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初中二年级女生写出这种文章算不算惊为天人?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少年得志是一祸,早慧比成绩差还糟糕,不必追求这个。这关系到神经系统发育规律。


user avatar   mu-ci-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一些答主不太一样,我百分百相信这篇文章就是出自一个初二学生之手,而且老师大改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质疑“初二怎么能有这个水平”的人,我想说:你太低估信息时代的孩子们了。

无他,因为我也是这么过来的。

说句有点好笑的:我看到了你,就宛如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甚至都在暗暗思忖:是不是每个热爱文学的初中生都会对戏园子情有独钟。难不成所有小文青都会疯狂补习传统文化,但又经常张冠李戴,譬如我就把川剧《晴雯撕扇》的唱词,写在故事里的京剧名角的舞台上……

我初一的时候喜欢在贴吧里发些伤春悲秋的东西,久而久之就聚集了一帮文友,平均年龄十三岁。

这是一个妹子为我们那个戏子相关的故事填的词,她当时十三岁:

“子虚三千历尽红尘几劫,一坛旧年对月独酌百遍。戏文婉转应不和是执念,韶华明灭。”

(这句歌词是可以唱的,搜绯村柯北《落梅》,用第一句副歌的调)


这是一个笔友回忆他亲人的死亡,他当时貌似也就十二三。

“我围着他走了一圈。他的脸被涂得惨白,嘴唇则涂得鲜红,黑漆漆的房梁高高的悬在头顶,高得怕人,说实话我很害怕,我害怕那个平躺在凉席上的尸体会猛地坐起来,它问我:'你不伤心吗?你的眼泪呢?'”


还有朋友十四岁时,写他暗恋的女孩伤心:
“她的眼里埋了一块碎玻璃。”

这个朋友后来在新概念获了奖,又一路拿到北大人文类自招名额。

这还是2013年左右的初中生,那个时候很多人还用按键机,最发达的社交平台应该是贴吧和QQ空间,知乎还没啥影子,至少在初中生群体里没有。

而我们这个小团体,基本都来自所谓穷省穷市,有的人第一次坐地铁,是十八岁到外地上大学。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用按键机整天整夜地聊文学和创作,《将进酒》和《春江花月夜》都是小儿科,要背就背《琵琶行》《长恨歌》,比谁先把高中课本背完。更不影响我们天天在笔记本上写乱七八糟的灵感,现在叫“梗”,然后为了圆一个梗去看更多的书:喜欢写唱戏的去扒唱词、看民国史;喜欢写古装的就去搜历朝历代的服装和建筑;喜欢写校园爱情的……郭敬明的确影响了很多人。

对于2020年的初中生,所获得的知识只能有增无减。

而少年写作,理解和模仿都更加容易,我少年时读谁的作品,写出来就像谁的调调,虽然只是一层皮相——未必要去呈现情感,只需要模仿那种风格就够了,而“掌控文字从而显露出某种情感”,比起“真的有某种情感且准确描述”,难度低太多太多。


所以,不要因为“初二”而惊讶,也不要因为“偏远小县城”而惊讶。

电子时代,童年的消逝已成必然,毫无门槛的网络信息足以让人的思维迅速成长,孩子和成年的界限也早已不再明晰,而只要一个少年心里有一颗种子,就足以让她从抖音和游戏中解脱出来,拥抱对她来说并非遥不可及的文学世界——书是廉价的、网站是免费的、手机可以链接天涯海角的笔友,一个“初二”的“小县城”孩子,能获得的知识未必就比城市沉迷抖音的同龄人少。

那么回到问题,写出这种文章算不算惊为天人?


