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小孩子哪些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蕴含了深层的原因?怎么应对? 第1页

     

user avatar   liao-jun-10-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解决已经补写在原答案之下,供参考

1. 外出散步,走两步就要抱,往往不是走不动,而是迫于无奈之下对大人的妥协(当然确实累了或要父母抱着看高处或远处除外)

两岁左右的儿童实际上可以走上两三里的路,这相当于可以围绕一个三四百户的小区走三四圈,满了三岁,还能走得更远

但是他走路的节奏是和大人不一样的,他需要走走停停,太多的东西吸引他,太多的新鲜事物等待他去观察、触碰和感受,这种节奏让他感到舒服,并有效吸收关于环境的各种知识

而大人往往并没有耐心去配合,孩子又处于弱势,所以,迫于无奈,只好妥协----你不尊重我的节奏,我也不愿跟着你的节奏,所以折中与妥协----“抱着我走”

应对方式:

  • A---【完全的同步互动】:他走你走,他停你停;他与你互动,你就回应,他沉浸在自己走路的探索世界,你就静静陪伴
  • B---【变通的同步互动】:如赶时间,给孩子说明,然后直接抱走。如果孩子哭闹,重点不讲道理,而是以共情进行宽慰
  • 以上AB两点为总的走路/散步原则。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出门就要抱的习惯,可拒绝。拒绝时重点不讲道理,重点在于按照AB原则重新调整和孩子走路/散步的方式。如果拒绝时孩子哭闹,以共情进行宽慰至关重要


【接下来看一个“错误信念测试”实验(该实验类似于 让·皮亚杰 的“三山实验”)。这个实验折射的规律,能解释下面很多孩子看似无理取闹实则完全合理的行为】:

这个实验折射的规律----认知能力发展的年龄局限性,常常会让孩子(特别是五六岁之前)显示出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
  • 1)对体验保持一个以上的观点是困难的---别人和自己只能有一个观点,我认为是铅笔,别人也应该认为是铅笔
  • 2)自我中心化,他们还难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以及难以正确推断别人的思维、情感或动机
  • 3)他们既不能想象别人“可能或可以有和自己不同的看法或困难”(见【A】)
  • 4)也不能想象自己的观点“可能已经改变了”(见【B】)
  • 5)更不能想象“自己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见【A】、见【B】)

【这个实验能解释以下 2.3.4 的现象】



2. 五六岁之前的孩子,之前定好的规矩,临了又变卦,“耍赖”

见以上实验折射的规律 4)。五六岁之前,不能想象自己的观点“可能已经改变了”,所以情境变了,之前的承诺也很可能变了,比如:

“之前说好了只看一集动画片,现在怎么变卦了呢?” = 试验中第一次的回答是“糖豆”,怎么后来却让人惊奇地说是“铅笔”?

这严格来讲,还不完全是耍赖,更可能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年龄局限性所致

应对方式:

  • 【设定规则但允许抗议】:比如说好看一集,完了先鼓励孩子自己关,孩子不关,那就替他关上,他会哭,允许他哭,他打人,就抱住他。抱紧,避免他伤到自己或伤到他人,但不要抱痛他
  • 【抗议哭闹的时候共情】:绝不将讲道理放在首位,就是坚决执行,他哭闹的时候予以共情宽慰即可----想象你被某人拒绝是什么感受,以这样的姿态对孩子进行将心比心的共情


3. 五六岁之前的孩子,有时会不顾别人的看法、感受或者实际困难,而提出无理取闹的要求

比如,妈妈正在做饭,非要让妈妈陪,或者妈妈双手不空,自己不走,非要让妈妈抱

见以上实验折射的规律 2)----他们还“难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难以正确推断别人的思维、情感或动机”

以及

规律 3)----他们还难以想象别人“可能或可以有和自己不同的困难”

应对方式:

参照第2点的应对方式进行处理



4. 在商场,看到一个玩具就想买,而不顾这个玩具不适合或者家里有类似的

见以上实验折射的规律 1)----“对体验保持一个以上的观点是困难的”:我认为玩具该买,你也应该这样认为,再加之自我中心的特点,所以,你和我只能是这个观点

以及

规律 5)----“不能想象自己的观点可能是错误的”:父母通过讲家里有类似的或者这个玩具不适合他,而试图说服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但他不能想象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他听不进去

应对方式:

参照第2点的应对方式进行处理



【接下来再看另一个儿童经典实验。这个实验折射的规律,也能解释很多孩子看似无理取闹实则完全合理的行为】:

给孩子看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球形面团,孩子说出两个面团的面一样多。然后当着孩子的面,将其中一个圆球形面团揉成长条状,大部分小于五六岁的孩子,都说长条状的面团的面变多了

而大部分大于五六岁的孩子,才能正确地知道,虽然形状变长了,但实际上圆球形面团和长条形面团,面是一样多的

这个实验说明:小于五六岁的孩子的思维处于直觉水平,还不能守恒----虽然两个面团只是形状变了,但是量(面的多少)并没有变。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还不具备可逆性认知操作能力:这是一种从心理上逆转或反向操作的能力
  • 1)处于直觉思维水平的孩子不能把一个动作的方向逆转过来,因此,他们还想不到,如果将长条形的面团又捏回圆球形,实际上是和原来的圆球形面团的面一样多的
  • 2)认知能力不具有可逆性,所以五六岁以下的孩子,会“顽固”地坚持某种顺序、某种秩序,这样才觉得是对的,更觉得是安全的

【这个实验解释了以下 5.6 的情况】



5. 先干某件事,才能再干另一件事,本来两件事先干后干都一样,但孩子特别纠结于以前形成的固定的顺序

比如,外面玩了回到家,习惯了先吃零食,再换掉外面玩脏了的衣服。但是如果你非要让他先换衣服,再吃零食,孩子很可能要闹。再比如,以前都是吃过晚饭洗澡,今天改为晚饭前洗澡,幼小的孩子也很可能不干

你觉得不可理喻,但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会这样认定:顺序就是先吃零食,再换衣服,直接换衣服,就跳过了零食,所以不干。顺序都是晚饭后洗澡,今天却在晚饭前,所以不干

给他解释,也可能无用。这是由年龄局限造成的思维的不可逆决定的

应对方式:

  • 【完全的同步互动】:尽可能去尊重孩子的秩序感,这样非常有助于增强他的安全感
  • 【变通的同步互动】:如果现实状况不允许完全尊重孩子的秩序,那就简要地给孩子说明,然后按照现实要求去做。如果孩子哭闹,决不可将讲道理放在首位,而是将共情放在首位。共情是孩子“感到安全”的极为重要的来源----即便拒绝了他


