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教我一个中国人什么叫爱中国,这不是很可笑吗?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高晓松和主办单位应该要容得下不同的意见,而不是关直播跑路
主要是因为人民日报没有邀请著名作家方方,如果方方来了,那么大概没有高晓松的事了。
时代不同了,公知大人们!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随着一系列面向大众、个体可触及的言论表达工具的涌现,舆论和信息的流通渠道,已经由单纯的 自上而下 ,相当程度上转变为 上下对流。
公知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渠道的把持,单向向民众灌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信息扁平化时代,即将来临。
什么是信息扁平化?这是区别于以前的(包括古代的)金字塔形信息结构。在各行各业,包括在学术的、舆论的,权威总是掌握和提供信息,他们占据了渠道(电视,报纸,广播,刊物),逐层向下传递、转达,最后达到普罗大众。大众的声音是没有机会被表达的,即使有,也很少,比如读者来信之类的。即使到了十几年前的微博和论坛时代,平台也宁愿出重金邀请大咖入驻,操纵热搜,普通的声音也很难展露头角。
但近些年形势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带有拍照、录像、上网功能的手机问世,人手一个,整个世界的信息流通方向其实已经彻底改变了。
比如,以前某地发生什么事了,记者去采访,录像录音整稿,在电视上播出,在报纸上登载,普通人才能看见。看见了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
现在呢?事情一发生,附近正好有个人拿着手机自拍呢,正好记录下了这个事件。媒体和平台就不得不求助于个人提供信息。于是,一场变革就悄悄开始了。
包括像字节跳动(说实话我并不喜欢)为代表的这样的平台,打破了很多以往的惯例:为普通人贡献广而告之的信息提供便利。而几十年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也为民众提供信息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猛然意识到这一点,是那年天津港口火灾事故,虽然新闻上有很多报道。但是它酿的头条和乎里个人贴出来的亲身经济,简直和直播一样。更别说抖音这种怪物,真的就是直播啊!
现在,各媒体也不单单地依靠正式的途径获得新闻信息,而是会越来越依靠普通用户获得一手信息。像头条这种,直接鼓励用户贡献新闻,彻底打破了新闻由专业人士出产的垄断局面。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公知话题。
以前的公知就是那些掌握知识、掌握信息、占据渠道的那拨人。
以前,像矮大紧这种人,到一趟美国,进个大学图书馆,拍个照片,然后就可以吹逼说我是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查到了国内人见不到的珍贵古代文献资料,然后感慨一番,看人家美国,多么这多么那。然而,这种事一出来,马上就有知道蹊跷的人扒底,所谓访问学者没有任何门槛,只要有人邀请就行(他的家庭出身认识个哈佛的人不是问题),也不发工资,只是给个校园卡,可以使用图书馆资源。那种资料,其实是个哈佛人都可以查阅,没有任何稀奇的,我国现在在哈佛学习就业的人一大堆。(高晓松入职哈佛大学 网友:这是我见过脸最大的一个研究员!)
这里,这种经历能被人扒底,一是因为多年的全民教育,造就了全国海量的人才,什么领域行业场合都有人懂。二是网络等平台给了平常人公开表达的机会。
想想,我在乎里写得东西都有几亿浏览量了。也就是说,我都有机会打脸公知几亿次了。
当知识和信息不再被少数人垄断的时候,就是公知倒台的时候。
当然,我们国家太大,人口状况太复杂,公知的信众仍然很大。就像电信诈骗一样,再低级的骗术总有人上钩。所以,其实公知已经成了一个智商筛选器。
时代确实是变了。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发表观点的成本越来越低,现在已经低到任何普通人都能承受。
互联网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我们也一直都在说“言论自由”,可实际上这就像说“大家都有买法拉利的自由”一样,法拉利是昂贵的,但发表言论在以前可比法拉利贵的多。看看以前开法拉利的人多还是媒体名流更多就知道了(起码媒体名流都开得起法拉利,开得起法拉利的人可未必能在报刊、杂志、电视上出名)。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媒体,借着微博、微信、抖音、直播平台等等媒体平台,一个普通人只要买的起手机、电脑掏的起网费都可以发表言论。
