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航海本身没什么实际价值,当然,能赚大钱这是最根本的。
中世纪欧洲的香料主要来自印度和东南亚,从此处到西欧的运程就决定了香料不可能便宜。陆上香料贸易从古吉拉特-巴士拉-黑海-西欧,或经两河,穿过叙利亚沙漠至黎凡特。而海上香料贸易则从马拉巴尔海岸出发,穿印度洋至红海,再卸货运往黎凡特或亚历山大城。每条路都是漫长而艰辛。
西欧香料贸易是操纵在意大利商人手上分段进行,其中大多数的参与者不知香料的来源与归属。15世纪的马丁贝海姆发现,从亚洲到西欧的香料要经12个环节,其中关卡重重,关税极重,从而堆高了香料的价格。
西欧人乐于炒作香料的稀缺。从古典时代,香料往往由猛兽毒蛇守护,采集人往往历经千难万险采集之的脑洞大开的故事就已经流传。这符合他们对东方的幻想:神秘、富饶而充满凶险。
虽然香料可以用作药物与调味料,但终究是要满足贵族们的攀比之心。不少本地药物与昂贵的香料药物药效相差无几,香料的药用价值炒作居多。
宗教因素进一步抬高了香料的价格。在中世纪教俗两界的印象中,天堂布满了香料,神也是香味十足(咖喱味耶稣?噗。)。伊甸园在东方,香料来自东方,而香料必是从伊甸园而出。香料营造了神圣的气氛,在欧洲长期流传的东方的约翰王的传说中,他的骇人财富中,就有一片胡椒林。
以上。
黑胡椒主要作用就是万能调料,相当于原始的十三香。
大部分食物,即使制作粗放,加了黑胡椒马上就不一样。
这导致黑胡椒的市场特别广,几乎没有人不喜欢。
同时,因为运输麻烦,黑胡椒的价格打一开始就低不了。
那供不应求的高成本东西,只要市场还能接受,价格就会继续涨,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显贵的标志符号。
打鼻子一闻,嗯?!胡椒味??有钱人!
这个就是一种价值符号,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我很有钱。
毕竟如果一个贵族在一堆贵族里,大家都穿的差不多,其他也区别不大,那这时候为了显得自己有钱,总要干点啥。
你也不能整天到处说自己净资产多少,那不管其他贵族有多少钱,都会笑话你土老帽。
俗话说上赶着不是买卖,显贵的信息永远不是人主动传递给别人的,而是要让别人通过自己的观察领悟的。
这时候整点大家都懂的贵货,就很有必要了,某种意义上说这算一种礼法,大家有序炫富,才能知道真富假富。
就像出门戴个劳力士你是朱一旦,出门扛一麻袋钱那叫抢银行的下班。
所以黑胡椒,大家都知道贵,都知道好吃,又能炫富又不委屈自己,多好的东西。
对于卖货的人来说,既然多高价格都能卖完,那就往贵卖,专供贵族姥爷也没事啊,赚的更多才是目的。
围绕黑胡椒形成的胡椒文化自然也就成为了贵族姥爷们的礼法之一,分个品级啊,讲究个品相产地啊,专用容器啊之类的也就搞起来了。
给贵族姥爷卖东西那可不能光卖东西,要讲故事,故事讲到位了那是最重要的。
因此黑胡椒相关的什么倚椒屠龙记之类的也得编一套,告诉你这玩意贵得很呐,那都是我的手下一颗一颗从龙嘴里抠出来的,这可是上等的龙吟级黑胡椒!那家伙,抠一颗吟死一个工人,你说贵不贵?
整套东西一旦形成了闭环,这玩意本身的价值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背后的一套程序正常运转。
古代信息闭塞,一旦这种东西运转起来,固定成了礼法,整个体系就能折腾到一颗黑胡椒一枚金币的地步,到了那个时候,你不吃黑胡椒?那你就是穷,没人听你解释。
而以此催生的自然是贵族姥爷啥事都得来点黑胡椒,吃饭撒黑胡椒,身上带着黑胡椒,付款有时候也用黑胡椒,甚至喝红酒都一勺一勺往里兑黑胡椒,黑胡椒兑拉菲。想想那个味道感觉都上头,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钱人,奥利给干了兄弟们!
同样的故事从古代一直延伸到今天,黑枸杞,白酒红酒,还有著名的美洲大萝卜玛卡,甚至可以说很多名贵药材多多少少都带点这个影子,然而现代如果想靠这些加入上流行列,那绝对不是学着有钱人去买这些东西吃,而是寻思寻思下一波神选之物是什么,赶紧去进货给有钱人解决下与日俱增的礼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