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黑执事》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shi-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黑执事》十几年真爱粉来答~不算细思极恐,就是原作漫画中的一些细节的背景补充,还有些暗线。

注:本文极长!图多!部分剧透!介意者慎入~


chapter 0 凡多姆公司:新贵族的崛起


夏尔·凡多姆海贝(下简称夏尔)在故事开场有三重身份

继承父亲的伯爵头衔,“凡多姆海贝”家的现任当家;

专为维多利亚女王处理皇室秘事,掌管英国黑社会的“女王的番犬(走狗)”;

糖果和玩具制造公司“凡多姆公司”的社长。

女王的走狗这条我们先不看,毕竟从《王牌特工》到《神探夏洛克》,YY无所不能皇家侦探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热衷的话题,然而英国皇室究竟有没有这么个直属服务部门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也不可能得知。

那么来看另外两条:暗之伯爵,与天才实业家。这两条指向了个什么结果呢?对,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贵族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工商业飞速发展,诞生了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这些原本的“平民”钱袋子渐鼓,便开始向王室和贵族开炮,索求自己阶级的权利与地位。之后成功进行了光荣革命,王权与贵族权力大大被限制。不事生产、失去土地的旧贵族只能坐吃山空,迫于生计或是变卖祖产,或是与资产阶级“暴发户”们联姻。

很多同时代的作家都对这一时代背景进行了描绘。例如19世纪的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的主题,便是贵族消亡史,资产阶级发家史与金钱的罪恶史。这也是整个19世纪欧洲历史的基调。


而贵族中那些头脑比较开明的,便向资产阶级学习,做起了生意。这些新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或将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收取地租,有些新贵族还兼营工商业。夏尔自然就是名利兼收的新贵族的一员。

而且其父辈似乎并没有进行商业活动,凡多姆公司是夏尔归来后才开设的。选中了“儿童”这一目标群体,短短三年时间就能将公司扩展到如此规模,夏尔的经济头脑不容小视。


chapter 1 红执事:开膛手杰克


《黑执事》正篇故事一开场,就上了一剂猛料:开膛手杰克案。

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是1888年8月7日到11月8日间,于伦敦东区的白教堂(Whitechapel)一带以残忍手法连续杀害至少五名妓女的凶手代称。犯案期间,凶手多次写信至相关单位挑衅,却始终未落入法网。

其大胆的犯案手法,又经媒体一再渲染而引起当时英国社会的恐慌。犯案期间距今已达百年之久,因受限于当时调查手段,缺乏直接证据,凶手是谁至今没有定论。而这位残忍的连环杀人凶手,也因其神秘性与戏剧性,一直活跃在流行文化的舞台上。


(以下资料来自百度百科,有血腥图片,慎入)


1888年8月7日一具女尸被发现陈尸东区的白教堂,死者是中年妓女玛莎·塔布连,身中三十九刀,其中九刀划过咽喉。这是“开膛手杰克”的第一个案件。

同年8月31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另一位妓女玛莉·安·尼古拉斯被发现死在白教堂附近的屯货区里,时年43岁。她不但脸部被殴成瘀伤,部分门齿脱落,颈部还被割了两刀。但最残忍的是腹部被剖开,肠子被拖出来,腹中女婴也遭利刃严重戳刺

八天后,一位居住在汉伯宁街29号的老车夫于其廉价出租公寓的后方篱笆里发现一具女尸,死者是47岁的妓女安妮·查普曼。她与前位死者同样被割开喉咙,并惨遭剖腹,肠子被甩到她的右肩上,部分子宫和腹部的肉被凶手割走

1888年9月30日凌晨一点,一名马车夫于住家附近发现伊丽莎白·史泰德的尸体。不同于前两位牺牲者,这位44岁的瑞典裔妓女虽被割喉,但未遭剖腹,而是死于左颈部动脉失血过多。由于犯罪手法不同,有人怀疑此案的凶手与前两起开肠剖腹的凶案并无直接关系。

就在大批警力赶到伊丽莎白·史泰德陈尸处时,凌晨一点四十五分左右,46岁的妓女凯萨琳·艾道斯被发现横尸在主教广场上。除了同样被割喉剖腹,肠子甩到右胸外,她还被夺去部分子宫和肾脏。凶手行凶手法之利落,让多数人认为他可能是专业的外科医生

