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大概是知乎史上最长的回答。
至2020.7.31已有九万字,请合理分配阅读时间~
由于先前的回答已经超出了知乎的字数限制,因而只好开新问题自问自答,希望各位继续支持!
上篇链接:
时至新帝国历4世纪中叶,这个时候的中央三大谷地各方势力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这些势力通常以城市为中心,若不是在小丘城(特斯科科,通常写作Texcoco)还有皇帝的存在,已经可以认为墨西哥再一次回到了城邦林立的大分裂时代——当然,实质上也的确如此了。
中央谷地势力大概有以下这些:
小丘城(Tetzcoco):当前名义上的帝都,特斯科科的大话事人和当年发动小丘事变的功勋贵族天旗的家族掌控着皇帝,却发现无法号令天下,便干脆只管利用皇帝的权威养尊处优地享乐了。
仙石城(Tenochtitlan):作为阿兹特克帝国的旧都可以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在来来去去的内乱当中受到了严重的损毁,人口和财富也经常性被周边势力掠夺,但掌管仙石城的执政官往往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业基础重新建立起还过得去的城市,加上学习小丘城开始适度地填湖造地(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浮田chimanitl和堤道,填起来比较容易),仙石城的范围也得以扩张,在如今的乱世中,相当于欧洲中世纪早期的罗马城——各方势力来来去去,但旧时帝都的名望足以令它屹立不倒(精罗落泪)。
神原城(Teotihuacan):准确地说,神原城并不是一方势力。神原城只有宗教建筑,即在鹰落至小丑皇帝时重建的太阳金字塔,以及周边一些配套的设施,当地完全没有形成城市、农业和人口,但是作为宗教中心经常被试图问鼎中原的周边势力占领,但占领者会发现太阳金字塔就跟小丘城里的皇帝一样,似乎没有实际的号召力……
月心谷地内部的势力:风山城(Ecatepec)、花田城(Xochimilco)、狼湖城(Coyoacan,又称为壁城Tlaltenango)、丽风城(Pachocan,西语化为Pachuca)等
月心谷地外部的周边势力:俯首城(Tolocan)、穗山城(Xilotepec)、炙城(Tlaxcallan)、瀑原城(Cholollan)、林边城(Cuauhnahuac)等
外部势力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俯首城(托卢卡)和瀑原城(乔卢拉),在帝国和平繁盛的时期,这两座城市作为三大谷地中西谷地织民谷(Matlatzinco)和东谷地瀑原谷的中心城市占有很大的地利优势,就像汉代关中左扶风、右冯翊的味道。
而两个谷地在历史上又分别归属于有过浓墨重彩的历史的外部部社,即织民部社(Matlatzinca,音译为马特拉钦卡)和炙原部社(即西班牙征服阿兹特克时的真正主力 Tlaxcallan 特拉斯卡拉),被帝国征服和同化之后,原本的政治民族差异导致的分离主义转换为了地域主义带来的分离主义。
当地的部守也都在帝国衰落之后自行割据和扩张,大有分别统一东西两个谷地的趋势,其中瀑原城已经将近旁的皮蛇城(Cuetlaxcoapan,位于今普埃布拉,距离乔卢拉很近)吞并,炙城(Tlaxcallan)亦岌岌可危……
在现实中,普埃布拉和托卢卡都的确是墨西哥合众国的第四和第五大都市,分别有近300万的人口和210多万的人口,光从人口上看就足以称得上规模庞大。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统一的月心谷(包括小丘湖/特斯科科湖以北的大片区域)的人口和经济优势足以碾压瀑原谷,但若是月心谷四分五裂而东谷地强势统一,攻守之势就将彻底逆转,瀑原城有望做到历史上特拉斯卡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不依赖从天而降的西班牙人独自“问鼎中原”,实现“特拉斯卡拉人”单凭自身的力量对“阿兹特克人”的大反攻。
通过商谍了解到中央三大谷地局势的沙原部社(哈利斯科)也逐渐有了“问鼎中原”的欲望——忠诚的战士铜山(Tepoztepetl)一直都希望拯救帝国,将皇帝和黎民百姓从那帮奸臣的手中解救出来!
此时已经相当成熟的沙原部守穗花(Xiloxochitl)同意了铜山提出的这个大胆的计划,尤其是考虑到瀑原城愈发坐大,未来很难说会不会为了集中权力、重新实现天下一统而对外用兵,消灭不服从瀑原城的各方势力。为此,沙原部社必须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便开始备战。
但就在他们积极准备的过程中,局势又忽然发生了变化——在过去数百年间咄咄逼人的犬裔(Chichimecatl)同盟忽然向沙原部社和猎鸟部社(克雷塔罗,即奥托米人-瓜马尔人同盟)求助。
犬裔同盟中的帕梅人、瓜奇奇尔人、萨卡特克人声称,北方的“野蛮人”发现犬裔同盟后方空虚,趁机南下大肆掠夺财富和人口,使得犬裔三部损失惨重!
虽然穗花听着犬裔这些“野蛮人”将别人称为“野蛮人”相当滑稽,但也皱起了眉头。
“这些‘野蛮人’,姓甚名谁?”
根据犬裔的描述,这些生活在北方的更北方的未开化民族被犬裔称为“跑腿人”,原因在于这些生活在山间荒漠和湖泊之间的少数民族非常擅长奔跑,跑得比犬裔还快!
实际上墨西哥北方的确有一支民族自称为“跑腿人”,名为拉拉穆里人(Raramuri),被西班牙语化之后为塔拉胡马拉人(Tarahumara);拉拉穆里人的分布相对较北,而在拉拉穆里人和犬裔之间,还有三支值得记住的族系:伊里蒂拉人(Irritila,西班牙人将其称为“拉古内罗人”Laguneros,意译则为“湖人”)、托沃索人(Tobosos,是西班牙人对他们的称呼,后文称为高石民)、约利人(Yoli,西班牙人将其称为“康乔人”Conchos,意译则为“贝壳人”)。
此时,沙原部社内部试图给这些北方的更北方的民族起一个统一称呼的名字。
有人认为世界的极北,那不就是阿兹特克人传说的家乡“鹭原”(Aztlan或Aztatlan,音译为阿兹特兰或阿斯特兰)吗?
穗花驳斥了这一意见,说“我们阿兹特克人”怎么能与野蛮人相提并论?
有人说这些人连犬裔都应付不了的穷凶极恶的野蛮人,也就是说比犬更狠,应当叫狼裔(Coyolmecatl)!
穗花觉得好像有点道理,但还是认为不应当将野蛮人抬高,因而更喜欢“旱民”这种称呼(Xicahuatecatl,其中Xicahua“干旱”是墨西哥奇瓦瓦州Chihuahua的可能词源),决定将远北方的少数民族统称为“旱民五部”——显然模仿自“犬裔八部”这种称呼,尽管犬裔八部实际上已经七零八落了——包括了他们从犬裔那儿得知的伊里蒂拉人、“托沃索人”、约利人、拉拉穆里人以及阿兹特克人可能早就知道的“山民”特佩瓦人(英语为Tepehuan)。
旱民五部这个称呼也描述了这些民族的生活地带是无尽的沙漠,比犬裔生活之地更加荒芜而贫瘠。如今犬裔已经稳定开采今萨卡特卡斯州(Zacatecas)、圣路易斯波托西州(San Luis Potosí)的各大金属矿藏,可以说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确已经有所成就,比旱民五部要文明太多了。
数百年间持续被纳瓦(Nahuatl)文明开化和同化,亦很可能是犬裔战斗力下降的原因,要知道墨西哥每个民族被西班牙人描述时是一个赛一个的好战、英勇、阴险狡诈……
从犬裔联盟处得到更多情报之后,穗花和铜山决定暂停“问鼎中原”的计划,与犬裔同盟订下协议,帮助犬裔击退野蛮人,同时沙原部社将要获得北方富矿的开采权!
这一次,纳瓦人有了个新对手,铜山渴望能够得到关于旱民的更多情报,他亲率大军,跟随犬裔去往北方,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北方犬裔部族居住地带的面貌。
由于文明的传入,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的芳民部(萨卡特克人)已经开始半定居农业,智慧地使用河水来开渠灌溉,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调动人力,很大程度上也加强了芳民部的集权程度。
在现实中,萨卡特卡斯州东南面有一个小州,名字很长:阿瓜斯卡连特斯(Aguascalientes),在西语中意为“温泉”(字面上是“热水”),当地在纺织和制酒方面有一定优势,还盛产一种我们耳熟能详的水果:番石榴。
考虑到“温泉之地”扼守着南北通道,当地的自然条件也还不错,铜山当即与芳民部的酋长协商,要求加码,由沙原部社在这里建立新的城市!
酋长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他爽快地答应了铜山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犬裔的萨卡特克人(即芳民部)、瓜奇奇尔人(可粗暴地意译为“鹰犬部”)、卡什坎人三部都可以迁徙来到将要建立的温泉城,成为这里的居民!
(至于帕梅人有自己的生活区域,离这里稍微有点距离了。)
铜山也同样爽快地答应了,而后和酋长一起大笑起来……
到达“芳民之地”后,铜山也得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主要对手伊里蒂拉人(Irritila),他们后来称为“湖民”(相当于西语的Laguneros)的情报——
这些生活在荒凉地区的人通常依傍泻湖生活,居住在芦苇和草做成的钟形小屋里,每家都有自己的炉火。人们穿晒黑的动物皮,擅长制作以红色、蓝色和棕色装饰的线和纺织品,用纤维编织不同厚度的屡、垫子、网、头巾和绳索,而他们身上的装饰则用动物椎骨、贝壳和蜗牛珠制成。
生活在山谷和山上的部落以狩猎为生,他们会打来野兔和鹿,有时还能猎到熊,此外会收集野生的水果,并且已经开始少量地开采银矿。他们会使用一种名为“纳莎”(nasa)的带孔篮子放到湖水和河水之中,鱼可以进入而不能离开,放上一天一夜,第二天便装满了鱼。有时候这些湖民还会猎鸭子,方法相当粗暴:直接在水里将鸭子踩住并使鸭子淹死……
长期狩猎采集的人,大概因着一直与野生动物做着斗争,都会变得善战而凶残,这也是开化的犬裔难以应付旱民的原因。
不过得到这些情报之后,老将铜山心里也有了计划。
既然湖民伊里蒂拉人傍湖为生,同时可以想到其人口规模远不及“南方”来的纳瓦人,那么他们要做的事情就相当简单了——
让犬裔作为向导,带领沙原军进行扫荡!
到了实际操作之后,铜山发现自己可能想得过于简单了……
如同几百年前纳瓦语始终无法彻底消灭犬裔那样,这一回纳瓦人和犬裔联手也同样消灭不了更北方的这些野蛮人——伊里蒂拉人干脆放弃了自己的村庄和房屋,去到更隐蔽的地方居住,或者干脆就居住在山洞里头。
而这些湖民的战士则把犬裔曾经的看家本领游击拿来使用,一旦发现沙原-芳民联军当中有分开得太散的时候,湖民就会忽然杀去,既了结了敌军的性命,又从“南方人”那里收获了大量精致的产品:铜铁兵器、盔甲、棉衣以及有些士兵携带的小块金银或宝石……
清剿军经过狭窄的河道或湖岸的时候,山上便会有巨石滚落,令士兵们掉落水中,而早已布置好的网和篮子使落水者难以行动,渐渐被水淹没不再动弹……
若是击溃了清剿军的一支更大的队伍,湖民甚至收获了一架轮车。可是如今他们生活在地貌起伏的山岭当中,车子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干脆点一把火烧了。
陆续收到战报的铜山瞪大了双眼,深感头疼。
在现实历史当中,西班牙人向北方殖民之时,各支旱民部落也是如此对待西班牙人的。旱民五部当中的托沃索人(Toboso people)曾被西班牙人招揽来学习西语和基督教,但托沃索人拒绝并离去,随后的两百年间常常发动对西班牙据点的袭击,让西班牙人和他们奴役的劳工无法安生。因此西班牙人将他们评价为“狡猾之徒”。
由于无法谈判,西班牙人甚至没法像结束奇奇梅克人的威胁时那样使用“购买和平”的策略,他们只能放任旱民自生自灭。随着新西班牙殖民岭在北方的不断拓殖,旱民各部的生存地带越来越小,人口变得稀少,不少人也开始被西班牙人所同化,到了18世纪,旱民才终于没有了多少威胁……
回到我们的故事线中,要说清剿军人员的伤亡率实际上也并不高,但是每一次任务都是己方中招而敌人几乎毫无损失,这给沙原-芳民联军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铜山曾经听闻数百年前伟大的小丑皇帝也曾对喜欢游击的狡诈的犬裔发动了耗时多年的战争,所使用的方法是在麦秸平原建立以平地城为首的多座城市,让纳瓦人、奥托米人、普雷佩查人迁移至此,实现对瓜马尔人生活地区的全方面的包围,便开始考虑自己能不能也使用这样的策略。
但他很快就自己摇起了头。
这干旱荒凉的大北方可不比有鸦田河穿行的麦秸平原,以阿兹特克人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没法在此种地,萨卡特克人那样的犬裔都是在偏向更南方的地区建设农村、矿山和小规模的市镇,而不是来到这北方的荒郊野岭……
夜晚,在月光的照耀下,吹着比南方稍微凉快干燥一些的夜风,沙原军中的不少士兵开始惆怅起来。
芳民部的酋长特地给大家带来了龙舌兰酒(metoctli),试图缓解这些“南方人”的情绪。
根据阿兹特克的习俗,酒不是随便能喝的——通常来说只有老人能在节庆时节喝上一点。但犬裔可没这么多规矩,酋长用蹩脚的纳瓦语跟大家说:“这里是我们萨卡特克人的地带,开心了不开心了,都可以喝!”
听了这话,沙原军的士兵们将信将疑地取了犬裔递来的酒杯——高级军官拿到的还是青铜酒杯,足见犬裔的诚意——纷纷一饮而尽。
这种颜色似奶水、黏黏的、酸酸的、表面上有一层淡淡泡沫的酒是种烈酒,曾在纳瓦语中称为“白酒”(iztac octli),英语和西语中pulque一词来源于纳瓦语poliuhqui(变质者)。
畅饮过后,沙原的士兵们面红耳赤,回营帐后都很快倒下睡着了。毕竟由于习俗的原因他们基本没喝过酒,没啥酒量。
有还清醒的士兵凭着这股微醺的劲儿,望着月光照耀下无尽的荒原,想到这些日子的清剿行动里死去的同袍,温润的故乡在他脑海中浮现,他的心情愈发惆怅:
“我想家了……”
据说这个世界里阿兹特克最早的边塞诗,便是成型于这个时期。
面对这个棘手的任务,铜山和他的手下一度觉得不远万里过来送人头毫无意义,不如干脆收拾包袱回家……然而沙原部社与犬裔联盟达成了合作协议,对于企图在帝国西部建立领导地位的沙原部社来说是绝不应放弃的机会。
既是如此,他们就该考虑换一种方式,来达成大家都满意的结果了。
若是以一个统一的帝国去对付旱民,实际上会有一另一条路:通过合欢部社(瓦斯特克人)的领地,即墨西哥东北部进行拓殖,要知道东北方是半湿润气候的平原,在这里建立城市和农业便能实现控制,而后通过“东方母亲山脉”(东马德雷山)的一个重要的山口西进,要比从月心谷地(墨西哥谷地)直接北进方便得多。
在如今的墨西哥,这个山口因区位优势而极大发展,建立了墨西哥的第三大都市:蒙特雷(Monterrey),这里有近五百万的人口规模。
然而此时的沙原部社只能控制帝国西部地带,合欢部社对于沙原部社来说实在是鞭长莫及。
望着北方的千里荒原,铜山苦思冥想了多日,终于想出了一条策略:
“所谓‘旱民’,不是有五个部族吗?”
与萨卡特克人商量过后,很快沙原-芳民联军派出一小支部队向北方进行危险的探险:他们要翻山越岭,寻找一个地标:被当地“旱民”称为“高石”的地方,音译为马皮米(Mapimí)。
围绕高石地区居住的旱民在现实中被称为“托沃索人”(Toboso people),考虑到“托沃索”是个西班牙语名字,我们的故事中将他们改称为“高石人”或“高石民”。
根据犬裔的了解,高石人以部落为社会生活单元。在现实中西班牙人开始具体了解托沃索人的1680年代,共有12个部落,但在十多年后数量就迅速减少成4部,名字分别为Osatayogliglas、Guazapayogliglas、Chichitames、Sisimbles(这里就不音译了也没什么意义),部落数量骤减的原因,我尚未找到资料因而并不清楚。
而在我们的世界线里,没有被西班牙殖民扩张压缩生存空间的高石人依然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在大北方地区,部落依然繁多。
高石地区有一片非常适合生存的地方:在现实中西班牙人在这里建立了托雷翁(Torreón)城,这里有河流穿行,可以用于灌溉,因而拓殖者建立了水坝和高塔,“高塔”便是托雷翁这个名字的来源。托雷翁同样由于区位优势,在近现代发展成了墨西哥第九大都市,整个都市圈有近150万人口。
通过地理探险了解过这一点后,沙原-芳民联军便知道想要寻找同样狡猾凶悍的高石民并不困难——只要寻找到现实中高塔城所在那一片盆地,就必然能够发现高石民!
在孤军远征的过程中,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这些来自南方的“文明人”也不得不学习旱民的生活方式狩猎、采集、捕鱼以获得足够的食物,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便惊喜地发现了高石民。
一经发现,沙原-芳民联军立即向高石民的猎人们发起攻击,他们没有使用高效的铜铁兵器,而是特地采用了落后的攻击方式:投石。
惊讶的高石民连忙望去,只见一群穿着凉鞋、戴着头巾、穿着轻薄的黑色皮衣、身上绑着红色或蓝色装饰品的武士恶狠狠地盯着己方,口里喊着一种听不太懂的语言,他们马上知道攻击者是谁:伊里蒂拉人!
少数的猎人扛不住专业军队的攻击,只好逃之夭夭,但铜山并未就此罢休,多次在不同地方成功地袭击了高石民的猎人,以至于极度愤怒的高石民纠集武士试图还击,却无法在自己生活区域的周围找到敌人。
高石民各部落紧急召开会议,各酋长一合计,一致认为你不仁我便不义,到南方杀向“湖民”伊里蒂拉人的地盘去!
当两支旱民部族相遇的时候,铜山和芳民的酋长站在高处看着两支野蛮人打成一团,喜笑颜开……
这场战争随着沙原-芳民联军不断暗中挑拨而愈演愈烈,湖民和高石民都因对方凶狠的攻击而出离愤怒,纵使双方部族当中有渴望和平的人,其意见总是会被鹰派彻底打压。
最终,湖民和高石民都元气大伤,萨卡特克人等犬裔对此深感满意,特地召开宴会犒劳沙原军。
铜山:“那么,温泉城的建设,应该可以提上日程了吧?”
