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何进为什么要召董卓进京?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何进何进,为何如此上进?如果不是何进太有进取心了,他本来不必如此。

何进是一个我很感兴趣的人物,屠夫出身的外戚大将军,后来因为招致董卓进京而留下千古骂名。何进也是一个被刻板印象害了身后名的人:

无论是什么电视剧还是游戏,何进基本上都是憨胖憨胖的形象。这是毫无根据的。三国杀更辱何啊,哪家的大将军,会用两个猪头做披肩?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何进长得不好看。看他的妹妹何皇后在后宫得宠的情形,何皇后的美貌应该是过硬的。那么何进是个帅哥的可能性还要大一些。屠夫怎么了? 为什么屠夫就要是胖乎乎憨憨的形象?为什么不能是玉树临风的青年才俊,每天手持一把屠刀,吸引无数少女来买肉,长吁短叹恨自己才不尽用呢?

其实何进的政治头脑真还是不错的,发迹之后没有凭借着外戚的身份乱搞,而是拜了弘农杨家的杨赐做老师。杨赐是杨修的爷爷,杨彪的父亲,在灵帝朝可谓是德高望重,后来杨赐去世,灵帝还专门辍朝三日,极尽哀荣。何进能拜入他门下,说明何进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屠夫形象。

在灵帝重用蹇硕的时候,蹇硕一度被称为元帅,连何进都是他的下属。然而何进通过宣称「要观兵以应天象」,通过召集外兵进京来稀释蹇硕的军权优势,而何进也确实通过召集外兵,手里抓来了兵权。在灵帝去世之后,反手杀蹇硕,种种操作,都说明何进不是酒囊饭袋。

灵帝新亡,蹇硕也是在宫里布下杀阵,不料他的手下潘隐直接反水,何进压根就不进宫门——提前布局,收买自己政治对手的手下,何进这关键的一局赢的漂亮。蹇硕无奈只能让少帝即位,接下来自然是蹇硕失势被杀,连着何太后的政敌董太皇太后以及她的弟弟董重,都逐渐的被何家剪除。

当时何进与太傅袁隗同录尚书事。搬倒了最大的政敌董太后,自己的侄子继位了,那么挡在何进面前的只有宦官了。

其实宦官们和何家关系一直不错,何太后毒死王美人的时候,还是十常侍们出钱求得情,让灵帝息怒。蹇硕和何进争权,十常侍也是坚定的站在何家这一边。可以说在何进要动手之前,十常侍和何家的合作一直都不错。如果何进满足于做一朝外戚,和宦官合作压制士族——哪怕就保持中立,何家安享两朝富贵问题也不大。

但是何进不满足于此。从拜师杨赐就能看出来,何进其实是想把自己的家族,打造成一个类似于弘农杨家的大家族。一个东汉时期的典型大家族,从某一代开始发达之后,靠着师长、同学、门生、故吏、姻亲等关系和其他的大家族建立关系,连续几代人的努力编成一个网,然后自己的家族就成为名族了——当然,严格来说东汉有没有魏晋时期的「士族」还两说,在这里先借用这个名称,不算严谨,借过借过。

就汉朝的这些大家族,也不是一开始出身就怎么着的。比如弘农杨家,其祖先不过是汉高祖手下的西楚叛将,因为分尸项羽有功的赤泉侯杨喜。经过两汉几百年的传承,早也就洗去了武夫气,以「尚书」为家学。

杨家一个叛卒的家庭能成为四世太尉的名门望族,何家屠夫出身怎么就不行呢?何进这样的士族一代拜师杨赐,如果又诛灭宦官,彻底平反党锢——花花轿子众人抬,这份人情很可能就帮助南阳何家成为另外一个弘农杨家。

