可见妇女都只穿葛布单杉,里面真空的,遮羞的能力特别有限,

上岁数的还比较奔放,

年轻点的脸红的不行,被帅哥一脚踹风箱踩起来,姑娘们上下全在露,挡都挡不住。

宫崎骏老爷子肯定是心里了然才给足了这一段戏份,是他作品里为数不多的羞羞场景。


综上,从所谓“形制”看保不保守是没意义的,要结合纺织物发展史来看。

从形制上看好像全挡住,其实根本挡不住,不是面料太透就是太挺括动起来走光,

现代衣服比基尼布料少,因为涤纶锦纶有弹性贴身又够厚,其实已经能穿出门了。

比如中国最著名的衣服之一,

这玩意哪哪都有布料,脖子,手脖子,腿肚子都有,形制保守极了,

只穿它逛街试试?

——

我认为是常识的事情,吐个槽就火了,这让我挺不可思议的。刚刚看书来着,恰好翻到这首白居易的诗。


评论里多有不屑的,可能忘了这题目讨论的是夏天和衣服,即古代女性夏天穿什么,所谓"形制"起什么作用,跟朝代有啥关系。

古代确实没有既不走光,又很轻薄的布料,即便有,也不是平民百姓能消受得起的。这是当时生产力和科技水平决定的。

很多学者把素纱单衣说成"情趣用品",因为看起来和今天的蕾丝一样很透,我觉得是有待商榷的。

"性感"自古是一件非常遵从生产力的事情,很多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今天看来是尺度有点大的,因为衣服是前襟后片露肉太多,略"暴露",但生产力局限,当时大家都那么穿,看看就习惯了,

同样,汉地贵族崇尚礼制,希望衣服宽衣大袖,除了半个脖子和手背,最好把皮肤都覆盖,但生产力实在达不到,而且夏天又太热,那只能平织绢,而且据考证蚕吐丝的粗细也因为品种选育差异,那时候的更细。一个生产力局限性,被愣用现代视角解释为情趣。

在互相的审美系统里,会觉得对方的服饰过份"情趣",正好落在了自己的审美痛点上。

女性社会地位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提高,服饰的审美也随着变化,

《幽灵公主》里,女性干的是纯体力活,在冶铁厂踩风箱,酷热,劳累,“一踩四五天”,但女性们甘之如饴,因为这里有吃有穿,不用看男人脸色,比“下面”(广袤的乡村生活)好多了。

起码女性在酷热里考虑的,仅仅是遮羞的问题。

而白居易诗中的冬天,农民却是真真切切的忍饥受寒。要知道他的家乡还是陕西省内,京畿首善之地,百姓就已经"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惟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说起来就是全身上下的衣物不足以御寒,入睡都不能够,只好点一堆杂草,借着火温挨到天亮再说。

看过b站荒野求生德爷冻得屁滚尿流的,都知道什么观感,那是人最不想遭遇的处境,几乎没有之一。

农耕时代男尊女卑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因为耕田这样的重劳作,只能是壮劳力配合畜力来完成,口粮大部分是男性劳动产出的,于是当然男的话语权大,

直到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比如《幽灵公主》里面冶铁造火铳和日制刀剑,明中后期蓬勃发展的纺织业,制瓷业,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靠手工业维生的女性多了,对男性的依附也就下降了。

在黑帽大人治下的女人们,训起老公底气十足。

这个过程,又产生更进一步的贫富分化,黑帽大人又不用踩风箱,里三层外三层裹严严实实,她也不是啥也不干,得抛头露面跟各个大名各个商人谈生意,穿漂亮点有助于交际。

复兴传统服饰,谁都想往漂亮打扮,人之常情,日本也一样,和服是往黑帽大人那个方向使劲的,没人复兴室町村妇那个路子。

但消费了漂亮衣服,更应该留心一下文艺作品,古诗和文献,从白居易到宫崎骏,大师们的作品里充满了人文关怀,在史观上是一致的,都是把时代风貌尽可能展现给大家,不让读者和观众产生一种,这个时代全是贵族,全在穿好衣服,吃美食,每天都享乐的错觉。

