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土尔扈特为什么那么坚定要东归? 第1页

  

user avatar   si-ke-d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在网络或其他地方上的流传就跟归义军、耶律大石等类似,基本只是一个历史神话而已。

1、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说所谓的土尔扈特东归,真相其实是卡尔梅克人试图东征伊犁,最后因发现清军守备严密而被迫内附。而另一伙人则会拿清朝官方文宣、或是百年前的西方著作等资料论证此为“伟大的爱国主义壮举”。

其实,卡尔梅克人自己的托忒蒙古文史书,研究汗国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卡尔梅克诸汗简史》早已明确说明了东迁的原因:策伯克多尔济(渥巴锡侄子,反俄,希望推翻渥巴锡自己当汗)与舍楞(准噶尔汗国土尔扈特部领主,追随阿睦尔撒纳反清,失败后躲过清军屠杀来到伏尔加)煽动渥巴锡去“渺无人烟”的准噶尔草原去“自主自立”,正迎合了渥巴锡的心思。而当渥巴锡一行终于来到伊犁,由于死伤过于惨重,武力夺取已不可能成功,只好谎称是来做满洲汗的臣民:

(策伯克多尔济)自称他才是汗位的合法继承人。他以自己年岁比渥巴锡大,决不居于渥巴锡之下为理由,带领六十人迁往顿河,后来奉圣主之命去了彼得堡。他从内心仇视俄罗斯和渥巴锡,但表面上宣称忠于汗旨,回到了家乡。他的阴谋没有得逞,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向渥巴锡提出放弃伏尔加河流域住地,返回准噶尔的建议。他心里估摸,一旦俄罗斯当局发现渥巴锡有带领属民返回准噶尔的意图,肯定对渥巴锡不满,他就会有替代渥巴锡当汗的希望。
舍楞不愿留在俄罗斯,想返回准噶尔,他对渥巴锡说:“不久前,我才从那里来,通向那里的道路和那里的肥沃土地,我都很熟悉,现在那里是渺无人烟,如能平安返抵,你在那里就可以不受人管辖,自主自立。
......
自伏尔加河出发的三万三千户、十六万九千人只剩下七万人。他们走近准噶尔附近时,当地的满洲驻军将军询问渥巴锡:你这个奴仆为何而来?渥巴锡召集喇嘛和诺颜商谈七天,最后做出决定,若不做满洲皇帝的臣民,只能用武力才能夺取准噶尔这片故土,别无他法。所以提出是为了当满洲皇帝的臣民而来的。满洲官员看到来了一批新的臣民,也很高兴。

另一个极力推动东迁的是大喇嘛朗钦。据参加追击卡尔梅克的雷齐科夫大尉描述,“与其说是他们的领主们号召逃亡,不如说是洛桑朗钦喇嘛号召逃亡”。而在卡尔梅克使者与哈萨克人谈判时,哈萨克指责卡尔梅克对俄国忘恩负义,卡尔梅克使者则声称我们只是奉领主之命被迫逃走,这违背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意愿。正如《卡尔梅克诸汗简史》所说:

渥巴锡想到这些,就同意采纳策伯克多尔济和舍楞的提议,决定迁回。于是召集喇嘛、诺颜、宰桑,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没有必要征求属民的意见,因为自古以来卫拉特蒙古人就服从出身高贵的可汗的诏令。

那渥巴锡想到的“这些”是什么呢?

渥巴锡执政前,可汗的扎尔固宰桑全从可汗属下的土尔扈特部挑选。渥巴锡继承汗位后,叶卡特琳娜女皇下诏,可汗的扎尔固成员须由可汗属下的土尔扈特部选三名宰桑、一名喇嘛,敦杜克旺布属下的土尔扈特部选一名宰桑,杜尔伯特部选一名宰桑,和硕特部选一名宰桑。由这些人组成扎尔固齐,各部的诺颜做主挑选。不经过扎尔固齐,可汗不能做出任何决议。以往,扎尔固齐不能与可汗平权,仅为协助,是给可汗办事和执行谕令的臣属。现在,他们和可汗平权处理司法和政务。可汗要听从属民,臣民有可能与可汗争权。汗权被消弱,高贵的权威受到藐视。

亦即沙俄削弱汗权和扶持皈依东正教的亲俄贵族的行为极大的激怒了一些大贵族(主要是土尔扈特)和宗教界上层人士。

乾隆也并不相信内附的说辞,“额鲁特等本性狡猾,不能深信,此等故作力疲者前来,乘我不备之际,肆意妄为之,故亦应暗中防范”,见到渥巴锡本人后更是断言其“已怀霸占伊犁之心”。后来他把东迁诸部拆分成了五盟十六旗,相隔遥远,不相隶属,实现了分而治之。

当然这并不一定完全代表真相,这种论心的问题,本质上取决于你愿意相信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然后,卡尔梅克人想跑路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青睐伊犁北疆等东方故土,更不要说投靠大清了。这就如同卡尔梅克事务绝不只存于中俄关系之间,阿玉奇的对外功业也并不只是对着清朝图理琛使团表达对满洲衣冠的亲近。汗国的对外交往包括鄂图曼、萨法维、克里米亚、希瓦、波立等许多势力,常常与俄国的敌人鄂图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维持着相当亲密的关系,甚至被对方视为自己的臣属。这也是俄国政府对其感到愤怒的原因之一。

阿玉奇死后,由于继承人问题汗国陷入大危机,当时关于跑路问题汗国内部主要有三条路线之争:

路线一,沙库尔大喇嘛等亲俄派。曾去过西藏的沙库尔坚决声称,从西藏到准噶尔直到顿河和库班,没有什么地方比伏尔加的草原更肥美,我们应该回到伏尔加服从俄国人

路线二,阿玉奇的妻子达尔玛巴拉。她觉得在伏尔加待不下去了,希望向东投靠准噶尔汗国获得收容。但是,由于此时发生了准噶尔领袖,策妄阿拉布坦被自己妻子(阿玉奇的女儿,可能从当时出使准噶尔的卡尔梅克使者处得到了毒药)毒杀的事件,两国关系瞬间破裂,计划无法实施。