最后一名受害者是一名25岁的年轻妓女玛莉·珍·凯莉。她被催缴房租的房东助手发现,惨死在位于多塞街自家床上:她全身赤裸,颈部有勒痕,胸部和腹部被剖开,脸部的耳鼻和乳房也被割掉。

(以下涉及剧透)


由于“开膛手杰克”下手对象皆为妓女,且杀害后对尸体进行剖腹,夺去其子宫和内脏。不同于一般作品对杰克是个“直男癌”的猜测,《黑执事》中对凶手身份做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假设:

因意外失去生育能力的女外科医生,夏尔的亲姨妈,红女士。


身为妇产科医生的红女士经常接触前来堕胎的妓女,失去生育能力的她嫉妒这些妓女可以拥有自己的孩子却并不善加珍惜。

被愤怒冲昏头脑后她杀死了第一位妓女,恰好被恶趣味死神格雷尔看到,并因此结为同盟。在死神的帮助下,犯下了一桩又一桩罪行……

当然,作为奇幻漫画,还是有超现实元素的。

比如书中把“杰克”做了那么多案却未被发现的原因归结于红女士的执事——死神格雷尔。也忽略了历史上“杰克”曾给警方寄信挑衅的事(这也是杰克得名的原因)。

但在最终一案玛莉·珍案件上,漫画还是比较尊重事实的。

玛莉·珍被惨杀于家中,漫画中先让夏尔变装后潜伏于多塞街,把守住出口伺机等待凶手出现。没想到凶手有超自然力量的协助,并不需要从大门进入,因而没能阻止惨案的发生……

开膛手杰克案当时影响非常大,甚至有读者写信给柯南·道尔,质问他为何不让福尔摩斯将开膛手杰克逮捕。

在《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中,也涉及到了这一正邪对决。


chapter 2 黄执事:英国王室御用品牌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印度某王子来英国千里寻人,进而引发一场咖喱竞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自然是笨蛋王子索玛和他的黄执事阿格尼。

但关于索玛其人,虽然所有细节都表明他就是印度王子,但介绍他出身时却选择了一个杜撰的班卡尔藩国,这也是枢娘一向对关键问题改头换面,小细节又暗指表明身份的做法。我记得在初版故事中,介绍索玛是“孟加拉藩国第26子”,不知是翻译有误还是再版时改掉了这个细节,现在也查无可证了。

孟加拉国17世纪被莫卧儿帝国征服,1757年起遭受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巴基斯坦、缅甸一同成为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则根据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归巴基斯坦。1971年独立。

同印度一样,孟加拉国也是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并存,同样拥有种姓制度,也同样被恒河所眷顾。所以这里把索玛设定为孟加拉国的王子也是说得通的。

除了印度人的大突入以外,这篇的另一个重点是为争夺英国王室御用品牌而进行的咖喱大赛。

在漫画中,关于“英国王室御用品牌”的描述是这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英国名牌都有“英国王室御用品牌”的荣誉。

比如王室珠宝中最老资格的爱丝普蕾(Asprey),于1781年面世。爱丝普蕾曾多次获英国皇家御用证,一直深受英国皇室及名流的喜爱。

皇室顾客包括维多利亚女皇、伊丽莎白女皇、玛嘉烈公主及威尔斯王子。电影《泰坦尼克》中的那条海洋之心项链,就是爱丝普蕾的作品。

大家喜闻乐见的卡地亚(Cartier)珠宝,被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1904年,爱德华七世委任卡地亚为英国王室的珠宝供应商。

此后,卡地亚开始声名远播。英国王室一共在卡地亚定做了27顶王冠。凯特王妃结婚时所戴的王冠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借给她的,皇冠名叫Halo,这是1936年伊丽莎白女王18岁的生日礼物,由卡地亚设计。

还有英国“国民品牌”巴宝莉(Burberry),其标志性的格子图案、卡其色风衣已经成为“英伦风情”的象征。

因其低调的设计,精致的细节,耐用的品质,优雅的气质,创建于1856年的巴宝莉一直深受英国皇室喜爱,在1955年获得了英国女王的认可,获得其第一张“皇室御用保证”证书。此后,查尔斯王子又于1989年颁给了巴宝莉第二张证书。连对高街潮牌甚为钟爱的凯特王妃,都常常秀该品牌的外套。


chapter 3 马戏团:吹笛人与鹅妈妈

这一篇讲述了名为“诺亚方舟”的残疾人马戏团(大误)所到之处均有儿童失踪案件发生,夏尔与赛巴斯深入马戏团内部调查,并牵扯出自身身世的事件。

这个故事被改编成《黑执事》动画第三季,全10集,完全遵循原著,制作非常精良,是《黑执事》动画中最好的一部没有之一。懒得看漫画的旁友千万不要错过。(然而很遗憾的是这部不知为啥也上了文化部“暴恐动漫”的黑名单,想找资源不是很好找……摊手)

嗯,回到正题。开头介绍事件的时候,女王提到,失踪的孩子们就像被“哈梅尔的吹笛人”带走一样。那么这个哈梅尔的吹笛人是个何方神圣呢?