高晓松的名气早已有之,他的节目本来也不是因为大家都喜欢、赞同才大量传播的,以前大量传播只要获得媒体的认同就可以,媒体负责人同意就可以播出某个节目,这实际上和广告没啥区别的。
以前各种报纸、杂志、电视、街边都是脑白金的广告,难道是因为脑白金真的是“年轻态健康品”吗?但看广告的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负责人认为脑白金广告好,那脑白金的广告就大规模传播了。这实际上正是反复强调“言论自由”的作用,既确立“有能力发表言论”的人“发表言论”行为的正当性,以及保护“有能力发表言论”的人“发表言论”的行为能够顺利实施。
高晓松和脑白金类似,可能很多人本来也并不认同高晓松的一些行为和观点,只是因为“没有能力发表言论”,这种对高晓松费不赞同未能广泛传播。
现在高晓松开直播,节目怎么演是以前“有能力发表言论的人”说了算,评论区怎么说了就是以前“没有能力发表言论的人”说了算了。
高晓松直播本身没有翻车,翻车的是评论区。
高晓松属于那种典型的什么都能跟你侃两句,但是深度又极度匮乏的人,经常拿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当事实,甚至自己胡编乱造。
比如说在一个佛教信仰者不足百分之一的国度号称嗅到了浓浓的佛教气息;
号称足球比赛都是有剧本的,庄家定好了比分;
讲述共济会历史和影响力等等。
如果只是一个喜欢岔开了说的人其实也没啥,关键吧,这人屁股还是歪的。
之前觉得外国月亮圆的人多,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独立思考者的增加,他的博学人设崩塌加黑历史被深挖,直播被骂到下播也不足为奇。
我估摸着这几天网上会有很多批评直播间人的声音。
毕竟如果一种声音不能被批评那将毫无意义,但你如果干批评圆圆或者矮大紧这类公知,他们的粉丝就说你搞迫害。
说他是公知有点高抬他,他更像咱们平常酒局上常见的话题王,人情通透,能说会道,天文地理,阴阳五行,政治秘闻,明星八卦,三教九流,七行八作,没有他不打听的事,也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你问他什么话题都不会冷场,七连八扯说的还头头是道。但人家平台高,人家参加的酒局宴会茶话沙龙档次也不一般,光听来的见闻见识也比咱们小老百姓多的多也深的多,此人所谓的博闻的知识来源也大抵如此。有这种人做朋友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平常上上电视东拉西扯的大家凑凑热闹乐呵乐呵得了,没什么人较他的真儿。可是你让这种人搞什么名人读名著什么毕业寄语,是笑我大中华读书人都tm死绝了吗。
我在初中的时候疯狂迷高晓松,在喜马拉雅听他的晓说(一期不落),在看奇葩说时特意抄写他的话(所谓的金句),微博关注他的生活,我觉得他很酷很文艺的人,玩音乐,玩文学(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
当时我觉得他知识真广啊,又会写歌作诗,又会风花雪月,就是长的有点差强人意罢了。
我初中有点讨厌这个社会不想学习,哪怕我去做美甲学徒呢?那才是我感兴趣的,谁喜欢学习啊?
现在成熟一些了,知道读书真的很重要。不读书你只能从高晓松这类人身上获取片面的知识,但我并不是说高晓松人很差,他学识方面比很多人要棒这是不可置疑的。
我们需要的是独立思考,不是人云亦云。在这个时代很多事情你看到的都是别人让你看到的。有些爆出大新闻都会有转折,网上戏称“让子弹飞一会儿”
比如前阵子某家长诬陷老师一案,称孩子被老师体罚导致住院,并展示了孩子衣服上的血迹。当时网络上不少大v甚至明星都纷纷转发为那位可怜的妈妈声张正义讨伐无良老师,结果呢?是那位家长自己编造的!目的我想想都觉得恶心!就是为了让孩子出名!kao
你没必要和别人意见一样,看到别人说什么你也跟着。网上的sb永远都有,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信,在这个新闻都不能全信的年代,明辨是非太难。
高晓松一案并不能说明什么,直播就只有高晓松被骂吗?明星网红直播被骂的不少吧?大明星大作家大导演我看平时也没少被骂啊?只是你把他单独拎出来放大了,这能说明什么呢?
不要给我说什么公知不公知的,他也没承认他是公知,难道这不是他人为高戴的高帽吗?
高没有那么德高望重,但觉得没有某些人说的那么不堪
害,不想写了
如果你初次和高晓松交流,你会诧异于他的渊博知识以及对问题分析的透彻,直到他说到你擅长的领域。
原答案被建议修改发不出来,
好吧好吧。。
高晓松英名神武,才艺绝伦,
代表着人类的良知,
指引着人类的方向。
我们人人要向他学习,
严格要求自己,
争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