路线三,阿玉奇的孙子,达尔玛巴拉的情夫,1735-1741的卡尔梅克汗敦罗卜旺布希望西入库班。此人除了国内通常所说的“不满俄国的民族压迫政策外,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外,另一面则是相当亲伊斯兰。他长期试图转进至北高加索的库班草原,联合当地的巴赫提·格莱(克里米亚汗,德弗莱特·格莱二世的次子)缔造克里米亚·卡尔梅克的神圣同盟。多年后,他真的带着大批部众跑路到了库班,最终逼的俄国人捏着鼻子承认他是卡尔梅克人的主宰换取他回来。

后来,敦罗卜喇什(1741-1761卡尔梅克汗)统治期间,也试图离开伏尔加,当时的两大方案是:西进库班草原,或者东进中亚,经布哈拉来到波斯游牧。

在抵达伊犁两年后(1774),一个逃出清界的卡尔梅克人报告称大家希望回到伏尔加;拉甫罗夫少将报告称许多卡尔梅克人对清帝国境内的生活很失望。1790年俄方接到报告称渥巴锡的几个儿子与部众请求得到俄国保护,女沙皇考虑将逃入境内的卡尔梅克人安置在南西伯利亚。由于清朝的严密控制这些当然都不可能实现,无法得知这些能代表多少人的意愿。

无论如何,1771卡尔梅克人的东迁,作为最后一次内亚草原游牧民自发的大迁徙,与稍早的准噶尔汗国灭亡、稍晚的克里米亚汗国灭亡,都是可被称为历史的终结的大事件。

2、

在国内从教科书到百家号,最常见的一种论调是称沙俄对卡尔梅克无休止的征兵导致其青壮年大量死亡,最终让其忍无可忍决心东归,例如下面这种:

老实说,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谬论。

首先,西迁的土尔扈特毫无疑问是外来侵略者,卡尔梅克汗国就是建立在当地原住民诺盖部落的无数血泪之上。卡尔梅克人西进里海的情况以前有提,不想多说。只再说一下,居然有人说卡尔梅克劫掠俄国城市是“攻击以土尔扈特为目标的殖民要塞据点,反抗新来的哥萨克人”——卡尔梅克人从刚出现在里海到后来很长时间都反复洗劫入侵阿斯特拉罕、乌法、萨马拉、萨拉托夫、察里津等许多据点,其中哪个不是卡尔梅克人西迁以前早已存在的俄国城镇?如果这都能说成是“反抗殖民要塞”,那吐蕃攻击甘肃瓜沙凉河湟洮岷叠是不是也是反抗唐朝的殖民要塞?

此外,跟很多国内描述不同,西迁的土尔扈特领袖和鄂尔勒克,并不是什么在阿斯特拉罕城下与俄军英勇作战而牺牲的抗俄大英雄,相反,此人是在带领超过万名骑兵渡过捷列克河入侵高加索山时,于1644年初被卡巴尔达-诺盖联军打死的。根据鄂图曼史料记载,卡尔梅克人被几千名装备火枪的卡巴尔达人拼死抵抗了一整天疲惫不堪后,克里米亚汗国派出的诺盖援军抵达,卡尔梅克大败,万名军队仅存两千,和鄂尔勒克和其一子二孙都被击毙。同一时期还发生了萨马拉俄军远征雅依克河大胜卡尔梅克的事件,由这两件事卡尔梅克才转向收敛最终与俄国谈判,我是没看出来“避免与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做法”体现在哪里。

至于各种所谓的“对土尔扈特大肆征兵”“无数青壮年被送去当炮灰”,真相是怎样的呢?

1677年,第一次俄土战争中沙俄试图动员卡尔梅克人救援乌克兰。结果卡尔梅克人姗姗来迟,鄂图曼早已从奇吉林撤走,卡尔梅克人便不再出击而是把当地洗劫一空;

1679年,俄国侦知阿玉奇派出12名特使会见克里米亚可汗穆拉德·格莱,承诺为其提供两千名骑兵供春季作战使用;

1680,三千名克里米亚鞑靼、亚速鞑靼、卡尔梅克骑兵入侵了俄国奔萨;

1687,俄国希望征召2.4万名卡尔梅克骑兵参加第二次俄土战争,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卡尔梅克有一兵一卒参战;

1693,卡尔梅克使者向鄂图曼高门吹嘘与克里米亚的密切贸易时称有四万匹马被卖往半岛;

1695亚速之战俄军兵败的原因之一,就是阿玉奇提前向克里米亚鞑靼人通风报信;

1705大北方战争期间,俄国希望卡尔梅克提供1-1.5万骑兵,结果只来了三千个。卡尔梅克骑兵还没走到莫斯科就不想去了,于是直接掉头回了伏尔加,顺道抢了几个村;

阿玉奇又秘密的与老对手库班人结盟。长子沙克都尔扎布给库班领袖巴赫提·格莱170个卡尔梅克人做入侵俄国的向导。1717年,库班大军大举远征俄国,大掠辛比尔斯克、奔萨等许多城镇,掳走超过1.2万名俄国人为奴,史称“库班大屠杀”。俄国官员请求阿玉奇出兵救援被其拒绝;

1717年,奉彼得一世命令去希瓦汗国勘探黄金的亚历山大·贝科维奇·切尔卡斯基远征队,受困于极度恶劣的沙漠环境,请求阿玉奇支援,阿拒绝一切援助,只派来了11个卡尔梅克人-土库曼人。远征队走到一半,这些人逃走了:原来他们是阿玉奇派来的奸细,逃到希瓦汗处后他们声称切尔卡斯基是冒牌特使,实际是来征服汗国的。结果远征队被希瓦人弄得全军覆没,切尔卡斯基被斩杀,悬首示众;

