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的害处有哪些? 第1页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危害很大!《三体》的存在,堵住了中国优秀科幻作品的一部分获奖通道。

自从西方人发现《三体》二三部其实并不是单纯的在借科幻否定文革,更多讽刺叛徒和帝国主义,甚至还把殇民、殖民主义、媚外情绪统统骂成狗,他们感到被深深地欺骗了。

原来第一部的奖给错了人!

竟然被假冒伪劣伤痕文学给耍了!这简直把西方人气到折叠。

以后再给中国科幻作品颁奖的时候,他们都会考虑再三,严格政审,会检查中国科幻的任何一次剧情反转,把奖只颁给最会跳反向忠字舞的作品。杜绝假冒伤痕密码再次骗取西方信任。

“再tm让一个反帝反殖民的作品火出中国文化圈,老子就跟你姓。全都给老子折叠!”

从此这些奖就不好骗了。

都怪某些作家殇得不诚信,刺激了老外,害了中国。


user avatar   lu-pi-gong-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害处就是给了不了解中国科幻的人一个错觉:中国科幻很厉害,大刘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厉害的人而已。正如地球没了谁都照样转,没有李白还有李贺,没有曹雪芹还有兰陵笑笑生,一片森林不可能只有一颗巨树,过分强调英雄史观不可取……

结果翻过来覆过去怎么找最后发现牛逼的居然只有大刘一个,这就尴尬了不是。

那么其他巨树哪去了?一定是被大刘迫害了才被迫消失的!中国科幻这么厉害,怎么可能只有大刘一个牛人?

哈哈哈,想起来多年前,科幻世界论坛还活着的时候,某编辑亲口说科幻世界如果做到故事会的程度他求之不得,另外就是很多人都以为大刘是一个贫穷的,家徒四壁的作者,所以他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创作和走穴……因为本身科幻世界就很穷呀。

我印象里,在科幻世界姐妹刊奇幻世界自从江南大角等人单飞之后就是王小二过年,到了后期已经从编辑每天审稿到吐,一篇投稿得排到四五个月后才能刊登变成了编辑亲自上阵写稿(有内部变动的原因),几个常混论坛交流的铁杆读者发一发上课时的小短篇就能上杂志了。实际上,中国科幻除了阿来时期短暂辉煌过一小下从来就没雄起过,中国科幻比国足还惨,国足再臭也有数以百万的铁杆捧臭脚,中国科幻豁出老命去都没路人愿意多看一眼。当年能挖一个给读者瑞丽新干线供稿的作者来科幻投稿大家是要吹一声“我牛不牛,我约来xxx的稿子了”的。

这么捋一下现在大家知道为啥王老爷子在中国科幻界是泰斗了吧,因为几十年来即使是科幻最惨的时候(当年让科幻世界读者很不爽的两件事,一是大多数人分不清科幻世界和飞碟探索,二是很多地方科幻世界居然卖不过飞碟探索)王老爷子都在坚持创作科幻小说,就凭这份不离不弃,他不是泰斗谁还有资格当泰斗。至于王老爷子的作品水平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说句夸张的话,当年如果没王老爷子这样有分量的人坚持给科幻续命,科幻世界真的要难过很多。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这话说的,大刘哪有李白的害处大……


user avatar   jiao-shou-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业人员不好混了


user avatar   to-my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的害处是:

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记得以前科幻世界上很多中学生作文水准的小说。在当年,那都算科幻小说的……

毕竟……小灵通漫游未来也被划为科幻小说的。

后刘慈欣时代嘛……

珊瑚岛上的死光这样的作品估计都不会被当科幻小说了。

为什么?

因为刘慈欣用三体三部曲,一部一个脚印的普及了硬科幻小说

你读三体第一部时,除了感觉离太阳系最近的星系就有外星人存在有点点奇怪外,其它都挺日常的,就是个精巧的软科幻嘛。

软科幻是科幻小说里最容易被读者接受的。

再读第二部,嗯,也就是近未来设定的科幻小说嘛,满易懂的。宇宙飞船还是正反物质泯灭那套,最牛的水滴其实也就是个焊死原子的什么强互作用什么什么的,能理解能理解。

第三部……靠这什么鬼!!?

很多人在读三体之前之前根本就没看过硬科幻小说,就这么突兀地被刘慈欣利用登门槛效应给带进坑里了!