6. 有时东西非要按照他的要求来放。有时坐电梯,如果不是他按的电梯按钮,非要下去重坐一次,自己按

你放我放都能放好,你按我按都能坐电梯上来,都是守恒的----达到了同样的目的。但你放东西时,不是按照我想象的顺序或秩序来放的,你按了电梯按钮,和我进电梯前想好的先进电梯、接着我来按楼层按钮的设想(秩序)是不一样,所以我必须重新下去坐一次,并且必须由我来按按钮

这些都是思维不可逆所致,随着年龄增加,思维的从前运算阶段逐渐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都会自然消失

不过并不是说针对这些行为就放任自流,也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处理方式如下

应对方式:

参照第5点的处理方式



7. “干坏事”时,你越厉声禁止,他越会好像“报复性”的干得更起劲。比如,“不准将东西往桌下扔!”----温和说,他不听,如果大声禁止,他可能越要扔

主要两个原因:

1)通过体验自我掌控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2)孩子使用语言指令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一般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Luria):

  • 第一阶段(出生到约3岁):他人的言语指令能激发孩子进行一项活动,但是很可能不能有效让他停止一项活动。比如,让他扔东西,他会扔,但是,喊他“停”,他还会继续扔几下
  • 第二阶段(出生到约4岁):喊他“停”的时候,声音越大,越会激化他,很可能他扔的次数就越多、越要扔
  • 第三阶段(到了约5岁):到了5岁左右,孩子才能有效的运用语言指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应对方式:

  • 【将“不准做某事...”转换成“我们去做某事...”】:将禁止性言语指令,转换为引导性的、建设性的言语指令
  • 【态度坚决,言语温和】:底线绝不能触及,态度坚决,但不能以发脾气的方式,让孩子遵从。而部分人的困难就在于,无法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会嵌入到情绪中进而做出让孩子害怕的事情。对于情绪进行体验的姿态,有三种:嵌入、心智化、觉察。后两种是促进情商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具有后两种情绪体验姿态的人也比较少,所以情商高的人相对较少。后两种姿态要么被本身具有心智化和觉察能力的父母巧妙培养出来,要么正确自省或者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培养出来


以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无理取闹行为,简要指出了蕴含的深层原因及应对方式,有助于养育者更好地理解孩子,避免误解并伤害孩子。针对孩子的这些看似无理取闹实则蕴含了必然性与合理性的行为,也提供了一些简明的处理方式,供参考


user avatar   dorothy-99-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孩子大约2、3岁时会迎来一个“秩序敏感期”的东东,进屋必须他来按亮电灯,爸爸妈妈的枕套不能换,拿塑料袋替代塑料鞋套那可不可以……总之,某些事情必须按照他的定义来,生活充满仪式感。 伴随秩序敏感期而来的往往还有完美敏感期,比如喜欢完整的水果而不要刀切开的小块;学着大人用湿巾擦席子时,湿巾要铺得好平好平,不能有一点褶。

这种在大人眼中的执拗和不能妥协,常常让大人头痛。

其实,这是小朋友从认为自己是“全能神”,过渡到认识到世界的不确定性的必然阶段。他开始惶恐,突然发现地球不是围着他一个人转的,于是他用几个不变的定点来固定这个疯狂的世界

想想也真是可怜,大人要陪着他遵守他的规则,他的秩序,顺利渡过了,他慢慢就会明白,原来很多东西可以妥协,可以变通,可以替代。也就不必那么执着了。

----------------------------------------------------------------------------------------------------------------------

秩序敏感期的顺利渡过对于孩子日后的纪律意识、道德底线和审美情趣都有极大好处,也只有智力发育到一定程度才会自然而然的出现这一敏感期。对于秩序感的执着源于儿童对于未知世界的不安全感,当从自己小小的无知无畏到张开双眼看到周边的广袤,儿童开始感觉到了不确定,于是试图用她能确定和把握的仅有定点来固定飘忽的世界。陪她领悟诸事皆有规则,等她发现某些规则可以变通妥协,孩子,你慢慢来,成人世界从来不缺逶迤,而你却正坚持着唯一,难到不珍贵感人吗?儿童的成长真是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令人敬畏,今日对秩序的执拗发育成明日内在的纪律要求和未来非礼勿为、万物有序的道德情操,今日对完美的执着发育成明日对美好的鉴赏和未来艺术上的情趣。

所以问问自己,你是否尊重孩子给她爱和自由,以对待成人的平等眼光陪她遵守她的规则,你将收获一个之后更有自主纪律性并不以为苦的孩子。今天,你坚决不顾她的阻止把饼干放在另一个抽屉,非得抢披爸爸的大衣,明天,你就不要抱怨孩子用完东西从来不放回原处;今天,你不顾她多爱那个圆圆的苹果,非要咬上一口,明天,你就不要埋怨她那么没有艺术感,连美都发现不了。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就像我最爱的恐怖片告诉大家的真理---每个变态杀人狂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

再说一个喜欢重复的敏感期,小朋友的一个探索性动作往往重复到物我两忘。比如拧开瓶盖+拧上瓶盖会自己在那搞半个小时;一个儿歌吸引了她,会要求重复几遍或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不要花样翻新就简单的重复,一字之差可能被纠正。我姑娘小时候一首儿歌让我重复了将近二十遍,我给她讲过妈妈小时候吃多糖葫芦吐酸水的事,爸爸上超市买饼干赠送绒毛熊的事,还有我帮她回忆描述的去游乐场玩时另外小姐姐抢她球的事等等等等,这些她感兴趣的片段总没事就要求再给她重复几遍,听得津津有味。同事家孩子也是,都好几岁了也喜欢让家长重复讲同一个故事,以前要求“再讲一遍”,现在干脆一次要求“爸爸,再给我讲三遍呗”,搞得大家都躲:)我妈说我小时候也是,而且小白兔讲成小兔子都不干。

你说儿童多神秘啊,在大人无法理解倍感无聊的重复中,她们究竟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我们也不知道,只不过这种体验确实满足了她们。蒙特梭利说儿童有吸收性心智,她们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学习,满足她然后你会发现她确实学会了吸收了,多么神奇。我姑娘对有的书百看不厌,对有的却一下推开,儿歌也是有的连续要求讲,有的你刚开个头就被打断,这表现出了多么强烈和可贵的个人意识啊,独立思考有主见是我珍视的,能做的就是遂她心意。而对于重复,我的耐心空前,她让我讲多少遍我都奉陪,直到满意为止。孩子玩什么还没重复够,一本故事没讲完孩子还在认真听,我就绝不会吆喝吃饭或拉开她外出。我敬畏儿童更尊重儿童,在精神上我甘当她们的仆人。

