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假装同性恋向父母出柜」的实验? 第1页

  

user avatar   ku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群智障。

这就是我的评价。

怎么说呢,人要了解别人。

如果说家长面对孩子十几年,不了解孩子算是失职的话,孩子被家长养了十几年,不了解家长也是失职。

反正我完全知道做啥事情我爸妈会生气,当然也有不得不让他们生气的时候,比如说和 Ex 交往的时候。

关键在于:你要知道,你会面对困难,然后去解决这个困难。

这群男生玩一样的去弄,连自己家长会有啥反应都不知道,我真心希望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原来家长是很难接受同性恋的”,还有“原来自己是可以这么弱智的”。

顺便一说,其实如果他们自己要是真的是同性恋的话,估计反而更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了。

只能说,他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还暴露了其实自己一点都不理解,甚至也是歧视同性恋的


user avatar   dubuqing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搞这样的实验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实验后对参与者的心理疏导。

我想参与这个实验的人都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同性恋的群体和个人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生存压力,经历过这一切的人,应当反省的不是父母对自己是否全然地爱,而是应当去同情那些性取向与自己不相同的人,真正地关怀和认同这些人,这才能够赋予这个实验最人性化的意义。

下面再谈谈这个实验。

从这个实验的设计来讲,其目的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无论你以何种方式,何种态度来考验人性都是极为愚蠢。

如果从一开始,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去体验同性恋者在中国的生存状况及他们所面临的情感压力”那么这个实验就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目的,会使得参与才深刻地对同性恋在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观察,而当参与者抱着这样的目的的时候,就会以旁观的身边来观察自己所经历的一切,观察父母的反应,如此就不会产生心理伤害,因为他在客观地观察。

但是当你的实验目的是错误的时候,就会选择错误的参与者——所有这些参与者,都深信着父母深爱着自己,开明乐观——这其实意味着他们的父母对他们非常宠爱,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少会拒绝他们,这就使得他们误以为“无论我做什么,我的父母都会爱我”,问题是你要搞清楚,你的父母是人类,他们不是神,人无法给予你幻想中佛陀的爱或上帝的爱,这种爱是幻相,实际上并不存在,就算是佛陀,也会设置戒律,也是有惩戒措施的,也就是说,即便是释迦牟尼佛,也并不是你的一切他都能包容,并且都会包容,严格地来说,有这种幻相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本身就不是心理非常健康的人。

所以,当一个人执着于“无论我做什么,我的父母都会爱我”这样的幻相的时候,父母的拒绝就成了巨大的打击,但实际上,他痛苦的来源是他内心所执着的幻相破灭了,并不是因为父母拒绝他,他才会痛苦,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拒绝他,他都会痛苦,尤其是跟他有亲密关系的人,包括父母和配偶甚至于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人错误地解读了“爱”,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我的个案曾经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万老师,爱不是百分之百地包容吗?那她爱我,不是应该百分之百地包容我吗?”提问的是一个标准的彼得潘综合症患者,而且可怕的是他正朝向反社会人格障碍退化,他问题中的“她”也并不是他的妈妈,而是他的女朋友,于是我问他:“那你有没有包容她呢?既然你爱她,你有没有百分之百地包容她呢?”他沉默了。呵呵……当一个人渴望得到对方以百分之百的的包容所给予的爱时,这个的心灵状态不过一、两岁而已,因此,一个一、两岁儿童心态的成年人,是没有能力爱其他任何人的,他只是等着被爱。

爱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包容,有的时候惩罚也是爱,只不过那是透过恐惧而传达出来的爱,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透过恐惧看到爱,如果你没有能力,说明你还需要成长。

所以这个实验的设计者、参与者、老师,都没有能够明白这件事,所以也没有办法打好预防针,更没有办法去处理这种伤痛,甚至于因为所有这些人都有着“爱是百分之百的包容”这样的幻觉,才导致无力去挽回这样的局面。尤其是对于父母充满了信任的人,他们看不到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幻相的基础上的,而幻相终究是会破灭的。

所以,他们不是没有做错任何事情,他们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在站幻相里看父母,盲目地去考验父母的人性,他们把父母当神,而没有还原成一个人——当他们看父母为人的时候,就会看到父母也会有恐惧,也会焦虑,也会对不了解的事情抗拒,也会态度激烈,甚至是杀人或自杀,因为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他们是人,具备人类的所有属性。

人类面对巨大灾难的时候,第一反应会是拒绝承认,然后是愤怒,愤怒之后开始讨价还价,然后感觉非常难过,最后不得不接纳。

所有人无一例外都会经历这样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有些大修行人会快速过度到“接纳”这个环节。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些癌症患者,或有人突然去世的家庭,他们的反应都是——不可能吧,绝对不可能——凭什么是我?为什么不是别人——如果&**¥@#我会%#&*——情绪低落,很悲伤——接受现实。

