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大哥,你在想peach。
地摊经济的本质,是在巨大的现实经济衰退压力下,被迫放弃大部分面子,和一部分市民宜居的里子,拉升内需市场、尤其是中下层市民的经济活跃度。
贴吧里不少摆摊的走鬼老哥,最怕的就是双创。不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那个双创,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那个双创。
这个双创头衔,是中国城市们现有的最高荣誉,也是地方最重要的政绩项目之一。某些城市为了突击这个头衔,往往就没有之一了,直接是当地全年重中之重。
有多重?全城不让摆摊。
90年威海成为全国第一个卫生城市,95年张家港成为全国第一个文明城市。之后这两个项目合流,成为一个城市的顶级头衔。
这两个城市的共通标准——就像我在公众号里讲的——是干净、整齐、规矩。
双创的出现,配合1984年成型的城管系统,一下就把摆摊走鬼们逼入困境。
摆摊走鬼们简直就是这三大原则的标准反面。
在实际的评审过程中,摆摊走鬼也是重要的负面指标,越少越少。所以各地一进入双创期,就会各种扫马路、赶摊贩、种花花草草。
如果你发现街道的垃圾桶里不让扔垃圾了,多半是城市在双创。
双创固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宜居环境,对城市市民肯定是有利好的。但双创也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成本。
因为一刀切地禁止摆摊走鬼,等于禁止了市民对大量公共场所的商用使用权。
摆摊是不交租的,这是一种先天的竞争优势。只有在完成一定的积累,稳定客户和货源后,走鬼们才有可能从流动摊贩转为交租的固定门店。
看过狼与香辛料的大概能理解:男主罗伦斯是个彻头彻尾的倒爷;兑换硬币的怀兹算半个固定商贩,但估计不交租;而好基友马克,在集市里有固定场地还交租养学徒,才是真正的固定商贩。
这也是为什么男主心心念念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小门脸,这背后是长期稳定的交易。
摆摊走鬼是经商的新手村,也是商业活动的毛细血管,是提供基础就业与商业孵化的低成本手段。
但在双创与土地财政的双重压力下,这个手段过去长期被打压。
双创是台面上的直接压力,土地财政是台底下的间接动力。土地财政需要繁荣的商业区以拉动地价,市民的消费自然会被用各种规划给集中起来。
客流是宝贵的,不能白给。
面对土地财政的一次性收益,摆摊走鬼所能带动的间接收益显然不够看。而且土地财政收益大头在政府,摆摊走鬼的收益基本在民间,这让政府在一刀切时更加没有心理压力。
摆摊走鬼本身有大量缺陷,只要挑出对市民影响大的缺陷,然后全部关了就是。至于有多少人没了就业,这不是当时论证的重点。
有那么多工厂可以吸纳嘛。
现在上头陆续发文,调整摆摊走鬼在双创中指标,这就是在告诉地方:别赶了。
一切以就业为第一优先。
这就是重新开放公共空间的商用使用权,让走鬼们免费使用有客流的场地,低成本从事经营活动。
租金是几乎所有产品与服务的重要成本。政府免费开放公共空间,实际上就是自己不收这块收益,把收益让给经营者和消费者,这也符合交易成本理论。
当然,税收更加不会问。
虽然在我个人看来,这个公共场所的商用使用权本身不应当被禁止,只应该被监管。但既然国情如此,基层普遍治理能力就这样,能重新开放已经是大松动了。
所以鼓励摆摊经济,更深层是政府在出让一部分租金收益,换取商业毛细血管的流通。
接下来,就看各地政府对政策导向的理解。因为到今天,还有城市在打着双创的旗号收摊赶小贩,这明显是对就业任务理解不到位。
从这个逻辑来说,摆摊不仅不会冲击互联网,反而会强化互联网的地位。
因为这些毛细血管所用到的支付工具,还是基于互联网。
而且互联网巨头们也有望通过建立摆摊经济的数据系统,来为监管提供基本抓手。
这块我倒真是建议一些互联网从业者去认认真真摆摆摊,搞不好能做出个最底层的商业信用系统。
至于实体经济,这个手段能续,但是指望柳暗花明就太乐观了。实体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下的需求不足与虚拟经济高收益下的资本失血,这二者都需要国家上重手,是主动脉的问题,不是靠毛细血管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