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披露更多细节:12人聚餐,3个年轻人因为不喜欢酸汤子的口味,没有吃,躲过一劫。中毒的9人都是长辈,目前8人死亡,1人仍在抢救。
更新:我发现评论有些人没有正确理解我的意思,可能太长了看不完。
所以我增加一个太长不看的简化版本:
1.我怀疑这个新闻搞错了,致死的不是黄曲霉素而是米酵菌酸,另一种微生物毒素,致死率高达50%。
2.这种毒素主要可能出现在天然发酵(不加酵母菌)的淀粉类食物中,或长时间泡水的银耳、木耳中。
3.冷冻本身不是食品危险因素,食品变质最危险的部分是放进冰箱之前或者拿出冰箱之后。因为这件事就把矛头指向冷冻是不对的。(很多人误会了这一点)
4.避免这类事件,或者说避免任何由于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中毒事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霉变异常食物,不要自制自发酵食品(自发酵就是不投入酵母菌等菌种而是让食品在自然环境中自己发酵),以及更谨慎的存放食物——包括把食物及时正确的放进冰箱!
今天早上就看到新闻了
我看了新闻上写着检测是黄曲霉素中毒,我表示第一眼看到就怀疑这个结果,
(防打脸补充:当然一切以官方检测为准,我这里只是提出疑问,虽然我这个疑问很大)
已经有其他答主提出来了 @营养师顾中一 也认为应该不是黄曲霉素中毒而是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
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
黄曲霉素一般多见于花生等含油量大的种子,玉米虽然也有,但是概率小一点而且要玉米湿度较小才容易长黄曲霉。而且黄曲霉菌是需氧菌,它需要氧气,不管是在高湿度发酵环境下还是在冰箱密封环境下,都无法生长。
而这个事件中的食物是酸汤子,一种传统发酵食物。
这种发酵谷物发酵时是用水泡着发酵的,湿度很高,更容易感染的是椰毒假单胞菌,这种菌产生的毒素是米酵菌酸(和毒黄素),其毒性不亚于黄曲霉素。
此案件高湿度发酵的玉米面中,极有可能是这种毒素。(防打脸补充:也可能黄曲霉素和米酵菌酸同时超标,检测人员只检出了黄曲霉素)
米酵菌酸恶名累累,每年都会造成很多恶性食物中毒导致死亡甚至灭门的惨案,其中有许多案件和此次案件非常相似!
可惜大众对它的认识不足,知名度和相关科普数量也远没有黄曲霉素多。
网上一搜【酵米面中毒】或者【米酵菌酸中毒】可以查到非常多的案例。
网上经常传的黑木耳泡久了中毒事件,元凶也是这种毒素,我曾经写过回答说明
而且这个新闻中提到该食物【冷冻了一年】,我认为很有误导性。
因为不管真凶是黄曲霉素还是米酵菌酸,【冷冻一年】都不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除非冷冻温度过高,行不成冷冻抑制细菌生长的条件。
换句话说,大部分细菌引发的中毒事件,不是由于冷冻时间过长,而是由于冷冻之前食品就已经发生了变质,已经存在了毒素,跟冷冻不冷冻一年没太大关系。
这说明写这个新闻的人根本不懂食品安全,记者不懂其实没关系,但是没找个懂的人采访一下问一下就随意发挥,就不太好了。
这么写容易让大家对本来没问题的【冷冻】产生戒心,反而忽略了冷冻之外真正需要注意的食品安全隐患。
目前很多回答都开始针对【冰箱】和【冷冻】,觉得这才是危险因素
我认为这整个新闻可能都错的离谱,人都死了这么多了,如果还不好好查清楚说明白真实原因,既是对死者的辜负,也起不到该有的警示作用,还冤枉了冷冻——把本来是对食品起到保护作用,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冷藏冷冻措施妖魔化,简直是开倒车!
总之,发生这种恶性的食物中毒引起死亡的案件,非常令人痛心,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重视家庭食品安全,注意避开有隐患的食品。
也希望有关部门和某些媒体能负责任一点,专业一点。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要说对警察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了,再加上欢哥那一曲激昂慷慨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今生都难以忘怀。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这一首歌词,短短几行而已,却写尽了中国公安的风采,是对人民警察无悔付出与牺牲奉献的最好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