我的答案是:不算,即使放在同龄人里,都可能差太远。

这个女孩只是无意间被从千万个和她一样的文学爱好者中挑了出来,被放到网上评判,但你打开lofter,打开贴吧,打开QQ群,就会发现,和她有相同笔力的同龄人绝不在少数,而且只会越来越多,他们潜伏在世界的边边角角,在大多数人为热点奔走时,默默啃着马尔克斯或毛姆,老舍或迟子建,写着自己稚拙又认真的作品。

所以放在同辈里,与其说她惊为天人,不如说她如此幸运,有了一个被检阅和评判,从而修正自己的机会。


然后我想给 @文若卿风 以及和她相似的宝贝,讲讲2013年的那群文艺青年都怎么样了。

他们有人拿到了北大人文社科的自招,但高考惜败,但即便如此,现在也成功保送top3读研;

有人成了签约作者,虽然还没有名气——实际上,信息洪流里,轰动全国的作家已然难觅——但收入颇丰,足让人艳羡;

有的人是从小到大的校报编辑,在各种报刊发表各种作品,即将保研某老牌名校新闻系。

有的人即将出国,因为她2013年就很喜欢宅文化;

当然也有人学了CS,和文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但这也不影响他依旧妙笔生花。

现在想来,后浪还是挺幸运的,我也想拥有这种被几千人检阅的机会,但毕竟那时知乎还没出生呢。

所以我想说,不要怕,无论你以后会不会成为作家,会不会继续从事文学相关,你年少时读过的书,写过的作品,都不会辜负你。


user avatar   leo-68-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回答区真是笑死我了,逼乎风气就是这么养成的,我来数一数常见回答风格:

1. 死也不承认这篇文章确实写得不错,鸡蛋里挑骨头,用列文虎克一样的方式来挑毛病,然后对全文全盘否定。

2. 承认写得不错,然后立刻转进,说肯定是老师润笔,或枪手,或文抄公,初中生没这经历肯定写不出来。

3. 承认写的还凑活,但模仿粉饰意味太重,是个初中生只要多读书都能这水平,没啥稀奇的。

4. 抖机灵,明嘲暗讽,反正丝毫不提这篇文章到底写得怎么样,提问在钓鱼实锤了。

不过这也跟提问者的说话方式有关,这种语气和论调一看就是来找喷的,“天才”这种字眼在人均常春藤千万年薪的逼乎er眼里不就是找怼的么,毕竟逼乎这么多喜欢割韭菜的精英,或者自以为是精英的韭菜,不在回答区冷嘲热讽一番还真不舒服。

我初中时在全国数一数二的中学,同龄人的文章周记小说我看的也不少,当时作文通讯之类的初高中范文我每月都会订,这篇文章在初中生水平肯定是出类拔萃的。

至少初中版作文通讯我当时没几篇能看下去的,而这篇文章现在的我看的还津津有味。

这篇文章从行文间让我觉得很舒服,背景真实,故事很流畅,转折不生硬,人物有特色,角色说话不故弄玄虚,描写没有中学生常见的大片无意义陈词堆砌,结尾留有余韵,就算不是初中生写的我也会觉得不错。

至于细节有没有错误,专不专业,对于业余的我来说根本没必要。我不是来学京剧的,这也不是京剧的科普文章,既然来讨论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只要我觉得文章能给我带来一种年代感真实感,这就足够了。

另外,会讲故事和故事好不好是两回事,前者关乎天赋练笔,后者关乎阅历,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故事本身我觉得一般,但作者讲故事的文笔让我觉得很舒服。


user avatar   yanyang10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想说几句。

很多回答分析得很好了,尤其是 @梧桐听雨 注意到文章里《春闺梦》的戏服问题,以及《锁麟囊》和《秦香莲》的流派问题。

分析这篇文章是不是出自这个初二女孩之手,甚至哪一句是出自女孩之手、哪一句是老师润色、哪一句是家长帮助、哪一句是抄袭、甚至是不是全部是代笔的,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也不会有实际的证据,所以最终很难知道的。

如果一定要评价的话,以初二孩子的标准,这篇文章不坏,但也没有很好,绝对不到「惊为天人」的程度。匿名用户的评价非常中肯了:「完成度非常高;肯定有人润色;有借鉴,抄袭说不上。

我就说说这些大人们。

(假设题主是个大人,还有女孩子的老师,或者女孩子周围的其他什么大人们——如果这个女生真实存在的话。)

首先,是不是只要写北京,用一点京腔,写一堆老北京相关的意象,就是老舍了。

譬如这篇文章里面的「熙攘喧闹的北京城」,「豌豆黄儿驴打滚儿」,「大清早就亡了」,「吆喝的时候都带着韵儿,讲究『九腔十八调棕绳撬扁担』,卖药糖的卖糖葫芦的卖估衣的」(这段是不是常听相声啊哈哈)——