1722,彼得一世远征波斯,在萨拉托夫附近与阿玉奇夫妇会晤,彼得希望阿玉奇能出兵一万,阿玉奇立马保证我只需出五千便足当万人;结果所谓的五千铁骑实际只有3727人。彼得还要求军中千万不能包含鞑靼人,结果俄国人后来发现卡尔梅克军中真的混有一个库班人,原来他是被阿玉奇派来给巴赫提•格莱通风报信汇报俄军位置的;

1756,俄国下令征调8000名卡尔梅克骑兵赴乌克兰。敦罗卜喇什坚决反对,声称即使阿玉奇时代能出动的远征军也不会超过五千人——他倒是不提,1682年阿玉奇都组织过号称四万人的卡尔梅克-卡巴尔达-叶迪山-诺盖联军把从阿斯特拉罕到喀山、乌法的南俄杀了个人头滚滚。

于是俄国人妥协了,改八千为五千。

至于所谓的第五次俄土战争“渥巴锡不得不出动8万军队为俄国做炮灰”,更是荒谬透顶。渥巴锡东迁时,算上伏尔加河西岸未走的也不过4.22万帐,不知道靠什么能出动8万壮丁。实际上,叶卡捷琳娜当时认为既然有4万多帐,那出动两万人应该不难做到——结果渥巴锡只带来了一万人。而且卡尔梅克军根本没碰到鄂图曼军队,而是在卡劳斯河与库班诺盖人作战,令俄军统帅不满的是卡尔梅克骑兵总是在保存实力拒绝援助俄军。后来渥巴锡拒绝了归入俄军部队统一指挥的命令,1770年8月,在一次与俄军统帅未达成任何协议的会晤后,渥巴锡带着军队自顾自的回伏尔加去了。

——当然喽,卡尔梅克人也未必总是对参加俄国战争不感兴趣,打什么不知在哪的瑞典人敬谢不敏,去攻打巴什基尔人库班诺盖人掠夺战利品之类一般还是非常热衷的。这也是俄国人努力维持与其关系的重要原因——在利益关系一致的时候他们还是相当有用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1711库班之战——渴望报复库班人的阿玉奇与俄国人一拍即合出动了两万骑兵,四天间11460个库班人被杀害,5060人掉入河中淹死,2.21万人被掳走(其中700个是成年男人,剩下全是妇孺),卡尔梅克人还获得了3.92万匹马、2000头骆驼、22万只羊和19万头牛......

讲这些绝不是要像当年的一些俄国官员一样,把卡尔梅克人全描述成反复无常不讲信义的野人。不应忘记:俄卡双方一个是不断受到西方影响的东正教殖民帝国,一个是从亚洲腹地而来的黄教游牧汗国,双方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天差地别,使的双方难以相互理解。例如关于双方最基本的关系定位问题,大部分时间中,俄国人认为通过反复的协议就可以确认卡尔梅克人是沙皇的“臣属”,理应服从沙皇的一切安排,但卡尔梅克人却不觉得自己是什么人的臣属,而是认为自己与沙俄不过是平等的“盟友”关系。两者间许多矛盾冲突,根源就在于此。有些事情也很难说谁对谁错。如1677救援奇吉林来迟,是因为俄国通知的太晚,出发时因河水暴涨难以前进;俄国的补给也不到位,到乌克兰后居民也拒绝提供事物给他们,这才愤怒之下抢掠;而害死切尔卡斯基,是因为之前阿玉奇危难时向此人求援,他见鞑靼人人多势众便拒绝开火,让阿玉奇怀恨在心——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卡尔梅克做为臣属固然经常毁约,那沙俄自己承诺的义务——保护卡尔梅克人不受巴什基尔人哈萨克人等的劫掠,又有多少次能做到呢?在这种情况下,卡尔梅克人哪敢出动太多军队出征放心的让妇孺留守后方呢?沙俄总是把参战的好处吹的天花乱坠,那为什么先进的武器,充足的补给永远都是优先供给哥萨克,再去供给鞑靼人,卡尔梅克总是最后一个呢?

归根结底,以阿玉奇为代表的卡尔梅克汗国领导者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周边形势下,审时度势,以精明老练的手段灵活的周旋于各大国和部族势力之间,甚至一度让克里米亚与沙俄将其在一定程度上视为与己平等的盟友,可以说是做出了很了不起的成绩。而国内则力图将其单独置于清俄关系中考察,并将其打造为“完美受害者”形象,不免让诸汗功业显得黯然不少,也与史实产生了深重的乖离。

前已论及,由于沙俄缺少实际动员卡尔梅克军队的能力,卡尔梅克应征作战的损失是微乎其微的。最惨重的一次人口损失,其实是阿玉奇自己造成的:

1699年,刚把女儿嫁给准噶尔汗国策妄阿拉布坦的阿玉奇,带领所有部众东渡雅依克河(乌拉尔河),当时实力雄厚的他很可能想与准噶尔争夺四卫拉特主宰的地位。然而,他的三儿子桑扎布却与他不和,自己带着1.5万帐出走准噶尔,大概是想先于父亲挑战准噶尔。结果,据当时出使准噶尔的俄国炮兵大尉温科夫斯基描述,准噶尔人从桑扎布派往西藏的特使身上搜出了给DLLM的密信,请求允许他杀掉策妄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随即盛宴款待桑扎布一行,然后全部拿下,1.5万帐土尔扈特人被其全部吞并。最终从阿玉奇身边逃走的1.5万帐,只回来了七个人。对阿玉奇来说这让他问鼎之路彻底破灭,对准噶尔来说则极大的扩充了其实力,极大的增强了策妄阿拉布坦的信心——他感到自己与康熙抗衡的资本愈发雄厚了。

3、

目前很多文章都会坦言,伏尔加卡尔梅克对东方的认同主要是基于其喇嘛教信仰之上的,而关于俄国人操纵大汗任命,渗透上层削弱汗权的描述则一直很多。这里再说一下对当时卡尔梅克社会有极大摧残的问题,即俄国农民对伏尔加草原的拓殖运动。

在前述的1717库班大屠杀后,俄国人决心下大力气整顿南方草原边疆,彼得一世二十多年前的设想逐渐成为了现实:察里津防线,一道庇护今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一带的巨大屏障在1720年建成。

