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巅峰时期的马拉多纳有多可怕? 第1页

  

user avatar   li-yang-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9年10月30日,是球王马拉多纳59岁的生日。他以球员的身份远离赛场很久了,很多人在他睥睨天下的时候,的确因为年纪尚小,没有办法直观感受球王的威力。当时的我的确也不能。

因为参加学习班的缘故,每天晚上只能写一点,还要重温二三十场他的比赛。

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了马拉多纳超过120场比赛,当然,除了1994年美国世界杯,以及他回归博卡青年后的部分比赛是现场直播,其他的多数都是实况录像。

马拉多纳由于超卓的天赋和个人能力,使得他即便不在巅峰期依然具有压制所有对手的威慑力,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客观来说,1990年开始,30岁的马拉多纳已经不像1986年那样俯视众生,视天下对手如不存在,视对方球门如探囊取物,视进球如拾草芥,甚至将裁判当做臣民。但只要他以球员身份走上赛场,队友、对手、双方主教练、当值裁判,都不可能做到忽视他。

1986年的神迹距今已有33年,当时的足球技战术不如现在这么完善发达,很难单方面通过数据衡量马拉多纳到底有多可怕。但毋庸置疑,正是数据给了马拉多纳压倒所有人的论据支撑,没错就是五进球五助攻。

如果让我选马拉多纳球员时代的代表作,一场是远远不够的。之前相关的评论里我说过,马拉多纳作为天下第一的中场,1986年世界杯7场比赛全部都是代表作,现在仔细回想,从巅峰期,到不是巅峰期,球王的代表作真的可以排满十场。

这毕竟是神一样的人物,足球场上永远的天之骄子。

这10场代表作,有9场都来自世界杯。

1986年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3:1战胜韩国

1986年世界杯,四分之一淘汰赛,阿根廷2:1胜英格兰

1986年世界杯,半决赛,阿根廷2:0胜比利时

1986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3:2胜联邦德国

1990年世界杯,八分之一淘汰赛,阿根廷1:0击败巴西

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阿根廷5:4胜意大利(常规时间1:1,点球大战4:3)

1994年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阿根廷主场1:0胜澳大利亚

1994年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4:0胜希腊

1994年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2:1胜尼日利亚

这九场比赛里,如果真的要选一场作为王中王的话,当然是86年世界杯的决赛,那是球王的加冕典礼。

剩下的一场,是俱乐部比赛。

1990年3月25日,意甲联赛那不勒斯主场3:1胜尤文图斯(马拉多纳进2球)

巅峰时期的马拉多纳,左脚技术已经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程度,作为基本功的第一下触球不说了,先举不是巅峰期的例子。1993年主场对澳大利亚的附加赛,马拉多纳和雷东多是场上首发十一人里完全不一样的球员,后者能在中场完成持球,而且不急于向前推进,现在叫控节奏;而前者的脚下技术可以忽略当时糟糕透顶的场地条件,将大多数需要传到位的球传好。

要知道,当时马拉多纳已经33岁,刚从一种常人无法忍受的训练状态当中调整过来,付出的同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当时互联网并不发达,我见过的媒体有两种说法,A说法是极度夸张的10天减掉10公斤体重,B说法是一个半月减掉12公斤体重(后者在门户网站上还有登载,央视专题节目当中给出的数据是16公斤)。

为了世界杯,为了重返国家队,马拉多纳可以毫不犹豫地付出一切。也许正是这样的付出,感染了所有国家队的队友。

还是那场附加赛,很多阿根廷的场上队员其实都很紧张,兼之风力不小、草皮很烂,主队的推进失误频频而且丢球过快,除了球控制在雷东多脚下的时候;前场的攻势凶猛却杂乱不堪,除了马拉多纳控球的时候。

