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孙燕姿出道 20 周年直播? 第1页

  

user avatar   baoda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一)

对于我这种每天身处在十几个小时忙碌中的人,时光的流逝总不是那么容易被察觉。那天晚上我开会去的路上,看到我司推送,直播孙燕姿出道二十年线上演唱会。我愣是把车停在了路边铮铮的发了一会儿呆。

因为要开车,没点进去看。只是看着这个推送发了一会儿呆。

二十年了。

我打开了2496,开始放孙燕姿的第二张专辑《我要的幸福》,继续上路。

如果你有这张唱片的实体版,你就知道。无论是磁带还是黑胶唱片,这首Demo和后面的我要的幸福是连接在一起的。《On The Road》这首短短的小歌儿,作为这张专辑的Intro,引出了这张专辑的同名歌曲。

彼时是2000年,孙燕姿23岁。22岁的孙燕姿用一首《天黑黑》迅速的让全国人民知道了她,然后在金曲奖的颁奖典礼上当了最佳新人。那一年对于孙燕姿来说是意气风发,充满希望的。距离她第一张专辑不到半年,她就发了她的第二张专辑《我要的幸福》,并且用她轻松而笃定的状态演唱了这首歌。

在这首歌里面她唱到:

我还不清楚
怎样的速度
符合这世界
变化的脚步
生活像等待
创作的黏土

她认为:

我只想坚持每一步
该走的方向
就算一路上
偶而会沮丧
生活是自己
选择的衣裳
幸福 我要的幸福
没有束缚

幸福 我要的幸福
在不远处

如今是一个素人都可以一夜成名的年代。但是对于2000年的孙燕姿而言,那却是一个近乎于完美的开头。那天我开着车在三环路上,听到孙燕姿23岁的演唱时,感受到她声音里面那种热烈与期望的同时,有一个声音一直再问着我自己:

我23岁时候要的幸福,我找到了么?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当20年过去,孙燕姿歌声里的未来在时间意义上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她怎样看当时歌声里面那一份压抑不住的对未来的期盼呢?

想着想着,伴着北京的夜色,我度过了一段轻松的时光,收拾了一下心情,开始了接下来的工作。

也就是那天,我也决定,有机会谈谈孙燕姿吧。


(二)


我必须承认,在我职业生涯的大段时光中,孙燕姿的音乐是无法打动我的。因为她的音乐,和我的经历与生活,没有任何共情。我知道她的音乐好,我也知道有很多人喜欢她。但在音乐上,我们的交集仅仅在于,我们喜欢的乐队都差不多。

她不是那种自我到极致的歌手,如陈绮贞张悬一般,让你觉得她的音乐和她的人设时刻契合,巧妙精致。她更难像王菲一样有那种超脱世外的仙人气质。她虽然也写歌,但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很难称她是一位唱作人。我们所熟知的她的优秀作品,大部分还是别人的创作。比起同年出道的周杰伦,她音乐的花样也少了许多。

甚至在演唱上,她也不是一个拥有铁肺的歌手,很难像如今的唱将一样给予你那种狂暴的声浪。无休止的刺激你耳膜的高音,或者是多变的声线,音色,这些都没有。


在2002年的时候,孙燕姿出了一张翻唱专辑《Start 自选集》,在这张唱片里面,她翻唱了一首Tori Amos的《Silent All These Years》

在我看来,孙燕姿的翻唱版本比起Tori Amos的原唱更加精致,缺少了一些切身之感。包括在编曲上,孙燕姿的版本更为复杂,但是却把这首歌的那种急促和紧张给带走了。孙燕姿的翻唱大多是这样,你很难说她的翻唱不好听,如果你让我描述她的演唱的时候,我更倾向于去说,孙燕姿的演唱,不能说是原唱的放大,而是一种有一定距离的诠释。

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和一位老师谈起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我说,我不喜欢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我喜欢傅聪的演奏。因为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里,我听不见肖邦。而那位老师说,他非常喜欢鲁宾斯坦的演奏,因为鲁宾斯坦的演奏里,演奏的是鲁宾斯坦。也许有很多人都可以演奏成肖邦,但是唯独鲁宾斯坦的演奏,是鲁宾斯坦。

