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印一致同意停止向一线增加兵力? 第1页

     

user avatar   patchouli-ex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几把破地方,海拔高得一匹,没几块平地,吃喝拉撒都是问题,12级大风倒是管够。

已经开始下雪了,再往前增派人,就可以见到咖喱味人形巧克力冰棍了!

这破事就不要再炒作了。

么球意思。

等着看印度冻伤减员的新闻吧


user avatar   yi-li-li-ya-de-ma-k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兔:阿三你怎么还继续在边境增兵?你说话不算话!

阿三:我这边没有增兵啊,我增加的都是达利特,他们不算人,所以我们没增兵!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足够的战术素养和战役知识,奢谈战略的,看都不用看。


印度的战略意图实际上就是琦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前两天爆出美国智库与中情局专家对台海局势预测十分不乐观,不乐观到了有点抑郁症的程度,让我很担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这说明其实各方面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已经非常通透了,说实话,战略上的走向已经非常清晰。这种时候还在那儿谈什么“印度牵制中国”、“印度输出矛盾”已经没什么意义,需要的只是根据现场战役战术态势,判断印度下一步可能的行动以及我们的应对方法。


印度一向出尔反尔,将国际信誉当做实施欺骗的手段,与其达成的任何协议都不要当真,这是个撒谎成性的国家。

这不,话音刚落,他自己国内媒体又开始拱火跳动民族情绪,不管军方有没有真的再增派一个师,这个“互不增兵”的协议都不要当真。


当然,拉达克并不等于班公湖地区,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走公路大概230公里,印军增兵可能只是在更容易保障的拉达克列城一带,作为二线部署存在,顺便为一线部署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毕竟骆驼是靠不住的,还是要靠卡车。


以印度的基建水平,拉达克首府列城,是唯一最后一个冬季驻守能够维持的地方了,再往上去往班公湖地域,冬季维持大规模兵力部署对于印度而言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就是请湿婆神出马都搞不定。但是中国在班公湖地区的基建水平高出去很多很多,中国在一线保持数千到上万人的部署,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因此才有这个“互不增兵”。


印军的如意算盘其实是:


1、维持小规模一线存在,防止中方突然发难,趁着冬天拔除己方点位;


2、在二线维持大规模存在,给国内交差,也避免了全部怼到一线后勤吃不住;


3、以一纸协议给局势降温,找台阶下台;


4、以一纸协议迫使中方不再增兵,以免自己到时候骑虎难下。


试想一下,如果中方就是利用自己219国道与日土县708县道、班公湖水面运输,在一线保持大量(一万人以上)兵力存在,印度将会非常非常难堪,两方面因素夹逼之下,面子里子都要丢个干净。


一方面:中方不退兵,他自己怎么敢退兵?就算中方不打过来,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也绕不了他。


另一方面:如果不退兵,后勤怎么办?前线冻死饿死甚至哗变,国内民族情绪一样绕不了他。


这特么就尴尬了……




印方的算盘扒拉得震天响,我们这边应对策略非常高明:我不增兵不就是了


不增兵不等于退兵,目前中方一线部署情况咱也不知道,咱也不好说,反正挺多的,你看着办吧。


反正219国道冬季可以通行,而且219国道两侧两个城市:新疆叶城、西藏日喀则,都是有火车站的。

火车逛吃逛吃,那不跟你开玩笑,不就是个边境对峙么?叶城、日喀则两个火车站,火车皮换30吨大半挂,沿着整个冬天都畅通的219国道直接送到班公湖湖边,用军用驳船、门桥,或者大货车继续沿着县道708,直接到前线。说吧,前线官兵想吃啥喝啥住啥,管够。


万年泥腿子解放军终于爽了一回,靠,老子也有当大爷兵的一天!


印度那边的后勤保障条件,尤其是道路条件,我已经说了很多很多了,这里不再重复。反正能用柴油解决的问题,中国是绝不会用战士的鲜血解决的。


现在的局势就是,印军即使是维持跟解放军同样数量的前线部署,也必然会伤筋动骨、劳神费力,而且不冻死饿死的可能性不大。中方应对起来就很简单了,不增兵就不增兵,你不增兵我绝不增一个兵,你要增兵我这儿有的是。反正你实在是熬不住了也可以打过来,你敢打过来,我就敢让你回不去


印军选择在这个地方跟中国对峙,实在是脑子被咖喱糊糊给粘住了。





再下一步入冬以后莫迪就该沉不住气了,国内反对派和民族主义分子非要把他架在火上烤不可,没办法,只有去求大哥了,就是跪着来个现代版程门立雪,也得让大哥把事儿平了。


谁让你拱火的呢?


懂王多半不会鸟他,那么精的生意人,能鸟他?


