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今日美国的「政治正确」标准是否过头了?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利坚是实质上的超主权世界帝国。

而一个世界政府,可以左,可以反左,但是不能右。苏联垮了之后,如果美国想继续维持其世界政府地位,也就只能往“左”的道路一路奔驰下去。

不幸的是,美国世界政府的地位,又来自于冷战中作为反左盟主的地位。美利坚帝国力量源于世界右翼的反左同盟,他们才是美利坚帝国的基本盘。这又决定了,美利坚帝国的“左”,只能是维持其帝国合法性的装潢。

不能触动右翼核心利益的情况下,只能靠LGBT维持“左”的门面。不搞政治正确,行吗?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是在手机上打字,语句和举例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现在修改

先从我公司的例子开始说吧

因为公司是世界前20,触角无处不在,所以还是匿名吧。

N年前,一个社科报告指出,在欧美的很多大企业里面,男女薪酬严重不对等,男性员工的平均收入在女性员工的平均收入的百倍以上。报告后面附有一份列表,我们公司赫然在其上。(关于百倍的问题,我下面会说到)

公司的公关和人事部门很重视,在内部按照社科报告的方法摸底一番,发现男员工的收入确实比女性员工平均上高很多!这给公司在社会舆论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女权运动最发达的西欧和北欧地区。

为了补偿女性员工和男性员工的不对等,公司施行了很多倾向女性员工的措施,比如,特定的升职和进修机会只预留给女性员工,在招人时按比例预留职位给女性,只招女不招男,一些以前因为体力和精神压力而传统上认为只适合男性的岗位也向女性开放,等等

这些举措有没有效果?有没有降低女性和男性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呢?

有,也没有。

先说没有的部分:全公司总体上,女性的薪酬平均还是比男性低很多!

再说有的部分:在25至35岁的年龄范围内,女性和男性员工的收入已经大幅缩小。

但薪酬差异,在40岁以上的年龄段,男性又把女性远远甩开。


从总体上说,公司里男性比女性员工的收入高是事实,但造成这个事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高层这些薪酬最高的岗位上,男性的数量远远超过女性员工。而在35岁以下的员工中,男性和女性员工的数目几乎平均,男性和女性员工的薪酬差异很小,可35岁一下的员工绝大部分是处于中低层职位,收入水平远不及高层,女性员工在中低层职位薪酬阶段的充裕完全不能弥补在高层的缺失。

所以,公司内部男女收入平均水平不平等的问题,不是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而是女性在高层岗位缺失的问题。

而女性为什么在高层岗位缺失,特别是35岁犹如一个分水岭一样,迅速拉开男性和女性员工的收入差异呢?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

1,女性的生育问题,

2,由于行业背景,导致女性在核心岗位上的缺失

先说生育的问题。怀孕和生产加在一起有一年的时间,在怀孕的前6个月,妊娠带来的负担对女性影响不算大,但最后三个月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公司对婚育女性的照顾还是很好的,西欧和美国的总部一直对女性员工有扶助,比如,女性员工孕后可以回复原职;女性员工可以修一年产假,产假中前半年可以拿全薪;孕期和产假中的女性员工不能被fire;某些地区的女性员工可以早上晚到班,下午可以中途回家接送孩子等等。

但是这些政策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女性孕后返工,实际上据我自己的观察,公司里七成的女性员工在生育后就选择做家庭主妇而不再回来上班了。

生育只是女性婚后遇到的问题之一,最主要问题之一是孩子谁来带?相比起生育期的几个月,接下来孩子成长的十几年是更加漫长的考验。

我所在的地区,大多数托儿所只管早上10点到下午三点,还特别的贵。能够每天8小时连续5天托管孩子的托儿所都是天价,而且名额还很少。我周围认识的同龄人中,只有一家两位都在金融高收入行业工作的男女选择了5天托管的托儿所,大多数人都对高额的托管费用望而却步。请外人和社会机构托管孩子一天的费用,等于上班一天的收入一大半,大多数人算一下都觉得不值!

请父母来看孩子?实际上越来越多的西方家庭这么做,公园里推车的爷爷奶奶不少见,但还是有很多父母不愿意怎么办?西方社会讲究个人自由,况且现在一代的爷爷奶奶都是嬉皮士年代长大的,对个人自由很看重,对传统价值很不屑怎么破?而且,还是据我的观察,越是家境好的家庭,爷爷奶奶辈越是有时间和意愿带孙子,而低收入低层次家庭则相反。由于西方社会的养老金越来越疲软,很多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都要在退休后继续干part time才能弥补退休金的不足,哪里有时间和物质力量分担出来照顾孙子?

