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国资148.17亿元收购苏宁易购23%股份,苏宁第三次创业成功率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功率大不大,直接下结论显得太主观。

但是考虑到它上一次(第二次)转型的勉强,那么这次能不能成功还是非常有疑问的。因为上一次的机会比现在好太多。

事情原委,得从第一次创业开始说起。

第一次创业

苏宁的第一次创业是电器卖场。

它跟国美大中乐华五星等公司一道,以电器卖场业态起家,在商场和品牌厂商之间纵横捭阖从小到大,充分演绎了先进商业模式对传统模式的维度优势。

随着地方市场的饱和和行业的成熟,它们从地方走向全国,最后形成美苏争霸的市场格局。它们的这一段经历为商业教科书贡献了很多经典的商战案例。

严格的讲,这时候的强势一方是国美。因为黄光裕比张近东更激进,国美也就能更加充分的挖掘行业和周期提供给企业的机遇,而黄光裕也因此成为首富。

不过总的来说,苏宁和国美都是成功的。它们共同构建了新的市场格局,它们都是商业竞争的胜利者。

但可惜时代在不断向前,不会因为恐龙的出现而停下脚步。

新的业态——电商——出现了。

第二次创业

国美苏宁作为电器卖场商业模式的代表,都享受到了时代赋予的财富和荣耀。他们分别跑马圈地,战胜了各自的传统竞争对手。

但传统竞争对手消失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寡头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2002年苏宁杀入北京,苏宁国美开始正面对抗。2005年国美又杀入南京,寡头竞争越来越白热化。

竞争是最好的生长素和青春剂。在竞争的推动下,国美和苏宁迅速成长。

2004年迎来了国美和苏宁的高光时刻,二者在这一年的六月和七月分别在香港和深圳上市。

这既是电器卖场跟传统卖场商战的一个历史纪念碑,同时也是电器卖场模式下寡头竞争格局建立的一个标志。

但就在国美和苏宁各自把目光放在对方身上的时候,京东天猫亚马逊易迅新蛋易趣等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正在借着2003年非典创造出来的时间窗口,开始飞速发展。

时代在悄然翻篇。

这种新业态对旧业态的竞争,国美和苏宁不久前才刚刚走过。只不过那时候它们是进攻方,是新业态;现在却是守成方,是旧势力,在被降维打击。

市场趋势的变化就是这么快。不久前他们还代表着新生势力,现在就已经变成革命的对象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市场还足够大,电商和电器卖场之间的竞争还不够明显,至少苏宁还把国美当做主要矛盾。

2008年黄光裕入狱,国美内乱。苏宁不战而胜,不禁暗自窃喜自己终于成为美苏争霸最后的赢家。

而就在基本与此同时的这一个阶段,京东正在以每年200%以上的速度飞速发展。尽管如此,此时的京东相较苏宁仍然十分弱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2007年8月,京东才拿到第一笔风险投资(今日资本1000万美元),2008年推出第一个简陋的618。

总体而言,在这个时候,苏宁是电器零售行业的王者,而京东尽管保持了令人瞠目的增长态势,但始终都在亏损的深渊里挣扎。

但仅过去四年,当时间到了2012年的时候,情况就已经不同了。

京东自2004年投身电商以来,到2012年,连续七年保持20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

市场容量终究是有限的,新一代的电商业态和曾经的新业态电器卖场终于走向了正面对抗。

为了这一刻,刘强东甚至都等不到下一个618的到来,他在当年8月份就开始了对霸主的挑战。

大战结果毫无悬念。

代表电商势力的京东,以凌厉的杀气一步登上零售市场的最高舞台,跟曾经的霸主面对面地成为这个台面上的最高玩家。

京东已经羽翼丰满,势不可挡。

战后,苏宁也终于认清了市场发展的新趋势。2013年2月21日,张近东以“2013新模式 新组织 新形象”为名,召开媒体通报会,宣布苏宁向电商转型,随后企业从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

苏宁正式开始二次创业。

但跟你想象的不一样。此时,苏宁的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各主要指标均全面碾压京东。

所以看上去,苏宁距离二次创业的成功似乎只是差一个转型而已——从线下转到线上。

但事实上是怎么样呢?

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就是一个理念上的区别吗?

