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韩国网友说中国偷韩国文化? 第2页

           

user avatar   chen-yu-59-19-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韩国已经蹦跶不了多久了。

韩国现在这么膨胀与当下韩国人的迷之自信脱不开关系。

我曾在“印度为什么比中国穷,但却比中国自信。”这个问题下面谈到过“迷之自信”的成因。

我的回答就是来自于与同文化圈经济比较后的优越感,印度虽说比中国穷,但印度周边的国家更穷,所以印度人很自信。

中国比印度发达但却没有印度迷之自信,是因为中国人均GDP在儒家文化圈属于末流,仅高于朝鲜和越南,而一般国人又拒绝把越南纳入东亚文化圈,反倒经常与日韩合称为中日韩,故而在进行人均指标比对之时,难免就会生出失落感。

韩国则是亚洲人均GDP的第一梯队,所以韩国人就会特别有迷之自信。

有人可能会拿日本出来说道,日本虽然也有很强烈的迷之自信,但韩国与日本不同的是,韩国不仅在儒家文化圈人均GDP是中国的3倍,有着儒家文化圈经济中心区的优越感。

韩国在朝鲜民族这个民族实体之下,人均GDP则是朝鲜的30倍,韩国人还具有朝鲜民族领航者的优越感。

可以说韩国的这种迷之自信更加类似于90年代香港、台湾对大陆的那种迷之自信。

另外,在儒家文化圈内,韩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年代只有台湾的一半到现在全面超过台湾,逼近日本,韩国人是有着类似于中国大陆身为超越者的狼性,日本和中国台湾省则是眼看着被儒家文化圈其他经济体接近甚至超越也无可奈何,所以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更多的是羊性。

2015年的新女权运动传导至亚洲,也是韩国和中国大陆两大经济体响应的最热烈,天天在互联网男女大战,相对的日本和中国台湾省则对此漠然。

身为儒家文化圈第一梯队的迷之自信、身为朝鲜民族领航者的优越感以及存有超越者的狼性。

这些因素都使得韩国人有着整个儒家文化圈无与伦比的文化自信。

所以一方面韩国人有着极深的民族主义,有着大陆式的狼性,对一些认为不公的事带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怒火,另一方面又有着港台式的小资经济优越感,这种心理说实话挺复杂的。

不过这一文化自信对于流行文化输出还是十分有利的,港台流行文化在2010年后开始雪崩式衰退,我猜想就与文化自信的崩塌有着莫大关系。(曾经大杀四方的香港电影在本土只拿下了不到10%的票房,比越南本土票房占比30%还要低。)

而韩国的流行文化在2015年后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延烧,这也反馈到了韩国国内,使得内外两拨势力合流,让韩国人的文化膨胀程度达到了历史空前的水平。

我简单看了下韩国国内网友对于“韩国抄袭事件”的评论。

韩国网友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中国人羡慕韩流的发展,想据为己有。”“韩国经济发达,中国永无赶超之可能,所以就想偷。”“韩国人是优秀民族BALABALA。”

这里的关键词是:韩流、羡慕、经济

不难发现韩国网友的评论的关键词大致都是集中在流行文化、实际经济水平,以及与之所带来的心理优越感,这三大块。

我之所以上面说韩国蹦跶不了多久了,就是因为韩国这三大领域正在全面衰败。

心理优越感是建立在经济和文化输出之上。

经济上,韩国的人均GDP和中国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目前中国大陆的发达地区可支配收入已经逼近韩国。

中国不一定非要人均GDP超过韩国才能打击到韩国人的经济优越感,事实上只要中国内部有一块同样人口数量的地区人均指标与韩国相差无几,就能给韩国带来相当大的震撼。

根据2020年的预测,韩国人均GDP为中国的2.8倍,当韩国人均GDP达到中国的2.0倍左右的时候,基于中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体量,事实上中国的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就能达到或者超过韩国的平均水平。


当然经济只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是文化,真正能把韩国自信心打倒的就是中国的文化输出。

我以前说过文化输出的几个要素,韩国恰恰都占到了很大优势,比如都会圈的GDP。

韩国的GDP总量虽然排在全球第10,落后于德法英印意澳加以及巴西、中国,但韩国举国打造出了一个首尔都会圈。

首尔都会圈(首尔+仁川+京畿道)这个1.1万平方公里比北京还小的范围内,GDP总量高居世界第四位,以国家为单位看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超大型都会圈有利于发展娱乐工业,比如同样一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缺乏超大城市的国家,只能将所有人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器材的运送以及人员的住宿费、餐饮费、差旅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日本有东京、韩国有首尔,所有的影视人才都集中在一座城市,同样拍摄一部影视剧就能节省下不小的开支。

另外超大城市对于举办演唱会和娱乐产业的细分也有很大帮助,比如2500万人口的城市有1%的人喜好这个组合,就是25万人,其中2.5万人要去看演唱会,就能卖出2.5万张票,而如果这个国家最大城市只有250万人口,那么250万的1%就只有2.5万人,其中只有2500人想买票,也根本开不成一个演唱会。

所以可见的韩国的偶像团体还是韩剧的拍摄都主要是集中在首尔都会圈,首尔都会圈也是韩国的流行文化中心。

英法德三国,德国的经济实力最强但文化输出最弱,其中就有缺乏类似于巴黎和伦敦这样的超大都会圈因素。

目前中国的上海与苏州正在同城化,珠三角也在同城化,各大一二线城市也在扩容,未来中国会出现数个经济总量和人口都多于首尔都会圈的城市,这对于流行文化的培养是有利的,而韩国的文化中心首尔已经不大可能会继续扩容了。


关于韩国的文化输出,存在非常致命的一点,这一点足以在不久之后葬送整个韩国流行文化。

那就是韩国的人口结构正在恶化。

2019年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是72.19%,韩国是全球1000万人口以上经济体中15-64岁人口占比最多的国家。

