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刘邦,你也不会污名化项羽
假设,你是高考全市状元,第二年学校邀请你给学弟学妹作报告
你是该说:我成为全是高考状元,是因为我那届的同学都很辣鸡,学习成绩太差了,我是最厉害的,没人比我牛,所以我是高考状元。
还是该说:我们那一届同学强手如云、学习氛围很好,比学赶帮超、大家全面竞争,每个人都很非常非常优秀,我只是比大家多了一些踏实勤奋,多了一些运气,所以成立全市高考状元。
要是你,你选哪个说法?
你肯定选第二个说法啊。别人都厉害,你是第一名,才显得你更加厉害啊。
刘邦也是这么想的
留名青史,需要写的不是打败辣鸡打天下,要写打败英雄得天下!
就像俗话说的,人因为有一个伟大的对手而伟大。
更新。
再看才发现大部分答案都被问题带歪了。
我们今天了解项羽的传世史料约有两种,一为成书于汉武帝末期,由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相继完成的《史记》。一为成书于东汉初期由班彪班固父子完成主要部分的《汉书》。两书都是在刘邦死后才完成。刘邦时大约只有一些大事记一类的“官史”[1],这和史汉左氏这种叙事性强的史书截然不同,而且也已散佚,唯有注释尚存只言片语。既然私史不必黑,官史不受重视且多不存,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史料自然没有黑项羽的。
下面就分别说明
1.《史记》没必要黑项羽
《史记》是私史完全没必要黑项羽,太史公对于悲剧人物还抱有同情(比如李广、韩信、伍子胥等等),这和他的悲惨经历有关,所以你会发现”项羽本纪“写的很好,文采斐然。
当然太史公作为史官对于项羽的残暴以及政治幼稚也没有掩盖,本纪里可以看到大量烧杀行为。
太史公曰也直接批评过项羽,这里提醒部分同学读史不要沾染饭圈恶习,要把史料看完整,不要断章取义,厚诬史公。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2.《汉书》黑不了项羽
《汉书》项羽部分的资料是以《史记》作为基本材料,《史记》不黑,《汉书》自然黑不了。而且班彪开写《汉书》的因由本就是为了续写《史记》。班固继承其父,自然也不会黑。
后汉书.班彪列传:”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闲。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另外《汉书》本为私作,举报后被官方注意,后由多人参与完成,勉强说是半官史。从官方的态度来看,并未对以《史记》为主要材料写成的《汉书》中刘项形象有何批评,所以也没有强制修改记录来黑项羽。而这与高帝刘邦的主观意愿也没啥关系。
3.汉初史书不受官方重视。
刘邦没空,汉初史书不受重视。
① 刘邦很忙
汉书.贾谊传:”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
建国后刘邦要处理很多大事,抚臣平叛、匈奴问题等等。对于刘邦而言立稳脚跟才是大事,哪有功夫去考虑史书,后人觉得史书重要,但当时真没有。
② 汉初史学不发达。
汉书.艺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 凡春秋二十三家。
隋书:经籍一 经 经籍二 史 经籍三 子 经籍四 集
与后代浩如烟海的史书相比,汉代尤其是西汉,史学并不发达。《隋书》分经史子集,“史”独占一部,但汉代史书还附在春秋之下,史记之前更不用说了。司马谈说“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③ 文化环境相对宽松
汉书.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
高后纪: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
史记.吕太后本纪: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
汉承秦制,但也在极力避免秦的老路,上层崇尚黄老无为之术与民休息,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也并不严密。
综上,汉初私史不必黑项羽,而官史不受重视且多不存,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史料自然少有污名化项羽的。
我们现在对于刘邦和项羽的认识,多来自与汉武朝的《史记》。而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明显是同情项羽的。就刘邦和项羽两人非要说谁被抹黑的话,也应该是刘邦被抹黑吧。仔细读读《高祖》《项羽》两篇本纪,这种情感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举个栗子:
楚汉固陵之战,仅看两人的本纪,事情很简单:刘邦带20W军队追击项羽,同时约各地诸侯前来会战,结果诸侯没来,刘邦自己带军反被项羽10W楚军围在固陵。读到这里,我们很明显的感觉到刘邦的形象很窝囊、项羽的形象很英勇。
(刘邦)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高祖本纪》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项羽本纪》
但事情是这么简单吗?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的是刘邦的部将丁义,曾在固陵大破楚军,因此被封宣曲侯。
(丁义)破籍军荥阳,为郎骑将,破钟离昧军固陵,侯,六百七十户
问题来了:固陵之战,汉军好像也有小胜。既然双方互有胜负,为什么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的 描写 却是一边倒?