姑娘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传统的教育理念,她想做的有时不被允许,比如说她想反复把洗手液压出来,她想反复把爽肤水滴在我手心,或者反复听同一个故事,玩同一个玩具的单一功能,很多声音会围绕着她,“不能浪费”,“别玩一样,还有更好玩的呢,不如玩这个”,“走吧,该吃饭了”……陪伴孩子,确是有时无声胜有声的,观察她的动作,鼓励她按照个人意志实现,做隐形人,留下更多的空间使儿童内心朦胧的意识抽象化、实体化以发展自我,我相信儿童,所以更多的时候忍住闭嘴。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就是在这些重复中要么建立要么摧毁的,小朋友有时候鼓捣什么几下没整好马上求助大人,这肯定跟大人平时看不得孩子失败和不满意,稍显挫折就处处代劳有关,孩子这次自己的30分,可能是下次的60分,最后的100分,而家长一着急代做的100分却是孩子永远的0分。

-----------------------------------------------------------------------------------------------------------------------

很感谢大家的评论,关注育儿是很幸福的事,由于我们当家长的多一点点理解,宝宝们就多一点点快乐。当父母就是门槛太低,长齐全零件就敢制造孩子。

其实这个理论蒙特梭利在那么多年之前就研究发现了,我看过她写的三部曲,虽然有很多已经脱离时代背景,但是很受教。中国的孙瑞雪老师《捕捉孩子的敏感期》里面也提到了秩序敏感期,那本书很好,其他的孙老师的书也很值得阅读。我看过很多育儿经典,最喜欢的是科恩的《无条件养育》,简直是家长的心理辅导书,看完后恢复到育儿的初心。我有一女一儿,我愿意给她们最大的温柔,最多的爱和自由,用最不功利的心给她们梦幻仙境来对抗这个冷酷世界。

好多评论说了宝宝甚至自己曾经执拗的趣事,乐的我是满地打滚啊。

还有的说自己20好几了还是这样,我知道你想让我们夸你还是个宝宝,也真是够了,处女座AB血型对不对?(此处不接受道德婊说我星座血型歧视)

还有人说童年的家庭教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影响,怎么说呢?孩童并非一块软蜡,任大人揉捏,每个宝宝都有其天性,也许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我们做大人的,不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小小的她长成真正的自己嘛。我们并不妄图塑造他们,保护天使不折翼已是功德无量。所谓家庭教育就是给孩子正确的身教和引导,最大的爱和自由,按照蒙氏理论,孩童自有吸收性心智,懂得发展自我,习得这个世界的规则。其实3岁之前或者6岁之前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是很重要的,它奠定了孩子的“首要安全感”(即我是被爱着的),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底色,不夸张的说,此后的人生不过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童年中,有些事我们不记得,并不代表没发生过,没影响过。

还有位评论说“ 万事怪父母-儿童心理学第一定律 ”,我玻璃心听着有些刺耳了,不怪父母怪孩子?熊孩子天生熊?孩子不是一张白纸,生而不同,但告诉他们基本的规则是我们父母的责任。其实每次看到什么孩子杀父弑母的极端例子,我都第一个心疼那个孩子,他出生时也是个纯洁的小灵魂,到底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戾气?“人之初,性本恶”肯定表示这个锅它不背。所以,科学的育儿和教育,多学点还是有益的不是吗?

有些人担忧凡事太由着孩子会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有些害怕失去家长的权威或者惯坏孩子,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我有一女一儿,女儿今年上学,我一直就是能给的自由都给,而并没有听到什么说我惯坏孩子的声音,因为我的女儿规则感建立的很好,我告诉她“不影响别人,注意安全”,这两条线外的都是你的自由。在幼儿园,我亲眼看到即使许多小朋友为了多玩几遍游戏而蜂拥插队她也会静静的排队,尽管原地跳跃着也挺着急。有些自由不是娇惯,《无条件养育》中说的,现代家长不是太过娇惯、而是害怕过于娇惯而管束太严(大致这个意思)。孩子在寻找发展自我的途径时如果受到阻拦,往往会奋力反抗、或者耍心眼,但当这些正当要求被满足的时候,他们是无比放松愉悦的,才不屑于玩“操纵家长”的假招子。

至于问这个时期何时结束,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他们自己会了解到一种事情的多种做法,会在过分坚持自我而与别人相处时遇到阻力,会明白有些事情即使没了、乱了、伤了也无伤大雅,在与世界不断的碰撞中,他学会了妥协,“秩序和完美的敏感期”就过去了。我习惯有些道理不必讲,多给孩子几次机会体会生活,等待他们自己去抽象出来一些处事原则。就像我女儿和另一个女孩都很好胜,俩人玩不了一会就连哭带闹、不欢而散,她求助于我我就给她讲讲我的感受,她不问我意见的时候,我就陪她经历。大约半年多的时间,她俩都学会了在针锋相对时各退一步,寻求一种继续玩下去的办法,这就是成长。也许还残留几条,但是大部分的敏感期都会过去,想挡也挡不住哈哈!

和强迫症的区别??这个是孩子的内在需求,自发的、愉悦的,得到满足后孩子心理就得到了平静。强迫症是焦虑的、强迫性和反强迫性共存的,即自己特别不想那么做、但还非那么做不可,要不就得挠墙。秩序敏感是孩童发展的正常规律,而强迫症往往是家长或外在环境的过激行为对人施加的过度影响。比如某人的家长特别特别注意安全或特别特别不注意安全,都可能使得某人出家门反复查看煤气关没关、门锁没锁;某人的家长特别特别洁癖,某人就可能每天洗N多遍手。至于成人世界中带有个人色彩的小秩序行为,那只是每个人的小个性而已,各有不同都很可爱,你们都是宝宝可以了吧!