答案是否定的。

恐龙的体格虽然看似庞大,却并不能让它适应新的时代。

基因是埋在骨子里的。

事实证明,商业维度的优势不是财务指标数量上的优势所能弥补的。

而企业的商业基因也不是说改就能改掉的。

自转型起,苏宁就一直没能适应电商新业态,其总收入在2014年即被京东反超。如今二者的差距和增长率,已经大到足让苏宁失去了追赶的念头。

苏宁的股价从2013年2月21日的6.44元,中间有过上涨,但最终仍然回到了7.7元。

而反观京东,则是越战越勇。不但在2014年上市,而且成为中国电商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市值高达9000亿元人民币,而苏宁市值仅为700亿元人民币。

这就是资本市场对苏宁的认可,对苏宁未来的预期。

一代新人换旧人,昔日小甜甜如今已经是牛夫人。

在资本市场的眼里,苏宁仍然只是一个旧商业模式的代表,其竞争力早已经跟京东不在同一个层面。

事实上,如今的苏宁易购仅仅是阿里抗衡腾讯系电商的一枚棋子,早已不复当年龙头地位。

第三次创业

现在是2021年。苏宁启动了第三次创业。

跟第二次创业比较起来,苏宁的优势有减无增,而劣势则有增无减。

····首先,苏宁的硬件实力,不管是市值(代表着融资能力)还是财务指标,都已经从曾经的优势项目,转变为全面落后于京东。

····其次,苏宁的电商基因还没等到开花结果,但电商行业却已经更新换代了。而且不值一代!

2013年苏宁转型的时候,电商还处在第一代。

但是随着2013年12月4日4G牌照的发放,移动互联网时代启动。与之相伴,电商也随即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此时的零售市场基本已经完成了电商对传统商超的挑战,开始进入电商寡头们之间的垄断竞争时代。

在这个阶段,阿里虽然仍然领先,但京东唯品会亚马逊易迅等也毫不示弱。尤其是腾讯一直对阿里的基本盘——电商——虎视眈眈,这让表面上似乎成熟的电商格局不停的洗牌,无法稳定下来。

电商江湖在一超多强的格局下,持续陷入乱战。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以投资的方式,将京东和唯品会收入麾下,整合腾讯系电商资源,围攻阿里。

而阿里确实也非常了不起,在以一敌众的形势下,不但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而且通过竞争,将小一号巨头的市场份额都洗向了阿里和京东。市场在不断趋于集中。

这个时候的苏宁在干嘛呢?

AT之间的竞争连亚马逊沃尔玛当当之类的巨头都已经吃不消了,更不要提苏宁了。

2015年阿里和苏宁战略合作,阿里巴巴283亿元入股苏宁19.99%,成为苏宁的第二大股东,苏宁则以140亿元认购阿里新发行股份。

尽管以战略合作的形式出现,但这笔交易对双方重要性的区别,明眼人一看便知。

对苏宁来说,显然这是二次创业并不顺利,所以才被迫引入阿里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发展。

对阿里来说,只是找个帮手来应对腾讯,以保护自己的基本盘。

三年后的苏宁公告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8年12月29日晚间,苏宁公告中称股东大会同意授权公司经营层对阿里巴巴集团合计1316.47万股股票择机出售。截至公告日,苏宁浮盈人民币52.05亿元。而阿里手中的苏宁股票此时仅有9.68元,折价近四成,浮亏102亿元。

苏宁美滋滋,拿着现金离场。这叫财务投资。

阿里则对投资亏损毫不在意,对苏宁的持股一直持续至今。因为这是战略投资。

可惜,阿里高估了苏宁的潜质。时至今日,苏宁的股票已经跌到了7.7元……

不过,阿里只是把它当成一道保护基本盘的壕沟,丢了就去重新挖一道,未必可惜。

但仗打到这一步还没有完。

····最后,即使站在电商江湖,苏宁也站错队了。

2016年,黄峥把拼多多和拼好货合并起来,一匹黢黑黢黑的黑马就此登场。

拼多多出现之前,大家本来以为电商江湖已经稳定,以为这个市场就这样,没有什么变化空间了。阿里和京东把持了最重要的位置,唯品会以及其他一些电商则是拼拼缝。

为此,阿里开始收割淘宝流量,大力发展天猫;放弃聚划算,开始提高毛利。京东的增速也降了下来,开始放弃高增长,追求盈利。

寡头竞争进入了一个相对可预测的阶段,大家都是那几招,没啥新鲜的。偶尔骂骂街,做个二选一,但到了时间也得一起开开会。

资本也终于放心,大家可以把重心放在怎么赚钱,而不是怎么烧钱上了。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么。