没想到最近两个答案的点赞数狂涨,为了庆祝上篇点赞超过2000及本篇答案点赞数达到1000,按照承诺这里又该到小彩蛋时间啦!
这次的彩蛋,我们要简要讲解一个很多人好奇且重要的内容:在我们的故事线里,公元19世纪时美洲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发展状况。
(8.19:今天知乎服务器出毛病了竟然不能添加图片……就先请各位读者自行打开谷歌地图对照着看吧 [捂脸],下面的链接是我最常用的镜像谷歌地图,不需要翻墙也可使用)
1、印加帝国
首先是美洲的另一个原生文明,印加,或者他们自称的“塔万廷苏尤”,在现实历史中前殖民时期就已经先于阿兹特克成功地统一了安第斯文明。
印加帝国有着令人惊叹的文明成就,那就是在没有文字、轮子、铁器的情况下,在安第斯高山之上建立了南北纵贯三千公里的庞大帝国,大体覆盖今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北部等范围,并且其制度的集权程度也远远超出其生产力所处的社会水平。
经济上建立了一种再分配制度:平民要将收入悉数交给领主,再由领主进行分配,因而常被人戏称为“古典共产主义”;平民也要定期参与劳役,印加们(“印加”即塔万廷苏尤的皇帝)也得以建设一些伟大的工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安第斯山脉上建立了道路系统,帮助帝国都城库斯科实现对南北各地的掌控。
在技术水平上,印加人已经有铸造金银器的传统并且已经开始冶炼铜(跟中美洲处于相似的阶段),不过在前殖民时期主要也是使用石器为主。虽然没有文字,但印加人结绳记事的水平非常高超,发明了一种明为“奇普”的绳结系统几乎可以当作文字书信来使用。
不过在现实历史当中前殖民时期的印加帝国就存在一个严重的内部隐患:由于皇权过于集中,对帝位的争夺就相当令人瞩目。15世纪中叶伟大的征服者帕查库提(Pachacuti)就是击败了父亲和兄弟夺得了帝位,随后帕查库提征服了相当于现秘鲁的大部分地区,奠定了库斯科王国在安第斯文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为印加帝国的建立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
而在西班牙人前来征服的前夕,由于皇帝感染天花死去(没错就是西班牙人带来的……这病毒通过哥伦比亚地区之后,沿着印加帝国畅通的道路系统飞快地传播),瓦斯卡尔(Huascar)和阿塔瓦尔帕(Atahualpa)两兄弟开始爆发激烈的内战,一方面消耗了印加帝国的国力,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加强了权力集中的程度,使得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巨大成功。
在我们的故事线中,虽然没有欧洲人带来的天花,不过印加瓦伊纳-卡帕克(Huayna Capac)死去之后,他所指定的继承者尼南-库尤奇(Ninan Cuyochi)也意外死去,另外两兄弟瓦斯卡尔和阿塔瓦尔帕便上演了印加家族的“传统艺能”,为争夺皇位爆发内战。(世界线的收束。)
这场内战的胜利方依然是阿塔瓦尔帕,相比于现实历史,我们故事中的阿塔瓦尔帕幸运得多:他不需要面对忽然出现的白皮鬼,而是终于可以着手从容地整合国内力量支持自己的统治,使得印加帝国终于在征服基多王国(位于今厄瓜多尔)和内战之后稳定下来。
由于疆域极盛、长期和平以及技术进步,印加帝国到图帕克-阿玛鲁(Tupac Amaru,前文中曾简单提到过)执政时达到了鼎盛期,外敌无非是东南方雨林当中的查科人和瓜拉尼人(按语言的角度来看“瓜拉尼人”是今巴拉圭的主体民族,是整个美洲都少有的原住民语言为主流的国家),以及高山沙漠以南即今智利地区的马普切人。技术上青铜器也将登上印加文明的历史舞台,但没有精于数学的玛雅人帮助构想轮子,统治着山脉、海岸平原和热带雨林的印加帝国的轮子和车子恐怕要比中美洲晚很多才能出现。
既然已经实现了天下的大一统,印加帝国实际上要比阿兹特克帝国更早陷入到王朝周期律当中——和平和繁荣促使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扩张的停止、阶级的固化使得对现有利益的争夺愈发激烈,而在继承法方面做得相当不好的印加家族将会重复上演同室操戈的戏码,内战继承法使得国家被撕裂,无法忍受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一次次的内战以及地震等天灾的遥远地方会接连爆发起义。
到17世纪中下叶,印加帝国会分裂成三个部分:位于今厄瓜多尔的基多王国(Quito)得以复兴,以艾玛拉人为主体、位于今玻利维亚的部分将会建立查卡王国(Charca),而塔万廷苏尤帝国便只剩下以克丘亚人为主体、位于今秘鲁的部分,也将不再有资格被称为“四方之地”塔万廷苏尤。内战持续下去的话,就连秘鲁地区也会进一步分裂,回到两百多年前帕查库提以前的四分五裂的状态。
位于秘鲁西北海岸的奇穆人在15世纪作为库斯科人的重大对手,被征服之后得到了重点“照顾”,失去了参军的权利,因而秘鲁北方将以卡哈玛卡(Cajamarca)为中心割据;秘鲁中部的海岸城市利马(Lima)凭借地理环境建立独立城邦。
至18世纪中叶,情况发生了变化:库斯科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复兴者,图帕克-阿玛鲁二世(Tupac Amaru II)。
在现实历史当中,生于1738年的图帕克-阿玛鲁二世发动了“安第斯大起义”,试图摆脱西班牙的殖民实现独立,最终在1783年兵败身亡。尽管他的结局是一场悲剧,但他也成为了秘鲁人心中的英雄形象,成为了秘鲁独立战争和印第安人权运动的一个崇高符号。
在我们的故事中,图帕克-阿玛鲁二世不忍心看着帝国一步步衰亡,立志要重新统一塔万廷苏尤,登基之后收回了在库斯科周边的权力,像他的祖先帕查库提那样走上南征北战的道路,在19世纪到来之际,成功地统一秘鲁全境,也因而得名“复兴者”图帕克。
然而,库斯科的继任者发现他们无法像历史上的图帕克-尤潘基(Tupac Yupanqui,即帕查库提之子,帝国的第十任印加)那样轻松地击败基多王国和查卡王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大邻国都实现了技术进步和一定程度的扩张,已经有与库斯科一战之力。
在“复兴者”图帕克统一克丘亚人之后,基多和查卡就已经与库斯科持续争斗,南北方相距甚远,使得库斯科难以应对南北两线作战,印加们知道自己只能交好一个、专心攻伐另一个,最终库斯科与基多达成友好和平协议,在19世纪上叶,爆发征服艾玛拉人的查卡王国的长期战争——这与15世纪时印加帝国的先征基多后伐艾玛拉的顺序正好相反
因而在我们的故事进入到沙原部社已经成为阿兹特克帝国西部的领导者的时候,“第二印加帝国”才刚刚吞并了查卡王国,并意外地发现:
一直游荡在亚马逊密集森林中的蛮族瓜拉尼人竟然开始定居开拓了?!
基多王国竟然找到了更北方的盟友?!
还有……传说中的“玛雅人”……又是哪来的蛮子???
2)哥伦比亚的穆伊斯卡文明
要说整个美洲大陆上,哪里最可能出现中美洲文明、安第斯文明之外的“第三文明”,我的答案是今哥伦比亚地区,而不是很多人以为今美国范围内的北美地区。
(实际上北美确实出现过一个次生文明:卡霍基亚,但在14世纪就彻底衰落了,具体可看以下链接)
哥伦比亚地区在我们的故事线中被玛雅人起了个新的名字:奇布察地区(Chibcha),这是因为大奇布察语系(Macro-Chibchan languages)的主要分布范围基本就是在现实历史中的“大哥伦比亚地区”,包含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拿马(但厄瓜多尔没有),而大奇布察语系族群中最重要的两支是泰罗纳(Tairona)和穆伊斯卡(Muisca)。
(在地峡地区,从尼加拉瓜到巴拿马都分布了许多操大奇布察语言的小型部落,目前来说没有什么重要性因而暂不提及;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应该是一支名为“古纳”Kuna 的民族,也许以后会讲到。而在现实中的哥伦比亚除了泰罗纳和穆伊斯卡外,也还有一些小规模的非奇布察族群的民族。)
泰罗纳人分布在哥伦比亚北部海岸,主要围绕在今圣玛尔塔(Santa Marta)附近,在上篇讲到玛雅人的大航海时代时就有提及。在当时,擅长航海和穿行丛林的玛雅人没有沿着奇布察地区的大河溯游而上以及登上安第斯高山,因而错过了与一个重要王国直接接触的机会。
这个王国名为穆伊斯卡,如同在前文中曾提及的那样,在现实历史中以“黄金国”的传说而被西班牙人盯上,最终沦为新格拉纳达殖民地。
而若是在没有西班牙殖民的世界线中独立发展下去,穆伊斯卡人先是形成一个部落联盟,实现“统一三大部”的目标:包括齐帕(Zipa)、察克(Zaque)这两个主要的穆伊斯卡人部落以及剩下的一些小部落,而后在一次次应对外部民族(如加勒比人)的军事威胁时逐步加强部落联盟的权威成立王国。
建立在高原之上的穆伊斯卡人相比于16世纪时其周边的民族有着“更加文明”的优势:穆伊斯卡人发展定居农业,人口稠密,据信在殖民前夕已经有一百万级别的人口;当地铸造金器的水平相当高超,并且当地还生产祖母绿这种能让中美洲人饥渴不已的玉石;更加神奇的是,连印加文明都没有点出的“文字”,穆伊斯卡人也发展出来了,不过“穆伊斯卡文字”只包含了数字,但是有这样良好的基础,进一步用文字来记录语言便也不远了。
在一次次的战争中,穆伊斯卡王国将会实现对外扩张——将外部民族收为附庸,并逐渐将本族人口派出拓殖,以波哥大(Bacatá)和通哈(Tunja)为中心开疆拓土。在漫长的岁月中通过奇布察地区(哥伦比亚地区)南方实现与基多或直接或转手的商贸沟通交流,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吸收印加文明的成果。
在前文中我们讲到美洲实际上早就存在中南美的转手贸易,像玉米和土豆等物种实际上早就已经是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能享用的作物。而玛雅人开始了大航海时代之后,甚至在南美洲北岸建立了马拉开波等殖民地,终于与泰罗纳人实现直接的接触。
泰罗纳人知道玛雅人不喜欢爬上高山、深入内陆,发现了重大的商机,开始充当连接玛雅人和高原上的穆伊斯卡人的脚夫,将无数中美洲的文明成果不断地传入到奇布察地区的深处,穆伊斯卡人也实现了快速的技术进步:铜器、铁器、可可、羽制品、染料、轮子以及一大堆无用的知识,我全都要!
所谓“无用的知识”,指的是穆伊斯卡开始了解到北方的海洋上原来存在着无数商业和航海业极为发达的城邦,这些城邦由名为玛雅人的民族掌控,而在玛雅人老家所在地方,那儿甚至存在着一个幅员辽阔、技术先进的庞大帝国,人人锦衣玉食,皆着红袍、饮可可、读诗书、踢球赌球,极为快乐,宛如天堂!
穆伊斯卡人感觉,这北方传说中的帝国才是真正的“黄金国”啊!我们这可弱爆了好吧?
就这样,发展出次生文明的奇布察人(穆伊斯卡和泰罗纳)得到了南方印加、北方玛雅双重灌输,就像古典欧洲的腓尼基人、希腊人得到了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的双重灌输那样,一下子迅速地发展起来……
渴望着与玛雅人直接接触的穆伊斯卡人在公元19世纪迎来了“第二次大扩张”,在雄主克蒙沙托沙(Quemuenchatocha)的带领下极速扩大,很快引发了北方泰罗纳人的高度警惕。克蒙沙托沙派出的使团也成功地与西南方的基多王国结为盟友,双方约定共同清理两国之间的落后部落实现直接互通。野心愈发膨胀的克蒙沙托沙认为自己几乎能同时挑战南方的第二印加帝国和北方的那啥阿兹啥的帝国,认为“我才是世界的中央!”。
但眼前,他最大的阻碍是盘踞在奇布察地区北方的泰罗纳。
3)南美:万物生长靠印加
相比于夹在中美洲文明和安第斯文明之间的“奇布察文明”,美洲大陆的其他地区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讲到北美以前,简要地提一下南美洲剩下的地方:
一个是巴西,在茂密的雨林和杂草丛生的高原主要生活着的原住民为图皮(Tupi)族系,他们过着不断迁徙的生活。
而在南美洲有一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地方,在现实历史中被称为“拉普拉塔”,即如今的阿根廷,这里气候宜居、平原广大,但由于几乎是史前人类最后迁入的地带,这里人口相当稀少,因而非常难以自行发展文明。
长远来看的话,在南美洲可以说是文明顶峰的印加文明在不断地向外传播文明成果,定居农业、制陶、冶炼、结绳、房屋、桥梁、沟渠、印加帝国的集权制度等等等等都有可能被周边民族学习使用。
其中最靠近印加文明区的瓜拉尼人就在艾玛拉人的东方也逐渐定居下来。仍然缺乏铁器的他们,使用着石器和少量的青铜器伐木开拓,艰难地种植着土豆、玉米、南瓜、菜豆、木薯和花生等几乎整个美洲都有种植的作物,用丰富的木材和山石建起房屋,逐渐形成穆伊斯卡以外南美洲另一个充满希望的文明。
而与印加文明隔着高山和沙漠的马普切人对此颇为不屑:这些生活在今智利地区的原住民到如今依然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若是北方那些自诩文明的克丘亚人和艾玛拉人再次南侵,那我们就可以像传说中的祖先那样将他们一次次击退!
至于更长远的未来,有可能是艾玛拉人和瓜拉尼人不断向东南开拓,终于将文明播撒到了阿根廷北部地区,利用大河平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国家。但,那可能要到很晚很晚的时代了。
4)蛮荒的北美
由于中美洲与北美洲部落隔着高山和沙漠,文明成果的传播在北美洲不如在中南美洲那么容易,仍然还需要更漫长的岁月。
在让北美各支原住民进入我们的故事之前,我们还是先稍稍眼熟一下一些值得记住的名字:
在美国西北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常简称为BC或卑诗省),被欧美人统称为卡斯卡迪亚(Cascadia)地区或“西北太平洋地区”,现实当中这里有温哥华和西雅图两座著名的大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主要原住民族系是萨利希人(Salish),以捕鱼为生,以高高的柱式图腾为他们宗教信仰的象征。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毛织品看起来相当不错;以及他们的语言极具特色——很多时候一句话没几个元音,几乎全是辅音串,一眼看去几乎就根本不知道怎么读出来……
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地方,即现亚利桑纳州和新墨西哥州,生活着名为讷-德内(Na-Dene)人的族系,其中包括纳瓦霍人(Navajo)和阿帕奇人(Apache)最为知名。其中纳瓦霍语由于语法和发音极为艰难被认为是魔鬼的语言,甚至在二战中用作军事秘语。
讷-德内人的生活区域是典型的“西部”,也就是美国各类西部片中的那种景象:天空总是晴朗的,而地上处处都是沙漠、旱地和少量的草木,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不少高山和悬崖,少量的河流穿行而形成绿洲……
至于密西西比河大平原地区生活着为数不少的迁徙部落,由于不像现实历史中那样有欧洲人传入马匹,帝国时代3中驰骋大平原的苏族(Sioux)在我们的故事里仍然要用自己的双腿来行进。
别看现在大平原那么辽阔平坦、农业发达,实际上历史上大平原对于文明发展而言是存在着巨大的劣势的:由于南北方向极为平坦,夏季的飓风、龙卷风以及冬季的寒潮几乎可以席卷整个大平原……要说最适合大平原发展的模式还真是如今美国这样,用机械化农业实现粮食的丰产。
当然,大平原的原住民还有一种最为魔幻的发展方式:将世界上最难驯化的北美野牛(Bison)给驯化了。
北美野牛体形庞大的同时速度极快,一大群牛在北美大平原狂奔的情景可谓壮观,曾将美洲野马猎杀殆尽的美洲原住民愣是没把野牛猎杀到灭绝,在前殖民时期野牛的数量依然相当可观。但单看北美野牛的属性就知道想要将它们驯化有多么艰难……在现实历史中,美国人和印第安人还是靠着马匹和枪支带来的巨大优势才将野牛猎杀到数量骤减,即便如此都还没将它驯化——毕竟欧洲人也同样带去了温顺的牛,何必花力气冒风险驯服野牛呢。
但若是在我们的故事中,真有大平原的原住民做到了这一点,便能给他们自己带来巨大的好处:牛可以驼物,可以拉车,可以耕田,肉质鲜美,皮毛好用……中美洲人对于大平原的牛渐渐有了了解之后,便可能产生新的需求和新的商贸路线,使得中美洲的文明成果能更直接地传入北美。
——既然讲到商贸就再补充一点:北美难以发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完全没有美洲文明地区渴望的特产(也许花生和葵花的产量丰富了之后或者卡霍基亚文明的锻铜技术得到传承可以改善这一点),在这一点上北美可以说远不如奇布察地区(哥伦比亚地区)。既然没有优势特产,中美洲人及周边的民族便不会与北美民族建立充分的商贸联系。
回到正题,让我们介绍北美最后几家值得记住名字的民族: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麓的切罗基人(英文为Cherokee)和克里克人(英文为Creek),切罗基人最为有趣的一点是在现实历史中他们利用欧洲人带来的拉丁字母发明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切罗基文字”。这是一种音节文字,并且字形虽然用了拉丁字母的字形但发音上其实毫无联系……
而在东美洲,最值得注意的显然是美国历史中与盎萨殖民者互动较多的易洛魁联盟。作为一个族群的称呼,易洛魁人(Iroquois)主要居住在五大湖以东地区,大约是今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其旁支包括上面提到的切罗基人以及生活在今加拿大安大略省(即多伦多周边地区)的休伦人。
整体来说,这些北美原住民的文明程度始终都较为低下,文明的几大要素城市、国家、文字都无一达标,不过这些原住民也的确创造了一些颇有有趣的文化,若深入了解下去,很可能会觉得他们的建筑、服饰、宗教其实也挺有意思。
既然缺乏发展出原生文明的条件,北美原住民要进入文明主要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等。
等到多少年以后,中美洲人开始通过泰沙地区(即德克萨斯)或墨西哥湾向北美开拓,建立据点,与当地原住民产生互动,这样开始中美洲的文明成果才会较大规模地涌入。
然而到我们故事线的如今,主导海洋商贸的玛雅人依然认为北方大陆基本没有什么价值……在北美,只有少数玛雅人在佛罗里达建立了规模很小的据点。
// 讲到这里,再给大家添加一个彩蛋中的彩蛋:
玛雅人在鲜花半岛(佛罗里达)建立了一个“玛雅密”(Mayaimi)的小型据点,这个名字来自于当地土著“大水”一词,玛雅人听着像是在说他们,便特地采用了这个名字——实际上在现实当中美国城市迈阿密(Miami)也正是这么来的。
在玛雅人与当地土著接触的过程中,一则传说不胫而走,传到了海间之地西部的维乔王国、地峡地区的尼加拉瓜,甚至最远传到了南方大陆的基多王国……
这则传说的内容是这样的:
当地土著人传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比密尼,那里有个青春之泉,泉水神奇,号称生命之水:枯叶落进去会很快变绿,濒死的昆虫接触到这种水后会立马飞起来,腌过的咸鱼放进去也能复活。邻近的部落酋长每年都定期到青春之泉走一趟,喝上泉水后就会活力大增,精神焕发。无论多么衰弱的老人,到青春之泉走一趟,回来后都会恢复活力,娶妻生子。古巴的阿拉瓦克部落酋长西克尼就曾禁不住诱惑,亲自率领几个亲信北上寻找这一神秘的地方。他的族人说,他到达了比密尼,找到了青春之泉;在那里乐不思返,正享受着青春常驻、长生不老的快活日子呢。
玛雅商人从热原部社(托托纳克)的商人那儿听到了这则传说后非常疑惑,他们在古巴可从来没听说过哪有什么酋长专程北上寻找青春之泉啊?有玛雅人也试图在鲜花半岛(佛罗里达)进行探索,但鲜花半岛处处都是湖泊、河流、沼泽,哪能分辨哪个才是青春之泉?!
