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预祝各位高考学子金榜题名。高考成绩马上就要揭晓了,期待各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尽管自己高考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是回想起当年高考成绩公布时候,还是记忆犹新。不过和现在不一样,那个年代互联网还不发达、普及率远远不及当今,所以高考成绩公布要复杂得多,我们当时的高考成绩发布顺序是这样的:一般是高考成绩先由考试院统计完毕后交由省教育厅获得,然后接下来传递到市一级单位的教育局,再进一步由市教育局传递到县一级单位,然后由县教育局通知所在高中,高中再把成绩张贴出来。这期间每一步传输都需要时间,最后大家只能等学校统一公布成绩。
当然,当时也可以通过电话查询高考成绩,好像记得是什么168之类的,不过是付费查询的,所以对于很多家庭经济不宽裕的人来说,还是舍不得,更别提我记得有不少同学当时家里根本没有安装电话,所以急着要看成绩的时候,还需要请别人帮忙查成绩。
不过现在想想,那个年代真不容易,尤其是那个年代还没有互联网公布成绩的习惯,甚至连哪一天公布成绩都不确定,所以到了高考结束后,根据往年估算的时间,越临近预计的成绩公布时间越是让人心跳加速。
这和今天大不一样,一方面,现在基本上各省考试院都会提前在网站上公布成绩预计发布时间,比如现在已经有一半的省份公布了成绩预发布时间,所以现在的学生不用像我们那个时候苦苦的等了。
更为便捷的是,现在成绩查询都有互联网入口,各个省的考试院之类的都提供了互联网查询成绩办法,不过相信那个时候,大家一窝蜂涌入考试院网站的时候,估计会出现网络堵塞的现象(ps:以我对这种正规网站的尿性了解,堵塞是必然会发生的,没办法,这些网站没必要为了每年那一小会儿的大流量去为网络扩容)。
这个时候也不用急,有个新的渠道,那就是支付宝查分,只要打开支付宝APP搜索高考查分,即可获得查分入口,然后按照步骤输入相应信息。相信以支付宝这种能够处理双十一那种超大流量查询规模的能力,应对高考成绩查询是小菜一碟。所以到时候如果遇到网络堵塞的考生们,可以选择这个渠道一睹为快。
成绩公布了,那么就是填报志愿的时候了,相信面对高考成绩,也一定会几家欢喜几家愁,更是会面临选择困难症。估计又有不少人开始感慨这届考生不易了,出生的时候赶上了非典,高考的时候又碰上了疫情。
不过我这里提前说两句,就不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让人成长”这种大道理了,其实跟我们那个时候相比,现在还是相对容易多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是成绩出来填志愿!
在高考结束后第二天吧,每个人会拿到一份高考试题标准答案,然后大家就开始对照着标准答案,凭借记忆进行对照自我评价,这就是估分,估分结束后,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了,现在想想那种让人完全无法掌控的状态都还十分揪心。
这个估分纯粹靠自我把我,对于客观题来说还好,至少有个固定答案,可是对于主观题,那就是真的主观了,以至于每年都有大量的人估分错的离谱,我甚至见过估分够985的最后连一本线都没上的人。
2.你无法得知自己的估分位置
可以说这个是最让人恼火的。即使自己估分较为准确,但是接下来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无法知道当年高考的难易程度,大家的考试情况,自然也无法衡量自己的估分所处的位置。
毕竟高考的录取,绝对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最大的,相对排名的作用才是最大的。哪怕估分极高,只要比你更高的分数刚好凑够了目标院校的录取人数,那么就无法被录取,而反之亦然。所以那个时候,真的有那种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存在。
3.报考学校的时候更是一场心理战
面对高考学校报名,选择往往是参照以往的录取情况,于是如何预测今年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会是什么样就成了一种超能力。这个时候,真的特别考验人性。甚至面对同样一说高校,不同人的看法完全不一样。
比如面对x学校去年录取分数低,乐观的人会觉得今年参照去年,所以依然分数线低,但是悲观的人会反过来认为,由于去年低,今年报的人肯定多,于是今年就会分数线高。于是这两种想法的人就会形成潜在的两种力量,最后博弈如何,那只能看运气了。这种情况,估计现在一样存在。
等填报完志愿,那就等着高考成绩公布吧,所以那个时候,高考成绩公布的时候就像是一次对所有考生的审判。而不像现在的高考,在成绩出来后才开始填报志愿,而且还会公布成绩排名和可以报考院校的参考投档线。
更别提我们那个时候一次只能一个志愿一个学校,根本没有现在的平行志愿一说,如果一本报考学校志愿没被录取,那么直接就掉到二本去了。
所以,比起我们当年那种情况,现在还是要好多了,至少这个时代要比我们当年好多了。
最后,祝各位考生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