童年的伤还有没有痊愈的可能?我们谈儿童教育,是希望父母在对待孩子时更科学,尽量少留给孩子伤害,不过谁能说自己是百分百正确呢?哪怕最权威的育儿专家也不敢。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本来就是育儿的第一课。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和《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这两本书我都看了,忘了哪本里面讲她关注育儿后意识到儿子小时候她对待儿子有非常多的错误做法,就让儿子休学一年,按照儿子的意图做回小宝宝,弥补错失的各个敏感期。这个情节可操作性不强,更多父母不会有这个魄力,但是至少说明,后天是可以弥补童年的伤的。我父母挺节约的,现在还会把饮料瓶和看过的报纸卖了换钱,我从小就挺抠,意识到后,我不断提醒自己,现在的我在朋友口中属于挺大方的。当然伤有深浅,疗伤的难度有大小,但命运的权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温柔对待下一代的时候,自己也是被治愈的过程,我的急脾气已经被两个孩子治的差不多了,家人和朋友都说从来没有见过我和孩子发火;在与爱人相处的时候,也是治愈自己的过程,注重感受爱、付出爱,也懂得自己值得爱。总之,出生太随机,父母天注定,而能主宰自己之后,我们就尽量少找借口,努力改变自己的不好,做一个更好的人,尽管很难,没理由放弃。

先有亲子关系,再谈教育。而每个人最幸福的时刻,即是被悦纳的时刻。很多时候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孩子自有孩子的理,先试着理解共情,不对的再温柔而坚决的纠正。激怒家长的永远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你对这种行为的评价。比如反复打开关闭水龙头,你理解她为探索还是浪费还是胡闹。处于各个敏感期的孩子,他们经历着什么着实很神秘,如果能试着体会理解,那么你是天使;如果能悄声陪伴,那么你是朋友。我和女儿关系特别甜,我一直柔声细语,她知道我对她很少限制,所以当我有提醒的时候,她知道那真的值得注意,彼此不会有什么冲突,更多的时刻,她知道怎样约束她自己。她很好,如果你见到她,你就会知道。被爱和自由喂饱的孩子,特点很鲜明,她们有很强的自我价值认定,她们知道自己值得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好。还是那句话,愿我们的孩子都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至于培养出怎样的孩子才算成功,这个问题很个性化。作为一个应用数学系的研究生,却每天从事着自己特别不喜欢工作的人,我认为能陪着孩子多看看这个世界,早日邂逅自己的兴趣,并努力把兴趣作为将来的事业——这就是我心目中成功的育儿。


user avatar   mao-san-ni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事儿。 前天中国时间周五晚上,和女儿(三岁半)视频。 我在吃煎蛋(时差,我是早上) 女儿看到了,说妈妈,我家也有鸡蛋(她暂住姥姥家)我拿给你看。 (跑去拿鸡蛋) 我说不用了,但她没听到。 然后我就听到我妈妈的呵斥声“你进厨房干什么呀?多危险!快出去啊。”

女儿沮丧的回来了。她说 “对不起,妈妈,冰箱好重我打不开。”

我愣了。她不知道我其实都听到了。 她没能把鸡蛋拿来,却又不愿意说是她姥姥不许她拿。 于是她说,“是门重我打不开。” 我第一反应是小孩子不可以说谎。但是我突然意识到,她有她的温柔。她觉得自己让我失望了,却又不愿意说是姥姥的过错。 我想安慰她,却又觉得安慰她,反而负了她的心。

我突然想到很多事情。我想起以前我抱她看樱花,她说累要坐,我笑她被抱着还累。 现在想来,也许只是她觉得我累了呢。

还有很多很多。孩子的心,有时候比大人还温柔。我们不要负了她们,不要总觉得他们为什么不说实话。。。 要自己想想,她们为什么没有这么说。她在袒护谁呢?

也许辜负了她们的是我们呢。


=====================================

一件小事,居然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共鸣,我很惊讶,也特别开心。谢谢。

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本来是想说另一件事情的,但是那件事情我本身心情也很复杂,总不知该怎么说。现在不妨说来,大家随便听听也罢。

孩子还小时,三岁快到,我和我一个挚友聊孩子,她说她小时候坑爹,爹爹爱抽烟,妈妈不给。爹爹借着带她散步买了三包烟,说“别和你妈妈说”。她回家之后,妈妈问“你是不是去买烟啦”她立刻大喊,妈妈,爸爸买了三包烟,还说不要和你说。

我当时笑岔了。我说你太可爱了,我要在我孩子身上试试。

那天我买了桶爆米花回家,我让她帮我看管,说你不能吃,谁都不能吃,妈妈干完活要吃。她说好。

她真的忍着没吃。

然后我进厨房,她爸爸在我的安排下溜过去说,爸爸好饿,给爸爸吃点。她有点犹豫。爸爸接着说,爸爸真的好饿啊。她说那好吧。

爸爸吃了几大把,说,你可别告诉妈妈。她说好。

然后爸爸进了厨房,我接着出去,去拿爆米花,假装惊讶“这爆米花是不是被人吃啦”

她说没有。

我说可是爆米花少了。

她不吭声。

我说“是不是爸爸吃啦”

她说“没有,是我吃得。。。”

我那一刻真不知道怎么接她的话,我第一反应,是对想要考验孩子天性来娱乐的自己感到很厌恶。她的举动,完全在我意料之外。

“我应不应该戳穿她说谎?”我想了一下,还是没能说出口。因为如果她说谎是错的,那么我才是最错的一个人。我为了自己开心,居然去考验一个孩子的人性。

而她的回答让我无言以对。

孩子小时候,总是很多需求,吃喝拉撒都哭闹着依赖大人,这曾让我在精疲力竭之时,觉得孩子心里只有自己。其实不是的,不知道从那天起,她们一下子就学会了太多,尤其是“如何去真心爱一个人”。如果我当时戳穿了她,笑话了她,她笨拙的包庇她最喜欢的爸爸,甚至愿意替爸爸“顶锅”的心,就会在大人的笑声中被践踏。

这个故事我和很多身边人都说过,亲戚,同事。很可惜,几乎没人理解。有人指责我“孩子说谎,毕竟不对”,有人不信,说“她肯定还是自己也偷吃啦,否则为什么要这么说”,更多是有人说“你这故事是真是假啊,是你自己想象的吧”。没有人相信一个快到三岁的孩子会心疼爸爸所以包庇他。孩子一定有别的理由,反正不可能是你说的那样。

可能只有我和她爸爸还是相信她的。从那之后,我们再没拿她的心情开过任何玩笑。我相信很多人,曾经都是有“初心”的,但是这些“初心“,都被很多不理解她们的大人踩灭了。

我也知道,她那善良的初心,总有一天会遇到践踏初心的现实,遇到对她嗤之以鼻的人,遇到越善良越受伤的境地。我有时甚至希望她能更加“入世”一些,像那些在成年人面前能说会道的机灵儿童一样。我觉得这样她长大之后轻松点,不容易心碎。

但我又想要呵护这颗我所认为的珍宝。我觉得太多人不理解她了,居然听过有人说她“这么小就会说谎了”,或者说我“这孩子心机有点深”。

很多时候,我比孩子还难过。


user avatar   ivy-11-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种图片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和谐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

事实上,当你像这样牵着一个小孩子出去逛街时,过不了一会儿,他就会挣脱你,你会觉得他特别不乖,当你再次去牵他,他又会逃开,你会觉得他无理取闹。

他为什么会挣脱你呢?