韩国从1991年开始已经连续30年15-64岁人口占比保持在70%以上。

15-64岁这个年龄段是最具消费能力和精神旺盛的年龄段。

低于15岁没有消费力,资本很难会大量挹注。

超过65岁虽然有钱,但消费观念日趋保守,资本同样很难大量挹注。

而韩国居然持续了30年的时间15-64岁人口占比超过70%,这一超高的人口占比是韩国流行文化的底色。

韩国正是靠着这一年龄段人群的力挺创造出了很多文化奇迹,最典型的一个就是韩国人均观影人次是世界第一,没有看错,在电视和互联网兴起的情况下,5000万人口的韩国居然每年有2亿的观影人次,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也不为过。

不过这个蔓延了30年的奇迹马上就要消失了。

注意看这张图。(日韩15-64岁人口占比)

日本15-64岁人口占比是从1990年左右开始衰退,日本15-64岁人口占比最多的一年也只有69%没有超过70%。

日本的流行文化恰恰也是1990年后开始走下坡路,80-90年代日本流行文化是影视歌全面发展,比如统治华语歌半壁江山的中岛美雪、偶像木村拓哉、山口百惠、以及电视剧《东京爱情故事》等,到了如今日本只能固守动漫产业一隅。

韩国流行文化是90年代的累积,00年代的爆发,10年代的蔓延,这一阶段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全都在70%以上。

如果说日本的15-64岁人口占比是柔性减少,那么韩国就是在一个一望无际的高原上行走了30多年,

现在的韩国已经走到了高原边缘,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可惜韩国人毫无察觉。

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马上就会跌破70%,甚至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跌破60%、50%、40%。

看全球韩流粉丝的数字增长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流媒体的发展,使得那些以前没有机会关注到韩流的域外国家,韩流粉丝出现报复性增长,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日本,日漫的国民度在明显低于80、90年代的情况下,日漫在海外的收入数字却在近几年出现暴增。

但在同文化圈的中国看来,韩国的流行文化其实相比2010年那会儿是衰退了一些,而日本流行文化相比90年代是崩塌式衰退。


流行文化是不可能共生共荣,只能是零和游戏。

你从20分提高到了40分。

另外一个人就会从80分跌到60分。

虽然你只提高了20分,但你与另外一个人的差距居然就缩小了40分。

这还是建立在两个经济体市场相等的情况下。

对于小型经济体来说,一旦外部市场丢失,就算仍旧保有本国市场,也会给本国流行文化带来灭顶之灾。

大型经济体的流行文化往往是会缓慢衰退,日本的流行文化的衰败就算是相对缓慢的衰退。(日本从90年代初期15-64岁占比开始走下坡路,到现在多少还能输出点动漫也算可以了)

而香港和台湾这两个曾经文化输出强势的小型经济体,一旦文化输出衰退则是迅速土崩瓦解。

以台湾为例。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流行文化就强势输出大陆,对于大陆而言,台湾流行文化在大陆曾经有过的影响力可能比日韩美还要大得多,而台湾流行文化在大陆的输出持续到了2010年就戛然而止。

随着2011年大陆拍摄出了《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等一系列热剧,台湾流行文化的地位开始出现动摇,2015年后大陆的抖音、甜宠剧、腾讯手游、综艺、偶像全面崛起,大概也就是2015年这个节点,大陆流行文化开始全面占领台湾。

2011-2015年也就4年时间台湾流行文化就无踪无际了,而2015-2019年也是4年时间大陆流行文化就全面攻占台湾了。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这个记忆,只停留在当下的视角,高楼塌了,就当做高楼本来就是塌的。

本人很早以前就喜欢关注数据方面的东西,所以对文化输出的消长就会特别有感触。(小学家里有电脑时就喜欢关心这些东西)

2010年百度风云榜就有统计大陆的娱乐热搜趋势。

我清楚的记得台湾流行文化直到2010年在大陆都是全面霸屏。

综艺类热搜,有一半是台湾综艺。

电视剧热搜,有一半是台湾偶像剧。

明星热搜,这个就厉害了,有80%都是港台明星。

流行歌的热搜,90%都是台湾口水歌,而另外10%的大陆流行歌其中大部分也有着模仿台湾歌的痕迹。

当年的江苏、湖南、浙江卫视的跨年晚会基本都成了台湾歌手的专场。

如果把时间退回到90年代,不仅是以上这些,甚至小说也被港台霸屏,男生看香港的武侠,女生看台湾的言情,大陆现在的霸道总裁类小说应该说就是台湾80、90年代首开的先河。

现在韩流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台湾文化10年前在大陆的影响力。

但随着大陆流行文化的崛起,也就短短8年时间,台湾流行文化就从衰退到被输出。

韩国目前在全球文化输出最鼎盛的时间点,经济总量仅占到中国的10分之1。

而日本90年代流行文化走下坡的时候,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0倍。

基于韩国目前的经济体量,韩国流行文化一旦衰退,不可能是日本这种跨度几十年的缓慢退烧,更可能的是类似于台湾这样的快速土崩瓦解。

台湾从1980-2010年,持续了30年在大陆的强势输出,也就8年时间就被打到满地找牙。

而韩国其实真正在大陆的文化输出也就是1998-2020这22年。

有人说韩国文化输出都输出了22年,怎么可能说衰退就衰退?

那台湾文化输出了30年,还不是该衰退就衰退了?

