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后刘慈欣时代中国科幻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gao-jing-do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后刘慈欣时代中国科幻的问题出现在哪里?
科幻读者和作者为何越来越小圈子化?

科幻圈并不是“越来越”小圈子化,过去它就从来没出现在主流视野中,现在随着刘慈欣的成功已经好很多了。

在2015年之前,科幻作家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刘慈欣自己也吐槽过。他在小说《太原之恋》中自黑,写自己和潘海天皓首穷经写的科幻小说分别卖出了28本和14本,最终光荣成为太原街头的流浪汉。(写小说那个时候是2009年,《三体》前两部都出版了,销量也一直很低迷,可见一斑)

获得雨果奖之后,至少这本书是出圈了。以前,刘慈欣只在小圈子里拥有巨大影响力,当时的科幻世界四巨头是“王刘何韩”,王晋康、刘慈欣、何夕、韩松(21世纪初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的四位作家)。刘慈欣的成功也让这几位作家的书好卖了一点,不过作品的整体水平来说,其他三个人和刘慈欣不在一个档次。

之前曾有一句对刘慈欣的评价:以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地将中国科幻带到了世界级水平。(复旦大学 严峰)

这句话在我看来,有三层意思:

1.刘慈欣是目前无与伦比的中国科幻第一人
2.在他之前,中国科幻是无法达到世界级水平的。
3.一己之力:水平和影响力与他类似的中国作家,没有了。

刘慈欣给中国科幻带来的贡献是毋庸置疑和无与伦比的。大刘让科幻作品摆脱了“少儿读物”的标签,也让人们意识到,科幻文学相比于一般幻想文学,拥有一些标准和门槛。不过,他的成就给中国科幻带来了一大错觉:他们认为刘慈欣是中国科幻的崛起浪潮中站在潮头的弄潮儿,是夜空群星中最闪耀的那颗;却没意识到,大潮和群星是不存在的,有的仅仅是孤帆和孤星。


刘慈欣并没有成功开启一个科幻文学的时代,所以谈起“后刘慈欣时代”是有些逞强的。

《三体》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可是出圈后的热度,是科幻文学的热度吗?多少人时令性地解读这本书时,是在自说自话呢?

IT资本家们看到了“降维打击”,拿来借用一下,推销自己的理念;西方人看到了文革,于是加上自己的东西,开始粉饰;威权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都读出过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目前的大背景下,又有人觉得小说情节和现在的政治形势非常契合,认为这是一部政治预言……

公众对这本书其他角度的关心远远超过科幻作品本身。可是,站在文学角度的解读在哪里呢?《三体》归根到底,是一个好故事,一部充满了思想实验的科幻小说。

所以,三体的热度并不代表科幻在中国的热度。不要形成一种“科幻很热”的错觉。


如果要想营造一个大众化的科幻氛围,科幻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中国科幻的影视化进程是很落后的。

我们以美国为例。科幻三巨头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和海因莱因,每个人的作品都被好莱坞改编过。其中不乏《太空漫游》、《前目的地》这样的改编佳作。还有菲利普·迪克的银翼杀手、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等等。电影作为更大众化的艺术,令科幻文学更加普及。

中国的科幻影视化还属于起步阶段,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影视工作者本身脱离于科幻文学,没有呈现给大家好作品的能力。《流浪地球》仅仅有一部,更像一个靠情怀驱动的偶然。毕竟有更赚钱的简单题材,就没必要补课拍科幻片呢。而且,除了刘慈欣的作品有影视化的潜质,其他人的……貌似都没有。(《上海堡垒》并不是一部科幻小说,而且它失败了)

影视和文学是互相促进的:影视化成功能够推动科幻文学的进一步大热,催生出更好的科幻文学作品;而更多成功的文学作品,则会令资本对科幻大IP趋之若鹜。

然而,目前没有像刘慈欣这样,在圈内与圈外都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知名作家和作品。现在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新作家们,创作水平和刘慈欣之间相差了100个王晋康。

在讨论“后刘慈欣时代”何去何从时,突然想到一个悲哀的事情:当大众认为刘慈欣的时代从获得雨果奖的2015年开始时,在读者心中,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从2011年以后,他已经有十年未发表新的长篇小说了。也许我们一直处在一个“后刘慈欣时代”——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user avatar   sun-si-q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难。

毛利兰的设定在柯南世界属于比较弱的,和主线的瓜葛也少,但她偏偏是主角,是73钟爱的角色;灰原哀的设定比较强,和主线瓜葛也多,但她偏偏是配角,是73眼中的工具人,主弱臣强,必生矛盾:

——如果剧情不刻意的倾向毛利兰,则一旦主线占比提升、剧情快速推进,灰原哀的出场和高光镜头必然更多,恐有喧宾夺主的可能,毛利兰的粉丝和喜欢看恋爱喜剧的观众会非常不满

——如果剧情刻意的倾向毛利兰,在逻辑上不应她出场的主线剧情强行让她高光出场,则其他人物的形象和主线的逻辑必然被破坏,灰原哀的粉丝和喜欢看推理剧情的观众会非常不满

如果这两个阵营的强弱非常悬殊,以至于官方可以痛快抛弃一方,那也就罢了,问题是这两个阵营的体量是同一个量级的,舍掉哪边官方都舍不得,只好一会倾向这边一会倾向那边,73原作倾向毛利兰多些,小学馆搞的ova、特别篇、剧场版就倾向灰原哀多些,总之是哪一边的钞票都很香、都得吃到嘴,至于粉丝打架,那是“必要的牺牲”。

要不然怎么说安室透是“永远的神”呢,想看推理,他是日本公安的大佬,推理能力高强;想看主线,他是组织卧底,天生在矛盾的中心;想看人设,他是本领高超魅力非凡的双花红棍,集万千优点于一身;想看恋爱,腐女势力嘿嘿一笑,安室透和所有男性角色同时出现都可以嗑,对于那些厌恶搞基的观众,这些又只是单纯的战友互动……可以说,这位仁兄比毛利兰灰原哀加起来都适合当“女”主角。




  

相关话题

  有人觉得《流浪地球》一般般吗?为什么? 
  如何评价《球状闪电》里的林云? 
  如何让刘慈欣的粉丝见面会更好玩? 
  科幻作品的魅力在哪里? 
  从物理角度讲,《流浪地球》有哪些地方很「bug」? 
  刘慈欣是否是女性的高级黑? 
  《三体》最近这么频繁的改编,是好事吗? 
  《流浪地球》是否被过高评价了? 
  刘慈欣在做什么? 
  如果你见到刘慈欣,你最想向他提什么问题? 

前一个讨论
土耳其为何被移民看好?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150名土耳其示威者涌上法国街头报复亚美尼亚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