硬科幻小说是先按自己创造的规律构建一个世界,然后再充实和细化它。这过程与主流文学完全是相反的。对于后者来说,上层结构是固定的,改变它不是文学的事,文学只描述结构的细部。

世界观设定是硬科幻小说的基石,譬如三体三部曲里的宇宙社会学

基本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猜疑链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对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认为自己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另一个文明判断自己对她是善意或恶意的;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善文明还是恶文明;
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

技术爆炸
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这里有两个词分别对应着两种情况:
一、发展速度:取决于文明种族本身的智慧和发展所处的阶段。如地球文明在经历二次工业革命后分别进入了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其发展速度是根据其认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加速度:处于两个发展阶段间的文明,由于其智力上的突破,或遭遇来自外界的压力(如自然资源枯竭、毁灭性的天灾或来自外星文明的影响),发展速度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出人意料的大逆转。

《三体》是发生在一个脱离了传统认知且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观(宇宙社会学)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宇宙并不是我们现实的这个宇宙。这是科幻小说最迷人的地方了。

譬如《流浪地球》,一部短篇小说可以引申出电影版这么宏大的世界,就是因为这篇小说的世界观设定是完整和严谨的,而且和现实世界迥然不同。而这,就是科幻小说最迷人的地方了。


科幻小说是可以把对历史的宏观描述作为作品的主题的。三体是一部以光年尺度重新演绎的中国近代史。读三体时的沉浸感是远高于欧美硬科幻小说的。

毕竟,我们甚至能轻易的原谅叶文洁。

你说这让读者还怎么读其他科幻作者写的那些软科幻小说?

科幻是内容的文学,形式高于内容的科幻小说可能是很好的小说,却不是好的科幻小说。

这就是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的害处了,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作者的基线,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苦了其他写科幻的人了~


user avatar   huang-min-d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诅咒的三体(一)

如果要问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是什么,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要问中国最出名的科幻小说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三体》。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隔着十万八千里。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出生于1963年,在动荡时期度过了他的青少年阶段。机缘巧合,上小学的他在父亲的床下发现了当时被视为“毒草”的科幻小说。但此后的十多年间,刘慈欣并没有真正动笔写过科幻小说。

1985年,22岁的刘慈欣大学毕业,分配到山西阳泉娘子关发电厂。他在这里像所有工程师一样,工作、生活、组建家庭。在所有媒体的报道中,这段经历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1999年,工作十四年之后,已经36岁的刘慈欣突然开始了写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台电脑,大家每天也都在电脑前面,谁也不知道谁坐在那里干什么。”

刘慈欣的写作不光是业余爱好。他说,他写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发表,如果不能发表,他不会去练笔,更不是写给自己看。

他的第一次尝试就获得了小小的成功。他的处女作《鲸歌》得到中国最大(在很长时期也是中国唯一)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的编辑的青睐,成功发表在1999年第6期《科幻世界》上。

在刘慈欣所有的作品当中,《鲸歌》不算是特别成熟的作品,但已经显现出刘慈欣所追求的科幻美感。在这个大约七千字的故事里,刘慈欣讲述了毒贩在美国技术员的帮助下,躲在鲸鱼肚子里,控制鲸鱼向美国运送毒品,但在即将完成交付的时候,鲸鱼却遇到了捕鲸船,功亏一篑。

这篇小说看起来只是一个毒贩遇到盗猎者的故事,但刘慈欣用了极大的篇幅描写控制鲸鱼的技术细节,如何给鲸鱼插入电极、如何在鲸鱼内部呼吸,以及贯穿始终的在大西洋深处回荡的鲸歌。

不过,《鲸歌》最出名的故事还不是这个。在这篇小说里,刘慈欣用了一长段描写“有一人多高的柱子”、“上下交错组成了一道栅栏”,并用小说里主人公的口吻说出,这些神奇的东西是蓝鲸的牙齿。

但事实上,蓝鲸是没有牙齿的。

在当时,互联网还远不如现在这么发达,为了查阅资料,刘慈欣有时候不得不专程跑去北京的图书馆,有些错漏在所难免。读者大都很宽容,蓝鲸的牙齿只是对刘慈欣小小的调侃。

在当时的科幻小说界,像刘慈欣一样的业余写作的并非是孤例。在《三体》之前,中国销量最好的长篇科幻小说是出版于2004年2月的《天意》,卖出了近20万册,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成绩。