另外一个香港,就算极力的拥抱大陆市场,也改变不了香港流行文化衰退的局面。(有人将香港流行文化衰退和97划上等号,事实上香港流行文化衰退的锅还真不怨大陆,香港流行文化输出主要是电影的输出,实际上90年代好莱坞电影开启工业化,制作出了众多特效大片,自从侏罗纪公园打入香港影市,香港人对本土电影的热情就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票房榜上基本都是被好莱坞电影霸榜,香港电影的衰退罪魁祸首是美国的好莱坞。)

港台流行文化最火热的那几年也不仅是在华语圈折腾,比如台湾琼瑶剧就打入过韩国,还珠格格在韩国的影响力就不谈,就说2005年大热的韩剧《我的女孩》就涉嫌抄袭了琼瑶剧《梦的衣裳》,2001年的《流星花园》成功输出到了亚洲各国,F4到海外开粉丝见面会总统亲自接待。

香港电影就更不用说了,还是第一个成功打入美国的非英语系电影。

论韩国流行文化现在在的海外的影响力应该介于香港和台湾之间,防弹和粉墨在海外有一波热度,但跟成龙在美国的地位相比还是差得远,但韩国又比台湾好,台湾的海外输出主要还是集中在亚洲,没有像韩国成功打入过美国市场。


上面提到了人口结构的问题,其实现在的韩国少子化、老龄化已经影响到了韩国的娱乐层面。

其中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韩剧,韩国2000年还能拍出很多青春偶像剧,现在则越来越偏向于中年人撕13或者现实题材,这些比较沉重题材的海外输出能力显然远远不如偶像剧。

就以中国韩剧TV上的2021年的韩剧热度排名,第一名是《女神降临》,但收视率只拿下了不到3%,而在韩国收视率超过5%才算是合格,10%才算是有热度,深受年轻人喜欢且有外输能力的韩剧,因为被中老年人掌握遥控器,收视率只有不到3%。

而韩国的很多婆妈剧的收视率动不动就超过20%,这些赢得高收视率的婆妈剧的外输能力基本为0,就有点类似于香港的《爱回家》,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大陆的《人民的名义》,台湾的《夜市人生》深度立足于本地,并取得了超高的收视率,但却很难让外地人捧场。

韩国综艺从有爱豆收视必高转变到了有爱豆收视必跌。

随着韩国整体年龄层的不断提高,年轻人退出主流市场,韩剧有被日剧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将来的韩剧会越来越叫好、也越来越不叫座。

有人会说,只要有海外市场就可以了。

那香港第一个表示不服,香港电影的海外票房是香港本土的十几倍甚至是几百倍,但随着香港本土市场的丢失,香港电影也跟着没落了。

香港电影是有着大陆提供的一系列送大礼式的准入条款,况且如此。

韩国呢?

韩国现在已经开始闹编剧荒了。

2020年韩国突然开始疯狂购买中国大陆小说、影视剧的改编权。

其实不止是购买中国大陆的影视小说改编权,韩国现在是全世界买,去年韩国有线台收视率第一的电视剧《夫妻的世界》就是改编自英剧《福斯特医生》。

韩国开始翻拍中国影视剧,这也说明了中国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正在一点点的提高,相反也正吞噬着韩国原本那部分的市场份额,现在中国国内吞掉的那部分份额,被韩国在欧美日市场那里找回来了更多。

但随着中韩人均GDP差距缩小、韩国老龄化的提高,韩国所面临的是一方面本来有的市场份额一点点被中国蚕食,另一方面因为本国老年人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韩剧会慢慢日剧化、说教化、乡土化。

韩国的流行文化输出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

因为作为前车之鉴,香港和台湾这两大流行文化曾经风靡大陆的地区,现在也变成了流行文化沙漠,韩国又怎么不会成为第三个呢?

韩国与台湾同为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高度同质化,就连娱乐文化的主攻方向都差不多一样,只不过韩国人口是台湾的2.2倍,韩国相对体量更大,但对比中国大陆这个庞然大物,韩国还是太小了,包括日本也太小了。

如果说日本的人口相当于广东,那么韩国就是浙江,台湾?就是北京吧,香港?最多是佛山。

城市和省能够比一个国家文化输出还强,本来就是十分魔幻,它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如果韩国流行文化和经济全面败退,被中国取而代之,那么自然也会重创到韩国人的迷之自信。

韩国跟现在的港台还有所不同。

因为目前港台人均GDP还有大陆的4.1倍和2.5倍。

10年之后,等中国流行文化发展成熟后,韩国人均GDP不会高于中国的2倍。

那时候的韩国则会受制于人口老龄化,属于青壮年的韩流会逐渐让位于中老年人。

韩国将不得不接受一个经济更加发达,流行文化更加丰富的中国,而自身文娱市场却只会愈加保守。

韩国去年大热的trot,还有收视率动不动20%以上的乡土剧,是真的没办法输出啊。

韩国人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发现,经济和文化输出带来的双重优越感全都没了。

到那时,韩国大概才会真正的正视到大陆这个盘踞在东亚大陆的巨龙吧?

韩国一个只有5000万人口的国家流行文化输出到全世界,本来就不可能是常态,但身处于舞台中心,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就如同10年前的台湾人,20年前的香港人一样。

而现在的韩国,蹦跶不了多久了。

那就静静的看着韩国最后的作死时刻吧。


补充

谣记得以前看台湾ptt和台湾综艺,台湾人的认知也是极度的匮乏。

比如大陆没有坐月子,因为大陆人喜欢看台湾综艺,所以才流行起坐月子。

大陆没有豆浆和油条,是台湾的永和豆浆才把豆浆油条带到大陆。

蒙古没有蒙古烤肉,蒙古烤肉是台湾发明的。

以及最知名的一个台综段子:“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方便面是台湾人带过来的,台湾人在深圳火车站吃康师傅引起五六十人围观。”(实际大陆在康师傅进来之前就有三鲜伊面之类的本土方便面了。)

这就是当年台湾流行文化的强势输出以及经济自信带来双重优越感。

现在的台湾被大陆文化输出完全占领,虽说还有一定的经济优越感,但“什么都是我的”这种心态是少了很多。

这种心态是源自于无知,肖战品尝北京甜点麻团,他说原来你们北方麻团都是实心的,我们重庆麻团是空心的,其实肖战说的那种麻团在中国无论南北哪个地方都有。

还有一次看到一个四川人给一个广东人介绍四川小吃抄手,他说广东没有抄手,广东人一看这不就是云吞吗?广东人说北方没有云吞,北方人一看这不就是混沌吗?