如果说,仅仅这样一些元素,就被认为是老舍的话,我想起了当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老舍与北京》(暴露年龄系列),我记得自己一度还挺喜欢的。如今重读了一下,觉得如果剔除其中直接引用或者改述老舍的原文的部分,余下的文字其实也很一般了——仍然是一篇很好的考场作文。这篇文章里的北京符号都要更贴老舍一点,虽然毕竟主题就是写老舍的。

回到文章,前面有一些老北京的元素,加上后面突变的文风,「我竟能看见一个翩翩少年从时光中漫步走来,带着些清冷厌世的神情,顾盼之间自有星辰迸发而出」,很难让人认同题主所说的「文章里的京腔京韵和娴熟笔力简直让我有读老舍的感觉。」

翻看了一下问题日志,题主的原描述是「这篇文章是在我们县作协(辽东偏远小县)公众号上看到的,这个女孩的老师发给我的。」我不知道为什么「编辑小助手一号」要出手删掉这一句。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很多。

中学的时候,有一个男生转到我们年级。他转学来之前我们就听到了很多传言,类似他是一个数学神童、几十年一遇的天才什么的,一时间我们实验班里的人都很紧张。后来那个男生来了,话很少,成绩也比较一般,长期排在我们年级八十名左右。数学确实是他最好的科目,但也就大概是我们班数学成绩中等的同学的水平。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在他原来在的那个乡镇被传为「神童」和「天才」的,转学来以后,感觉他自己的压力也很大。

这个题目的事情让我想起了那个老同学。诚然,我可以理解小地方的人爱惜才能的心,并深感这种爱惜的难能可贵。题主被人嘲笑的「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是不是就靠她了」,其实和那个把我的同学奉为天才神童的乡里乡亲颇有相似——退一万步讲,这比起周围的人都说「喜欢写小说?这姑娘怕不是疯了吧」和「喜欢数学?这能有什么用?会买菜就行了」的环境,还是好很多。但我也常常在想,如果没有那些莫须有的神童天才的名号,没有那些完全不懂数学的亲友和乡人的殷殷期望(和随之产生的压力),我的那个同学是否能更加无忧无虑地探索自己喜欢的数学。

我自己也是来自小城市。虽然不了解现在老师们的教学情况,但我想许多曾经在九十年代或者两千年代,在三四五六七八 N 线城市读过书的同学,应该会了解不少中学语文老师会喜欢的是怎样一种作文的文风。如果这个女孩真实存在,如果这个故事的内核有一部分是她真实的感情、语调和回忆,如果她从老师这里学到的是堆砌一点老北京的元素就等于老舍(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被编辑掉的那句问题描述和许多答主提出质疑的「老北京」背景的冲突似乎确实有 bug)、是摘抄插入一些和自己的语法文风明显有出入的「好词好句」、是一些风花雪月的「文艺」(这点倒还好,中学的时候谁没矫情过呢……),才可以得到老师的欣赏、当地公众号的发表、得到大人夸奖自己是「中国文学未来的希望」,而自己本来的那些真实的语言、感情和想法其实是很不要紧的时候,这大概才是对于一个喜欢看书写东西的孩子,最奇怪的影响。

往远了说,古代有《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往近了说,有前阵子争议很大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还有浙江省高考阅卷作文组组长陈建新(吼吼)的点评。说到底,孩子是有很多试错的机会的,在这个年纪,只要不是抄袭,写出什么都不奇怪,既不必大惊小怪捧杀,也不必群起而攻之。

关键就是有些大人,就喜欢弄个大新闻。


user avatar   yi-suo-yan-yu-55-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道现在评价写作水平,只能2选1?