对于同性恋者来说,他们的父母也要经历这样的心理转变过程,如果幸运的话,这个转变的会很顺利地进行,但有的人会在“愤怒”阶段停留一辈子,甚至到死亡来临,也会有一些人不断地停留在讨价还价的阶段……

换句话说,这个实验中的父母,其实不过是刚刚进入到第一阶段而已。后面是什么样根本没人知道,所以这个实验设计本身就是对人类心理缺乏最基本的了解,严重地说,这个实验的设计本身就源于无知,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更无知——他们建立在一个没有完成的实验的基础上去得到一个置疑父母的结论,这是很蠢的,而正是这种愚蠢的结论才导致了参与者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才导致把父母的愤怒情绪下的表达上纲上线。

其实,所有养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数次地曾经后悔过,从孩子刚从肚子里出来开始,很多人就后悔养了孩子,然后慢慢才开始适应有了孩子的生活,而后在后面无数的日日夜夜中,都会有愤怒的时候,情绪激动的时候,都会有后悔,甚至于对孩子使用暴力,甚至于会有杀掉孩子幻想……所有这一切,都是正常身为父母,亲自带孩子的人都会经历过的,没什么了不起,但是你经历了这些,并不等于说你就不是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也并不等于说这对父母真的要杀掉孩子,或抛弃他——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会这样做,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即便孩子带来了很多的痛苦、麻烦,但是他们也还是爱着孩子,享受着这些痛苦、麻烦,以及偶尔会出现的喜悦。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之所以无法面对父母的咒骂,说实在的,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太过于宠爱他们,太善于伪装成完美的父母了,以至于这些人无法面对父母的情绪化,简单地说,就是骂得太少了,从小到大,经常骂骂,也经常给予孩子拥抱和关爱,这样孩子才能够正常成长,孩子才会有接受的能力。

再来谈谈父母反对同性恋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一直以来对同性恋和同性性行为是非常包容的,绝不会因为这个人有断袖之癖就全面否认这个人,但是从建国以来,中国人对欧美物质和精神的痴迷、媚外,导致全面丢失了自己的文化,所以,当欧美人说什么东西好,就会认为是什么东西好,当他们说不好,就不认为是不好,这其实是因为对国外物质文明的崇拜而导致了自我毁谤,自我否定,认为中国的一切都应当抛弃,甚至愚蠢地认为物质文明落后,精神文明也会落后,这种自伐直接导致了中国人绝大多数自尊心低下,尤其是看到黄毛老外就矮半头,所以当这些老外说“同性恋是病,得治”中国就出现一大群捧臭脚地人跟着一起喊“同性恋是病,得治”,而且这一群人还是以专家的身份来翻译国外的心理学著作,但其实他们自己未见得进行过心理咨询,只不过英文水平比较好而已,所翻译的内容也未见得原版不动,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相应的删改——在语言转变的过程中,这是难免的事情。而这就会导致迷信权威的人们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这种心理背景下,父母接受不了孩子的性取向也是正常的状态,甚至父母认为孩子有病,也是正常反应。尽管正常并不一定正确,尽管“正常”二字仅代表一种相对普遍存在的现象。

总而言之,父母反对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态度多么激烈,而且越是非常爱孩子的父母,越是难以接受孩子的同性取向,因为他人生的全部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因为他认为孩子是他一生的骄傲,当他有对同性恋错误的认知的时候,这种骄傲就会给他们致命一击,有的父母甚至会因此而自杀——对于性格刚强的父母来说,孩子的性取向无疑决定了他们的生死,但问题其实并不在父母,而是在于整个社会对同性恋者的抗拒,以及专家团队的误导,这样的父母仅仅是误信谣言的可怜人而已。

但是随着人类对同性恋者的了解,随着中国社会必将越来越开放,中国人也必定会越来越宽容,对一个人的性取向也必然会慢慢由“在意”转变为“不在意”,只不过这个转变的过程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直接论断父母对同性恋的态度,这是不公平的——这种结论忽视了父母作为一个人的学习和改变能力。

最后说明,我回答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正是中国同性恋者所经历的一切,他们所体验的情感和生命的压力,正是中国同性恋所经历的,所以这个实验对于参与者而言会造成伤害,但是对于旁观者的我而言,我又一次体验到同性恋群体生存的困境,在此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通过学习去了解,也希望我们能够学会包容与我们不同的很多人。


user avatar   max-king-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

2016年2月21日更新:

感谢点赞的各位和评论区的汉子们!正好这两天我家那位把他的三角铁拿回来了,于是就拍张照在这里作为补充吧。他的主项并不是交响乐,比他装备NB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里面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三角铁、槌和夹子。