给男人也放产假,男女共同承担育儿责任?我们公司在北欧国家是这么操作的,但是,西欧和美国的收入分配没有北欧公平,如果不是强行让男人也放长假而是弹性有选择的,那就出现另一个问题:同事中的富家子弟可以雇得起人看孩子而坚持工作,而普通人家两个人都回家了,男女双方都牺牲了事业发展,会导致发展机会更对富裕家庭有利,导致这个方法在北欧以外地区难以推广

企业自己办托儿所和学校?以前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这么做的,但新自由主义之后没有哪个企业会养不赚钱的部门。我们在伦敦,爱丁堡,阿姆斯特丹等西欧一些大的HQ在推广公司内自办托儿所,消息才放出不到一周,竟然报名全都排满了!可见潜在需求有多大!但托儿所的场地和师资力量要公司自出,这在伦敦这样寸土寸金的城市还是挺昂贵的。

那么,国家为什么不让学校开到3点以后?国家说老师不愿意,老师说收入就那么一点谁愿意干?国家为什么不多投入一些呢?国家说预算紧张,关闭学校还来不及呢竟然还要给老师加薪?

再来,是说女性在核心岗位缺失的问题。

先说说我们公司内部的等级制度,和部队的军衔制度很像,据说最初搞这套层级编制的高层就是部队退役出来的。一到八级是工人,相当于军队里的士兵和士官。八级以上是4个级别的技术专家,类似高级士官和准尉;中级管理层有4大档十级别,最低是1-A的管培生,类似军校生,最高是4-B,类似准将;高层有4个级别,以罗马数字表示,类似少将到上将;再往上就不是普通的管理层了。我现在的级别是3-B,类似“少校”。

而大多数女性员工集中在1-A到3-A,也就是差不多“军校生”到“上尉”。3-B以上的女员工非常少见,比如,我和周围几个办公室加在一起只有一名女性同事。(当然,这不算“外包”的员工。很多非核心岗位都是外包的,比如前台。这里面又带来问题,下面会说到)

公司晋升有规定,要坐到3-C,也就是“中校”以上职位,必须至少要在3个业务部门干过,但3个部门中一定的包括在“生产”的相关部门,不管是开采,炼化,还是化工,必须要在一线干过,哪怕是刷一年的简历。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不管是工人还是管理层,历史上在生产环节工作过的女性员工非常非常少,这不仅造成女性员工在晋升渠道上的障碍,也变相造成同年龄段的年轻女性收入比年轻男性少,为什么呢?因为很多年轻男性员工是工人,而生产环节有技术的工人在公司内部收入不低,特别是高级工人和4个级别的技术专家,收入非常高,不比“校”级别的管理人员差。比如技术专家里有一位老头子,每次某个生产基地停工检修后再启动,必须有他在场把关,比管理层的话语权还要大,他的收入也是惊人的高。

而高级工人和技术专家里,女性几乎没有,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工作条件辛苦,工作环境肮脏,工作地点经常不在大城市,很多女孩自己或者她们的家人都不赞成她们公司这一行。每年招进来的学徒和管培生里,因为工作条件辛苦,我见过打退堂鼓的新人是非常多的,男女都有。比如,新人必须爬高塔采集尾气数据,这是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做过的,很多人因为恐高而不想爬,十个新人里只有三四个能靠自己爬上去,剩下的要靠我们在上面拽,在下面顶,又鼓励又羞辱的逼上去。这倒不是我们要故意恶整新人,而是工作需要。试想,第一此爬的高塔还是在陆地上,在城镇周围,有一大群人看着,如果是在海风平静时都有两三米浪高的海上平台呢?如果是在冰雪交加的大风天呢?如果是在夜里值班,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黑暗中呢?如果是在沙漠里,头上顶着四十五十度的太阳呢?或者不是爬高塔,而是要钻充满各种怪异臭味的管道呢?在方圆几里没人的苔原上巡查呢?

当然,也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对身体力量和耐力的需要,造成女性在生产工作中的劣势。比如吧,狭小空间里管道的安装和替换,没办法用机器,就要靠人抬靠人举,赶工时要连续干一天一夜。曾有一次,有家健身馆来我们公司推销,被我们耻笑一番说我们他妈还需要专门去健身?然后把某个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小伙子拉到推销的人面前,把衬衫一撂,让胸肌跳动起来显摆一下,说他从不健身,就是干活干出来的。

也许我说的话有些夸张,但当今社会文化中没有细思过女性会朝某些方面发展的,东西方都如此。具体到规章制度和空间设计,很多时候就没有考虑过会有女性的场景。比如,公司里有不少女工程师不想去海上平台出差,即使去也尽可能想要当天来回,因为海上平台的生活空间“没有隐私”,睡觉都是没帘子的上下铺,洗浴间也是开放的。这是历史积累问题,因为建设的年代就没想到会有女性会去海上平台工作。但,这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如果没有一直没有女性参与,就不会在设计时为女性设想,反过来因为缺少设计女性又不愿意去。