写的太烂or惊为天人?


user avatar   cha-qing-xi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那个“女孩子”。发帖子的作者在之前并没有与我沟通,是在发表了之后我才得知的消息。如果我在之前提前知道,我不会允许作者把帖子发出来。(我放出了我和那位发帖子的作者的聊天记录P1—P5)

另:手机字体是陈继世硬笔行书,我是学行书的,所以看着很习惯也觉得很喜欢,造成您的阅读不便我深表歉意。







于是我把卸载了很久的知乎下载回来,出现在评论区。

看了很多评论区的质疑,我可以完全肯定地回答,我的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眼都是我用键盘一点一点敲出来的,写完之后直接发给了我的语文老师,投稿在本县的一个报刊中,也没有借鉴任何的网络文章,从立意到情节,完全都是我自己完成的。

我的语文老师平时确实经常为我指点,但是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确实都是我自己写出来的。(我放出了我和语文老师的聊天记录。)



我喜欢京剧,但是只是听音频,并没看过视频。对于行头也不太了解,顶多能哼几句锁麟囊,算不上票友,只是一个未成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正如王佩瑜先生说,世界上只有喜欢听戏和还没发现自己喜欢听戏的人,我喜欢听戏曲,而同龄人觉得这很奇怪,所以突然有了灵感,写了这篇文章。有很多细节之处都存在问题,谢谢评论区各位的指正。

这篇文章是我暑假期间写的,我今年刚刚初三。至于说有老舍的风范,我读过一些老舍的书,我觉得不像,一点儿边都不贴。只是会几句北京话,听过些相声,所以稍微稍微有一点老北京的感觉而已。比如“九腔十八调棕绳撬扁担”,是相声《卖估衣》里听到的,其余如御子,快板,都是如此。至于“未来的希望”“惊为天人”更是过度的谬赞,我只是一个普通初中的学生,我很清楚我的水平。

我喜欢写作,但这也就只是我的兴趣爱好。我是初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比起写作,我有更热爱的事情要去做,我要去追我的梦想。我只是站在理性的此岸,时不时眺望一下感性的彼岸而已。

也许我很多年后会走上真正写作的道路。但是起码现在,我不想陷入这么深,更不想因为一些没必要的纠纷干扰我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我的未来云蒸霞蔚,前程似锦,我不想因为这些而备受纠缠。

随你抨击贬低,随你百般质疑,随你褒扬夸赞,我就在这里。这个事情,这篇文章也随你们去评论,任由你们质疑吧,我就迎着这盏盏鬼火,大胆走我的夜路。

毕竟我还有数学题要去做,我还要准备下周开学典礼的演讲。

我只想安静读我的书,讲我想讲的故事。

你听或不听,信或不信,那都与我无关。

——————————————————

现在是下午16:50,我中午的时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的语文老师,下面是我语文老师的原话。

我觉得可以很明确证明是我本人写的了。

如果你还是质疑,那我也懒得再列出新的证据解释了。

就这样吧。

————————————————————

刚刚下课回来,翻了几条评论,回答风气的突然转变令我不禁纳罕。我的语文老师也跟我说了很多关于这个事情,我后来又斟酌了一下,我是否热爱写作?是的。经过这个小风波后我是否继续热爱写作?是的。这次事情有影响我正常学习生活吗?没有。

所以我一定会继续写作的,因为我喜欢。

对于那位提问者,他也只是惊讶,略微有些措辞不当,各位也没必要揪着他不放。在我发声之前所有的质疑都是很正常的,换是我,如果我看见一篇文笔与年龄好像不符又被高度谬赞的作品,我也一定会提出质疑。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所有的推断都是合理的。(当然您现在也可以继续质疑我,不过那是您的事情了。)

我也不会因为这篇文章被一些人所认可,就在以后不停地走这个路线,更不会因以后的某篇文章比不上这一篇而捶胸顿足。笔在我手里,我只写我想写的故事。

哪怕现在我打算写一篇文章,你觉得低级幼稚,但是如果我真的想写,我就一定会写出来,即使写出来以后被人嘲讽。我写作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为了表达我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去迎合其他人的意愿。

我的写作之路刚刚起步,所以我不需要多么高的热度多么浮夸的褒扬,相反,我希望这次热度过了之后,我可以继续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没有人继续扒我的信息,干扰我的生活,让我得以安安稳稳地锤炼我自己。

然后也许在未来某日,得以厚积薄发。

这次真的没有下文了,就讲到这儿吧。

九点四十三,晚安。


user avatar   zou-yun-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有圈子的地方就有乐子。