三角铁有两个,分别为4 inch和6 inch的。其实一般交响乐用6 inch的就够了,4 inch的用在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中。这俩三角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你可以看到表面那些不光滑的部分,都是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坑,所以每一个不同位置的音色都不一样。

槌有十几根,有金色有银色有粗有细形状各异的那端是用来敲击的,按乐曲的情绪和强弱记号来选择不同的槌演奏,声音也不尽相同。

那俩夹子是自己搞来的,用钓鱼线将三角铁挂在夹子上进行演奏。夹子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手持演奏时减少对绳子的控制,从而尽量避免对三角铁震动的干扰;其二是可以将三角铁夹在谱台或者别的什么上面,从而可以双手进行演奏,在快速乐章中可以更好的保证效果。


---------------------------------------

以下为原答案:

看到还没人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所知道的好了。以下基本适用于大部分正规编制的交响乐团(主要是美国),越好的团越难越严苛。

信息来源:美国一线音乐学院教师以及他们的盆友口述(很多乐手都兼任教职啊)


1. 背景知识


在交响乐团中,广义的打击乐其实是分为定音鼓和打击乐,这两者其实大致可以看作不同的声部,不管是编制、招聘,甚至是在演员表名字的写法和位置,都相对独立。

定音鼓:顶级乐团中的定音鼓是不兼任其他任何打击乐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每首曲子都演奏且只演奏定音鼓。当然,混迹学生乐团多年的我,表示啥跟啥没一起打过啊 =3=

打击乐:其他的都算在这里。每个人每首曲子的分工都可能不同,一首曲子同时演奏数种乐器是常见的,分工一般由打击乐首席决定。善良的作曲家会把可以由一个人演奏的声部放在一张分谱上。

打击乐大致可以分两类——

旋律类:木琴,钢片琴,管钟,马林巴,颤音琴 (后两种为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但不常使用在交响乐作品中,故列在最后)

非旋律类: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音树,沙锤,响板/棒,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意

大概情况就是如此,如大家所说,其实并没有所谓“专门敲三角铁”的人,但要是因为你三角铁敲得好,老让你敲,那就另说了。由于打击乐声部一人身兼多职,排练演出还是挺忙的!_(:3」∠)_


2. 顶级乐团面试

因为三角铁的演奏者属于打击乐声部,所以其实就是讲讲顶级乐团中打击乐声部的面试吧。当乐团有空缺时,通过各种渠道贴出招聘。招聘启示与其他工作无异,只是多出来一个repertoire list,也就是交响乐片断列表,一般涵盖所有常用乐器。

招聘流程:跟普通工作一样,求职者们将简历连同录有演奏指定交响乐片断的录像(DVD或其它形式)提交至应聘乐团,乐团进行审核和考量后决定final list进行实地面试(Audition),一般4人,最后择优录取。录取人数一般为0~1人。

面试(Audition)内容:上文说到了要考交响乐片断,组成一般是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键盘类木琴和钢片琴至少有一个。曲目选择范围很广,比较经典的有肖七,肖十的小鼓,火鸟的木琴,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柴四的镲,勃拉姆斯四的三角铁,狂欢节序曲的铃鼓等等。

除去交响乐片断,有些交响乐团会有一个键盘乐器solo的曲目要求,一般为马林巴,曲目难度较低(相比独奏,但打好也不那么容易),通常是巴赫(大无或者小无)。

另外,一些基本功也可能是考量内容,例如小鼓渐强渐弱长滚奏、各种乐器的视奏等。

需要一提的是,寄录像阶段的片断和最后面试的片断可能会是两个list,面试的list通常一种乐器有好几个片断,供评委选择,录像的list更为简短(毕竟要看好几百份)。

谁是评委:一个职位,寄来的录像带成百上千,假如你实力运气都非常爆棚的成功进入了最终实地面试的final four,你会面对谁呢?评委一般5人左右,其中三人是基本固定的:乐团指挥、乐团首席(小提琴)以及打击乐首席。另外两人可能在打击乐副首席、定音鼓、木管首席、铜管首席等人之间产生。也就是说,评委里面真正的行家只有2人左右。

评审及结果:什么样才能面试成功?这个问题我跟别人讨论过无数次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在其他工作的求职过程中,我们常说,最重要的是适合。放在这里,我觉得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信我,顶级乐团的招聘到了final four,演奏水平上基本都是神级,那挑的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合适二字。面试其它工作是,这个合适可能体现在性格谈吐、沟通技巧、价格观、甚至是眼缘上面,在交响乐团面试里,可能就体现在音乐处理、用槌的方式和偏好、甚至音色、速度、音量上面。评委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对打击乐的技术不是非常了解,评判的也多半是“此人是不是适合在我们乐团中演奏”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乐团的风格以及个人的偏好关系太大,实在无法一言以蔽之。