对比来看,刘慈欣后来在2004年7月出版的《球状闪电》,仅卖出了约5万册。

《天意》的作者钱莉芳是无锡的中学历史老师,她写作的起源是学校安排的打字课。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在那个“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年代,很多单位都开展了电脑课、打字课,教大家如何使用电脑。

钱莉芳觉得,在打字课上与其誊抄其他人写的东西,不如写一写自己的小说,于是她开始构思那个秦始皇和韩信的故事。

说回刘慈欣。在《鲸歌》发表后,刘慈欣的作品进入井喷期,光是1999年,刘慈欣就发表了四篇短篇小说,其中《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了银河奖。

在这篇小说里,人类第一次深入地心探险,但因为飞船失事,只剩下一名女领航员孤独地在地心度过余生。为了让她短暂的生命更有色彩,地表外的人带着传感眼镜四处旅行,走遍高山雪原,这副传感眼镜就是女领航员唯一的“眼睛”。

在此之后,几乎在每篇科幻小说里,刘慈欣都会留下几个想象雄奇的点子。

《地火》(2000年)讲述的是科学家试图通过化学反应把地底的煤矿转化为可燃气体,以此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但因为技术失误这个举措没能成功,整个煤区在地底不断的燃烧、爆炸,形成连绵不绝的“地火”。

《全频带阻塞干扰》(2001年)讲述的中/俄与美国开战,因为武器装备的极大差距处于极端劣势。中/俄的科学家原本在太空站远离战争,但发现美国的技术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于是科学家操控太空站撞进太阳,产生无差别的电磁干扰,战争双方都只能闭上眼睛交战,战争的天平瞬间转换。

《光荣与梦想》(2003年)讲述的是美国侵略中东某国,在微软公司的调停下,决定改战争为体育竞赛。只有美国和中东某国两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以奥运会的结果决定中东某国的生死。长期的战乱和饥饿下,中东某国的篮球队溃不成军,体操冠军选择了难度最高的动作却因失误横死当场,靠每天跋涉几公里去捡垃圾练出来的马拉松苗子在一番挣扎后溃败。但奥运会仍然没能避免战争,中东某国的人民决定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抗战到底。

《赡养人类》(2005年)讲述的是外星文明侵略地球,把地球所有人圈养起来,并以地球上最贫穷的人的生活平均水平来决定未来人类的生活质量。地球的富豪疯狂地把他们的财产捐赠给穷人,但总有不愿意接受富人馈赠的人。于是富豪们聘请了职业杀手,把剩下的穷人挨个挨个杀干净,以此提高人类的平均生活水平。

当然,还有已经完成影视化的《流浪地球》,和作为灵感来源被改编的《乡村教师》,我不再多赘述。

在这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的积累之后,刘慈欣已不满足于通过单个故事描绘他想象中的未来图景。从2006年5月起,他开始在《科幻世界》上连载一部前所未有的长篇科幻小说。

这就是《三体》。

被诅咒的三体(二)

1999年-2005年,创作超过三十篇中短篇小说的刘慈欣连续七次获得银河奖,这也被视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在刘慈欣之前,统治银河奖的霸主是出生于1948年的老先生王晋康,他在1993年-1998年连续六次获得银河奖。

超过王晋康的获奖记录之后,刘慈欣似乎对继续撰写中短篇小说、争取银河奖失去了兴趣,他开始埋头准备一部不敢说绝后、但至少空前的长篇科幻小说。

在世界各国,都很少有依靠中短篇小说存活下来的科幻小说作者。中短篇小说对于创意的要求高、但对应的稿酬又相对低,很多时候是兼职科幻作者的选择。如果想要成为全职科幻作家,势必要有自己的长篇代表作。

当然,这一论断也有例外。比如美国的科幻小说作家雷·布拉德伯里就以中短篇小说而闻名,他一生中创作了400多个短篇故事,但这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自制和勤勉。