而宦官们,就是何进献给名士大族们的投名状。

名士们试图诛除宦官,从窦武和陈蕃开始就做了,只是一直没有成功。窦武当时是大将军,陈蕃是名士之魁又是太傅,这样都能被宦官们给翻了盘,俩人当日被杀,家族流放,宗族门生和旧属都被免职禁锢。何进和袁隗,哪一点能比得上窦武和陈蕃呢?何进是有西园兵,但是北军五营一直比较听宦官的话,一旦宦官拥着天子诏下,是听一个毫无根基的大将军的,还是听天子诏,其实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当年窦武和陈蕃尚且不能让这些人倒戈,遑论何进。

所以征召外兵入京,其实是灵帝时期平乐观阅兵,打压禁军气焰的招数重用。这并不是何进犹豫不决,不敢轻易动手,反而是谋定而后动。或者说,这是何家和袁家各取所需的行为。

何进自己根基很浅,没有什么门生故吏可以用,如果征召外兵,那么必然有相当一部分要依赖于自己政治同盟袁隗的人——而董卓,恰恰就是袁家故吏,当年并州刺史段颎,曾经荐董卓于公府,被当时的司徒袁隗辟为掾。董卓当时并没有什么大的黑点,至于嚣张跋扈,滥杀无辜,这是正常的边将武夫的特点,没准袁隗还会觉得这样的人真性情容易控制。而董卓响应非常积极,是旗帜鲜明的反对宦官的,政治立场靠得住:

臣伏惟天下所以有逆不止者,各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操擅王命,父子兄弟并据州郡,一书出门便获千金,京畿诸郡数百万膏腴美田皆属让等,至使怨气上蒸,妖贼蜂起。臣前奉诏讨于扶罗,将士饥乏,不肯渡河,皆言欲诣京师先诛阉竖以除民害,从台阁求乞资直。臣随慰抚,以至新安。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肉,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按照东汉时人的观念,袁隗是董卓的「故主」。这样信得过的人,袁家不用他用谁呢?何进不好说,因为何进和袁隗之间可能还存在博弈,但是作为袁家的掌门人,袁隗是肯定会希望董卓来的,董卓来了之后,袁家也可以从诛灭宦官中分一大杯羹,并且有董卓这个故吏撑腰,袁家在兵权上也可以和何家抗衡一下。

谁也不是全知全能的,当时谁能料到董卓是个不按套路出牌,敢杀自己「故主」的人啊?!

其实何进对董卓的态度也是很微妙的。一方面,自己政治同盟的人马,多少还是个助力不能撕破脸,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嫡系也确实不放心。所以何进一方面派出很多人,包括张辽去各地募兵,想建立自己的嫡系,另一方面也派了种劭两次阻拦董卓进京。明显对袁家也心存戒备。而背后有袁家撑腰的董卓自然是腰杆也硬,所以对何进也是阳奉阴违,走走停停。结果董卓还没到,何进已经被杀了。

作为一个出身一般,在朝中毫无基础,骤得大位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打造南阳何家的品牌,可谓是兢兢业业,基本上已经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但是何进这个队伍也是真难带,一方面自己的妹妹何太后和自己不一心,觉得杀了宦官「我奈何楚楚于士人对共事乎」;另一方面自己的同盟也不一心,袁隗也未必真心瞧得起还是个暴发户的何家,而是会想着自己做天下名士的领袖,借机攫取更大的权力。

后来何进轻率入宫,未尝不是因为何太后这个直接操控皇帝的人实在太重要了,取得何太后的支持——至少是保持中立,对于诛杀宦官是重要的。这其实也说明了何进不是一个蛮干的人,而是对局势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哪头轻哪头重。

何进在军中素有仁名,厚待军士,治军之法也未必很差。悲哀的是吴匡一句话「杀大将军者车骑也」,让何进的手下流涕感恩说「愿致死!」——然后一拥而上把车骑将军,也就是何进的弟弟何苗给杀了。