生水喝多了之后,这名玛雅探险者最后中毒身亡……
(8.28:知乎上传图片的功能一直没修复好,咱还是不等下去了,接着更新吧!)
回到昇原城时,铜山得到了部守穗花的亲自接待,不少士兵的家属也都出城迎接沙原远征军凯旋归来。当然了,不少家属只迎来了尸骨,五味夹陈。
与犬裔同盟终于建立起同盟关系,对于沙原部社而言意义重大:从这时起,沙原部社周边的势力已经基本都是友好势力或自己直接掌控的势力。
北边,是很早就被拉进“西部同盟”的卡什坎人,以及刚刚建立友好关系的犬裔同盟,包括萨卡特克人、瓜奇奇尔人、帕梅人;
南边,是经过征服之后被彻底纳入统治的原圣手部社,如今已经稳定地向沙原部社提供铁矿;
东边,是连豪族都得将继承人送到昇原城当人质的渔原部社,;
西边,是部守穗花的“王配”的老家维乔王国,穗花还生下了几名健康聪慧的子女,其中长子已经被确立为继承人。
这位继承人同样名为纳亚里特(Nayarit),其父母期望他能成为跟他的爷爷纳亚里特二世以及传说中的国王纳亚里特一世那样伟大的统治者。
待到铜山凯旋之时,小纳亚里特的爹、穗花的丈夫看了看如今已经有少许老相但坚毅非凡的大将铜山,再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总觉得儿子眉眼间仿佛有着跟铜山一样的气质甚至相似的容貌,欣慰不已……
铜山给穗花汇报了一系列的战果之后,穗花便根据铜山的提议做了几件小事:
(待插图:蓝色龙舌兰)
所谓劳原酒,得名于其产地劳原(Tequitlan),位于昇原城西北方约七十公里处,在现实中西语化为tequila,便是大名鼎鼎的“特基拉酒”。
之所以发展酿酒产业,铜山有着自己的考虑:尽管纳瓦人的风俗是禁酒的,但是犬裔喝啊!而劳原酒作为海间之地最优质的龙舌兰酒,必将受到犬裔的欢迎,从而在经济商贸上更好地维持沙原与犬裔的外交关系。
一批批的劳动者和劳原酒送到了温泉城和玉原矿山,也正如铜山所预料的那样,这酒送过去之后得到了犬裔的一致好评。而从北方送回来一批批的金、银、锡,让沙原部社很快成为了海间之地在金属器方面最发达的部社。
而就在铜山先南征北战后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帝国的东部格局再一次出现了变化——铜山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瀑原城(乔卢拉)的年轻部守,蜂刺(Xicotencatl)三世,征服了炙城(特拉斯卡拉),统一了中央三大谷地中的东谷地,自称瀑原部社的领导者,并大幅度向东、南两个方向扩张。
在古代,还有两名叫蜂刺的统治者,其中值得一讲的是蜂刺二世。
蜂刺二世生于1484年,在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时是炙原部社“特拉斯卡拉”的其中一名领导人。在西班牙人登陆墨西哥时,蜂刺二世率众抵抗并成功地击退了西班牙人,然而炙原部社另外的领导人希望与西班牙人结盟攻打阿兹特克,蜂刺失势,不得不同意。
在攻打仙石城“特诺奇蒂特兰”时蜂刺二世亦是其中一路的指挥官,攻陷仙石城后,炙原部社的其他领导人却诬蔑蜂刺在战斗中逃离了战场试图背叛西班牙人和炙原人,最终这导致蜂刺在1521年被绞死。
蜂刺二世被视为民族英雄,现代的特拉斯卡拉城为纪念他,冠上了他的名字:Tlaxcala de Xicohtencatl。
回到我们的故事当中,蜂刺三世在向东征伐时,热原部社抢先占据了星山(奥里萨巴)、蛇山(哈拉帕)两大关口,才顶住了瀑原城的侵伐。
实际上热原正是海间之地另一处相当有潜力的地区,在现实中,韦拉克鲁斯人口总数是墨西哥第三大的州,州内拥有韦拉克鲁斯、哈拉帕、奥里萨巴、夸察夸尔科斯、波萨里卡等在墨西哥国内数得上的大城市。
而其所处位置在我们故事中愈发重要:这里是沟通中央谷地和海洋的必经之地,热原部社接收越来越多的玛雅来货,这些玛雅人从东、南两海各地转运而来的货物都是墨西哥人欢迎的货物,热原部社的商团再独家将货物运至墨西哥高原,这种垄断地位使得热原部社富得流油,对于部社内部热带丛林的砍伐、开发的效率也越来越高。
明白自己暂时难以向东扩张的蜂刺,便终于打起了天下的中心月心谷地的主意……
新帝国历300年(公元1889年),瀑原部社部守蜂刺三世声称掌握了小丘城(特斯科科)玩弄权力以致民不聊生的证据,又称小丘城已经幽禁帝室逾百年时间,因而自己必须向西讨伐,将政权交还给万物之主!
已经彻底费拉的小丘城此时慌了神,但他们手里把持着皇帝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很快一纸圣旨传遍海内,“皇帝”谴责瀑原部社下克上大逆不道,要求各个部社出兵驰援!
收到圣旨的沙原部社一时大喜,部守穗花知道铜山的夙愿正是“问鼎中原”,杀入月心谷地以拯救帝国,便立即召集众人开会商议。
谁料,不少顾问大臣对于出兵月心谷持否定意见:
“咱们沙原与月心谷距离遥远,隔着渔原(米却肯)不说,占据着麦秸地(瓜纳华托)东部的瓜马尔-奥托米联盟尚未被纳入我们的西部联盟,若是在我们行军途中发动袭击,又或者趁我们进入月心谷时与瀑原军前后夹击,大军必折!”
“我们沙原部社远居西方,靠着穗花大人的智慧与魅力,在数十年间逐一收服周边势力,乃成今日之势,然‘西部联盟’诸民族诸部社与我们平起平坐,难免各怀鬼胎,若是远征月心谷地失利,恐有不侧风云……”
“任何决策都应衡量利弊,若只为大义,而与中央谷地的最强势力为敌,对于我们沙原而言毫无意义。”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令穗花颇为心烦,毕竟问鼎天下也同样是她的愿望,如今她不再是那个凭借毅力只身出逃的小萝莉,而已经姿色黯淡,历遍沧桑,不知未来还有多少时日可以实现自己的野心。
她望向自己最倚赖的老将铜山,后者正欲发言,这时却听见一道年轻的声音:
“你们还算是阿兹特克人吗?!”
众人转头望去,发现发言者正是部守的大公子,已有二十来岁、器宇轩昂的小纳亚里特。
小纳亚里特接着慷慨陈词,认为向东进军正是再次震慑渔原的最好机会而不再需要别的借口,与此同时也能向瓜马尔-奥托米同盟展现实力。即便无法顺利杀进月心谷地,沙原也可以趁机夺取东进的绝佳踏板:织民谷(托卢卡谷地/马特拉钦科谷地)。
小纳亚里特力排众议,得到了母亲穗花的高度赞赏,很快一支大军便离开昇原城,向东开赴。公子小纳亚里特与老将铜山共同领军。
他们首先停留在瓜扬嘉雷奥(Guayangareo,位于今米却肯州首府莫雷利亚),即当年鹰落皇帝征服塔拉斯科王国时正面击溃谭嘉宣二世的地方。
正如小纳亚里特所预料的那样,这支东征大军成功地震慑了渔原部社当地的普雷佩查望族,普雷佩查人除了给大军提供充足的补给以后,还纷纷向公子献礼以期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接下来要从米却肯继续东进,便得通过一个重要的要塞:阿坎巴罗。
这座三百多年前小丑皇帝为对付瓜马尔人而修建的要塞,在近百年来遭到渔原部社、瓜马尔-奥托米联盟和织民谷部社的争夺而不断易手,如今被掌控在瓜马尔-奥托米联盟的手中。
通过商谍(pochtecatl)掌握到瀑原大军的情报之后,小纳亚里特做了一个令全军震惊的决定:
全军向南翻过丘陵,进入河谷地带之后再东进!
与此同时,小纳亚里特还传出消息,大军暂时屯驻渔原——他也的确留下了一支疑军驻扎在渔原部社东部的锡纳佩夸罗(Zinapecuaro)。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小纳亚里特与铜山得到情报后知道瀑原军想要攻下如今的小丘城并非易事:小丘城在过往百年间面对月心谷内的纷乱局势始终屹立不倒,原因便是其领主不断地利用皇帝威望敛来钱财和人力加固城防。
而瀑原城和小丘城之间隔着三神山,其中以最北的地酒山(Monte Tlaloc)最为关键,小丘城倚傍山丘而建,易守难攻,因而得名。
可想而知,蜂刺三世想要一举攻破小丘城远非易事,这便给了沙原军充分的时间进行调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响应皇帝号召而出兵解救者寥寥无几,其中月心谷南部的花田城(Xochimilco)和北方的丽风城(Pachocan,位于今帕丘卡)已经派出少量部队协防;而谷地之外,热原部社刚刚与瀑原部社打过一仗,正处于休战期,南方三大民族部社实际上早已脱离帝国,自然不会出兵。
唯一能对小丘城之围带来重大变化的勤王军队,大概的确只有沙原军,但从绕路而行的决策来看,小纳亚里特却似乎另有所图?!
墨西哥南方基本上都是丘陵,靠近海岸的一边甚至被称作南马德雷山脉(南方母亲山),这条山脉贯穿了米却肯、格雷罗、瓦哈拉几个南方州,这些地方基本便是南方三大民族特拉帕内克人(Tlapanec)、米斯特克人(Mixtec)、萨波特克(Zapotec)的世居之地,在帝国强盛期分别划入芦山部社、云民部社和仙桃部社。
在我们故事的早期,萨波特克人就曾联系琼塔尔玛雅人发动过叛乱,实际上萨波特克人是墨西哥另一个自行发展过文明的民族(当然了跟纳瓦人、玛雅人的文明一样都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后裔),只是由于仙桃部社(瓦哈卡州)一地的自然条件不如月心谷地(墨西哥谷地),因而在历史上基本都很难抵挡得住纳瓦人帝国的征服。
在南母亲山的北麓,有一条重要的大河可以为小纳亚里特的沙原军提供重要的向导:月宫河(Rio de Mezcala)。
月宫河有很多名字,其中最常见的是巴尔萨斯河(Balsas)和阿托亚克河(Atoyac),前者来自西班牙语,后者来自纳瓦语,意为水上或水角,这里我们选用第三个名字梅斯卡拉河(Mezcala),原因在于方便意译出更有意思的名字来。梅斯卡拉这一名字来自于其中游的一个小镇。
从中央三大谷地发源的两条长河,一条是在小丑皇帝攻打瓜马尔人时起了重要作用的鸦田河,发源自西谷地织民谷;另一条便是发源自东谷地瀑原谷的月宫河。一但找到南母亲山和月宫河,只要一路溯源,便能轻易抵达瀑原城。
因此铜山很快就明白了小纳亚里特的意图:围魏救赵。
抵达月宫河中游的月宫镇之后,沙原军一路逼近月心谷的南大门林边城(奎尔纳瓦卡)。在此小纳亚里特将大军分成三路,其中由铜山领军中路,大张旗鼓地进入月心谷地以解小丘城之围;又派出一股部队攻打瀑原谷;而自己领着最大的一支部队攻打织民谷。
如此三路出击,连铜山都觉得太过大胆!
然而历史往往就被这种具有气吞万里之志的人物改写。
沙原军本就规模庞大,分兵之后三路都具有威胁,这令沿路各城的军民皆大惊,曾作为阿兹特克帝国夏宫的林边城甚至望风而降,使铜山一路竟轻易地进入月心谷,直逼小丘城!
铜山遥遥地望着月心谷中的风光,心中感慨万千:这便是他此生的梦想之地!
在序城(Chalco,音译为查尔科,实际上我还没找到明确的词源便暂且以chalia 开启、chaloa 打开作为可能的词源以作意译)暂时驻扎之时,铜山甚至横槊赋诗,抒发了对帝国深厚的感情。
而另一路实际规模不大的沙原军行至守护瀑原城的南大门水面城(Atlixco,音译为阿特利斯科),开始了一场极为喧嚣的围城战。
沙原军两路并进讨伐自己的消息传到蜂刺那儿,正在发愁如何攻城的蜂刺手中的杯子甚至掉落到了地上……
如果真让沙原军攻下水面城、开始围攻他的老巢瀑原城,那么就将彻底切断瀑原军的退路,一旦那名在西部享有极高威望的老辣将军铜山朝自己攻来或者切断地酒山的峡谷通道,己方若败了便只有向北逃窜、远离都城,危险至极!
当晚手下端来的火鸡顿时就不香了,自认雄主的蜂刺不禁口中念念有词:鸡肋、鸡肋……
为了避免被铜山抢先攻打地酒山通道,蜂刺当晚便下令连夜撤军!
小丘城的重大危机一夜之间便迎来终结,皇帝和小丘城的领主相拥而泣——此时小丘城领主家族还未意识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
皇帝则下令迎接铜山所带领的沙原军,重重有赏!
已经苍老的铜山迎来人生中第一次面圣,尽管这“圣”几无实权,但仍有“威”。不过铜山知道自己不能功高盖主,向天下之主表示奖赏应通过沙原部社部社、西部联盟盟主的继承人小纳亚里特赐予穗花大人。
在东西两片谷地的战事结束的过程中,铜山领军带着皇帝在月心谷地巡视,包括仙石城在内的原本不听命于小丘城的各大城市莫敢不服。
东线传来战报:蜂刺亲率大军解了水面城之围,并在瀑原部社内大肆渲染这场胜利,仿佛这次出征收获颇丰。
而西线,小纳亚里特亲自领军成功地攻陷了俯首城,昂首挺胸,东进月心谷,皇帝甚至亲自前往四宫城(Naucalpan,音译为诺凯潘,位于仙石城西面)以颇为卑微的姿态迎接。
回到小丘城后,皇帝亲自宣布加封沙原部守穗花为整个帝国西部的大话事人(Huei Tlatoani),承认穗花兼领圣手部社、渔原部社以及小纳亚里特刚刚攻下的织民部社,并要求维乔人、犬裔、普雷佩查人服从穗花的领导。鉴于穗花不在现场,由其继承人小纳亚里特代领,皇帝又大肆赏赐九种不同类型的宝物(迫真),几乎要把自己本就不丰厚的家底都赐光了。
如此一来,在名义上穗花也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小丘城领主一直旁观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宅邸之后,与门客密切地交谈起来……
他们知道皇室长期被自己把持在手里,早就想脱离控制重掌大权了,但落到沙原部社的手里,皇帝也照样不可能亲政。对于小丘城和皇帝来说这必然是两败局面。
所以他们必须先下手为强,一条毒计被提出:毒死皇帝,再立新君。
第二天皇帝召开了一场小型谈话话,而此时小纳亚里特正在仙石城(特诺奇蒂特兰)参观,近期也得到俯首城(托卢卡)处理事务。于是皇帝只叫来了铜山,希望与这位名满天下的老将推心置腹。毕竟沙原军勤王的任务已经完成,过一段时间就该回昇原城了。
实际上小纳亚里特也同样有一计:帝都西迁,使皇帝摆脱月心谷地的复杂势力,更好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此他特地进行考察,旧都仙石城,刚攻占下来的俯首城,亦或是在更西边的瓜扬嘉雷奥新建一城,都是他心中的选项。
而在小丘城的谈话会上,最为高级的精制可可被端到皇帝的桌上。小丘城贵族集团见了,已经开始暗笑起来。
由于另一杯可可还没端进来,皇帝特地将自己的这杯递给了铜山。已经与皇帝相处了一段日子的铜山也不客气,表达了感谢之后,便喝下几口。真是甘醇可口!
下一刻,铜山的嘴边却渗出血来,不久之后,趴倒了案上……
小丘城贵族们立即封锁消息,并装模作样地对皇帝说,一定是铜山过度操劳才因而猝死!一些彪形大汉将皇帝送回卧室软禁起来,而小丘城趁小纳亚里特赶回来以前,以最高等级的葬礼将铜山匆匆下葬,并将消息广传帝国内外。
收到消息的小纳亚里特出离愤怒,但他忍住了怒火,连忙赶回小丘城外,调动属于铜山掌管的沙原大军。这时小丘城再次大门紧闭,一如先前被瀑原军围攻时那样。为了避免被小丘城贵族们留下口实,小纳亚里特留书一封,要求归还铜山尸体至昇原城,随后便率军西归。
他留下一半兵力镇守织民谷,分别交给多名心腹大将;而自己则继续向西,连忙回到了昇原城中。
如他所料,母亲穗花接到铜山猝死的消息之后陷入悲伤当中,病倒在床,而父亲则掌管大权,这时分水岭谷地内此前一直不服穗花的各方势力群魔乱舞,治安混乱,人人自危!
小纳亚里特回到昇原城后,直接闯入府邸,面对着父亲和穗花的臣子们,完全不看父亲的脸色便说道:“现在,沙原部社的一切事务,听命于我!”
