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中国网友都不愿相信(注意都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愿相信)半岛上曾经有过皇帝? 第1页

  

user avatar   di-guo-zui-hou-de-rong-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树无根也就无叶。”

大韩帝国的建立无论如何,都已是既成的历史事实,不管我们怎么想它就那样存在在那里。不愿认同或者不屑认同者本身,只是一种一厢情愿。说不愿认同,或者说不屑认同的人,显然是没有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历史观,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片面地思考问题。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帝国”二字是否名实相符,而是必须要考虑到朝鲜的特殊国情,必须要明确建立大韩帝国在朝鲜追寻近代化的道路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和意义。

大韩帝国的建立,是朝鲜近代史上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同整个世界的近代史是密不可分的,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朝鲜一度被称为“隐士王国”,但不容置疑的是,其近代历史是无法割裂地孤立地来看的,是必须要放到整个世界来看的。朝鲜半岛的问题,从来不是朝鲜人自己的问题。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从朝鲜近代的历史来看,朝鲜半岛一直是大国间博弈的舞台,其安危冷暖直接牵涉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秩序。

朝鲜作为一个中华帝国的藩属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然自19世纪以来,其内部矛盾愈演愈烈,且朝鲜越来越受到列强的觊觎与威胁。朝鲜自正祖逝后,王权旁落,几任国王无不由权势滔天的外戚安东金氏扶持上台,这便是势道政治。高宗李熙作为朝鲜王族的旁支,本来无缘王位。后由于其父兴宣大院君的政治活动,而被赵大妃宣布为王统继承人。高宗生性懦弱,其王冠更是政治斗争下诞生的产物,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为别人掌控。先是被其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作为傀儡,后听计于自己的王后闵妃。

“在所有痛苦中,亡国之苦最难忍受。”

内忧外患之下,兴宣大院君实行了一种顽固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试图在传统的儒家体系内寻求解决问题之道,结果却并不遂愿。在闵妃与其闵氏家族联合各方势力推翻大院君后,朝鲜名义上开始由高宗亲政,实则高宗听计于闵妃。高宗与闵妃采取了开化派的主张,想通过打开国门来寻求朝鲜的近代化之道。结果换来的是,1876年在日本的炮舰外交下,同日本签订的《江华岛条约》。朝鲜虽由此打开了国门,但为此失去了主权,开始沦落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从此在风雨飘摇之中。

对于是否开国的问题上,朝鲜人的认识并不一致,保守派与开化派之间矛盾纠纷不断。且就近代化道路的方向上,开化派内部又分成两派。一派是走中国洋务运动路线的“事大党”,另一派则是走日本明治维新路线的“开化党”。1882年7月发生的“壬午兵变”,进一步加剧了朝鲜的内外矛盾。清朝出兵帮助朝鲜戡乱,并将大院君逮捕到中国接受审讯。日本亦出兵问罪,逼迫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而甲申政变后,朝日间签署了《汉城条约》,中日间签署了《天津条约》。这一切都为日后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埋下了祸根。甲午战后,一直到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前,朝鲜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建立大韩帝国也正发生在这个时候。

据说在大韩帝国时期,高宗曾对左右侍臣说:“方今地球上帝王虽多,但能把持主权、行专制之政的真正帝王,只有西方的威廉二世和东方的朕而已。”

已未事变后,闵妃被日本人虐杀,惊魂未定的高宗在亲俄派大臣的唆使下,暂居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俄馆播迁”。一个半生政治生涯都依赖枕边风的男人,由此被迫真正地走到台前。今天的我们很难得知在面对妻子惨死后,这位君主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惊人的变化。但命运催使着历史滚滚向前,高宗摇身一变,成为了五百多年来第一个加冕称帝的朝鲜国王,大韩帝国的奠基者。高宗随后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光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朝鲜的面貌。但随后在1904年,俄国与日本为争夺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霸权,而爆发战争。日本接连强迫韩国签订《日韩议定书》等不平等条约,直到1910年正式兼并韩国。

朝鲜近代著名思想家尹致昊惊呼:“何望于此等暗梦(懵)君王耶!”他如此置评道:“每事不能自断,终必归咎于朝廷(大臣)。”“个人品质的和蔼可亲与公众形象的不靠谱类似英国的查理一世。”