你可以从白居易的《缭绫》看出唐代超凡的纺织技艺——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四十五尺瀑布泉,染作江南春水色的布料,的确让人神往,但其实白居易更想说的是——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蹋泥无惜心。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基本就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长诗版。

自诩热爱古代文化古代服饰的女孩子,应该先多看看书,读读古诗,两相对照一下,可能会少一点被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


————

(5k赞增补)

我希望终结这个问题,尤其是不要再给我举很多画像砖或者壁画了,博物馆我也去过很多个。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史观?而不仅仅是对一些衣服的理解。

有一次我偶尔听评书,单田芳先生讲的评书《虞舜大传》,讲上古时舜帝的一生,他说舜劳作回家,吃苞米面锅贴饼子。

他增加这个细节应该是想凸出舜帝的简朴和生活清贫。

但对于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猛然听到会错愕好几分钟吧,

尧舜时代,如果有玉米,今天的世界,可能会天翻地覆,整个人类史都要改观。

很多当代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可能上溯几代人,就是天方夜谭。即使是单田芳老先生,说起武林说起唐宋元明清那么历历在目跟真事似的,也有思维盲区,觉得粗粝的饮食无外乎玉米面锅贴饼子,顺口就说了。

当下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女频网文大行其道之后,对古代世界多有片面或偏颇的描述或者暗示,对生产力多有抬高,对民生多有美化,化纤床单加鼓风机就能撑起一部剧了。

副作用就是,年轻人往往既没有阿凡提的智力,又动不动以巴依老爷自居,忽略了大部分古代人地位还不如驴的事实。

常识是一件很宝贵又很难得的东西。

请欣赏《亮剑》对口相声,“丁伟的爸爸光腚”

罗大征有些尴尬,更正道:我是说你们为什么不按规定穿新式军装?
李云龙故意操着河南腔说:俺小时候家里穷,好不容易扯件新褂子,都压在箱子底,过年才穿,现在也不能忘本哪,俺舍不得,过年再说。
丁伟摸摸袖子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这件衣服还新着呢,总不能扔了吧?我先穿旧的凑合着,那件新的我准备捎回老家给我爹穿,你不知道,我老家穷着呢,县长的裤子都露着腚,就别说咱穷人家啦。将军们乐得更欢了,队列也乱了。

罗大征算看出来了,这几个家伙是故意要捣蛋,你不让他们表现表现,他们不算完。
罗大征反而镇静下来,饶有兴味地问:好,李云龙的军装是舍不得穿,要等过年才穿。丁伟的军装要捎回家孝顺老爹,这也算是个理由吧,那么孔捷同志呢?你的新军装是打算过年穿呢?还是捎回家孝顺爹?
孔捷说:我倒没那么多事,新的旧的一样过年,想孝顺爹可我爹早死了,不过,我这人有个小毛病,总也改不掉,一看见穷人就受不了,那眼泪就想往下掉,听说丁伟同志的家乡很穷,连县长的裤子都露着腚,就别说他爹啦,恐怕就得光着腚了,我那件军装干脆给丁伟一起捎回 家,也算咱晚辈的一点儿孝心吧……
丁伟忽然听着不是味,马上回嘴道:老孔,你爹才光着腚。
队列里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为什么明末棉花就开始大面积种植了,到建国老百姓依然还光着腚呢?

因为棉花与粮食争地,种了口粮,就不能多种棉花,而纯棉又不经穿,补丁垒补丁,还容易破洞。民国更是军阀逼着老百姓种烟土,粮食都不够吃,爆发大规模饥荒。

直到化纤普及了,局面才扭转。

的确良的原料不是棉花,而是石油。确切地说,是芳烃技术,其中用量最大的是对二甲苯。的确良、涤卡、纺织原料、饮料包装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包装材料都是对二甲苯生产出来的。当时,咱们想方设法进口了几套设备,终于能够从石油中做出“布”了。
建国后,随着人口的飞速增长,从粮食安全角度考虑,18亿亩的耕地红线,无论如何也不能越过。从石油中生产布料,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然而,芳烃技术在国际上是垄断,此前只有美法两家公司拥有成套装置和技术,全球再也没有第三家,在关键流程和环节上要看他们的脸色,被人卡着脖子的滋味不好受。直到前两年,也就是2016年1月8日,中石化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有兴趣的可以去搜索一下这个奖的含金量,从2008年设立这个奖项开始,获奖的都是航天、导弹、青藏铁路、歼十、特高压、北斗、杂交水稻这样关系重大民生与军事的项目。
——《亮剑:丁伟他爹穷得光着腚,这到底是段子还是真事 》