经过严打和大力的调查,大批叛徒被揪了出来;而小纳亚里特又率军在沙原、圣手、渔原多地巡视;织民谷的分离势力亦试图通过起义重获独立,被留守的沙原军镇压;两三年内小纳亚里特终于稳定了局面。
卧病在床的穗花听闻,感慨着,有纳亚里特在,沙原,不,帝国,一定会振兴。而她自己,要追随铜山去了……
新帝国历306年(公元1895年),沙原部守穗花逝世,小纳亚里特继任西部大话事人、西部联盟盟主、沙原部守、圣手部守、渔原部守。第二年,其父亦逝世,而他的两位大伯也在随后几年内都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去逝世,到了新帝国历311年(公元1900年),维乔国王的头衔,竟也落在了小纳亚里特的头上,史称纳亚里特三世。
这些年间,小纳亚里特还完成了对麦秸地的彻底征服:瓜马尔人被迫屈服,持续两百年的麦秸地战争终于迎来终结。
从实力来看,小纳亚里特已经成为整个海间之地最强势力——这甚至不再需要依赖于西部联盟的盟友们填充实力。
这个时候,纳亚里特三世想起多年以前自己想要挟持皇帝西迁失败,最尊敬的名将铜山又在帝都小丘城中不明不白地死去,心中便无比憋曲,这令他有了个重大的想法:
这帝国,不要也罢!
他,有着天阳之子的名字的西部大话事人,权威不再应当局限在西部,而应当被尊为天下共主!
为此,他必须再次杀回阔别多年的月心谷地,在天下的中心获得加冕。
但这些年里他的老对手,瀑原部守,已经在几年前强迫小丘城加封自己为东部大话事人的蜂刺三世也没闲着,在北伐合欢部社(瓦斯特克人)、南征三大南方部社(特拉帕内克人、米斯特克人、萨波特克人)完成之后,再一次向热原部社发起征讨:
一旦征服了热原部社,他就能与纵横海洋的玛雅商人取得直接联系,垄断海间之地的陆上商路,将令瀑原部社迅速富裕起来,再以此建立强大的军队,他就能击败可恶的西部人,最终统一帝国!
热原部社此时人人自危,尽管蛇山、星山两座关城在热原部社的手上,但如今版图大幅扩张的瀑原部社完全有可能绕路进攻,令热原人防不胜防……
为了补充兵力,热原部守一咬牙,听了玛雅黑心商人的话,花大价钱请来了从古巴来的雇佣军,“古巴青春勇士”。这可能是雇佣军这种形式的军制第一次登上海间之地的历史舞台。
只是热原部守看着玛雅军头带着大批歪瓜裂枣泰诺人登上皮城港口,有些笑不出来……
而蜂刺的进军路线果然如热原人所料,只是派出两支部队佯攻两大关城牵制热原军的主力,而蜂刺亲率主力翻过南母亲山(南马德雷山),经过仙桃谷地攻打兽山地峡(特万特佩克地峡)。
兵力上本就吃亏的热原部社即使想得到这一出,也毫无办法,只好立即调动那支古巴来的“青春勇士”前往抵御,而长期被玛雅人奴役着当农民的泰诺人哪里有多少作战能力?刚一交手,死了几个人,这些人竟然就一半逃亡、一半投降,而拿了钱的玛雅将领干脆向东逃到琼塔尔人的地盘上。
热原部守只好再调动守关主力南下,双方主力在一处旷野遭遇,只见瀑原军一方在雄主蜂刺身先士卒的率领下士气高涨,其战术纪律也令人叫绝,几番冲击,便使得热原军七零八散!
热原部守知道没有必要抵抗到底了,战役之后,当下决定向帝国东部大话事人蜂刺投降。
而那蜂刺倒也仁厚,既然热原人拱手而降,他们仍不失封侯之位——热原部社的贵族们都得到了食邑可以安享晚年,其中有才能之人甚至被蜂刺任用,负责与玛雅人经商。
征服热原部社令蜂刺实力大涨,到这个时候他已经能垄断玛雅来货进入月心谷地的路线,而通过商贸逐渐蚕食月心谷地也是他的计划之一,这也是他能够用来威胁小丘城那批王公贵族的重要筹码。
对于小丘城而言,他们必须要做好外交工作,左右逢源,在东部大话事人和西部大话事人的夹缝间小心生存,这也是他们愿意给蜂刺加封为“东部大话事人”的原因,以实质上的“二帝共治”为维持微妙的平衡。但新帝国历317年(公元1906年)新年时节,一个重大的事件使小丘城措手不及:
仙石城的领主在得知瀑原大军征得热原部社之后,竟立即向西部大话事人投诚!
那仙石城曾是阿兹特克帝国最辉煌时的帝都,对于小丘城长期把持皇位积怨已久,随着局势愈发明朗,仙石城的实力也恢复了不少,而十几年前仙石城上下亲眼见识了沙原军的强大,早已暗中勾结多年……
这一年,在蜂刺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小纳亚里特就仰天大笑,率领大军进入仙石城中,亲自来到大金字塔祭拜,又在城中大搞排场,纪念鹰落、小丑、流羽、曜枪、贝原等列代先皇。
在小丘城正欲大力谴责的时候,那头纳亚里特第二天竟又有新的动作:
纳亚里特以“兴复帝室、还于旧都”为口号,不知道哪里找来了所谓的曜枪皇帝的后裔,玉蛇(Chalchiuhcoatzin,音译为查尔丘科阿钦),对外宣称小丘城中的傀儡皇帝早已不是神明在凡间的化身,世人已经不知道小丘城的贵族们是不是已经早就将皇室掉包了。而这位年仅8岁的玉蛇有着列代先皇的血统,他在向神祭祀的过程中受到启示,玉蛇才应当成为凡间的万物之主!
给玉蛇加冕过后,又过一天仙石城再整出了新活:玉蛇与纳亚里特年仅6岁的女儿荆蝶(Huizopapalotl,音译为维索帕帕洛特尔)举行大婚。有脑子的人都看得出来纳亚里特到底在想什么,可以说纳亚里特之心路人皆知……
第四天,玉蛇下发诏令,声称纳亚里特有着守护西方的剥皮之主(Xipe Totec,音译为希佩·托特克)和异族神明苍鹿王的血脉,同样是神明在凡间的化身,因而有权掌握帝国权柄;而他自己年幼,无德无能管理天下,他将实行禅让,要将帝位让给纳亚里特!
那纳亚里特婉拒了两次之后,终于接受了禅让,不顾东部不断发来的斥责信件,在当年就加冕为万物之主!
新的王朝,沙利斯科王朝,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加冕之后纳亚里特也做出诸多举措,包括将原仙石城领主封为东部守护(名义上),又终于将帝都迁往更为安全的俯首城,以避免仙石城遭到逆贼的攻击,最后以收复帝国领土为由,向小丘城发起进攻。
小丘城知道,纳亚里特既是彻底撕破脸皮,自己这方只能倒向蜂刺,急忙向东部大话事人请求支援,并暗示愿意将蜂刺加冕为帝。
回到瀑原城的蜂刺收到所有这些消息又好气又好笑,马上纠集大军,通过三神山,向西驰援。
与十多年前的小丘城保卫战相比,这时的攻守之势已然逆转……
相比于蜂刺发起的那一次围攻战,纳亚里特的策略更加稳健:除了派出大军围攻小丘城,还率先派出了军队把守地酒山-白姬山之间的山间通道,又分一军驻扎在序城以南三十公里处,扼守从南方山区进入月心谷地的咽喉地带。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实际上在国力方面,海间之地的西部已经远比东部强盛,尤其是在权力的集中程度方面:纳亚里特是沙原、圣手、鹿原(维乔)、渔原、麦秸等地的直接统治者,这些年间他也在着手改制,不再分封世袭领主,而是由上而下直接任命流官,同时还将自己手底下的疆土划分得更为细致:
原先五部社之地分成了十五郡(tlayacatl)和两片帝都直辖地(东都直辖地为俯首城控制的织民谷地、西都为昇原城控制的分水岭谷地)等17个一级行政区。
通过这种方式,纳亚里特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而加强自己的权威,原先的各部社掌权贵族都不再直接垄断政治权力,而要寻求对皇帝(如今纳亚里特已是沙利斯科王朝的皇帝)的依附,由于流官制度要求每三年就要调任,郡守无法在一地建立根基,纳亚里特认为像过去那样沙原部社遭受多次反叛的事情将彻底成为历史……
与此同时,由于纳亚里特由上而下掌控地方,他要求各郡直接向他本人上缴实物和货币税收,而不再是前阿兹特克王朝时那样各部社缴纳贡赋;另外征召兵平时在各城各社区的青年屋(以城中的社区为单位而不是郡为单位)训练,正式上战场以前则必须到东都和西都汇合、报到、合练,这极大地保证了兵源的充沛;同时纳亚里特修改了旧式军衔制度,两都的常备军和军官也比以往更加丰富。
相比之下,东部大话事人蜂刺未曾进行大规模的变法,尽管此时已经占据了整个东部,但基本盘却仍然只有东谷地瀑原谷一隅,对外征得的多个部社与中央仍然有较大的疏离感,其中以瓦斯特克人和南方三大民族特拉帕内克人、米斯特克人、萨波特克人为典型,尤其是南方仨民族恃着有南母亲山(南马德雷山脉)的阻隔,又在民族、语言等方面与纳瓦人差异较大,有过多次叛乱的历史,更何况名义上他们应当效忠于仍然存在于小丘城中的“帝国”而不是蜂刺本人,被征服之后与瀑原城依然是若即若离的状态……
真正带来巨大效益的,还是对热原部社的征服:一方面热原人已经基本被同化为纳瓦人,不存在沟通问题,方便直接统治,另一方面垄断了海湾-谷地的商贸通道使得瀑原城很快积攒起了财富。
当蜂刺率军试图通过地酒山通道解救小丘城的时候,他发现双方竟然真有着巨大的兵力差异!
——他还以为纳亚里特只是用“号称”来吓唬别人而已……
但是既然已经答应了小丘城中的皇帝出兵相救,为了维持威望,他必须硬着头皮上!
新帝国历318年、沙利斯科王朝2年、公元1907年,在地酒山通道爆发遭遇战,激励大师蜂刺竟然凭借己方高昂的士气和严明的纪律杀得沙原军大败而逃——原来在这驻守的都是月心谷本地人,并非纳亚里特从西部带来的精锐子弟兵。
接下来,蜂刺又通过快速进军,成功袭取了序城,切断了纳亚里特安排在南方山口的驻军和月心谷内部的联系。
眼看东部大话事人就要掌握月心谷地的南部,花田(Xochimilco)、祖原(Colhuacan)等城镇望风而降,通往旧都仙石城的道路被打开,仙石城中人心惶惶,都在讨论是否不应该支持纳亚里特而应当支持真正正统的阿兹特克帝国。
正在围攻小丘城的纳亚里特也被蜂刺的战果吓了一跳,连忙亲自率军前去追击,若是纳亚里特成功拿下仙石城,月心谷内的局势就将再次逆转,他很可能被整个月心谷排斥出去,这么多年的心血就将白费……
面对蜂刺劝降的要求,仙石城则仍然闭门拒守,声称将在清洗城内纳亚里特一方的叛徒之后再投降,以避免尊敬的东部大话事人入城之后遭受袭击。蜂刺只得驻扎在祖原镇,这时收到汇报纳亚里特率军来攻,便也掉转方向前去迎击!
新帝国历319年、沙利斯科王朝3年、公元1908年,可能是海间之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战,在小镇盾原(Chimalhuacan)开外的郊野处打响了。
由于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并未在开战之前在战场周边做出什么准备——瀑原军刚好通过了两座山丘之间的口子,沙原军也刚好渡过了小河,因而也不存在埋伏战术,双方也不好利用地形优势,几乎是主力直接硬碰硬,可谓是拳拳到肉。
根据后来的记录,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兵力可能达到蜂刺的10万人打纳亚里特的16万人,双方在开战之前号称有四十万人和百万人——当然了纳亚里特一方将兵力分散在各处,导致这场战役当中可能只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兵力。
要说硬碰硬的战斗,蜂刺可能还真不怕。当双方开始遭遇之后,双方大量的弓箭手先是互射,蜂刺意外地发现沙原军前排中军满是钢盾!一轮箭雨下来,沙原军几乎毫无损失,而瀑原军却死了一些前排的士兵。
蜂刺一时语塞。纳亚里特则庆幸自己充分地利用了西部占据铜铁矿的巨大优势。
蜂刺知道不能再让箭雨白白消耗己方有生力量,当即拔剑,向瀑原军发起冲击!
瀑原军一方都是近年来接受着连年战争的考验的强力战士,而沙原军已经很多年没有接受实战的检验了——有经验的都还是铜山还在时的老兵。面对士气高昂、纪律严明的瀑原战士,即使人数和装备占优,沙原军两翼却难以应付,开始败退,中军不得不抽调兵力协助防御。
这个时候,沙原军精锐的优势开始充分展现:铜铁制成的长矛整齐划一地捅向瀑原军,瀑原战士武力再高也无法突破长矛阵!而沙原军在后排预备的剑盾兵也补充到两翼,原先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的战线再次形成铜墙铁壁,抵挡住了瀑原军。
但中军摊薄了之后,蜂刺认为敌方中路已然薄弱,立即率领主力部分直接朝中路发起新一波的冲击。尽管沙原军的弓箭手造成了冲击方的不少伤亡,瀑原军还是成功冲破沙原军中路的步兵方阵,一条通向沙原军“指挥中心”——即纳亚里特所在——的道路被清理出来。
蜂刺知道自己兵力和装备占下风,目前的战况显示双方战损相当,若是持续下去敌方的兵力优势将会愈加显著,因而他必须速胜。为此他立即下令中路冲击主力再分三路,左右为他掩护,他率领最为强大的美洲虎武士们进一步朝纳亚里特本人冲杀而去!
纳亚里特这时是真的慌了,己方阵线被冲散,两翼的长矛方阵虽然有效杀伤敌军,但由于长矛是真的长,方阵难以转向回来为他防守;身前的美洲虎剑盾兵已经开始陷入苦战,若败,自己就真会暴露在已经杀红眼的蜂刺面前。但若是自己就此逃回后方,还在正面战场厮杀的沙原军必将士气崩溃,这将会成就蜂刺以少胜多的一场大胜。
他不像蜂刺那样自己就有着高超的武力,他必须有效地利用己方军队的优势。
深呼吸之后,纳亚里特率领亲卫稍退至宽度只有十米的小河畔,大喊道:“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帝国的所有武士,保护皇帝!”
他的亲卫纷纷将话语大喊着传递到战场各处,正在酣战的沙原士兵们且战且退,不顾战损,逐渐收缩,各种方阵的阵型一时大乱,变成了每个人的乱斗。这种本来会损耗士气的指挥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结果:沙原军切断了蜂刺亲卫队与后方的联系,反过来将蜂刺的少量兵力团团包围!
蜂刺的亲卫咬紧牙关,边厮杀边与蜂刺说:“大话事人,我们不能再强行推进了!我们必须保护您的性命!”
蜂刺皱紧眉头,同意了亲卫的话,立即下令杀出一条血路退回后方。
于是乎,蜂刺硬是靠着自身的勇猛,连杀数十沙原士兵,再次从中路退到后方。
双方士气和体力见低,终于在天暗月升之时暂时休战,各自退了大段距离扎营。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盾原战役继续进行,双方还是势均力敌,打得难解难分,血染遍了整个战场,流进了小河,后来的诗人甚至想象到整个小丘湖都被染得通红,仿佛他们在用一整个湖泊的鲜血献给众神。
三天的战斗中瀑原军和沙原军各死了一小半的兵力,蜂刺已经联系小丘城、祖原镇、花田镇甚至近旁的盾原镇出兵支援,以期达成对沙原军的包围之势;而纳亚里特也紧急调集在月心谷各地分兵屯驻的军队。
第四天,蜂刺请求的援军没有到来——小丘城的帝国卫队试图前来,但无法跟瀑原军汇合;月心谷内的各城市本就是墙头草,因而根本不愿意出兵。反倒是分驻各地的沙原军本就听从纳亚里特的调动,眼看就要将瀑原军围攻起来。
有生力量继续损耗下去对于瀑原军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与多年前面对沙原军一样,蜂刺在月心谷的军事行动又一次碰壁。这位本来幻想着解救小丘城后在城内正式加冕称帝的东部大话事人一咬牙,愤懑地下令:退兵!
退兵也是一门学问——瀑原军先是派人佯攻,同时在后方的营寨广立稻草人假装还有人在内防御,完成了之后,这才全军退回序城,再不分昼夜地通过地酒山通道,撤回了瀑原谷。
而沙原军见兵力极少的瀑原军来(佯)攻又败退,当即决定追击,却见瀑原军营地整肃,一时不敢向前,还是纳亚里特亲自前来观看之后才下令强攻,这才发现营地已经空了。继续追击之后,他们发现序城也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
尽管抓不住瀑原军,但这场将小丘湖都染红了的盾原战役对于沙原军来说绝对是一场决定性的大胜。
在这之后,小丘城也彻底绝望,城中几位领主皆通过地道逃出城外,而阿兹特克帝国的“皇帝”——当年曾接见过铜山的那位皇帝的儿子——开门投降,并表示愿意退位,将正统的皇位交给纳亚里特。
这一年,“阿兹特克王朝”终于走到了它的终点,取而代之的是龙兴于西部的沙利斯科王朝。纳亚里特将小丘城中积攒的无数财富和奴隶带到了俯首城,使得这座新的帝都愈加繁华。
而退回到瀑原城的蜂刺郁郁寡欢,一时病倒,听闻正统皇帝竟然正式退位,连忙以缠病之身自行加冕称帝,史称“乔卢拉王朝”。但这王朝是短暂的,三年之后,即新帝国历321年(公元1910年),沙原军攻破了瀑原谷的南大门水面城,在瀑原城外的战斗中,蜂刺重金从玛雅人那儿聘请的大量雇佣军也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沙原军,最终纳亚里特率军攻入瀑原城中。
蜂刺只让家人出逃,而自己在纳亚里特即将进入他的王宫之时,服下毒药。纳亚里特进宫之后,见到奄奄一息的蜂刺,没有如很多所预料的那样大笑,反是扑到蜂刺身旁,抱起了这位一时的英雄痛哭起来。
尽管是争夺天下的敌手,但纳亚里特亲眼看过蜂刺上阵杀敌,深感震撼。
据说纳亚里特在瀑原城的王宫中连连叹气,并说了这么一句话:“蜂刺只是输在每一步都比我们晚。若不是有我母亲穗花还有铜山将军创造的奇迹,死在这里的,就将是我而不是他了。”
蜂刺死后,纳亚里特也将蜂刺加封为帝国的东部大话事人(属于沙利斯科王朝),并在宗教上追封为新的战神,位列诸神之位——就像古代特拉斯卡拉人的领主无鞋飞升成为了神明“云蛇”那样。(云蛇也被认为是特拉斯卡拉版的羽蛇,一说是羽蛇的兄弟。)
由于统一天下再无重大的阻碍,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纳亚里特继续南征北战,征服瓦斯特克(合欢地区)、特拉帕内克(芦山地区)、米斯特克(云民地区)、萨波特克(仙桃地区)等民族和热原地区,将这些部社全部拆分为多个郡并任命流官进行管理。
除了东方的玛雅地区以外,沙利斯科王朝也终于再度统一天下。
而“阿兹特克”虽然不再是一个王朝,“阿兹特克人”却也成为了海间之地民族的统称,一如汉朝之于汉族人那样。
在纳亚里特正在重新统一天下的时代,出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
海间之地的太平洋沿岸港口,像彩旗港(巴亚尔塔港)、珠湾港(曼萨尼约)、芳蒲城(萨卡图拉)、芦山城(阿卡普尔科)等等,逐渐出现了一种奇珍异兽,引得不少当地人前来围观:
现在国人对这种动物毫不陌生了,自从曾经的“四大神兽”在网络上走红之后,可可爱爱的羊驼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
而在我们的故事里,新帝国历四世纪后期(公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美洲人才第一次认识到这种动物。最初,羊驼是被当作奇兽和宠物被海商带过来的,渐渐地数量多起来后,富人们发现羊驼可能除了可爱以外,还挺有用?!