总之,2006年5月,《三体》横空出世,并在2008年1月出版了单行本。2008年5月,《三体II》出版;2010年11月,《三体III》出版。

在这一段时期,刘慈欣发表了不少书评、散文,几乎没有再发表短篇小说。

被刘慈欣命名为“地球往事”的《三体》三部曲出版之后,照例获得了银河奖的特别奖,但并没有在出版市场引起太大的波澜。

在2010年的一次访谈中,刘慈欣语带抱怨地说道:“在类型文学之中,言情的、惊悚的、武侠的、官场的,哪一个类型里没有突破40万册的畅销书?都能找出来。唯独科幻小说没有。这是很丢人的一件事。我的三体肯定没有突破40万。”

刘慈欣在访谈之中,还直率地表达了对“出名”的渴望。他说:“包括我在内的科幻作者可以说什么都不是,我们没有任何影响(力)。你提郭敬明,提韩寒,甚至提蔡骏,谁不知道?但是你提我,没人知道。”

正是在这一时期,独具慧眼的导演张番番、编剧宋春雨夫妇找到了刘慈欣,据说仅以1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就买下了《三体》的影视改编权。坦白说,以刘慈欣当时的版税收入为参照,这个价格也不算太低。

很多年后,有不少媒体追问刘慈欣,当初怎么以这么低的价格把《三体》的影视改编权卖出去了。刘慈欣只是冷冷地说,那当初你们在哪里呢?

2010年的刘慈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很快,他就会变成影响力不输郭敬明、韩寒的大众文学代表人物,而这一切的契机,就是雨果奖。

雨果奖不是由某国政府或是有官方背景的组织设立的,相反,它完全是一个“草根奖”。1953年,世界各国的科幻爱好者齐聚美国费城,决定设立雨果奖表彰优秀的科幻作品。雨果奖的名称是为纪念创办世界上第一本科幻杂志《惊奇故事》的编辑雨果·根斯巴克。

在最初的几年,雨果奖没有提名、没有筛选,甚至对投票人都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投票,得票多者即可获得奖项。

1963年之后,雨果奖的规则才被修改为只有世界科幻大会的成员才拥有提名和投票的权利。虽然有了会员门槛,但世界科幻大会的会员资格非常容易获得,只需要缴纳三四十美元的会费即可。

纵然如此,真正参与雨果奖投票的人数仍然非常少,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即便在美国,科幻小说也只是很小众的亚文化。

以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的投票为例,总共参与投票的人数仅有5950人。换言之,只要能动员几百人参与投票,就很可能彻底改变雨果奖的结果。而这一切的总经济成本不过数万美元。

意料之中的是,真的有人把操控雨果奖投票结果的想法付诸实施了。这就是所谓的“小狗门”(Puppygate)事件。

2013年,美国科幻作家Larry Correia认为雨果奖已经被美国“政治正确”所绑架,偏向奖励女作家、黑人作家,使得白人保守派的作家和作品被完全忽略。因此,他发起“悲伤小狗”运动,号召与他观点类似的人员积极参与雨果奖投票,投给与他们政治理念类似的作家和作品。

Larry Correia的运动搞了两年,但不太成功,另一位曾辱骂黑人女作家的Vox Day继续他的事业,更名为“疯狂小狗”运动,并在2015年成功掌控了当年雨果奖大部分提名作品名单。

更富有戏剧性的是,原本得到“疯狂小狗”大力支持的科幻作家Marko Kloos在获得雨果奖提名后,可能是不希望靠小狗门刷票获奖,自行宣布退出雨果奖的评选。于是原本没有进入提名名单的《三体》递补获得雨果奖提名。

而“疯狂小狗”转而将《三体》放在了他们的推荐名单第一位。

“疯狂小狗”为什么会支持《三体》,我们已不得而知。或许是中国作家不属于美国政治正确,或许是《三体》表达的思想符合“疯狂小狗”的政治主张。不论如何,《三体》最后的获奖,与“疯狂小狗”有着直接的关系。

直到最后一轮投票,《三体》与《Goblin Emperor》的票数都非常接近,如果没有“疯狂小狗”的支持,《三体》很可能无法获奖。

《三体》的获奖瞬间点燃了整个中国的科幻热潮,其中的最高点,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三体》列入他的圣诞书单。

美国总统的亲自推销,让几乎整个中国的人都知道了《三体》,也让《三体》的影视化改编被迅速提上议事日程。

而这一重担,落在了很早就获得《三体》影视改编权的张番番、宋春雨夫妇身上。


user avatar   kriss-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慕名去看北京折叠,看完后一脸懵逼,就这???