蛮好。

但拼多多的出现打破了电商江湖的格局。因为他代表着社交电商模式的出现。

移动电商之后最大的市场变量来了。

跟以往一样,先进业态跟传统业态相比,总是天然的就具备维度优势。

以至于拼多多仅用三年,用户数量就超过了京东;同样仅用了三年(2018年)就登陆纳斯达克;之后次年(2019年10月)拼多多的市值就超过了京东,到现在已经是京东的1.5倍;仅用四年GMV就超过了万亿(京东从2004年算起,用了13年)。

这真是风乍起啊。

而且拼多多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它身后,云集等一批社交电商纷纷登场。这标志着电商行业进入到社交电商的时代。

在经历了传统电商、移动电商之后,电商行业已经迈进社交电商时代。而且这种进化目前还远没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

在社交电商的基础上,又分化出社群电商、私域、社区团购等新打法。

电商行业在新势力的进入下,在迅速分化。这一下不要说苏宁,连龙头老大阿里都有点儿吃不消了。

因为上面所有这些新打法,全都是在社交电商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化。

而社交却死死地攥在死对头腾讯的手里。

这可真是没招没招的了。

从目前看,阿里的股价已经做出反应。

腾讯股价已经屡创新高,但阿里却还处于去年7月份的水平。

不过,这里我们不关心阿里怎么样,我们关心的是苏宁会怎么样。

但是可想而知的是,作为苏宁大腿的阿里尚且发展遇阻,而苏宁自身互联网基因又有缺陷,那么苏宁的发展前景就非常堪忧了。

2021年2月28日,苏宁公告引入新的战略股东,深圳国资入场。苏宁开启第三次创业。

张近东强调,2021年苏宁要把握“聚焦”和“创效”两大发展主基调,实现从商业模式向盈利模式的转变、从零售商向零售服务商的升级。

苏宁准备依托新股东的力量,要自上而下聚焦零售主航道,“针对不在零售主赛道的,就要主动做减法、收缩战线,该关的关,该砍的砍”(张近东语)。

在此前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苏宁开启了多元化并购。在多年的转型扩张之下,苏宁的业务板块逐渐增多,包含了零售,地产、物流、金融、科技、文创、体育、投资等八大产业。
据了解,2021年苏宁将大刀阔斧进行业务变革,加快开放赋能、优化线下店面结构、推动大快消供应链融合、推进物流网络的结构调整;将聚焦家电、自主产品、低效业务调整以及各类费用控制四个利润点,强化苏宁易购主站、零售云、B2B平台、猫宁四个规模增长源。

但是之前的多元化是苏宁电商主业做大之后的尝试吗?

当然不是。它只能是主业遇阻之后的被迫尝试。

那么下一步,即使“重新聚焦零售主航道”,苏宁就能够自动长出互联网基因吗?

要知道,类似的转型在2013年2月21日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已经出现过一次了。

同样的目标,更好的处境,但结果不甚理想。苏宁进入电商时代之后的江湖地位不断下降,显然电商转型并没有取得成功。

因此,苏宁这一次创业的决心虽然值得称赞,但创业的结果却仍然存疑。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相关话题

  共享充电宝是伪需求吗? 
  知乎关于理财的精彩问答有哪些? 
  你们所知的那些超小型企业老板都是怎么样的? 
  如何看待「创始人被赶出公司,三年后公司没上市,被投资方依照对赌协议索赔三千多万,最终二审败诉」的新闻? 
  如何找到知乎里的优秀回答者? 
  济民可信再发文六问渤海银行「数百枚假公章从何而来、职员被刑拘为何不坦承」,后续将会如何发展? 
  县里很多人投资47000元,然后每个星期回来1800块钱,总共回笼资金九万块钱,这是什么情况? 
  对冲基金真的可以做到”低风险,高收益“么? 
  未来五年,有没有能取代房子的最好投资? 
  为什么大多数交易者最终是赔钱的? 

前一个讨论
拿你的成绩去当成自己在酒桌上的谈资,这种男生并不是真的喜欢我吧?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有的人不爱用拼多多?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