刚摆脱了衣不遮体的生活,有了适合夏季的面料,就意味着遮羞是“普惠”的?

冯小刚电影《唐山大地震》里面,工业城市唐山的居民,已经算是全国生活水平名列前茅的,盛夏时男的穿背心,上面印个xx厂,篮球队,工会纪念之类的,女的就碎花砍袖,徐帆外面那件属实,里面那个白色bra就不一定了,可能有,但极少数人穿。

要么里面也是个稍小的白背心,或者男人的背心吊带改短,或者穿个对襟的,跟闲人马大姐似的。

城镇居民都如此,至于广袤农村老太太和中年妇女,谁里面穿文胸么,啥叫bra?那时候有都市丽人还是有维密?

村头纳凉分两帮,女的一帮,有个单衫穿足矣,横看成岭侧成峰,男的一帮随便光膀子,谁要两边来回晃悠,那就是耍流氓,被扁担追着打出二里地去。

这都建国后了,乡下女性夏季的尺度就这么大。

那古代女性呢?

那么多人回复我艾特我,看着图片恨不得是冬衣那么厚都能当被盖了,为的是证明古代不走光?

把自己裹严严实实的,还要不要下地干活了,要不要弄柴火打猪草,喂鸡喂狗种菜地了?

农民家里可以没有织机,可以没有绢,纱,帛,啥都没有,但不能没有草帽和蓑衣,

草帽遮阳,蓑衣挡雨,然后种地。

中户以下人家,穿衣服下地干活甚至都被认为是败家行径,有空看看《鲁滨逊漂流记》,怎么靠几套衬衫活那么多年,不光腚肯定是不行的。评论区里有人说,怕羞半夜出门干活,可能夸张了,但直到现在,东北农民农忙的作息是两三点起床,焦点访谈结束睡觉,黑黢黢估计互相也看不见。

我还没说过肩奶呢,不少精神古代人就已经三观粉碎了,

看一遍《楢山节考》,还不得直接歪过去?

我想古代服饰爱好者(古代贵族服饰风格的化纤模仿秀)如果乐意自己聊哪套衣服好看,哪个淘宝店质量好,我没必要出来说啥,我也不懂,不可能瞎逼逼,

问题就是,不要一揽子把朝代打包进来,绑架史料和古代人,去证明一个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

杜甫白居易已然够写实的了,他们所见就挺符合当年风貌的,信就信,不信也不强求。

不行还有浩如烟海的地方志,

每个朝代都有金字塔尖的吃穿用度,《红楼梦》里的软烟罗,资治通鉴里说安乐公主穿了个衣服值一个亿,四个角度看上去有四个颜色,就差能当led使了,尖货你看看史料文物,增加点民族自豪感就挺好的,拿来说古代,就有点以偏概全的嫌疑了。

谁也不会拿《小时代》代表当下中国的全貌,

“从年画考证,公元21世纪,华北地区的风俗是大胖小子开法拉利,拉半车水果半车金元宝。”

明显从年画考古不靠谱,那壁画有多靠谱?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是诗人瞎掰的?

