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行业(主要是手游和页游)堕落成这个样子,相当一部分责任就在这些不玩游戏的市场部人员身上。
这些市场部人员往往来自于非游戏的互联网行业,或者文科专业的校招。招他们进来也并不需要他们有什么游戏经验,只需要“懂数据、懂市场、懂营销、懂用户”即可。在他们的眼里是没有“玩家”这个概念的,所有的人不管是刷抖音的逛淘宝的还是打王者荣耀的都叫做“用户”,不管是微信还是知乎还是LOL通通叫做“产品”。你看现在游戏商城做得越来越像淘宝了,淘宝双11活动做得越来越像游戏了,就是因为在这帮人眼里,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你看他们嘴里整天都是DAU(每日在线用户)、ARPU(平均每个用户的营收)、CCU(同时在线用户)、次日/七日留存这些词汇,把所有的艺术和情感全部消灭在大数据分析统计软件中。每个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玩家在他们的眼里就像是一个个小白鼠和一茬茬韭菜。对他们而言,游戏一个成功的迭代不是一个新机制让游戏变得更好玩更有挑战性了,而是一个节日商城优惠活动让付费率提高了。
你说这样的岗位需要懂游戏玩游戏吗?并不需要。也恰恰因为有这么一群不懂游戏不玩游戏的人在掌控着市场和渠道,一切以用户数据为中心,对玩家的游戏体验毫不负责。他们眼里的“好游戏”指的不是让玩家能够产生情感体验和得到快乐的艺术作品,而是“让用户愿意付费的互联网流量变现产品”,那也难怪这些游戏大多数都是没有灵魂的韭菜收割机。
而且恰恰是这些人才是资本家的心腹。研发部门呕心沥血加班一两年做出来的游戏,不管有多少创新点,在他们眼里只要一个星期就能因为“测试数据不过关”“市场模型尚未验证”等理由而毙掉。他们对于游戏是没有感情的,不会像研发人员一样把游戏当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而言游戏好不好玩并不重要,唯一在乎的就是“这个产品能不能将流量有效变现”。在他们看来,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得做什么,如果用户喜欢土味低俗的我们就得做土味低俗的,因为这才代表着最大化的营收,我们是不能去引导培养用户的审美的,顾客是上帝。
遇到垃圾游戏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喷游戏策划,而事实上大部分游戏策划(尤其是大厂)的游戏经验都远远超出普通玩家,他们完全知道什么样的游戏是好游戏。但是他们能做什么游戏,这个得靠不懂游戏不玩游戏的市场部门的人来决定,这才是中国游戏产业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