这句话我琢磨了许久,最近稍微有点领悟。

距离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都希望无限让自己的能力接近经典。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无法成为和经典一样的经典。因为创造经典的人是他不是你,你们之间有着不能逾越的人格差异。而正是因为这微小的人格差异,让你成为你,他成为他。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人格差异,可以让你有机会成为一个不同于他一样的经典。艺术就在这样的途径中慢慢的发展。

而当我们把音乐中的这一点点人格差异剖开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孙燕姿的宝贵之处了。孙燕姿在很高的音乐审美之下构建出的,是对音乐感情绝对细腻的把握。这种把握蕴含在平淡无奇中,你不仔细听可能根本听不到。但是正是那些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成就了她的优势。

因为那些她没有的那些东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你也没有。她的演唱方式可以不自觉的拉进你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你以为她的音乐平淡无奇的时候,就是她最精妙的地方。她不具备那些你一耳朵就能听出来的先天优势,但是她却确实超过你许多。

从这个角度看,她也超出同时代的甚至现代的很多歌手很多很多。

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2001年的专辑的同名歌曲《风筝》

在这首歌中,孙燕姿有一次特别的换气。

看你穿跃云端飞得很高
站在山上的我大声叫 喔
也许你呀不会听到
把梦想找到 要过得更好

从这首歌3:00的位置开始听,听到她唱完这四句之后,换了两次气。在3:28这个位置。这个处理非常的妙。当孙燕姿唱完连接部准备再唱副歌的时候,连接副歌的第二次换气是必要的,第一次换气,则是完全是为了把音乐中的那种情感宣泄出来。

孙燕姿的这种天赋,是横贯其演唱生涯的。我们所听到的《天黑黑》,《风筝》这都是近似20年前的作品。而在2014年的专辑《克卜勒》中的《银泰》,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孙燕姿的细腻。

拥挤车阵里
总被停在这里
一抬头望去
以为看得见你
早上的吻 还有余温
我还在等
北京起了风就有蓝天白云
但愿这城市能带给你自信
然而我们 属不属于
这份眩晕

爱若是话不说穿
继续猜
爱若是心总不在
拥抱起来
就像这座
安静的银泰

你的吻落在发上的力量
能让我甘心抵抗
这种绝望
爱意围绕
完美的银泰

银泰曾经是北京最高的楼,说个有趣的段子。你们所知道的TME的前身海洋音乐,成立的时候就是在银泰顶层的北京亮餐厅。老板带着我们几个总监吃了一顿饭,2012年,我们希望我们能在未来在美国上市,我们为此干杯。直到2018年12月12日上市那天,我们走过了六年六个月零六天。

银泰这个地方对于北京曾经有着特殊的意象。地处国贸,永恒是北京最堵的地方。堵到有时候我觉得走着都比骑自行车快。所以第一句“拥挤车阵里,总被停在这里”的唱出的时候,我一下就被击中了。

如果让你去比较23岁时的孙燕姿和36岁的孙燕姿的时候,你很容易能够感受到她嗓音里面那种千帆过尽的变化。你能够感受到的是一个更坚强的声音,我想了许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用我的语言表达,我会倾向于形容那是一种“被困住的坚强”。

从车被困在国贸,到抬头看不见银泰,再到看不见的未来。一个人完全没困住的时候是应该怎样坚持下去?36岁的孙燕姿显然用她的演唱给出了比22岁的她更复杂的答案。在我第一次听完这首歌的时候,我很难不想到我们开始提到的那首《我要的幸福》,和后来的《完美的一天》这样她在20多岁的时候做的作品。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户
阳光洒在地板上
也温暖了我的被子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多很多的房间
一个房间有最快的网路
一个房间有很多的吉他
一个房间有我漂亮的衣服
一个房间住着朋友和他的爱人
一个房间一个房间
我也不知道该放些什么

告别暗淡生活

我们晚上不睡觉
白天在床上思考
小狗在屋里奔跑
度过完美的一天

当我去思考是什么样的经历能让孙燕姿一直如此准确的驾驭歌曲的情感的时候,我很难不难想到这些年的自己。就像我开始提到的那样,很久以来,我很难在孙燕姿的歌声中找到生活中的共鸣与共情。但是在第一次听到《银泰》的那一刻,当我体会到“被困住”的那种感觉时,我突然一下子明白了孙燕姿到底哪里好。

在我们评价一首流行歌曲是否好的时候,显然“共情”并非是我们的第一标准。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把共情当作一个强制的标准的话,那么对于歌曲的评价很难公平。但是对于孙燕姿来说,我为什么一定要在她的音乐中寻找共情呢?