局面将从美国、印度美滋滋想象的“围魏救赵”,变成现实里的“作茧自缚”。中方利用少部分兵力实现在西部方向牵制消耗敌大量兵力的目的,以集中精力面对东南方向。印度不敢扩大战争规模,一旦采取更大行动,将不得不面对中方大规模报复,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所以他现在确实有点难受了。


印方升级态势的手段目前看来极其有限:


一方面中印边境全线开始封山,从东段西藏部分到西段阿克赛钦地区,再选择一个地方挑起争端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另一方面印度洋航线方向,印度不敢采取封锁措施。一旦袭扰中方远洋船队,那意味着进入全面战争,中方封锁一下西里古里走廊,沿着拉达克河谷跑一跑坦克,不为过吧?

别以为就印度手里有中国的七寸,印度自己的七寸在中国手里的还少了吗?


别忘了2017年埋下的伏笔——洞朗地区,洞朗对峙的结果是中方大获全胜,在己方一侧修建了大量军事设施和阵地,一个炮火覆盖,印度就得跟“东北四邦”说拜拜。东北四邦拜拜,结果就是跟不丹、锡金说拜拜,国内分裂势力士气大涨,印度就得跟“国家”这个概念说拜拜,重回一个地理概念。


拉达克河谷直接威胁印度首都,这个就不说了。


总之,印度敢在印度洋上面犯浑的可能性极其渺茫,一屁股的烂账,真要敢在印度洋撒野倒好了,不出五年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就能在加尔各答港、孟买海军基地靠港补给了。


所以印度继续升级地区局势是没什么手段的,已经在死亡线左右横跳了,生怕被踩住尾巴一命呜呼,失去了所有的战略主动权。


中方毕竟主要的战略考量不在西部方向,东南要紧,印度只能指望着赶紧找这个台阶下来。至于莫迪自己怎么回去跟国内民族主义分子交待,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谁让你自己作死的?


2020年的大幕还没有落下,一个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user avatar   cheka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班公湖已经开始结冰,印度后勤要垮了,能不同意?

9月18日,印度最大媒体《今日印度》发表了一篇题为《拉达克地区迎来冬季,担架堆积在防区》的报道,指出了目前中印边境即将面临的最大问题—天气:

“虽然拉达克东部实控线上的对峙没有缓和的迹象,但无情的冬季天气已经开始对军队造成损失”

报道称,班公湖从上周开始就进入结冰期,中印对峙的LAC(实控线)上的班公湖北侧Finger4地区,最低气温已达零下4度,预计到10月中旬,湖面将完全结冰。

Finger4位于班公湖北岸的LAC(实控线)上

Finger4也是我方一直以来主张的边境线

在拉达克北部分区(SSN)的德桑(Depsang)和多拉特-贝吉(Daulat Beg)老城区,最低气温已经徘徊在零下14度左右,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下降。

多拉特-贝吉老城位于中印边境线上,西段的阿克赛钦附近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专家和退伍军人不断地声称,即将到来的冬季将如何解决印中两国在拉达克持续的军事对峙。你已经看到过印度和中国士兵在非常高的海拔地区为禁止入境的冬季准备的照片。双方正在为漫长的严冬做准备。”

报道中描写了PLA面临的困难(不排除夸大甚至虚拟成分):

“印度的高海拔阵地每天都能目睹中国战斗医务人员用担架从Finger4的哨所撤离少量解放军士兵,这是一种病态的提醒,即使是在白天,稀薄的空气和极端的冰冻条件也会产生影响。而且,这些情况会越来越严重。撤离的部队定期更换,以维持这些前沿阵地的人数,其中一些哨所距离我方(印军)阵地不到一公里。”

同时又不忘强调印军的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士兵似乎并不容易受到高海拔环境的影响...和中国的哨所一样,印度的哨所都配备了战斗医务人员,配备了专门的医疗设备和担架,以防部队受到诸如冻伤、冻疮和危险的高原肺水肿(HAPO)等不受欢迎的冬季访客的折磨。”

“虽然不排除印度军队今年冬天会成为对峙区无情条件的牺牲品,但印度军队在远高于班公湖的海拔高度上的经历也确实更长、更深。”

“印度军队常年在和平时期部署在锡亚琛冰川和萨尔托罗山脊的超高海拔和极端恶劣的气候中。当班公湖的部队驻扎在16000英尺(海拔4800米)的高度时,暹罗的哨所却达到了惊人的22000英尺(海拔6700米)。作为对比,珠穆朗玛峰高2.9万英尺。几十年来,在这样的高度上,印度军队经历了艰苦的战斗,经历了由这些条件造成的一些最痛苦的痛苦。”

6700米的常驻哨所...老实说已经超出我的想象力了...