自19世纪以来,面对史无前例的天下剧变,李氏王朝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一方面,其宗主国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屡遭列强欺侮,国家主权沦丧,山河破碎,民生为艰。洋务派大臣提出“中体西用”的改革措施,开始探索近代化道路,对朝鲜的统治阶层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另一方面,日本自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为目标,其后更是提出“脱亚入欧”,俨然亚洲国家学习西方改革而崛起的模范生,对朝鲜亦是一种冲击。两大国都以朝鲜为自己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重要地区,软硬兼施加以拉拢控制,以抬高自己在整个东北亚区域的影响力,这对朝鲜更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推力。

李鸿章曾评价说:“不料其(高宗)暗弱长厚,闵氏擅政,偏听朝臣党倭者愚弄,而日人从旁挑唆,以该国自主,不应藩属他邦,故外尚循服事上国之礼,内渐有携贰藐视之心。”

其实朝鲜所求的近代化目标,概括来讲,无非是力求保存国祚、图谋独立自主,增强综合国力,发展产业经济与政治文化。但小国寡民的朝鲜所要面临的现实往往很是残酷,为局势所迫只能在列强的夹缝中勉强维生。高宗、闵妃为首的朝鲜统治集团,始终没能完全摆脱事大主义的思想。日本恃强,则倒向宗主国清朝以求庇护,希图清朝能牵制日本,从而加强了对宗主国的依赖。清朝太过于有影响力,就希望能通过同俄国签订密约,引俄国势力入朝再牵制清朝。朝秦暮楚,结果始终摆脱不了对大国的依赖,始终做不到真正的独立自主,反而使得自己戴上越来越沉重的枷锁,沦落为强国的附庸,最终自己迎来国家的灭亡。

日本记者菊池谦让说道:“聪明的青年国王虽然刚毅果断不及乃父大院君,宽和厚重不如其兄李载冕,仁慈纯情不比祖考纯祖,但操纵臣下、收揽人心、应待接遇等方面早在青年时代就极其绝妙……不幸的是周围处在强大国之间,专念于外交而不能善处内政统制,其统治的五十年间几度袭来国际党祸,国势遂穷弱无法自立,不能不为之惋惜。”

在朝鲜有句谚语:“通向崇高目标的道路,总是崎岖的艰难的。”寻求近代化乃至现代化这样崇高目标的恢宏大道,自然是崎岖艰难的。前路坎坷,荆棘密布。但,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总有那样的一群人,甘愿为之奋斗不息,甚至奉献生命。他们自己或许没有机会见证他们理想中的美好未来,但他们那无私高尚的精神将永远为我们铭记,激励着我们后来者不断奋勇前行。

《老人与海》中这样写道:“你尽可以摧毁他的肉体,但就是摧毁不了他的精神。”于朝鲜而言,尽管其近代历史充满着坎坷曲折,满是仁人志士的血与泪,但足见朝鲜人之忧国忧民,朝鲜人之爱自己的国家。如此精神,如此血性,无论如何不可被磨灭,历史理当铭记。对此,我们出于任何理由,都不应该忽视,而是应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对待历史应态度端正,要学会尊重历史,而不可动辄轻蔑浮躁、自以为是。


user avatar   bo-fei-li-ao-di-ya-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熙可能自己都清楚,如果能选择的话,是当日本阴影下大韩帝国的皇帝,还是穿越到五百年前的世宗身上做国王。

就像埃及的法鲁克二世国王虽然好吃懒做,但应该也有自知之明,是自己这个国王,还是祖先阿里这个帕夏在这个世界上更有权势;是英国扶持的埃及王国还是奥斯曼统治下的总督区更强大。

实力永远比头衔本身更重要。


user avatar   chen-xian-4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得不说,题主试图纠正他人观点的同时,对“大韩帝国”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主要是这句话“最初支持它称帝的是沙皇俄国,日本是反对称帝的”。其实正好相反,支持高宗称帝的一直是日本,而俄国的反应是比较消极的,甚至表达过反对态度。