除了抵抗克里米亚鞑靼人和诺盖人外,察里津防线(下图8)也构成了帝国与卡尔梅克汗国新的边界线。许多传统的汗国北方牧场被置于防线背后,只有忠于沙皇的草原居民才可能获得许可越过这条线。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阿玉奇死后,车凌多尔济、达桑格、敦罗卜旺布、道尔济·纳扎洛夫几人争夺汗位,汗国陷入大乱。人们急切的需要转移到新的草场,可是去西边会遭到克里米亚人的袭击,去伏尔加东岸因为河水暴涨已不可能,去北方是沙俄察里津防线,人们不敢到线背后,担心之后会彻底被俄国人控制。

察里津防线的建成,及新成立的阿斯特拉罕省的总督沃伦斯基的上任,是卡尔梅克汗国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节点。西化改革的帝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对南方游牧民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他们愈发不能容忍各种卡尔梅克人的自行其是。过去,帝国希望有一个统一完整的汗国帮助他们稳定南方局势,现在他们更喜欢用分化肢解的手段让其更好的为自己所用。

18世纪是沙俄最终征服南方草原的时代,察里津防线只是个开始,一道道漫长的要塞线像铁链一般,逐渐锁死了草原。1770年的新乌克兰防线(图7)打通了第聂伯河至顿涅茨,几乎彻底封锁了克里米亚。而1763年开始的莫兹多克防线(图13),也切断了汗国与北高加索游牧民的联系。

得到要塞庇护的俄国农民不断向南方进发,无数定居点与农业手工业矿业作坊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伏尔加河-顿河出现,结果就是汗国大量肥美草原变成农田,无法接受定居生活又缺少草场下大量牧民沦为赤贫,后期已经有约三分之一帐人口无牲畜或数量不足以维持生活,许多人口逃往俄国城镇寻求庇护。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也就是卡尔梅克出奔前的最后几年,下伏尔加的殖民活动更是急剧发展。

女沙皇并不觉得这会对牧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她看着宫廷里的地图,觉得伏尔加-里海有的是空地,标出的少的可怜的几个定居点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影响,尽管实际上从萨马拉到阿斯特拉罕,伏尔加许多最肥美的地区都已经被占有,卡尔梅克只能逃往水草恶劣的草原。这正如第五次俄土战争时,女沙皇看着地图,断定所谓卡尔梅克需要保留大量青壮在后方以防止被哈萨克劫掠完全是“看不懂地图”的人的胡言乱语:因为她的地图显示,哈萨克和卡尔梅克完全被奥伦堡防线等俄国要塞群隔绝了。

叶的这一毛病也给卡尔梅克人带来了好运,尽管大量情报显示卡尔梅克人即将出逃,叶还是写信给阿斯特拉罕总督基申斯科夫嘲笑他不懂逻辑:他们能逃到哪去?从伏尔加跑到准噶尔岂不是自杀?

后来卡尔梅克人真的出逃并轻易打穿了奥伦堡防线,惊慌的哥萨克面对数以十万计的游牧部众拒绝出击。暴怒的沙皇毫无反省之意,相反她把基申斯科夫撤职了。

4、

最后还应该提一下,除了众所周知的1771大东迁,关于东迁卡尔梅克的主体土尔扈特部(未迁的主体则是杜尔伯特部),至少还有两个值得一提的大事。

一个是以胡杨林闻名的额济纳旗,其原住民正是土尔扈特人。其部来自于阿玉奇的堂侄阿拉布珠尔,被阿玉奇派往西藏礼佛待了五年,后因准卡关系恶化无法途径准噶尔回国,便被清廷安置于额济纳。

另一个更加鲜为人知的,是雍正在喀尔喀西部设立的土尔扈特札萨克旗。其源头来自当时在西藏到伏尔加都很有影响力的卡尔梅克高僧郭莽喇嘛。他大约是被亲戚阿玉奇派往出使噶尔丹,在策妄阿拉布坦上位后出奔青海,最后死在西康。而由他侄子统领的部众则在罗卜藏丹津之乱后逃往青海西北瓜沙一带,最后被雍正安置在喀尔喀西部,作为优容土尔扈特的示范。结果存在了仅仅三年后,由于和通泊之战后漠北清军兵败如山倒,土尔扈特札萨克旗也随即叛逃至准噶尔,这一旗后来便被人们遗忘。


user avatar   ao-ding-bao-qi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东归?错了,人家是东征来的!

土尔扈特部被沙俄压榨地不行(炮灰出产地),于是打算打回老家建国(注意,不是归顺)。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听了假情报,居然敢在沙俄追剿的情况下挑战把准噶尔变成地名的清朝。

然而……等他们突破封锁线,好不容易到达新疆的时候,发现整个部落都快残了,而大清这边处于武德还比较充沛的时期,建制严整(已经得到情报说他们要回家了)。

剩下的人一合计,再东征怕不是举族送头,让十全老人凑成第十一全武功,不如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于是他们献上压箱底的大明印信,正式向清朝归顺。

话说,乾隆虽然在碑文上写的民族团结、其乐融融,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小心的,特地安排了大军“护送”土尔扈特人回家。毕竟能把准噶尔从一个民族变成盆地的人才总不可能缺心眼吧。

从这件事来看,清朝不愧是是民族团结之典范。“以斗争促团结则团结存”,真正的民族团结建立在绝对的武力保障之上,建立在准噶尔的骸骨与废墟之上。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反对那些看问题片面的回答。

土尔扈特人可以认为是蒙古人的一支。蒙古人是游牧部落。你不能用超出游牧部落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蒙古帝国当年强盛的时候,中亚、西伯利亚、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东欧地区都是他们的牧场。后来蒙古帝国衰落了,但这些地区也依然是蒙古人的传统流窜地区。

游牧民族是混乱的,今天你打死他,明天他打死你。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没有长期的规划,他们都是想一出是一出,他们都是遇到了事情才去想怎么解决。