因为


谁TM愿意一直把两只手举起来啊!


user avatar   liangdou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

大概在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正值动漫《四驱兄弟》热播。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小伙伴现在也许很难想象,当时这部动画片究竟火到什么程度。

那时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许多男孩子低头捣鼓着属于自己的赛车,或是看见他们紧跟着自己的四驱车一路奔跑,一边对着车高声喊着“冲啊,旋风冲锋”——
那时候我们真以为会有GP芯片的语音控制,也真的以为“旋风冲锋”能放“龙卷风”,于是一个个扯开嗓门像傻逼一样对着车嘶喊。

同“四驱兄弟”一道火爆起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四驱车比赛,以及一大批兴起的四驱车零售店。

这样只卖四驱车的小店恰好学校对面就有一家,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家店的样子,不大的店铺分成左右两条过道,中间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四驱车,而在右手边第二个货架的最上层,摆着那辆我心仪已久的限量版“飓风音速”。

之所以称为限量版,主要体现在这辆车的车壳上。与普通的塑料贴纸的车壳不同的是,这辆四驱车壳上的图案是印喷上去的,配上流线型的车身,红白相间的条纹,在那时候的我眼中简直是酷到爆炸的艺术品,瞬间就让我为之痴迷倾倒。

可是这样的四驱车自然也是价格不菲的,要整整一百二十块钱人民币,而那时我一天的零用钱才仅仅四块钱,其中还包括了偶尔路上要买的俩包子以及公交车票钱,这样的价格对于八九岁的我而言无疑是天价。

我曾就买赛车的问题试探过妈妈,找的还是听起来十分正当的“生日礼物”的借口,而她几乎没怎么思考就斩钉截铁地拒绝了——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用一百多块钱买一辆四驱车几乎是一种奢侈,而我的请求也更多地像是一种奢望。


(二)

极度失望的我最终决定依靠自己去攒够这笔钱,并为此吃尽了苦头。

为了省下一块钱的公交车费,天才蒙蒙亮的时就硬从被窝里爬起来,然后走三十分钟路去上学;早饭几乎不吃,实在饿的时候就买一个馒头配着白开水干咽;最爱吃的零食也强行忍住不买了,每到课间看着同学叼着辣条配上干脆面边吃边笑时真是一种煎熬。

然而即便是节省成这样,我发现要攒够这些钱仍然是遥遥无期,被迫无奈之下我不得不另想办法赚钱。

当时我们的教室是在四楼,而学校周围的小卖部是在院子的栅栏的对面,所以在课间时候需要一路小跑,才能勉强赶在上课铃响之前回到教室。

由于路途较远,嘴馋的同学又多,于是班里渐渐开始流行起托人代卖零食给跑腿费的风气,而我也自告奋勇地揽下这一重任,这样一个课间来回就能赚上足足五毛钱。

因此一到课间,大家就能看见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承载全班吃货们的嘱托,携带一个小型田字格本,在老师还没离开教室前就夺门而出,奋力地朝走廊的前方跑去。

“田字格”成了我的专属账本,上面记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以及嘱托人的名字,每完成一项就会被我小心翼翼地用铅笔划掉,而当时几乎每个课间我都会跑腿一次,并常常为此累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这样的节省与跑腿虽说幸苦,但我的零用钱也随之慢慢地积攒了起来。

那时我几乎每天放学都习惯性地会专门跑到那家卖四驱车的小店看看,只要看到第二个货架上的“飓风音速”还在,我便心安。

如此坚持了近两个月,我也足足攒了九十多块钱,眼看再坚持一段时间就要达成心愿了,却不料偏偏这时产生了变故。


(三)

那个周五放学,我一如既往地去那家店去看看那辆“飓风音速”,却愕然发现第二个货架上的那辆车已经不见了踪影,顿时心慌起来。

随后我几乎是一个箭步奔到柜台,用着几近颤抖的声音询问道:“叔叔,第二个架子上的那个红色的‘飓风音速’怎么不见了?”

“哦,那辆车啊。”店老板转头看着我,微笑着道:“今天上午有个客人预订了那辆四驱车,我就把它先从架子上取下来了。”

听到它还在,我顿时也心安了些,随即用一种无比诚恳地语气道:“叔叔,我真的很喜欢那辆四驱车,您能把它卖给我吗?”

“这个……”店老板犹豫了下,道:“我知道你很喜欢这辆车,不然也不会每天都来看了,可是这车又不是用来看的,总还是要卖出去……”

“叔叔……”我打断了他的话,声音中竟然隐约带了些哭腔:“我明天就带钱过来买,您能不能就为我留这一晚上,我真的好想要这辆车……”

看着我几乎要流出泪来,大叔一时也有些于心不忍,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说道:“唉,好吧,不过你如果明天还不买的话我也只能把它卖给别人了……”

闻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


(四)

这还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撒这么大谎,以要交“教材费”的借口问妈妈多要了二十多块钱。

拿到钱的我赶紧从小储钱罐中把里面剩余的硬币尽数掏出,然后一枚枚地塞到自己的小书包里,再一路狂奔至那家店,终于一口气买下了那辆心仪已久的“飓风音速”赛车。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周六的下午,我一个人对照着说明书仔仔细细地拼装好那辆赛车,生怕丢落了任何一个零件,装上电池,盖上车壳,掰动开关,车子“滋滋”地发出了轮子转动的声音。

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地上,任它随着清风向前驰骋,崭新的红白相间的车壳在阳光下被照得熠熠生辉,而我就在后面遥遥地跟着它一路奔跑,一边跑一边笑着……恍惚间突然想到此前我为了它甘愿爬楼跑腿赚小费的日子,竟有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幸福。

如今想来,那个短暂的下午大概是我此生最为纯粹而快乐的时光了, 而那辆好不容易才得到的“飓风音速”,也成了我整个童年最后一件发自内心喜欢的玩具。

喜欢到,可以忘了自己此前受过的苦,甚至忘了对妈妈撒过的谎。

从小到大,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妈妈生气成这样,我清晰地记得,妈妈在得知我撒谎之后气得肩膀颤抖说不出话来的样子,怒极了的她一把从我手中夺过那辆四驱车,连着电池被重重地砸在地上。

随着“咔嚓”一阵清脆的响声,那辆我最心爱的“飓风音速”也随之被摔得四分五裂,此前幸幸苦苦拼接上的零件也应声被砸得粉身碎骨,溅落满地。

我一时呆愣在场,然后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哭成那样,是那种撕心裂肺地哭,几乎哭到椎心泣血、卧倒在地……
可能妈妈也很难理解,明明是我撒谎在先,为什么居然会难过成这样,可她又如何知道,我曾为了这辆心爱的“飓风音速”背后付出过多少努力,又吃过了多少苦。