年少的我以为我不会追星,不会相信了解星座,不会在一个满是不确定的地方找确定。

事实证明,青春期以后的我叛逆了过去的自己(好耶~)把这些个都试了一遍。

圈子再烂也有乐子(也不是很烂hh)

下一次想试试在猪圈里打滚(无端联想)


user avatar   f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两期吧。创造101时期的火和出道后的火还是大不一样的,值得分开说。

创造101的火,节目初中期,从c班掉到f班的杨超越,在第一次有场外投票开始,她就一直是高票来着,234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导师们一票都没有,也没有加权。全靠电视观众,当然含有粉丝和公司背景,而杨超越参加节目前基本没什么粉丝,估计不会超过1千,而公司闻澜文化,可能是所有参赛选手中背景最差的公司。

早期能给杨超越助力的只有普通观众,其中有一部分人后来转为粉丝,并为杨超越的出道立下汗马功劳。

有人对此不解,其实很简单,你把创造101理解成为一个真人秀综艺就行了。它不是青年歌舞大赛,如果是的话,杨超越绝对逃不过第二轮,而且大概率第一轮就被淘汰。我这样说,粉丝和黑粉都同意吧。节目中期请来了马东老师和黄渤老师,他们多次明确地提到了这点,我相信大部分选手听懂了,因为没有出道的选手极少有攻击杨超越的,而攻击杨超越是场上的选手,她是真的明白人,甚至比杨超越更明白。相逢一笑吧。再扯这个没有意思。

至于杨超越创期为啥能火,最后以第三高位出道,我的答案就是一个字:真。

too good to be true。其实杨超越的真也被很多人怀疑过。她的耿直过于愣头愣脑,她的情绪表达过于直接。相当多人在看节目的时候多少有心存疑虑,这么好玩好笑的姑娘是演的吧,演得真到位啊。很多人开始扒杨超越的黑料,结果发现,这姑娘真不是演的,几乎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得到印证:她说自己是村花,打过各种工,那她真的出身农村,而且她打过工的厂子都被人扒了出来;她说喜欢范冰冰,那她之前就是在直播里跟人争辩过说范冰冰演技很好;她说抽手机送礼,那她就是在以前的直播里配合闻澜搞过类似的抽奖宣传。。。。。

有些程序员觉得没有我扒不出来的黑料,但扒到杨超越这里,是真没黑料。可能扒杨超越黑料的一部分人顺利成为了杨超越的粉丝,嘿嘿,这也是出道后杨超越粉丝搞的一场活动,甚至惊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杨超越粉丝编程大赛。

说到没黑料,必然有造谣。早期某些大公司是不把杨超越看在眼里的,等到杨超越连续高位后开始着急,大面积侮辱诽谤杨超越的谣言频频出现,但就是没有一张实质照片和视频。呃,而且,杨超越的“黑料”,其实已被转化她粉丝的人事先扒过了,根本不会把谣言当回事。

这种大面积的黑,而且毫无用处,也是杨超越人气高涨的原因之一吧。我们当然谴责这种恶,也绝不会原谅这种恶,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毫无意义没有实料的黑,还有哪些弱智营销号的黑,还是给杨超越的红提供了足够的讨论空间。如果他们在杨超越冒头的时候不那么张皇失措,强力压制,杨超越在创期是否会有这么大流量,真的很难说。当然,他们强力压制不能起作用,唯一在于杨超越的真和直。他们用在别人身上的手段还是起作用的,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创造101,你把它看做一个综艺真人秀。其实不很难理解杨超越和其他十个小伙伴为啥能高位出道。有的凭歌,有的凭舞,有的凭歌舞全能,但杨超越,凭的是共情能力和强大的语言演讲能力,还有她独树一帜的艺能(综艺)感,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观众缘。

但出道后,就要各凭本事了。

出道后,杨超越接到的资源其实相当可怜,可怜到和她第三名的地位严重不符。第一名赠与的资源是大电影女配角,其后还有某选秀节目导师身份。第二名赠与的资源是大IP电视剧女主角,其后是国家级综艺节目常驻。