历史的成败往往就是细节所决定的,何进身死族灭,不一定表示何进的决策就是错误的,何进本人就是无能的。总的来说,何进还是一个有手腕、有野心、有能力的人,距离他的目标成功也就只差一步。


user avatar   zhang-ting-6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按照一般理解,也就是何进为了诛宦官而召董卓进京确实很难理解,但不妨反过来想想,也就是诛宦官只是个借口,何进本来的目的就是召唤外军,这事就有些值得琢磨了。

汉灵帝死于中平六年(189)四月,他死后半年不到就发生了四起宫廷变乱,最后造成了宦官外戚同归于尽的结局。第一起是四月当月就发生的蹇硕和何进之间的火并,这二人在灵帝朝后期就成了政敌,何进在黄巾之乱后权势日盛,灵帝组建西园新军,以宦官蹇硕担任首领,用以制衡何进。

蹇硕曾向灵帝献计让何进去讨伐韩遂,令其远离朝廷,何进借口要袁绍去东边征调军队,借以拖延时间。灵帝喜欢幼子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有意立其为太子,但这显然会遭到何进一派的激烈反对,所以灵帝到死也没有立太子。灵帝死前将刘协托付给了何进的死对头蹇硕,蹇硕想要立刘协为帝,计划诛杀何进结果失败,最后还是由何进的妹妹何皇后之子刘辩继承了帝位。

何进上台后第一个要干掉的自然就是蹇硕,但蹇硕还握有禁兵,何进当时与袁家来往甚密,又征辟了大量名士,袁绍担任司隶校尉,袁术担任虎贲中郎将,王允任河南尹,刘表担任北军中候,势单力孤的蹇硕很快被逼入绝境。走投无路的蹇硕于是给中常侍赵忠等人写信,希望和他们一起搞死何进,结果这些人转头就把蹇硕给卖了,帮何进整死了蹇硕。

与一般印象不同,何进与十常侍的关系其实相当好。何进的妹妹当年被灵帝宠幸,很大程度是靠着同乡出身的中常侍郭胜帮助。灵帝一开始的皇后姓宋,而且宋皇后还和曹操家族是亲戚,但中常侍王甫诬陷渤海王刘悝谋反,宋皇后遭到牵连被废,父亲和兄弟也被杀害,连曹操这个远房亲戚都遭到牵连被罢了官。

不久何进的妹妹成了皇后,但她在被立为皇后的第二年就因毒杀皇子刘协的生母王美人而惹得灵帝大怒,张让等人边哭边向灵帝求情,最后每人拿出上千万钱作为赔礼平息了灵帝的愤怒,这才保住何皇后的地位。而何进除了何皇后之外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张让的儿子,所以张让甚至是何进的恩人加长辈,说何家的权势是靠攀附宦官得来的也不为过。

随后在五月,何进又干掉了骠骑将军董重。董重是灵帝生母董太后的侄子,灵帝的表哥,因为刘协的生母王美人被何皇后毒杀,因而刘协是由董太后养大的,董太后还曾劝灵帝立刘协为太子,惹来何皇后敌视。灵帝去世后何进任大将军,董重任骠骑将军,何进的弟弟何苗任车骑将军,双方很快就爆发冲突。

董太后和董重有一批宦官支持,但何进拉拢到三公弹劾董太后,让太后返回藩国,又派兵包围董重的府第,最后董重在狱中自杀,董太后也于次月去世。

随后就是八月份十常侍杀何进以及袁绍等人诛杀宦官的事了。

前面提到,何进和张让等宦官的关系非常好,甚至于在处死蹇硕的过程中这些人出了力。因而在后来谋诛宦官的过程中,何进全家人都在反对。其弟何苗劝说何进,说何家贫贱,依靠宦官才得以发迹,应该继续和宦官保持友好,如果宦官倒了对自家也不会有好处。何太后以及母亲舞阳君也反对何进诛杀宦官,张让还去找自己儿媳求过情。

