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动车这么热,买混合动力车型是不是落伍了? 第1页

  

user avatar   qian-yao-yi-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未来的5~10年,购买混动车型不但不会落伍,反而是大势所趋。汽车产业规模很大,新能源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受制于中国国情,未来10年内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必然长期共存。与此同时,传统燃油车也将走向电气化道路,混动不但不会落伍,反而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一面旗帜。而以雷克萨斯为代表的混动科技领域先驱者,会进一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1 电动化技术路线

相比于普通品牌,豪华品牌由于其品牌特性和格调,新技术的应用走在前列。随着节能减排与国家能源安全的考虑,中国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上也走在世界前列。两者一拍即合,在中国,豪华品牌纷纷布局新能源产业,新一代电气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给与消费者非常多的选择。其中,在面向未来的电动化战略上,德系和日系的发展重点有些许不同,如图1所示。以大众奥迪、奔驰,宝马和保时捷都全面开启纯电动化战略。大众奥迪集团投入200亿欧元进入MEB纯电平台开发,奥迪集团的“步进未来(STEP)”全面电气化战略,计划到2025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50款新能源车型;宝马申明到2025年,提供25款新能源汽车,其中12款为BEV车型;梅赛德斯-奔驰在电气化战略相关活动中也透露了最新愿景,表示在2022年将有50款新能源车型,且Smart品牌完全转型为BEV品牌;保时捷也宣布在2023年实现50%的车型电动化,2030年实现全线车型电动化。可以看出,德系豪华品牌目前采取纯电动为主,插电式为辅的电动化路线,传统内燃机则通过加48V微混进行过渡。

而以雷克萨斯为首的日系豪华品牌走了一条以人为本(更接地气)的道路。在2019年,雷克萨斯正式发布面向未来电动出行的“LEXUS雷克萨斯电气化(Lexus Electrified)”愿景,与德系豪华品牌不同,雷克萨斯认为,由于各地市场需求的不同,纯电动汽车并不是未来唯一的出行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的能源结构以及当地政府政策的要求,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电气化车型,来满足各地区的差异化需求。对此,雷克萨斯的电气化战略是在不同市场不同阶段,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全混动科技作为技术核心,推进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等多种电气化车型的战略,如图2所示。

2 混动是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

从国家政策展开,由于目前中国电能主要依靠火力发电,中国推进新能源战略的目的并不局限于大家所认为的保护环境,而更多的考虑能源安全。下图为中国原油产量和进口量统计图,受制于中国国内原油储量,每年的原油产量大概为2亿吨,其他需求只能依靠进口解决。目前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加,2017年达到了68.7%,2020年很可能超过了70%,这对能源安全来说是不利的。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2016年各国汽车保有量及石油消费量数据图中可以看出(图4 ),世界范围内汽车保有量和石油消费量是高度相关的。按照目前中国汽车销量,每年的原油缺口将不断扩大,如果不通过技术和人的意志对其进行改变,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对此,国家层面推出了新能源战略,寄希望于降低汽车对汽/柴油的依赖解决能源问题

然而中国很大,目前也依然且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东西部发展,城乡、市郊发展高度不均衡。新能源在一线城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但其对基础设施完善性要求更高,对充电设施、安全设施、使用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且在长途出行还存在“里程焦虑”,这些问题并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导致其受众有限,进一步推广存在挑战。根据2019年销量,中国95%以上的乘用车销量依然使用传统内燃机技术(2019年乘用车销量2144万辆,新能源销量104万辆,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协会)。假如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提高20%,相当于售卖了400万辆新能源车。

现阶段新能源领域对节能的帮助杯水车薪,因此对传统内燃机进一步挖掘潜力也迫在眉睫,今年6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修改后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也就是 “双积分”新政。其增加了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的措施,并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 “双积分”新政鼓励在传统燃料能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这与雷克萨斯的电气化战略不谋而合。如下图5所示,面向2025年4.0L/100km的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目标,只依靠新能源是远远无法实现的。国家层面也强调混合动力是现阶段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呼吁行业内聚焦混动技术,进行技术探索。

“双积分”新政也将对生产/供应低油耗车型的企业在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给予核算优惠,而雷克萨斯的混动车型就属于节能汽车。可以说,最新的“双积分”政策将对更加节能的混合动力车型发展带来一定促进作用。在混动技术方面领先的雷克萨斯将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3 混动的用户价值

毋庸置疑,混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可以切实帮助国家实现节能减排,中国最新的政策也大力支持混动车型。但是在没有政策支持的2015到2020上半年,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在品牌无下沉的基础上也实现销量增加,根据2019年的数据,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的销量甚至占品牌销量的34%以上。我不禁思考,没有购置税减免,没有新能源牌照赠送,没有限行豁免的混动车型为何深入人心?