《花衣魔笛手》是中世纪欧洲流传的一个恐怖传说,后被收录在以暴力恐怖教坏小孩子而著称的《格林童话》中(大误)。关于这个传说的由来及引发的风潮,“杀满啥”老师已经在这篇文章中做了详细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浏览。下面摘抄一段“杀满啥”老师的故事简介:

鼠疫泛滥的中世纪,德国哈默尔恩的村民遭受鼠群的骚扰痛苦不堪。他们听说有一位高人,一名穿着花衣吹着魔笛的笛手能靠吹笛吸引老鼠,并将老鼠引入水中溺毙。于是他们许诺重金,将这位花衣魔笛手请来村庄为他们消除鼠灾。是夜,花衣魔笛手在村中吹起了魔笛,不一会儿就有老鼠跟了出来,很快,大批大批的老鼠出洞,跟着花衣魔笛手,被他引进了河中。

花衣魔笛手解除了村民遭受的鼠疫的痛苦,然而村民却忘恩负义拒绝支付约定好的聘金。花衣魔笛手一气之下,在村中吹起了笛子,村民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们如同魔怔一般随着笛声走出家门,跟着花衣魔笛手慢慢的走进了漆黑的山洞里,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故事中“花衣魔笛手”只是作为一个引子,引出另一位不幸的吹笛人——汤姆之子。

那么这位“吹笛人汤姆的儿子”又是谁呢?


漫画中,《吹笛人汤姆的儿子(Tom, Tom, the Piper's Son)》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Tom,he was a piper’sson,
汤姆是吹笛人的儿子
He learnt to play when he was young
在他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吹笛子
And all the tune that he could play
但他会吹的只有一首歌
Was “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那就是“越过山丘奔向远方”
Over the hills and a great way off
越过山丘,奔向远方
The wind shall blow my top-knot off
风啊,带着我的缎带

在动画里,完美地还原出了这首忧伤又略带诡异的童谣的洗脑调调。

这首童谣是马戏团众人用以自比的歌曲,于绝境之中被人拯救,即使明知所从为恶,也不得不遵从,然而作恶之时又挣扎于自己的良知。这就是“吹笛人汤姆的儿子”被注定的悲哀宿命。

那么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我们再来考证下这首童谣的来源。

作品中的《吹笛人汤姆的儿子》来源于《鹅妈妈童谣》。对,又是这个喜闻乐见暴力恐怖教坏小孩子的不良童谣集。被暴力恐怖的童话和童谣浸淫这么多年的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人民,一定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吧:)

《鹅妈妈童谣(Mother Goose)》是英国民间的童谣集,中译为鹅妈妈童谣集。这些民间童谣在英国流传时间相当久,有的长达数百年,总数约有八百多首,有幽默故事、游戏歌曲、儿歌、谜语、催眠曲、字母歌、数数歌、绕口令、动物歌等。鹅妈妈中包含的民间故事在1697年被叫做“母亲鹅的故事”,出现在短的吹牛大话或故事中。

当约翰(可以称得上是鹅妈妈童谣的创作人)和他的公司发现这种书有利润的时候,他们决定收录后出版这些传统诗。这个1791年的Newbery(约翰的姓)版本是最早的《鹅妈妈童谣》,它包含了五十二首诗,和每首以一个例子说明,也是世界最早的儿歌集。

《鹅妈妈童谣》伴随着中世纪以来欧洲几代人的童年成长,近代以来因其民间口头流传天然带有的纯真、恐怖色彩而受人喜爱,在流行作品中的运用屡见不鲜。例如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无人生还》中,就有对童谣《十个印第安小人》的运用。


而在《黑执事》中的这首《吹笛人汤姆的儿子》,实际上是由《Tom, Tom, the Piper's Son》和《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两首歌谣组成的。

《鹅妈妈童谣》中原版的《Tom, Tom, the Piper's Son》歌词是这样的。曲调有轻快活泼版的,也有动画中忧伤版的:

Tom, Tom, the piper’s son
汤姆,汤姆吹笛人的儿子
Stole a pig, and away he run
偷了一头猪,然后他就跑
The pig was eat
猪被吃掉了
And Tom was beat
汤姆挨了揍
And Tom ran crying down the street
于是汤姆沿着街道哭不停


《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是一首非常古老的英国民歌,歌词中提到的“Queen Ann”可能指的是15世纪的安娜王后,即“布列颠的安娜”的法王查尔斯八世和路易十二世的王后安娜。因为歌曲太长且用了很多古英语,就节选一段。完整版可以戳这里

Hark! now the Drums beat up again,
吓,现在鼓声再起
For all true Soldiers Gentlemen,
列队啊, 所有士兵绅士们
Then let us list, and march I say,
然後让我们报上名去,我说,大家前进罢,
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越过那重山,去到那遥远地方;
Over the Hills and o'er the Main,
越过那重山踏过那平原
To Flanders, Portugal and Spain,
去到法兰打斯(比利时),葡萄牙和西班牙
Queen Ann commands, and we'll obey,
安娜皇后的命令,我们会服从。
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越过那重山,去到那遥远地方;
All Gentlemen that have a Mind,
所有绅士们都有意
To serve the Queen that's good and kind;
效忠仁爱的好皇后
Come list and enter into Pay,
来罢入伍拿取那薪金
Then o'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然後,越过那重山,去到那遥远地方;
Over the Hills, &c.
越过那重山, 和…

综上所述,《黑执事》中的《吹笛人汤姆的儿子》歌词,来自于《鹅妈妈童谣》中的《Tom, Tom, the Piper's Son》和古英语民歌《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曲调来自于《Tom, Tom, the Piper's Son》的其中一个版本。

喜欢的朋友不妨去听光田康典制作的OST《黒執事 Book of Circus Original Soundtrack》,这首歌在原声中被命名为《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有多个版本哦~


chapter 4 幽鬼城杀人事件:致敬柯南·道尔

这篇是个向经典推理小说模式致敬的”暴风雪山庄事件“,还包含了一个伪解答。

讲述了由于女王的旨意,夏尔邀请了一堆政商界名流和娱乐圈人士来家里开宴会,喜闻乐见地发生了连环凶杀案,宾客一个个被杀死,连赛巴斯也惨遭毒手。而外面连续下了一周的暴雨,大宅俨然成了一个孤岛……

说的好像很厉害,其实这篇并不是很有趣,说到底都是女王下的一盘大棋(笑)。本篇改编成了上下集的OVA动画《幽鬼城杀人事件》,剧情完全还原,解谜也做的比漫画更清楚易懂,让乏善可陈的剧情可看性高了一些。

除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推理外,这篇的主要看点在于向福尔摩斯的创作者,柯南·道尔爵士致敬。

上面这张图,最右边这个看起来很瘦(受)的男人,也就是漫画中的三流小说家”亚瑟“,正是暗指福尔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


让我们从头来看。这一段是亚瑟的独白:

“1889年初春,在伦敦担任不被看好的眼科医师,同时也写些微不足道的东西。”


柯南·道尔和华生医生一样,在写作之前是一名医生。1876年至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朴茨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道尔开始写作。“福尔摩斯”系列第一篇《血字的研究》发表于1887年。1890年道尔到维也纳学习医学,1891回到伦敦成为一名眼科医生


还有“不如到苏格兰乡间隐居吧”,柯南·道尔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所以回老家养老(误)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之后宴会开始,夏尔与亚瑟搭讪,聊及他的作品。“刊登在宾顿杂志上的长篇”,还有图上露出的几个字。

很明显就是刊登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上的处女作,《血字的研究》(英文名为:A Study In Scarlet)

这之后就是连环杀人案件,经历了一个伪解答后众人均以为尘埃落定,只有亚瑟酱的眼神变得犀利起来了!他觉察到,事情真相很可能不止看到的那么简单。好奇害死主角,于是他又返回凡多姆大宅,见到了死而复生的赛巴斯,听到了真解答。

在一切结束后,又是亚瑟的独白回忆,呼应开头。“就算为了要逃离那部作品而一再换写其他作品,但那位主角还是会像诅咒一样,回到我身边来。”那位主角很明显就是福尔摩斯。

图上露出的三本书,分别是《红发会》(The Redheaded League),《斑点带子案》(The Speckled Band),《四签名》(The Sign of four),均为福尔摩斯系列早期名作。