史书里记载何进前后十分犹豫,拿妹妹何太后没办法,于是听从袁绍的建议召董卓进京。而这里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何进自己的态度是什么,他到底打不打算诛杀宦官。

从现有史料来看,何进最初似乎并没有诛杀宦官的决心。史书里记载袁绍曾多次劝说何进诛杀宦官,第一次让何进的门客张津劝说何进,说黄门常侍与董太后相勾结,何进应该选举贤良,为国家除害,何进表示十分赞同。

第二次袁绍让何进诛杀宦官,何进告诉了何太后并遭其反对,何进拿何太后没办法,问袁绍只诛杀几个行为比较放纵的行不行,袁绍表示应该斩草除根。随后袁绍提议征调外军进京,何进答应了,袁绍也开始纠察收捕宦官,何太后被吓得遣散了许多宦官。随后宦官们纷纷找何进一家求情,甚至于找到何进本人,袁绍让何进当场诛杀宦官,何进不肯听从,劝宦官们辞官回家,以求保住一命。

袁绍又假借何进的名义,让各地搜捕宦官家属,让宦官连家也不敢回了。这时诛杀宦官的计划逐渐泄露,宦官也开始怀疑起了何进的用意,决定反戈一击。他们找何太后等人求情,纷纷回到了宫中,然后借何进和妹妹见面的机会将其杀害。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何进只有在最初,也就是打算对付蹇硕和董太后时对袁绍言听计从,随后一直在找各种借口搪塞袁绍,一会说太后反对,一会建议随便杀几个人意思一下,甚至连宦官主动送上门来也不肯动手,还给宦官出主意让他们辞官回家。应该说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何进就没同意过袁绍诛杀宦官的计划。

而且宦官们的表现也很奇怪,一开始他们都被蒙在鼓里,甚至亲自去找何进求情,如果他们知道袁绍和何进的计划,此举无异于送人头,而在计划泄露之后,宦官们果然很快就组织起了反攻。问题来了,如果袁绍的后台直接就是何进,而且召董卓进京的就是何进,那么袁绍担任司隶校尉又搜捕宦官,闹出这么大动静,宦官不可能一开始不去怀疑何进,还把何进当成救命稻草。更奇怪的是何进劝说宦官的说辞:

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今董卓垂至,诸君何不早各就国?

意思是天下人都想杀你们,如今董卓马上就快到了,你们怎么不早点回家。这番话完全说得事不关己,就像要召董卓来的人不是自己一样。如果把这些事情归结于除何进外朝廷还有一个人正在不断对宦官出击,就十分好理解了,从现有史料来看,这个不断出击的人应该是袁绍,但当时的袁绍真的有这么大能量么?个人倾向于这个人应该是袁绍的叔叔袁隗。

袁隗是比较被忽视的一个人物,他在当时担任太傅,录尚书事,与何进共掌朝政,袁隗与何进的组合同二十年前陈蕃与窦武的组合如出一辙。史书里对袁隗的记载很少,但光就其中几件事就能看出此人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例如张让等人杀害何进后让樊陵许相顶替袁绍王允担任司隶校尉和河南尹,想要掌控都城,而袁绍和袁隗一起矫诏抓捕樊陵许相。董卓在行废立时曾请示袁隗,袁隗表示同意,甚至亲自将刘辩扶下宝座。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推测,在何进死后,是袁隗和袁绍一起主导了诛杀宦官的行动。

如果解释成灵帝死后,袁隗和袁绍一直在组织各种活动对宦官下手,并征召董卓进京,而宦官吓得去找何进帮忙救命,这些记载便都说得通了。

何进一开始并不很想对宦官动手,但他在对付蹇硕和董太后时借用了士人的力量,让袁绍等人担任各种要职。而宦官们在党锢之祸时就与士人结怨极深,例如刘表何颙当初就受到过打击,这些人在黄巾之乱党锢解除时曾打算扳倒宦官,结果不但没成功自己反而又遭到打击,例如王允就是其中之一。因而在黄巾之乱后不断有人想对宦官下手,双方的矛盾已经一触即发,全靠灵帝在压着,这也是何进那句“天下匈匈,正患诸君耳”的缘由。