老实讲,《今日印度》的这篇报道,一褒一贬,夸大了印军后勤能力的同时,又贬损了我PLA的后勤能力。毕竟是老“阴阳师”了。

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印边境的自然条件,边境的西段也就是阿克赛钦和班公湖这一段,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交界处,青藏高原边缘区,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冬季气温可达零下50度左右。

冬季的班公湖

零下50度是什么概念?西伯利亚气温大概零30~40下度,北极也就大概零下51度,这种气温下,把一杯水倒地上过上几分就会结成冰。人在户外的活动能力会受到严重限制,就更不容说长时间停留了。

除了冬季的极寒之外,地形也是制约后勤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个区域遍布崇山峻岭,开阔地带少,交通线只能沿着地势相对低/平坦的河谷走,再加上山区施工成本极高,通往边境线的公路只有那么有限的几条,一旦陆上交通线受阻,后勤就就只能靠空投。

因此,冬季的中印边境,对于双方军队后勤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首先说一下印方的交通线,印度有一条全世界公认的最危险的公路——Zojila Pass。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路段甚至没有完全硬化,但这条公路恰恰是印度从平原地区往中印边境输送物资的最重要的战略要道。比如下图中的蓝圈便是印军大后方的列城,列城再往前不远就是楚舒勒,楚舒勒就在班公湖旁。

Zojila Pass每天只通车几小时,而印军想要维持冬季前线部队正常运转的话,按照估计至少需要运动30~40万吨物资。作为对照,我国西藏全境公路运力一年大概是100万吨。考虑到印度公路运力和空运的装备限制,印度在边境上的20万大军,估计要度过一个难忘的冬季了。

而且一旦冬季大雪封山,印军路上交通线随时有中断的可能。

除了运力的问题,印军还面临着供给量的问题。

此前《今日印度》就曾报道,印度军队花费40亿卢比,为在列城东部山区的3万多印军配备了特殊冬装。整套特殊冬装包括,加厚袜子,加厚裤子,特殊登山靴,雪地护目镜,面罩,登山背包,三层雪地夹克,还有防寒服等等。同时要求,可以提供温度可以控制的特殊山地帐篷和能保持最佳温度的预制棚屋。

然而,印军在这一地区驻扎了足足有20万人,供给量远远不够需求量。

印度审计总署报告显示,现在印度陆军高原装备冬装储备严重不足。但是,印度陆军却表示,陆军物资储备不足,不会影响高海拔部队的供应...

相比之下,我军的后勤就显得游刃有余了。首先我们没有像印度那样在前线部署大量军队,其次我们的陆上交通线路况相对好得多,运力更强且更稳定。此外还有我们也有高原机场,运输机数量也多,可以保证大规模后勤物资的需求。限于话题敏感,就不展开了。

印度媒体视频中的PLA车队

至于PLA,219国道+30吨半挂式拖车+青藏铁路+几条入藏公路,随时奉陪...

你说印度能不同意停止曾兵么?不但不会增兵,还会往回撤...这不,最近都开始考虑用螺头运货了...

按往年经验看,印军每次在边境挑事,时间都选在了夏季。今年也不例外,从6月份的加勒万河谷到8月底的班公湖,印军的“夏季攻势”已经到了尾声。如今中印西段边境线上凛冬将至,估计会迎来长达半年的平静时光。


卑微答主在线带货,各位帅哥美女看看呗:


user avatar   bai-xue-88-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R哦,不知道哪位大佬反对了咱的回答,把咱6月份就开始辛苦搜集的信息和分析,一下子弄到下面去了。如果打扰了大佬的装逼过程,那真的是对不住了。

---------------------------------------------------

关键是因为,后勤到极限了。

可以看下我上一个回答

第14军的第3山地师在斯利那加-德拉斯-卡吉尔一线,对阵的是巴基斯坦。但是这部分的路段好走一些,海拔从1600-3000,地势较列城方向好太多。

真正后勤出问题的,是列城-道拉伯格玉尔地一线。

其在这一线兵力包括第14军的第8步兵师(驻列城),X坦克旅(驻DBO),外加从旁遮普、喜马偕尔、北方邦调来的3-4个旅,总人数大概在3-4万之间。印军说的在这里囤积了15万吨物资,大部分都是为了这一线的后勤。大雪封山后,唯一的交通就是空中运输,但空运支撑不了多少部队。

另外,德桑平原有最多1.5万印军,只有一条公路和列城相连,后勤十分脆弱。拿图看就一目了然。

红圈是PLA控制的地方,离印军那条唯一的公路只有7公里,这里的印军在整体态势上被解放军包饺子了。

印军想增兵面临两个问题,后勤压力继续增大,继续往锅里下饺子。我相信印军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毕竟四三倍平均工资的铁饭碗,但印高层恐怕是更担心后者。

前天,两军进行了13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印军最核心的要求,就是PLA撤离5月以来占领的印军巡逻点。班公湖附近有一些,但是那里双方都有些制高点,影响并不大。关键是德桑平原上的PP10-PP13很重要,这里涉及1.5万印军的退路。印军要求PLA撤,就是要求我们释放人质。手上的牌哪有那么容易放掉,最后就谈崩了。