事后我一个人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偷偷地把那辆“飓风音速”给埋在了土里,并用树枝作碑,为它做了一个简陋而精致的坟墓,永远封藏在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我没有记恨妈妈,只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玩过四驱车,对其他同龄男孩子喜欢的玩具,也再也提不起丝毫兴致。

而那辆“飓风音速”,也真的像是一阵飓风,无情地卷走了我的童年,再用碎片埋葬了那个男孩子的青春。





———————更新分割线———————


没想到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居然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很感动,谢谢大家的关心,答主早就从这段童年阴影里走出来了,如今也已成长为一个会吃会玩会讲段子的坚强耿直的boy。

但是看了评论区还是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些东西,毕竟终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母,成为自己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些我们童年曾经历过的伤痛本可以避免,更不应该在我们的孩子身上重演,因此特地在文末加上关于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几个小细节:

1.当你发现孩子在撒谎的时候,千万不要陷入情绪化,更不要武断地使用暴力,应该主动了解清楚所有事实后再做出判断,沟通引导也远远比武力动粗来的长远有效。

2.在任何情况下都尽量不要毁坏孩子的玩具(包括未经孩子同意的赠送),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些朝夕相处的玩具其实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3.当孩子表示想要什么特别喜欢的东西时,千万不要直接用恶劣的态度回绝,更不要爆粗口,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孩子商议,用沟通引导孩子树立合理的消费观,摊开了商量也不至于逼着孩子去偷去骗去抢。

4.作为家长要言而有信,不轻易做出承诺,但对孩子做出的承诺一定要尽力兑现,因为孩子其实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无心说过的话、承下的诺言,他们都会去铭记、模仿、并且期望。

可能有些大人会觉得,养个孩子哪来那么多破事,还沟通交流,能养活就很好了。
那么等他们老了,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也会这么想,老东西哪来这么多破事,还沟通交流,每个月寄点钱养活就行。
然后他们就开始抱怨,孩子一天到晚在外忙这忙那,也不回来多陪陪他们,殊不知当初他们就是这么教的,如今这些苦一个不落地反馈到自己身上,又能怪得了谁呢?

因此,愿所有的家长都能耐心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千万别让我们童年的所受过的伤,再次在他们的身上重演。


最近刚弄了我的第一个公众号:豆子陪你读书(ID:douzi163)。
这也是梁豆子童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写字的地方,我将会秉承一直以来的细致与认真,将有料有趣有逗比的书评与故事分享给大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众号回复“电子书”即可收到我总结的“全网精准搜寻各类电子书资源的高效方法”,回复“书单”即可获得我精心整理的“3000本国内外高分书籍索引”,公众号每周也会更新原创的各类书评、影评、学习方法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十年前吧,我还在读小学,当时不到九岁。

那年我们家出了点事,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家存折里的钱全部被犯罪分子取走了,一夜之间。

我妈待在卧室里抹了几天眼泪,我爸沉默不语,他们都没有向我和我弟说什么,但是我们还是通过他们和其他大人们通电话了解了很多。

报警了,警察说有好几起这样的案件,关于失去的钱能不能再找回来,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那段时间大概是我们家最困难的一段时期了。

当时我和我弟读在同一个小学,实验小学周边有很多托管所,不知道那种寄宿公寓现在还叫不叫托管所,很多家长一般会因为工作忙碌而把孩子送去那里,那里有一些老师和阿姨照顾着那些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里边的学生分全宿生和半宿生。

那段时间爸妈中午都不在家,虽然我和我弟早已经不需要爸妈接送回家,但是家里没有人给我们做饭,于是爸妈把我们送去托管所寄宿,我们属于半宿生,中午在那里吃午饭、写作业以及睡午觉。而里边的负责老师刚好是我的语文老师,他们觉得很放心。

那时候是个夏天,我和弟弟在托管所待了大概两个月吧,后来有一天放学,我们没有回去托管所,也没有决定要去哪,心里想着随便找到适合的地方歇息,过完中午就好了。

我们走到一个离学校不太远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居民楼,也有一个办公楼,办公楼侧门那有好多棵大树,每颗大树都有瓷砖围成一圈,平时会有很多人坐在那里乘凉唠嗑,记忆中那些好像是樟树。

中午的太阳很大,我和我弟坐在树下的瓷砖墩下,书包里有两块钱,我和我弟每个人买了两个五毛钱的小饼干,边啃边写作业,手下的瓷砖凉凉的滑滑的,摸起来很舒服。

作业写完的时候大概一点了,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少,我和我弟坐在凉凉的瓷砖上睡午觉,浓密的树叶为我们遮挡了阳光,午后的风吹起来很舒服。

后来托管所里边的老师和阿姨骑着车子找到我们,满眼焦急,看到我们的那一刻才松了口气。她们把我和我弟抱上车,我弟一向很安静,性格比较温顺,只有我年纪不大脾气却很倔,怎么也不肯回去托管所,老师们很耐心地哄我,但我还是不肯回去,其中一个老师和我爸通电话,又把电话给我和我爸说话。我爸一向脾气就很好,听说我那么固执也没有凶我,只是温柔地和我说着话,叫我听老师的话,和她们回去托管所休息。

老师和阿姨问了很多,问和弟弟有没有吃饭了,问怎么不回去老师那里,我说吃了,其他的就都不再开口回答了,她们以为我是和托管所里面的小朋友们吵架了,现在是在闹脾气。

后来两个老师把我和我弟送回托管所,我躺在床上的时候挺难过的,现在回头看看从前,当时的难过,大概是因为有一种白忙活的挫败感。

那时候我在无意间知道,托管所半宿生每个人一个月要交三百块钱的费用,而我和我弟弟两个人一个月就要六百,十年前的六百块钱,在我的观念里,在当时遭受灾难的我们家,实在是一笔大开支,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家真的很穷,虽然没有体现在我和我弟的吃穿住行中,但却体现在我爸妈的辛苦中,我一直记得我妈默默抹眼泪强颜欢笑的样子,也记得我爸忙到大半夜饭都没时间吃的样子。

八岁孩子的心真的不大,想的东西都很浅薄很片面,可是对自己家庭遭受的苦难却又很敏感,会因此不安和无助。

那个时候的很多个时刻,我下课的时候会默默地算着我和我弟在托管所吃一顿午饭、待一个中午,将会花费多少钱。

也很多次想着,是不是只要我和我弟不回去托管所,一个中午就能为我爸妈省二十多块钱了?

