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内卫部队(Внутренние войска, ВВ),即内务部队,又译内卫军,是一个由俄联邦内务部管辖在俄国内执行任务的军事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维稳处突、保卫重要设施等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警察部队有类似之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警察部队根据“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分级指挥”的原则,隶属中央军事委员会,而非公安部,只是在执行任务时受各级公安部门统一指挥;武警中的另类也就是公安现役部队倒是归公安部管辖,但其职能与俄内卫部队相差较大,更接近于俄边防军(隶属联邦安全局)、紧急情况部等其他强力机关。
俄罗斯内卫部队目前将其创世日期追溯到1811年3月27日,也就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命令各县建立保安队的日子。但实际上俄罗斯内卫部队的指挥机构显然与那些单位没有任何继承性,而显然是苏俄内卫部队的后身。
1918年3月,根据苏俄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委员会(契卡)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执法部队。
1918年4月20日,苏俄军事人民委员部决定成立狱警部队。为此,在苏俄司法人民委员部成立了狱警队长一职。
1918年6月13日,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把在后方的首都和各省执行任务的军事单位全部移交给契卡,组成契卡部队,由设置在莫斯科的司令部统一指挥。
1919年5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契卡部队改名为【共和国内卫部队】(ВОХР),专门负责重要工厂和经济设施的警戒,为此专门在契卡下面成立了共和国内卫部队管理局。
1920年9月1日,苏俄劳动国防会议决定将共和国内卫部队与狱警部队、押车部队、铁路警察、水运警察等合并为【内卫部队】(ВНУС)。
1921年1月19日,包括内卫部队和边防部队(1920年11月之前属于财政人民委员部管辖)在内,契卡所管辖的全部武装力量都被合并为契卡部队。
此后,统称为契卡部队的内卫部队和边防部队随着契卡本身的改组而被先后移交到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ОГПУ,起初是苏俄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政治保卫局,后来被上交给联盟)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НКВД,1934年成立),随之被称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部队和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在这期间,各共和国本身也成立了自己的内卫部队,因此1930年代中期在联盟和加盟共和国之间划分了职权范围。
1937年,管辖内卫部队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边境和国内安全管理总局(ГУПВО НКВД)被改名为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边防和内卫部队管理总局(ГУПВВ)。到1938年,内务人民委员部管辖的整个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总兵力也只有28800人。
1939年,内务人民委员部废除了边防和内卫部队管理总局,改为边防、护路、护厂、狱警、后勤、基建等六个独立的总局。这六个总局所管辖的现役部队,继续合称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从这一年开始,内务人民委员部部队成为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1941年3月,内务人民委员部成立了作战部队管理局,负责指挥机动部队进行大城市警戒、镇压国内暴乱、处置重大犯罪等突发事件。随后,把作战、护路、护厂、狱警部队加以合并,正式组建了内卫部队管理总局。至此,内卫部队定义上的变化告一段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不但组织几十个师、团从事后方守备、交通线警戒和新解放区剿匪等斗争,还投入部分师、团到前线参加作战,许多兵团和部队因此荣获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被分割为苏联国家安全部(后来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即克格勃)和苏联内务部(МВД)。随后,苏联内务部经历了赫鲁晓夫时代(1960年)的解散(权力下放到各加盟共和国的内务部,1962年各加盟共和国内务部又纷纷改名公安部)和勃列日涅夫时代(1966年)作为苏联公安部(МООП)的重建和(1968年的)复名,内务部队也随之一会儿被移交给加盟共和国,一会儿又在中央层面予以重建。
