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小地方考上北大的,当年的省理科裸分状元,总分第三,是某种意义上的一流做题家。在没去大学报道之前,或多或少有些许骄傲感。开学以后,这些念头消失殆尽。
进光华的第一堂课,英文教学,就把我伤的体无完肤。我惊讶的发现许多同学的口语已经达到说英语国家原住民日常交流水平。看着他们自信且流畅的表达,羡慕不已。那一刻,我深刻的认识到,彼此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像是隔了一条中关村北大街。
哑巴英语害死人,为了补口语短板,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音标开始学,找各种机会开口说英文,申请出国当交换生。历尽艰辛,终于勉强能说一口不太蹩脚的英文。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差距很正常,只要不沉浸于做井底之蛙,勤能补拙,把别人休息娱乐的时间用上,差距就是那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