上次还遇到一个在东北上了四年大学的广东人,他一口咬定只有广东人才什么都吃,东北人不吃蚕蛹,不吃鳖,其实东北人也会吃,他在东北四年都没见有人吃就想当然了。

往往这种情况也只是想当然而已,中国内部有争议可以快速的解释清楚,但强势的文化输出和经济地位的国家/地区,则会对这些细节进行固化。

台湾以前有过,现在轮到韩国了。(台湾有一段时间跟现在的韩国一样魔怔,认为大陆喜欢偷台湾创意,看过台湾财经节目,做鸡汤、茶叶蛋、清凉油的台湾业者去大陆创业都在高喊秘方一定要保密,否则就会被大陆人偷走……他们是真的以为大陆没有这些东西。)

台湾之所以没有韩国闹的那么大,是因为台湾与大陆毕竟是同文同种,台湾人闹笑话,大陆人就会笑台湾人无知,不会联想到偷文化,韩国与大陆毕竟是不同语言的异民族。

韩国人的脑补某些程度上是很像当初台湾人看大陆。

比如看韩国综艺,韩国人在大陆白族聚集区看到一个小笤埽,在中国哪个地方都有的东西,韩国人就会脑补出是韩国人带过去的东西。

看到山东大姐做泡菜,也会脑补大姐祖辈是韩国移民。

甚至还专门做综艺科普中国只有咸的炸酱面,甜炸酱面是韩国独创,把中国人的恭维当做事实大加科普,甜炸酱面不就是炸酱的时候放糖吗?但韩国人就仅凭吃过中国咸炸酱面就一口咬定中国没有甜炸酱面。

还有一个中韩夫妻上韩国综艺的片段,韩国妻子请中国婆婆做韩国的针灸保养,主持人就在一旁调侃,韩国好吧?中国婆婆点头,主持人就笑:这么好就留下来吧。他们的神态是真的让人觉得给中国婆婆做针灸是让她体验韩国文化来的,不过这个中国婆婆也没解释。

这种未证实的小误会在韩综有太多太多,不经意之间就让韩国人成功脑补到了这些本来属于中国的文化是韩国的……

日本也有这种声音,比如我就看到有日本综艺瞎科普中国没有煎饺,天津饭是日本发明的(天津饭的浇头是粤菜,在天津是没有天津饭,但天津饭的浇头在中国早就有了),还有中国现代汉字大部分都是借用日本的。

但日本跟韩国不同的就是,日本人不会在网上重拳出击,不会在中国的视频下面乱喷:为什么要做日本寿司?寿司是日本的!

日本人类似于我上面提到的肖战说空心麻团只有重庆有,北方没有,这是一种对外认知的匮乏。(当然也可能是日本人喜欢暗偷,比如欧美国家的中医药专利,7成让日本人注册了。)

越南人也会在网上偷汉服,偷中国文化,但越南其实也是没有这个脸皮去跑中国视频下面重拳出击,

类似于中国人明明知道日本的寿司和抹茶是中国传过去的,知道和服是经由汉服改良的,但中国人不会主动跟日本人去说这些东西原来是中国的,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很多中国人也认为人家日本把这个东西发扬光大了,何必还要再去声称主权呢?

韩国的重拳出击是经济文化带来的双重优越感,等这些优越感都没有之后,韩国人或许也会哀怨,就像越南一样关起门来自我攻略,但像现在这种对外重拳出击的勇气是不会再有了,因为他们知道,是中国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了,而不是韩国。

所以这也提醒着我们要努力的发扬本属于中国的文化,让韩国人即使心里有怨气,也不敢发泄出来。


二次补充:

举一个文化输出成功的例子。

还记得2017年《我是歌手》有个叫迪玛希的哈萨克斯坦歌手吗?

这个本来在哈萨克斯坦只是青歌赛这种比赛出来的老干部型歌手,你在大街上问10个哈萨克斯坦人都不见得有一个认识迪玛希是谁。

直到2017年迪玛希登上《我是歌手》的舞台,然后整个哈萨克斯坦就疯狂了……

油管上俄语和哈萨克语的迪玛希剪辑版点击率动不动就是几千万,而整个哈萨克斯坦人口也才1700万。

更夸张的是,迪玛希回国后,就跟英雄凯旋似的,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亲自接见。(???我一脸问号)

然后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还专门为迪玛希拍摄了记录片,采访了迪玛希的小学同学,老师,甚至幼儿园老师,还带分集的,就这么在哈萨克斯坦央视级别的电视台滚动播出。(???至于吗?)

参加《我是歌手》的中途,每次回哈萨克斯坦,都要上相当于哈萨克斯坦《焦点访谈》一样的节目谈感受。(???)