关键在于,阿根廷场上队员展现出的精神状态,和马拉多纳不在队中的时候完全完全不一样。一个人对一支球队影响如此巨大,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了现代足球的第一大腿兜底而纷纷“打鸡血”的团队表现,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确然,这不足以解释巅峰期的马拉多纳到底有多可怕,却足以说明马拉多纳始终带着一种超越了个人技术和比赛能力的属性。

再回到技术环节,除了第一下触球,马拉多纳的带球、扣/拨/拉/踩、启停、急转、变向、护球,都是绝无仅有的强。尤其是他的随球能力已经到了超卓的程度,加上出类拔萃的身体素质、双腿肌肉的爆发力,使得他的启停技术几乎不需要大幅度的假动作欺骗对手,就能在发力过程中完成身位的超越。从基础盘带技术的“一步一带”,到短途/中途/长途带球的高速奔跑下控球,马拉多纳的技术表现极为标准、合理,又富有侵略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强。

球王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过人和射门集锦,其中多数都是启停加速之后长途奔袭,一过就过掉四五个人,就算被踢被踹被拉拽也挡不住他前进。很多人其实忽略了他为什么能把这样的过人变成常态:

首先有足够强大的体能作为保障,在沾染上毒品之前,马拉多纳的身体素质是令人震惊的。如果梅西有他这样的身体素质,结合今天的场地条件和防守强度,能达到怎样的高度,真的是不敢想象。

其次是马拉多纳的有球基础技术运用,和体能结合到了完美无瑕的程度。从1977~1994年,这长长的17年时间里,赛场上的马拉多纳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今依然被认为天下无双。这里就要进入技术解析的重点环节。

a.从低速、中速奔跑阶段使用“一步一带”技术控球,到突然进入高速趟球奔跑阶段,其中变向、扣/拨球的流畅技术动作,马拉多纳始终保持着频繁的、突然的、完美的无缝转换,这是其他职业球员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相比之下,罗纳尔多的“带球跑比普通人无球跑”还要快,指的是罗纳尔多在高速奔跑下娴熟运用“一步一带”技术的能力,已经到达顶峰。典型例子就是对孔波斯特拉的比赛。全速带球跑几乎在30米往上(过了中圈开始提速,到大禁区外降速变向),当然他的技术特点也不需要像马拉多纳那样频繁切换。

b.对于多次中程和长程的高速带球奔跑,或者连续带球的蛇形突进,马拉多纳的奔跑强度和持球技术强度很多时候是不呈现衰减状态的;更可怕的是,如果在中长程奔袭过程中遭遇对手的身体逼抢而降速,马拉多纳的反复提速能力此时表现得更明显。

可怕的地方在于,球王在世青赛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比赛能力,并一直保持到加冕为王。期间他遭遇过肝炎,脚踝还被“屠夫”戈伊科切亚铲成重伤,这些都是在1986年世界杯之前发生的事情,然而他的比赛能力并未因此衰退,可见他的训练质量到底有多好。

在训练过程中,国内很多教练员会重点培养青少年球员“一步一带”和“高速趟球”的基础技术,也会通过25米折返跑、30~60米冲刺跑提升球员体能,却忽略了基础技术在高强度比赛状态下的运用效果,也就是上面说的b点。说真的,国内各级国家队比赛、青年队比赛,极少出现球员在高强度带球过程中奔跑和技术强度不衰减的情况,这就是很明显的训练差距。

c.在b点的基础上,马拉多纳最终还能祭出杀手锏,那就是“突破分球”。巴西成为了最大输家。

第三,作为20世纪最后三十年行业上下公认的世界第一球星,马拉多纳的进攻选择太多太多,对手根本无法预判,才成就了他长途奔袭的威名。本来南美天才球员就善于用个人技术在防守态势下创造出足够的空间,完成或摆脱或射门或传球的技术动作,马拉多纳则在前腰位置上,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最大化。除了视野极度开阔,能把“突破分球”作为一种独立的常态战术,而不是一整套战术当中一个有益分支,也只有他做到了。为何说是常态,因为他的突破分球几乎遍布对方半场的任何区域,这就是“一个人成为一个体系”的由来。