柯南·道尔后期对福尔摩斯的厌恶也是众所周知的,他认为福尔摩斯的侦探故事始终是不入流的消遣读物,而庸碌的大众却热捧他应付的消遣读物,反而对他认真写作的其他作品反应平淡。

1893年,被脑残粉搞得疲惫不堪的柯南·道尔决定“杀掉”福尔摩斯,让他在《最后一案》中和宿敌莫里亚蒂教授同归于尽。奈何愤怒的读者并不买账,辱骂信如雪花般飞来,整个伦敦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咨询侦探”的去世悲痛不已,甚至下半旗表示悼念。

最终道尔大大还是屈服了,于1903年写作了《空屋》,正式宣布福尔摩斯归来。在这之后,他又写了《最后致意》、《恐怖谷》、《新探案》等多个短篇集和长篇作品。不知《黑执事》中赛巴斯的这次假死与复活,是否在向死而复生的福尔摩斯致敬呢?

1887年,柯南·道尔发表福尔摩斯系列第一个长篇《血字的研究》,当时并未引起关注。1890年,发表第二个长篇《四签名》,从此走上辉煌的推理小说之路。

是什么原因让他停笔三年之后又开始了新作品呢?说不定1889年初春,真的有那么一位年轻的伯爵鼓励过这位失意小说家呢~

另有一个小彩蛋是,赛巴斯假扮的那个神父,外形和名字致敬杰瑞米·布雷特(Jeremy Brett)扮演的福尔摩斯~

杰瑞米在1984到1994年扮演的英剧版福尔摩斯,是银幕上经久不衰的经典形象,公认为最贴近原著的福尔摩斯。


chapter 5 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与黑魔法

这篇讲了夏尔阴差阳错登上了豪华客轮“Campania”号,在上面追查秘密医学社团“晓学会”的尸体复生事件。不料船上大量丧尸被复活,豪华客轮霎时间成了“死亡之轮”。而不幸的轮船也因失去控制撞上了冰山,于处女航中沉没……

本篇改编成了剧场版动画《黑执事:大西洋之书》,还有同名舞台剧版本,两版还原度都不错~

这篇涉及到两个史实:失事的轮船泰坦尼克号,与著名的黑魔法结社Golden Dawn黄金黎明。我们先从泰坦尼克号说起。

漫画中的“Campania”号实则并不存在,“Campania”是意大利一个地区的名字。这里又是枢娘的化名手法。

这艘不幸的轮船在作品中有几个关键词,“豪华”“处女航”“冰山”是不是让你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又称铁达尼号)是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由位于爱尔兰岛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是当时最大的客运轮船。

在它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1912年4月14日,船上时间夜里11时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4月15日凌晨2时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泰坦尼克号海难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船上1500多人丧生。

关于详细的船难情况,相信你们都通过卡梅伦导演的《泰坦尼克号》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泰坦尼克号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难,然而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轮船”于首航便遭沉,给了工业时代自信满满的人类最沉痛的教训,这也是它百年之后仍能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之一。

《黑执事》中的沉船背景是在1889年4月20日,比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早了23年。但考证其沉船原因,没有其他更贴近的事件。也许是同为4月的背景,给了枢梁老师改编的决心。

而在此次事件中另一个重点则是“晓学会”引发的丧尸骚动。

“晓学会”是一个由医生组成,带有黑魔法色彩的秘密医学社团,坚信复活丧尸是为了“完全拯救”,其后续一直延续到后面的篇章之中。

而“晓学会”的原型,也许来自于西方魔法界最著名的魔术结社——黄金黎明(Golden Dawn)

黄金黎明是英国非常著名的神秘学研究团体,入会门槛极高,会员都是学养深厚、有一定身份的人。文学史上最伟大诗人之一——叶芝,便是黄金黎明的首脑之一。著名大魔(shen)法(gun)师克劳利便与这个协会有关。

在魔法史上黄金黎明具有开创意义,它创立的教导和仪式现在被其他魔法组织视为标准。

根据这篇黄金黎明的资料,我梗概出了他们的简介。

1888年,三个卡巴拉研究者、共济会会员、玫瑰十字会会员创立了黄金黎明,他们接手了神智学会(一个神秘协会,偏重东方奥秘传统)在西方奥秘传统方面的工作。这三个创立者希望黄金黎明可以作为一个保护西方奥秘传统的组织。他们想保存这个知识系统,同时教导那些准备走於奥秘之途的人。黄金黎明的主要创立者是William Wynn Westcott医师,William Robert Woodman医师,仪式师Samuel Liddell MacGregor Maters。