当然了,让我们的219国道承担Depsang平原一带1.7万PLA(印媒透露的消息)的补给,我们恐怕也有点遭不住。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卡住了印军的脖子,印军担心后勤,也不愿意增加饺子。而我们担心的是后勤和整体战略局势,也不愿意增加兵力。就这样,在整体谈崩的情况下,达成了不再增兵的共识。

=======================================

至于很多人说的印军在拉达克部署了20万大军的问题。拜托,有点脑子好不好。那个地方能屯20万人吗?我复制一下我上一个回答的内容。

准确的说法是,印军在整个中印边境的东、中、西段,部署了20多万人

其具体部署如下:

西线部署第14军,下辖第3步兵师、第8山地师,以及一个坦克旅。

第8山地师驻扎在斯利那加-德拉斯-卡吉尔一线,约15500人,主要作战方向是巴基斯坦

第3步兵师驻扎在列城,约15500人;

X坦克旅驻扎在DBO和德桑平原,装备有150辆坦克,约3000人。

后两者主要作战方向是中国。

中线争议地区较少,只部署了一个第6山地师,约15500人。


而东段就比较多了,部署了一个打击军,以及9个山地师。

具体我就不列举了,大家考科一看下地图。

每个山地师,差不多都是15500人。而第17打击军是35000人,另外还有一个布拉莫斯导弹团,总计的话,差不多是175500人。

东中西加起来,差不多有225000人。这个就是印媒经常说的中印边界上的20万大军(不含空军及其他边防警察)。

东段地区,PLA南下只有三个通道,亚东、错那、墨脱。他的那接山地师,基本都堵在这里。第56和第57山地师,除了防御云南方向的解放军外,还要镇压当地的游击队。


在加勒万河谷事件后,莫迪在国内遭遇了空前的政治压力,一个劲的往边境增兵。注意,目前为止,印度增兵的目的地是西段方向,也就是第14军部署的地方。

从6月底7月初,印度从旁遮普邦、北方邦、喜马偕尔邦,各调遣了一个旅,进驻拉达克地区。三个旅累计约10000人左右。这也是七八月间,印媒宣传以及国内报道的,印度在西段边境部署的三个师。很多媒体都认为是增兵了三个师,结果一算,差不多十万大军了。。。。。

除此之外,我还查阅到在8月初时,印军有一个旅在列城-班公湖一带进行适应性训练,8.25-8.26进驻班公湖一带,然后就有了8.29和9.7的对峙事件。但是具体是先前提到的三个旅中的一个,还是后又增加的一个,我就不清楚了。

总之就是,真正在拉达克一线的印军,一共有第14军,以及增援的3-4个旅,总兵力大概在44000-47000人之间。如果刨去斯利那加-德拉斯-卡吉尔一线的第8山地师的部分部队,真正对线解放军的可能不到4万人。

=====================================

其他回答还有那骆驼证明印军后勤不行的。

拜托,搞清楚这批骆驼怎么来的好吗?

印军一共订购了50匹骆驼,运15万吨物资,难道要驼均3000吨吗?很多人怕不是连这个新闻都看不到。

Leh(列城),大约50头,用在海拔17000英尺(5100米),摆明了是用在DBO、德桑平原之类的高原山地上。

而且,不喝水的情况下活动三天,半年时间交付,就是用于巡逻和运输。计算一下的话,巡逻队带上10匹骆驼,一匹带上150公斤物资,足够一支30人的巡逻队活动好长一段时间了,比如用在喀喇昆仑山口和PP10-PP13巡逻点上,更是加大解放军的边防压力。

=======================================

其他的印军后勤谣言/传闻更多了

比如,印军在拉达克缺少住宿,因此不得不在住在帐篷里面。很多士兵没有冬装,甚至还在雪地里穿拖鞋。但是根据我找到的资料,我可以判断出,印军遭遇的后勤问题被国内严重夸大了。

这段时间,印媒经常报道,印军在这几个月间,累计囤积了15万吨物资。

根据印军某退休准将的说法(名字我忘了),斯利那加通往列城的1D国道,印军往列城方向的运量是300吨/天。

按照一年通行时间150天算,也就是囤积4.5万吨物资。要达到15万吨的物资补给,每天的运量起码要翻两倍。但这里的陆运是靠公路,运量增加没有那么简单。

根据列城某少校的说法(忘了名了),每天还是差不多一个车队,增加运量除非是车队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因为道路原因,今年实际的运输窗口时间是120天,比预想中的少了30天,换算一下也就是,如果单靠陆地运输,平均每天需要保持1250吨的运量。

另外,印军对列城方向的补给增加,是从6.15号以后开始明显增加的,道路的修缮是8月下旬完成的。其中包括前段时间印军宣传的,新修缮的道路可以让载重70吨的车辆通行,其实就是指坦克,这些都是八月份才完成的。也就是说,印军在这两个多月里,才真正的部署自己的军队,增加自己的后勤,这个单位时间的运输量必然又要价码。