第四,“一个人成为一个体系”最重要的,是判断和胆识。到目前为止,马拉多纳是唯一一个在本方大禁区附近持球之后,就敢一个人带球往对方禁区进攻的球员(而且几乎得手),这样的表现发生在墨西哥世界杯的赛场上。你可以说他是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混不吝,但单纯的混不吝绝对不可能成为球王。

基于上诉的四大要点,马拉多纳让防守球员在面对他时先是陷入自我怀疑,随之而来的就是产生巨大的恐惧。恐惧的原因只有一个,你永远无法预判马拉多纳的战术选择。

如果有人不相信,我不怕老调重弹多次——1990年世界杯半决赛,阿根廷和东道主意大利狭路相逢,加时赛的109分钟,请注意,这是世界杯半决赛加时赛的109分钟,马拉多纳在右路拿球,自己盘带一路突破意大利多达5人(第二个被摆脱的正是罗伯特·巴乔),而扑上来试图阻止他的意大利球员多达6人,在摆脱巴雷西的时候,马拉多纳还给了巴雷西一胳膊肘。

我从朋友那里拿到了这次突破的GIF,很不幸这个GIF的容量为18MB,我尽我可能在保证观看清晰度的前提下调整到7MB以下。如下图。

这是30岁的马拉多纳,的确不处于巅峰期了。然而他在场上的存在感和威慑力,凭借技术和比赛能力所能达到的统治力,一直到加时赛,都是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的。最终他将球传给了弧顶跟上的队友,可惜队友一脚打偏。

单凭自己一个人的表现,马拉多纳通过两届世界杯,为现代足球的整体防守战术带来了质的突破,催化了本就已经高度集体化的防守进入有序严密的结构化,当所有的教练员和球员意识到,就算祭出最粗野的犯规都无法阻止马拉多纳率队获胜时,防守职责的细分、防守战术的架构,全部要推倒重建——这是足球世界当中绝无仅有的现象。墨西哥世界杯之所以会成为现代足球和近代足球的分水岭,原因就在于马拉多纳以个体的力量摧破了世界上最好球队的防守,这一现象甚至延续到了联赛的赛场上,并跨越了长长的四年。而到了意大利世界杯,面对已经初具结构化规模的意大利混凝土防守,马拉多纳依旧以个人能力悍然发起挑战,同时还向世人证明,7场比赛只丢掉2球的东道主无法以自己的看家本领完成对球王的压制。

正如体坛周报当年出品《马拉多纳写真集》当中所说,“他没有上过大学,甚至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足球场就是他的大学”,世界杯冠军,以及他在世界杯赛场上的统治级表现,是马拉多纳凌驾众生、最终加冕球王的有力证明。

央视《天下足球》有一期马拉多纳的专题,链接如下。

这期专题浓缩了马拉多纳17年世界杯的传奇经历,可惜的是,没能从足球场上的方方面面去说明马拉多纳到底有多么可怕——不管他是否处在巅峰时期。

巅峰期的马拉多纳,只有两个字能形容:

上帝。


user avatar   zhong-zhong-42-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足坛曾经有一种战术,叫球星战术。

即不是像皇马之于C罗,也不像巴萨之于梅西。

球星战术道理很简单:单核巨巨巨巨星带队。剩下9个球员就围着他转,他想怎么打,其他人就跟着他打。如果他累了,他就站场休息好了,其他9人一样鸡血满满,因为大家知道等他休息够了,他会终结比赛。

单核巨巨巨巨星是球队的战术灵魂,精神领袖,血性之源,他就是球队的大爷,他如果下场,大家就特么一起歇菜。

如果有人跟我说:足球可以这么踢。

我会说:我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1986年,执行这种战术的队伍获得世界杯冠军。

1990年,执行这种战术的队伍获得世界杯亚军。

1994年,执行这种战术的队伍仅世界杯小组出线。原因很简单:前两场气势如虹,第三场单核巨巨巨巨星因兴奋剂禁赛。嗯嗯,好了,大家歇菜。

从此,球星战术江湖绝迹。

马拉多纳就是这个巨巨巨巨星。

就阿根廷国家队而言,他一直处于巅峰。

他颠覆时期有多厉害?