为了达到这个“合适”,通常的做法是去找你要面试的团的首席上小课。除去提前认识认识扯扯家常这些隐性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让你了解你要面试的这家乐团的风格,从而对症下药。

至于结果,我上面提到过录取人数为0~1人——没错,很多时候招聘进行了几个月,最后一个人都不会录取。为啥呢?没找到完全合适的呗。说到这个,必须得提一提顶级乐团的待遇:高薪(100K+)、稳定(混到拿tenure之后无法被炒)、轻松(每周工作20~25小时左右,每年8周以上带薪年假)。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招人的时候无比谨慎,非最好最适合的绝对不要,并且绝对不会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打击乐空缺。至于空缺,少一个打击乐是要紧事吗?并不是。大量浪漫时期以前的交响乐作品,只有定音鼓,甚至连定音鼓都没有。虽然美国乐团喜欢演浪漫时期之后的作品以及现代音乐,但是在选曲上面做做功课,抵消少一个打击乐的影响,撑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根本不是问题。


3. 一名致力于投身交响乐团打击乐声部的年轻人的生存及升迁之路

作为一名打击乐手,可选择的道路有很多,进交响乐团是其中的一条。这条路的理想路径是:专攻交响乐的打击乐演奏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 ——〉小乐团打击乐手 ——〉二线交响乐团(如SF,Honolulu)打击乐手 ——〉五大团打击乐手。能跳过任意一环都是生命的奇迹,可以买彩票!

乐团之间的跳槽,纯靠投简历寄录像去面试成功的,大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多都是靠推荐,或是一些其它的机会。这就是一个靠关系的世界啊,到哪儿都一样!顶级团的指挥(其实一般也是乐团的music director),也会跑去看其他团的演出,发掘一些好的乐手,推荐到自己的团来面试。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保证你进入到实地面试环节,能不能拿下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干掉你的对手,打服对面的评委。

混进了团里,就一个字——熬!熬够了年资拿到tenure,不用担心丢工作。想要团内晋升,只有等待。等啥?你前面那个人的退休或者跳槽,这件事,等个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常有。

我好像跑题跑得有点远…… 马上就回来!


4. 三角铁也有春天

如果你要问,看来三角铁一点也不重要,那三角铁到底能不能成就大师?我要响亮干脆地回答一声:能!

Alan Abel —— 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乐器制造家。曾任美国五大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打击乐副首席,执教于Temple University,于1998年入选打击乐名人堂(PAS Hall of Fame)。他所制造的三角铁已经成为他的标志,纯净、清亮的音色让他的三角铁成为了专业领域里最受欢迎的产品。他的学生基本上都走得是进交响乐团这条路,并且有种自带光环之感。

这里引用他入选名人堂时候的一句评语吧:

Many percussionists have a connection to Abel through one of their instruments: the triangle.

然后,在现代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三角铁也不只是一种交响乐团中的色彩乐器了。各种你能或者不能欣赏的作品中,三角铁的用处已经超越了三角铁本来的范畴。有个作品叫Three Angels, 是由三名演奏者,每人三个不同尺寸的三角铁,一共九个三角铁来演奏的。好不好听我就不评价了,毕竟作曲家是个可爱的老头,长相和穿着都像圣诞老人~ ƪ(‾ε‾“)ʃƪ(‾ε‾“)ʃƪ(‾ε‾“)ʃ


说到底,三角铁这件事,没那么玄乎,也没那么简单。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能看完的我敬你是条汉子!

...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相关话题

  6 少年 30 秒洗劫小米之家,警方表示 6 人均为未成年,已全部到案,他们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女儿爱上了动画中的男角色,我该如何引导? 
  如何看待「广西一中学暴力剪头」事件? 
  小孩犯错惩罚面壁思过三个小时,但是因为她一直哭,就可以站了半个小时就不站了吗? 
  老婆怀孕后在农村老家待产。电话里无端贬低、嘲讽我,对我冷漠到极点?孕妇就可以肆无忌惮吗? 
  「河南雪中被冻一夜母女」母亲道歉,称「知晓不能回到高风险地区,也并未报备」,这为疫情防控带来哪些启示? 
  网曝洛阳价值 10 万 1 朵绿牡丹被游客偷摘,公园回应「没网传的那么贵」,游客应怎样做到文明观赏? 
  为啥现在说出真实的亲身经历,社会现实总会被质疑成是虚构故事的键盘侠? 
  必要的恶是善吗? 
  福建惠安两起奸淫幼女案判决了,你认为量刑重了还是轻了?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悉尼大学华裔讲师吴维的辱华行为?
下一个讨论
学医的吃脏器比如卤煮是什么感受?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