当时不懂责任是什么,自然也没想过老师和阿姨一定会四处寻找我们,不知道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以为我们只要不回去托管所,托管所就不会扣我们的钱,我们每个月就能为爸妈省下很多很多钱。

之后还是被劝说着,跟着老师回到了托管所,睡了个觉,毋庸置疑,又一个二十多块钱飞了,当时一直在心里叹气,早知道做的这一次没有意义,就不带着我弟在街头游荡白受苦了。

计划失败,也意识到没法再成功,毕竟也不愿意看到一群人穿街走巷寻找我们的样子,所以后来便一直安安分分的。

过后,吃饭的时候托管所的管事阿姨笑着和其他老师们提起这个事,说起我,她说:没想到平时乖巧懂事的姐姐,闹起脾气也这么让人不省心,带着弟弟在外面游荡,害大家出去找,还固执地不肯回来。

当时很多人在,我听了她的话,虽知道没有恶意,可是我的脸皮并不算厚,我小时候有一个特点,只要有人当众讨论我或者取笑我,我就特别容易哭。

所以当时有种不知名的委屈,红了眼眶,怕丢人却没敢哭出来。

他们大概都以为那两个孩子在瞎闹在耍脾气,可是他们直到现在都不了解,两个孩子为了能减轻家庭负担,内心有过的那些风起云涌。


user avatar   wo-shi-wu-shang-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岁的时候,开始不肯吃别人的筷子夹过的食物。

爸妈觉得很不解,觉得我不吃亲戚长辈给夹的菜,是不懂礼貌,给他们丢了面子。然而说话迟但是认字早的我,没法告诉他们,托儿所老师总是把剩饭孩子碗里剩下的饭倒给没吃饱的孩子,美其名曰,避免浪费。

恰巧,有天我吃了一个感冒了的孩子剩下的饭,神奇滴感染了百日咳。咳到胸疼还得吃各种苦苦的药,受了好久的苦。从此,任何有可能沾到别人口水的食物我都是拒绝的,直到大学和妹纸接吻过为止。

还有,小学四年级开始,头一天剩下的熟食饭菜,如果不用锅热一下,到刚出锅的热度,我是一口都不会动的。那时候我这个怪癖,让工作很忙的父母,大骂我穷讲究。

然而这个怪癖我一直保持到现在,而且强迫爸妈吃隔夜饭菜前也必须热透。因为那时我有一次一个人在家,吃隔夜饭,拉了肚子。嗯,感谢爸妈买给我解闷的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知道了微生物,这种那时候的中学生才能理解的概念。

嗯,其实也没什么啦,就是觉得,不要小看小孩子,他们可能不知道怎么和我们沟通,但是他们绝对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提几个建议吧。

1.给孩子洗澡洗脸洗脚的时候,用你准备好的水把毛巾浸透,夹在腋下。如果你觉得腋下烫,赶紧加凉水。相信我,你家孩子的皮肤对温度的敏感度,绝对比你腋下高多了。搓澡的时候,三岁之前只能用手,五岁之前只能用棉布,七岁之前只能用毛巾。搓澡巾这种神器,还是七岁之后再给孩子用吧。

2.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你的眼睛绝对不能比孩子的眼睛高。蹲下身子,甚至坐下。低头看着孩子的时候,根本不是和孩子沟通。

3.这点容易引起争议,那就是,可以体罚孩子。但是必须先和孩子进行沟通,确定这是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没错自然不可以惩罚,但是如果孩子有错,就要通过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后告诉他们,犯错误,是必须承担责任的。如果你能弥补,爸妈就不惩罚你。但是如果你弥补不了,就要接受爸妈的惩罚。当然,惩罚不能太严重了,厌恶疗法中的皮筋弹手腕,或者给他们做一道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他们不喜欢吃的饭菜,告诉他们吃下去就是惩罚,这些都可以算是惩罚的一种。

4.为人父母的应该会有一种心态,那就是任何人都没自己的孩子重要。所以如果有素质低劣的亲朋因为恶趣味,逗你的孩子说,你爸妈要离婚了,或者你爸妈不要你了,想要看孩子紧张的流眼泪的表情。不要多想,去特娘的友善度,马上怼他!哪怕是长辈也要怼他!一定要当着孩子面怼他!你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这个时候,万万不能怂。

5.从孩子能听懂你的话开始,每天叮嘱他们,你的身上,除了脸蛋,额头和小手,不能让任何大哥哥大姐姐叔叔阿姨亲或者摸其他部位。如果有人这么干,不管他们说了什么,马上回来告诉爸妈。孩子有自我保护意识,很重要。要知道,对孩子的性侵,大多数都发生在熟人甚至亲戚身上。

6.万万不可以嘴里说着,你说实话爸爸妈妈就不打你,等孩子说出自己犯的错,就立马上手男女双打。也不可以把孩子的糗事说给亲戚朋友听,哪怕你觉得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趣事。要知道孩子的自尊心,安全感和信任感比成人更脆弱。当你这么做了,哪怕只有一次,孩子的潜意识中都会把父母归于不可信任的人。就算他们长大了,理解了你,潜意识中的想法也不可逆了。

7.不要轻易给孩子许下承诺,一旦许下承诺,无论如何也得完成,道理同上。要知道,不受孩子信任的父母,一旦到了孩子的叛逆期,都是几乎无法和孩子沟通的。你必须知道,几乎所有误入歧途的孩子,都是对父母失去信任感的孩子。

感谢

@烟波流转

童鞋的补充,以下贴他说的原文。

非常好的答案!补充一下承诺那条。如果实在没做到,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向孩子说明原因,自己提出或者和孩子商量一个补偿措施。如果孩子情绪反应比较强烈,接纳他的情绪。多数情况下如果你一直信守承诺,偶尔一次没做到,做好以上工作后,孩子是会原谅你的,并不会一直纠缠个没完。孩子心里是十分爱父母的

8.永远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孩子绝对会有样学样。而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孩子未来会遇到,对脏话容忍程度多低的人。

9.一旦做错了事,伤害到了孩子,或者冤枉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及时诚恳的给孩子认错道歉,万万不能顾及自己的v面子,在那强挺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攀比对象。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你在他们面前就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如果你逃避责任,不肯面对,不肯认错,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10.好好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让孩子自己学习,不要轻易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即使这很慢,让你觉得这样学习会让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以及拥有知识的自信感,比任何学习进度,更加有效。

这是一个分割线,从这往下是后补的。

11.感谢

@孙小葡

童鞋的提醒,孩子吃饭慢是因为被烫到了,不要发火。另外给大家普及一下健康常识。不要相信朋友圈上面所说的什么夏天喝热水什么的,也不要吃刚出锅的饭菜。过热的饮食会伤害口腔黏膜开始到肠胃的一系列消化系统的功能,饮食温度以不会烫疼手腕为宜,这就是为什么喂孩子奶之前,需要把奶滴到手腕上确定温度。当然,吃火锅烤串水煮鱼之类的那是顾不了那么多了,不热不好吃,但毕竟是偶尔吃,放纵一下也没什么关系。