因为她演唱的真挚,让你好像在听一个好友跟你倾诉她的故事。你希望能了解她,理解她,但是这世界终有很多你理解不了的事情,这也决定了你们之间思想的距离。而支撑你一直听她讲下去的,其实并不是她的故事,而是她的真诚。

直到有一刻,你的经历与她的倾诉有了一个交点之后。你才会发现,你离她近了一大步。


(三)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做一些属于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情。比如你小时候玩儿泥巴,年少读书,然后成年之后才开始谈真正的恋爱,工作,这时回首你过去的生活,已经和当下的状态天翻地覆了。

歌手也一样,歌手的一生也是一生,你的二十年天翻地覆,歌手也一样。

张雨生出道时候第一张唱片《天天想你》里面有一首歌,叫《和天一样高》,彼时张雨生22岁。和唱出《我要的幸福》时的孙燕姿一样大。

装满自信发动引擎
向梦想直线飞行
追过时光超越自己
在希望之中冲击
我有一颗比任何人
都还要狂热的心
愿意接受任何一种
最不平凡的邀请
我要和天一样高
寻找一种美丽的情操
我要和天一样高 一样高
我的未来才能看的到
带著勇气毫不迟疑

几乎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在相对固定的年纪,需要的音乐都是类似的。比如80年代末听张雨生的《和天一样高》,2000年后听孙燕姿的《我要的幸福》,五六年前的年轻人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2020年有一首歌破了世界音乐销售记录,这些音乐虽然看起来音乐上有区别,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期望,都是属于那个年纪独有的东西。

谁不喜欢青春年少呢?青春年少时往往是人一生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时候。然后谁又能永远青春年少呢?

伊能静出生于1969年,他在1987年的专辑《十九岁的最后一天 生日快乐》中唱出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那一年我们正迷惑
日子在无知中滑过
爱情只牵牵手 书本变的好重
十九岁的年龄 本来就不太懂
对我们这群人来说
爱情要比汽水可口
一成不变的日子 我们从来不过
十九岁的年龄 本来就该挥霍
忽然之间就走过
十字头的年龄没留下什麽
二字头的开始
我好想说如果一切可以从头来过
是否可以选择一次无悔的梦
十九岁的最后一天阳光似乎也被带走
是否可以选择一次无悔的梦
十九岁的最后一天阳光似乎也被带走

1988年左右,伊能静可以说是真正的一线女声,她那时候唱的歌儿是这样的。

对于一个女星的人设来说,在她刚出道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其实是很难被抹去的。尤其是对于偶像,即使你很会唱,你也要面对你年龄的增长和公众对你的认知,包括对他们自己的认知的改变。她不能永远唱《十九岁的最后一天》,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记住她还是诸如《我是猫》这样的歌,因为在那个时候,她是具有最大流量的。即使她在99年的专辑中,已经请陈珊妮做了像《你对我的好》这样的歌,也很好听,但是知道的人不多,听的人也不多。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最喜欢的是王菲,大家对伊能静的印象,已经刻板了。逐渐,她只能渐渐不再唱歌,如今伊能静出现在我们视野里,更多是以一个年过50还保持着不老容颜的女艺人的人设出现。

一个歌手逃不过诠释只适合当下青春状态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很容易成为经典。对于孙燕姿也一样,比如像《超快感》这样的歌。

你能在22岁的时候“心跳起飞”,你在42岁的时候还适合“心跳起飞”么?事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孙燕姿的很多作品所描写的状态,已经远离她当下的状态了。作为一个42岁的歌手,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过去经典和当下的状态呢?