一方面,它浑身的皮毛可以用于编织;另一方面,这种乖顺得来又有少许力气的家伙,除了自身就可以驮物以外,正是三百年来人类追求的最适合的拉车神兽!甚至最强壮的大羊驼可以直接让人去骑,虽远比不上骑马,但至少不比骑驴子差太多。
发现羊驼的用处之后,对羊驼的需求也愈发旺盛。毕竟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欧洲人传入马牛羊,大小羊驼和骆马这家子是美洲文明世界中仅有的大型役畜,而骆马不似羊驼,只能住在寒冷的高原上(羊驼虽然看着毛很多但一样可以生活在奇穆和基多的热带海岸),因此羊驼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冷知识:在现实历史当中,羊驼就跟美洲原住民人那样“人口”急剧下降。幸而我们的故事里避免了这场悲剧。
公元16世纪前后,羊驼惨遭欧洲侵略者的摧残。入侵者从本国引进欧洲家畜(尤其是绵羊),随后,羊驼要么被捕杀,要么被赶到环境恶劣的安第斯山脉,也就是高原地区,那里一片荒荒,多风、干旱,土地贫瘠,植物稀少。秘鲁的历史学家推测大约90%的羊驼死于16世纪那场悲惨的灭绝。
中美洲的需求很快变得旺盛,但要等已经引入到海间之地的羊驼们自行繁衍开枝散叶需要时间,那么最直接的获取途径很显然了:进口。
那么,到底是谁将羊驼从南美洲带到中美洲来的呢?
在前面的故事中,玛雅人已经在东南两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呼风唤雨,甚至形成了几个最强势、最引人瞩目的航海商贸城邦,尽管查克特马尔惨遭毁灭,但如今埃卡布(坎昆)、佩滕伊察(伯利兹)、牙买加形成了新的三巨头。
而被玛雅人殖民的南美洲北岸地区也有崛起的势头,其中最强大的当属马拉开波:马拉开波城邦占据了整片马拉开波谷地和马拉开波湖,四周有山脉、外围有海洋,既保证了自身的安全,本身又有少许纵深可以发展。
从加勒比群岛引入大量泰诺人奴隶(以及将周边的阿拉瓦克人土著和加勒比人土著打成奴隶)之后,马拉开波的玛雅人已经能基本保证本地上层人士坐拥充足的粮食。(对比之下,现实中的委内瑞拉患上了资源依赖症,因高度依赖于石油而农业变得废驰无法自给只能进口。)手工业也迅猛地发展起来,比如从隔壁泰罗纳人那儿偷师学来的金器锻造。在这种条件下,大量玛雅贵族成为躺着赚钱的闲人,马拉开波的哲学和科学因而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除了以上四家城邦,一些值得注意的玛雅城邦还有海间之地的老牌的琼塔尔人城邦坎佩切、波通钱(Potonchan,位于塔巴斯科海岸),以及鲜花半岛(佛罗里达)的边缘小城玛雅密(位于迈阿密)。西边墨西哥正再一次走向统一,玛雅地区却始终是四分五裂、城邦林立。
尽管玛雅人在两海优势巨大,但是羊驼并不是由他们带到中美洲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陆地的限制,他们就是过不去太平洋,无法直接去到印加帝国的海岸地区。——而巴拿马运河可远不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所能开辟的。
当然,巴拿马作为一个地峡,也很快发展成了太平洋和两海的转运中心,甚至形成了新的城市,巴拿马城。
关于巴拿马(Panamá)的词源有多种解释,都是来自于原住民语言,一说是来自一种叫巴拿马树的高大乔木;一说每年八月这里都会出现许多蝴蝶,因而巴拿马意思是“很多蝴蝶”;一说在原住民语言古纳语中意为“遥远之地”。此外还有传说认为巴拿马来自于当地的一个小渔村的名字,意思是“很多鱼”,之后便被西班牙人拿去用了;而巴拿马教育部出的教科书则解释为“有丰富的鱼、树和蝴蝶”。
美洲文明世界里各种不同的民族汇聚在巴拿马城这个商贸重地,其中包括玛雅人、纳瓦人、泰罗纳人、基多人(来自厄瓜多尔)和当地原住民。这些原住民所操语言属于大奇布察语系,也就是说跟泰罗纳人和穆伊斯卡人有亲缘关系。其中,最勤劳肯干的一支名为古纳人(Kuna)的族群,通过给各路商人打下手、做手工、甚至自己开船,很快就在巴拿马城立足。
由于海陆转运的需求旺盛,在巴拿马地峡,两种东西特别受欢迎:
发明自中美洲的轮车,和原产自南美洲的羊驼。
这两种东西一旦结合,将会省下巨大多的人力。因此,在当地一直当着底层的古纳人一旦攒了钱,必会买一只羊驼一辆车,形成一个拉货“车队”,这可以说是无上的荣耀,也是某种意义上的阶级跃升,简直是巴拿马版骆驼祥子。
而某一路精明的商人从这些可爱的毛茸茸动物身上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如果把羊驼也带到海间之地去,一定大受欢迎!
这路商人不是玛雅人,也不是只配打工、拉货的古纳人,而是我们最熟悉的民族:纳瓦人。
然而这些纳瓦人并非我们一直在讲着他们故事的特科斯人(在现实历史中,Tecos一词特指位于墨西哥西部的纳瓦语居民,大体分布范围正是哈利斯科、科利马和纳亚里特三州),而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边缘”地带的居民:他们来自库斯卡坦和尼加拉瓜。
如果大家还没忘记的话,就知道库斯卡坦(Kuzkatan)的疆域大体就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而尼加拉瓜这个名字原本就是个纳瓦语名字。阿兹特克帝国在流羽皇帝时期东征,没费一兵一卒,便让库斯卡坦归顺,并设立了珠原部社,在中央失势、地方割剧之后,珠原部社坚持效忠帝国,但周边的危地马拉(玛雅)人却干脆纷纷独立,这令珠原部社不得不自危。
库斯卡坦人原是托尔特克王朝的遗民,在归顺阿兹特克王朝以前就在危地马拉人的环绕下独立生存了数百年的时间,足见其韧劲,如今再次被迫实质“独立”,珠原贵族当即拥立强者担当部守——实际上已经可以说是国王,并万众一心抵御试图入侵的危地马拉城邦,甚至还有余力自行向东扩张!
前文曾经提到在现实中萨尔瓦多的范围内,库斯卡坦的纳瓦人占据西半部,而一支不通文化的原住民伦卡人(Lenca)则居住在东半部。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接受着先进文明的熏陶,也终于发展起了自己的小型城邦,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查帕拉斯提克(Chaparrastique),位于上图中圣米格尔东边,在现实中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建立了圣米格尔城。如今走上扩张主义道路的库斯卡坦不会放过这个数百年的对手,一支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东方,这些纳瓦战士长期抵抗危地马拉人,经验丰富,伦卡人哪里是对手?1840年代,库斯卡坦终于“统一”了相当于现实中萨尔瓦多的整个范围。
这场征服最大的意义,是库斯卡坦终于掌握了这附近最优良的海湾:瀑民湾,也即是现实的佛内斯卡湾(Golfo de Fonesca),其民来自于库斯卡坦人对更东边的原住民曼格人(Mangue)的称呼,瀑民(Chorotega),在海间之地的“普通话”中为Cholotecah,从名字上看就知道与瀑原城乔卢拉有关——因为库斯卡坦人误以为曼格人也是跟自己一样是托尔特克王朝的遗民,他们认为曼格人的老家是瀑城。
在瀑民湾的海岸边,库斯卡坦建立了港城“团结港”(位于现实中的拉乌尼翁La Unión),起这个名字是期盼伦卡人和曼格人都能团结在纳瓦人的统治之下。利用曜枪皇帝时期开始迅速发展的船舶技术,不少库斯卡坦人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担当“太平洋羊驼车夫”。
他们在巴拿马城购买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好货,运到海间之地的西部,又将海间之地盛产的金银、胭脂和龙舌兰制品以及先进的文明产品运到巴拿马城去倒卖,当中间商当得不亦乐乎。
当然了,南美洲的主要货源被基多人把持着——基多(厄瓜多尔)原本是塔万廷苏尤帝国(印加帝国)的一部分,本身就处在印加文明区内。凭借贴岸航行,他们勉强能抵达巴拿马城,将印加文明的先进产品也运到巴拿马去大赚一笔,同时也可以获取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不少好货,如今可是连龙舌兰酒都在基多得到了广泛欢迎。
这个时候,有人开始眼红库斯卡坦人和基多人了……
那就是夹在库斯卡坦和巴拿马之间的尼加拉瓜。
前文也曾稍稍提及过尼加拉瓜也有纳瓦人,他们跟库斯卡坦人一样是托尔特克王朝的遗民,也在当地独立发展起了一些城邦,并凭借文明代差碾压当地人成为了主导势力。由于没有被阿兹特克王朝纳入统治,在数百年间,尼加拉瓜人的扩张欲望更为强烈,城邦之间的兼并战争相当惨烈(当然了相比于海间之地那都是村斗),最终胜出者继续向内陆进攻,使无数尼加拉瓜的异族原住民沦为奴隶,终于“统一”了尼加拉瓜,建立尼加拉瓜王国!
由于现实中尼加拉瓜的东半部基本是荒原,这个尼加拉瓜王国的主要范围其实是在西部。
由于缺乏优良港湾,又没有加勒比一边的领土,缺少跟善于航海经商的玛雅人的互动,在一开始,尼加拉瓜王国毫不注重海洋商贸,只关心在自己国内好好种田。但随着西北边的近邻库斯卡坦部社快速扩张,甚至通过当中间商赚差价迅速富裕起来,尼加拉瓜的大话事人总感觉本国的不少商品被库斯卡坦人垄断了,像纸张、金银、羽冠和愈发受到欢迎的古纳族彩布(上面图片提到的mola,这些在巴拿马的廉价手工产品被运到北方之后价格可是翻了几翻),尽管尼加拉瓜本身农业不依赖于人,却总有种被扼住咽喉的感觉……
为此,尼加拉瓜迅速出兵,占领瀑民湾的东南岸,并跟库斯卡坦部社共同瓜分曼格人的居住地,通过这种方式,尼加拉瓜遏制了库斯卡坦继续东扩的步伐。在瀑民湾和太平洋沿岸,尼加拉瓜用举国之力建立港口,又花重金聘请只认钱的库斯卡坦人来指导造船,尼加拉瓜人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商船队!
当第一批商舰从巴拿马运回无数好东西,在港口苦苦等候的尼加拉瓜君臣皆喜极而泣。
煞是如此,尼加拉瓜还是抢占不了库斯卡坦多少份额,只是保护了本国商业。而从巴拿马带回来的南美洲昂贵的手工业产品都被尼加拉瓜的贵族拿来享受,又加强了尼加拉瓜上层的享乐主义,原本还有一些军事扩张欲望的尼加拉瓜人变得安于现状,又加大对底层的剥削以换取更多的奢侈品……
“海洋性”更强的库斯卡坦人则不同。库斯卡坦部社的疆域是比较狭长的沿岸地带,内部多山(甚至不少是火山),没有太多平地,不似尼加拉瓜有较广大的平坦开阔之地,就像是中国的闽粤地区一样,“下南洋”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商贸逐渐变成不少库斯卡坦人赖以生存的行业。
既失去在尼加拉瓜的垄断地位,单论“国力”,库斯卡坦不可能靠暴力手段声讨尼加拉瓜,库斯卡坦人知道自己得在这场必须努力维护自身收入的贸易战中做得更好:既然尼加拉瓜人能够绕过作为中间商的我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能绕过我们自己的中间商?!
思考到这个地步,库斯卡坦人盯上了自己长期的贸易伙伴:基多人。
一条极为大胆的航海计划被提出,库斯卡坦商队内部都莫衷一是:“我们,能不能直接去到塔万廷苏尤?!”
同事们皆感到不可思议,并评价这项计划的提出者是疯了——他们之所以只能去到基多但去不到利马,原因在于那根本就不顺水啊!
但是这疯子可偏偏就不信邪,还找来了好几个赞同他的疯子伙伴。他们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在不同的季节从巴拿马出发,先去到基多王国的瓜亚基尔港(Guayaquil),再进一步尝试南下。
接连好多次,这些商船都根本突破不了海浪。甚至有几位疯子伙伴就这样被洋流远远地送到西边大洋深处,再没回来……
其他人对此再无信心,只剩下大疯子自己一艘船继续着尝试。但他多年经商攒下的钱也几近花光,再不能抵达利马的话,他的一生便会就此白费。
公元20世纪初的一年的下半年,约公历12月,南半球正值夏季,再次来到瓜亚基尔疯子总觉得海水也热乎乎的,候鸟们似乎又要飞走,天也显得颇为阴沉,他专门开船出海察看,甚至看到海浪的方向不太对劲——
水流……水流逆转了!
海港上别人都没注意到这点,只有他一个人兴冲冲地回到码头,带上全体船员当即登船,立即向南出发!
出乎水手们意料的是,这一回的航行,竟然真的顺水!
为了避免被季风吹离海岸,水手们使劲划桨,疯子也小心地掌舵和指挥升帆降帆。就这样日夜兼程,他们看着一路的新鲜风景,一路南下,先是去到了原是奇穆王国都城的昌昌(Chan Chan,即今特鲁希略),后继续南下,在纳瓦历的不详之月(即每年年底的最后5天)抵达梦寐以求的利马!
利马的海事官员看见挂着奇怪异域旗帜的这艘商船诧异不已,而疯子带在身边的基多翻译跟官员交流一番之后,跟疯子说:
“这里,就是利马,就是塔万廷苏尤帝国!”
纳瓦人直接抵达利马的消息被快速传回印加帝国的中心库斯科,连皇帝都吓一大跳——来者说他们来自于遥远北方的庞大帝国阿兹特克帝国,他们是帝国的其中一个部社,名叫库斯卡坦,意为“珠宝之地”。在阿兹特克帝国有无数的金银、黑曜石、绿松石和龙舌兰,还有全世界最优秀的羽匠制作的羽冠、最优秀的铁匠制作的车子、最优秀的银匠制作的银器,但是阿兹特克帝国缺少大型牲畜,对羊驼需求极为旺盛,他们要求用那些珍稀的物品交换大量的羊驼!
“真的有这样一个帝国吗?”皇帝听着汇报,瞠目结舌。
印加帝国皇帝派来的亲信赶到利马之后,亲眼见到了这帮异域商人和他们带来的货物,他们的手抄本描绘着瑰丽的世界,亲信尤其对壁环球赛最感兴趣……
这个时候,印加帝国的人才知道这位疯子名叫神子(纳瓦“普通话”为Teoconetl,音译为特奥科内特尔),是经历了无数次尝试才从北方直接航海抵达利马。神子用带来的货物交换了海量物品,包括直接在利马订购几艘船只——按照他的图纸而不是按印加当地的传统制作——和大量的船员、牧人以及最重要的货物:羊驼。
待到神子踏上归程的时候,秘鲁寒流早已恢复正常,依然是从南向北流动,所有人都说神子的这次航程不可复制。神子离去之后,被神子吹嘘到天上有地下无的“阿兹特克帝国”成为了利马全民传说,很多人都不屑地认为,世界上可没有比塔万廷苏尤更伟大的国度了,这个世界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塔万廷苏尤,怎么可能还会有另一个大帝国呢?
足足有七年之后,利马的海岸再次出现了异域商船:这一次足有20艘!船帆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吸引了利马大量居民。这一次从船上登陆利马的,除了已经有些苍老的库斯卡坦商人神子,还有一位地位特殊的年轻人:
沙利斯科帝国的万物之主纳亚里特的女婿,有着阿兹特克王朝血脉的曜枪皇帝后裔,玉蛇。
从后来的史书看来,玉蛇出现在塔万廷苏尤似乎更像是一场传说,但那几年玉蛇还真就缺乏在海间之地的记载,无论是俯首城、仙石城还是昇原城,似乎都没人见过他。有人认为,玉蛇知道自己虽是纳亚里特的女婿,但完全只是个用来传位的工具人,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再登上帝位、掌控大权的了,为此,听说南方大陆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之后,试图前来借助塔万廷苏尤的力量发起反叛抢回皇位。
数百年后,有一部著名史诗《玉蛇之歌》认为,玉蛇受到祖先托梦要求夺回帝位,重建阿兹特克王朝,还于旧都仙石城,因而的确去了塔万廷苏尤,还去到了库斯科,见到了当时的印加尤潘基二世,并向印加慷慨陈词,成功说服印加借出训练有素的精兵给自己,并承诺夺得帝位后将回赠无数北方的珍宝。
玉蛇带着大量来自南方帝国的财货,假装满载而归回到海间之地,通过赤旗城(Chilpantzinco,音译为奇尔潘钦科,位于奇尔潘辛戈)回去帝都俯首城时,雨夜中,一位巫师忽然出现在玉蛇夜宿之地,指出了玉蛇的阴谋,玉蛇愤而将巫师砍死,导致后者死前给玉蛇施加诅咒,死之后化成灰烟无影无踪。
回到俯首城宏伟的新皇宫后,皇帝纳亚里特亲自出来迎接,玉蛇正欲指挥假装成随从的克丘亚精兵将岳父围杀,这些克丘亚人却纷纷暴毙——有人认为他们太过舟车劳顿一下子水土不服,而史诗认为这是巫师的诅咒应验了。纳亚里特发现玉蛇图谋后极为恼怒,两人拔剑相向,年轻的玉蛇很快占据优势,但皇帝的侍从立即赶到助阵,玉蛇这才败下阵来,不甘地跪在地上向天怒吼。
最终,玉蛇被纳亚里特长年软禁,几乎要郁郁而终的时候,一阵烟出现在他的房间,化作一只蜂鸟,问玉蛇是否希望摆脱生而为人的悲惨命运,得到玉蛇的肯定回答后,蜂鸟再次化作烟消失了,而宫廷侍者后来进入玉蛇房间时,没发现玉蛇的人,只发现了一只绿得晶莹剔透、活像祖母绿宝石的蛇一动不动,从此宫廷中传出“人若违抗命运,将会变成自己的名字”的传说……(不少受此影响的人便不再用动植物或不吉利的单词给子女起名……)
这样的史诗掺杂了太多的艺术创作,因而海间之地后来的人都不敢确信这样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对于时人来说,他们的确还是常常能看到公主荆花和丈夫玉蛇一同出现的——尽管很多人认为这对夫妻感情并不和睦。
然而神子再次来到利马的历史是真实的——这得到了塔万廷苏尤一方记载的印证。
对于商人神子来说,他回到利马,一是单纯就是为了做生意,二则是试图验证自己的航海理论:洋流可以逆转!
