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雨果已经借马里尤斯(马吕斯)之口评价了冉阿让:“你的父亲是位圣人”——他冲进大火救人,无私推广技术让滨海蒙特勒伊市经济振兴,乐善好施,不惜暴露身份去救福施勒旺,为了珂赛特而去救马里尤斯,来成全这对恋人,把合法遗产给珂赛特,自己却任“荒草掩埋,雨水刷尽”……也就是说,我认为普通人都无法成为他那样的人,无论犯人。
另外,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有些bug,因为冉阿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罪犯,他完完全全是迫于生计——不,是迫于善心,因为他是为了他的外甥而抢劫的,他越狱也是因为他知道那个家庭不能没有他,也就是说,这个罪人完完全全是雨果在序言所谓“男人因贫困而沉沦”。所以说,冉阿让内心是充满光明的。只是由于“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惩罚”“在文明的鼎盛时期人为的制造地狱,在神赋的命运上人为地妄加厄运”(引用均出自悲惨世界序言)而导致的。
我们也因此无法排除现在的监狱中是否会存在像冉阿让一样的人,毕竟,雨果在序言的结尾是“换句话说,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无知和贫困,那么像本书一样的作品,就不会是无益的”。而《悲惨世界》被人们无数次翻拍,音乐剧、电影、番剧(《悲惨世界:少女珂赛特》),也正是由于他长期不变的价值,那么如上所述,无知和贫困的继续存在,使得我们无法保证铁笼之中是否也有纯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