何进虽然攀附宦官得势,但一直在不断接近士人群体,还拜过杨赐为师。他征辟了大量名士到自己府里,如荀爽、郑玄、郑泰、刘表、孔融、何颙、陈琳、华歆、蒯越等,而这些人都想对宦官下手,如果何进直接表示反对,那攀附宦官出身的他自然会被划到宦官一党。所以袁绍让人试探何进的态度时,何进表示赞同袁绍,而当袁绍打算有所行动时,何进却始终在推脱。

袁隗选择让董卓进京,主要原因在于董卓曾经是袁隗的府吏,是袁隗一手提拔起来的,二人有主从之义。董卓进京名义上是为了胁迫太后同意诛杀宦官,但如果他成了袁隗的人,那么在诛杀宦官后袁隗的势力毫无疑问就超过了何进,何进很快也会成为袁家的傀儡。那为啥何进还要同意召董卓进京呢?

答案是何进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虽然胁迫太后只是个借口,但何进可以利用这件事来征召外军扩充自己实力。实际上朝廷当时征召的不止是董卓,光史书上有记载的就还有丁原和桥瑁,而且丁原还派张辽带兵进京接受何进调度,随后何进将张辽派到河北募兵。何进当时派了很多人出去募兵,如王匡张杨毌丘毅,刘备就在毌丘毅的队伍里。

从后面的情况来看,何进袁绍等人的部队要诛杀宦官已经完全足够了,那么何进还要不断募兵的原因大概不是为了对付宦官,而是为了对付袁隗和董卓。刚才提到张辽带的兵直接进京归了何进,张辽还成了何进的直属部下,丁原成为执金吾守卫都城,桥瑁也直接屯驻在附近的城皋。

而何进对董卓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一开始让他驻扎在遥远的关中上林苑,但董卓继续东行,到达渑池一带后何进就不许董卓继续进军,派人让他往回走,另一方面袁绍却不停催促董卓前往平乐观。这里也侧面反映出何进并不希望董卓来到京城,而袁绍却很乐意董卓进京。

后来袁绍假借何进的名义在地方抓捕宦官家属,绝了宦官后路,随后就是何进密谋诛杀宦官的事遭到泄露,宦官绝地反击。联系到何进被宦官杀害后,袁术、袁绍、袁隗迅速反应过来并组织诛杀宦官,何进旧部与董卓的弟弟董旻一起消灭了何苗部曲,那么袁家无疑是何进之死的最大受益者。董卓不过是边地一介武人,在朝内毫无影响力,接下来便是袁氏一家独大,因而很难不让人怀疑是袁绍主动泄露了计划。

然而袁家人还是没有想到自己千辛万苦招来的居然是两汉四百年以来最不讲武德的一个人,至于后来董卓兼并何进丁原部队、冒充董太后亲戚、废少帝刘辩、杀害何家人、气得袁绍抽刀子,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何进召董卓进京是被袁绍怂恿的,为的是造成一种天下人都厌恶宦官的氛围胁迫太后,然后何进就可以说服太后完全消灭宦官集团。


何进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事实上他不需要完全消灭宦官集团,甚至可以说,完全消灭宦官集团对何进来说是有政治威胁的。

一切要从汉灵帝之死说起,汉灵帝死后,朝廷分裂成了董太后为首的董党和以何进、何太后为首的何党,两派都是外戚势力,都想让自己支持的皇子继承皇位,但何党优势更大,因为他们支持的皇子刘辩本就是正式册封的太子,灵帝死前并未有废立的表示,不过有史料说灵帝死前将皇子刘协托付给蹇硕,这个说法十分模糊,所谓托付何意?是要立刘协,还是只是要他照顾刘协?反正蹇硕的认识是要立刘协,面对何党的巨大优势,怎么办?蹇硕的策略就是秘不发丧。骗何进前来,杀之,再立刘协。不过计划泄露失败,何进只要等灵帝驾崩消息传出,轻轻松松取得第一回合胜利。