但是不等于他们是傻子。

举族远迁这种关系到全族性命的事情,不可能没有规划,也不可能没有想过会有意外。

首先,没有人愿意去当狗,这种游牧民族都是具有强盗作风的,看见肥羊首先想到的是咬一口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你说他举族迁移过来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给满清当狗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要迁移呢?显然是觉得迁了,即便是考虑到一些意外损失,也总比不迁好。

比如说如果不迁就一定会死,迁了则有20%可能会强盛,60%可能换个主人当狗,20%可能会死。那还是迁的好。

这种事情肯定是会做多手准备的。他们决定迁移的时候不可能想不到,如果打不过满清怎么办。

土尔扈特人又不是瞎子,那么强大的准格尔才被屠杀了,他们怎么可能没有想过如果打不过怎么办。

所以这种事情必定是做好了几手准备的。他们肯定是有野心,回来后如果发现满清虚弱,或者对他们管理不到位,他们就继续当强盗。但如果发现打不过,当狗也不是不可以,反正给谁当狗不是当?

你不能说因为他有野心,就认为他只有野心,除了野心外连智商都不要了。

从结局上看,土尔扈特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决定投靠,而且被满清收编之后,并没有什么大的反抗。这是实际行动,比那些虚头巴老的都管用。所以认为他们就是过来内附的并没有什么问题。

可以说在面临给俄罗斯人当狗还是给满清当狗这个选择题时,土尔扈特人还是更倾向于满清的。


user avatar   tian-ping-49-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卡尔梅克士兵(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积极帮助红军对抗纳粹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结果却在1943年因少数卡尔梅克人叛逃德国之事,被扣上了通敌的帽子,被苏联政府强制迁徙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居住和做苦工,自治共和国也被取消 点击收听全文


更好的体验请点击阅读微信

NO.247,铁骑如风/文




校/捕风者 画/脸壳 图/地缘谷


有一支名叫土尔扈特的传奇部落,身居西北却心向祖国,突破沙俄等势力的重重阻碍,在清代乾隆年间最终东归中国。少有人了解土尔扈特部在遥远俄国经历了什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后代被俄国欺凌的后事。土尔扈特人及其后代的遭遇,是当年俄国殖民主义伤害周边国家和民族的一个历史缩影。


来自shutterstock


土尔扈特西迁:被迫与沙俄迎头相撞


17世纪时,蒙古高原上的蒙古部落分成了了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分。其中的漠西蒙古被称为厄鲁特(卫拉特)蒙古,又包括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辉特部和土尔扈特部五大部落。


土尔扈特部原本是和其他四部一起生活在今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的。17世纪10年代,准噶尔部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带领下走向强盛,在扩张的过程中与土尔扈特部发生了冲突。
土尔扈特实力不济,但是朋友比较多,其首领和鄂尔克勒带领本部人马以及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的部分牧民于1628年左右一路向西迁移数千里,来到里海北部的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居住,这里曾是蒙古金帐汗国的大本营。


来自shutterstock


为什么不向北迁徙一定要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呢?当时新兴的沙俄帝国,也正在雇佣哥萨克骑兵和派遣殖民探险队往西伯利亚地区扩张,已经把手伸向了蒙古高原。
在17世纪初的时候,沙俄派遣外交使团到漠西蒙古各部,要求他们臣服自己,却遭到拒绝。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之前俄国在灭掉乌拉尔山脉附近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喀山汗国时,只出动几百上千人马就了了事,让俄国人对这些蒙古汗国产生了轻视,以为对付漠西蒙古也同样容易。这次沙俄只拍了200人的殖民队伍就过来搞侵略,结果被土尔扈特部一顿痛揍。


来自shutterstock


虽然漠西蒙古击退了沙俄的进攻,但是沙俄势力仍不断侵扰该地区,土尔扈特部清楚沙俄是一个不好惹的邻居,而且同族的准噶尔人越来越强大,有吞并自己的危险,只有往西南撤退,远离这里才安全。当时里海北部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是诺盖人的地盘,实力较为弱小,土尔扈特人穿过哈萨克草原,随后长驱直入,直接占领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了一个土尔扈特汗国,开始新的游牧生活。


伏尔加河是俄罗斯人的母亲河。但是在当时,沙俄的基本盘在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沙俄尽管灭掉了下游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喀山汗国,但是并未对这些地方建立稳固有效的统治,力量薄弱,就给了土尔扈特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反正这一块曾经也是蒙古人的游牧地带,来一个新部落占领也是一样的。



沙俄一直没有放弃让漠西蒙古各部臣服自己的野心,现在看到土尔扈特部迂回到自己的大后方来了,毫不犹豫决定动手吃掉它。沙俄先是联络准噶尔人一起进攻土尔扈特部,但是准噶尔部知道沙俄吃掉土尔扈特后就回来吃自己,唇亡齿寒,因而拒绝了沙俄的请求。土尔扈特部为了避免沙俄进攻,决定先发制人,围攻沙俄在伏尔加河下游的堡垒阿斯特拉罕城,结果首领和鄂尔克勒战死。


来自shutterstock


其子书库尔岱青继承了汗位,深感与俄国人的实力差距,料想沙俄下一步肯定会采取更进一步的手段侵略和控制自己,于是动了东归回到中国故土的心思,但是路途遥远加上强敌环伺,迫使他打消了这一念头。
土尔扈特人反复派人与漠西蒙古各部加强联系,准噶尔人与土尔扈特部联姻。几个部落一起组成了以准噶尔部为首的部落联盟,通过了《蒙古—卫拉特法典》。这一切都说明土尔扈特人在沙俄的压力下,越来越思念中国故土。


来自shutterstock


沙俄对土尔扈特部的全面控制与打压


沙俄在17世纪下半叶已经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与之相邻的政权都处在它的威胁之下。
坚持抗争的土尔扈特,由于势单力孤又缺乏外援,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屈从于北方这个体量数十倍于己的恶邻。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期土尔扈特部分部众东归的百余年间,全体土尔扈特人经历了沙俄残酷的掠夺、打压与控制。


