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山海关兵败以后军队士气低沉,回到北京有过固守的打算,拆毁了城外的房屋打扫战场并布置了一些拒马,但最终决定西撤,西撤的原因因为史料缺失问题有一些谜团,就目前能够得到的信息来说,李自成不守北京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围攻北京时,左良玉攻打湖广,河南刘洪起也起兵呼应左良玉,李自成因此抽调了袁宗第率领大军前去支援,袁宗第拥有大顺军中相当一部分精锐,就这么离开了北方,大同留下了张天琳镇守,又分去一部分兵力,真定马崇喜镇守也分去了一部分兵力,以至于北京兵力仅有六七万之多。
招降了吴三桂、高第、黎玉田等人之后,又将黎玉田委任为四川节度使,让他率领自己的部下前往四川,原本在京畿驻守的明朝总兵马科也奉命前往四川,吴三桂前往北京朝见,而布置在山海关的兵力只有唐通部下的七千人。
这导致北京附近兵力的空前空虚,并且北方在经过崇祯时代的战乱和饥荒蹂躏以后,民间矛盾尖锐,到处都是各色武装,一时间难以平定,清军挑这个节骨眼倾国来攻,李自成在手下没有足够兵力、又遭遇了山海关大败以后,又没有足够粮食,据说北京在当时又发生了一场瘟疫(可能是鼠疫,导致北京守军大片病倒失去战斗力)。
并且李自成在崇祯末年就是靠围攻开封吸引的明朝将军们一波又一波的前来送人头,围点打援歼灭了大量明军,他自己怎么可能重蹈覆辙去死守北京,逼自己的部下们一波又一波的前来华北平原和清军野战?
而于谦守北京时的情况就好的多了,有稳定的全国作为后援,调集了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备倭军、各地运粮军和土木堡败军,从中选拔精锐,兵力极其充裕,达到二十二万人,李自成却只有六七万之众。并且拥有通州仓数百万石的粮草作为后勤保证, 而且赶制了一个月的器械并收回了关外败军的器械,拥有大量精良的火铳,对瓦剌军队有技术优势,而清朝却对李自成有技术优势,拥有先进的优良红衣大炮。
根据中国解放军出版社的《中国军事史》里的分析,北京保卫战中明军使用伏击战术配合弓弩火铳火箭和各种火药大量杀伤瓦剌军队,在之后又调精锐骑兵冲阵,大致类似于永乐皇帝开发出的对北方游牧的战术,李自成时代火铳火箭等武器已经普及,清军中有专门的火器部队,并且有装备精良的关宁军作为带路党弥补了清军可能有的战术短板,比于谦面临的形势更为艰难。
于谦的情况比李自成好太多,所以于谦可以守住北京,李自成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