再比如,出于静电和防止易燃易爆的安全原因,我们在生产部门禁止戴首饰和饰品,不允许留长发,也不鼓励化妆。但因为一些懒政和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在生产部门周围,但是有一些距离且和生产毫无关系的行政部门也禁止戴首饰和化妆。管理层的理由是万一有个意外时办公室的人需要去车间呢?通常时间很紧急怎么会允许临时摘首饰卸妆?这个制度肯定是合理的,但设计时肯定没考虑过现在女性员工越来越多的情况,当时主要是针对男性员工中少数一些奇装异服的份子。后来又出了一次安全事故,N年前有个平常不进生产部门的小姑娘偶然跟着几个工程师去操控室,但悬空走道都是镂空铁板和钢管连接的,不是严丝合缝的水泥地。小姑娘出了电梯后想追上前面几个工程师,穿着高跟鞋跑起来,鞋跟卡进镂空的缝隙里,脚一歪身子一晃再接一个后仰,哇呀一声从两三层楼高的走道摔下去了。这件事后,上班时穿带跟的鞋也ban了,还好现在上班的女性也不流行穿高跟鞋。

制度本身从理性看是没问题的,但要想到社会氛围。其实西方女性远没有影视作品里那么女汉子,英国女中学生每天平均花45分钟在化妆上,施华洛在这里有卖专门针为十岁女孩设计的戒指,耳环和项链,许多学校在21世纪前的女生校服只有裙装。3年前,有个刚招进来的管培生女孩,因为忘了拿掉唇钉而被given notice,然后她因此抑郁了,一周没来上班。因为她从小耳濡目染,觉得这样生活方式是天经地义的,突然有一天她认可的事物被工作需求而否决了。

表面说是公司内部男女薪酬差异问题,但深究下去的缘由,很多问题不是光光靠一两个企业就能做到解决的。

政治正确的初衷是在不触及社会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对一些矛盾尖锐的问题进行一些缓和,我们对此有一个说法,“裱糊”。就像我上面举得例子一样,政治正确的做法有没有解决问题呢?解决了一些,比如年轻男女员工的薪酬和工作机会差别不大了,但有没有完全解决呢?没有,高层中女性的人数还是比男性少很多,可见的未来内也不会有很大改变。

再比如,回到美国黑墨绿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给黑人在高等教育中预留种族配额?因为黑人子弟教育差,统一标准下竞争力不够,而黑人大规模缺席高等教育显然不是令人愉快的景象。但为什么黑人少年的教育差呢?因为黑人社区的学校差,因为黑人多是单亲家庭,生活环境的治安也差,父母从事的工作收入也不高。那为什么黑人社区治安差,学校差,父母素质也不高呢?能不能加大投入,改善黑人社区的经济和治安状况,教育成年黑人群体呢?对不起,没钱,社区学校社区管,国家能负责的很少。取之于这个区,用之于这个区,这是美国立国的精神文化反应,要改很难。如果说一定要改,国家说没问题啊,明天立法让高档的白人区交的税抽一半去补助黑人区,去看看那些口号叫的最响的白人中产们愿意不愿意投票支持?

评论区里有位同学说有很多白人志愿者和教会一直不计酬劳的去帮助落后的少数族裔社区解决教育问题啊,你为什么要漠视他们的努力?为什么要把白人说得很不堪?

这就是又一个靠“裱糊”而不是本质改变去面对问题的例子。这些白人志愿者固然很伟大,但他们占白人社会人口比重的多少?他们的人数有多少?他们的教学质量怎么把控?他们的人数能覆盖的地区有多大?能接收黑人学生又有多少?如果他们生病了,老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继续做志愿者了,接替者在哪里?教学的延续性在哪里?

伟大的志愿活动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大部份需要国家和社会在更大程度上的投入和努力。

政治正确和它所带来的缓和比起完全放任问题不去管要好,但因为不能对本质进行改变,很多问题靠“裱糊”是解决不了的,或者能拖延一些时间但终究要面对大爆发,或者更糟糕的,把一个问题越糊越大了。

但社会的治理者很多时候不愿意解决本质性问题啊!有可能是因为触及利益犹如触及灵魂,也有可能单纯就是因为懒,没有动力花时间和精力去面对这些事情。想想看,一边是要承担风险和责任,要想办法干事实,一边是喊几声口号转移视线然后和自己没关了,如果我是执行机关的成员我肯定会选择后者,不是吗?所以选择能拖就拖,能糊就糊。


如果说解决了一小部分问题,即使耽误了大的议程,那么政治正确还不是很糟糕很一无是处的举措。

有一些团体发现政治正确是在是太“好用”了,其在道德至高地上的杀伤力可以用于

1,甩锅

2,挑事

3,转移视线

4,勒索敲诈

继续说我们公司男女收入不平等的问题

为什么高层这么重视?因为大家都是大善人吗?不是

因为有团体在推动,男女收入不平等的企业要被罚款!但短期内男女收入无法平等怎么办?那就一直罚呗!