这几个月来,印媒一直在大力宣传其空运能力,现在的斯利那加已经成了物流中心。其先是C-17将物资运到斯利那加、列城一带,然后用CH-47、安-32把物资送到前沿哨所。

除了运输物资外,印军在整个拉达克一带的部队增加了50%左右。因为局势是突然紧张,印军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作战装备,营地建设,建筑器械,油料,食品等,都需要空运。以至于出现等不到先到的士兵等不到帐篷,物资(包括食品)紧缺的现象。不过,我很好奇印军会不会把这些东西也算在15万吨之中。

至于关键的每天空运多少物资的消息,现在还很难查询。前几天,印媒报道抓了几个JD,一个是印度记者,一个中国人,一个尼泊尔人,罪名是打探印军运输的一些信息。既然他们都很难查到,我也不方便查了。

不过可以参阅之前印军的一些演习,大约估摸一下。2018年底的时候,印军演习对中印西段边境进行物资补给、装备运输,6个小时空运了500吨物资。这说明印军还是有一定的空运补给能力的。

不论怎么算,要想维持前线15万吨物资的积累,空运+陆运需要几乎翻倍的增长。而且,长时间且高强度的运输,一定会出大问题的。我现在倒是非常期待一则印军运输机失事,或者大雪封山导致车队玩几天到达的新闻,这样就比较容易透露出信息来准确计算了。

===================================

评论区还有质疑PLA有没有在Depsang平原部署1.7万人。我都说了,这是印媒的消息。

不只一家印媒在传,很多印媒都在传,如果你觉得不可靠,那就不可靠吧。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军太昭和,只怕迟早会独走,搞军事冒险。

再仔细一看,是停止一线增加兵力,那二线可以加了嘛。这还得了。原来搞大动作的蓄力期。


user avatar   he-xian-sheng-2-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我早就立过FLAG,中印之间陆地边界翻不起大浪,问题关键在印度洋方向。事态发展也完全如我所料。(不信可以翻看我之前的相关回答)

但是目前来看,莫迪对内已经有些骑虎难下了。他用挑衅中国向美国献媚讨好,只招来了不断的羞辱!美国学者甚至给他发了一份印度版的《二十一条》让他卖国!

(喵星军事观察 微信公众号原创)

不管嘴上喊得多凶,印度人民党是真的想下台阶了。现在就看莫迪是不是压得住政敌了。最新消息,印度人民院(国会)两党议员因为一些国内政策矛盾激化都已经打起来了,上演了拳头政治。

笔者已经在此前多篇关于中印关系的文章中指出,印度人民党莫迪政府之所以一再在中印边界问题上进行军事挑衅,归根结底是为了借此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纳“投名状”,从而希望能够被恩准占据中国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生态位。莫迪多次在各个公开场合向西方喊话,宣称印度是在全球经济供应链中成为新一任“世界工厂”的最好选择。

然而,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不过是莫迪政府的“单相思”罢了。近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刊登了一篇由美国空军战争学院副教授阿米特·古普塔(帝国八十万天军副总教头)撰写的文章,较为详细而直白地阐述了美国目前的对印态度。其口吻之尖酸刻薄,条件之苛刻粗暴,几乎是对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羞辱。读来让人甚至不由地对印度产生了一丝同情。当然,这完全是印度政府一味执行外交投机政策而招来的恶果,是咎由自取。

文章首先对印度的持续战争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随后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口吻建议印度彻底投靠美国当“看门犬”来换取一项虚无缥缈的国家安全保证。具体来说,美国人大概开出了以下这些条件:

一是在经济问题上,向美国全面开放印度市场。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和金融领域,必须让美国公司不受阻碍地进入印度市场。

二是在外交问题上,放弃不结盟政策。实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完全支持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

三是在军事问题上,允许美国在印度本土或安达曼群岛开设军事基地。印度海军彻底沦为美国海军控制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打手”。

四是在军购问题上,大量采购美国的武器装备。

至于莫迪朝思暮想的所谓成为新任“世界工厂”,美国人的原话不亚于一记响亮的耳光:印度无法与中国竞争。

读罢这些盛气凌人的条款,笔者不由得有些恍惚。这哪里是什么盟友之间的平等互利,根本就是一份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最后通牒”。当年洪宪皇帝签署的《二十一条》和蒋记国民政府签署的《中美友好通商条约》恐怕在卖国程度上与此不相伯仲。

如果印度政府居然能够接受这样的条件,那不仅甘地、尼赫鲁等开国元勋们的“有声有色大国梦”将被抛进臭水沟,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付出的一切努力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从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变为如同日本、韩国一样的美国半殖民地吗?