根据神子提出的理论,后人将秘鲁寒流称为神子洋流,并且由于“神子现象”,这道从南向北流动的寒流大约每7年会逆转一次,大体都是在南半球的盛夏开始,变成从北向南流动的暖流。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厄尔尼诺现象”,西班牙语中El Niño一词正是“圣子”的意思。这种奇特自然现象甚至能影响到远在太平洋西北的东亚地区的气候。克丘亚人其实察觉到了这种现象——因为此时的海岸会便得炎热干旱。但是塔万廷苏尤“大陆性”性太强,其主要的海岸地区奇穆地区又历经衰落,且已经有基多人帮助传入北方各地区的货品,因而没有多少动力用来投入航海实践当中。
然而根据大量海商和水手常年实践总结,整个美洲其他的洋流并不会有这样逆转的现象,因而神子洋流实乃孤例。无论如何,神子的航海实践终于成功开辟了从中美洲海间之地直接航海抵达南美洲塔万廷苏尤的航路,为后来两国更丰富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纪念神子的雕像一直矗立在库斯卡坦团结港的醒目位置上。
在新的征服历程开始以前,沙利斯科帝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相当平稳。纳亚里特完成征服以后与民休息,指导社会经济的建设,纳瓦人直接去到南方大陆的帝国购置羊驼也使得海间之地的社会逐渐产生了变化,纳亚里特亲自下诏鼓励羊驼的购买和繁育,尤其是他知道这种可爱的动物会给未来帝国的征服带来一个很大的好处:
拓殖的范围一下子就扩大了。
祖籍鹿原、有着科拉乔名字的纳亚里特对于“回到”北方有着渴望,加上以前他从铜山那儿认真地了解过大北方,如今希望能够彻底拥有阿兹特克人的祖地“阿兹特兰”。当然他知道对正北方的拓殖是非常艰难的——北方的犬裔和更北方的旱民掌控着半干旱至干旱气候的大片地区。因此,纳亚里特有了一个非常讨巧的计划:开拓东北和西北!
有了羊驼和舰船,阿兹特克人完全可以海陆并进向北方不断输送人口和物资。
真正实施了之后,对东北方的拓殖非常顺利:当地只有一些比合欢民(瓦斯特克人)更加菜鸡的原住民,而东北方平坦开阔,甚至不像热原那样丛林密布,建城、种田、开辟道路都不算太难,唯一的缺点是当地的确没什么好特产,又远离文明中心,对阿兹特克人缺乏吸引力,纳亚里特几乎是靠着行政强制命令才推行了拓殖计划。
之所以要强制开拓东北,除了扩大疆域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实现铜山曾构想过的对付旱民的妙招,那就是通过东母山的关口强势进入正北,为未来征服正北打好基础!成功开拓之后,纳亚里特为东北地区设立了地域广大的祷原郡(祷原来自于对瓦斯特克人语言中“塔毛利帕斯”一词的意译),又继续在鞍山(蒙特雷)一地建城,实现对东母山脉重要隘口的控制。
(由于羊驼的普及,方便骑乘的“鞍”这种东西也终于有了……)
但是对西北的拓殖似乎有些困难。维乔人的近亲科拉人尽管不太情愿,还是由于忌惮沙利斯科帝国强大的军队,归顺于帝国;但更往西北,则是历史上与阿兹特克人极少来往的各路蛮夷。其中在真实历史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活跃在锡那罗阿州至索诺拉州的亚基人(Yaqui)。
这些不服王化的土著曾给新西班牙殖民者带来了不少麻烦:在16世纪他们与盟友马约人(Mayo)一起成功击退了西班牙的入侵。如同在奇奇梅克战争之后西班牙只能采用和平方式向北渗透那样,面对这群西北方的蛮夷,西班牙采用派遣传教士友好传教的方式,扭转了亚基人、马约人等原住民的态度,直到18世纪双方再启残酷的战端。甚至到了墨西哥独立之后,西北方原住民依然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与墨西哥爆发持续百年的战乱……
俯首城(托卢卡)连续收到西北拓殖队伍遭受攻击的回报,这让纳亚里特颇为头疼,他只好下令拓殖队别去太远,与原住民划定各自的疆域!
西母山脉的北段相当高大,对于征服正北没有太大帮助;遥远的西北方又只有无垠的黄沙,因而阿兹特克人对西北方本就没多大的兴趣。纳亚里特只在相当于锡那罗阿州的范围设立了火龙果郡(“圆形火龙果”是对当地语言Sinaloa的意译),便就此收手。
既然拓荒收益太低,有着征服欲望的纳亚里特有了新的主意。只可惜此时他已衰老,只好将愿望交给自己的女儿和孙子去完成。
新帝国历340年(公元1929年),沙利斯科帝国的开国皇帝,一代雄主,纳亚里特,在俯首城的宏伟皇宫中逝世。当年,已至中年的荆花公主登基为帝国的万物之主。
纳亚里特很早就将荆花立为储君,尽管无论是托尔特克还是阿兹特克都从未有过女皇,但纳亚里特声称在昇原(托纳拉)的统治家族中,女性当家做主从来不是稀奇事,并在自己治国的后几十年间一直为荆花铺平道路,逐步让荆花掌控了整个帝国。
在荆花统治的十多年间,她坚持父皇的执政思路,萧规曹随,未有差池,帝国国泰民安,国力愈发强盛,帝国总人口竟已到达四五千万的规模。因而荆花给其子天狼(Ilhuicacoyotl,音译为伊尔维卡科约特尔)留下了一个发达的国度,她知道,父皇的遗愿必须交给真正有野心、敢进取的天狼去完成!
她给东方的玛雅地区埋下了无数细作,从玛雅密到巴拿马,从博里肯(Borikén,即波多黎各)到库马纳(Cumaná,位于委内瑞拉东北),俯首城的宫廷掌握了几乎每个有玛雅人的城邦的情报。而在荆花执政的最后几年,不少玛雅人莫名其妙地在热原、祷原等各地挑衅纳瓦人,加上玛雅“奸商”形象愈发深入人心,帝国上下对玛雅人的不满也逐渐加剧。
新帝国历353年(公元1942年),荆花驾崩,有托纳拉与维乔血脉的荆花和有阿兹特克血脉的玉狼所诞下的储君天狼登基,得到帝国万民欢呼。登位数年之后,天狼就大手一挥,先下一令:迁都!
这让俯首城宫廷俱为震惊。
“……我们在俯首城这不是发展得好好的吗?”
“难道陛下是想回到祖地昇原城?”
“俯首城有宏伟的宫殿,积累了无数财富;织民谷有群山环绕,内部安全。臣实在不懂为什么要迁都……”
实际上天狼有着明确的考虑:织民谷虽好,但不宜进取。原因在于织民谷便于联系西部,却难以通往东部。中央三大谷地中,西谷地(织民谷)与中谷地(月心谷)之间的山路更为险峻,因而历史上通常还是中谷地(月心谷)与东谷地(瀑原谷)有着更多的互动。随着沙利斯科帝国已定都俯首城两代君王,大兴土木却未有再对外征战,俯首城内很快聚集了不少安于现状的既得利益集团,迁都亦有助于天狼摆脱掣肘。
就在大家纷纷猜测天狼到底是想住在昇原城、仙石城、小丘城还是瀑原城时,天狼公布了新帝都的选址,更是引来整个宫廷的震撼:
热原地区的最大海港城市,皮城(Cuetlaxtlan,音译为奎特拉斯特兰,位于韦拉克鲁斯)。
新历356年(公元1945年),天狼力排众议,在皮城大兴土木,又从俯原城、仙石城、小丘城等中央大都市迁移大量财富和人口,使皮城规模迅速扩大。皮城荣升东都,而俯首城和昇原城依然保留着中都和西都地位,天狼宣布将在未来分别交由皇子坐镇。
迁都的新闻也让玛雅人五雷轰顶,但很快就有精明的各路玛雅商团争相前来皮城面圣,希望趁此机会得到海间之地万物之主的青睐,未来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玛雅人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5年时间,天狼就以琼塔尔人屡犯边境为由,迅速出兵,将香原城(琼塔尔语称为“波通钱”,位于帕拉伊索)为首的塔巴斯科(Tabasco)一带征服,接下来又学习近四百年前的流羽大帝的路线,两路出兵,以玛雅人常年不正当经商并腐蚀阿兹特克人为由,继续杀向坎佩切和诺赫佩滕!
这时,帝国上下才终于醒悟过来皇帝迁到东都的用意:
从皮城出发,无论海路还是陆路,都能轻易地抵达玛雅地区。无论是当前的攻略还是未来的实控,以皮城为中心都是绝佳选择!
(历史上西班牙就曾动过心思想想迁都里斯本(若联合统治葡萄牙),方便控制广大的海外殖民地。)
其实玛雅人早该知道,在海间之地的历史上,一旦统一了墨西哥,海间之地的中央帝国就必然会对东方的玛雅地区动手,甚至早在公元4世纪的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就是如此,而后来的托尔特克王朝和阿兹特克王朝无一不在强盛之时选择东征。
这实际上也是玛雅人汲汲于航海与殖民的原因:查克特马尔的悲剧给了大家一个教训,但狡兔三窟,只要还有后路,玛雅文明就不会被灭绝!
新历362年,坎佩切被攻陷,塔巴斯科和坎佩切的所有地区被划分为八狮郡(八狮是对Tabasco的意译)、芦原郡(Acallan)和坎佩切郡。
沙利斯科帝国军继续北上攻略玛雅半岛(尤卡坦半岛)的老牌城邦,这些城邦相比于后古典的玛雅潘时期,已经大幅衰落,唯有阿兹特克东征之后建立的五山城(Ichcaanzinho,位于梅里达)还有些模样,这是由于玛雅人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后,这些不靠海岸而是位于雨林内的城市就再无任何吸引力了。
如同流羽大帝的东征一样,天狼派军东征的过程几乎就是复刻:玛雅半岛各城邦都轻易地沦陷在阿兹特克人的手中,但伊察人的诺赫佩滕凭借位于湖心岛上的地理优势坚守。天狼从后方收到战报,给予指示:临湖造船,利用水军将龟缩的伊察军围起来!
前线的将军收到指令便立即执行,几个月的时间里,不断有大型桨帆船下水进入佩滕伊察湖,使得诺赫佩滕脆弱的独木舟无法驶出,岛内彻底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而另一头,已经进军拿下蒂西明(Tizimin)的帝国军继续向东推进。玛雅大航海时代主角之一,创造了无数商业利润和学术成就的城邦埃卡布(Ecab)已经从手下的许多殖民地动员公民军和雇佣军, 这使得保护坎昆(Cancún)的军队竟已经聚集了十万之多。
作为一个滨海商贸城邦,埃卡布不需要像五山城和蒂西明城那样自行开辟周边的土地来种地——他们只管从古巴等地进口粮食,因而坎昆西面始终丛林密布,从蒂西明出发进军坎昆,要经历重重森林、沼泽与河流。
所幸帝国军的指挥官,据说是四百年前的名将曜狼、曜鹰的后代,曜虎(Itztlocelotl,音译为伊茨特洛塞洛特尔),早就做好了功课,选择在旱季进攻,避免因雨季常常下雨而阻碍进军。
而他的对手,埃卡布的执政官,坎切(Canché)派出了多支小股部队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对帝国军进行骚扰,使得帝国军中来自西部的士兵不堪其扰,纷纷犯起了思乡病。曜虎只好安排西部士兵保护辎重,重用熟悉热带雨林气候的热原人来与埃卡布人交手,总算能够一次次击退敌人。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帝国军行军过半,终于抵达一个玛雅人的乡镇,坎图尼金(Kantunikín),曜虎这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没有跟上!
帝国军推进速度过快,从香原城、坎佩切一路杀到五山城和蒂西明,在皇帝天狼的催促下,帝国军都没有过多停留,这使得他们暴露了自身的一个重点隐患:新征服之地还没来得及消化,补给还得从后方不断运来,尤其是玛雅半岛的这些内陆城邦都不靠岸,不方便通过海路补给,只能走陆路,但随着战线迅速拉长,补给线也被拉得老长,被截断运粮线的风险变得极大。
曜虎回头望去,只见后方的丛林中冒出浓烟,待到士兵回来报告才知道,坎切又派出轻兵截杀了帝国后勤军,趁着旱季,把粮草一把火烧了!
这下可让曜虎头疼了:尽管帝国军规模庞大,但前方的坎昆可是一座庞大的坚城,又掌握着海洋商路完全不愁补给,对坎昆的围攻难度可远要比坎佩切、五山城之类的高出许多。尽管帝国军能就地搜刮一些玛雅人的小镇和村庄,但也不够支撑多久……
此时的曜虎真想马上写信给不了解前线真实状况的皇帝:能不能先发展出帝国自己的海军,再图谋玛雅人的大邦?!现在,已经不是四百年前流羽皇帝的那个时代了!
然而仗还得由他来打,夜晚,他叫来从蒂西明带来的玛雅天文学家带着自己看星星,算上一卦,顺便思考一下,到底该如何攻下坎昆……
沙利斯科帝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海军,只是帝国的东海海军相比于玛雅的几个大城邦实在孱弱,而埃卡布等玛雅商邦的海军在南海(加勒比海)与海盗和敌对城邦有过丰富的作战经验,帝国海军贸然出击,只恐难以取胜,若是被夺取船只,反而还壮大了敌人。因此,帝国东海海军基本只负责在东海的海岸运送物资和寻防。
由于爆发战争,在热原贸易量中占据最大份额的埃卡布也很快对帝国实施禁运策略,佩滕伊察的伯利兹商团也跟进配合。可可、橡胶、烟草、玉石等诸多珍贵物资缺少输入,很快使帝国商业产生困难,连天狼所在的皮城都已经有很多人抱怨。
因而无论是后方的天狼皇帝还是前线的曜虎将军,都实在是一筹莫展。
但这个时候,玛雅人的传统艺能上演了——
埃卡布的仇家,查克特马尔系的玛雅人城邦,牙买加(Jamaica),立即乘虚而入:埃卡布人和伊察人不跟你做生意,那我们来跟你做生意!
埃卡布和牙买加并不处于战争状态,埃卡布海军没有理由阻止牙买加的舰队前往皮城。皮城上的天狼皇帝瞭望到东海上有挂着较为陌生的旗帜的玛雅商船靠近,几乎喜极而泣:
“攻陷坎昆的钥匙,找到了!”
这个时候让我们看看南海(加勒比海)上玛雅城邦到底有哪些势力:
(虽然很复杂……但这里还是不提供地图了)
从势力范围的分布来看,可谓是各有优势:牙买加的势力范围最大,但埃卡布凭借地利掌握着与墨西哥的贸易,马拉开波则凭借地利掌握着巴拿马地峡的转手贸易并主要负责奇布察地区的货物出口。
从牙买加人那儿,天狼皇帝大体明白了南海各地被各家玛雅商邦瓜分,埃卡布虽强盛,但还不至于垄断整个南海。天狼皇帝立即与牙买加人做了交易:皇帝用比市价高出数倍的金银、黑曜石、绿松石、纸张、龙舌兰酒等等暗中雇佣牙买加海军!
双方都对这笔交易感到极为满意,帝国派出海军监军队伍假扮成牙买加商人,跟随牙买加舰队回到了牙买加岛,几个月的时间里汇集了牙买加在南海建设的庞大海军,开赴坎昆。除开可能获得的利益以外,牙买加的玛雅人大多数祖籍都是查克特马尔,他们此时都希望为祖先的城市在一百年前被埃卡布毁灭去报仇雪恨。
此时的前线,曜虎已经数次围攻坎昆,都因被坎昆守军顽强抵抗和不断骚扰而败退,雨季到来的时候,干脆直接退回到了好歹能让全军上下吃上饭的蒂西明。得知纳瓦人帝国终于退去之后,坎昆城内皆欢呼雀跃,向玛雅宗教中的黑战神Ek Chuaj(艾克楚阿)和海雾雷神Huracan(胡拉坎)表达了无尽的感激。
坎昆城实际上历史并不长,埃卡布城邦原本的中心在坎昆更北方的位置上,随着玛雅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这座原本只是渔村的地方才展现出了它的完美——无论是其独特的海岸海湾还是扼守着玛雅-古巴海峡的地理位置。而毁灭了查克特马尔夺取了大量财富之后,埃卡布的新中心坎昆便愈加发达繁荣。
(在现实当中,坎昆也同样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城市,它是在20世纪下叶作为旅游城市变得繁荣的。)
在南方,佩滕伊察的首都诺赫佩滕围着湖心岛建了高高的城墙,尽管帝国军的水军已经控制了佩滕伊察湖,但根本没有办法登上岛屿发动进攻。帝国军此时只能堵岛上的粮食储备并不充足。
然而就在此时,新的变数产生了——
南方高地上的危地马拉人诸城邦终于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尽管沙利斯科帝国尚未对他们宣战,但他们知道一旦佩滕伊察沦陷,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他们若是继续各行其是,就会像以往那样连一个小小的库斯卡坦部社都打不下来。
于是他们放下成见,各城邦派出重要人物汇聚到一起,签订协议,歃血为盟!