到了第三名杨超越,啥也没有。都是边角料。她接的头两部大电视剧,都是n角,演的角色硬加起来不超过30分钟。她接的综艺,都是开荒性质,之前毫无人气。

但是,这里就要说说运气了。

首先是《心动的信号1》,出人意料的打响,成为同类节目可以隔层的翘楚。

随后,《送一百位女孩回家》《口红王子》《哈哈农夫》《吐槽大会》《了不起的长城》《奇葩说》《极限挑战宝藏行》等等节目,让人们看到一个综艺天才冉冉升起。

心动1爆了后,心动2又爆了,所以心动3,杨超越成为唯一的三朝元老。她就有这个本事。

这是综艺,回到前面的话题,创造101杨超越能以第三名身份出道,还奇怪吗?不奇怪了吧。因为这是个综艺真人秀,不是青歌赛。

说到影视。好吧,也不知说啥了,从长安诺(正在播)的n角到将夜2(已播完)的n角,现在都改成了特出。感谢这些剧的导演能给杨超越以检验的机会。极限17是杨超越首先担当女一,其实戏份并不太多,但这个女一,她担下来了,还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这样,才有了《仲夏满天心》的女一番地位。杨超越并不是一下子就冲到女一的,前面都有各种考察和检验,你演技不行,下面就没你的机会了,还别说升咖了。简单地说,杨超越就是靠着自己的表现,从配角渐渐升为女一的,其后才能在偶像剧里拿到女一番。可能走得过快了点,杨超越后来又在《且听凤鸣》中拿到了大女主。你看到了没,这个过程,她一步都没省。

杨超越的火,都是她一步步挣出来的。有机缘巧合和运气成分,但值得思量的是,有些运气落在你头上的时候,你能接得住吗?其他人运气大好的时候,你能不抱怨,而精心伺候自己的小运气吗?

杨超越能。


user avatar   fritz-ju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典型的资本裹挟,这种片拍出来,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它是利用我党百年这个历史事件作为热点,来达到他收视率爆表的目的。

五大书记这个没啥说的,特型演员,算是经过不少电视剧的锤炼,演技肯定没啥问题。问题在于,五大书记聚在一起开会的目的是什么,是商讨国事,有各自的见解,各自不同的理论,不然也不会说共产党会议多,现在变成了教员的一言堂,其他四位等于变成了教员的手下,完全没有这回事。就拿周来说吧,周的定位是教员的战友,生死伙伴,以及在政治上可以并驾齐驱的人物,而不是单纯地传达教员意思的人,包括刘也是一样。当年的任弼时那可是风云人物,典型的工作狂,刚正不阿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物,现在教员在说,他在写,那还叫五大书记吗???

后面的林彪就不说了,于和伟演技很不错,但是不适合这个角色。林彪46年在东北局批彭真的时候,那可是雷霆万钧,历史上也是相当的一个狠辣的人物,被于和伟演成憨憨了。林彪在东北党当政军一把手的时候,敢搞一言堂,打仗精于算计,非常重视战术和战斗纪律。到了这里,林彪喊两句爱国口号,遵从中央的口号,就完事了,这是扯呢?电影版辽沈战役里有个细节,林总在说大兵团作战,纪律非常重要时候的那个狠辣劲,于和伟演不出来。

接下来就希望三大战役部分,拍得好看一点吧,其他没啥期待了。




  

相关话题

  有哪些你看过不舍得删的种田文? 
  如果起点倾尽力量捧一个普通作者,这个作者能达到什么程度? 
  以“徐凤年已经死了”为开头,可以写出什么样的故事? 
  有没有什么特别甜的小说推介!!最好甜死我!!? 
  各位大大,我想问一下小说中的物品的价格应该怎么设定呢? 
  如何以“我拒绝收养希尔薇”为开头写一个故事? 
  中国玄幻小说的世界观和体系是怎样的? 
  为什么有人将毛姆认定为二流作家? 
  如何看待「中国学生写作几乎是天赋技能,美国学生到了大学还在学习写作」的言论? 
  你心目中最值得推荐的网络小说是哪部? 

前一个讨论
青春期的男生裸睡被父母发现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国家如何发展武汉?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