来自shutterstock


沙俄的方针政策是以强大的武力对土尔扈特汗国进行军事威胁,采用包括利诱和传播东正教等手段控制土尔扈特高层和拉拢部众,迫使汗国做自己的附庸政权,自己做凌驾于汗国之上的“太上皇”。开始时还真奏效,书库尔岱青及其继任者阿玉奇汗都宣布成为沙俄的附属,履行纳贡和派军队跟随沙俄征讨敌国附庸义务,不少穷困的土尔扈特牧民也皈依了东正教。

来自shutterstock


不过此时沙俄对土尔扈特汗国的控制只是表面上的,因为土尔扈特的新首领阿玉奇汗是一个卓越的领导人。他以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手段游走于沙俄和其他周边国家之中,让沙俄完全控制土尔扈特的图谋屡屡落空。他的军事才能也同样杰出,将周围的克里米亚人、巴什基尔人等部落都揍了一遍。


地缘谷文创店——琢牌 . 好看的灵魂万里挑一

点击购买苏联国徽


他以获得高标准的雇佣金奖赏为条件,派军跟随沙皇彼得一世参与了与萨菲波斯、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以及与瑞典等国的大北方战争。为了保持汗国的独立性,他还曾支持沙俄境内的巴什基尔人的起义。尽管最终失败,但也给俄国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阿玉奇汗在世时,也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土尔扈特汗国的集权统治,继续加强与清朝的联系,曾与清朝一起进攻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他于1712年接待了清朝派往土尔扈特汗国的使团,在使团面前痛陈自己对俄国人的厌恶以及对祖国的向往。在阿玉奇汗这样的强势领导带领下,土尔扈特勉强抵抗住了俄国的软硬攻势。
然而沙俄在彼得一世的领导下越来越强大,土尔扈特在强势领导人的带领下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人,就会让沙俄趁虚而入。阿玉奇汗的逝世,让俄国看到了能够控制土尔扈特汗位主导权的机会。
原来,阿玉奇汗逝世前,其中意的汗位继承人沙克杜尔札布英年早逝,死前遗言希望他的儿子达桑格成为汗位继承人,达桑格也得到了沙俄阿斯特拉罕省长的支持。但是阿玉奇汗中意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车凌端多布,于是这就有了两位继承人选。
1724年,阿玉奇汗逝世后,彼得一世中意的阿玉奇汗的外甥道尔济,以及阿玉奇汗遗孀支持的阿玉奇汗的孙子敦罗卜旺布也加入了汗位争夺战中。这四位人选背后,就是四股贵族的政治势力。而能否取得沙俄政府支持,就成为各派势力打破均势,获得主导权的关键。


来自shutterstock


道尔济还算是有骨气,最终不愿屈从沙俄的无理要求而退出竞选。达桑格因为势力远不及敦罗卜旺布,在斗争中处于下风,也退出了争夺战。敦罗卜旺布尽管有强大的贵族支持,但是不受沙俄政府的待见,沙俄动用自己的政治手段反对他。
作为沙俄附属国的土尔扈特不得不屈从沙俄政府的意见,遵从先汗的遗命,让车凌端多布即位,以达成主导土尔扈特汗位继承权的既成事实。沙俄干涉土尔扈特汗位继承的成功,表明沙俄对土尔扈特汗国开始转向实质上的控制。
在汗位争夺战中失败的敦罗卜旺布成为土尔扈特最强大的一支贵族势力的代表,与新汗车凌端多布斗智斗勇。新汗对国家的掌控力受到限制,不得不进一步取得俄国人的支援。而敦罗卜旺布要想造反成功,也需要俄国人的支持。而其他的土尔扈特贵族势力也觊觎汗位的继承权,在阿玉奇汗死后的二十年中也参与到了政治斗争当中。
敦罗卜旺布在沙俄的支持下,一度卷土重来夺取了汗位,但是他也陷入了跟另一支贵族势力敦罗布喇什的斗争当中,并在内战之后病死。而敦罗卜旺布的宠妃,出身穆斯林部落的贾恩皈依了东正教,在沙俄政府的指使下在土尔扈特高层搞大清洗,大力传东正教播。但是土尔扈特的基本盘还是黄教徒,贾恩也因其出身穆斯林部落的背景被土尔扈特贵族赶下台,使得沙俄政府的传教策略暂时落空。


来自shutterstock


1741年,敦罗布喇什在沙俄政府的承认下继承汗位,他是继阿玉奇汗后又一任强势的大汗。他在国内加强集权统治,命令保持蒙古人的风俗习惯,以避免被沙俄文化渗透。但是他是在沙俄政府的支持下上位的,又被迫参与到沙俄一场又一场的对外战争中。沙皇可以说完全把土尔扈特人当成工具人看待,不仅要收他们的苛捐杂税,还继续调集他们参加对奥斯曼土耳其、普鲁士等国的战役。
虽然土尔扈特骑兵依旧骁勇善战,给予了沙俄的敌人们重大打击。但是沙俄多土尔扈特人的战争剥削对汗国的打击是致命的:土尔扈特大批青壮年跟随俄军而战死,人口的减少又导致汗国的地盘被其他游牧民族所蚕食,汗国的牧场不断缩小,粮食和税收减少,给沙俄上交的税收和贡赋而并没有减少,这又进一步让人口损失,形成恶性循环。


来自shutterstock


土尔扈特受沙俄的欺凌和控制越来越严重,也就更加强了同清朝的联系。当时乾隆皇帝准备对准噶尔势力发动最后的总攻,派遣使臣到达土尔扈特,要求敦罗布喇什从背后配合清军的军事行动,敦罗布喇什接受了这一调令。但是清朝与沙俄在雅克萨之战后就签订了和约,清军是不会违背条约去帮助土尔扈特武力对抗沙俄的,只对土尔扈特进行了物资和官爵上的封赏。
敦罗布喇什于1761年去世,阿玉奇汗的曾孙渥巴锡掌握了汗国的领导权。沙俄政府采取进一步的政治行动,不但不承认渥巴锡的大汗地位,还试图将土尔扈特最高权力机构王公会议“扎尔固”改造成沙俄政府的下属机构,还指使汗国内的亲俄派贵族策伯克多尔济成为扎尔固的领导,以对抗渥巴锡。沙俄的东正教派也在抓紧行动,争取让东正教取代黄教在汗国的主导地位,试图让汗国向阿斯特拉罕省那样的俄国行省过渡。
1768年,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争夺黑海出海口,与奥斯曼土耳其再次爆发战争,土尔扈特人又卷入其中。