应该说,美国人的阴谋是十分毒辣的。如果真的能够在印度本土或安达曼群岛开设军事基地,并且拉拢印度实行外交和军事一边倒的政策,那将对印度洋航线这条大动脉造成巨大的威胁,是把刀架在了中国的脖子上。这也是美国海军在失去西太平洋地区绝对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近年来始终在谋划和推进的主要战略构想之一。

但是仅从最近的事态进展来看,美方的态度与莫迪政府的心理价位相去甚远。莫迪作为印度自尼赫鲁以来难得的政治家,毕竟身后有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一定规模(虽然是低效低质和不完整的)的工业体系。他所追求的是印度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不是沦为美国的附庸。与中国进行有限边境冲突或许有利于莫迪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和保持执政地位,但是如果这需要以卖国为代价,我认为莫迪是不会愿意做这个印度“汪兆铭”的。

中方对目前中美印三方的利益牵涉与互动洞若观火,因此始终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保持着有礼、有利、有节的态度,有时甚至还在一些国际场合与莫迪演几出“双簧”,给他几个台阶,就是因为不想将莫迪逼得走投无路。

此外,万一莫迪真的下不来台,即使他不铤而走险,而是选择激流勇退,最有可能顶替他上台的印度国大党反而是更坏的选择。印度国大党目前在印度国内民望极差,是一个和国民党类似的彻头彻尾的贪腐卖国买办政党,其主要头目甚至不被印度人民承认是印度人而是意大利人。如果印度国大党依靠美国人的支持上台,那么很有可能如当年的蒋记卖国政府一样,毫无心理压力地同意美国人提出的一系列卖国条款,从而换取一些党派和私人政治利益。这是目前中国方面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前景。

最后,我不得不指出,美国对印度的态度,也是对中国人民一次极好的教育。对于任何不自尊自重坚持斗争的民族与国家,美帝国主义一贯是如此的趾高气昂、简单粗暴。面对这样的敌人,绥靖妥协甚至屈膝投降都是没有出路的。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原文编译:

6月15日的中印边境冲突造成20名印度军人和人数不详的中国士兵死亡。这在印度引发了一波公愤。退休的印度将军们在电视上要求印度向中国宣战(声称军方对自己能够胜任这项工作非常有信心)。印度公众开始谈论抵制中国商品。

这两种选择对印度来说都不是特别好的选择。战争对印度来说代价高昂,不太可能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相反,印度可以在外交、经济和军事方面做出别的选择,既可以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也可以对中国施加压力。(译者注:指直接投靠美国)

尽管印度在冲突中被击溃,并且中国人轻描淡写地对待这一事件,但武装冲突无助于解决印度在喜马拉雅山麓与中国交界处的安全困境。

冠状病毒和货币改革导致的经济低迷,如果再加上一场代价高昂的战争,即使是局部战争,也可能导致已经在流血的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与欧洲人口老龄化不同的是,印度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平均年龄为27岁。因此,就业对于防止大规模动乱变得非常重要,而进一步削弱经济的战争对此帮不上什么忙。

其次,印度人是对的,他们在边界上有很好的防御,因此很难将他们赶出他们的阵地。因此,印度人相信,不会再有一场1962年式的战争。当时中国人占领了印度人的阵地,并深入印度领土。

然而,中国不会像1962年那样打一场战争。相反,它将依靠更好的机动性和火力给印度造成伤亡。因此,人们担心的是,印度人会以严重的经济代价获得微小的边际收益,或是被揍得鼻青脸肿。在印度,没有人认真地相信印度军方能够收回1962年战争中失去的土地。

此外,与印度2.9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相比,中国经济规模高达14万亿美元。因此,中国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冲突。印度的战争估计是基于一个乐观的前景:战争仅持续几个星期,然后国际社会进行外交干预。

但印度预计的事情可能不会发生。人们怀疑印度的战争努力能维持多久。2017年,印度的审计部门负责人发表报告说,印度的弹药储备只够维持为期十天的战争。虽然武装部队肯定已经为这场危机积累了储备,但尚不清楚这些储备在长期冲突中能维持多久。综上所述,为什么印度要进行一场消耗经济的冲突,以达到十分有限的目标?

第三,国际社会不会向印度提供实质性支持。相反,很可能在冲突中采取中立立场。这尤其是因为中国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其他国家不太愿意挑战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看法和行动。

例如,希腊将比雷埃夫斯港卖给中国,作为回报,希腊阻止了欧盟批评中国的声明。欧盟其他成员国正在考虑是否允许中国在欧洲大陆建立5G通信网络,因此不太可能向新德里提供不温不火的外交支持。

同样,尽管印度实施了近30年的“向东看”政策,但东盟国家现在与中国紧密相连。今年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东盟国家不太可能冒着损害与中国经贸关系的风险站在印度一边。

第四,印度的外交官、学者和记者们正专注于“日韩澳印”四边形外交而不了解其局限性。在新德里,作者发现决策阶层对澳大利亚的选择有着令人费解的热情,尽管事实上与印度发展外交关系对堪培拉来说远没有那么吸引人,因为澳大利亚无法打破与中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