世界杯,只要马拉多纳还代表阿根廷站在球场上,阿根廷就有冠军相!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托斯唐评:内马尔尤其善于表演,他比梅西更像马拉多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效率。马拉多纳最喜欢出风头,但他也踢得极为高效。他酷爱炫耀卖弄,热衷于向人们展示他的球技有多么高超。梅西倒是更像贝利。和球王贝利一样,梅西能够出色地把握某个动作的关键所在,而内马尔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会有一系列动作来创造射门机会。我从没见过贝利过分卖弄盘带技巧,或是纯粹为了盘带而盘带,却浪费了时间。他闪过一个个对手,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靠近球门,就像梅西一样,贝利踢的球踢得很纯粹。就好像一位用寥寥数语把要说的一切都说完了的伟大作家,而其他人写满了一页又一页,却言之甚少或什么都没说。


虽然说巴西人的评论可能会有些感情成分,但也可以看出,在托斯唐看来,马拉多纳在1986世界杯中的把球带进球门的风格其实还有点炫耀卖弄的成分,还不是拿出了最大实用性的踢法。要知道,这可是世界杯,2014年世界杯马斯切拉诺拼到大腿都差点撕裂了,很多时候防守队员是在跟你玩命的。

所以可以想象巅峰马拉多纳眼里真的只有球门的时候,会可怕到什么程度(例子大概是决赛中西德队N个人去围抢老马,然后马拉多纳一脚直塞,布鲁查加直接大单刀了的那个绝杀球)。

在这种“表演艺术”方面,上帝之手+连过五人最出名,可能还有点英国的名声因素。。。(托斯唐的卖弄说至少在那场是很有可能成立的,后来老马自己说他用那两种进法,目的就是想要羞辱英格兰)。我认为最惊人的杰作还是“马拉多纳2:0比利时”的那两个球,我第一次看到那俩球的录像时下巴都掉了。所以,比利时主教练赛后就直说了,如果我有马拉多纳,那么我也可以赢得世界杯。


user avatar   zhang-jian-46-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航北理和中传的难度差距非常大,不能归位一类。

别的不说,单就大专学历来说,清北人航没机会。

从今年的趋势来看,北理也开始对教育背景和工作年限设了更高的门槛。

所以工作背景一般的话北理同样没机会

中传很可能是这些院校中题主唯一的指望

同时,也建议题主建议加上:交,科,政,邮这几所211一起备选

当然,结合学校名气和题主冲提面的可行性,国科大MBA也应该是主攻目标之一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梅西宣布退出阿根廷国家队?对他今后的职业生涯有哪些影响? 
  世界足坛「最强骚话王」应该是谁? 
  1 月 20 日登贝莱拒绝续约,俱乐部已告知他尽快离队,对于这位球员你有哪些评价? 
  中国足球的最大问题是不是青训和教练培养体系? 
  为什么足球类游戏都是 5 到 30 分钟,而没有完整 90 分钟的比赛? 
  如何评价“世界第一左后卫”卡洛斯的防守能力? 
  国足就斯科拉里带恒大全华班,借舜天吴曦,孙可,鲁能蒿俊闵,杨旭,能在2018年世界杯出线吗? 
  女足亚运赛夺冠,为何男足拿可以拿高薪,却踢出1:3越南的成绩?我不理解? 
  著名足球网站GOAL盘点世界杯历史进球金榜以16球排名历史榜首的克洛泽在世界杯有哪些神迹? 
  这个世界上有足球、篮球等竞赛的转播,为啥没有数学、物理等竞赛的转播呢?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刚出严重影响游戏平衡的游戏角色?
下一个讨论
汉斯季默创造的电影配乐属于交响乐么?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