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版:
如果是在理论空燃比下做到了43%,的确是国际一流水准。
如果是在稀薄燃烧下做到的,属于近几年咨询公司方案的正常水准。
细节版:
如果只看参数,非业内人士看了估计会觉得这发动机功率又不低热效率又高,简直吊打各路国际大厂。
然而做过发动机热效率开发的从业者仔细研究一下各项参数就能看出一些猫腻。
比如用问题描述附图中这些大家基本上都已经用上了的成熟技术(包括好多人在吹的取消轮系,丰田早就在用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这是比亚迪的创举一样,什么降维打击都出来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然后仅仅是把压缩比提高到15.5以后,用92号油在理论空燃比(λ=1)的时候做不做得到43%的热效率。
结合我手头的相关资料和公开论文,我认为在理论空燃比下基本不可能实现这个热效率。以比亚迪目前给出来的发动机参数,我猜测有极大可能性比亚迪在测量热效率的时候用了稀薄燃烧的标定。
因为热效率测试毕竟只是个中汽研用来赚外快的业务,没有相关的测试法规来保障测试过程的一致性,比亚迪想钻规则漏洞搞个稀薄燃烧的标定来做热效率的宣传没有人能在法律层面指责他。但如果比亚迪真的是用稀薄燃烧做的热效率实验,这种行为其实某种意义上是虚假宣传。因为我相信量产车上他们必然不会上稀薄燃烧,毕竟目前工程上还没有手段能解决稀薄燃烧的排放问题,所以在量产车上的发动机热效率大概率是没有43%的。
当然如果比亚迪已经研发出了能够解决稀薄燃烧排放问题的后处理装置的话那我们只能跪下唱征服了,然而据我所知比亚迪似乎并没有尾气后处理装置的自研能力。
对了,如果比亚迪真的用理论空燃比就做到43%的热效率了的话我建议他们赶紧发点论文让老外们见识一下中国车企的高超技术力,扬我国威。
PS:基于某个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是没法正常交流的,本答案的评论区关闭。
人家凭本事进的大厂,凭本事卷来的高薪,凭996/007的付出赢得的身价。
怎么到了有些人这里,就成了被大厂高薪惯坏了的年轻人?
开不起高薪,不招大厂离职的年轻人即可。
没必要过来硬踩一脚。
年轻人拿高薪不好吗?年轻人拿高薪不对吗?年轻人拿高薪何错之有?
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不是年轻人赚的多,而是年轻人赚的太少了!
因为年轻人赚的少,尤其是相比于高昂的房价来说。
所以他们才会觉得没有希望,而在年轻人赚的多的时代里,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