堪培拉的主要出口商品是教育、旅游、农业和服务业,这四项都依赖与中国持续繁荣的经济关系。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售大量的铜和铁矿石,正是这种矿物销售引发了澳大利亚经济的繁荣,并一直持续到今年。

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630亿澳元的铁矿石、160亿澳元的天然气和146亿澳元的煤炭。大量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大学学习,为澳大利亚教育体系贡献了120亿美元,而中国游客对澳大利亚旅游业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的数据显示,该国每年接待850万游客,其中140万是中国游客。此外,澳大利亚的旅游业收入为439亿澳元,其中超过25% ,也就是120亿澳元来自中国游客。

澳大利亚目前向中国出口了大约120亿美元的农产品,约占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毫不奇怪,澳大利亚人不愿意公开谈论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的问题。事实上,除非与美利坚合众国合作,否则澳大利亚对中国几乎无能为力。

如果印度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其他国家放弃北京或削弱与中国的联系,那么新德里能做些什么来解决新的安全困境呢?

印度的选择

印度的选择有两个方面,即对其外交政策以及对待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的态度做出大胆和革命性的改变。

从经济上讲,在向西方制造商提供替代供应链方面,印度无法与中国竞争,但他们可以提供一种西方难以抗拒的“礼物”,那就是将印度5G网络的合同授予西方公司。华为和其他中国公司一直在努力游说,争取进入印度13亿人口的市场。因为如果再加上14亿中国人,这将使北京在建立5G网络的全球竞赛中拥有强大的数量优势。

对印度来说,这将有助于向中国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它确实有其他经济领域的替代者。印度可以借鉴西方的技术力量,启动自己未来的经济和技术增长。这将取决于5G和人工智能能否成功地适应印度经济。事实上,5G加上人工智能将成为印度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基础。

这样的经济开放也将是迈向更广泛地解除桎梏的第一步。在印度做生意对大多数外国公司来说仍然是繁琐的(印度在世界银行的商业环境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七位,而新西兰、新加坡、丹麦、香港和韩国进入前五名,中国排名第四十六)。

尽管让印度经济对全球投资更加开放是第一步,但真正的转变可能必须来自印度外交政策的重新定位,即认真审视不结盟政策。

新的外交政策?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有时也被西方错误地称为中立。不结盟提议该国与两个超级大国保持距离,但基于具体国际问题中的是非曲直而选择支持或反对其中的一方。

1962年中国战争期间,尼赫鲁要求肯尼迪向被围困的印度武装部队紧急提供武器和弹药,使得不结盟政策变得无足轻重。后来,在1971年,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以减轻中国和美国在孟加拉危机期间对新德里的压力。

因此,很少有人认真对待印度的不结盟立场。

在后冷战时代,不结盟政策继续存在,但面对中国的崛起,以及最近的加勒万河谷冲突,印度需要重新考虑这一政策,在国际力量竞争中选择一个阵营。这意味着与美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种更紧密的联系可以采取的形式是,让美国海军在印度海岸或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建立战略基地。这些基地将成为美国在马六甲海峡地区的战略要塞。

与美国更紧密的结盟将为印度带来多重好处,尤其是考虑到印度目前公开面临的两大威胁。印度军方曾计划对中国和巴基斯坦发动两线战争,但这样的冲突将使印度军队变得虚弱。战争结束后,印度经济将承受巨大的负担,因为印度将不得不重建和增加其军事资产。

然而,让美国在印度领土上建立基地,会增加巴基斯坦和中国发动战争的成本,无论是有限的还是全面的。因为这会引起华盛顿的愤怒,这是伊斯兰堡不希望看到的,而北京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其战略。

其次,与美国结盟将使向印度转让武器技术更加容易。印度现任政府一直在敦促推行“印度制造”政策,尤其是现代武器系统。

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障碍。从最近的“阵风”采购案中可以看出,印度希望在国内制造飞机,但该国缺乏训练有素的科学人员、基础设施和机床设备来完成这项工作,因此该项目的成本急剧上升。更大的问题是,印度在确保美国转让技术的安全方面存在问题,这导致了印度人选择法国飞机而不是美国飞机。一个正式的联盟将大大有助于消除华盛顿的这种担忧。

印度的保留态度

印度的政治家、外交官和学者通常会拒绝结盟的想法,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将降低或消除印度在国际舞台上自由行动的能力。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论点,它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的印度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与一个超级大国结盟会受到限制。今天的印度太大了,不能被要求做一个顺从的恳求者。

此外,印度官员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美国的盟友是否因为与华盛顿结盟而失去了外交政策的自主性?我们不能说日本、德国、英国已经失去了他们的自主权。土耳其甚至能够制定一项独立的外交政策,使得安卡拉决定购买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尽管这被视为一种威胁,影响到了土耳其为购买美国F-35战斗机而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

