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郎钓鱼,愿者上钩也。
我国古人名里正式表示兄弟排行的是”伯仲叔季“。东汉《白虎通·姓名》:“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由此可见,古人名字里的“伯”是长子的意思,比如伯夷、唐伯虎、刘伯温。
古人名字中的仲是次子的意思,比如管仲、范仲淹、张仲景、董仲舒、方仲永,孔子字仲尼,孙权字仲谋。
古人名字中的叔表示三儿子。叔齐、鲍叔牙、孙叔敖。
古人名字中的季是小儿子的意思。刘邦原名叫刘季。
“伯仲叔季”还能看出嫡庶之别。
孙坚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又名孙俨,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孙朗(字早安)。为何“季”是老四而不是老五?因为前四人是嫡子,所以用顺序取字。第五子孙朗是庶出。
如果没有那么多嫡子怎么办?
这时候,不管有几人,“季”都是最末的。比如三个儿子,老三就是季。周文王的父亲那一辈有太伯、仲雍、季历三人,季历是老三也是最小的儿子。
如果嫡子太多,超过四人怎么办?
1.“叔”含量会过高。比如周武王十兄弟分别是:长子姬考(伯邑考),次子姬发(周武王发),三子姬鲜(管叔鲜),四子姬旦(即周公旦),五子姬度(蔡叔度),六子姬振铎(曹叔振铎),七子姬武(郕叔武),八子姬处(霍叔处),九子姬封(康叔封),十子姬载(冉季载)。
2.用“伯仲叔季”后面再加字,以区分长幼。比如“幼”就是很多兄弟里最小的那个。
三国时司马防的八个儿子: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字仲达;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
但也有人翻车。夏侯渊的儿子分别是:夏侯衡,字伯权;夏侯霸,字仲权;夏侯称,字叔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荣,字幼权;夏侯惠,字稚权;夏侯和,字义权。从五儿子字幼权来看,显然夏侯渊本来以为到第五个儿子为止,不会再生了,万万没想到又生了三个。是避孕失败了?
姜文在宣传他的电影《鬼子来了》时,有好事者问:既然您这么痛恨鬼子,为啥给儿子起一个日本名字叫太郎呢?
姜文怒道:你为什么一提到到“郎”,就首先想到是日本人呢?你为什么想不到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为什么想不到白居易的“不似刘郎无景行,长抛春恨在天台”?日本人给孩子起名叫郎是受了唐宋文化的影响,我给孩子起名姜太郎,是发扬传统文化何错之有?
网友:其实,这种低级的误解,都缘于我们真的是对传统文化了解的太过于浅薄和表面化……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啊……
但本博不这么看,姜文怎么没有联想到武大郎、屎壳郎呢?有些传统的东西,原本是好的,但已经被用于表达仇视或歧视或搞笑的语意,再怎么辨解,也是苍白无力的!
小鬼,在中国原本表示可爱的少年,可是,小鬼子就变味了。同样周郎、刘郎的郎很正常,大郎、太郎、屎壳郎的郎就变味了。
姜文给儿子取“太郎”纯属无zhi无畏或者是后悔的狡辩,让儿子成为笑柄,我相信他儿子将来自己会改。
设想姜文又生一儿子,取名“太君”,又有好事者问,你这不是精日吗?姜文辨解道,太上老君也是君,王昭君也是君,君君臣臣也是君,不懂传统文化,别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