1989年,苏联内卫部队与苏联边防军一起,不再是苏军的一部分。
1991年10月20日,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由俄联邦内务部(当时仍是苏俄)接管驻扎在俄联邦国土上的苏联内卫部队。以这些部队为基础,俄罗斯在苏联正式解体后的1992年创立了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内务部队。
1994年,内卫部队中的狱警单位被移交给内务部监狱管理总局(这一机构本身又在2004年被移交给司法部,改为司法部麾下半独立的联邦狱政署)。由于护路单位也已分离出去,内卫部队麾下至此就只剩下机动单位、重要经济设施警戒单位和1980年代新设的特战单位。
目前,俄联邦内务部设置了内卫部队总司令部来统辖内卫部队,总司令是维克多.瓦西里耶维奇.佐洛托夫大将(Золотов Виктор Васильевич,曾是总统警卫局的局长,与普京关系确实很密切)。
总司令部直辖【荣膺朱可夫、列宁、十月革命和红旗勋章的内务部捷尔任斯基独立作战任务师】(简称ОДОН,独立作战任务师)等单位。
【ODON=捷尔任斯基师的臂章】
其他部队则由七大地区司令部(每个司令部对应1—2个联邦管区)分管:
1、远东地区司令部—哈巴罗夫斯克(驻地,下同)
下辖(下列2014年编制仅供参考,不保证正确性):
2个特务旅
10个摩托化特务营、1个特务营
1个特战队
2、西伯利亚地区司令部—新西伯利亚
下辖:
3个特务旅
10个团
7个摩托化特务营、1个特务营
1个特战队
3、乌拉尔地区司令部—叶卡捷琳堡
下辖:
3个特务旅
5个团
2个特务营
1个特战队
4、西北地区司令部—圣彼得堡
下辖:
第33特务旅
第110摩托化特务旅
第63设施警备旅
另辖5个独立团(包括1个教导团和1个工兵团)和5个摩托化特务营。
5、伏尔加河沿岸地区司令部—下诺夫哥罗德
下辖:
3个特务旅
5个团
10个摩托化特务营、3个特务营
6、北高加索地区司令部—顿河畔罗斯托夫
下辖:
5个特务旅
15个摩托化特务营
10个团(包括1个炮兵团)
1个特战队
7、中央地区司令部—莫斯科
下辖:
第55特务师
第59特务师
第21特务旅
另辖25个独立营,其中大部分是摩托化特务营,但也有2个特务营。
每个地区司令部下辖若干特务师、特务旅、特务团、摩托化特务营(以上相当于武警机动师和内卫部队中的机动分队等),特战队(相当于武警特战队,由上校指挥)等作战部队和设施警备旅、警备团(以上相当于武警内卫部队中的执勤分队)等警备部队。
【国家重要设施和特殊物资警备部队肩章】
此外,内卫部队还拥有自己的航空部队(装备伊尔-76、安-12等运输机和米-24、米-26等直升机)甚至水上部队。其中,水上部队下辖:
第1水上支队(哈巴罗夫斯克)
第2水上支队(摩尔曼斯克)
第5水上教导支队(北贝加尔斯克)
第32水上支队(奥焦尔斯克和斯涅任斯克)
快艇支队(列宁格勒)
内卫部队的总兵力,自普京上台以来与俄军一样呈现减少状态。普京上台初期,约为25万人(不知多少吃空饷的);2012年12月,已裁减至212000人;2013年,进一步减少至17万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仍然比战前的1940年和斯大林去世的1953年还要高)。不过,乌克兰危机之后,这一数字不知是否还在继续减少,抑或是已恢复上升趋势。
俄罗斯内卫部队(至少是其中的作战师、旅、团)的机械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武警,虽然没有坦克和重炮(最大口径的是20门122毫米D-30榴弹炮和15门120毫米PM-38重型迫击炮),但BTR-70/80系列轮式装甲车和BMP-1/2步战车都有不少(总计有装甲车1650辆);而中国武警我记得最多也只有轮式装甲车,数量不多、火力也比不上俄罗斯内卫部队的军用制式装甲车。事实上,中国武警不要说是内卫部队,就是机动师也是摩托化,而且最强火力只有迫击炮和高射机枪,远不如俄军装甲车上那些机炮。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俄罗斯内卫部队的实战任务繁重,境内反政府游击队的规模和战斗力都要超过中国武警的对手,因此重装化也就不难理解。
【俄联邦内务部内卫部队的重武器】
最后回到问题的起点。
从最近新闻看,普京是要把内卫部队和其他部门中具有反恐职能的单位(如内务部打黑总局的快反特警支队СОБР)从内务部剥离出来,组成一个新的联邦机构国民警卫队局。这个新机构将在维稳、处突、反恐、武器管理和全国安保企业(其中一些实际上已经成为私兵)等管理方面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利。这样内卫部队的体制将与中国武警更类似(具有独立于内务部的全国领导机构),普京本人的权威也得到了扩展。
据说,新的国民警卫队总兵力将在几年内扩充到35万人(可能包括文职人员)。
俄罗斯国民警卫部队(Войска национальной гвардии России,ВНГР)的主要任务:
1、守卫重要设施(克里姆林宫等由联邦警卫局负责的除外)。
2、维持国内稳定(协助内务部)。
3、处理突发事件。
4、边防(协助边防军)。
5、宪兵,拥有除审问权以外警察所拥有的其他所有权利、可以在无逮捕令的情况下对嫌疑人实施时长超过一般警察的拘留,等等。
6、管理全国的国有或私人保安公司。
国民警卫部队的组织结构大体如下:
1、国民警卫队司令部——指挥中枢
2、特战和航空中心——下辖特战部队和航空部队
3、各地区作战司令部——下辖作战部队、水上部队和重要设施警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