【及帝崩,硕时在内,欲先诛进而立协。及进从外入,硕司马潘隐与进早旧,迎而目之。进惊,驰从儳道归营,引兵入屯百郡邸,因称疾不入。硕谋不行,皇子辩乃即位,何太后临朝,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何进身为大将军,又是皇帝的舅舅,何太后是皇帝生母,这给何党更加巨大的政治优势,不久,只能依附皇权生存的宦官集团就抛弃了蹇硕,蹇硕被处死。何进在拥有摄政权力的同时基本上掌握了洛阳的大部分军队。【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

再不久,何进处死骠骑将军董重,董太后更是直接吓死了,至此,董党基本瓦解。

【五月辛巳,票骑将军董重下狱死。六月辛亥,孝仁皇后董氏崩。】

可是,在这个何进春风得意的时刻,袁绍开始了他的套路。

“大将军啊,你不要看你现在很威风,你其实很危险啊,宦官集团仍然掌握禁兵,以前的大将军窦武就是被宦官给弄死了,而现在你掌握的军队这么多,何不一劳永逸把宦官集团消灭,既可以让自己更加安全,又可以青史留名。”

【袁绍复说进曰:“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

何进一听,有道理啊,就准备开始行动了,殊不知巨大的陷阱开始等着他了。

何进需要消灭宦官集团吗?

其一,只要皇权存在,宦官集团是无法被消灭的,除非皇帝后宫不再用宦官,而何进的权力来源,从本质来说是因为他是外戚,他依靠皇权,正如曹操所说,即使宦官集团真的有威胁,只能诛杀首恶,完全消灭宦官集团是不可行的。

其二,此时宦官集团对何进并无威胁,宦官集团必须依附皇权,而作为外戚的何进其实是宦官想要团结的对象,事实上宦官首领张让还和何家联姻了。窦武的例子和何进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窦武的外戚身份是不牢靠的,他和当时的皇帝灵帝并无真正的血缘关系,灵帝只是窦武为了掌握权力而拉过来的靠山,而灵帝本人对窦武也不怎么信任,而何进是皇帝刘辩的亲舅舅,这是完全不能比的。窦武之死,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虽然因为后汉书的政治倾向,有美化。窦武之死是因为他企图发动一场政变完全掌握政治权力,消灭宦官首领,所谓的“清君侧”。窦武在没有皇帝支持的情况下企图发动政变,是什么性质,不言自明,当时的士兵都知道窦武没理。

【曹节闻之,惊起,白帝曰:“外闲切切,请出御德阳前殿。”令帝拔剑踊跃,使乳母赵娆等拥卫左右,取棨信,闭诸禁门。】

【召会北军五校士数千人屯都亭下,令军士曰:“黄门常侍反,尽力者封侯重赏。”诏以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加节,与护匈奴中郎将张奂率五营士讨武。夜漏尽,王甫将虎贲、羽林、厩驺、都候、剑戟士,合千余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奂等合。明旦悉军阙下,与武对陈。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窦武反,汝皆禁兵,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营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

后汉书解释窦武军队溃散是因为【素畏服中官】而真正的原因是北军知道他们没理,因为他们是在和羽林、虎贲、卫尉军对峙,前两者是守卫皇帝的禁兵,后者是守卫皇宫的禁兵,谁在谋反?