再举个栗子:
仅看《项羽本纪》,项羽除了最后一战”垓下之战“从来没被打败过,形象非常勇猛。尤其是项羽和刘邦正面作战,刘邦要么躲在壁垒里,要么战败仓皇而逃,如何逃的细节都比比皆是。
我们的倾向认识就是:项羽打仗很厉害,刘邦很无能,逃跑时甚至很无耻。
事情真的也是这样吗?
但读读其他的传或表,矛盾又来了,如:
(灌婴)与汉王会颐乡。从击项籍军于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
——《樊郦滕灌列传》
(樊哙)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
——《樊郦滕灌列传》
(靳歙)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
——《傅靳蒯成列传》
(蛊逢)以都尉破项羽军陈下,功侯,四千户。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从这几个传、表的琐碎记载中我们会发现,在垓下会战前,刘邦军曾跟项羽军在”陈下“有过激烈的决战,刘邦在”陈下“大败项羽,很多将领 因此建功受封。
问题来了,这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只字未提,刘邦是如何击破项羽的,项羽是如何败退,没有写。
仅看两人本纪,刘邦在固陵被反包围了,躲如壁垒不敢出战,然后项羽退至垓下被各路诸侯军合围。最终,英雄项羽在垓下败给了太史公同情的另外一个人物——韩信,刘邦依然以无能的形象出现在垓下之战。
所以,仅从《史记》来说,谁被抹黑还真不好说。
PS:
1、《史记》不是汉朝官方修撰的史书,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我赞成),在司马迁这里行不通。
2、《史记》是太史公被“宫刑”后而成书,他为当时的武帝所修《今上本纪》被武帝”怒而削之“,对当政者都敢直笔而书,对于刘邦当然也不用客气。
3、《史记》是个人作品,多少带有个人情感倾向,如:”项羽“、”韩信“、”李广“,被刻画成悲剧英雄的形象。
高祖年轻时仰慕信陵君,曾作为游侠前往魏国,得知信陵君已死多年,悲痛万分。当皇帝后,亲往信陵君墓祭奠。
高祖是泗上亭长,能作《大风歌》,绝不是所谓的文盲小混混。
高祖用兵,翻遍巨黑的《史记》,一生也只败给过项羽,而吊打其他所有诸侯。白登之围虽被匈奴围困,步兵被骑兵克制,仍能据险固守,呈相持状态。若非匈奴无法击溃高祖,又怎会因少数钱财而退兵?高祖是韩信、项羽之后的天下第三人。
高祖骑在儒生脖子上往他们帽子里撒尿,又用儒生制定礼法仪规。该骂照骂,该用照用,丝毫不感觉别扭。
高祖接见郦食其时,让两个年轻姑娘给自己做足浴,毫不避嫌。
高祖几乎灭了所有异姓诸侯王,却未杀不封王的功臣一人,连平生最痛恨的雍齿都得以善终。
高祖名为帝王,实乃侠士,污名项羽,不屑为之。
记得在某论坛上看到有人这么说:
之所以汉朝政府允许史记黑刘邦褒项羽,不是因为他们大气能容,而是因为不想让普通民众认为造反如此容易,那谁都可以造反了。
所以,美化项羽也是在告诉大家:老祖宗当年是打败了项羽这么牛逼的人才能当天子的,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的。
这里有很多原因 。
第一,刘邦没有比项羽多活几年,他比项羽大整整24岁,历史上刘邦打败项羽后只活了六年就死了。也就是说,刘邦还在世的时候,世人都了解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不需要看史书去了解项羽,也就没有恍如隔世的距离感。这种情况下污名化项羽很难达到欺世的目的,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度量狭窄。