这一同盟,史称危地马拉联盟。
牙买加海军赶赴坎昆的过程中就在古巴南方的海面上遭遇到埃卡布的船队,在沙利斯科监军的指令下,牙买加玛雅人忽然发起袭击,令这支埃卡布船队损失惨重,其中最轻快的一条船日夜兼程回到坎昆,报告了这场海战,令刚刚松一口气的埃卡布玛雅人再次提心吊胆。
坎切将这视作宣战的信号,立即派出多支船只小心地在加勒比海游走,通知各殖民地派出海军支援!牙买加来攻打我们了!
博里肯和向风群到收到消息,当地的提督便宜行事,马上想到一招:围魏救赵。
背风群岛和海地岛上的牙买加殖民地很快遭殃,牙买加玛雅人的港口、城市、村庄遭到大肆损毁, 这让皇家港的牙买加玛雅人大呼吃亏:这波,是卖头援墨……
加勒比的局势愈发纷乱,牙买加的海军和自身的领地开始遭到纠缠,天狼皇帝原想看到的牙买加遮天蔽日的巨大舰队攻陷坎昆的画面并未出现……
幸运的是,牙买加一支运输舰队突破了埃卡布海军的封锁,抵达了皮城港口,天狼皇帝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派出了第三支远征军,决定以海上登陆作战的方式夺取鲜花半岛和古巴岛,让坎昆变得孤立无援!
这个时候已经是新历363年(公元1952年),战争不知不觉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
而突破口竟然出现在南线:
曾长期保持独立并抵抗阿兹特克的佩滕伊察终于扛不住了。
沙利斯科帝国的南线将军藤虎(Ixtlilocelotl,音译为伊斯特利洛塞特尔)派军东进绕过了诺赫佩滕,切断了佩滕盆地和伯利兹之间的联通道路,又开始在诺赫佩滕岛的南方湖岸建起新城作为长期进攻基地,在湖上,则夺取了诺赫佩滕岛四周的小岛建立岗哨。
与此同时,随着帝国新征地区逐渐安定下来,帝国在坎佩切和波通钱重金招募了大批琼塔尔人和玛雅人帮助帝国军主力在佩滕盆地的四周游击,这让伯利兹来的佩滕伊察援军失去了威胁。
在这一过程中,一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琼塔尔游击队在诺赫佩滕北方的热带雨林之中,意外见到了被森林覆盖着的古典建筑,一开始以为是佩滕伊查设下的陷阱,吓个半死,结果半天之后未见动静,这才小心地靠近,发现这些建筑早就人去楼空,也不像是现在的形制。
经过砍伐和清理之后,他们有了更加吃惊的发现:
这里恐怕在古代存在过一座远超他们认知的繁华古都。根据附近的一些玛雅人村落提供的信息,这一片叫做蒂卡尔(Tikal)。
藤虎将军得知此事之后大喜过望,声称这一定是玛雅人的祖先也认可了纳瓦人的东征行动,连忙向诺赫佩滕大声挑衅:连你们祖先的蒂卡尔城都已经归我们所有了!
大多数伊察人只知道祖先来自于玛雅半岛的奇琴伊察,哪里确切知道蒂卡尔。但由于被长期围困,他们储存的粮食是真的顶不住了,既然敌人这样宣传,便也顺台阶而下,声称蒂卡尔的祖先也启示他们,伟大的玛雅文明和纳瓦文明理应和平共存——实际上这便是投降了。
小小的诺赫佩滕岛立即拱手让给了帝国军,纳瓦人纷纷叫嚣屠城,藤虎却力排众议,只是将伊察人全部迁到南岸的新城,新诺赫佩滕,而后下令将岛上的建筑统统推平。
攻陷诺赫佩滕是这场战争的重大突破口:那曾经抵抗了数百年时间的伊察人王都都陷落了,这对整个佩滕伊察王国都造成了震撼。佩滕伊察的至高领主,其职位叫做真人(Halach Winik),得到了藤虎的优待,因而也没再号召王国上下拼死抵抗。
没用多久,伯利兹港也被拿下。
危地马拉同盟已经高度警惕,利用同盟的优势互通有无,很快在危地马拉高地处处建起壁垒……
而诺赫佩滕和伯利兹的陷落,直接影响到了坎昆的防务——帝国南线大军扫荡干净佩滕盆地之后,便顺势沿着玛雅半岛的东岸北上,半年时间之内攻陷了埃卡布的一座卫星城图卢姆(Tulum),帝国两线陆军都已威逼坎昆,曜虎将军也终于开辟了从蒂西明通向坎昆的道路,补给线不再那么容易被埃卡布军骚扰。
而伯利兹港和后来拿下的图卢姆给予牙买加海军相当适合的补给和修复港口,在海战方面也给了埃卡布巨大的压力。
终于,新历365年(公元1954年),在哈瓦那也被帝国远征军拿下之后,沙利斯科帝国向坎昆发起了三路总攻!
这一回坎切阿叔真的是无计可施了,牙买加海军在加勒比海取得了优势,埃卡布海军只好退回坎昆的港湾,一次次顽固地抵抗着从哈瓦那、牙买加和图卢姆不断聚拢而来的敌方海军。而陆战方面,早已坚壁清野的埃卡布军坚持在城外的雨林之中打起大规模游击,但敌方号称三十万的大军还是逼近了坎昆城下。
坎切满头大汗地在城头看着雨林中黑压压的大片敌军,便知道坚守没有意义——顽强抵抗却最终被攻陷的结果,是牙买加玛雅人为祖先复仇,将坎昆也彻底毁掉。
因而他派出使者,试图与两位虎将军议和。曜虎和藤虎商议过后,连忙派人回皮城向皇帝请示,很快得到回复:同意和谈,皇帝甚至将亲自前来处理玛雅政务!
当年年底,在不详之日到来之前,双方签订和议,坎昆向帝国开城投降,但帝国需保证不对坎昆的城市和人民造成任何破坏,这里的城池、建筑和人口可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坎昆对开的海面上,牙买加玛雅人的舰队根本就不希望议和,他们的目的是毁灭与掠夺。
但这个时候,旗舰的舰长发现:哈瓦那和伯利兹派出的船舰纷纷换上了沙利斯科帝国海军的旗帜,将牙买加海军团团包围!
“你们这是反了?”舰长惊呼。
帝国派来的监军一声令下,船上的纳瓦人纷纷将玛雅人活捉或杀死,监军一步步走到舰长面前,说:
“帝国要的,可不是玛雅半岛,而是,整个天下。”
这篇回答的赞数好不容易上2000了,按照传统来点彩蛋吧!
以往的彩蛋都跟正文关系很大,这一次来点正文里很可能不怎么会涉及到的地方——南美洲东部。主体是巴西。
巴西(Brasil)是个葡语单词,指的是巴西东海岸红树林所盛产的红木,这也是葡萄牙殖民巴西早期的主要价值所在。
按照巴西原住民图皮-瓜拉尼语来称呼的话,巴西应当叫做宾多拉马(Pindorama),意思是棕榈树之地。
在美洲评选潜力国家的时候(除开已有高度文明的中美洲和安第斯),很多人会觉得北美和阿根廷相当优越,但我个人更倾向于巴西。
在我们的故事线中,北美将会被中美洲文明逐渐带动起来,随着技术的提升,克服寒潮与风暴,重新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两边艰难地发展起来。有了先进一些的铁制武器装备之后,狩猎技术将大幅提升,驯服野牛也渐渐变得可能,将野牛驯化为家牛将会是北美原住民崛起的最重要节点。
而阿根廷/拉普拉塔一带地形和气候相当舒适:有辽阔而平坦的大河平原,纬度适中的季风性气候,又不像北美那样会受寒潮和飓风的侵袭,这是很多人认为阿根廷的地理条件极优越的原因。
但阿根廷其实有致命缺陷:缺乏矿产。
即使是现实当中的阿根廷,已探明、开发的矿产也主要是在和智利、玻利维亚的交界处附近,并且整体开发和勘探程度低下,阿根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极为良好的推动力在于蓄牧业,经济结构相当单一,这也是阿根廷扛风险能力差的原因之一,因此传言中“阿根廷曾发达过、后来又变得不发达了”便不难理解。
巴西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只有两个词:热带、雨林,因此一般路人很少有看好巴西前景的,很可能是印象中把巴西当成是刚果或新几内亚那样的地理条件,但巴西实际上有丰富的地形地貌气候和同样非常辽阔的非雨林腹地,巴西本身的疆域又极为辽阔,即使不大肆砍伐亚马逊雨林,也依然有不低于400万平方公里的非雨林区可以开发,干旱区、草原区和季风区都非常广大,无论是粮食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蓄牧业、工矿业还是城市建设都有非常好的地理基础。
巴西广大的疆域又带来另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体量巨大,在现实当中都已经有了2.1亿的人口规模,这甚至还远没到其承载力的极限。如果巴西长远发展下去,人口继续增长,类似于巴西这样地理条件的在旧大陆其实有很好的参照物:印度,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巴西我想没有任何人会小觑。
现实中的巴西有着非常良好的城市建设和基础建设,随便找一个巴西前十甚至前二十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其规模庞大、道路井然、高楼林立,中国人看到这样的场面一定会感到亲切。
(这里就不放全美洲第一城圣保罗的图了……)
相比之下,到现在都还只有4000来万人口的阿根廷在体量上实在差得太远了,与其宜居面积都很不匹配……
而要放在我们的故事线里独立发展的话,宾多拉马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民族文化统一,这是北美和阿根廷所做不到的。
宾多拉马地区的原住民,主要就是一支讲相同语言的族群:图皮人,而图皮语和瓜拉尼语还在同一个语族当中,所以往往把把图皮人和瓜拉尼人笼统地称为“图皮-瓜拉尼人”。在现实历史中,前殖民时期的全部图皮人大约有一百万人口,而瓜拉尼人大约有四十万人口。除此之外宾多拉马还有一些非图皮-瓜拉尼的少数民族,最大的是热人(Jê),其他的在人口规模方面则远逊于图皮人、瓜拉尼人和热人。
由于民族、语言、信仰、文化的统一,一旦受到先进文明的带动而发展起来,图皮-瓜拉尼人很容易形成古典式民族统一,也很容易同化各少数民族。阻碍宾多拉马大一统的,则将会是文明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天然的地理界限。
而文明传播将会是这样的途径:
塔万廷苏尤的高度发达,吸引了雨林中游猎的一些瓜拉尼部族来到查卡(Charca,在本故事中指的是玻利维亚一带)东南方的低地平原,在与印加文明的长期互动(掠夺、战争、商贸等)中不断学习克丘亚人和艾玛拉人的文明成果。
而塔万廷苏尤对东南方一次次用军,将会逼迫这批瓜拉尼人经由大查科地区(Gran Chaco,指的是玻利维亚东南部-巴拉圭西部-阿根廷西北部的荒凉地带)迁徙,最终会停留在宜居的巴拉圭河中游地区,现实中巴拉圭的首都亚松森(Asunción)的确是最适合成为这一带中心的地方。
瓜拉尼人一旦驯化出适合低地种植的高产玉米等作物,学习了印加发达文明的瓜拉尼人的王国将会对周边的土著形成巨大的优势,堪称降维打击,很快会抢在塔万廷苏尤跨过大查科而来之前,进行一波大规模的征服扩张行动,将周边同文同种的瓜拉尼诸部族皆纳入统治,占据巴拉那河-乌拉圭河美洲版两河地区(在eu里的确把这一片称作“美索布达米亚”……)的广大疆域。
向南,瓜拉尼王国会沿着巴拉那河不断征服和拓殖;向东,则会跨过巴拉那河,征服现实中巴西巴拉那州一带,而后继续向东北扩张,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皮拉蒂宁加(Piratininga,即圣保罗的图皮语名字),这里是南方图皮巴南部族的中心地区,谷地内人口稠密,瓜拉尼王国足以在此直接利用图皮人建城,从而带动起图皮人的文明发展。
一旦瓜拉尼王国衰落,庞大的瓜拉尼王国陷入分裂,王国东北部的图皮人独立建国,可能称为皮拉地宁加王国,除了收服巴拉那河东岸的原王国疆域,还会继续向东北扩张——在被葡语称为米纳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可按字面意译为“常矿”)的地方有相当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有着文明发展最重要的两类:金矿和铁矿。
发现矿产之后,图皮人必有一波向东北拓殖的淘金热,已经掌握了先进文明的皮拉蒂宁加王国对原先常矿地区的土著热人和图皮人部族也同样能够实现降维打击,不用多久就能完成征服、整合和大规模建设,掌握了金矿和铁矿之后,图皮人王国就将反超原先的统治民族瓜拉尼人,在征服和拓殖能力上也会进一步加强。
(在我的另一个架空历史世界线中,以皮拉蒂宁加为中心的国家在现代便形成了这样的疆域:)
图皮人继续往北方开拓,就会像印度的雅利安人跨过印度河流域之后继续向次大陆的东部和南部开拓那样,比印度更加优越的地方,便是宾多拉马几乎整个沿海地区都是讲图皮语的部族,而不像印度南部那样完全是异语系异文化的异族。
当然了,以上的故事,即使在我们的故事线中,也得在美洲继续独立发展很多年之后。最早建立皮拉蒂宁加王国,大概也得要到公元2500年左右了。而巴西北方(主要是指东北方“卡廷加Caatinga地区”)是文明传播的最后一环,既无法得到玛雅人的照顾,也无法被皮拉蒂宁加轻易触及,因而将会是最晚发展起来的潜力地区。
相比之下,北美各民族和智利的马普切人都会发展得更早些,如卡廷加地区那样最晚发展文明的大概是北美高纬度的萨利希人和休伦人。
(最后多讲一点,巴西的“地盾”,也即是沿海的大片悬崖地区,在现实当中的确是巴西发展的重大阻碍,尤其是近现代海路运输极为重要,但地盾将巴西的重要港口与内陆割裂开来,造成巴西要承担极大的交通成本。但若是在美洲独立发展的世界线中,文明传播的途径是从巴拉圭逐渐东渐,这样的路线不会受到地盾的阻碍,因而地盾便不会是宾多拉马发展文明的障碍。)
随着天狼皇帝亲自来到坎昆,在帝国三都(昇原城、俯首城、皮城)都居住过的天狼还是被坎昆的繁华震撼到了,也为自己没有毁灭坎昆而是保护了它感到庆幸。玛雅文明在艺术、学术和哲学上的丰硕成果也深深吸引了天狼,他甚至不自觉说出了这样的话:“玛雅语才是文明人的语言!”
公元1955年,天狼下发《坎昆法案》,下令给予玛雅人特殊地位,不得无理由强迫玛雅人为奴,玛雅商人依然可以在帝国内外自由经商,玛雅宗教可以不遵循《流羽经》的教义,玛雅的学术机构继续使用玛雅语运作……
另一方面,沙利斯科帝国与牙买加玛雅城邦撕破了脸皮,夺取了一支庞大的海军,但牙买加在加勒比海呼风唤雨了那么多年,成功利用丰富经验将帝国海军绕得团团转,一时间在海战方面难以推进,“半年夺取整个南海”的计划迅速流产。
坐镇坎昆的天狼皇帝并不满足于只征服了玛雅半岛和佩滕盆地,所幸先前派往古巴的远征军正在岛上。这支远征军心领神会,成功地夺取了古巴全岛,给天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
对于帝国而言,古巴岛有诸多优势:
这一年起,古巴四郡开始全力建设港口、建造战舰,为与牙买加决一死战做好准备。
而天狼已经筹划起了另一项征服计划:通过陆战征服地峡地区!
然而,帝国派到危地马拉高地的商谍们陆续向皇帝报告称,危地马拉各城邦建立了联盟并广建山地堡垒,易守难攻!
一些得到藤虎将军优待的伊察人带路党明白了皇帝的心思,提出了另一个方案:
既然“高地”不好打,那就打不那么“高”的地呗?!
天狼:什么意思?
伊察人:危地马拉高地诸山脉向东北方延伸时,海拔便愈来愈低,在伊萨巴尔湖(Lago de Izabal)附近地形都相对便于通行,甚至帝国海军可以开进湖泊以控制通道。过去,我们的商团便是走这样的道路与托克瓜地区(Toquegua)联系的。
所谓的“托克瓜”地区,位于现实当中危地马拉与洪都拉斯两国交界处的两旁,主要由三片河谷组成,从西北向东南分别是波洛奇克河(Polochic)、莫塔瓜河(Motagua)和乌卢瓦河(Ulua),其中乌卢瓦河谷又称为苏拉谷地(Valle de Sula)。
天狼边看地图,边听着伊察人的讲解,一拍大腿,高呼妙绝!
若是征服托克瓜地区,帝国便可在陆路上绕过危地马拉联盟,与纳瓦人的两大国度库斯卡坦和尼加拉瓜取得联系,他相信这俩国家会像当年流羽大帝东征时那样不作抵抗、喜迎王师、拱手来降,自己便能不费一兵不卒大幅度地扩张疆域。
一旦打通去往尼加拉瓜的路径,再继续向东南方进发,帝国陆军便能控制如今掐住世界贸易命脉的重地:巴拿马。
除开作为通道的好处,征服托克瓜本身也能让帝国获益匪浅:
这些河谷和附近的山脉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金、银、铜皆有;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翡翠。
如今中美洲利用玉石来做通货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控制绿松石、翡翠、绿松石等宝石的产地,就相当于控制了印钞机,这也是天狼渴望打通整个地峡的原因之一。
说干就干,新历367年(公元1956年),天狼皇帝命令将军藤虎率领大军,进攻托克瓜!帝国海军趁着与牙买加默契休战之时,一方面帮助运兵和运送补给,另一方面调往托克瓜地区的三条河流控制水路。
当年旱季,帝国陆军渡过萨尔斯屯河(Sarstun),进入伊萨巴尔湖北岸。当地的凯克奇人(Qeqchi)哪里是帝国军的对手,庞大的舰队控制了伊萨巴尔湖,所有村镇都只能望风而降。坐镇波洛奇克河畔潘索斯(Panzós)的凯克奇国王,或者说“圣领主”(Kuhul Ahau),也无奈选择投降,不失封侯之位。
藤虎在潘索斯留下一军,防止危地马拉联盟不讲武德,忽然下山偷袭,随后便在潘索斯圣领主的帮助下渡过伊萨巴尔湖,继续向东南进军。
凯克奇人的东南方可了不得,这里的民族名为乔尔蒂人(Ch'orti'),是古典时期最强盛的玛雅诸城邦——其中以蒂卡尔为代表——的主体民族乔尔人(Ch'ol)的后裔,所谓的“古典玛雅语”(英语Classic Mayan)正是当时的乔尔语,也即是说,刻在无数石头上的玛雅语言记录的正是乔尔蒂人祖先的语言。
在古典后期(公元7至9世纪),玛雅文明东南方边缘地带就有乔尔蒂人统治的伟大城市,科潘(Copán)(这个名字实际上是纳瓦语名字,在乔尔蒂语中称为Oxwitik“奥什维蒂克”),科潘还有一座卫星城基里瓜(Quiriguá),但8世纪末,基里瓜发起反叛,导致科潘城被毁灭。在古典崩溃期,基里瓜自身便也衰落了。现实中,在科潘和基里瓜考古得出的玛雅遗址可是玛雅学的重大发现。
而古典崩溃,加上伊察人南迁,致使乔尔蒂人与主体乔尔人被迫东西分离,看起来乔尔蒂人就像西支玛雅人在东方的遗孤。
纵是如此,顽强的乔尔蒂人还是继续向东迁徙,重建属于本民族的城邦,其中可能最为强大的城邦名为纳科(Naco)(看起来也像是纳瓦语名字,但难以考证),不再像科潘那样停留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的边界线上,而是向着洪都拉斯深处积极开拓,也使得托克瓜地区这个概念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张至乌卢瓦河谷。
相比于局促在山谷中的纳科,可能存在的另一座乔尔蒂人城邦发展潜力显然更为巨大:苏拉(Sula)。
在我们的故事线中,由于莫塔瓜河东南面山脉的阻碍,16世纪下叶的流羽大帝并未发现再往东去原来还有如此繁荣的乔尔蒂人的新城邦,因而没有继续东征,这给了苏拉城重大的发展机遇,苏拉城先是将纳科城毁灭,统一了乔尔蒂人。
随着苏拉城愈发强大,乔尔蒂人成功击败了托克瓜地区的三大敌对民族:托尔潘人(Tolpan,又称希卡克人Xicaque)、伦卡人和纳瓦人。这个纳瓦人并不是阿兹特克人,而是托尔特克人散落在整个洪都拉斯地区的后裔(没想到吧,连这里都有纳瓦人!)。苏拉王国便终于成为托克瓜头号王国,形成一个乔尔蒂玛雅人主导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向东方和南方征服开拓,将托克瓜的范围继续扩大。
一直闷声发大财的苏拉在此时才终于引起了阿兹特克人的注意,藤虎将军扫荡了整个莫塔瓜河谷之后,从当地人口中听说到这样的话语:“苏拉的圣领主会拯救所有乔尔蒂人,你们纳瓦人都去死吧!”