这个倡议错吗?好像不能说错,它的初衷是为向企业施压,促进男女平等。但执行起来感觉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让人不觉得是个正确的做法。

类似的事情还有,因为招收的管培生都是名校的毕业生,被认为是对比较差学校的学生的一种不公,为了社会的平等发展,所以必须招收一定比率比较差学校的毕业生,否则要被罚款。至于招进来的能力怎么样,会不会几年内被开掉,等等,这都不管,招的时候必须有,否则要被罚款。

还有环保方面的,数不胜数

大众排放门事件,根本原因是欧盟自己搞出来的问题,他们制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排放标准,严格到大多数欧洲生产商自己都不能达标,其他地区的设备更是不可能达标。我们被告之,某种欧洲生产的燃气轮机是达标的,如果不想被罚款,就一定要安装这个品牌的燃气轮机,原先美国生产的设备全要换掉。出了一大笔天价买来安装后,发现排放还是不达标!后来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欧洲同行全他妈不达标!但他们环评就能过,而我们就过不了,除非买欧洲生产的设备才能过。

还有一次,5公里外有人投诉,说我们的某个阀门工作时产生了超声波,造成他们全家人不舒服,都上电视了。我们怎么查都找不出哪里发出了超声波,对方就是赖着不放,他所在地区的议员在电视上不停的扒我们以前的黑历史,威胁要我们停工。但我们就是查不出来怎么办啊!后来得到指点买了一套意大利产的阀门,超声波的问题就没有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西欧和美国都坚持贸易自由化,不能国家出面在法律层面对当地企业给予保护,所以要通过“民间和舆论”的力量来抵抗进口货的冲击。西欧对美国的公司这样,美国对西欧的公司也是这样,你来我玩乐此不疲。我刚入职的时候很讨厌这种保护主义思维,但现在我的思维反过来了,保护主义并不全是坏的,至少能把利润留在当地造福所在地人民吧。我经历过公司的大裁员,一个国家的员工,一个月内裁掉五分之三。在一些小城镇周边所有生产服务都是围绕我们的,大裁员就等于是让全镇失业,我们作为跨国公司受到的影响很小,但这对当地居民的打击简直是无限大。很多人爷孙三代都在这个行业工作,当地的学校只教授这样的技能,突然之间我们因为战略调整就拍拍手走了,那些走不了的人怎么办?当地社会该怎么接盘?

西欧国家法律严格,我们裁员时还要给一年到三年薪水的补偿金,但在亚非拉国家,我们很多操作真的简直是“和玩一样”。这里还必须提到两个我还没说到但又不方便说的点

1,“百倍”问题。这种报告最大的打击力是让人知道了上层的收入究竟有多少。越是高层,账面薪水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就越来越低,比如我自己就开始进入“通过复杂的办法而让收入越高时交税越少”的世界了。这报告一出来,中高层就开始排查公司内有没有内鬼,不然媒体怎么可能对我们的收入摸的这么清楚?前段时间不是曝光过苹果利用爱尔兰这个税务低洼国在欧洲避税吗?这其实是业内普遍操作,我们中高层的薪水都是这么来回周转避税的,但一大问题是得要在公司平安退休,因为很多钱在不退休前不方便全额拿出来,这也是公司内部对我们的一种威慑吧。

2,作为跨国企业,公司中有很多高层不是欧美人,阿拉伯的,非洲的,东南亚的越来越多。这些国家女性参与就业的问题就更多了,媒体不能拿西欧国家内部情况和跨国公司多民族多种族的高层来对接。

3,"百倍"问题具体而言有多严重,具体举例。英国普通人的养老金储蓄上限是一百万,超过这个数额后要被柯税。不过,这条法规对大多数英国人影响不大,因为很少有英国人在退休时能存下超过100万英镑。

但是,同时,英荷壳牌石油的CEO,一年的年薪是两千万英镑!这还只是年薪!按照职位推断待遇,壳牌在英国地区的中高层,年薪在一百万到五百万英镑!他们一年的收入超过绝大绝大部分英国人一辈子的工作收入,如果他们按照合同在这些职位上坐五到六年,就是比普通人一辈子高五到六倍的概念!这些还只是高管,还只是计算会被抽税的年薪。那些股东和大企业幕后的投资者,可以支配的财富更加庞大,而且可以用各种方法躲避税务。

劳斯莱斯快退休的CEO,这两年裁了近一万名英国员工,最近他的退休金被媒体曝光,显示他税后可以拿到1600万英镑现金的养老金!这还只是现金部分!




所以说,政治正确标准是否过头根本不能算是问题,因为政治正确就是裱糊的存在,政治正确的标准完全取决于实质问题有多大,单单评价其标准本身毫无意义。


user avatar   OliverMar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美国人对以上图片的简述:


“图片左边的是个黄种男性,右边的是个黑人男性”。


美国部分白人精英对以上图片的简述:


“我无法判断这两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或者他们也可能是变性的,所以我将会使用“它”这个代词来描述这两个人。它们都有黑色的短发,除了右边的人稍微有点胡须外,我根本不知道这两个人的外貌有任何其他区别”。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从人们注意到“政治正确”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过头了。

杀人犯法该判刑,这是不是一种价值观?显然也是,但是为什么杀人犯法这个价值观践行这么几千年了,没人会说它是“政治正确”?