孙燕姿通过这一场演出给了这件事给了她的两个答案。一个是“成长”,一个是“放下”

先说成长。

一场演出,以《逆光》开场。

这张专辑我仔细听过。2007年这张专辑发行的时候,是我做职业乐评人的最后一年。这张专辑基本上是我写乐评写过的最后一张专辑。

找不到当时完整的文章了,只找到了当时搜狐音乐里面的一个专题页面,真是一个古老的页面啊。

对于这首《逆光》,我当时给的评分并不高。因为在我看,这首歌孙燕姿唱的并不好。在这张专辑里面,有明显演唱状态好于这首歌的歌。我在这张专辑里面把高分给了《安宁》和《我怀念的》。这首歌在当时当作主打歌,好像是为了给孙燕姿一个全新的励志人设一样。孙燕姿在诠释这样的歌的时候,很显然没有达到真正完全理解这首歌副歌的状态。

有一束光 那瞬间
是什么痛得刺眼
你的视线 是谅解
为什么舍不得熄灭
我逆着光 却看见

这是很自然的,想想看,一个出道以后一直保持着一线水准的流行歌手,即使她的情感表达再细腻,再真挚,也很难把这种抓住希望的感觉给唱出来。

也许我一直害怕有答案
也许爱静静在风里打转
离开 释怀
很短暂 又重来
有时候自问自答

我不要困难把我们挤散
我责备自己那么不勇敢
遗憾没有到达
拥抱过还是害怕
用力推开你
我依然留下

感觉是很微妙的东西,可能因为当时2007年时我听《逆光》听得很仔细,所以这首歌主歌唱完之后,就直接打动我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首歌在20年后,孙燕姿终于把它“唱对了”。或者说,这前几句主歌,孙燕姿,真正从“唱”把这首歌“说”了出来。在现场,她的状态更放松,更加倾向于倾诉,更脱离这首歌专辑里面所营造的那种刻意的宏大力量。

实际上,中国流行音乐编曲的“行活儿”,并不是一天的事情。在我看对于《逆光》的制作,就是那个时代的行活儿。包括整张专辑对孙燕姿形象的打造。

“逆光”固然宝贵,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许不缺少“逆光”。在你生活中寻找“逆光”的同时,也许你也是别人的“逆光”。

当孙燕姿可以更轻松的处理这首歌的时候,实际上,她所能表达出的那种对于“逆光”的表达,是更丰满的。

同样,在这场演出的最后一首《天黑黑》里面,孙燕姿也诠释了自己的成长。

在去年年底,我买了这张唱片的黑胶,在重听22岁的孙燕姿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惊讶于她当年对音乐中细腻情感的把握。这首歌的结构很特殊,一般的大部分流行音乐,都是主歌1-副歌-主歌2-副歌这样的结构。而这首歌则不太一样,这首歌的主歌之后,直接副歌重复了两遍,就是我下面贴歌词的这段。

我爱上 让我奋不顾身的一个人
我以为 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世界
然而横冲直撞被误解被骗
是否成人的世界背后 总有残缺
我走在 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
我怀念 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
爱总是让人哭 让人觉得不满足
天空很大却看不清楚 好孤独

我们去听这个专辑版的录音时,你可以发现孙燕姿的第一遍副歌和第二遍的情感表达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遍有一种更加坚定更加奋不顾身的状态。比如“总要残缺”那句的处理。这首歌用两遍副歌的重复把感情推向了高潮。最巧妙的是,这个高潮的收尾是“好孤独”

所以这个时候,你需要“下起雨也要勇敢前进”,你也会觉得“我现在好想回家去”。

而人到了42岁这个年纪,当有了自己的孩子,也看清了生死,这个时候,有了自己的家了,这首歌变了么?