Westcott是一个伦敦的法医,并是一个资深的共济会会员,英国玫瑰十字会(SRIA)的常任秘书。黄金黎明的创立者有三个,但明显地整个计划是Westcott的构想。Woodman是一个已退休的医师,他是一个很好的卡巴拉师,可惜他在1891就逝世了。1891年,黄金黎明其实还未发展完全。Mathers,他是一个很有成就的魔法师,是Mathers使黄金黎明成为一个真正的魔法与启蒙组织。

从1888年起到1891年,黄金黎明只是一个理论学校,只进行启蒙仪式,与教导卡巴拉、占星术、炼金术符号、地占以及塔罗,但除了小五芒驱逐仪式外,并没有任何魔法实践。1888年黄金黎明时创立,是开始於第三号圣殿,而第一号圣殿和第二号圣殿则没有人知道在哪。1888年末,第三号圣殿Isis-Urania在伦敦有32名成员。同年,另外两个新的圣殿也成立,他们是第四号圣殿Osiris,第五号圣殿Horus。在1893年,第六号圣殿Amen-Ra在苏格兰成立。

1891年,第二组织红宝玫瑰与黄金十字(R.R. et A.C. )成立了。而Mathers则成为这个组织的主要领导者。要进入第二组织是需要邀请和考核的。黄金黎明作为第一组织只是一个准备性的理论学校,但R.R. et A.C.则是一个真正将理论化为实践的组织。在1892年,Mathers夫妇移居到巴黎,成立第七号圣殿Ahathoor。Westcoot接上英国黄金黎明领导的职位,他源源不绝的收到Mathers寄来的第二组织资料。

整个黄金黎明的全盛期是在1892年到1896年,1897年在美国的芝加哥也成立了第八号圣殿Thme,在纽约成立了第九号圣殿Thoth-Hermes。黄金黎明分裂后的1919年在费城有了第十号圣殿Ptahh,1920年在洛杉矶有了第二十号圣殿。

1900年黄金黎明管理出现危机,内部开始分裂。1937年它的资料被公开出版,这也使得黄金黎明被许多魔法组织参考。70年代神秘学和黄金黎明逐渐复兴,这一历经的百年魔法组织至今仍旧存在,在美国、新西兰等都有分会。


“晓学会”标榜自己是“医学”,真正的黄金黎明也未曾倡导过人体试验。所以故事和史实可能不完全对应。

主创人员的医学背景,1888年成立这个时间点,“晓”的字面意思拂晓和“黄金黎明”涵义上的对应,都有理由让我们相信,“晓学会”的原型正是这个著名的魔法协会。

《黑执事》中黑魔法的影子并不少见。夏尔的灭门之仇就很有可能跟某个黑魔法组织有关,片中明确出现了魔法祭祀仪式、祭品以及魔法阵等。至于这个神秘的组织和“晓学会”有没有关系,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chapter 6 寄宿学校:伊顿公学

这篇讲的是夏尔为了调查一个在寄宿学校里失踪的贵族少年,伪装成学生进入英国最有名的名门寄宿学校——威士顿公学。在学校中一边向上爬一边接近调查核心的故事。


威士顿公学的原型自然就是英国最顶尖的中学——伊顿公学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坐落在伦敦20英里的温莎小镇,是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排名全球第一。地处白金汉郡的泰晤士河河畔,与女王钟爱的温莎宫隔岸相望,伊顿公学是一座古老的学府,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伊顿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也素以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著称,学生成绩大都十分优异,被公认是英国最好的中学,是英国王室、政界经济界精英的培训之地。

伊顿公学还以古老传统和非常特别的校服而闻名。伊顿公学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伊顿的校服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

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带披风的,那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标志。(伊顿校服最早是乔治三世去世时人们为悼念他而穿)。

有些穿不同颜色马甲的,是伊顿5年级的“明日之星”,他们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的佼佼者。如果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权参与学校政务。通过这些日常服饰上的变化,突出竞争中优胜者的地位,使他们理所当然地鹤立鸡群,让学生充分体会优胜者的优越感、荣誉感。校长、教务长、舍监和各学科负责人,也有不同的黑色学袍,稍微正式的场合,学袍一穿,犹如宫廷朝服,也是等级分明。