因为杀人犯法这个逻辑,事实上群众是非常认可的嘛,群众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所以不可能把它叫做“政治正确”。

只有事实上“不正确”的东西,才会叫它“xx正确。”,要是事实上也“正确”的东西,那就直接叫做“正确”。

而叫做“政治正确”并广为流传,说明觉得它不合理的人已经非常多了,说明“政治正确”早就过头了。

那人民群众觉得如此不合理的东西,至今都没有废除,反而愈演愈烈,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人民群众根本就没有当家作主,美国根本就不是个民主国家!


user avatar   ren-jian-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政治正确标准是否过头,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得搞明白“政治正确”是什么?“政治正确”存在的基础是什么?然后再讨论是否过头。

“政治正确”是什么呢?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态度公正,避免使用一些冒犯及歧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用词,或施行歧视弱势群体的政治措施。

“政治正确”从概念上分析存在的基础是“弱势群体”,以及“避免歧视或冒犯”。实际上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弱势群体那就不会有“政治正确”,又或者一个社会不需要对弱势群体避免歧视或冒犯那也不会有“政治正确”。

美国因为是移民国家,所以族裔构成比较复杂,地区间、族裔间、职业间发展不平衡,所以“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些“弱势群体”又会以族裔、地区、职业等要素抱团取暖,这就进一步放大了“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再加上美国又推崇自由平等,所以又得避免歧视和冒犯,当然“政治正确”比较严重。

所以政治正确之所以这几年比较凸现,其根源我觉得实际上是美国没有解决地区间、族裔间、职业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政治正确”标准是否过头?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用是否过头来评价,因为“政治正确”是“地区间、族裔间、职业间发展不平衡”这个问题的表征,它是问题的表现而不是问题本身。消解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治正确”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护弱者的方法是让弱者不弱,而不是让强者躲着走。

权利是争取而来,不是施舍而来。


user avatar   a-li-bu-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过头了,而是根本就是假的。

首先,非常虚伪,不正视根本的社会问题,而是一味玩文字狱,让人不能说话。不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进一步撕裂了社会。

就拿黑人社区来说,根本问题是就业和贫困,还有就是暴力犯罪。要解决问题是需要投入巨大的社会资源,就像中国现在在凉山和新疆那样,一对一的结对子扶贫,干部下乡,干部进村,真正把工作做到基层,做到家庭,做到人。美国的白左一方面自己躲在安全的社区,住在设防严密的住宅,一方面说几句BLM,搞一些禁句,弄几个黑人演员演科学家能解决问题吗?不让说N字头我没意见,连说肤色黑不黑都不行,就蛇精病了吧。这样搞文字狱,不改变黑人社区的任何现状,也不会让黑人获得真正的尊重,只会让社会更加撕裂。


其次,很不公平,不同族裔区别对待,用新种族歧视反老种族歧视,越反越歪。

同样,反种族歧视搞双标,是真的反种族歧视吗?歧视黑人不行,歧视华人就行?同样少数族裔,AA照顾黑墨绿,却损害华人,这个不是双标吗?白人历史上有原罪,但是因为这个反过来歧视白人就对吗?反种族歧视,应当是马丁·路德·金这样老一代的主张不以肤色待人,而不是搞双标,搞反向歧视。


最后,反智,为了所谓形式上的“平等”,不肯正视现实,在学术和舆论领域大搞禁区,进行学术迫害,反智主义盛行。

这些方面就很多了,无视基本生理差别,大搞所谓平等,连一些基础研究都不能做。对于研究成果不符合政治正确的学者不能做到用学术的方式批判,只会搞政治迫害,让对方无法进行研究,压制学术。


现实就是真正需要的政治正确越来越没有,虚伪邪恶的伪政治正确越来越严重。总之美国的问题不是政治正确过头了,而是根本就是没有。


真正的左派应当是讲阶级,而非讲种族。只要是穷人,无论哪个种族都要救济,都要扶助。反过来,无论哪个种族,只要是富裕的人士,都不应再受任何优待。


user avatar   yuanshuai10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我们这种每天从早7:30到下午3:00要不停说英文,甚至连午饭的半个小时也要不停和同事聊天的人来说,美国的「政治正确」几乎是除了学生安全以外的头等大事。

从我在教育系读研开始,关于LGBTQ,性别问题,少数族裔等敏感话题就一直是必修课。政治正确这个事情可怕就可怕在它可大可小,没有章法,很容易被有心的人利用。我亲眼见过我自己的老师、同事,有些还是就快到退休年龄的公立老师因为一句话被解雇了。

现在的政治正确到了什么程度呢?举几个例子。

上课的时候我讲「孩子」这个词,随意用了一张图,是男孩子。马上就有学生举手问:

”老师,为什么你用男孩子的图?为什么不是女孩子的图?“

我作为一个负责全校所有中文课,中文一、二、三、四和AP的全职老师,平均每天要做60张slides,也许我有59张都用了女孩,是不是只有1张用了男孩就不正确?是不是以后在讲「学生」,「警察」,「律师」等各种词汇的时候都要配上男生女生和各种肤色的照片才算正确?