12.孩子在餐桌上吃饭的时候,万万不要给孩子夹菜,也要委婉的阻止长辈给孩子夹菜。第一,我们的国家还是聚餐制,筷子肯定要沾到自己的口水。成年人身体强,不在乎这个,可是孩子身体不行啊。第二,这也不利于了解孩子的口味偏好,通过调整烹调方式来减少孩子的挑食习惯。

13.关于挑食,感谢本来就是嘛童鞋的提醒。不好意思圈不到你。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不喜欢某种食材,也可能是不喜欢你的烹调方式。在家宴上要注意一下孩子的饮食偏好,看他避开哪些菜。等回家后,和他沟通,问他为什么会不吃那道菜?这样第一是可以给他一种父母对自己很关心的感受,第二是可以了解他不吃这道菜的原因,以后要么改改烹调方式,要么换一种食材来保证营养均衡。我们小时候家长教育我们不要挑食,是因为我们小时候市场上就那么几种食材,一旦孩子挑食,这饭就很难做了。可是现在市场上食材这么多,挑食真心不是什么大事,要知道,成年人挑食的也司空见惯啊。

关于烹调习惯影响孩子挑食,我身上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我老爹做了一手极棒的羊肉丸子汤。这汤泡一大碗米饭,浇一勺醋,简直是我幼年最爱吃的食物之一!那时候嘴馋的我总是把汤捞走一大半,老爹和母上就看着锅里堆着的羊肉丸子犯愁,冲我绝望的喊,你小子捞点丸子吃啊!这全是丸子没有汤你让你老爹老妈咋吃啊!

然后,有天老爹不在家,母上大人想到我爱吃羊肉丸子汤,就做了一锅,而我却一口都没吃。

母上大人很生气,骂了我一顿。等老爹回家,母上大人冲老爹告了我的状,说我挑食。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过后,我趴在床上捂着屁股哭。老爹来到厨房,揭开锅盖,瞅着锅里汤面上浮着的一层油直眼晕,出门就和母上说,孩他妈,孩子不是挑食,你这丸子汤做的不对。做这个汤不能炸锅,炸锅的话油大,汤就没这么清亮了。

然鹅,母上大人依旧是做汤不炸锅会死星人,这就直接导致了我拒绝喝母上做的任何汤,也拒绝吃母上大人做的汤面。因为这种挑食,本大叔幼年没少挨揍。

14.关于高票答案,向灵魂画师

@HeRon

大大致敬。

的确没人愿意用耶稣受难的姿势举着手,不过要说那姿势还真不一定累,前提是孩子到了一定高度。如果不信,个子在一米七以上的童鞋可以试试抓住公交车两侧的扶手,那样站着的确没想象中那么累,对不少孩子来说,抓着父母的手反而是借力,让腿没那么累。而且,小小的人儿,抓着父母的手,绝对有安全感。

那为什么孩子跑开呢?有可能是高票答主说的,孩子太矮,借不到力,这样走很累。但是也有可能是孩子看见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跑开去看呢?建议父母不急着赶路的话,最好是陪着孩子一起去看,孩子的好奇心很宝贵。

15.这个是在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上看过的,说父母带着孩子去看表演,孩子总是哭吵着回家,父母很不理解,说表演这么好看,你为什么要回家呢?于是母亲蹲下来问孩子。母亲蹲下来后就马上明白了,因为孩子矮,以他的高度只能看到大人的腿,所以才哭着回家。

16.已经送给孩子或者答应送给孩子的东西,就已经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了,你没有这个处置的权力。孩子的玩具,孩子的宠物,你都不能以顾全亲戚朋友面子的名义送走。我听说过很多家长办的事,比如把孩子的宠物杀掉或者送朋友啊,亲戚家的孩子来了看上自己孩子的玩具就慷慨地送人啊,以清理房间的名义把孩子的书本玩具之类的给扔掉啊之类的行为,说真的那太伤害孩子了。最重要的是,这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对物权概念的模糊。孩子和父母有样学样,很可能导致孩子在潜意识中产生,对他人的物品不告而取或抢夺的欲望。

我写这篇回答,目的就是让大家明白,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得做到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如果这点做不到,真心不适合生孩子。如果想到更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我会不停补充。

最后,在准备要一个孩子之前,养一只小猫吧。猫拥有几乎孩子的一切性格。如果你发觉自己没有耐心去养一只小猫,相信我,你更没做好对一个孩子负责的准备,请三思而后行。


user avatar   xue-xi-wei-yuan-tao-ke-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洗澡水,大人摸起来很舒服很“解乏”的那种温度,对一些娃来说真的太烫了!

洗澡巾,大人自己搓自己觉得很爽的那种感觉,对一些娃来说真的太疼了!

饭菜,大人觉得热腾腾的好幸福,对一些娃来说真的烫到咽不下去!

至今记得小时候洗澡和吃饭被大人怒斥的那种恐惧感……不是我们想逃避想磨蹭,是真难受啊!

分割线……………………………………

一不留神居然700多赞了,小透明不胜惶恐~原来这么多人小时候“无理取闹”过……

替小伙伴们说一句:真委屈啊!

分割线……………………………………

刚发现我只答了前半段。至于“如何应对”,评论中几位知友提到40度孩子会哭,38度不会哭。建议各位年轻爸妈给孩子洗澡前多测水温,多观察几次~(我自己没有孩子所以这后半段真是没法亲自答~)

没想到一天就破千了(ノ ○ Д ○)ノ

希望孩子们长大后再来知乎的时候,被烫到“无理取闹”的事已经没有了哈~


user avatar   cheng-xiu-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jiul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五十步笑百步。

公务员有纪委有监察局监管,还有无数人民群众在监督。

但是

金融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建筑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外贸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传媒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IT行业没有灰色收入?

你告诉我哪个行业没有钱权色交易?

谁又来监管他们?




     

相关话题

  如何举报学校违规情况能不被发现? 
  在闲鱼上买二手苹果手机靠谱吗? 
  你对当前的教育发展有哪些建议?2020 年更期待哪些方面的提升? 
  如何看待国家大举发布消费券? 
  大学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2022 年上海体育中考暂停,相应成绩按满分 15 分计入学生中考总分,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肾虚的人是怎么样的表现? 
  淘宝宣布上线「拍药瓶买药」功能,对于线上买药,你期待未来还有哪些功能可以实现? 
  现在有哪些黑科技产品可以真正地提升生活质量和质感? 
  两岁的宝宝就开始英语启蒙,是否会对母语的建立产生影响?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解放军的被子一定要叠成豆腐块儿?
下一个讨论
从科学角度讲,舍利是什么物质?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