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你要问的其实是“即将推出的尼康入门全画幅无反相机 Z 5 可能采用的 CMOS 规格以及 CMOS 选择对性能的影响”吧?
先介绍一下几枚可能使用的 CMOS:
IMX128,5.97um 模拟层,Exmor OCADC,前照式设计,使用 sub-LVDS 8 通道读出,可外卖。全像素读出速度并不太快,6.9FPS,这个指标也反映在使用它的产品上:
这枚 CMOS 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片上相位对焦——至少目前没有出现定制了 OCPDAF 的版本。
IMX157 其实和 IMX128 使用了同样的模拟层,可以说是 IMX128 小改版,但是在功耗控制和读出速度上有所改善,最后速度达到了全像素读出 10FPS,如果想要用它做一个全画幅 2400 万像素 10FPS 连拍的单反理论上也是可以的,另外,这枚 CMOS 目前出现的版本都是带相位对焦的。
此前已经多次在回答中提到过无反结构对 CMOS 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看到即使是 10FPS 的 CMOS,在 ISP 性能不够强大、功耗控制不够理想、薄型高速机械快门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也只能运行在 5.0FPS,而 α99 凭借着更接近单反的半透膜结构实现了 10.0FPS 的连拍。
IMX157 在 α7 II 上的 OCL 经过了一些改动,解决了一代机型光线入射角过大时引起的绿色炫光问题,
IMX410 大家就都很熟悉了,最近索尼半导体外卖颇受欢迎的型号。
模拟层制程与 IMX128/157 不一样,使用的是 5.94μm 技术,因此总像素略高一点,来到 2450 万,但是技术换成了 ExmorR 背照式,这意味着把电路移到了感光层下面,因此能获得很多优势,包括减少串扰,进一步提升 QE 什么的,总之就是画质更好了。
同时由于不用担心对电路对感光层遮挡造成影响,可以设计更加复杂的电路,布置更多 ADC,所以读出速度来到了 19FPS,同时也加入了新的双增益设计,在高 ISO 的时候介入可以实现动态范围的提升,这也是 IMX410 机型高感性能优秀的原因。
由于大幅提升的读出速度,所以也提供了两种总线可以选,传统的 sub-LVDS 8 通道,和高速 SLVS-EC 8 通道,不过后者似乎只存在于索尼自己的 α7M3 上。
片上相位对焦是可选的,有的机器有有的机器没有,全看客户需要。
Z 5 的定位是入门级全画幅无反,主要是针对拍照用户,所以连拍性能和视频性能不是它的重点,介于它的定位,使用 IMX128/157 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IMX128/157 主要问题是其读出速度并不算优秀,所以就算硬上给个 4K 视频拍摄功能估计也是点对点,大概 1.7x 裁切吧——欸好像和隔壁 EOS R/Rp/5D Mark IV 一样……对于这个定位的机器,4K 就是白送的,能有就不错了。
拍照方面 IMX128/157 还是非常老当益壮的,即使是在 2020,它低感表现依旧很能打,依旧领先竞品一个身位(佳能半导体请务必加油啊),高感的话因为 DCG 的缺失、QE 的落后和 IMX410 的机器还是有差距,不过和 EOS R/Rp 五五开是没啥问题。
毕竟最后产品香不香还是要看价格的嘛,就像 EOS Rp 还能卖得不错一样,要是把价格给干到和 Z 50 差不多,那还不是香气逼人?我个人觉得 Z 5 配合 Z 50mm f/1.8 S-Line 应该会是一套很不错的全画幅摄影入门机。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标注的连拍速度均为最高速度,连续自动对焦是否开启、bit depth 设置等设置可能会导致实际使用中的连拍速度降低,本文仅讨论 CMOS 极限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