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东吴历次对季汉的战争都处于上风? 第1页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简单了。因为刨去夷陵之战,我大吴场场都是背盟偷袭。

夺三郡、白衣渡江,我大吴的爱好就是背后捅刀。捎带上前传的“大发舟船迎妹”,后传的乘火打劫白帝城,整部汉吴外交史就是孙家班一边哭诉“你欺负我”,一边不断背后捅刀子的奇葩史。

末了一清算,被喷得体无完肤的刘备集团刨去被动还击,可曾发一兵一卒加于东吴?

没有。所有背弃盟好的军事冲突都是东吴患了被害妄想症后突然挑起。

什么叫做又当又立,此之谓也。

这种趁着盟友死斗大敌之际背后下黑刀的勾当藏拙还来不及,居然还好意思得了便宜卖乖,真是无耻之耻。

刘备集团堂堂正正与曹操较量一年有余,用东吴的话说,打得“北边大小皆惧”。孙十万之流身为盟友,不助拳还罢了,在朋友背后下手,倘若还沾沾自喜问天下人:

“为啥关羽能胜曹操,但被我轻松搞定?”

能说啥?

当然,自打蜀汉充分吸取历史教训,把所谓的盟友当贼防,一有风吹草动就“东增白帝之守”后,我大吴的华丽丽战绩便就此打住,只剩下全体在白帝城下丢人现眼的正常发挥了。

呵呵。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吴郡(杭州)人

姓孙

偌大的产业,巨子

长得很有特色,不同常俗

很会拱火挑事儿

有一个浓眉大眼的好朋友搭伙儿

这个朋友根在四川


此人必是一个守护者,手握三叉戟,痛击他的队友,保护他的敌人(惊喜)!


我大哥(现在是老婆了)最擅长的就是干队友,你还问他为什么擅长干队友?

说吧,是你自己去西湖底雅座,还是要俺们请你去?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真无意争什么谁上风谁下风的事情,天时、地利,甚至是人和都属于客观因素,这许多东西后人争来没必要。简单来讲运气好否,只听天命。

现在像 @快意恩仇法孝直 这样的人连客观因素都要争的长短,整的好像蜀国条件越占上风,刘备就更有能耐一样。刘备一生多逆势而行,百折不挠,这分明才是刘备最可贵之处。

就说这孙权可投入兵力多于刘备,我就不明白有什么好争。有人整天掏空心思黑孙十万,关键时候孙十万居然无法在荆州投入更多兵力,这人恐怕是连《三国志吴主传》都没认真读过。


关羽对荆南可投入兵力不多

孙权终日号称十万,夺三郡时拿不出太多兵力很好理解,他要留着预备部队,以防北方有事。与此同时,关羽号称三万,南援荆州也只能拿出五千兵力,同样很好理解,双方都要戒备北方战线,所能拿出兵力都打了折扣。这也是为何甘宁宣称只用八百兵力就敢阻击关羽的原因,关羽兵力有限。

【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什么叫“飞书”,什么叫“急助”?

刘备把关羽兵力提到三万,鲁大师只有一万兵力,能不急吗?

问题是法孝直估算孙权兵力用了双标手法,一方面把刘备五万援军与荆州军并做是总兵力,另一方面就只算吕蒙、鲁肃的总兵力,直接把驻扎在陆口的孙权当隐形,把江夏郡开除出荆州。

【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巴丘今曰巴陵。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

战争有阶段性,孙权夺三郡,很明确记载吕蒙有两万兵力,鲁肃有一万兵力。可孙权整个战役对荆州投入的兵力不止如此,尚有吕岱督十将讨长沙。接着刘备给关羽增兵,孙权急召吕蒙背上之余,还调了孙皎部去替换吕蒙,使吕蒙可以北上。孙皎与吕蒙不是统属关系,他的部队不可能是吕蒙所督二万人的一部分,他时任都护、征虏将军、夏口督,地位还在吕蒙之上。

孙皎初期有二千兵力,并孙瑜万余、黄盖数千,约有一万五千。就算孙皎部全留在南方处理吕蒙的手尾,吕蒙那二万主力也能赶往前线,已跟关羽势均力敌,况且潘璋部号称数千兵力可以发挥一万的战斗力。