王晋康的看了很多,说实话,大部分还算有点创意,但更像哆啦A梦那种感觉,而不是硬核科幻。 什么巴别塔 还有何夕那些,说句不好听的,都是LJ。


但王晋康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他的点子充满了生锈的感觉,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已经玩不转了。


什么基地,星船伞兵,海伯利安。这些小说放在当年可以说是神作,但现在都已经是过气的小说了。里边的很多设定给人的感觉就是搞笑。


比如说基地系列,一开始到川陀,都是发展了1万多年的科技文明了,居然还有活生生的司机,而且还要提行李,至于星球上的传送飞船和大量甬道,就是个地铁的改良版。至于人类的寿命,里边说人的寿命不会超过100年。科技都发展10000年了,寿命还是这么个低配版?谢顿要验算,还得找个键盘。


另外就是10万光年的银河各星球之间的来往,你一句发现了超宇宙(大概就这个意思)可以瞬间迁跃就糊弄过去了?这比孙悟空筋斗云还奇幻。


哎,说实话,放在当年也许都是好点子,但现在看就非常可笑了,处处违和感,实在看不进去。


看看大刘设定的:小到点墙族,手纸上网,移动支付,巨树住宅,地下城,无人机送货,wifi充电,杯子自己加热,雨伞自行车,无处不见的广告,杀人计算机病毒操作硬件,永远也不会没油的飞车,远距离通讯的新科技,飞刃和古琴计划,三体游戏,人列计算机,大到宇宙充满了苍凉感,再快都有比你更快的,光速飞船的研究及黑域死线,智子的研究和应用,质子里的文明,宇宙二维化,十维宇宙归零者,水滴,黑暗战役,宇宙战争是数学规则,阶梯计划,只送大脑,云天明童话,面壁人,章北海,高way和黑洞。任何一个点子都可以支撑起一部小说,在三体里却和不花钱随便抓似的。



我作为一个作者,文人相轻,我很少佩服其他作者。


但这辈子目前我最佩服的作者就是大刘,简直五体投地。他实在太给力了。他随便一个点子就能秒杀大部分的科幻作者。


和大刘比,引用一句古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user avatar   rive-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科幻小说的“三驾马车”: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何夕和王晋康估计就没有几个《三体》迷听说过。刘慈欣暴得大名,是因为多数人并没有看过很多科幻小说——不是中国科幻迷口味变单一了,是老科幻迷被突然涌现的《三体》迷稀释了。但读者仅仅注目于宏大叙事或者猎奇,对科幻小说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刘慈欣的作品相当的多元化,不过早中期的基调基本上是英雄主义的:与自然界斗争,与人的斗争。这种英雄主义并不是今天最熟悉的超人代表的、轻松的、逗乐的,个人化的美国的英雄主义。刘慈欣笔下的英雄主义是深沉和悲壮的,通常是为一个宏大的目标努力 (哪怕是不自觉的),重点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和苏联/新中国文学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我们可以叫它“苏联/新中国的英雄主义”。

刘慈欣喜欢的是“宏大叙事”。多数刘慈欣的作品都展开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一个国家 (《全频带阻塞式干扰》、《天使时代》),一个地球 (《流浪地球》、《吞食者》),甚至是整个宇宙 (《朝闻道》、《三体》)。这样的背景,最能让孩子们热血沸腾了。

刘慈欣的影响的确要比王晋康和何夕都大得多 (得雨果奖很久之前就如此)。但刘慈欣斗士成分不如王、何,更像是一个记录者。文风常常是冰冷的,也倾向于用自己的超现实风格来冲淡现实斗争。王晋康和何夕都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战士身份的,刘慈欣就有点飘了。当然也不能说刘慈欣就是弱价值观,也许只是风格问题。如果用老师类比的话,王晋康是教导型的,刘慈欣是启发型的。不过《朝闻道》显然是堕落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个人最喜欢的刘慈欣的作品是《地火》、《乡村教师》、《光荣与梦想》、《天使时代》、《思想者》和《赡养人类》。不包括《流浪地球》、《球状闪电》和《三体》。

