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巴巴罗萨计划? 第1页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巴巴罗沙整体没有问题,1941年德军总计消灭了440万苏军,要知道开战前苏军总人数包括远东、中亚地区的部队也不过330万左右,超额了33%。巴巴罗沙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极强的动员能力,从事后看,这就要求德军方面必须不能出一点差错,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关于基辅分兵早就是在网上讨论了20多年的月经问题了,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认同,如果放任70多万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群侧翼,不及时歼灭的话,仅靠中央集团军群自身向莫斯科突击,一旦苏军发动20万甚至10万规模级的侧击,对于中央集团军群就是个灾难。而当时德军的战略预备队已无,行动开始时是魏斯的第2集团军,此时已经投入基辅方向,无法从后方抽调部队来应对这个可能性。

另外一个很少人提到但对中央集团军群很重要的现实是,斯摩棱斯克战役耗尽了中央集团军群的储备物资,坦克发动机等也有大批需要更换,全部问题解决大概需要2个月。除了古德里安外,其他部队实际上很难继续进攻,这也是决定让古德里安南下的一个重要考虑。


user avatar   xiao-xia-yi-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1941年12月以前,巴巴罗萨计划可以说是9成成功的,然后朱可夫的战略和T-34改写了历史。

此时,苏军的实力是,总兵力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德军共有170万人(当然,这是包含所有仆从军和后勤人员的数字,德军战斗步兵没有纸面上那么多),13500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

换句话说,莫斯科反攻开始之前,德军不仅兵临莫斯科城下,而且苏军在传统意义上而言是不具备反攻能力的,因为当时苏军的总兵力甚至还少于德军,技术装备除了飞机之外(苏联当时飞机性能远不如德国,冬季作战空军也几乎没用),坦克大炮无一不是比德国少。

而且众所周知,41年战术上德军总得来说是明显优于苏军的,以较小的损失全歼了几百万苏军,到了莫斯科城下的时候,在苏联竭泽而渔征兵并且还调动了一部分远东兵力的情况下,总兵力已明显高于苏军,其实已经是大优特优的局面了。在之后4年的战争中,德国从来没有过如此有利的兵力和技术装备对比。

然后很多人肯定就要问了,那咋还输了呢?

比较个人英雄主义的说法是,朱可夫采取了正确的防御战略战术,在10-11月最困难的日子里,命令前线的集团军一步不退,坚守阵地,摁住手中的预备队生力军不动,尽量用前线各集团军去消耗德军宝贵的装甲精锐,创造了战术和战役奇迹。

相对整体一点的说法是,德国人此时认为自己很快就要赢了(如果占领了莫斯科这个最大的交通节点,苏联肯定无力回天了),战术开始变得粗糙,认为一换一也值,也就是很多人喜欢说的比烂,只要俄国人先倒下就可以了。加上天气恶劣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以及苏军因为保卫首都士气暴增,寸土必争,使得德军的推进越来越不顺,到11月底的时候,打光了绝大多数的可动坦克,并且战斗步兵也损失惨重。此时德军一步步逼近莫斯科,但是部队已经筋疲力尽,由于地面全是冻土,既没有修筑什么防御工事,也没有做防御准备

然后就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段子了,德军的坦克(1100多辆)要么被打坏待修,要么在冻土中无法开动,而苏联T-34不仅性能较优,而且在雪地里行动自如。但是就算德军没有坦克,没有防御准备,还有那么多步兵呢?苏联以110万攻德军170万,而且步兵素质还低于德军,怎么可能攻得动?

这个时候德国在军工准备上臭名昭著的恶果(比如古德里安一直吐槽说,打波兰甚至是1号为主力上战场)就完全暴露出来了,德军步兵师当时装备的大多是号称”敲门砖“的37mm反坦克炮,对T-34可以说是毫无抵抗力的。


说到莫斯科反攻的场面,其实也有点喜感,苏军不仅总人数少于德军,并且步兵战术依然是1941-42年那样,很多地段进攻战术都很差,伤亡大大多于当面德军,所以德军很多地段守住阵地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苏军主攻的关键地段,坦克完全突穿了德军防线,德军大部队的侧翼完全暴露,所以也只能跟着步步后退。