第二,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感情也是复杂的,绝非纯粹的敌人间的仇恨。大概和曹操与袁绍差不多,可能还要更复杂一些。这两人都是当世英雄,英雄之间是惺惺相惜的,刘邦不止一次对手下表示过对项羽才能的肯定甚至敬佩。并且刘邦也不是毫无感情、气量狭小的小人,他没想过要去污名化项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每个正拳都要对自己的捅智找一个有合法性的理由。比如自古以忠孝治天下,晋朝是窜味来的,它对忠的宣传就变得很无稽,所以晋朝对孝道一事有近乎疯狂的执着。而刘邦自斩蛇启亿开始就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是真龙天子,直到称帝后也一直以添命自居,《高祖本纪》中也说刘邦是他母亲和真龙所生。这就是刘邦捅智的合法性理由————我做皇帝是添意。既然如此他就不能抹黑项羽,反而要拼命夸赞他,“你看人家项羽那是天下无敌,千古无二,没有人能打败他。可为什么我能打败他?不是因为我更牛,而是这一切都是添意啊!”
如果把项羽抹黑成一个战五渣,啥啥都不行的人,那刘邦这真龙天子是不是太low了。
项羽:“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刘邦:“感谢老铁的宣传,老铁666。”
抬高对手,美化自己
一般来说,硬碰硬拿下对手的,都没必要污名化对手,甚至对手越牛逼,自己就会显得更牛逼。
但如果是像满清这样偷来的江山,就必须把前任说成神经质、傻子、病人、中二青年、残忍屠夫。。。如果没有这样的前任,凭什么大好江山落到你这家伙手里。毕竟攻陷北京的是李自成,如果不是吴三桂变卦,满清可能连山海关都进不来。人在捡了便宜之后,总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黑对手就是常用的手段。
而刘邦打灭秦可能还有一些取巧,秦朝的主力部队是被项羽消灭的,刘邦采取了正确的进军路线,才第一个进的关中。但在打项羽这件事儿上,刘邦始终站在第一线,和项羽面对面硬扛。即便是兵仙韩信,主要时间也是去打项羽的后方,扫平效忠项羽的其他诸侯。
所以刘邦才可以理直气壮的说:“你们看项羽厉害吧!老子和他大战300合不落下风。最后也是老子亲自带兵把他灭掉的。项羽真是个英雄啊,可惜他碰到老子了。”
像刘邦一样,得国正的还有朱元璋。作为驱除鞑虏的英雄,朱元璋完全可以不拿元朝当朝代对待。而对于那些没有文化的蒙古人来说,汉人的笔杆子有多厉害,他们完全无法理解。如果真想黑他们,连还嘴都不知道怎么还。但朱元璋仍然将蒙古的元朝当成一个正统朝代来对待,因为元朝是他堂堂正正打败的。
讲道理项羽在历史上是被美名化了,霸王别姬自刎乌江被艺术渲染后显得多么英雄主义。其实他就是个骄傲自满疯狂屠城坑杀降卒的刽子手。历史上朝代多以诽谤前朝来彰显自己政权的正义性,最典型的就是秦朝被污名化代代相传的相当严重,刘邦不污名化项羽可能正体现了对项羽态度的复杂性吧。
污名化对手算下作手段了,我大汉的气度还是有的。
实事求是的说,不光是汉代,后面三国魏晋的史书污名化程度也不多——顶多把对手的优点抠了而已。比较早期的古人还是很老实的,毕竟之前文化传播慢,言论管制不太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