然后总决赛出炉,迪玛希拿到了亚军,相当于哈萨克斯坦央视的频道特意为迪玛希举办了庆功会,在一个万人的大剧院,哈萨克斯坦的各界名流都悉数到场,那个排场……跟俄罗斯阅兵式好像……就差没有检阅部队了。(b站的弹幕粉丝们也一脸懵p,至于吗?至于吗?如果让他们知道《我是歌手》只是一档综艺节目该咋整?完蛋了……芒果台不是东西ps粉丝原话)

图为刚参加完我是歌手后的迪玛希,被哈萨克斯坦当时的总统接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掌握流行文化话语权的威力。

在你眼里觉得他们怕不是被忽悠了吧?但在他们眼里则是被世界认可的光荣。

所谓的被世界认可,不可能说是被非洲或者被印度认可,只能是被经济更发达、流行文化更具冲击力的国家认可。

中国本身的大国地位,以及《我是歌手》在当时让人眼前一亮的包装,把原本的老干部风格的迪玛希包装成了受小女生喜欢的小鲜肉,多种因素的叠加,就对哈萨克斯坦人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冲击感,最后搞得总统都不得不跟着吹,

这也让我想起了文在寅接见获得美国奥斯卡奖的《寄生虫》韩国导演奉俊昊,韩国人现在视美国为世界的裁决者,也是美国文化和经济双重输出的结果,韩国人不会指责美国盗用韩国文化,反而会觉得有什么东西被美国人承认非常自豪。

中国现在别说跟美国比文化输出,就连跟韩国比,文化输出的海外影响力都不如,

当然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地方,中国文化输出的目标不说占领世界,也至少应该是黄种人最强,中国这个儒家文化起源国现在流行文化输出被日韩这种分支文化压一头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关于流媒体, @常盘台的Raligun 说的不错,这几年网飞(Netflix)、腾讯、爱奇艺在海外的市场扩张都在大量投资韩剧。


爱奇艺斥资1.5亿人民币购买了智异山非韩国、中国区的版权。

腾讯在海外的WeTV流媒体平台也在大量购买韩国原创剧集。

我觉得爱奇艺和腾讯应该是受得了网飞的启发,网飞这几年投资的韩剧都获得了高额回报,中国港台地区、东南亚前十的网飞剧集基本都被韩剧包揽,日本真人剧集也都是韩剧的天下。

不过腾讯、爱奇艺毕竟是中国企业,虽然海外版也会购买韩剧来播,但首页还是会对中剧做重点推荐。

网飞是美企、腾讯、爱奇艺是中企,芒果tv、b站、优酷也正准备出海,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流媒体平台的地位,这对文化输出来说是大加分。

另外,没事琢磨了一下,中国现在其实也不是没有韩剧的制作水平,但中国还有一大问题是政策限制,很多剧都没办法正常拍摄、播出,明星甚至导演、编剧都会因为丑闻问题导致封杀,整个剧组的心血也就随之付之一炬。

什么火了什么就拍不了,比如穿越、耽美、宫斗现在基本上都拍不了了,卫视还有古装剧15%的限额,网剧现在私下应该也开始进行古装剧限额了,我观察过,古装剧占网剧的比例大致都在15%上下,虽然观众爱看古装剧,但古装剧其实是很难播出的。

还有悬疑剧如果有暴力、犯罪的情节,也很难正常播出。

我在想,腾讯和爱奇艺既然在海外拓展出了很大一块市场,能不能借助中国网文打造一个完全为海外服务的中国网剧?绕开国内的种种限制。

国内影视剧其实想要正常播出真的很困难,就算能上排期也都是遥遥无期,比如上阳赋是2017年拍摄的作品,狼殿下是2016年拍摄的作品,2020年甚至2019年拍的电视剧有一大半都没办法正常播出,要等排期,等审批。

时间就是影视剧的生命线,有些影视剧可能18年播出还有热度,21年播出就只能凉凉了。

韩剧是随拍随播,就算拍完再播也不会超过1年,国内现在播出的影视剧大部分都是杀青后1年才能有播出的机会。

其实这真的对文化传播不利。

中国的GDP是韩国的10倍,按道理说电视剧的制作费也应该是韩剧的10倍,但现在韩剧的制作费水涨船高,很多大制作的单集制作成本已经超过了国产剧。

韩剧自身受制于老龄化流行文化传播必然会泄气,但中国拉后腿的几率也不是没有啊,业界可能好不容易搭建起来了一个平台,马上就要输出了,然后因为某个人看不爽你,对不起,播不了了,几百亿投资?对不起打水漂吧,你自认倒霉吧。

文化输出的功臣反倒成了罪臣。

比如我注意到于正手里的几个IP,极有可能会再造《延禧攻略》的文化输出盛世,不过因为抄袭风波,只要跟他扯上关系的剧好像都很难播出了,无论抄袭与否都播不了,于正这个人就被这样一票否决了。

虽然抄袭是不对吧,但打击抄袭是不是应该针对抄袭的作品?以及对被抄袭者进行合理赔偿?没有抄袭的作品也因此遭殃,这未必是好事。


2021.1.29更新

看到评论区里说韩剧可能会依托流媒体平台续命。

其实流媒体平台对于韩国影视业不见得是好事。

首先,现在国际做出成绩的流媒体平台也就Netflix,然后第二梯队就是腾讯的WeTV以及爱奇艺,这几个平台均不是韩国本土平台,这些流媒体平台现在投资韩剧是看中了韩剧所能带来的利润,而如果是同样的利润空间和政策,流媒体平台还是更愿意投资本国的影视剧产业。

其次,流媒体平台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拿Netflix来说,除了投资了韩剧之外,还投资了台剧、日剧、泰剧甚至越南剧,韩剧只是Netflix众多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所以基于以上两点,Netflix为代表是流媒体可以成就韩剧,也自然可以葬送韩剧。

韩国在从电视剧转网剧的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运营平台,虽然naver也会制作小成本网剧,但跟Netflix和腾讯相比还是显得太过小儿科。

我上面提到了韩国15-64岁人口占比已经到达峰值马上就要衰减,但与此同时东南亚15-64岁人口数量还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内温和增长。