在制服方面,漫画中的威士顿公学基本原样照搬伊顿。

威士顿公学不仅严格的管理制度、统一的制服、等级分明的学生自治跟伊顿公学相似,“学弟制度”“宿舍制度”也是一模一样。

与霍格沃茨四学院类似,伊顿公学的每座宿舍楼是一个集体,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约50多人。

除了上课之外,起居、餐厅、体育、娱乐活动都以宿舍楼为单位。当然,真正的宿舍区分可能并不像小说中那样个性鲜明就是了。

在漫画中,“学弟”制度是指每个高年级生可以指定一名学弟,学弟将为学长跑腿做各种杂活,学弟也可以有自己的学弟。成为监督生的学弟意味着无上的光荣。夏尔为了成为监督生的学弟煞费苦心。在伊顿公学也有这样的传统,高年级的男孩可以派遣初中生替他们做杂务。

而在男校里,同性恋和校园暴力也是常见行为。漫画中对此也有所涉及,甚至调查的核心贵族少年失踪案件也跟这个有关。

这里有一篇福尔摩斯的扮演者Jeremy Brett的回忆录,他曾经在伊顿公学里念过书。据他回忆伊顿往事称:

“我曾遭到过大量毒打。你得等他们揍完了,问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后才能回答“没有。”“你可以走了。”然后他们会说。对此你还得回一句:“谢谢。””

除了以上诸多相似之处外,证明伊顿公学就是威尔士公学的原型最有力的证据是,伊顿的“船队游行”

每年6月4日伊顿公学的颁奖典礼这一天,青少年个个穿上黑色燕尾服,胸前衣领饰孔上缀着蓝色康乃馨或牡丹,引领学生家长检阅学习成绩展览,出席感恩崇拜,然后观看伊顿船队在泰晤士河上游行的盛况。

这个从1793年便有记录的船队游行,通常在清晨阳光升起时开始。

每艘船上坐着八个身穿白裤、条纹衬衫、头戴缀满玫瑰、紫丁香帽子的少年。他们在沿岸奏着"伊顿船歌"的伴随下,缓缓划行。参加校庆的,常常有议员、贵族、以及著名的毕业生。有时候,女王、亲王、王子们也来参加盛典。

在漫画中,枢梁将校庆改编成了板球大赛。在6月3日会举行前夜祭,6月4日举行四个宿舍对抗板球大赛,冠军宿舍将有资格在晚上划船游湖,接受女王的接见。

游湖结束后还将举行后夜祭,这一日校园开放,亲朋家属可以进校参观,为学生加油助威。整夜充满着欢声笑语。

chapter 7 绿之魔女:魔女之夜与军事竞赛

夏尔这次被派遣到德国,听说那里有一座“人狼之森”,森林里有人狼的还有魔女的诅咒,误入那里的人均毁容惨死。

在森林里,夏尔遇见了中世纪风格的魔女村庄,身为领主的魔女却是一个小萝莉。这座森林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这次的关键词是“魔女”和“军事”。

为何特地要将故事背景放到德国?除了引出夏尔父亲的德国助手,暗线铺垫德英之间的火药气息外,还有个原因,即德国的魔女传统

正如说起爱尔兰就想到妖精,说起北欧就想起北欧诸神和维京海盗。要是说起德国的神话传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瓦尔普吉斯之夜(英文名Walpurgis Night,德文名Walpurgisnacht)。

这个传说在德国、芬兰、瑞典都很流行。相传在每年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一日之间的夜晚,魔女们会在布罗肯山上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春天的到来。

她们骑着扫帚而来,在山顶上围着篝火跳舞,使用魔法召唤魔鬼。这在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歌剧作品《浮士德》中也有所提及。

这一活动甚至至今仍有延续,类似万圣节的cosplay,“魔女”们盛装打扮后于四月三十日夜晚齐聚山顶,共享狂欢之乐趣。

在《黑执事》中,虽然没有提到瓦尔普吉斯之夜,但这种魔女风气是故事展开的基础。从“现代国家”中过去的夏尔,来到德国乡下,对当地表现出的封建愚昧完全不能理解。

至于事情的真相,涉及剧透就不多说了。下面说说这个故事的另一个方面,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军事较量。

本篇故事的后半段都在讲德国的秘密武器制备。涉及的主要有两种:坦克和毒气

而我们知道,这两项武器的运用也是25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标志。欧洲王室争端在一夜之间爆发,其种子可能早就悄悄埋下了。

