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了解过此电影的社会背景,以及日本人二战时的真实思想和社会面貌。首先这样电影在1988年上映,当时日本正在处于经济繁荣之中。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事实——就是日本现在的右翼势力(比如说叫嚣着「出兵台湾」的自民党部分派系)是在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出在发展壮大的
1990年代的日本,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战争责任和历史问题、宪法和海外派兵问题等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所谓“新教科书编纂会”的活动,气焰嚣张。该编纂会是一个典型的右翼组织,其成员几乎包罗所有右翼学者。他们赞美战争、国粹主义,蔑视女性和歪曲历史事实。他们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引发轩然大波。
所以说,日本不是「自战败以来」就是一直是极端的仇视中国、韩国等等邻国、也不是一直非常好战、非常极端民族主义的。实际上在GHQ对于日本改造后,日本的教育是注重「世界主义」「自由主义」「和平主义」「民主主义」的,但是随着日本经济衰退和美国亚太战略的改变带来的日本社会主流思想的转变,日本才有了臭名昭著的「新教科书」。
伝統と文化を尊重し、それらをはぐくんできた我が国と郷土を愛するとともに、他国を尊重し、国際社会の平和と発展に寄与する態度を養うこと。——「教育基本法」
由于GHQ对于日本社会的改造,所以日本人几乎「失去自信力了」
日本的学校已经造就出了一批没有民族“自尊心”的孩子。据说有一名东京的教师曾经问孩子们现在的国家应该取什么名字好,约有9成的孩子们竟大声地回答「美国」,而只有5%的孩子战战兢兢地小声回答「日本」。这就是日本的教育没有培养出日本人而是培养出了cosmopolitan的一个例证。关于这些无国籍者的形成……文部省审批通过的社会课教科书应该为其内容使孩子们折服于某国(美国)外表上的繁荣这点负主要责任。——1951年的《教师之友》
所以日本知识界说「形成民族意识和培养爱国心的问题在『新教育』中基本被遗忘了」。虽然这样确实不好,但是这对于打击军国主义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不同于日本如今右翼想要废除和平宪法,当年日本整体是欢迎和平宪法的
1947年5月3日新宪法施行后,各报纸社评一致表示欢迎。例如,《日本经济新闻》评论道:「战败后,我国国民到底能信心十足地向内外宣传什么呢?新宪法为快要失去目标的国民指明了方向,是国民能毫无虚伪、毫无自卑地向世界宣示的东西。」《读卖新闻》也强调「在原子弹时代,部分军备没有任何意义」,宣扬第九条绝不是「单纯的战败结果」,而是「积极实现世界政治理想的先驱」。《每日新闻》评价宪法称「这是今后日本的国家纲领,也是基本的国民伦理」
经过了「战后教育」的洗礼,日本人在1988年的时候大多数已经淡忘了战争,已经不在正视军国主义时期。所以这就是很好分析为什么有《萤火虫之墓》了,在这个社会背景之下《萤火虫之墓》就是日本二战时期国民思想的真实写照,用来告知当时的日本国民军国主义统治下的国民思想。这样可以表达军国主义思想的迷惑性和军国主义统治下国民生活的悲惨,让日本人正视军国主义时期的多种社会思潮。
当时日本人知道为什么要和平,知道为什么要反对军国主义。但是他们就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军国主义,也对于军国主义统治之下的国民生活、思想面貌没有具体的了解。所以就有《萤火虫之墓》这种「反战」作品来告知当时的日本人「这,就是军国主义」。
但是有些人把这部电影和21世纪日本社会的右翼思潮相结合,得出了「反战败」的结论,这种文化观是唯心主义的、静态的、形而上的,我们不应该采用。
当然,如果在21世纪再拍摄揭露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的电影,就不能采用这种方法了。
我只能说,“活该”,二字。
第一,造成这些的原因是日本自己挑起的战争,看看片子里面的人,没有一个人觉得战争是造成眼下局面的原因,阿姨还说她做饭给为国家工作的那些人,不就是支持战争吗?
第二,哥哥自己好吃懒做,没有认清眼下局面。哥哥自己应该知道自己寄人篱下,阿姨已经很不满自己和妹妹了。在我看来阿姨一点都没有做错,正直战争,养自己一家人都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养两个无用的人,适情适景。哥哥他应该想办法给阿姨家帮帮忙,或者找找活干,真不应该在哪里坐吃山空,当两个寄生虫,这种结果是他自己造成的。
第三,哥哥的思想,从片子很多地方可以看出哥哥的思想完全是军国主义,比如在睡觉前唱日本的歌,完全崇拜父亲,甚至取款时候不相信日本战败。就算现在不是这样,迟早也没有好下场。
第四,妹妹的不懂事,这个不多说,毕竟还是个小孩子。
总体来说,这一切的结果是他自己活该,全剧我没有一点泪点,只是一点可惜,但是想想思考以后觉得这是必然。
结局实在太悲伤了,我来改一个圆满一点的吧。
爸爸从战场上凯旋归来,荣升为太平洋战区副司令,清太和妹妹从此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清太到之前收留他们的坏阿姨家嘲讽一番,再把所有欺负过他和妹妹的人通通抓起来。清太进入军事学院深造,继承了父亲的官衔,妹妹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千金大小姐,嫁给了大东亚共荣圈执行长官的少爷,一家人和和美美大团圆!
这个结局是不是好了许多?
2021-12-21日ps:
好像还是有少部分网友没看出来是反讽啊
只是想表达,如果一个悲剧它的相反一面也是悲剧的话,那这个悲剧本身就是个笑话。西方讲究所谓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它只给你表现它遭遇的苦难,至于别人因为它遭遇的苦难和它没有关系,只要看不见听不到就可以当不存在。这种虚伪的善良和人道真的是贯穿了整个近代史。所以看这个电影我一滴眼泪也哭不出来,只觉得浑身不适。
这个片子我倒没想那么多反战不反战,我就单纯觉得男主烦。
没有别的本事还不努力干活养活妹妹,住在婶婶家什么也不干,嫌这嫌那,连洗碗这种力所能及的家务也不帮婶婶做一点,一大家子人都等着一个婶婶照顾。
然后明明不会干活还不赖在婶婶家认怂任嘲,要带妹妹出走,结果妹妹饿死了。
想我哈利波特,从小在姨父姨妈家就会干活,“擦擦洗洗这类的活儿,我在德思礼家没少干过……”
再想杨威利提督,虽然不会干活吧但是人家会打仗啊。
这位真就啥也不会。那么差劲,又那么自信。(是的我觉得普且信不算是缺陷,差且信才是。)
其实高畑导演就是来批评男主的,这男主自己的结局也是饿死了,但是不少人理解成了侵略方的孩子也值得同情什么的,想多了,这片子明显说的是男主没有照顾好妹妹,很差劲,教人不管怎么样要勤劳努力活下去的。
真要说拓展到战争层面,那应该是说,不勤劳,靠偷抢别人的,早晚是个死。——高畑导演是这么批评军国主义侵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