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有人讲古代通缉令根本没图像……
一派胡言!
正所谓有字为证,无图言屌。古代通缉令里,的确是有画像的。
南宋末,福州秀才林附祖在无锡的路上,被几个蒙古兵捉拿,硬说他是文相公。林附祖说,我他妈真不是文天祥。蒙古人拿出文天祥的画像说,你俩长一样,你就是。云:“你门(们)年四十,头戴笠,身着袍,脚穿黑靴,文书上载了你门,如何不是?”大概是老林和文天祥体态和脸型差不多,而且打扮一样,所以就被拿到京口去了。
林附祖到了京口,还是说我他妈真不是文天祥,蒙古人就说,那你证明给我看。大概文天祥的确是名人,因此有人认识,辨验之下,发现抓到的这个还真不是南宋的丞相。于是就把林附祖给放了,林附祖颠儿颠儿跑到南剑(福建南平等地),去都督府找到了真文天祥,把这事儿说了。文天祥听后,为林附祖事件赋诗一首。诗云: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
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冬烘,瓦塔也。
俗称眼瘸。
怎么就认错了呢?
主要是蒙古人在搜集文天祥的主要特征时,那些人说的不明显,总结得不好,或者是人家总结得好,画师不给力。因此说,乱世里抓人,成功率并不高。然而太平时期保甲制度下的抓人,成功率就很高了。
平民中跑路的重要犯人,也是有画像的。在元曲、明清小说中,有无数关于“画影图形”的描写。明代《六十种曲赠书记》里,将捉拿嫌犯的情况说得很明白了:“老奴走到街坊上,只见喧喧嚷嚷,捱捱挤挤,都在那里看什么榜文。老奴也在人丛中一看,原来把官人与老奴画影图形,各处张挂。又要十家一牌,五家一保,逐日捱查。不举首者,一体同罪。我们怎生走得脱身?”一甲一社,相互熟识,每到夜间,村社街巷一律有栅封死,除非有疾病生产等事,皆进出不得。这种情况下,有外来人进村进社,社员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外来的了,警惕就会提高。二十年前的农村依然存在着这种情况,大家对不认识的人的警惕很高。如果这时候有通缉令,再和通缉令上描述的黑框眼镜高裤腰一对比,还有得逃吗?
另外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日本《周报》上的毛泽东画像:
那不是通缉令,是杂志编辑瞎贴的一张照片,就跟我国中学历史课本给历史名人贴一样的照片是一个概念。
我隐约觉察出来了,他们的真人应该比画像要帅。
辫子粉以前顶多荧幕上给人洗脑,现在知乎贴吧上也四处出击,为了打击汉人几十年来重塑的脊梁,把各种汉族英雄虚无化,把汉族领导的朝代抹黑化甚至装做汉粉进吧挑起内讧。
他们从故纸堆里制造无数耸人听闻的“新历史”来欺骗无知历史小白,造谣一句话,辟谣跑断腿,自媒体从明初“朱元璋非汉族”“朱元璋屠苏州”到明末“木匠皇帝爱奶妈”“崇祯冤杀袁崇焕”等等,把明朝描述的宦官专权、皇帝奇葩、厂卫横行、百姓吃土、官员阴暗、军队孱弱。然而“明朝那些事”的一鸣惊人,打破了辫子粉史学界对明朝印象的垄断,大量的历史爱好者纷纷拜读,而心智坚毅者更是撇开满清篡编的《明史》,自费搜阅明朝一手资料,只为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大明,这下辫子粉慌了,开始培植网络写手,费尽心机利用历史资料的垄断力,搜肠刮肚寻找明朝的黑历史。并不管这些所谓的“黑历史”是否符合逻辑,一股脑都发到网上,而民间专业的明朝铁粉不甘示弱,从各种能买到搜到的明史资料里一一反驳。网友们看这些世纪辩论贴津津乐道,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历史基本功的PK,更是挺起几百年来被强行弯下的脊梁的使命感。辫子粉硬钢不起作用又怕更多的汉人觉醒,就开始扣帽子,譬如“明吹”,要知道一个正常的汉朝粉、唐朝粉、宋朝粉都很清楚,那些披着“明粉”来挑衅的必然是辫子粉,同样,辫子粉也知道自己人人喊打,所以尽可能伪装,今儿是宋粉,跑去唐吧里挑衅,明儿装成汉朝粉跑去宋吧里挑衅,仔细一看,这些都是铁杆元清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