和窦武相比,何进不需要再用一次政变掌握权力,因为他已经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这个权力的牢靠的,他是皇帝的亲舅舅,这和窦武这个“假”外戚不同。同时,何进当时掌握着洛阳的大部分军队。

其三,何进消灭宦官集团真的能更好掌握权力吗?史书叙述中,总是有被有意无意忽略的人,窦武之死,与窦武、陈蕃同为录尚书事的胡广被忽略了。何进之死,与何进同为录尚书事的太傅袁隗也被忽略了。如果宦官集团被消灭,何进仍然不能大权独揽,反而会成为不得不依靠士族代表袁隗的局面。理论上,太傅职位不低于大将军,且两人同为录尚书事,同时,大将军掌握的军队,也可能为袁氏掌握,我们从一些零星可知的信息就能知道汝南袁氏的势力和关系有多强。

袁绍 西园八校尉之一中军校尉 又为司隶校尉 不知在成为司隶校尉后是否仍然有西园军军权?

袁术 虎贲中郎将 禁军统帅

桓典 羽林中郎将 禁军统帅,龙亢桓氏与弘农杨氏联姻关系,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联姻关系 同时桓典为袁氏故吏,

杨奇 侍中 弘农杨氏

杨彪 弘农杨氏 职位不明,卫尉或太中大夫

汝南袁氏,关系可多着呢,就连后来入京的董卓,也是袁氏故吏,所谓故吏,就是被征辟过,三公有权自行选拔自己需要的官属(征辟),被三公征辟的人,和征辟他的三公之间就形成一种类似师徒的关系,这种师徒关系,在东汉官场十分重要,董卓臭名昭著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后来杀死了他的老师袁隗。


说回召董卓入京,何进要诛杀宦官是一步烂棋,但召董卓入京只能说是一步平庸的棋,如果不是何进突然死亡,召董卓入京的影响不会这么大。

那么何进为什么会死?

在何进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太后怕了【太后乃恐,悉罢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唯留进素所私人,以守省中。】在宫中的宦官集团被遣散,以士人代替,史料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桓典【迁平津都尉、钩盾令、羽林中郎将】【钩盾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典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

钩盾令本是宦官,被士人桓典代替

宦官集团的宫中势力暂时被遣散了,张让知道离开皇宫,宦官集团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于是立刻开始打他擅长的感情牌【张让子妇,太后之妹也。让向子妇叩头曰:“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复一入直,得暂奉望太后、陛下颜色,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子妇言于舞阳君,入白太后,乃诏诸常侍皆复入直。】

太后允许诸常侍暂时入宫。这事何进知不知道?史书没有明言。之后就是何进之死【八月,进入长乐白太后,请尽诛诸常侍以下,选三署郎入守宦官庐。······又张让等使人潜听,具闻其语,乃率常侍段圭、毕岚等数十人,持兵窃自侧闼入,伏省中。及进出,因诈以太后诏召进。入坐省闼,······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进于嘉德殿前。让、圭等为诏,以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得诏板,疑之,曰:“请大将军出共议。”中黄门以进头掷与尚书,曰:“何进谋反,已伏诛矣。”】何进之死,是宦官集团首领的困兽犹斗,他们没有兵权,只能来个擒贼先擒王。但是,即使何进死了,士人仍然没有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反而更加果断了。

何进死时已是傍晚【其日未冥四刻,大将军何进于省中为诸黄门所杀。】何进的余部和虎贲中郎将袁术联手连夜进攻皇宫,袁术出现的如此快,如此及时,不得不佩服。【进部曲将吴匡、张璋,素所亲幸,在外闻进被害,欲将兵入宫,宫合闭。袁术与匡共斫攻之,中黄门持兵守合。会日暮,术因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欲以胁出让等。】

袁绍、袁隗行动也很快【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苗、绍乃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

然后,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何进的弟弟何苗死了。【吴匡等素怨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同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士吏能为报仇乎?”进素有仁恩,士卒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

何苗之死,让何党重整旗鼓的机会也消失了,而他的死,只是吴匡、董旻干的?看看史料

【苗、绍乃引兵屯朱雀阙下】【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苗战于朱雀阙下,苗败斩之。】何苗兵败死于朱雀阙,袁绍带兵也曾经和何苗一起屯在朱雀阙,何苗死于何进死亡次日,【八月戊辰,中常侍张让、段圭等杀大将军何进】【己巳,车骑将军何苗为进部曲将吴匡所杀。】所以袁绍在何苗死亡当日 就在朱雀阙是无疑问的 请问何苗被攻击时 袁绍在干什么?


