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容易一下子就区分出来专业人士和业余的情况(养过细胞的我又仿佛回到了被细胞支配的艰苦岁月)。
因为很多人只知道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却忽视了这个能力是有前提的。
必须是:体内,有血管供给。
而在体外培养,癌细胞是不会无限增殖的,养过癌细胞的都知道。
记得我当初养细胞的时候,如果不及时换液,很快细胞就会批量的死亡。即使换液了,如果平皿长满了,也会死亡。
为什么呢?
第一、癌细胞在体外并不能形成立体的结构
很多人以体内癌细胞会形成肿瘤,就误以为在体外也会形成肿瘤,这个完全不是一回事的。
一般学术都会说癌细胞不会有接触抑制的,所以可以无限生长,但是现实中却发现,实体瘤细胞基本上都会长满后就不生长了,也不会堆在一起,而是开始死亡。
究其原因在于癌细胞还是很机智的,它们会分泌一些信号蛋白,这些信号当达到一定密度时,癌细胞就停止生长了,哪怕你供给营养也不行。
第二、3D培养也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能有的人会想,既然水平抑制了,那么让癌细胞获得上下空间如何?事实上现在早已经有各种3D培养癌细胞的措施了。
但是很遗憾的是,癌细胞依然不可能无限生长。
究其原因在于:癌细胞内部缺营养了。
随着癌细胞密集生长,如果形成一个立体结构,那么表层的癌细胞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但是内部的癌细胞就惨了,他们根本抢不到氧气和营养,结果就是内部癌细胞活不下去开始死亡了。
可能有人会想,为什么体内的癌细胞可以呢?
这是因为体内的癌细胞可以长出血管,但是体外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因为细胞类型不同啊。
血管是需要内皮细胞生长的,而癌细胞比如乳腺癌细胞那是乳腺细胞啊,不是同一类细胞做不到。
(其实现在有一大类抗癌药物就是针对肿瘤血管的哈,断肿瘤的营养,典型的就是VEGF/VEGFR类药物,有好多种)
如果你想着把细胞疏散开最后给内部供给营养,那就是一个一个细胞培养了,和一盘散沙有什么区别?
接下来就来到一个重要的议题了
既然癌细胞体外不能无限生长,那么为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癌细胞株?
比如海拉细胞(宫颈癌)MCF 7(乳腺癌)等细胞系呢?甚至海拉细胞系已经快70年了吧?
答案是,科学家又不是人傻钱多的类型。
第一,我们可以分开培养啊。
比如快长满一个平皿了,就一分为二,接下来继续培养,这样一直分下去,就不用担心一个平皿上的癌细胞长满最后死了,所以全世界都可以一直培养,无穷无尽。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这样子,那岂不是要累死啊,一直分一直分,花钱不说,要是哪天忙的累了忘了怎么破。
没关系。
第二,我们还可以冻起来啊
细胞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冻起来保存,你不想做了,直接把癌细胞收集起来丢到液氮里保存。
等哪天需要癌细胞了,再取出来复苏就可以了。
冰冻细胞能保存多久的能力,目前没定论,甚至有人认为可以到永久。
顺便,其实癌细胞不好养,有那份心思,养菌更容易,想想细菌的恶劣环境,酵母人人都能养,哪像养细胞一样天天累成狗。
——————
写到这里,午睡睡意都没了。
翻开尘封的硬盘里,找到了当年养细胞时候做的实验数据
还列的长长的list来记录培养细胞的计划
一声长叹。
虽然如今依然在坑里,但是还是不后悔从实验转向生信,后者,至少,自由。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台湾、香港的主流思想,是被大陆革命洪流扫出去的枯(L)枝(a)败(j)叶(i),与当地的殖民地文化传统奇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大陆人很难理解的思想模式。
台湾人那种想认爹的心态是深入骨髓的。
下面有人说所以港台人鄙视大陆。
他们的鄙视是:你大陆仔竟然想和洋人一争高下,你大陆人有这种想法,还是人吗?不把洋人放在眼里,真不敢想你们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你们不怕洋人,说明你们是猪呀。
他们几十年受国民党的宣传:如果不是苏联支持四野几百辆坦克,几千门大炮,现在大陆还是国民党的天下。
所以他们对苏联(俄罗斯)的仇恨与恐惧是刻在DNA里的。
他们从没有什么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概念。
参见电影《英雄虎胆》台词:伟大的盟军朋友在仁川登陆了,我们就要赢了。
请你问他:一野才2万人,没有任何苏联武器,怎么就能把胡宗南20万灭了?
我早就反复说过:毛主席尽管宣传工作做的好,但是毛主席从来不指望靠宣传让蒋介石加入共产党。
这些le se,不要对它们抱有希望。消灭它们!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