刘慈欣作品的 bug 不少,最出名的就是《鲸歌》里的蓝鲸的牙。《全频带阻塞式干扰》里就比较多一点:M1A2 的反应装甲、半履带式的“布莱德利”、Su-27 的 20 航炮 (双管,射速 6000 发/分)、“科曼奇”的双管机枪,黑私有软件的时候还带上了 Linux. 大家一般呵呵一笑就过去了,没有想想这有点“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感觉。

“这是北洋海军提督府的一次会议。”
有一个人在说话,画面传出的声音很模糊,且南方口音重,听不懂。白冰解释说:“这个人说,在近海防御中,不要一味追求大炮巨舰,就这么点儿钱,与其从西洋购买大吨位铁甲舰,不如买更多数量的蒸汽鱼雷快艇,每艘艇上可装载四至六枚瓦斯鱼雷,构成庞大的快艇攻击群,用灵活机动的航线避开日舰舰炮火力,抵近攻击……我曾请教过多位海军专家和战史研究者,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在当时这人的想法得以实施,北洋水师将是甲午海战中的胜利者。这人的高明和超前之处在于,他是海战史上最早从新式武器的出现发现传统大炮巨舰主义缺陷的人。”
“他是谁?邓世昌?”陈继峰问。
白冰摇摇头:“方伯谦。”
“什么?就是那个在黄海大海战中临阵脱逃的怕死鬼?”
“就是他。”
“直觉告诉我,这些才像真实的历史。”首长沉思着说。

这一嘴泥就有点恶心人了。

刘慈欣的《诗云》里,地球余孽怼外星人说他是不能超越李白的。老外居然上当,最后用整个太阳系的物质穷举,穷举了又挑不出最好的来,于是认输,真是傻到家了。先不说李白是不是千古第一 (个人更喜欢老杜),想超越李白,老外实际上只需要集句就可以了。嗯,IBM 大约就能做到。另外,李白不怎么写词,那时候词也还在发展初期。《三五七言》似乎没争议,《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就不能确定了,《忆秦娥》多半是晚唐的,不是李白的作品。还有一点老刘回避了,李白最擅长是古风。穷举古风,大约对老外也太有挑战性了,哈哈。

上面这个可以原谅,毕竟老刘不写古诗。但《三体》里纳米丝把轮船片了,就嗨过头了。哪有这么图样图森破的事情,摩擦热都能把纳米丝熔断了。这个 bug 的存在是为了炫技,所以或许应该叫 feature. 这种 feature 就是讨读者喜欢,甚至还被当作“干货满满”。这点个人觉得要怪《科幻世界》一直以来对这种 feature 的大度包容。

再看看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降维打击” (包括丁香园的某科学主义者):

原三维世界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以铁的规则投射到二维空间平面上相应的位置。绘制这张图纸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没有重叠,没有任何被遮挡的部分,所有细节都在平面上排列出来,显露无遗

这意味着降维是一个双射。不过看到一个评论指出,数学上如果双射是连续过程,那是不可能降维的。

镜头继续向平面接近,坠向一个二维人体。那个四肢张开的人体很快充满了画面

这倒是像拍扁,以读者能理解的方式单独保留了轮廓信息。那么,除了人体表面,内脏表面、血球表面的轮廓那都保留咯?这种双射在数学上有可能吗?既然是用视觉效果吸引读者,那就显而易见地应为其负责。

还有一种 bug 叫作者的 bug. 就说那改得乱七八糟的电影版《流球》,看这种东西简直是侮辱原作者。但是:

刘慈欣则给电影打出了 4.9 分 (满分 5 分) 的高分,并对其故事改编给予了肯定。“电影融入了许多原来没有的内涵和深度,比如将中国人对家园、对亲人的感情在宇宙尺度、太空尺度上表现出来,这是原小说中没有的,也是电影的一个很大的成功。”

喔。

草虫·《流球》上映后感
兰摧菊暗不胜秋,十五年间哭老刘。
饱听笙歌陪痛饮,歌怀醉耳两悠悠。

(之前误认为《全频带阻塞式干扰》中国版是后出,用于取悦国内读者的,现在看到好几个答主指出是先有中国版,后有俄国版。我错怪老刘了。不过卷首献辞“以深深的敬意献给俄罗斯人民,他们的文学影响了我的一生”就真尴尬了。)