漫画中而德国和英国的较量,并不是从这次开始的。早在“幽鬼城杀人事件”中,争端就已悄悄爆发。

之前嘲笑其“还早了十年”的德军,这次已经偷偷试制出坦克和沙林毒气来了。这不能不引起维多利亚女王的警惕。

这位“日不落帝国”的一手缔造者,如果不居安思危,恐怕也迟早会看见“日不落”的末日吧。

真实历史上的第一台坦克,是一战时由英军制造投入使用的。

1915年,一种奇特的钢铁战车在英国福斯特工厂制造出来,它的代号称作“小游民”。而英国海军则针对其可笑的外形开玩笑地叫它“水柜”,按照英文发音就是“TANK”。不知这台大放光彩的坦克,是否是经由德国而来的呢?

1916年9月15日,32辆秘密运抵战场的MKⅠ坦克在索姆河战役激烈期间投入战斗。德军在这种陌生的“钢铁怪物”面前手足无措,任何枪弹攻击都失去了作用,坦克首次作战达成了震撼性的效果,同时也意味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到来。

漫画里杜撰了“沙林毒气”的来源。

历史上的沙林,是1938年由德国法本公司的研究者G.施拉德(Gerhard Schrader)、O.安布罗斯(Otto Ambros)、G.吕第格(Gerhard Ritter)、范·德尔·林德(Van der Linde)首次发现,系研制新型杀虫剂的副产物,这种毒剂就是以上述4个人的姓中的5个字母命名为“Sarin”。

德国人很快发现这种毒气的军事价值,并投入生产,但是二战期间并未使用。二战后,这种毒剂才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生产。

同为名字组合得来的命名,漫画把沙林的历史提早了50年。但作为“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经历者,日本人对沙林更有复杂的情感吧。我想这也是枢娘极力要在一个时代写实的作品里加入超时代元素的原因。

沙林在一战二战中并未使用,一战毒气战更为普遍的是氯气和芥子气。氯气大家中学都学过,这里提到了芥子气,就顺便再说一下。

芥子气,一种重要的军用毒剂,被称为“经过战争考验”的最有效的军用战剂之一。1822年德斯普雷兹发现了芥子气,1886年德国的梅耶首先人工合成。1916年夏英国最早开始尝试将芥子气用做化学武器,但未能确定其军事效能,同年9月德国开始研究这种军用毒气,并在大批量生产后于1917年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争中首次使用。1918年法、英两国先后引入。

芥子气作为化学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因毒气伤亡的人数达到130万人,其中88.9%是因芥子气中毒,故有“毒气之王”的称号。

芥子气可引起机体多方面的损伤。战时无防护情况下,常同时出现眼、呼吸道及皮肤损伤。中、重度眼损伤可遗留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希特勒作为参战士兵曾在一战中遭到英国军队的芥子气炮弹袭击而眼睛暂时失明。通过吸收并可引起全身中毒

皮肤损伤时,水疱周围皮肤充血水肿,疱液先为黄色清亮透明,易抽吸引流,后变混浊并呈胶冻状。染毒严重量,红斑中央呈灰白色坏死区,周围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水疱,这些水疱互相融合后形成坏状水疱。大剂量染毒可形成凝固性坏死,无水疱形成。

呼吸道损伤及其继发性感染,如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等是芥子气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通常发生于中毒后9~36天。大剂量芥子气全身中毒并发心血管、中枢神经、肾及肠胃功能紊乱或功能衰竭、反复呕吐、大量腹泻、内脏出血及皮肤广泛水疱渗出、体液丢失或休克等也可导致死亡。

从症状来看,《黑执事》中毒人员皮肤发疱、溃烂,眼睛出血,最后衰竭而死是符合实情的,这也体现了枢娘一贯严谨的作风。


嗯,现在暂时就写到这儿~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可能会接着写后面几个篇章哦:)

以上~




  

相关话题

  有没有大众非常喜欢的动漫你却感到厌恶? 
  动漫倒写会怎样? 
  国产动画佳作即将爆发,日漫的口碑神话会被打破吗? 
  《家有儿女》有什么细思恐极的情节?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骂二次元? 
  车田正美是大师吗? 
  请问圣斗士面罩怎么戴上的? 
  15岁自己赚了钱买手办值得吗? 
  日漫到底在输出什么样的价值观? 
  《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2021年4月新番《薇薇 -萤石眼之歌》?
下一个讨论
你所知道的最骇人的案子或悬案是什么?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