我认为在中国,虽然部分消费者对车辆极限性能有着需求,但更多的消费者心目中理想的车就是平顺、NVH好、省心省油省事、安全可靠、内外饰做工考究。而雷克萨斯就比较符合普通消费者的需求,当我进一步深度体验雷克萨斯混动车型之后,可以说雷克萨斯混动车型满足了我对一辆豪华车的所有期待,相比燃油车,混动车型可以在上述几个维度做到更好的体验。如图7所示,相比燃油车,混动车在各个维度优势明显。

先谈谈油耗和环保,这一点确实是混动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重大价值之一。比如雷克萨斯这一代ES 300h,凭借着41%热效率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和蓄电池构成的混动系统,匹配ECVT电子无级变速系统,确实能够做到凌驾同级别的油耗(图8),作为中大型车的油耗都做到4.2L/100km,这是令人惊叹的节能技术(技术介绍可以参考我专栏,对丰田动力总成有详细分析,在此略过)。

很多消费者认为混动带来的价值只有省油,这是非常片面的。其实这个级别购车消费者对油耗并不敏感,省油只是锦上添花。而混动带来的驾驶感受和用车体验上的提升才是最大的用户价值,也就是所谓的高级感。

比如响应性,涡轮增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响应迟滞,尤其在市区走走停停的工况油门不跟脚,自然吸气虽然好一些,但依然有一定延迟,油门不跟脚很容易导致驾驶疲劳。而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可以凭借着ECVT这套独有技术,通过发动机和电机的高度耦合,获得随踩随有的响应性,带来体验上的提升。

比如平顺性,无论在低速跟车还是怠速停车,又或是急加速急减速,混动系统能够自动分配扭矩,让发动机和电机在合理的工况下工作,显得很从容。

比如NVH,起步是由电机驱动,显然会比燃油车安静得多。并且在急加速的时候,电机辅助发动机提供瞬间扭矩补偿,发动机并不需要“咆哮”,行星齿轮架构也能够更好的吸收电机和发动机的扭矩波动,从而让输出更线性,NVH水平更高。

比如车库挪车,也可以只依靠EV模式,无声无息;甚至由于油耗低了,去加油站的次数都少了,省心省力。

此外,我一直坚持车是拿来用的,越省心安全越好。在安全可靠性上,雷克萨斯这套混动也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由于发动机一直处于合适的工况,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反而高于传统内燃机,而混动采用的小型镍氢蓄电池组,电池充放电也集中于部分负荷,因此安全性也有保障。整车6年/15万公里免费保修保养和电池组10年/25万公里无忧承诺,也让混动车型的消费者安心。

这些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优势更符合消费者对于理想汽车的追求,这也是很多消费者试驾过混动车型后就爱不释手的理由。豪华品牌中同级别暂时没有能够提供类似体验的车型,这种稀缺性也帮助雷克萨斯智•混动技术获得市场上的认可。

4 感悟与小结

最后说点感性的东西,面对现在新能源的如火如荼,尤其新能源车在性能维度的优势,让很多包括我在内的消费者心痒难耐。但是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需要的时候,才发现一辆安全可靠、省心省力省油、驾乘愉悦、平稳舒适的代步工具才是我最需要的,而雷克萨斯智•混动能真正做到上述优点,让用户充分享受全混动科技的激昂与惬意。我自己作为一名雷车车主,雷克萨斯也陪伴着我走了十多万公里,我真的把它当作代步工具,全年几乎不洗车,从来不做额外保养,甚至连燃油宝玻璃水都没有加过。这辆车也没有任何不满,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没有异响,没有故障码,没有开裂锈蚀。我估计,待这辆车开到30万公里后,我还会换一台雷克萨斯智•混动车型。

我相信,即便未来新能源进一步突破,传统燃油车也会全面迈向电气化道路,混动不但不会落伍,反而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一面旗帜。雷克萨斯智•混动技术不会被「挑落马下」,反而由于其更契合消费者对理想豪华车的需求,凭借以人为本的体验优势,获取市场上的成功。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对结果不做太多评论。只是就这封回复感到疑惑。

1、原论文的核心结果到底有没有被严格复现过?如果有,直接说明,某某文献按照我们的流程获得了相同的结论。end of story。饶毅道歉,他们获得清白之名。不用扯什么别的。如果没有,或者是列举的文献并没有真正严格复现他们的结果,那就是混淆视听。如果是列举的文献有部分佐证,但是并不能复现,那么这些文献所重复的结果和原论文有何区别,需要做出说明。

2、“第三方实验室重复GPCR截短体仍具有功能实验结果的文献目录”,所说的“GPCR截短体仍具有功能”是不是就是原论文的核心结论?我虽然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我想无论如何一篇学术论文都不会把这样笼统的说法作为一个结论的。就好像说,我发一篇论文说我实现了常温常压下煤制金刚石,我不能引用其他高温高压下石墨制金刚石的文献,说一句“碳材料可以制成金刚石”来给我背书,虽然我引用的文献没错。也就是说,这些文献中的结论和原论文的有何区别?这个不应该被一个笼统的说法含糊过去。

所以,扯了半天,我们期望的回答:“到底有没有第三方严格重复的实验结果?”被回避了。




  

相关话题

  汽车的轮子能否设计成球型,方便原地180度掉头那种? 
  假如让你给汽车设计一个最鸡肋的功能,你希望是什么? 
  如何看待吴亦凡开911 GT3 RS刷新了浙赛该车型圈速纪录? 
  如何看待《6月2日,中保研发布第12期汽车零整比指数》能看出汽车行业哪些动向和问题? 
  顶配奥迪a6l和顶配沃尔沃s90怎么选? 
  极氪001和福特Mach-E中我选了极氪,现在有点后悔了怎么办? 
  为什么大多数消费者都接受不了新买的汽车出现故障? 
  汽车因为油量不足停止工作,加水或食用油能否使汽车再次运转? 
  如何看待自主品牌吉利帝豪EC7的成功和奇瑞艾瑞泽7的失败? 
  对于 BBA 这一类的豪华汽车品牌,哪些地方会让你感叹「真不愧是值多少多少万的车,对得起这个价格」? 

前一个讨论
空气悬挂和可变悬架是同样功能吗?
下一个讨论
特朗普入院后首次发视频称「感觉好多了,我想我会很快回归」,他的发声还有哪些信息量?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