何夕的创作,目的就是立德,而且何夕只为这个目的奋斗。他多数作品的主题都围绕着人的解放——当然是主角个人的解放,不过读者要把这拓宽到全人类的解放也毫无障碍。何夕其实很像女性作者,很敏感,毛病是格局太小,虽然他提到的问题经常很敏感,但他很少能提出更尖锐的质问。这就削弱了他的构想的力量。

最喜欢的何夕的作品:《天生我材》(虽然薪酬的硬伤让人发指)、《伤心者》、《异域》

王晋康的主题也是一以贯之的:对科学发展的畏惧 (从另一个角度看像是对天道的敬畏)。但是不要把这种畏惧和 J.K. 罗琳的畏惧混为一谈。J.K. 罗琳是梦回唐朝,根本上是反科学的;王晋康则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断高呼:“没通读代码前别瞎改……善良的人们,警惕啊!”可惜王晋康的小说常常给人生硬的感觉——为了讲一个道理而编了一篇小说这种感觉。另外老王总是在小说里用很严肃或者叫很漫不经心的口气谈到性,通常又和小说的主旨关系不大,看得人很尴尬。

最喜欢的王晋康的作品:《生命之歌》、《七重外壳》、《西奈噩梦》(有一处很尴尬的硬伤)

三驾马车高产归高产,文学性上还有很有提高余地的,甚至不用和国外的比,和国内别的顶尖作品比也能看得出来。这可能也是因为有点重奇思妙想,轻文学技法,“萝卜快了不洗泥”。多少是个缺憾。

国内还有不少好作品,比如:

刘维佳《来看天堂》——本朝最好的反乌托邦小说,全世界范围内也应该能排得上号,还给了工业党一个大耳光 (虽然当时还没有工业党)

柳文杨《一日囚》——个人对这篇的喜欢程度比肩小林泰三的《醉步男》

谢云宁《深度撞击》、凌晨《听布谷鸟唱歌》——两篇不太科幻的科幻,其实未尝不是一种可能

老一辈的科幻作家如郑文光也有很好的作品 (哪怕用今天的眼光看)。

只是这些作家远不如“三驾马车”高产,于是在“科学的春天”里被商业化的东风一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就“从中兴到末路”。

王瑶 (笔名夏笳) 的成名作《关妖精的瓶子》,就是诸神黄昏的号角。不说别的争议,最重要的是她构造的故事是“不科学的”。麦克斯韦妖是一个著名的悖论,在这个悖论中有一个用带孔的隔板分隔的绝热箱子,麦克斯韦妖就待在孔的旁边,对要去到箱子左边的速度快的分子和要去到箱子右边的速度慢的分子放行。这样,箱子左边的温度就会高于右边的温度,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不能自发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王瑶是怎么处理这个悖论的呢?她让妖精抱怨追不上那些分子!然而在这个悖论里,妖精有何种神通是不重要的——要么这些神通统统归于热二律的管辖之下,要么热二律被推翻。申农说,妖精追上分子也没用——悖论的关键在于,妖精为获取分子的速度信息 (熵减少),必须付出更大的熵增加——比如用光来照射分子。阿基米德让妖精找撬动地球的支点就更莫名其妙了,这还不如把阿基米德的奶牛拉出来让妖精数数呢。至于爱因斯坦,不是应该问问妖精哥本哈根诠释吗。不敢相信这小说是学物理的人写的,更搞笑的是这还得了银河奖。

夏笳的小说像飞出瓶子的科幻精灵,灵动而充满活力,在色彩缤纷中变幻莫测,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刘慈欣

偏离了“三驾马车”拓平的道路,忽略了“幻想的技术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一科幻小说的基本点,科幻小说还有什么意义?《三体》和电影《流球》商业上的成功,以“宏大叙事”来煽情或者猎奇,只是肥皂泡而已。

更进一步地,后辈们发扬“萝卜快了不洗泥”的作风,甚至披上科幻皮玩言情,“科”幻的“科”都保不住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一直在进行,但良币只是藏起来了而已。不要用“硬科幻”来为糙科幻辩解;也不要用“软科幻”为伪科幻辩解。

略跑题,总结一下:

  1. 刘慈欣对中国科幻的贡献是最大的,他的作品平均质量也是高于何夕和王晋康的
  2. 沉迷“宏大叙事”或者新奇,对科幻文学是有害的。但这锅应该老刘、资本和读者分担
  3. 在中兴时期,老刘的表现是耀眼的;在末法时期,老刘的表现是让人失望的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再推介一些外国作品 (排名不分先后):

1. 皮尔斯·安东尼《宾克的魔法》

2. 罗杰·泽拉兹尼杰《光明王》、《趁生命气息逗留》、《独角兽的棋路》

《独角兽的棋路》这篇完全是出自个人喜好。因为这一局基于 Halprin vs Pillsbury 的真实对局。Halprin 比 Pillsbury (就是小说里那只独角兽啦) 弱得多,但是却以出人意料的着法取得了和棋。传说是两名棋手 SchlechterMaroczy 为了拖住领先半分的 Pillsbury,特地为 Halprin 支招,但 Pillsbury 令人惊讶地绕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取得和棋。当然除此以外,这篇小说也是挺有意思的。

3. 哈尔·克莱蒙特《重力使命》——真·科普

4. 丹尼尔·凯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5. 大卫·布林《赐予的瘟疫》、《肺鱼》——《赐予的瘟疫》中译本有一些删节,《肺鱼》似乎没有中译本

6. 小林泰三《醉步男》、《预定的明天》

7. 阿西莫夫《我,机器人》、《钢穴》、《裸阳》、《黎明世界的机器人》、《机器人与帝国》、《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个人更喜欢机器人系列

8. 瓦莲蒂娜·茹拉夫廖娃《远征巴纳德恒星》——最好的英雄主义颂歌

9.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猩猩的教皇》

10. 理查得·楚戴克《世间众生》

11. 杰弗瑞·兰迪斯《坠落火星》

12. 阿瑟·克拉克《童年的终结》

13. 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这人最近说了些很不得体的话,不过这篇小说仍然是不错的

14. 戴维·兰福德《黑暗种种》

15. 詹姆斯·冈恩《星际桥梁》——“只要在任何有星星运行的地方有一个奴隶存在,那么就没有哪一个人是完全自由的;只要在任何地方还有一个自由人在,那么就没有哪一个人完完全全地沦为了奴隶。”

16. 迈克尔·雷斯尼克 《机器人不哭》——“看见一位你本有可能成为的高尚的人确实会让你感动,即使这个人是由金属、硅片和棱镜眼睛组成的。”

18. 乔治·马丁《冰龙》、《沙王》

19. 大卫·赫尔《天幕坠落》

20. 费诺·文奇《真名实姓》

21. 詹姆斯.布利什 《事关良心》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唯一的害处是本来有很对人对国外的科幻,以及漫威作品各种跪舔,同时还要看不起国人。

现在《三体》出来,并被广泛传播后,打破了这些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也让这些人没有了跪舔的借口,只能反过来自省找《三体》的黑点,而且是纯粹为了黑而黑。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毫无问题。

牛顿最大的成就不是物理学成就,而是数学成就,这是发明了微积分的牛人。

弄懂相对论跟量子力学,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最大的困难依然不是物理上的理解困难,而是数学能力。只要数学能力足够,理解相对论跟量子力学并没有那么大的困难。

牛顿,作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看这些并不会有困难,拿到物理学博士显然也没有问题。

--

可能唯一的问题就是:他最好能活得足够久不要英年早逝,毕竟现代的病毒比他当年要厉害多了。




     

相关话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赛博朋克? 
  为什么蓝色空间、万有引力号飞船上的人也造出了曲率飞船。? 
  如果未来真的发现另一个宜居星球,会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如果一个星球完成了全面城市化,就想星战共和国首都科洛桑,这样的星球环镜怎么保证正常生活的。? 
  科幻电影里最大的飞船是哪个? 
  刘慈欣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改编电影宣布启动,你看好这次改编吗? 
  刘慈欣很有名吗? 
  如何反驳「《星际穿越》毫无逻辑是烂片」的观点? 
  为什么我认为反乌托邦故事都一个套路? 
  从电视剧《三体》发布的 3 分钟预告片来看,这会是一次成功的改编吗? 

前一个讨论
1 月 8 日天津津南区两名人员确诊新冠,目前的状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如何解读钟南山院士所说的中国理论上已实现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是不是预示着国内疫情很快就要结束了?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