孙权在陆口还有多少人,这很好推算,此战过后孙权就赶去发动那著名的合肥之战,蒋钦、陈武、徐盛、宋谦等大概率都在孙权本部。陈武督五校,蒋钦督万人,孙权本部至少留有三万人,总兵力凑起来还不到十万。

强行让刘备兵力高于孙权,无非想说真打下去刘备赢面更大.......那样形势下再打下去必定两败俱伤,政治这事就是有人肯低头吃亏才有玩下去的可能。

孙权、吕蒙两个小伙子不讲武德,偷袭刘备、关羽两位老人,这好吗?这不好,但是能占到便宜。

就好比有人在Q群对别的网友充满恶意的说:“趁他病,要他命一样。”现代人连损人不利己的想法都产生,为了意气之争玩到这种地步,更何况是充满利益的政治呢?

至于刘备带了谁回来,也可以推算一下。倘若取信《山阳公载记》描述,马超、关羽、张飞曾经见过面,当在此时。马超又曾屯兵于临沮,有一定概率是这时候随刘备到荆州。只是张飞时任巴西太守,未必抽的开身,故马超回来也存在疑点。黄忠、赵云是刘备之爪牙,通常不会离开刘备本部,最可能登场。

双方后期形势如图,刘备对孙权,关羽对鲁肃、吕蒙、孙皎。

双方都留着数万策应部队,一方面防北方,一方面怕对方直接从长江怼过来。倘若刘备在公安、江陵的部队能动,孙权在陆口的部队也能动。

吴砀、袁龙复叛又被鲁肃、吕岱讨平,时间显然发生在鲁肃和关羽对峙初期,倘若关羽三万大军压着鲁肃,他还敢分兵去平叛,这鲁大师怕也太瞧不起关云长。至孙皎、吕岱留守三郡,已说明后方无忧,按照《吴主传》说法,连孙皎部都投入到对鲁肃增援当中,估计是处理完吕蒙的手尾就跟了上去。

从刘备不责备长沙太守廖立看来,长沙郡的军事力量应该是真的不强,遭到吕岱、鲁肃打击后如何还能再有一战之力?吕蒙诱降郝普时也提及【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最起码有一点,郝普周边的军事力量都已经被吕蒙所瓦解。

鲁大师和甘宁守住资江江口,关羽无法率水军南下,这样受制于地理环境也不是关羽所能控制的劣势,原本孙权军就可以在洞庭湖来去,水军走资江、湘江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有天然的优势,这是孙权分长沙北部为汉昌,领鲁肃经营多时就埋下的伏笔。

谁占上风,看结果不就好,孙权夺三郡已成事实,最终结果是孙权得到了长沙、桂阳二郡,结果到底有没有占上风?


夷陵之战,还能强行说成刘备占了上风,现在这历史总是任人打扮,不知不觉就被偷天换日,鱼目混珠。

陆逊已经说的很明白:“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太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敝耳。”又说:“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原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当时吴军诸将不解陆逊意图,难道知道结果的后人还能装做不解?

吴军初期节节败退,避开刘备锋芒就是陆逊一开始的意图。接着是兵法中最基本的选择主战场,一路败退的陆逊可以选择便于防守的地区,得到军争之利,将劣势地形留给刘备布阵,刘备再怎么有韬略也只能被动选择不利于自己的战场,兵势难以全部展开,迟早会露出破绽。

夷陵即是后来的西陵,吴与晋南北对峙多年,都赖西陵扼守住长江门户,至杜预用离间计调走西陵名将张政后,吴国才彻底露出缺口,战略作用不必多谈。

此间主客之分明了,拿陆逊避战来论证他处于劣势,真的很少见。

陆逊此举尽得《孙子.军争篇》的精髓:“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虚实篇》又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真要按法孝直这种解法,孙子的意思岂非变成先让我军真的处于劣势,诱惑敌军露出骄纵之心,再待机破之?诸葛亮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就是认为是刘备造成的大军倾危之后果,现在这位网友法孝直说的倒像刘备压根不需要法正辅佐也能打好一样。

乃至于连陆逊不救孙桓与火攻前的试探性进攻都拿来说事,根本不值一驳。

被动选择战场不是劣势。欲战不得,锐气衰弱不是劣势。补给线拉长,遭以逸待劳迎击也不是劣势。什么才叫劣势?陆逊的行为完全可以在《火攻篇》、《九地》、《地形》各篇找到解释,居然还能说出:“假设夷陵初期屡占上风的是东吴而非季汉,那冯习可能会轻敌吗?”