让老祖宗提前吃上苞米面,老祖宗也不会从地底下蹦出来谢谢你,从露腚到不露腚这是一个历史进程,没什么好不承认的。

前几天去逛hm,一堆衣服打折39,49,我随手拿起来一件问小伙伴,爸妈那时候的确良是不是就这玩意?他们一瞬间都笑了,原来想买的都丢回去不要了。化纤曾经是稀罕物,现在不屑买了,它比纯棉耐穿结实这个优点,我们已经不需要了,这是生产力提高国家强大的结果。

过往的历史,就是饥馑和礼教并存,压迫和抗争交织的过程,

勇于直面历史,才能珍惜当下。

现在最穷的非洲国家,也起码有T恤穿了,还好我们不止有T恤。

一句老生常谈结尾,真的结尾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user avatar   jin-nian-55-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现代汉服主要仿制古代的礼服,明人私下里不会这么穿。

比如明《荷亭消夏图》中,富家小姐在亭中纳凉,肚子上搭一块红布,胸都露出来了,就是这么野!

当然这种半裸状态属于特例,最能体现古人日常状态的画作当属货郎图

这里列举一些明代货郎图中的服饰,部分图片较大压缩后比较糊,建议点击查看原图。

明《春景货郎图》中,无论是平民货郎还是富家儿童,都穿着短袖纱衣,并没有裹得严实。

这还是春天,夏天的穿着会更清凉。

明计盛《货郎图》,儿童身披透明纱衣,腿和肚子看得清清楚楚:



明《秋景货郎图》,富家女子领口开得很低。

富贵人家穿纱衣,平民干农活可以穿“竹衣”,相当于把凉席穿在身上。

古代平民生活艰苦,常常衣不蔽体,就无需讨论形制的问题了。

至于那个万赞回答,说唐之前衣服太透盖不住身体,以至于女子无法出门的,简直是一派胡言。

又不是什么生僻知识,百度一下出土文物它不香吗?

这是新疆出土的汉代男性古尸,服饰质地厚重、颜色鲜艳、纹饰精美。


拿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说事可不高明。

素纱禅衣代表了西汉纱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绝对不是因为布料差、支数低才透明的。

透明的纱和罗属于绞经织物,什么意思呢?就是布料的经线(竖着的线)是弯的,“绞”在一起的

弯曲的经线间有空隙,能透光,空隙越多布料越透明。

非绞经织物的经线是直的,没有空隙,不能透光,所以不透明

平纹为绢,斜纹为绫。缎则更晚些,最早见于元代,宋代工艺达到鼎盛,流行于明清时期。

这是一个使用老式织布机的特写视频,不知明朝织布机是什么结构。

正在织的就是非绞经织物,用一根经线穿过纬线,一拉即可。

作者是西瓜视频超哥,侵删。

用简易织布机模型可能看得更清楚。织布时要将纬线(下图白线)固定并绷紧,用经线(下图红线)在纬线中穿插,形成布料。

显然,弯曲交缠的经线织起来比直线麻烦的多。

所以说,对于织工来说,织出不透明的布料相对容易,织出透明布料更费劲。

同为马王堆汉墓出土,其他的文物可一点也不透:



顺便给上面的千赞回答捉个虫,下面这张《燕寝怡情图》是清乾隆年间的作品,不是明代的。



user avatar   diew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对比那就要对比宋代和明代的交领,明制的衣领明显是要高很多,女的你说保守还勉强能说得过去,但是男的也裹着脖子你说男的能保守个啥。

衣领的变化实际和保守不保守程朱理学思想保守啥的关系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宋代和明代之间,还有一个长达百年的元代,各类交领实际是有受蒙古服饰较深的影响,变得裹住脖子,就酱。




user avatar   pu-pu-pu-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和我们的地理环境有关,

地球每几百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气温变幻,

唐朝平均气温高,而明朝气温就很寒冷。

这个大环境对我们的地缘政治影响非常大,每当“凛冬将至”,北方的草原就大片大片枯竭,游牧民族不南下劫掠就得饿死。

如今的全球变暖也有可能和这个大周期有些关系。


user avatar   huan-sh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因此去学一门学问显然是不需要的,攻壳提出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个思考的话题,而不是一种思想哲学体系。一遍看不懂也正常,因为这个动画在各个方面制作优秀,第一遍往往会更注意在动作场面或者剧情等其他方面的东西。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到下一个剧情点了。所以弄懂攻壳中想说的思想,TV动画2周目以上是必须的。