关于音乐,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听吧。

很多人问过我,梁老师,你每天都在听音乐。听不同的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听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接近音乐欣赏本质的问题。如果当音乐成为了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时候,你一定希望这部分可以给予你的生命一些力量。也许这种力量是让你短暂的走出你当下的生活到达一个梦境中,也许这种力量是一个温暖的声音陪伴,但是总有一些音乐,会给你一拳,触发你关于自己过往的一些回忆与思考。

我相信这样的音乐,一定不是《最炫民族风》或者《小苹果》,对吧。

知乎里面有一个问题,我回答过。但是我从来没有回复过个问题下的所有回复。

我在听到这个现场最后的时候,听到她唱到“一切都会平息”的时候,听到那个“我现在好想回家去”那个颤抖的时候,我想起了这张照片,想起了那个时候的很多事情。

我虽然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关于音乐中力量的观点,但是其实我很清楚,音乐就是音乐,当我们谈论音乐的力量的时候,实际上在谈论的是被音乐激活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能量。简单说,在听到有节奏的音乐的时候,你会跟着蹦。但是,当你试图去寻找你和这个世界的连接的时候,不同的音乐,会给你在这条路上带来不同的力量。

因为最近在做一个艺术项目,逼伙伴读书,在 @小贤 读到艺术的故事的尾巴的时候,她拍了一张照片

我跟她说,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么厚的一本,读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很感动。

感动我们读了这么厚的一本书,也感动他用这么厚的一本书,讲了一个把艺术和我们拉得如此之近的道理。

所以,我们在这里谈过“成长”之后,回看这一场演出,孙燕姿“放下”的,没有演唱的那些经典。那些我们耳熟能详,她曾经唱得十分完美,但是可能不适合当下她的状态的作品。你越能理解,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她职业生涯的样板,应该是什么样的。

前几天和 @龚钊Asa 聊起这场演出,龚钊说她听得也很感动。我们谈起一个歌手的职业生涯,她说了一句我很认同的话,一个好的歌手唱歌,应该是可以从她走上舞台开始唱歌,一直到唱到死。

我们怀念Leonard Cohen,我们怀念Louis Armstrong,包括我们喜欢Madonna,都是因为,他们真挚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全情投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彩的人可以在有限的一生中,活成什么样子。

孙燕姿的《我怀念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整首歌听完了觉得自己所有失过的恋都不美,一点儿劲儿都没有。也没谈过那种“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的恋爱。感觉自己的爱情生活跟白开水一样。我尤其喜欢这首歌连接部的演唱和编配。那种情感的推进,特别上头,

谁爱得太自由
谁过头太远了
谁要走我的心谁
忘了那就是承诺
谁自顾自地走
谁忘了看着我
谁让爱变沉重
谁忘了要给你温柔

但是最喜欢的还是结尾部分的这四句

我放手
我让座
假洒脱
谁懂我多么不舍得

那句“假洒脱”唱的特别棒。

不过听完了这场演出以后,我觉得这首《我怀念的》大概孙燕姿也唱不好了。因为她现在是真洒脱啊。

(四)

让我们回归理性的去看孙燕姿,她的优秀背后是被什么支撑的,其实是我最想与你们分享的。

我强调音乐中真挚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歌手与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这种真挚不仅仅在于演唱时的真挚,而是一种全面的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真挚。包括我所说过的“成长”与“放下”。你要知道你该唱什么,能唱什么,你要反复回顾,思考自己的作品。在每一个时刻,拿出最合适演唱的那部分作品分享给你的受众。

无论对于唱片,还是现场,都是一样的。孙燕姿出道二十周年的直播中,除了《逆光》和《天黑黑》她没有唱一首绝对意义上的金曲。其实就连《逆光》也远远没有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我怀念的》更为人所知。她只是在前面的与歌迷的互动中,把歌迷们想听的歌儿简单清唱了出来,满足了支持她的听众们的需要。而她在她精心准备的演出中,想表达的,仅仅是自己。

对于歌曲中细节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部分听众而言,很多人是发掘不了歌曲的细节的,但是对于敏锐的耳朵来说,细节是一首歌是否能够甩开其他平庸之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孙燕姿的歌没有什么绝对的高音,甚至她的音色也相对单薄,她不像周深唱个歌儿能分饰好多角,但是她音乐中的很多细节,非常动人。

敏锐的耳朵不一定只属于我们这些专业听歌的人。可能我们与一般大众的区别是,我们听半首歌就能发现很多歌儿的细节问题,但是一个一般的听众可能要听很多遍。当然,很多很多人,听很多遍都发现不了细节。但是,还是有人能听见的。