高宗称帝可分为两轮。第一轮是乙未事变后,日本人和亲日派主导的,当然真实目的是为了立皇后,掩盖闵妃之死。这次称帝计划,就是俄国带头加上法、美两国驻朝公使的反对而流产。其后高宗通过“俄馆播迁”,摆脱了日本控制。

第二次,就是1897年这次,这次可以说是高宗及群臣主导的以此自主建国运动,而日本是头一个承认大韩帝国的,俄国则反应消极。当时的朝鲜外务督办闵种默这样归纳各国对高宗称帝的态度:“倭助我,俄阻我,德、法戏我,英欺我。

先看日本。高宗称帝不久,日本驻朝公使加藤增雄第一个以个人资格祝贺高宗称帝,然后日本政府决议“帝国政府一向对外国君主都使用皇帝称号,所以对朝鲜国君主使用同样的称号毫无不妥,无论他国政府承认新称号与否,我政府决定今后使用皇帝称号”,于是在加藤增雄特派公使参加明成皇后大葬的11月8日委任状上首次使用“大韩国大皇帝陛下”。

而俄国呢?据俄国公使士贝耶对清朝驻朝鲜总领事唐绍仪透露,俄国的态度是:

韩王称皇,我视之如韩铜钱,只可销行于韩境,若到我国,虽以百万文,亦不能糊一朝之口。设使与韩有约各与国均不尼其行,我亦未便独违之,然则不能认受,亦不便强阻耳。惟有按俄已定之通商条约,称其本号而已。

由此可见,俄国对高宗称帝的态度是非常冷淡的。不过到12月18日,俄国终于在给大韩帝国的英文电报中称高宗为皇帝(Emperor)。日本公使加藤增雄分析俄国最终承认的原因是:

当韩廷出现采用帝号之议时,各国公使、领事异口同声唱反调,士贝耶也是其中之一。而且称帝之后,德国驻俄临时代理公使为了探明俄国政府对此的意向,暗中向俄国政府交涉,外交副大臣兰斯特洛夫回答说:“这次韩廷采用帝号,不仅没看出有适当理由,而且含有以此抑制大院君阴谋之意。既然如此,俄国自不必说,相信在欧洲也无人会承认。”这是德国驻朝外交官私下透露给本官的。尽管如此,这次却还是很轻易地承认了,一方面必然是看到我国率先承认而顿变其意,另一方面又因为俄廷常汲汲于讨韩廷之欢心,在必要情况下不惮行随机应变之举,此足以窥见一斑。

当然,日本率先承认大韩帝国,也不意味着“大韩帝国是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日本控制大韩帝国要到日俄战争以后,1905年《乙巳条约》缔结,才标志着大韩帝国正式沦为日本保护国,在此之前的状态正如题主所说。“在夹缝中保持独立”。

关于中日政府怎么看待大韩帝国的成立,可参考本人如下译文: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yi-ding-yi-di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你缺乏生活经验。

在遭遇危险的时候,被害者是从来不喊救命的,他们喊的通常是“卧槽”“啊啊啊啊啊”“呜呜呜呜呜呜”。

真正用救命求助的通常是被害者的朋友向其他人求助,一个健康的人喊出救命是完全没问题的。

另外在中国喊help也是完全没关系的,我帮助过一个衣服被栏杆挂住的小盆友,当时他喊的就是help。

我始终觉得help在求助的时候缺乏紧急性,无法让人表达出“再不救我我人没了”的紧迫感。




  

相关话题

  儒家思想、学说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为什么知乎上都是俄国战败? 
  刘备托孤诸葛亮之时,床底下是否真埋伏了5000名刀斧手? 
  义和团是如何看待太平天国的? 
  诸葛亮是因为体育课输给了司马懿吗? 
  为什么张维为是瑞士国籍这么蠢的谣言都有人相信呢? 
  为什么有的人第一次上战场就会牺牲,而有的人却能“百战余生”?除了运气之外还有什么在战争中决定生死? 
  赴朝作战的志愿军 180 师发生了哪些事情? 
  为什么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不及美国? 
  如何客观看待加尔文火刑塞尔维特事件? 

前一个讨论
日本官场的腐败情况处于何种状况?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从平安时代到江户时代,政权虽大部分时间被其他家族把持,但始终没有取代,让天皇家族始终延续?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