再比如玩游戏看词卡画图,看谁画的又多又好。有学生每个词语都把各个肤色画一遍,时间全花在画图而不是看词。

再再比如有一次考试,有一句话是选词填空。

我的哥哥很___, 我的姐姐很______。 (帅/漂亮)

显然出题人的意思是哥哥很帅,姐姐很漂亮。

但是有的学生不认识字选错了就开始argue, 为什么姐姐不能写很帅?哥哥不能写很漂亮?

我跟学生们解释,生活里当然你可以说女生很帅比如cool girl,但是中文编写教材和出题的老师,AP考试的出题和阅卷老师都还是比较传统。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这种二选一的情况,还是保守一点比较保险。

…………………………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而且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叫Micro aggression微歧视。 就不展开讨论了。

至少在加州,我们现在的教育是,

Hi guys/girls/boys, 要改成Hi everyone/students
He/She要改成they
fireman之类的要改成fire fighter, fire attendant的中性词等等


我们当时讨论的时候,教体育的男教练们一个都没出声。我能感觉到那种一脸懵逼的尴尬。

我有同事说这基本上大家都变成零容忍了。

以后见面就聊天气好了。

最可怜的还是男老师们。你看公立里通常女老师们可以穿的随意一点,男老师基本都衬衫西裤的。像我们私立要求严格的,男老师的衬衫都要求要塞在裤带里,不论胖瘦。


美国人见面就夸,但是男老师基本不敢夸女老师。这半年就只有一个男老师夸过我的衣服很酷。上学的时候经常听到男同学和老师和我说I like your outfit,上班以后大家就怂了。现在夸女生也不敢说美丽了,要说聪明。男性职员稍微夸一下You look good today 都有可能被举报说职场骚扰。

Trump也说了,当你谈及女性时你不能再用‘漂亮’这个词”不,不,这是政治不正确”。

我在教育系的时候就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现在美国的孩子,最早在小学就开始吃药改变性别了。

如果你搜索transgender kids,他们很多在11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服药。

那些药大多都是新药,不知道副作用和长期危害的药。

我以为「政治正确」是对少数族裔的弱势群体的关爱,但现在可能界限越来越模糊。尺度也很难掌握。既不能不说,又不能说多。


目前自我感觉教得最好的是AP班,因为学生都是seniors,更能理解老师。我挑剔他们的中文口音,他们给我讲英语俚语。互相嘲笑,互相调侃,在彼此信任、友爱的环境下整个班都能学得更好。

但可惜,不是所有的班都是十二年级。以后我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找各种男孩女孩和不同肤色性别的图片上了。

希望我们的政治可以保护孩子,而不是利用。


user avatar   liu-xue-sheng-r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DNA之父James Watson因为坚称黑人智商低被剥夺“DNA之父”这个荣誉头衔…………

但这老爷子也是刚,就是不道歉不改口,坚持自己的观点。我担心下一步可能就要剥夺他诺贝尔奖了……


近日,诺贝尔奖得主、被称为“DNA之父”的美国科学家沃森(James Watson),因频繁发表关于种族间智商差异的言论,被其研究所剥夺了荣誉头衔。

研究所声明表示,虽然沃森在科学领域的成就值得赞赏,对实验室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其言论与实验室价值观完全不符,“完全没有科学根据”,强烈反对沃森的相关言论。



作为基因科学的元老级学者,沃森在节目中公然宣称,基因差异导致了黑人和白人的智力差异,而这一观点已经是沃森第二次提起。





沃森是何许人也?


他可是世界生物遗传届的大神。


1953年,年仅34岁的沃森与同事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起发现了生命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开启了人类探索基因的伟大革命。


沃森也因此被称为“DNA之父“,并荣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在获得诺贝尔奖的前一年,沃森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




1965年,他出版了划时代的教科书《基因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1968年出版《双螺旋》。


同年开始兼任位于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总管,实验室旗下的一所学校以他的名字命名。


1988年,获国立卫生研究院委任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助理主管,一年后成为人体基因组研究国家中心的首任主管,担当此职直至1992年。


沃森无疑在20世纪的生物学领域最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之一。


然而,一直以来,与光环索绕的“DNA之父”身份大相径庭的是,沃森因为“大嘴巴”和“我行我素”一度备受质疑。




图源:微博


1997年沃森曾经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杂志采访说,如果通过检测一个女性发现自己腹中的胎儿有可能是同性恋,应该允许她堕胎。