来自shutterstock


沙俄这次对土尔扈特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强征,令其16岁以上的青壮年全部参与战争,想要在战争中彻底瓦解土尔扈特部落。毫不意外,这次战争给汗国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只有三十万部众的土尔扈特部一下就阵亡了四分之一的青壮年人口,俄国的哥萨克骑兵趁机夺取土尔扈特的大批牧场,大批民众流离失所,死于瘟疫与饥荒,可谓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土尔扈特人在战争中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不但没有换来俄国贵族们的一点尊重,反而被这些贵族们看作是卑贱的奴隶,纵容俄国军官公然侮辱土尔扈特人的宗教仪式。
土尔扈特人从上到下都再也无法忍受沙俄的奴役,决定发动起义,找到一条生路。


东归是摆脱沙俄控制的唯一出路


在俄土战争之前,渥巴锡就预料到了这场战争会给土尔扈特人带来什么样的命运,所以他在那时就已经开始酝酿东归故国。他坦言:“自古以来,土尔扈特人没有像今天这样负担过如此沉重的捐税,所有的人为此感到动荡不安,这就是为什么不愿再受俄国的统治,而希望看到自己的遵守共同法规的同胞和自己原来的故乡。”这不仅是他的心声,也是每一个受俄国压迫欺凌的土尔扈特人的共同心声。


来自shutterstock

然而汗国内有一个亲俄派二五仔扎木金,向沙俄朝廷密告了土尔扈特部想要逃离的打算,叶卡捷琳娜二世鉴于俄土战争还在继续,没有去彻查这件事,但是对渥巴锡表现出了怀疑。渥巴锡为了消除叶卡捷琳娜二世对自己的疑虑,在战争中非常英勇,帮助俄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俄土战争暂告一段落后,渥巴锡便马上召集包括策伯克多尔济在内的5位贵族和宗教领袖,商量武装起义后东归中国的计划。策伯克多尔济虽然是俄国扶持的扎尔固领导,此时却从民族大义出发,坚决支持渥巴锡的计划,帮着渥巴锡对部众做思想动员工作。

来自shutterstock


尽管渥巴锡的行动情报早就被沙俄驻土尔扈特的大使卡辛斯科伊侦知,但是这个大使狂傲自大,认为这帮他眼中的奴仆不敢起事。可是阿斯特拉罕总督贝格托夫看穿了一切,赶紧将消息报告给圣彼得堡内的沙俄朝廷。搞笑的是卡辛斯科伊视贝格托夫为政敌,向朝廷上书驳斥贝格托夫的报告,让沙俄朝廷一时也搞不清楚渥巴锡是不是真的要起事,犹豫不决起来。之前提到的那帮看不起土尔扈特人的贵族,也和卡辛斯科伊持同样的观点。
渥巴锡抓住沙俄朝廷迟疑之机,于1771年1月召集伏尔加河东岸的土尔扈特人准备起事。原本他是想等伏尔加河封冻,让西岸的一万多户族人过来一起行动。但是恰好那一年冬天气候温暖,河上迟迟不结冰,而计划每推迟一天,就会增加一分风险。渥巴锡决定不等了,果断率领自己能够调动的三万三千户(约17万人)部众行动。
渥巴锡在动员大会上声称俄国女皇让自己的儿子到圣彼得堡去当人质,还要再征发本族一万人加入俄军,简直是没完没了,必须起义。策伯克多尔济更是慷慨陈词,声讨沙俄的种种罪行,如侮辱卡尔梅克人(俄国人对土尔扈特人的称呼)的宗教信仰,号召大家不要继续做俄国人的奴隶,要起来反抗,努力回到中国去。


来自shutterstock


土尔扈特部众本就憋了一肚子对俄国人的仇恨,经过两位领导号召,发誓与俄国人势不两立,一定要回到祖国。渥巴锡下令把自己的宫殿焚毁,辎重扔下,向留在汗国境内监视部众的沙俄外交官员和商人尽数屠杀。卡辛斯科伊慌忙调集附近的俄军来镇压,也被土尔扈特人几乎全歼。在搞定了这里的俄国人后,渥巴锡赶紧率领部众东撤。


来自shutterstock


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二世鼻子都要气歪了,立即派出大批沙俄政府的哥萨克雇佣军骑兵前往截击。渥巴锡对东撤的部署安排得当,行动迅速,因而把沙俄朝廷的追兵远远甩在后面。而伏尔加河左岸的土尔扈特人由于没能跟渥巴锡一起行动,被俄国大军重重围困,严密监视以防止逃脱。



渥巴锡的部众用了八天时间快速行军,随后穿越了已经结冰的乌拉尔河。他们没想到,在冰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有大批常驻此地的哥萨克骑兵在等着他们。渥巴锡和策伯克多尔济率军与敌鏖战,在付出了一万多伤亡的代价后击溃敌军,继续行进。


此时的哈萨克人变成了俄国人的盟友,配合沙俄在中亚地区的军队截击渥巴锡。已经缺粮少衣的土尔扈特部非战斗减员严重,人心浮动,而两位领导再次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指出“理想之邦”中国就在眼前,重振了大家的士气。