最后说说董卓入京,董卓只有三千人,依靠这三千人想要控制洛阳是痴人说梦。

从史料看 东汉洛阳常备兵力有万余人,这还不包括中平六年这一特殊年份追加的其他军队,包括

1.大将军余部数千人

2.西园军余部数千人

3·袁绍私自招募的私兵千余人【大将军何进令司隶校尉袁绍私募兵千余人,阴跱雒阳城外】

4·鲍信、丁原、王匡等被何进散在外面募兵回来的部队数千人

别忘了 虎贲、羽林还牢牢掌握在袁氏手里 光这两支军队就已经有三千左右的兵力

所以董卓凭什么掌握洛阳?

如果你相信史书所谓董卓晚上偷偷把军队放出城,白天再入城这支谎言,那么你就是相信了满朝文武都是饭桶白痴【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

事实上,董卓在入京的三天后就把皇帝废了,【 辛未,还宫。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并州牧董卓杀执金吾丁原。司空刘弘免,董卓自为司空。九月甲戌,董卓废帝为弘农王。】

【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在进行这种操作前,董卓就已经达成了他的政治目标,所以兵力威慑根本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而且董卓要真有这种操作,也是会失败的。

那么董卓为什么能成功?以下是个人意见,我姑且说之,你姑且听之。

董卓的成功掌握洛阳,全靠袁隗白给。何进死后,理论上袁隗是唯一掌权的人,因为此时他是唯一的录尚书事。但袁隗有个更大的计划,世间独揽大权的权臣都没有好下场,好一点的,霍光,死后清算,差一点的,梁冀,当场清算。如何掌握权力又避免将来的皇帝清算呢?幕后操控,而董卓就是那个在前面卖命的人。董卓入京后,没有任何功劳,直接晋升三公,没有袁隗同意是不可能的,下一步,废立皇帝,皇帝刘辩十七岁了(一说十四)换个九岁的,皇帝小,不能亲政,宦官集团已消灭,短时间不可能再起,朝廷还不是太傅说了算?而废立的罪,将来推到董卓身上就完了。虽然董卓三千人是如何威胁洛阳上万大军的是一个问题。

而两个人把袁隗自以为是的计划毁灭了,董卓和袁绍。

袁绍另起炉灶,废立皇帝啊,这么大的罪,号召天下人起来反对,不过分吧。

董卓一步步架空袁隗,晋升太尉,兵权完全到手,拉拢中间派【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还弄出个新职位——相国,和太傅对等,毕竟三公还是低太傅一级。

关东联军起兵后,已经完全掌握兵权的董卓就把袁隗杀了,所谓引狼入室,此之谓也。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liu-lao-shi-69-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白老师说又来说教了。

想通过几句正确的废话洗白,当我们是傻子呢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朱元璋把首都设在南京? 
  曹叡可能是袁熙的儿子吗? 
  三国最神秘的七人是哪七人? 
  如果司马氏没有篡魏,司马懿能否和诸葛亮一样的后世地位? 
  赤壁大战刘备为啥派人不和曹操合作,拿下江东平分天下? 
  当年明月为什么不写新书?比如宋朝那些事儿?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关羽,那么蜀汉最好的结局会是怎么样的? 
  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什么不培养魏延作为接班人? 
  请认真查看问题说明,刘备前半辈子到底是咋样的(特指遇到诸葛亮之前)? 
  如果当年镇守荆州的大将是性格沉稳的赵云,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前一个讨论
分班教学能显著提高成绩吗?
下一个讨论
一家优秀的公司,是怎么开会的?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