所以,未来韩剧不仅是被中剧超过那么简单,非常有可能会被泰剧、越南剧甚至菲律宾剧超过。

2020年出生人口韩国只有27.6万,与此同时,泰国有60万,越南有160万,菲律宾有200万,印尼有480万。

这几个主要经济体中,人均GDP 7500美元的泰国事实上已经开启了一波文化输出潮流。

而人均GDP3500美元的越南虽然可能有人会看不起,觉得越南只会抄抄抄,但越南音乐说实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牙套妹,奈何美色”了。

就比如去年大火的phut hon、long nhat、aklgd这三首歌就来自越南,如果不知道的可以去搜一下,在抖音、网游的BGM中都被广泛使用。

也就是说越南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输出本土文化。

2020年泰国的出生人口相当于韩国的2倍,越南相当于韩国的6倍,随着韩国人口结构崩塌,未来的总人口,泰国和越南也必然会到达韩国的这个倍数。

2020年刚才出炉的GDP,广东省1.61万亿美元,韩国1.58万亿美元,韩国已经被广东省超过。

韩国面临着日益萎缩的娱乐消费人口,减少的劳动力,事实上就算不纳入中国因素,同为儒家文化圈的越南也会一点点挑战韩娱的地位。

流媒体从短期看可能会带给韩剧更大的资金流,但也不要忘了流媒体也把韩剧产业带到了一场零和博弈的游戏中去,以前韩剧是在电视台播,份额雷打不动,就算输出不了也能固守本土市场,而现在韩剧全面转网,其他国家的电视剧增加一块,就代表了韩剧的份额会减少一块。

另外,文化输出事实上是有着以点带面的特性,也就是说一个作品大火,就可以带动起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可能有人就会说,我一部越南剧都没有看过,谈越南剧文化输出不觉得可笑吗?

其实这就与中国早几年类似,缺乏一个爆点,在爆点前,或许中国已经生产出很多优质的电视剧,但这个爆点没有出现,外国人可能就是一部中国剧都看不见。

中国时装剧的爆点其实就是《微微一笑很倾城》,在此之前中国时装剧在海外多是小打小闹,我观察过就是这部电视剧之后的中国时装剧,即使很多质量上没有《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高,但在海外的输出能力依然成倍的碾压这两部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就是中国时装剧的爆点。

韩国也一样,BTS就是韩国偶像团体的爆点,因为有了BTS,韩国之后出现了BLACKPINK、TWICE才能在欧美国家有着完爆superjuior、少女时代、东方神起、EXO数倍的人气,但BLACKPINK单论质量真的比少女时代更高吗?不见得吧?其实就是吃了BTS这个爆点的红利。

台湾偶像剧的爆点是《流星花园》,之后也让台湾迎来了偶像剧的黄金十年,韩剧的爆点则是《冬日恋歌》《蓝色生死恋》,好莱坞大片的爆点是《侏罗纪公园》,特点就是在爆点之后,即使是糊弄观众的烂片,一样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

《微微一笑很倾城》把中国时装剧在海外的输出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像《三十而已》《全职高手》等非爱情剧的中国时装剧才能伺机出海。

同理像越南、泰国这些现在看来与韩国不能相提并论的国家,其实并不是没有发展,他们也在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到下一个爆点的诞生,可能也就是那么短短一两年的光景,现在看来还是潮流代表的韩剧就会成为以后人们眼中的洗剪吹,现在看来土挫丑的中剧、泰剧、越南剧会跻身成为亚洲潮流的新代表。

韩国这个国家马上就要全面老化,一个老人遍地的人口小国还能创造出多少潮流文化的爆点呢?

没有爆点的支撑,就会陷入不进则退的死循环,就算没有中国,也会有其他亚洲国家成为韩流的挑战者,伺机抢夺韩剧手中的肉。

韩流现在的辉煌真的没有很多人想象的牢不可摧。


user avatar   pang-qi-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为韩国政府代表发表了什么不实言论呢。

不就是网友在线敲键盘吗?谁没敲过?


user avatar   bmmxw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评论区的贵族小哥哥小姐姐提醒,补充改正下~

买泡菜是到山东平度,并不是胶州。之所以说是胶州是因为我之前看过个纪录片说韩国的泡菜80%的白菜是买的山东胶白。

然后,其实当时我记得当时去首尔旅行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然后就随团到了青瓦台,然后就被震惊了。

我心里:what?????

这就是韩国的总统府?u sure?? 那就是翻修的城楼和城墙????a u kidding??不是这么儿戏吧?不是吧?不是吧?连我们榆林(19线小城市)的城墙高的1/2都不到,就这样还有几个黄毛老外在那儿拍照纪念??见识到了,见识了…在下,哦不,在上告辞了。。。

然后我同行的伙伴还问我要不要拍个照。他当时没有注意到我的表情么?无语,,,

我表面说:“谢谢不用了”。内心:“就这种拍个毛线呀,我回老家拍不就得了?”

那天我连朋友圈都没法,qswl(九宫格填不满呀朋友们)。我只能把定位保留着,等找到有意思的东西再拍照再发。

得结果整个旅程结束,都没拍到合适的,害,,,

日本其实也是跟邮轮去过很多次,那时候是环日本岛,各种日本港口。什么青森呀,秋田呀(忠犬八公的秋田犬),小樽呀(岩井俊二情书中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儿),舞鹤呀,函馆,金泽,神户(给牛听音乐那个),福冈,横滨(距离东京很近),鹿儿岛,长崎等等。总而言之,日本给人的感觉就是小巧精致很多,也很干净礼貌,但是这个跟大气这个词根本不沾边儿。(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做的大就是一定他们做的小的好)只能说我们的文化就是大气惯了吧。

最后说下,去年记得在B站有人做视频说~中日韩在各自国民心中的排名。

中国~中日韩

日本~日中韩

韩国~宇宙中日

中日~傻B


原答案:

我也想偷呀,可是上次去青瓦台看了那一人高的城墙后我觉得真没必要,太矮了。顺便说一嘴,日本的首里城啥的也是,我也去过,也太矮了,他们估计都不知道西安的古城墙可以开车、骑自行车,差不多四车道宽。

我也想学习韩语呀,可是发现他们祖宗里面学汉语的都是贵族,我为什么要作践自己贵族身份?