当时朱可夫、科涅夫一共才多少辆坦克?700辆,而且还不全是T-34和KV(按照俄文wiki的说法,重型和中型坦克的数量为222辆),可以说就是这700辆坦克的突击,竟然压得百万国防军节节败退。在战役过程中,德军有个步兵师更是在坦克猛冲下崩溃了,士兵高喊着”俄国人来了“毫无秩序地向后方溃逃,当时被认为是整个普鲁士军史都罕见的耻辱。我后来发现一点,西方将领对科涅夫特别服,甚至还认为他战术水平很高超,可能就是莫斯科反击战(加里宁方面军此战攻城略地最多)开始的印象。

最后是大家很熟悉的场面,德军侧翼完全被打穿,部分大兵团被合围,但莫德尔仍然守住了勒热夫突出部。


此后德军虽然止住了冬季的灾难,逐渐稳住了中央集团军群战线,但是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大量的苏军援军已经将中线填得满满的,再加上逐渐海量生产的T-34仍然对三号有一定质量优势(之后,三号坦克普遍加了一层前装甲板,再加上德军装甲部队有无线电优势,T-34对于三号的优势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但总的来说T-34在42年仍是较为优秀的坦克)。

没记错的话,42年春季以后,德军中线对苏军坦克、步兵开始都不占优,就算德军素质优势再大,也不再具备战略进攻莫斯科,直接结束战争的能力了。

剩下的唯一选项就是打苏军较为薄弱的南线,可是广阔的南线堪称侧翼无底洞,最终直接导致了斯大林格勒的惨败。

换句话说,巴巴罗萨计划在战术方面是很成功的,使得莫斯科决战前苏联差一点就把血流光了,但是莫斯科之战德军战术表现的拙劣(也包括装备方面的)葬送了之前的一切好局。如果要说有问题的话,可能是德国对苏联的整体战备都出了问题。


再深层次一点说,二战不愧是坦克的黄金时代,德国人运用坦克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也为第三帝国毁于敌人坦克的突击(后期苏军的坦克军更是名噪一时)埋下了伏笔。


user avatar   frank-xiao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看过战前双方的兵力和技术装备对比,以及战损比之后。

以战争最终结局去判断巴巴罗萨计划的成败与否是一种简单而无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如果你是希特勒,1941年不进攻苏联,行不行?
  2. 如果你是希特勒,必须要进攻苏联,换一种别的打法,行不行?

针对第一个问题,

(1)作为一个一战老兵,希特勒非常清楚美国参战对战局的根本性影响,也曾非常明确的指出,德国陆军一次只能在一条战线作战,如果1943年以前无法打败苏联,那么西方的力量将足以强大到扭转战局的程度。届时两线作战,必败无疑;

(2)战前苏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完成扩军和机械化兵团的重建。如果让苏军于1942年按期完成重整,苏军的数量优势会更加明显,而德国的质量和经验优势则会被一定程度上抵消;

(3)在法国战役结束后,德国油料储备从峰值开始逐年减少,当时全球70%以上的油料产量被美国控制,其余油料产量中,除了苏联的巴库油田,德国已经不可能获得任何新的油料产地。德国的战争能力会随着油料储备的日益枯竭而逐渐衰减,而苏联和英美完全没有资源困境;

(4)在高福利+高军费开支的财政结构下,纳粹经济实际上是一个无法实现自循环,需要不断通过新的经济资源和财政资源填坑的旁氏游戏。作为一个资深历史爱好者,基于一战的历史教训,希特勒不敢过早将德国经济完全转入总体战战时轨道,事实上纳粹也是所有二战主要交战国中实行总动员最晚的。而德国海军孱弱的实力,事实上严重限制了德国向海外扩张和维持占领区的能力,进而限制了德国的战略选择。而德国的强项陆军,只有投入到苏联方向,才是唯一可能长期解决德国经济和资源先天不足的方案。拿不到新的财政资源,德国庞大的武装力量也会因输血不足而严重萎缩,而苏联的三五计划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工业实力特别是军事工业实力正在迅速加强,就资源和工业能力的此消彼长而言,时间明显不站在德国这一边;