在2000年的一次巡回演讲中,他暗示,一个人的体重和他的野心大小、性功能强弱是有关联的。


据美联社报道,在同一场演讲中,沃森还让在场的观众仔细回想,“我们经常听到英国病人,却很少听到英国爱人”,这一言论暗示了英国长期存在的肥胖问题。


2013年,身为爱尔兰裔的沃森自黑说:“爱尔兰人的历史魔咒不是酒精,不是愚蠢,而是无知。”


2014年,他就以“收入太少”为由,拍卖掉自己的诺贝尔奖金牌,最终把拍卖费用于科研和慈善。


此外,沃森还曾经在一部纪录片中谈到自己关于愚蠢的看法,他表示,愚蠢应该是可以治疗的遗传性疾病。




图源:google


上面这些话语或许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不过真正让他被众人炮轰的则是他对于黑人智商存在基因劣势的一些说法。

2007年,沃森曾对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表示:“对非洲的发展前途十分悲观,因为“所有有关非洲发展的社会政策都建立在他们(非洲人)和白人智商水平相同的前提上,然而所有的科学测试都证明这个前提不正确。”


他还补充称,尽管自己主观上十分希望每个人都生来平等,但“那些不得不和黑人雇员打交道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真的。”


在发表此言论后,沃森当即受到科学圈的炮轰,伦敦科学博物馆甚至当即就取消了次日与沃森的活动。


冷泉港实验室也撤销了沃森所有的行政职务,但由于沃森后来作出了道歉,因此暂时保留了他的荣誉头衔。


许多遗传学家公开指责其科学态度不严谨,称“即使是目前最最复杂的DNA评估也无法找到各种族在智力方面存在差异的确凿证据”。


据报道,2018年10月,沃森在英国皇家学会的一场活动中露面并为此前的言论道歉,他表示:


“我对那些从我的话里推论出非洲在遗传方面具有劣势的人道歉,这不是我的意思”,他还表示,从自己的观点来看,“没有科学依据能够证明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认为沃森“种族歧视”的观点之外,也有人提出了另一种看法:这是对种族之间明显进化差异的描述。

根据BBC报道,英国阿尔斯特大学退休教授理查德·林恩(Richard Lynn)2006年的著作《种族智力的差异:一种进化分析》(Race Differences in Intelligence:An Evolutionary Analysis)中,通过长达多年的数据收集及分析研究,列出了一个“世界各大种族智商排行榜”。根据这个排行榜:

“东亚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105;之后排位是欧洲人(100),爱斯基摩人(91),东南亚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诸岛土著居民(85),南亚及北非人(84),撒哈拉非洲人(67);而人种智商最低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为54。”



图源:微博


林恩的研究当年发出后,引发了巨大反响,也得到了不少业界知名学者的支持及引用。


因此,也有网友认为沃森的说法不过是对林恩研究事实的表达。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后,林恩的说法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不仅仅在结论方面,其数据选取、研究模型都被指出存在巨大缺陷。

2010年,国际著名科学领域媒体Science Daily曾经报道,阿姆斯特丹大学Jelte Wicherts、Conor Dolan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erry Carlson等学者对林恩“选择性使用数据”进行批评,并指出在梳理了近百份研究结果后认定没有证据支持林恩的说法。林恩也被批评是“真正存在种族歧视的人”。

据悉,林恩在试验过程中,系统地忽略了具有高智商分数的非洲人。


科学家们指出,2010年非洲黑人的智商平均水平,与1950年左右荷兰人的平均水平相类似。


然而,西方国家的智商分数在20世纪大幅上升。


鉴于这一趋势,如果未来非洲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这一情况或许也会有所转变。



同时,沃森被剥夺荣誉头衔的新闻也让美国人民都炸了锅,有人说:


“关于白人和黑人在工作中的表现的差异,可能更取决于从小到大的教育环境,而不是智商。”




有人说:“其实这些都是沃森编造出来的。”




甚至有人说:“没有沃森,科学界会变得更好,更加没有敌意。”




但同时也有人提出,觉得沃森并没有错,他并没有宗族歧视,只是说出了他的研究成果而已。


真相往往都是一部分人不爱听的,科学不是需要迎合某些人而违背科学和真相,而是要挖掘真相。


基因能影响身体素质,体型,激素等一切与身体相关的参数,偏偏跟智力毫无关系?



有人说:“这就跟黑人基因决定他们大部分人体质好,俄罗斯人基因决定几乎都是高鼻梁,这里只不过把这个基因指向到了“智商”,为什么说黑人的运动基因优于其他人种就被普遍接受和认可,而说白人的智力基因优于黑人就不能被接受和认可?”





