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段时间你就会明白,想当职业音乐人最大的障碍既不是才华也不是钱,而是人脉和机会,99%的人是没可能纯靠创作音乐吃饭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钱仅指足够你进修音乐买合理的器材设备的钱。
如果你是土豪舍得砸钱做音乐,哪怕你写的东西是坨屎也会有人捧。
你要是专攻某样乐器,我觉得你还是考虑把技术练到一定的水平走培训这条路比较高。
这题我必须答,分享些经历给各位参考。
先下个结论,穷人做音乐确实难。我是一路理科生读过来的,本科在某c9的天坑专业,之后转全职音乐制作。看了同学们这些年的际遇,又看了音乐圈很多朋友的际遇,如果不同行业横向比较,那肯定是艺术行业相比传统理工科更能发挥有钱人的优势。穷人老老实实在计算机之类的领域拼智力比较稳妥,要来拼“素质教育”,那确实会被甩好几个身位。
当然了,对于真的热爱音乐行业也肯学的人,靠自己的能力吃上饭肯定是没问题的。
————————————————————
先讲经历。
小时候我家里挺穷,当然不是那种吃不上饭穿不起衣服的穷。简单地说,当时住一个三线小县城,整栋楼唯一一户没有装修的就是我家。没错,就是那种裸露水泥地面,洗漱池长青苔的那种。
那时候全镇有且仅有一个键盘老师,所有人都跟着他学。学了大概两年,老师的老婆生病了要照顾,课程就无限期暂停了。于是我的音乐学习生涯就……结束了。
对,就结束了。所幸自己还算热爱,一直在业余的领域自己瞎摸索,功底没丢。
不仅穷……还非科班。我是本科的时候边读书,边意外地开始接作曲业务。那时候在学校里接了几首手机游戏的配乐,一星期弄了4000块,突然怀疑毕业后找的工作能不能有这个数,便和学校里玩乐队的学长,校外的职业音乐人都聊了下,确认了行业前景和自身天赋,才决定爱好转职业。不过当时没想到的是,那时候是音乐版权最惨的年头,所以头几年基本上该遇到过的困难都遇到过了。
现在这么多年倒是磨出来了,想买的设备,软件都能买买买,也算是做上了稳定全职且算有一些自由的职业了。但是回过头看这些年,如果用同样的精力学其他领域比如计算机之类的,待遇会比音乐差吗?我想大概率不会。
————————————————————
再聊聊影响因素。
最直接的,就是设备和师资。无论你是抱着烧火棍想成为世界一流指弹大师,还是凑点钱搞个YAMAHA音箱之类的就开始折腾音乐制作,很多钱到位了可以一秒钟搞懂的事情,没设备的人却要折腾半天才能理解,混音领域尤甚。
师资就不用多说了,人家从小跟着央院名师上课的,那没法比。天赋足够的人自学可以补齐很多东西,但终归不如厉害的老师带出来的简单直接。
再就是能承担的学习投入。音乐是个真如外人所说“不稳定”的行业吗?我觉得不是,恰恰相反,只要不去折腾娱乐圈,音乐行业其实非常稳定。只是投入大回报率低,大部分人没学到能稳定的程度。一般对其他老实拼智力的职业比如程序员,从学习到足够能产出经济效益喂饱自己的时间可能是3-5年,但音乐想要比较稳定,最好10年起步。遇上特别笨的,10年也未必救的了你,每年都有那么几个成为圈内笑话。
那些央院附中的孩子们,年龄才十几岁,但一个个乐龄都是10年往上。Jacob Collier拿格莱美奖时才21岁,但人家出身于音乐世家,20多岁学音乐的年限已经超过了我们这些30的。这样一对比,穷人其实就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
前面说的技术层面,再就是社会层面了。音乐不像体育竞技,你比别人跑得快了0.1秒那也是快,大家都看得出来,不会有人到知乎上来问“如何看待”你比别人慢,因为你已经胜出了。但音乐的好坏评价趋于主观,因而能被一定程度的包装营销所控制。有钱人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些营销观念的理解,并巧妙地运用到作品里包装自身,穷人是学不到的。
而家境带来的人际关系资源也很重要。这几年看了挺多自己喜欢的作曲家的自传,一看这个人十几岁就跟着全国顶尖作曲家学,20多岁就能认识跨国奥斯卡导演,还没在影视圈干过就直接被拖去写一线电影配乐,那个人刚入行就买几十万人民币的合成器不眨眼,羡慕吗?羡慕!
(以上两位老师是坂本龙一和久石让,自传可查)
而当我在音乐圈的朋友多起来后,才发现这样的经历对于家境好的人,甚至可以是常态。
————————————————————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其实是艺术观念。这种潜移默化的信息差,才是穷人和富人之间最大的鸿沟。
知乎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新手提问,比如“做音乐需要先学乐理吗?”说白了,这些东西就像“博士毕业会混的更好吗?”一样,新闻可以让你看个例,但不会告诉你大数据。在信息渠道不够完备的普通人热火朝天地争论时,真正的有钱人已经跳过这个环节了,从来不会在这些艺术观念上犹豫。很多时候资本喂给大众的一些营销观念只是方便自己赚钱,但总会有人把它当真,从而影响到后来的学习方向。
而令人在意的是,这个信息差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这几年正在迅速拉大。你发一个"我不学乐理也可以做音乐啊"的帖子,可以遇到一百个抱团取暖认为你说得对的人。但是和他们抱团久了,又能学到什么呢?从小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有钱人看到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抱团,把反智反科学的东西点上高赞,说不定只会窃喜:“嗯,又少了好多竞争对手”。
这样的观念不仅仅是一个“乐理”这么简单。也包含在很多细枝末节的音乐审美中。加上近些年的音乐作品也在高速商业化,“寓教于乐”或者说“能培养审美”的作品更少了,大部分都是“赚到钱就完事了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在穷人听着粗制滥造的网红歌,梦想着“我要做出这样的东西”时,有钱人已经在问“你学爵士居然没听过bill evans?我以为这是常识”?
这种巨大的信息差,穷人要怎么补齐呢?我不知道。
可以说是的……虽然这个答案有点残酷。不要抱有幸存者偏差。比如钢琴演奏,你觉得是朗朗多,还是你没听说过的、这辈子都混不出头的多?而学习乐器演奏,需要买乐器、上课,这些都是很花钱的。花了钱还很可能挣不回来,是典型的赔本买卖。你要是去蓝翔学挖掘机,上班第一年内就能把学费挣回来了。
如果还要学音乐制作,那更难了。好作品靠憋是憋不出来的。你也可以不讲究,差不多得了。但是出不了好作品,就没办法脱颖而出。而为了出好作品,就得增加自己的涉猎,从其他的技艺里寻找灵感。你要是一天要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哪有精力去整这些?
学音乐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对穷人来说是要命的
穷人的时间只能用来挣钱,所以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