(5)在法国战役+东方战线建立后,苏德两国已经将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瓜分完毕。尽管我并不认同某些西方评论家所讲的苏德同为一丘之貉,但在战前苏联确实是以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苏德两国在巴尔干、芬兰、地中海等问题上互不信任、冲突不断,而轴心国提出的邀请苏联加入轴心国联盟的提议也并没有得到苏联政府的响应。德国的优势在于备战早、军事思想较为先进、军官和兵员素质高。因此,对于苏德双方而言,时间是苏联的朋友而不是德国的。而1941年苏军正处在大整编之中,战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大清洗带来的负面效果仍然十分显著。对德国来说,如果不立即发动侵苏战争,那么德国将不得不把自己的安全和利益寄托在斯大林的善意上,而这显然是希特勒不能容忍的。事实上德国早在法国战役之后就计划侵略苏联,只是由于战略大转移+季节的限制,不得不拖到了1941年。换句话说,如果德国是在3月而不是5月发动西欧战役的话,苏德战争在1940年而不是1941年打响对德国更加有利。

针对第二个问题,

只有一个结论:普鲁士军官团路子的人话最不可信。

恰恰是他们让希特勒的独裁统治最终确立,恰恰是他们成为了德国侵略扩张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恰恰是他们的判断失误强化了希特勒对中下层军官和民众的神话故事,恰恰是他们的软弱与无能才想出了1944年企图通过背刺妄想和平结束战争的馊主意。

低估斯大林和苏联的并不是希特勒,事实上斯大林也许是希特勒最敬畏的同时代政治家。正因如此,他才一定要急于抓住力量对比对德国有利的时机尽快发动侵苏战争,而不能给斯大林更多的准备时间。真正低估斯大林的是哈尔德、博克、约德尔这帮普鲁士军官团出身的人,他们相信一战时东线的胜利可以轻易重演,相信“临门一脚”的神话。而当德国人踹出一脚没有踢翻苏联反而踢到石头上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要么灰心绝望,精神崩溃,要么忙于甩锅,甚至还主张撤出苏联,并企图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希特勒了事,完全忽略了自己作为参与核心决策的极小众之一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事实上,在第聂伯河大放血后,东线已经出现了全面崩盘的迹象。如果不是因为希特勒的坚持和意志力,以及几个党卫军尖刀部队四处救火,德国根本坚持不到1944年结束。当然,这对人类来说,确实是更大的悲剧。

二战时期德国日本的扩张极盛时期,基本已经打出了就他们本国国力而言的极限战绩。事实上如果你看过1942年的地图,而又清楚的了解两大阵营的实力,你很难相信战局的发展会呈现当时那样轴心国全面占优的状态。对比人口、幅员、主要工业品产量、粮食、资源等战争要素,轴心国国力完全被同盟国碾压。在科技水平没有代际差距的情况下,数量碾压的结果就是实力碾压。除非轴心国可以打有限战争,只要打总体战,必败无疑。

而德日两国的战争罪行和意识形态,则彻底断送了他们打有限战争的一丝可能。


user avatar   you-ran-de-me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去问十个人法国战役时没有英吉利海峡拦着德军能否横扫英国?

其中九个人会告诉你:英国危矣

还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这不可能

但就是没人告诉你英国能挡得住德国


user avatar   ti-si-lei-er-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去问十个人法国战役时没有英吉利海峡拦着德军能否横扫英国?

其中九个人会告诉你:英国危矣

还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这不可能

但就是没人告诉你英国能挡得住德国


user avatar   zha-wei-ye-xiao-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民党阵营有没有人军事能力比他强的?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苏联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如何看待脸书删除苏军在柏林城头插旗彩色照片:违反社区规定? 
  德三最后几百万武装力量的抵抗力度是不是非常弱小,意思意思就完了? 
  如果叶利钦没有参与解体苏联的活动,没有发生八一九事件,戈尔巴乔夫能否挽救苏联? 
  二战德国为什么会选择在1941年,为什么又会选择在1941年6月底进攻苏联? 
  苏联解体后的国力都去哪了? 
  二战轴心国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若是乌克兰成功加入北约,俄罗斯会不会沦落到被北约入侵? 
  为什么总有人把苏德战争德国的失败归咎于冬天? 
  那群指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请问俄罗斯开战前的更优解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作为圈内人,金融圈到底有多乱?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没有水平导弹发射单元?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