一个更正式的联盟将有助于缓解印度的安全困境,但谨慎、渐进和缺乏想象力的印度外交政策官僚机构能否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呢?不进行这样的转变可能会对印度的安全造成长期威胁,而克服这种威胁将付出高昂代价。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雪封山,印度本来就增不了兵了,顺势同意一下,就跟我和马云一致同意不再露富一样,看着我兜里仅存的5美分,我都为自己的低调谦和感动。


user avatar   yi-wu-d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国之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略表微见,望王上少假借之,今天下阳美阴俄,纵日横欧。天下之世,大争之世,争强之世,争强之本,在于强国,强国之要,在于安邦,安邦之本,在于则交。兵者言:上善伐谋,然吾以为,上策伐交,伐交则安民,安民则兴邦,兴邦则强国,强国之策莫过此也。天下列国亦多知伐交,安国之理,然天下之君,亦多为好战之君,无论,北俄西美欧陆列国,专事征战,百姓疲弊,士卒畏死,是故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陛殿之间,禽兽食禄,以至于君不君,臣不臣亦若此也!人曰:不然吾闻美,三军之良,五家之兵,人民殷畗,士卒乐死,美国有吞吐天下之资,美帝亦有雄霸天下之意。吾曰:美,本可豪夺天下,偏好小利,豪夺天下不敢,取人寸利而自喜,如此强国,君昏吏乱吾不敢苟同。人曰:俄有地广资丰之实,君臣常有卧薪尝胆之志。吾曰:俄,空有雄大之名,实则内虚。听闻捷报,新增孤寡,有夺寸土之利,而尽失府库之资,有争强为胜之名,而有举世之敌之实。人曰:欧陆若合,西攻美,东伐俄,秦不能制。吾曰:此乃合纵之约,名易而行难,且欧陆列国宿怨不消,盟主之事,尚不可知,邦国自乱,何谈合纵?今必以邦交为主以攻伐为辅,非吾重死,乃有前车之鉴也。司马穰苴曰:国虽大,好战必亡,昔德西破英法,北并挪丹,东破强苏,南并北非,地广而兵战,战胜攻取,召令天下,海清河浊,足以为险,长垒巨防,足以为塞,夫德五战之国也,一役不胜而无德,故曰:战万乘之存亡也!王莫轻之! 臣闻之:削株去根,勿与祸存,祸乃不存。昔秦与印人战,大破其师,当此之时,随印之师则印可取,取之则名显国威,足以名扬于天下也,然谋政之不利,复于之和,今乃复修社稷,北上与中国为难,此固之覇王之业一也。会越南入寇,上使击之,数日而破贼斩寇,当此之时,秦发一旅之师,则越可举也。举之则下南洋,则菲,印尼,马来,可拱手而服,然当国复与之和,此亦失霸王之业二矣,会蘇联败亡,北土不宁,方时不用兵事,则北土可传檄而复,拨北土则俄氏震,俄氏震则北国宁,然谋政不取,此固失伯王之业三矣,向使行此三覇王之业,则天下不足以不平,五伯不足六,三王不足四也,而当国不行,而国危势乱至今也。 或论彼地广且人众,抅合而反秦,恐一旦失天下之机也。吾窃笑之,世有三亡,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弱攻强者亡,而彼天下之国皆行焉,则虽地广卒重,又何惧哉!且吾闻,汤以七十里而有天下,周文王百里王于天下之诸侯,越王勾践三千士卒,擒夫于干遂,魏武帝八千兵甲,破袁绍于关渡,此岂赖地广卒众哉?非也!诚能奋发其势也!今秦地方万里,奋击百万,此过汤,勾践远矣,然天下之不治,山河之不统,四海之不服,臣窃为主上羞之! 臣帝高阳之后也,少有大志,人所异焉,既长,身长八尺,隆准龙颜,有英霸之气,群逸之表,素怀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机,吞吐宇宙之志,纵横四海之心也!臣实非百里之才,愿主上举天下以用之,诚得蒙主上之幸,臣敢不效忠贞之诚,继死生之力,为国而死乎!




     

相关话题

  怎么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美期间,获赠一本书《轻度颅脑损伤》? 
  古代河西走廊为什么会成为军事要道,不能从河西走廊北边走吗? 
  党卫军制服颜色问题? 
  枭龙BLOCK3和鹰狮E,谁的市场竞争力更强? 
  有没有一些神秘的地方/机构在自己住的地方附近? 
  如何看待缅甸突发政局动荡后,美国未在公开表态中同英国和欧盟领导人那样将其定义为「军事政变」? 
  网传沃尔玛全球供应商支持团队撤出中国,沃尔玛中国回应「完全错误」,释放了哪些信号? 
  人类能否制造放射源?由此制成的放射源有哪些用途? 
  古代河西走廊为什么会成为军事要道,不能从河西走廊北边走吗? 
  中国的军力到底有多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贴吧热搜五十万彩礼一事?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阴谋论称「加州大火是中俄用激光武器制造的」?





© 2025-01-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