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南北人民在古时候是怎样沟通的? 第1页

  

user avatar   patchouli-ex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很简单——他们不沟通

你可能觉得古代人民出门旅旅游,各省转一转,吃吃美食,了解一下风土人情是常事,但是事实上局限于生产力和严苛的户籍制度,古代庶民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和外地人说上几句话,99%以上的人一辈子没出过自己的村子,大概就是这样。

先说生产力局限。我们知道有句古话叫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放到现在基本上失去了现势性,因为古代出远门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现在我们出门一般都是高铁飞机,最次了也要走个高速公路省道之类的。飞机高铁上都提供饮食和药品,上次我在高铁上腹泻就是乘务员提供的药品,而高速公路省道边上都有服务站。

可是古代完全不是这样,山林草泽密布,社会服务业不发达,出门在外随时要担负着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危险;一旦肚子饿了,生病了,经常路上几十里找不到人家,或者遇上梁山好汉了,结局就是个死。所以说古代人民受限于落后的生产力,极少有人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聚落。

就算你走官道,身体健康且带足了银子你也不能离开自己的村子,因为游民管理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一直严抓死守的地方,严苛的户籍制度让出门旅游几乎不可能。

咱们国家从西周开始就明确记载有户籍管理制度

徙于国中及郊,则从而授之,若徙于他,则为之旌节而行之;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内之。

意思就是迁徙必须提出申请,否则就是违法犯罪行为,要坐牢的。周礼中还记载

传如今过所文书,当载人年几及物多少,至关至门,皆别写一通入关家门家,乃案勘而过,其内
出者义亦然。

带着文书,一行有几个人,带着什么东西都要严格备案核实,否则根本不允许出入。

到了汉朝这个东西叫“传”,后期叫“符”,比如《后汉书·郭丹传》里记载

买符入函谷关,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持有通关文书或者不坐着皇帝使者的车辇的话根本不能出入关卡。

到了隋朝这个东西叫公验,到了唐朝这个东西叫过所,而唐朝还专门制定了一条叫“浮浪他所罪”的罪名来严惩过关没有文书以及在外地滞留的人

诸非亡而浮浪他所者,十日笞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比杖一百;即有官事在他所,事了留住不还者,亦如之。若营求资财及学宦者,各勿论。阙赋役者,各依亡法。

也就是说就算你有公务在身,你办完的事也要赶紧滚回原籍,多留一天都是犯罪。

宋朝也有对应的公凭制度。

到了明朝这种户籍管理更为严格,朱元璋规定农民只能在百里范围内自由移动,一旦超出百里必须检验路引,所有交通要道上都有巡检司设卡,一旦违反路引的规定,立刻法办

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越度缘边关塞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出外境者绞。若军民出百里之外不给引者,军以逃军论,民以私度关津论。

到了明中后期设立了里甲制

凡民邻里,互相知丁,互知务业,俱在里甲。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焉。甲下或有他郡流徙者,即时送县官,给行粮,押赴原籍州县复业。

让村民互相监督,只要来了有外地口音的人要第一时间通知县政府,然后让人押赴回乡,根本不用交流......

到了清朝变成了保甲制

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上写户主姓名,丁男口数,外出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门牌揭于每户门上,以便勾稽人口动静。

一切出入都要公示出来,你要是出远门不上报全家都得跟着倒霉。

所以说古代普通异地百姓之间是不交流的,村里来了个外地人是个很新鲜的事情,然而也只能赶快把他押送官府,并不能说上什么话。

那么我们说统治阶级呢?

统治阶级是有其对应的普通话的,各朝各代都不一样。

周朝时普通话叫雅言,由《尔雅》来规定。

《尔雅》一书既要规定读音,也要规定说法,比如说比目鱼,我们天津人就叫鳎目鱼。《尔雅》也是要规定这些东西的,管比目鱼叫比目鱼是雅,管比目鱼叫鳎目鱼是俗,大概就是这样。具体来讲嘛,就是河南话...岳云鹏用的方言...

周朝之后历朝历代也都要以中原为标准,教育和办公都要求学标准音,汉代的王充是会稽郡人,也就是现在的福建一带,他在《论衡》里写他八岁在学馆里上学学的就是京音,学得不好要被打手板。后来他就到了洛阳,他也不太清楚他一个会稽的儒生是怎么到的洛阳,不过他扎实的洛阳话肯定是帮了他的大忙。汉朝的普通话主要标准是杨雄的《方言》,也就是秦晋话。

晋朝南渡到隋朝建立后主要依照《切韵》一书,以南京话为主要交流语言。

甚至到了唐朝,这本南京话宝典还是当时的普通话教材...当时那群长安诗人们官员们聊天打诨,吟诗作对都用南京话...

之后宋朝建都汴梁,《谈选》一书成为普通话教材,判定洛阳话为天下正音,毕竟日中无影嘛,也就是说又变回河南话了。

之后元朝的《中原音韵》一书算是给直至今日的普通话打下了基础,因为从元朝开始,除了明朝短暂定都在了南京,其他的都定都在了北京,官话也就彻底定在了北京。

至于有些人说过的粤语是古代普通话,我只能得罪你一下,你说粤语保留了一些中原古汉语的音韵可以,但是粤语从来没有成为中原王朝的普通话过,就算是上面最扯淡说南京话的唐朝,也在史书中明确记载了他们觉得说粤语的人口音很奇怪。

题主的问题就此回答完毕,总结一下:

  1. 由于古代生产力和制度所限,几乎没有屁民有与外地人交流的机会
  2. 古代官员之间交流都有各朝各代的官话

以上




  

相关话题

  「朝代」和「国」有什么区别? 
  中国南北人民在古时候是怎样沟通的?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去南京可以干什么? 
  历史上有哪些「没文化真可怕」的例子? 
  尧、舜、喾、颛顼等上古帝王为什么用这些奇怪的字起名,这些字除了专有名词以外还有什么其他含义? 
  为什么山东历史文化名人扎堆?哪个山东历史人物或典故让你印象深刻? 
  据传言,抗战时,很多东北人是不恨日本人的,历史到底是怎样呢? 
  古代 罗布泊与黄河之水渊源相通? 
  中国哪个民族最彪悍,可以称得上战斗民族? 
  西南联大被称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西南联大博物馆里保存着哪些历史遗迹和史料? 

前一个讨论
当代对男男性行为没有古代宽容,是什么导致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DMM 新游戏「神姬 Project」导致的登录瘫痪事件?





© 2024-11-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