有人还说,沃森如今的境遇与当年伽利略十分相似,被大家当作是异教徒,需要因顺从大众被牺牲掉。”





甚至有人说:有些人就是讨厌知道真相罢了。





同时,沃森的儿子鲁弗斯(Rufus)也站出来表示,父亲的言论“可能会使他被当作一个偏见和有歧视的人,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言论只代表他对遗传学的解释,但我父亲本身绝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他对任何人种都十分尊重友好,且他视科学为生命,但现在科学界却视他为一个麻烦。”



如今,沃森被已因自己的“大嘴巴”遭到了惩罚,彻彻底底被赶出了实验室。


他呕心沥血执40年运营起的泉港实验室,历任院长、校长、名誉校长,就连冷泉港的标志,都是英文缩写CSH之外绕着一圈的双螺旋DNA,可以说是他一辈子的杰作。


这样他为之付诸一生的成果,在2007年因为一句话,毫不犹豫的解除了他的一切行政职务。


几天前,收回了他一切荣誉头衔。


许多人嘲讽沃森说:老头子一生“愚蠢之言”有很多,只是因为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太重要了,在双螺旋的耀眼光芒下,才硬撑到现在。


一个25岁发现DNA双螺旋结构,34岁拿诺贝尔奖,91岁时仍为科学奋斗的人,以这样狼狈的形式收尾。


不禁令人唏嘘。



当然,任何戴着有色眼镜去做科学研究都是不被鼓励的。


而与其同时,我们也不愿看到任何科学家辛勤研究的成果,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埋没。


科学无禁区,坚持真理一直是科学家永恒追求向往的远方。


通向它的路险恶又漫长,但却是唯一路径。


如果真的手握真理,名誉随便就能拿走,就让它走好了。


如果政治正确,已经开始左右科学研究和发展方向,那人类离完蛋也不远了。


苏格拉底、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点了赞


user avatar   caoglis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的政治正确已经开始波及的美国人开发的软件了。


有个现在很火的内存数据库叫做Redis,功能很强大,技术很优秀,前景发展特别好,在技术领域里使用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全球人都在使用,前几个版本大家用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突然有一天,有人发布了这个issue:

然后,大家非常认真的讨论,发人员似乎也非常重视。那是这什么问题呢?Redis里面有个俗语叫做Master/Slave,翻译为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虽然世界各地翻译可能不一样,但广大技术人员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术语也用了多年了,一般也不会往原来意思去理解,在IT业意思就是主/从。然而它的原来意思是:奴隶主/奴隶,在这个issue中,作者强烈指出这种词语的使用是错误的,会刺激到某些种族的人。所以为了项目的长远考虑,必须把Master/Slave这个术语从项目中全部改掉,用别的词语代替。

当然,很多人反对。往下翻,可以看到好多反对者评论,也有很多吐槽。至于结果,被开发者否决了。但就为了这件事,开发者还写了一篇长论来解释这件事。


然而,这种政治正确并不是偶然,而是突然的群起而攻之。很多人开始了对代码和IT术语的人工审查,以政治正确发难,来达到迫使开发者修改术语。一个框架叫做django,也是因为master/slave的事情,如今把这个术语改为Leader/Follower,开发者屈服了。


涉及到master/slave术语修改的项目有好多:


以上列出是Drupal,couchDB和Python。可见范围之广


有意思的是,从一些讨论中可以发现,黑人开发人员反而不觉得被歧视,都是那些白人在术语上进行自我审查。

比如以上回复就挺有意思,回复者说他自己是黑人但他不觉得被羞辱,因为他懂上下文的意思,而那些白人以为在替他为他主持公道。作者认为这些自我审查人才是种族歧视者,利用政治正确来羞辱这些开发者。


这股政治正确的妖风,影响到了IT开发界,实在令人遗憾。毕竟政治正确一开口,这些真正给世界带来新技术,带来生产力的人,突然变成了坏人;而这些动动嘴,就能把生产力打死的人,反而成了英雄?

其实我认为,滥用政治正确的人,根本不关心他们认为的被歧视的人,只是政治正确真的有政治暴力(政治权利)实在太好用了,当人有了暴力工具的时候,就会利用起来,狠狠的打击什么人,破坏着解放生产力的事物,他们只是觉得这权力用起来真的很爽,享受被当作英雄真的很爽而已。 然而受苦的是哪些真正带来价值的人。




           

相关话题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会对硅谷造成什么影响? 
  目前(2016 年 2 月底),希拉里对战特朗普,谁的胜算更大?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如何评价希拉里在新书中大肆批评是别人导致了自己2016大选的失败,甚至包括民主党籍候选人伯尼·桑德斯? 
  拜登对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致歉,此举透露了什么? 
  你们觉得Ted Cruz能不能最终成为共和党初选赢家,并赢得总统大选? 
  如何看待特朗普在2020年3月16日的推T中称新冠病毒为"Chinese Virus"? 
  如何评价美国政策规划主任凯润·斯金纳(黑人)声称中美斗争是两个人种之间的斗争。? 
  美媒预测威斯康星州等 4 个州可能决定 2020 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特朗普在大选日前一天跑了五座城市举办拉力? 

前一个讨论
B2类似的隐身轰炸机需要类似F22的隐身飞机护航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