在我看来,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人,他们的音乐,都是对得起这个世界上99%以上敏锐的耳朵的。诚然,在当下数字音乐时代,提高这个百分比看似没什么必要。因为你们也看见了,如今总有人说,人民大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20%对于80%来说是小比例,但是其实很多人不明白,优秀的耳朵不因为优秀而对立于“流行”。我之所以会花时间去跟大家讲流行音乐,不是因为我平时爱听流行音乐。而是因为流行音乐更切中我读者们的听音习惯。我用我的耳朵去要求流行音乐,仍然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可以与大家分享。

就像贡布里希所言:

通过我们的成见或者我们的理解,我们还是可以决定事情的结局,恰恰是我们自己,必须保证传统的命脉不致中断,保证艺术家仍有机会去丰富那串宝贵的珍珠,那是往昔留给我们的传家之宝。

还应该谈谈孙燕姿那些唱的不好的歌。一个再优秀的音乐人都有自己唱的不好的作品。孙燕姿也一样。2017年的专辑《孙燕姿No. 13作品:跳舞的梵谷》就不是一张好专辑。受限于孙燕姿自己演唱的音色,她不太适合去演绎那种特别戏剧化的作品。这种歌,就更适合我们刚才所提到的戏剧化风格更强一点的周深唱。

当然,这张专辑里面《极美》还是一首不错的作品。

一个音乐人,应该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去尝试全新的风格,没有任何一个音乐人可以做到每首歌都好,你的成就越高,放下的成本就越高,往前走也就越需要勇气。在前行的过程中,你需要不停的向前想,也需要不停的回头看。既需要扔下那些唱的好的歌儿,也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风格的局限,并且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我们今天看到的42岁的孙燕姿,身着一件白色T-shirt赤脚唱歌的样子十分松弛。但是这种松弛,是在一次一次打破自己的舒适之后换来的松弛。如果她想进步,她未来还需要继续破坏这种松弛,直到达到下一个平衡。

最后我们来说说审美。对于孙燕姿来说,她音乐的成长其实给了很多歌迷一些比较好的参照。因为她经常会翻唱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她的创作虽然不多,但是也可以作为一些参照。

包括她在演唱会中谈起的Oasis,我们从她的创作中,可以听到,她的音乐其实受了很多Brit-pop的影响。

包括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那首Demo,后来也被写成了一首歌。

从她的创作和她对音乐的审美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孙燕姿对音乐的琢磨和研究是从小就开始的。无论是齐豫,张惠妹,Beatles,还是Tori Amos,这些艺人都是一些水准很高的音乐人。如果我在这里展开说他们水准为什么高,就没完了。但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一个音乐人的水准,一定程度取决于他对音乐审美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昨天和龚钊聊天,说起现在的很多年轻音乐人喜欢作Soul,我说,他们做的那不叫Soul,因为他们是听周杰伦长大的。

龚钊说,特别对!

我说,那能做成什么样呢?能成周杰伦么?

(五)

想想看,都说三岁看老。近两年出来的音乐人,有多少,能让我们坚信他能在20年后给我们奉献一场这样的演出呢?

不是我厚古薄今,年轻人,看看他们前辈在当年所达到的业务高度。再看看他们前辈今天所达到的业务境界,再回头看看自己。

该练琴练琴,该唱歌唱歌。别想着发财,不是你们没机会,是你们没那能耐。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薛之谦和许嵩合作的新歌《慢半拍》? 
  2004年,华语乐坛迎来了巅峰,七里香,江南,欧若拉,我们的爱等,那么我们为什么现在没有这种好歌了? 
  为什么孙燕姿出道20年以后,还是像年轻时一样充满灵气? 
  五月天《洗衣机》歌词好在哪里? 
  你最想聽羅大佑演唱會現場唱哪首歌?為什麼? 
  周杰伦是否为公认的华语乐坛第一人? 
  如何评价李荣浩回应网络歌曲的质疑? 
  为什么以前的歌手比如孙燕姿火了都会被叫「天后」,但现在的歌手就算很火也没人这么叫她们? 
  周杰伦现在是不是有点固步自封了? 
  如何评价薛之谦和许嵩合作的新歌《慢半拍》? 

前一个讨论
我家孩子3岁半,不喜欢看科普书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在你看来,数学中有哪些大学课程会被下放给非数学系学生?为什么?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