你提到哲学和社会学2个方面,那我也谈谈这2个方面我的看法吧,当然攻壳不只是谈了这2个方面。

其实攻壳抛出的哲学思考话题很简单,就是当处于一个网络极度发达,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当记忆可以复制,转移,消除,修改的情况下。传统的区别人类个体的方式就开始产生矛盾。或者说人类在抛弃宗教影响下,还缺乏一种真实区分人类思想个体的标准。这个问题在现实中还不会产生问题,但在攻壳那种信息科技水平下就会产生问题。攻壳中,区分人类思想个体是GHOST,放到现实中意思是鬼,幽灵,灵魂。但是这些词在现实中都是或多或少含有宗教含义的,科学定义下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大部分字幕组都采取不翻译这个词,直接放出英文,我觉得是正确的。因为用现实中的定义直译,太容易联系到宗教意味。而这个词实际想表达的是科学定义下的灵魂,删去宗教定义的灵魂,或者另一个比较接近的词是意识。攻壳就是想谈谈这个GHOST是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个涉及到一些哲学意味的话题并不难,因为现实中每个人肯定都想过。科学上解释大脑的运作,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利用生物神经信号来获得记忆,并且利用记忆进行各种复杂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思考活动。但对比电脑,发现有一个东西是缺失的,我们用电脑,电脑主机CPU对应大脑的运算功能,主板对应各种神经型号的传递,内存和硬盘对应储存记忆的皮层,那么使用电脑的USER是对应什么,没有USER电脑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么对应到大脑,是谁在作为USER指挥大脑去做事情。一般现实中会想到意识这个词,但是意识是什么科学上现在说不清楚。所以当人脑对应电脑时,就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而攻壳的世界观下,恰恰是一个人脑电子化的世界,所以这个世界下,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实攻壳也无法给GHOST定义,只能说是用很多事例来说明必须有这玩意的存在。比如说少佐和笑脸男共享了记忆,但他们并没有变成一个人。

最近上课,老师谈脑机接口,也扯过这些东西,所以谈的比较多,其实上面废话较多,精简下来估计也就几句话。所以另一方面,社会学的方面就不多谈了,直接精简吧。

社会学方面就是赛博朋克作品普遍要谈的东西,就是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反乌托邦。这种作品包括攻壳,一般都会描述政府,大公司大资本家,会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强权,而主角队,无论是革命者,犯罪者,还是什么其他种类的挑战者,也往往是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科技来反抗这种强权压迫。攻壳的主线,TV1中做微型机械的医疗公司(名字忘了),警察局都是强权的这一方。九课和笑脸男是对他们的挑战者。而TV2中久世英雄是挑战一方,但他们太激进了,实际用的压迫手段让观众更觉得他是强权一方。所以社会方面,谈的阶级统治和我们现实的社会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随着人类普遍认知的提高,上层阶级要维持统治,会倾向于尽量的让下层民众感觉不到自己在被压迫被统治,就是反乌托邦作品中的要反的这种表面理想的社会。而赛博朋克作品作为一类的反乌托邦作品,特别的是,其中信息科学技术的发达导致信息可以操控,甚至记忆可以操控,使得思想的操控和反操控成为一个焦点。攻壳也是表现这方面的东西。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点我想说一下:

1,某些人拿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来说事,我不知道他们啥脑回路,重修氏族志将崔姓降为三等本身就是李世民瞧不上老牌士族的表现啊这有错吗,某些精神世家也不必挽尊了吧。

2,说世家不是比官职的我又哪一句说世家是比官职的了(当然在贞观朝你也没啥官职可比了,只好比谁家女儿卖的贵)?但李世民看的是官职你酸也没用啊(当然即便北魏定士族时官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很奇怪一个割据半壁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些人眼里倒比李唐合法性更高)。官职代表的是功劳才能,你无功于天下,亦无才势可依仗还有啥可豪横的?新中国都建立了你口口声声祖上八大铁帽子王不觉的搞笑么?

3,五姓七宗们口口声声祖上多牛掰也许在那个时代很唬人,可我们站在五千年历史的尽头回望,也就那样。他们可查的祖宗在他们生存的时代大多也不算什么一流人物甚至有些恐怕正史都无传且也不乏泥腿子出身,那后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的泥腿子的?某些精神五姓,怕也说不出自家的精神祖上是谁吧?