我也想吃韩国泡菜呀,可是他们自己都去山东胶州买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胶州,毕竟也不远,还省钱。

我也想整容呀,但是我怕被整的一样引起警察误会,万一别人犯法了我还有可能被怀疑。

我也想喜欢韩国女团呀,可是她们就真的只会穿短裙露大腿,为什么同样都是露,我不选择霓虹国露的更彻底的A微呢?

我也想吃韩国炸酱面呀,但是我发现比起北京炸酱面,他们的面量又少又贵、肉丁还不多,我这一个月工资有点吃不起。

我也想喜欢韩国军人欧巴呀,可是发现他们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时被志愿军摁在地上摩擦,而且好多明星、球星都在想方设法逃服兵役,我崇拜弱者干什么?

我也想喜欢韩国足球队呀,可是看了02年世界杯,我才知道赢球裁判很重要,球员不要脸更重要。我毕竟在国内混,还得要脸,所以学不会。

我其实真的是个open minded person,但是他们确实没啥可以偷(或者学)的呀,他们有的我们都有(干爹除外),他们没有的我们也有呀。

而且,最搞笑的是,连“偷”本身这个行为,我觉得我们都不用去偷,他们特么的甚至连偷都不会。

他们如果会偷就应该知道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个“盗亦有道”的盗跖(zhí)(就是把孔子老人家骂的狗血淋头的那个人),就应该知道偷要偷悄悄儿地来做,哪能特么的大喊大叫地偷呀,那特么不叫偷,那特么叫傻B,那特么叫弱智…


user avatar   dong-yu-71-92-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大家去意大利和德国旅游的时候,是否留意过

很多小城堡,古迹上都会有各国游客在上面刻上某某某到此一游或类似意思的文字

而上面最多的就是韩国文字

当初年幼无知,真的以为会看到很多很多汉字(别问我为啥这么认为)

结果不仅各国文字都有,顶数韩文多……给我看傻了

连NM罗马斗兽场进出的圆形通道里都有……


我想表达什么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沉默的

就像我在威尼斯,法兰克福结识的一些朋友那样,网上闹闹哄哄的看不到他们的言论

但是他们知道汉字,中医针灸,灯笼,火锅,肉夹馍,粽子和端午节

还有很多来过中国,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的人

同样也有很多反感韩国各种行径的路人(永远都忘不了那个拿着喇叭提醒韩国游客尊重他国文化遗产的管理员大叔)


我们看到韩国进行文化输出,往往看不到我们文化那春雨一般的力量。我们看到韩国在国际上正面的评价,往往看不到他们负面的评价


我们要加大力度发展自己,而不是加大力度宣传自己。我们要走出去,而不是简单的喊出去。

很多种子撒在地里,它们看不见,也没有声音,只待东风一顾。夏虫聒噪,而且越接近深秋越聒噪,犹恐西风骤起。


我们的反驳,只要是甩图片,文字,历史记载的,韩国那帮窃客就只有喊叫的份了,现在资料那么丰富,横向历史记载那么多,各国年轻人都俩肩膀扛一个脑袋,大家都不傻。

更何况还有一个亚洲文化输出王者——日本,在各种场合为韩国窃客们釜底抽薪


假的永远真不了,错的不可能永远存在

这就是这个世界最大的真相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我们偷的,不服就来北京拿回去吧。


user avatar   ni-fei-ta-li-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的,因为如果中国成为最发达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都已经成为了最强,当中国的文化引领世界的时候,那么国家就会有意无意的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观念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就想现在的美国。这是一个国家强盛起来的象征,也是保持自己霸权的一个方式(别说什么和平崛起,这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太平洋虽然大,但是他只能卧着一条龙)。


当中国成为最强者的时候,白人会被歧视,中国会变得自负,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其实很强大的,从古到今都是。咱们大天朝在古代的时候不是也称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的部落为蛮夷吗,即便是到了清朝都快要死的时候也依然说着师夷长技以制夷,注意,是夷。宁愿骨头被打碎,也不愿意底下高贵的头颅,这是一个民族崛起的根本保证,永远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梦然想到这几年经历的思想变迁,我怎么感觉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大家想想中国从开放初期的对西方无限崇拜,到现在的对西方的某种嘲讽,这才是多少年的时间,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就已经经历了90度转弯

前段时间高晓松被喷偏向西方说话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转变,这一方面和中国年轻一代变得越来越自信有关系,也和高晓松他们出生的时代有关系,他们在树立自己人生雏形的时候碰到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情,那就是共产主义的崩塌(苏联没了),欧美文化和思想横扫整个世界,说实话现在想一想当时的那个环境里的中国人听绝望的,因为差距太大了,大到了让人绝望的地步

举个例子,苏联解体的时候爆发了海湾战争,那场战争美国人告诉世界战争还可以这样玩,新时代的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场战争将整个西方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科技、思想差距赤裸裸的摆在了台面上。所以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导致了他们对西方实际上是有点崇拜的,(其实高晓松算是那一代人里面相对来说对西方仰视程度比较低的,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因为他自己也在感受这么多年中国的转变)

同样的。人都是一波一波来的,当中国崛起改变世界的潮流其实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一代人而已,那白人至上的这种思想转变为中国人至上其实也就一代人的时间而已,

归根结底,这东西需要实力的证明


这么多的赞没想到,既然大家有兴趣听那就在说点题外话

这次的疫情真的是对中国的利大于弊:

利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制度

说实话这次的疫情之前中国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对美国开始发起了挑战,但是西方世界长达数百年的影响不是那么好转化的,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才参与到世界事务中来,其影响真的很小,仅仅是局限于东亚地区,而西方的思想文化依然是整个世界的主流。这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人家几辈子的积累凭什么你数十年的寒窗苦读就能超越,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次疫情(截至目前为止世界感染人数已经破亿了)却给中国提供了露脸的机会,这个机会真的很不容易,它一下子将中央集权这个制度的优越性直接展示到了全世界的面前,疫情面前中国的人员组织速度,物资输送以及人员配和和西方世界的混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美国,毕竟美国是西方世界的领导),所以数百年来的政治制度的最优解(民主)开始有了松动,毕竟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很明显当前世界能抓老鼠的当然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这次疫情是中国拓展地缘政治利益的一个绝佳机会,当前中国的疫苗已经问世,这个时候一手拿着疫苗,一手推广自己的影响力,岂不美哉。

第三:这是中国发展自身的一个绝好的机会,经济的发展不光要有出口,还要有内销,美国之所以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经济的的消费能力,美国超强的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国将来也会走类似的道路,打造一个超级消费市场,借助经济来扩大政治的影响力,疫情的到来直接将世界其他国家的消费能力一下子就直接干没了,但是中国因为控制的号,那现在为什么不开始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具有经济内循环能力的超级消费体呢,借助超级消费体的经济来推广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不要太爽

第四:那就是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早点实现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愿望可以提前实现了,这也是最直观的好处

第五:说实话一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技术能力感觉应该会焕然一新(毕竟作为当前世界的工厂,当其他国家停止了转动,那么自然而然就只能将先进的制造能力向中国转移)

弊端:

前一段时间金刻羽被喷的很惨,但是感觉那姐妹无比的冤枉。具体为什么冤枉,我这样来解读一下。

她说中国应该支援世界防疫物资,当时好多人说她屁股决定脑袋,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是必须的。不知到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疫情让其他国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太依赖中国了,特别是制造业,一个疫情的肆虐让其他国家明白了全球化不是只有好处的。他们突然间发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世界离开中国玩不转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一个离不开的美国就够了,但是现在又出来一个中国,任谁都不想平白无故的多个爹,那怎么办呢,简单,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强吗,那我就自建产业链(不是全部建,是有选择的建造),这个现象说实话对中国的影响挺大的,制造业对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很大,更别提咱们国家还在制造业升级的阶段。那这个时候中国怎样做才能阻断他们自建产业链的想法呢?简单,支援。(一个非洲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援助杀死了非洲。因为大量的援助让当地的工业会破产的,毕竟有免费的谁还愿意花钱呢?)。进行强力的支援,借助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向他们倾销防疫物资,直接将它们想要自建产业链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让他们的制造业胎死腹中。并且在支援的时候还能赚钱(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再便宜也不可能比之前的便宜),还能向世界宣传自己,打造自己大善人的形象,又能够促进自己制造业的发展,还能借助防疫物资寻求政治利益,这简直就是一箭五雕的事情,但是金刻羽提出来之后直接被喷的微博都关闭评论了。真心觉得这姐妹听冤枉的。直接被一圈无良的媒介给冤枉了。

上面说的弊端就是疫情让世界开始有意识的摆脱中国制造,这是对中国的一个小小的挑战。

弊端二:

中国再也不能韬光养晦了,一个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影响力,自然你就不能按照之前的路子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我们和西方世界的对立就变得更加的尖锐了(思想文化军事)。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享受到的好处的就要减少了,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弊端。(美国对中国企业开始进行制裁就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弊端三:这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弊端

那就是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记忆中挺大的,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扩大我们本就不容乐观的贫富差距。这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需要思考的事情。毕竟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史证明了一件事给,那就是只要中国不自己内乱的话他就是老大。说实话贫富差距这个对任何一个想要逐鹿中原的国家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你在保证竞争力的同时就很难保证财富分配平衡,反之也一样,所以怎样去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一个很是棘手的问题

弊端四:

疫情加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中国的参与了,但是需要问一句的是,中国自己有没有做好这个准备呢?我想还没有,毕竟疫情是突然来的

上面就是我补充的,都是瞎写的,大家就权当乐子看看就行了,别喷我就行。哈哈哈


再说一点,刚刚看到消息,中国2020年新生儿仅有可怜的1000万人,中国人口锐减将会成为中国将来最为头疼的事情,这个也是东亚三国最为头疼的事情。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一个比一个感人,但是美国的人口可是一直在增长的。

说句实在话,没有人,一切都玩完,还什么复兴,人都没了复兴还有个屁用


user avatar   rui-rui-rui-zhui-dui-rui-r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lu-liang-17-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天不生教员,万古如长夜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在说悄悄话的宫女


对同伴使用屁屁攻击的宫女


入宫,开始表演的转场很好看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第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二段黄梅戏《天仙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三段豫剧《花木兰》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相关话题

  汉服能否成为国服?为什么很少见到中国官方推动汉服作为民族服饰的举动? 
  如何评价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文化及舆论方面却没有同步实现相应的认同和国际影响力? 
  如何看待韩国社区推出「生孩子免租金」政策,生两个孩子最高可免 10 年房租? 
  有哪些有趣的地名? 
  日韩经济失速后,他们的年轻人是怎么想通的? 
  日本韩国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什么这两个国家的学校没有压榨学生体育美育以及非应试科目的时间? 
  扫黄有意义吗? 
  日本政府應不應該驅逐日本境內的共產主義者? 
  日本和韩国人对于在日韩生活的外国人不说或说不好敬语这件事容忍程度高吗? 
  娶个洋媳妇儿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前一个讨论
中医在国外有怎样的地位?
下一个讨论
现在的医生为什么都不愿意治疗不在他这里手术的病人?





© 2024-12-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