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少年sunday》,大致经历了巅峰(1980-1983)-混乱(1984-1989)-中兴(1989-1990)的三个阶段。
毋庸置疑的《少年sunday》巅峰时期。
高桥留美子的《福星小子》(1978)和安达充的《touch》(1981)两部作品开创崭新的“恋爱喜剧(ラブコメ)”题材漫画,凭借校园、恋爱、喜剧等要素击中年轻人的口味,横扫日本漫画市场。
1983年,《少年sunday》销量达到了历史顶点228万册。当时的sunday编辑长(应该是田中一喜)直言“我们已经摸到jump的后脖颈了。[1]”
这股“恋爱喜剧”浪潮给当时的日本少年漫画市场吹来一股新风,可以说是推动了业界整体向前迈了一大步。
虽然《少年jump》隔年推出的《北斗神拳》凭借硬桥硬马的风格扛下了这波冲击,但是人心思变,男人味爆棚的傻热血注定要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属于西村繁男和车田正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在杂志销量暴涨的同时,小学馆迅速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
1980年,旗下青年漫画杂志《big comic spirits》和少女漫画杂志《Petit Flower》接连创刊。
1981年,旗下女性向月刊杂志《big comic for lady》创刊。
迅速扩张的结果是频繁的人事调动,当时的小学馆内部认为“漫画编辑谁都可以做”,许多《少年sunday》的编辑被接连调动到其他杂志,属于漫画编辑的技术及技能没能很好地积累和延续下来。
另一方面,杂志销路无忧让时任编辑长田中一喜撒手放权,坚持“让漫画家自由创作”的政策。同时代的《少年jump》和《少年magazine》常有编辑部干预故事走向的事情发生,而《少年sunday》则放任作家信马由缰[2]。
对漫画编辑职能的忽视和过于松散的方针,为接下来史称“大混乱”[3]的时期埋下了伏笔。
盲目乐观让《少年sunday》尝到了苦头。
1984年,杂志销量直跌25%,原本主张“让漫画家自由创作”的九代编辑长田中一喜迫于压力离职。
新编辑长猪俣光一郎接任后整顿前代留下的散漫风气,让编辑们对漫画的方向做出把控,力求做成“让读者能够好好读下去的杂志”。
然而因为前述的原因,漫画编辑被频繁调动到其他杂志,新人编辑没办法从前辈那里继承和积累经验,不能给新人漫画家很好的指导意见,这样的调整短期内收效甚微。
随着两大支柱《touch》和(1986年完结)《福星小子》(1987年完结)的相继完结,杂志销量一跌再跌。
1987年《少年sunday》的销量被《少年magazine》赶超,从原本的保二争一跌到了第三名。
而这距离228万册的巅峰,只有不到四年时间[4]。
1987年,《少年sunday》再次人事变动,新编辑长熊谷玄典走马上任。
熊谷玄典提出“以《少年magazine》为目标”、“重视搞笑漫画”的方针,同时请老资历漫画家回归并加强和电视作品的联动。
石森章太郎的《假面骑士black》(1987)漫画版就在这个方针下开始连载,然而反响惨淡,最终连载一年左右便宣告终结。
同时,在熊谷玄典就任期间,杂志接连推出了《乱马二分之一》(1987)和《剑勇传说》(1988)两部热门作品。
可惜作品红杂志不红,杂志销量依然在持续下跌。1989年,《少年sunday》的销量跌到140万册,几近巅峰期的半数[5]。
熊谷玄典接任后,一批优秀新人的涌现给杂志带来了转机。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漫画家:
青山刚昌(1986年,小学馆新人comic大赏 入选)
西森博之(1987年,《增刊少年sunday》出道)
皆川亮二(1988年,小学馆新人comic大赏 入选)
藤田和日郎(1988年,小学馆新人comic大赏 入选)
安西信行(1990年,小学馆新人comic大赏 佳作)
久米田康治(1990年,小学馆新人comic大赏 入选)[6]
这些新人漫画家的代表作包括《剑勇传说》、《我是大哥大》、《spriggan》、《潮与虎》,再加上前辈漫画家安达充、高桥留美子、岛本和彦等人相继带着各自的新作品回归,共同构筑起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少年sunday》坚实的连载阵。
1990年以后,杂志销量开始逐年回升,直至1998年再度涨回到180万册的水平,开创了《少年sunday》的又一个黄金时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