此时,莫塔瓜河东南面的山丘上,苏拉城的哨兵已经紧密注视着山下的动向。
没想到已经有三个月没有更新这个答案了……由于在起点开书写《玛雅1441》并且每日双更,所以绝大部分精力都已经投入到写这本起点小说之中,一直没机会给“500年线”(我们对这两篇答案的故事线的简称)做个收尾。
既然是个收尾,目前而言大概不会像先前那样细致地展开了,接下来的内容会写得更简练些。
沙利斯科发现了乔尔蒂人的挑衅,决定继续东征!
对托克瓜的进攻路线其实会在发现陆路难以击穿之后,改而使用沙利斯科帝国愈发上手的进攻方式:水路进攻。
这是因为苏拉城这座托克瓜的中心城市就位于查梅莱孔河的下游,这条重要的河流贯穿整个托克瓜地区,包括它还可以连接苏拉城和中上游的各个村镇,包括纳科城的遗址。
这次海上登陆战的成功会激励扩张野心愈发膨胀的帝国改进未来的征服战争模式,那就是基本改用水路运送的方式投放军队,而不必让陆军翻山越岭地去辛苦行军后被敌人截击!
加勒比海沿岸一圈都是相对比较“薄”的地形,通过这种方式,帝国可以很轻易地实现对中美洲地峡地区的掌控,其中就包括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东北岸的米斯基托。但是米斯基托人生活在沼泽与山岭之间,对米斯基托的攻略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还值得注意的是,图上橙色地区存在托尔特克东征之后遗留下来的纳瓦人,这时已经闷声发大财地壮大了,帝国认为有必要将他们纳入统治,便也会花费力气将他们征服。
与此同时,从海路对库斯卡坦和尼加拉瓜的收服也将提上日程,天狼皇帝会发现原来东南方已经有那么多的纳瓦人政权。
或暴力或谈判,沙利斯科帝国会将查帕瓜地区和库斯卡坦都纳入到统治之中。但是尼加拉瓜已经长期维持着自身的统治,将不会愿意轻易地服从于天狼皇帝。
对洪都拉斯各区的战争将会比对玛雅半岛和佩滕伊察的战争更加费时费力,天狼皇帝野心再大,也必须让军队休息下来并完成将新征服之地消化下来的工作——查帕瓜、库斯卡坦、尼加拉瓜这三片已经是纳瓦人为主体民族的地带相对好处理,但从玛雅半岛到佩滕到托克瓜都是有着发达文明的玛雅人,尽管玛雅半岛有过托尔特克和阿兹特克两次遭到东征的经历,受到纳瓦文明的很大冲击,但始终保持着自我,加上大航海时代之后纳瓦人更是抓不住玛雅人的发展步伐,因而来到坎昆的天狼皇帝与其团队必须重新制定新的制度。
消耗新征服土地的工作使得危地马拉联盟和伦卡人都得以喘息,但这也将带来一个重大的隐患:大量不愿意被沙利斯科帝国统治的人逃入山区,进一步强化了危地马拉和伦卡两地的发展。对于当地来说自然是大好事,人口的增长逼着他们开发山区,尤其是伦卡,要知道科马亚瓜在otl的殖民时期可是洪都拉斯的中心城市,当地因盛产金属矿尤其是银矿而得到西班牙人的重视。(后来洪都拉斯迁都到特古西加尔帕据说有着美国的影响……)
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危地马拉联盟和伦卡人的王国会在受着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军备的发展,而开发充分之后,会形成古典军国主义的体制,与沙利斯科帝国的暴力摩擦也会越来越多……
到了公元1960年左右,加勒比海附近大概形成了如下形势:
接下来的发展会非常有趣,一方面好大喜功的天狼皇帝会在帝国消化掉玛雅地区之后,继续要求出征,将危地马拉、科马亚瓜、巴拿马、加勒比群岛也悉数拿下;另一方面,逗留坎昆期间,天狼和带过来的一批大臣和贵族发现玛雅人的生活相当奢靡,烟、酒、嫖一样不少,很快就耽于享乐……
当然,继续征服的命令已经下达,所以海军和陆军也没管皇帝过着什么生活,还得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其中对危地马拉联盟的进攻较有成效——要知道“杀一人难,杀二人易”,联盟中的各个邦国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一旦内部出现裂痕,便是纳瓦人乘虚而入的时候……
到了1970年前后,沙利斯科帝国总算将危地马拉也并入到帝国疆域之内!
危地马拉带来的收益给日益腐朽的王朝打了一剂强心针,胜利本身的价值、危地马拉的矿产以及区位优势,都给帝国奶上了一口。
对巴拿马的征服更是令帝国收益巨大——这是扼守中南美商贸沟通的重要节点,直接拿下这里,能够让帝国收取无数的过路费甚至控制贸易。但是此举使得参与中南美贸易的各方极为愤怒。牙买加、基多、穆伊斯卡将会结成同盟,共同对抗沙利斯科帝国,使得帝国海军难以在加勒比海向东推进。
但是帝国并非没有办法:掌控了古巴之后,帝国继续北上,终于拿下了鲜花半岛,并对整个墨西哥湾的北岸进行宣称,将其划入到帝国的疆域地图之中,这么一来,帝国拿下了第一片内海。
对古巴的强势掌控,以及与一些海盗的打压与合作,使得沙利斯科海军在1970年代成功偷偷地登陆海地,以陆军优势将海地岛强势拿下。这样一来,帝国对牙买加便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但是帝国在1978年和1992年两次登陆进攻牙买加都失败了……(正如奥斯曼帝国极艰难地才啃下医院骑士团的罗德岛,却死活无法吃下医院骑士团的马耳他。)
不过拿下海地方便了帝国海军继续东进,博里肯、背风群岛和向风群岛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逐一被帝国侵吞。
巴拿马的帝国军队与马拉开波取得联系。不久以前,强势的穆伊斯卡王国向北侵略,吞并了奇布查地区北边的泰罗纳,使得与穆伊斯卡接壤的马拉开波瑟瑟发抖,沙利斯科帝国在几十年间大举用兵,使马拉开波看到了希望,因而决定与帝国合作,马拉开波指引巴拿马的帝国陆军出其不意地通过了奇布查地区西北方的山丘和雨林地带,忽然出现在奇布查的北方!
1975年的时候,帝国军队势如破竹,屡战屡胜,但是反应过来的穆伊斯卡当即加强了对几大隘口的防备,使得帝国陆军终是无法南进。
而此时基多王国响应盟友的号召,派出太平洋海军攻打巴拿马以作牵制,帝国没有办法,只好在1977年在南方大陆的北海岸设立藩国,拉出几十年前被灭国的泰罗纳王族,重建泰罗纳,又欣然接受了马拉开波称藩。
这样一来,喜爱地图开疆的老皇帝天狼宣称已经实现了夙愿,在地图上大手一挥,便将南大陆北岸直接当作自己帝国的领土。
这么一来,帝国疆域囊括了两片“内海”,皇帝长期居住在扼守海峡的重镇坎昆,这个沙利斯科帝国简直不能更罗马了。
(在otl认为“墨西哥也是罗马”的梗是这么说的:罗马首都和国家同名,墨西哥首都也和国家同名;罗马讲拉丁语,墨西哥也讲拉丁语(的后代);罗马有内海,墨西哥也有“内海”(特斯科科湖);罗马北方是日尔曼蛮族,墨西哥北方也是日尔曼蛮族;罗马北方拉了墙,墨西哥北方也拉了墙……总而言之,墨西哥就是罗马!)
天狼皇帝眷恋繁华奢靡的坎昆,却因为自己费了大力气迁了一次都,因而始终不敢违逆臣子们的意见再提迁都,而他与皇族已经众臣穷奢极欲的同时,又长年发动劳民伤财的对外战争,如此皇帝,自是引发了非常广泛的不满。
一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臣子和王子以各种理由离开坎昆,回到帝国真正的核心领土上去,包括皮城、仙石城、俯首城、昇原城等等,开始暗中拉拢关系并培植自己的势力。其中在1964、1971、1976年,不堪重负的底层百姓三次爆发反对皇权的起义,天狼只是毫不在乎地派太子天鹰(Ilhuicacuauhtli)和几位征服战争中立下赫赫之功的老将前去镇压,但这也使得军方势力愈发强势,藤虎也以监视平民为由,留在了仙桃地区(瓦哈卡-萨波特克地区),开始为自己的家族进行经营。墨西哥各地开始出现听调不听宣的现象。如今,竟然唯有玛雅地区的上层玛雅人才是真正忠于皇帝的群体(底层玛雅人同样苦不堪言),而天狼对此毫无察觉。
天狼在1977年驾崩,太子天鹰不往坎昆奔丧,反是直接在皮城自行组织登基仪式。而受天狼宠爱的小儿子天鳄(Ilhuicacipactli)被坎昆的腐朽贵族群体和玛雅权贵们共同推举称帝,并且很快掌控了玛雅半岛、佩滕低地、危地马拉以及东方的所有地盘。
尽管天鹰在1982年最终攻破坎昆,平定了这次兄弟争夺帝位的内战,但天鹰率军在玛雅地区多有暴虐之行,使得帝国西部和东部的隔阂迅速形成,使得帝国始终无法排除一些重大隐患……
天鹰勉强地维持了天狼时期打下来的领土,帝国却遭遇了两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其一,是1985年的墨西哥大地震,其中中央三大谷地受灾最为严重,为维持过于广大的疆土的帝国应灾不力,遭致广泛批评,各地军头自行组织人力物力抗灾;其二,是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这次飓风使得帝国彻底放弃了对北美的据守和宣称,鲜花半岛成为了完全的飞地。
两次大灾过后,这个尚且只有百年寿命的帝国以及完全没有天狼登基初期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了……
公元2020年,这个奇特的世界迎来了其分歧。
①旧大陆在500年前发生的事情原来是经受了莫名的时间停止,现在,旧大陆将以1500年前后的科技和局势继续发展,1992年,哥伦布前来“发现”美洲,并意外地发现加勒比群岛的“土著”使用着复杂的圆角方块文字,尽管使用着古典时代的桨帆船,却商贸发达繁荣。
哥伦布得知他们叫做玛雅人,他们管奴隶叫做“泰诺”,玛雅人在海地岛和博里肯岛建造了高大壮观的神庙,玩耍着一种将橡胶球打进高高的壁环中的球赛,这里的权贵们额头又高又斜,戴着高高的羽冠,浑身都是金银玉石,喜爱喝酒吸烟,简直奢靡!
哥伦布大喜:“这里一定就是印度!这些人都是印度人(Indianos)!”
跟otl不同的地方在于,海地岛的上层玛雅人可不像500年前的泰诺人那么傻白甜。当西班牙人无理地索取黄金并要求玛雅人改信迪奥斯(Dios)的时候,玛雅人眉头一皱。几番交涉下来,玛雅人决定欢迎白皮们上岸享受享受,却实际上组织了伏击,将来自三艘神庙那样高大的舰船上的白皮鬼们统统捉住……
通过严厉的审问,玛雅人得知这些白皮鬼来自于东方大洋的遥远彼岸。尽管此时海地岛已经事实上独立于皮城的帝国中央,但还是有玛雅人决定向中央进行汇报。天鹰皇帝收到汇报之后大惊!
这个时候,天鹰皇帝该如何做出决定?
②旧大陆在500年前发生的事情原来是其上的人类忽然消失,美洲得以继续独立发展下去,不少粉丝对这样的世界线深感兴趣,因而欢迎大家加入我的粉丝群讨论20世纪到30世纪这一千年中的发展,并且可能在未来会形成一个新的企划《中世纪美洲》。(没错,名字就是抄的《中世纪美国》hhhhh)
到了公元3000年的时候,包括宾多拉马(巴西)、巴拉那河-乌拉圭河两河下游(拉普拉塔)、智利、北美许许多多的地方,也都受到文明的辐射而开化,整个美洲都热闹起来了。其中很多人关心的北美会如何发展,也终于可以在这样的世界观中进行探讨。(宾多拉马的潜在未来我在上面的一个彩蛋里提到过)
至于沙利斯科帝国,其过于广阔的疆土终会撕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最终分裂,而后再各自陷入无休止的内乱之中。
这个时候,西部军阀们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决定引入已经开化许久的北方蛮族犬裔,帕梅人、瓜奇奇尔人、萨卡特克人、卡什坎人、特佩坎人纷纷举族南下,却各有入主中原的心思,造成了更大的动乱,史称“五犬乱华”(犬指犬裔,华指纳瓦(有时被译为“纳华”))。
结束这场持续数百年分裂与动乱的,是来自于花贵原(Xochipillan,音译为索奇皮兰)山区的卡什坎人,他们以千年前的传说英雄炉石(Tenamaztle,上篇有介绍过)为名,建立炉石帝国。
这是一个如同隋唐那样极为包容、多元又相当开拓进取的大一统新王朝,但炉石帝国的万物之主们会发现,东方世界越来越强,东征的难度也远超一芦、流羽、天狼的时期……
炉石帝国的兴趣可能更多在于整合北方,所谓的“五犬”会在这一时期全部同化为阿兹特克人。阿兹特克人和东南方库斯卡坦、查帕瓜和尼加拉瓜的皮皮尔人彻底走向分化,再也没有统一的纳瓦人认同。
许多个世纪以后,北美也被带动得有所发展,美东地区的南方,是玛雅人殖民地,中北方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麓则是当地的土著开始建立王国,如波瓦坦、克里克、切罗基、易洛魁等等等等;而大平原的西部,狩猎野牛的制品愈发精致,得到炉石帝国的阿兹特克人的欢迎,大河(格兰德河)两岸也终于开始建立稳定的商贸路线。随着科阿韦拉州一座大铁矿(otl位于蒙克洛瓦)的发现,向南输送生铁矿和野牛制品、向北输送文明帝国的手工产品的商贸更为繁荣,在后世被称作“牛铁古道”。(这里很明显抄的是“茶马古道”)
炉石帝国科技和国力大发展,会一次次对旱民发动北伐,逼迫旱民吸收文明成果以对抗南方的大帝国,炉石帝国终是无法将北方极为干旱辽阔的地带啃下。而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使阿兹特克人发现下加利福尼亚原来是座半岛,再往北走老远,可以发现宜居之地和无数蛮族……
最终,炉石帝国也将陷入王朝周期律之中,在公元3000年到来之前,王朝危机席卷整个海间之地。
在南美洲,第二印加帝国终于吃下基多王国,却造成了商路阻塞,不屈的基多人屡屡叛乱,大概公元第三个千纪的前半叶,基多人成功复国并大幅南扩至北秘鲁,建立基多帝国,开启了安第斯的南北朝时代。南朝的克丘亚帝国已经彻底同化了艾玛拉人,却在第三个千纪前中期陷入无尽的内乱,其中一家势力引入山下的瓜拉尼人,结果却成了引狼入室,瓜拉尼将军篡位称帝,但这也使得南帝国的疆域得以囊括山下和山下,上秘鲁(玻利维亚)东部低地地区便得以大发展,但由于地理界限的缘故,低地终会不满山上老爷们的统治而不断地叛乱甚至独立建国。
山上的南帝国,其统治者已经克丘亚化,不再认为自己和山下的“蛮夷”是同胞,开始走出萨帕迈塔关隘东征发动清洗,山下的瓜拉尼文明人在领袖的带领下决定穿越荒凉的大查科地区,去到巴拉圭河中游的应许之地,建立新瓜拉尼王国,从而开始带动起宾多拉马和两河中下游的发展。由于大查科地区的阻隔,南帝国便没有“虽远必诛”追杀过去。
新瓜拉尼王国东征以后,却守不住东方,造成皮拉蒂宁加(巴西圣保罗)图皮人独立建国,皮拉蒂宁加国力强盛之后,又会将文明成果传播到东北方……同样地,巴拉那河下游地区的查鲁亚人,也因而被新瓜拉尼王国带动起来。
至于安第斯,北朝在几次改朝换代之后,已经比愈发腐朽的南朝更为繁华强盛,基多人的皇帝发动南征,建立起第三印加帝国。
北美和南美原先没有文明的地区纷纷建立的独立王国,使得这时整个美洲呈现出了中世纪的风貌,《中世纪美洲》,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全文完)
有些亲爱的读客别光收藏不点赞啊!(捂脸)
好答案需要更多的点赞让更多人看到哦!
欢迎各位阅读起点小说《玛雅1441》
欢迎对阿兹特克和玛雅感兴趣的各位加入我的粉丝群1057033614
没被欧洲殖民,那就被亚洲殖民呗,难道阿兹特克能吊打带明、带清或者德川幕府?欧亚大陆无论东西方,对美洲文明都是科技跨两个世代以上的碾压,都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怎么可能有条件让美洲文明独立发展下去?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