假设白起不节节败退,赵括会轻敌追击吗?假设王翦不是龟缩不肯与楚军交战,楚军会轻敌吗?假设周亚夫不是坚壁不出,看着梁王被围着打,楚军会轻敌吗?历代名将此举要的不就是对方轻敌的效果吗?

战争什么时候不是论结果,而是论假设了?假设白起、王翦、周亚夫、陆逊不这么干,他们还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名将吗?

战争陷入对峙阶段,从来都是欲战不得一方落于下风,我就不明白这种上风有什么好争的?


末尾提及李恢可以煽动南中势力牵扯东吴,更是平行宇宙发生的事情。

诸葛亮南征前,蜀国对南中的控制力非常薄弱,此前邓方驻扎在南昌县,李恢驻扎在平夷县,只能初步控制南中的北部,待刘备一旦兵败,三郡并起,还被交州的士燮煽动南中人绑架了益州郡太守张裔。

即便是诸葛亮南征后,蜀国对南方统治还是:“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

倘若李恢当时真要号召南中起兵牵制东吴的能力,那么诸葛亮南征事迹压根就不值一提。退一万步说李恢能煽动南中起兵入侵交州,难道他能比经营交州几十年的士燮还凶?

南中和交州确实是通的,我经常在这两地坐高铁来回跑,高铁需要经常钻进山洞......

蜀军伐吴的后勤中枢在巴东郡,吴军的后勤中枢在南郡,双方补给距离真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这人自己扯了一番白帝离江陵有多少里,以显示刘备却敌千里的威武,怎么蜀军补给跟吴军比还成优势了?荆南骚动只对孙权有到一定牵制作用,对主战场没造成影响,步骘仅以一万兵力威压四郡,何谈刘备在夷陵之战得到了荆南的补给?

史书上都没有写刘备和陆逊存在补给吃紧,只是刘备远途进攻,消耗肯定更大。

本来战争中因地利、时机产生的因素造成的优势、劣势就不是人力所能操控,诸葛亮清晰的认知到伐吴时机不对,所以他的重点不是该怎么打,而是该不该打。到了法孝直这里倒成了好像刘备各方面因素都占有优势,偏偏自己搞翻车,这是黑刘备拿好牌打输了么?

像补给线、地形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劣势,除了会施展改变地形的法术,换了谁都无可奈何。

读史不吸取经验教训,一股心思钻研史料,好挖出挫败方各方面的优势,来论证其强大,取胜者何其劣势,并假设取胜的种种可能性,黑白不分,是非颠倒,这有意思吗?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王是被马世英拥立的

鲁王只是监国

唐王素有大志,刚烈有谋,称帝但是被郑芝龙裹挟,郑芝龙投降后,唐王战死。

邵武帝是唐王的弟弟,唐王让他继位,他有不能退让的理由。

桂王是福王之外最名正言顺的,属于正常登基。

靖江王,这是一个野心家+傻缺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汉献帝刘协? 
  相较于刘秀李世民,曹操面对的对手是否太过强大,导致其终生也未能实现统一的理想? 
  关羽和黄忠在战场单挑的时候颇有英雄相惜之感,为什么封五虎上将时关羽得知黄忠在列时很不高兴? 
  何进为何不听曹操的建议,非得要引董卓进京来除掉十常侍? 
  请问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产生了什么有利效果? 
  凭什么钟会反的是司马家,明明是大魏忠臣却被说是野心家;刘备反的是曹家,却被说是忠臣? 
  为什么有人宁愿臆想刘备装了一辈子的伪君子,沽名钓誉,却不愿相信史书一字一句记载下的昭烈帝? 
  若法正在,夷陵之战刘备能不能赢? 
  诸葛亮为什么对刘备如此的忠心耿耿? 
  连营七百里到底有多蠢? 

前一个讨论
自己没有多少钱,还整天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是怎么回事呢?
下一个讨论
你们看完《乘风破浪的姐姐》后,有没有感觉心里堵的慌?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