这支“长征”的部队在击败了哈萨克人的截击之后,终于在当年六月底抵达了清朝西北边境,遇到前来接应的清军部队。而俄军也是饱受疫病和缺粮的困扰,被迫放弃了追击。
渥巴锡一行在抵达新疆伊犁时,受到了清朝官员的盛情接待,这是乾隆皇帝安排的。清朝官员发现他们只剩下了八万人(一说四万人),一个个的虽衣不蔽体如叫花子,却精神气十足。乾隆皇帝在木兰围场召见了渥巴锡等土尔扈特贵族,并加以厚赏,将这几万部众妥善安置在珠裕都斯草原上放牧。至此,这部分土尔扈特部众终于实现了东归祖国的心愿。


来自shutterstock


沙俄政府不甘心这次失败,向清政府发出外交文书,索要渥巴锡一行部众,还威胁不答应就发动战争。此时的清政府直接回复沙俄政府说他们是我们中国的子民,你们要和便和,要打便打。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是忌惮清朝的实力(清军此时确实战力尚可),加上欧洲形势严峻,就此作罢。


被截留的卡尔梅克人:一边受难,一边抗争


在上文中提到,尚有一万多户土尔扈特部众留在了伏尔加河西岸。他们虽然没能跟渥巴锡东归祖国,但是也在酝酿着起事的计划。由于沙俄一直实行农奴制,农民长期受到严酷的压迫和剥削,1773年在乌拉尔山脉南部地区爆发了普拉乔夫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来自shutterstock


虽然哥萨克骑兵当时是沙俄向东扩张的主要力量,但是哥萨克普通农牧民在农奴制的压迫下是悲惨的,使得沙俄政府用着趁手的一把利器要转过头来对准自己。
普拉乔夫率领的是一支包括哥萨克、巴什基尔人、哈萨克人、鞑靼人在内的军队,在南俄地区建立了大本营。卡尔梅克(俄国人对土尔扈特人的称呼)人也受到了普拉乔夫的独立号召,参与到了起义军当中。然而起义军寡不敌众,仅过了一年就被沙俄大军彻底镇压。

来自shutterstock


没有抓到渥巴锡部众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火气正愁没处撒,下令逮捕所有参与起事的卡尔梅克贵族,将其中很多人折磨致死,并彻底取消卡尔梅克汗国的编制,将地盘纳入阿斯特拉罕行省之中。卡尔梅克人只要流露出一点东归中国的想法被俄国人发现,就会被抓进监狱。
在暴力镇压的同时,沙俄政府一方面限制卡尔梅克人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又拉拢那些黄教的上层领袖,让他们去策反不愿意屈服沙俄统治的卡尔梅克人。叶卡捷琳娜二世甚至把自己包装成“活佛”,想通过这种办法迫使卡尔梅克人臣服于自己。可惜卡尔梅克人实在是桀骜不驯的部族,即便是寄人篱下,也要展现自己的强悍和武力,让沙俄欺压自己的时候有所顾虑。并不是沙俄不能把卡尔梅克人完全消灭,而是灭掉这群骁勇善战的牧民,自己也会付出数万俄军的代价,还可能招致其他蒙古部众一起叛乱,给其他敌国进犯的时机。

来自shutterstock

卡尔梅克人以自己的强悍,向沙俄政府展示了“工具人”也是有脾气的。在整个19世纪,沙俄政府对卡尔梅克人的管制策略反复变化,又想控制他们,又怕做的太过分让他们再次造反,这也和19世纪沙俄农奴起义增多,对外如克里米亚战争遭遇惨败,使国力陷入衰退有关。


来自shutterstock


苏联十月革命后,卡尔梅克人被批准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卡尔梅克士兵积极帮助红军对抗纳粹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结果却在1943年因少数卡尔梅克人叛逃德国之事,被扣上了通敌的帽子,被苏联政府强制迁徙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居住和做苦工,自治共和国也被取消。


后来卡尔梅克人的生活条件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因为无法游牧,缺乏发展经济的基础,被迫融入到当地的俄罗斯人群体当中。还有一部分卡尔梅克人因二战时被迫加入各国军队,战后迁徙到了欧洲各国和美洲,成为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居民。

来自shutterstock


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颁布《关于为卡尔梅克民族恢复名誉的措施》,洗刷了卡尔梅克人叛国投敌的污点,并且正式被俄罗斯人当作本国民众平等看待。他们的自治共和国被重新组建起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长按复制【 地缘谷 】或【 Geo-Valley 】


欢迎大家加入地缘谷作者群(200-400元/篇)选题群(20元/个)

点击成为作者

欢迎大家加入我的知乎圈子地理圈

点击进入地理圈 - 知乎

我的更多文章

国家 省州 城市 秘境 研究所

参考资料

藩部传六:土尔扈特属 . 清史稿

土尔扈特源流 . 祁韵士

厄鲁特蒙古新旧土尔扈特总叙 . 张穆

卡尔梅克族在俄国境内时期的历史概况 . H.帕里莫夫

俄国·蒙古·中国. 巴特雷

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 马汝珩 王思治

土尔扈特人西迁背后的故事. 瞿学忠

试析清代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的原因. 马国铤 牛海桢

历史上土尔扈特人在国外分布状况探析. 宗永平

卡尔梅克人流放西伯利亚的痛史. 初祥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user avatar   jax-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难在它直接撩拨起了人心中的欲望,让封王从内部瓦解,而且还让王的非长子们感恩戴德,人人有地封,家家有采邑。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相关话题

  清朝初期清军在世界上的战斗力属于什么水准? 
  《水浒传》中的小霸王周通,和《三国演义》中的小霸王孙策,相比如何? 
  如何评价福康安的军事指挥才能? 
  弗洛贝奇照片/天涯上明治维新的黑幕——日本政府最想掩盖的黑历史中所提到的弗洛贝奇照片是否确有其事? 
  如何理解「历史给皇罗的代号叫拜占庭」? 
  100 年来,地球上变化最小的国家是哪一个?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 
  希罗多德的《历史》的真实性和历史地位如何? 
  为什么中国有孙子兵法和四大发明却屡次被外族打败? 
  中国人离开中国后很容易被同化吗? 

前一个讨论
冬奥会上一个国家叫bofei,他们的举旗手小哥wink了一下,请问这个国家叫什么呀?
下一个讨论
革命一定要流血吗?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