4,关于李虎家族,目前的说法有陇西李旁支(人家也没说自己是嫡系啊),赵郡李旁支(陈寅恪考证),胡姓改(法琳和尚说的,因为出家人不打妄语?李世民没杀他,因为李世民心虚?)。第三种说法你爱信就信不解释。就说旁支难道就没资格称郡望了么?世家强大靠的不是什么祖宗荣光,而是家学渊源及人多势众,而这两者都不看什么嫡系不嫡系的,你又不是皇家有一个皇位要继承,当然要开枝散叶人越多越好,否则郡望之下不会又分各房,甚至同姓之间如陇西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本出同源是不是也要分一个庶嫡?你五姓七宗数百年间人才代出,难道全是一脉单传?


因为李世民首先嫌弃了他们,所以才有了世家酸溜溜的瞧不上李家,至于什么血统,旁系,破落户,都只是一个理由而非原因。


联姻也好,封官也罢,李世民看的只有才能功劳,说白了就是官爵,在新王朝建立和建设中有功绩起作用的人,自然身居高位,也自然是皇家的结亲对象,这其中既有老牌世家,也有新兴勋爵,所以出身在李世民眼里不重要,才能功劳才重要。


至于说世家瞧不上李家更扯淡了,崔卢李郑王,李家起码排第三,哪怕李虎一支是旁系,但从李虎开始历西魏北周大隋三代公爵即便崔卢也拿不出几个人敢比吧?郑王以下就更别说了。至于南朝的世家,刘宋,萧齐,陈家建国时全是布衣出身怎么没见世家瞧不起?北朝宇文家,外族;高家,精神外族;杨家,精神高门,怎么也没见世家瞧不起?到李唐这真的贵族上位了,确切地说到李世民这世家就瞧不起李家了,为啥?无非是在李世民这里拿不到好处,酸葡萄心理作祟罢了。往前几百年,南边北边,不管谁作皇帝,都要与世家共天下,所以哪怕江山治理一团糟,一堆几十年的短命王朝割据势力,但最后泥腿子出身的皇家倒都摇身一变也跻身世家了,李唐到李渊这也还是这样,还割据一方就已经到处封官许愿滥赏无数了,这些躺赢的世家照例也很满意。但李世民上位后就不一样了,大刀阔斧精简机构一大批无才无功的二世祖不能再寄生于国家公器当然就动了世家利益了,但这些靠祖辈积累的世家确实在新朝中都是边缘人物没什么权重,又不能硬气一点不食周粟,只能酸溜溜的说些敝帚自珍的话了,可笑现在倒有人还真被唬住当了真了。典型的例子如氏族中排名第一的崔家,族长在贞观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要有能力有势力他不至于只是个五品,他要有气节也不会去作这个五品,李世民要想向他示好也不会只让他当这个五品,李世民也没必要跟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五品官联姻。​

所谓人言可畏,譬如明朝时曲阜孔家,瞧不上江西张家道士气,瞧不上凤阳朱家暴发户,多少人当了真还真以为衍圣公霸气外露,其实不过私底下过嘴瘾,你让他当面说啊?当面指不定是受了啥气呢?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穿汉服出街的初中高中女生的优越感? 
  买过汉尚华莲汉服的姐妹认为他家有哪些优点? 
  如何看待其它少数民族穿汉服? 
  如何看待用汉服证件照登记结婚被拒一事? 
  喜欢汉服,穿出去又怕害怕被说不是正品被骂,怎么办? 
  请问网上找点图案(不是仿商家,是在百度图片里找)然后做绣汉服算原创吗? 
  古代农民的衣服是不是汉服,如果不是,是什么;如果是,自称复兴汉服的汉服圈为什么没人穿? 
  如果明朝一直延续下去,那么现在穿汉服会成为家常便饭吗? 
  为什么汉服看起来像影视戏服,和服看起来像传统民族服饰? 
  复兴汉服是不是对不起多尔衮?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最近很多人反感留学生回国?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取消中国留学生签证?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