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说「没被社会毒打过的年轻人,思想深度就会差一些」? 第1页

        

user avatar   liu-dan-80-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理,别听。

正常的社会不以毒打个人为目的。相反,我们奋斗的目标应该是让这个社会不毒打任何个体,反而给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如果被社会毒打了,只能说这个社会还欠发展。

如果把社会毒打理解为苦难,我只能说不是每一种苦难都有意义。大部分苦难其实带来的都是对人的消磨。

举个例子,我的父母属于运气特别好的那一种,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不是穷苦的人,所以我的父母即便在60年代的生活也不匮乏,没有被人欺负,该学习的时候有条件安心好好的学习,竞争相对不激烈加自己天分不错考到了本科(78、79级),毕业之后分配工作不满意也有调动的途径,一辈子呆在体制内,有小不痛快,没当上领导,但是也没有什么压力,反内卷之王,身体健康,爱好广泛,以至于到了退休之后居然天真的可以。买了套房子居然有抵押还有查封,把我吓到假设了N种不好的可能准备和开发商撕逼,结果我爸妈运气特别好抵押查封恰好到期没有续封第二次去办房产证就办下来了。

我和我爸妈比显然就是受过社会毒打的人了。见过更多恶劣的人性。因此我才知道各种意外来的时候要怎么防范。但是这些给我什么好处了嘛?并没有。这些毒打只是提高了我前行的难度、降低了我的效率而已。我爸妈没受过社会毒打,所以他们前行的阻力小,幸福感高。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准,我爸妈因为并没有费很多力气,所以才有很多余力享受生活。

所以别扯犊子了。苦难就是苦难,被社会毒打大概率是社会不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社会没想为你好,他毒打你只是单纯的因为他不完善——如果不是他坏的话。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把所有的毒打带来的额外的理解都变成创造财富、提升地位的工具。比如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行业,需要在各种复杂、又龌龊又险恶又温暖又伟大的人性中赚钱。这样的话,毒打才会带来好处。但是要获得这样的好处,先要不被毒打摧毁,再要从毒打中领会人性,三要锻炼出坚韧的性格和高风险偏好的选择,最后还要选对行业,才能完成。

作为一枚普通废柴,我还是比较向往没啥出息但顺顺利利的一生。

我愿意为一个不毒打任何人的社会努力奋斗。


user avatar   sjuanxi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的人的确是会差一些,例如这个,


这个,


还有这个,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皮带。为的是子孙后代不用吃这份苦。吃苦不能使人成长。

可以说,现在的中老年人才是最幸福的一代。要么赶上单位福利分房末班车,要么赶上房价非常低的年代。要么生活在体制内,大学毕业就能捧上铁饭碗,做计划经济时代巨婴,要么背个包去上海七浦路倒腾服装就能发财。家里的女人也淳朴,洗衣做饭,天天围着锅台转。

现在的年轻人,房也买不起、女性意识也在觉醒。互联网公司把大部分的工作岗位都吃完了。现在的年轻人才是最辛苦的一代。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已经非常辛苦了。用不着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巨婴站在干岸上挖苦。

还有就是,黄渤老师说过一句话:以前在剧组里面,你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现在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

你要是天天和贩夫走卒混在一起,你每天都会遇到诈骗犯。这些人为了一百块钱能起杀心。你要是天天和有层次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有这种担心。只要你文化水平提高一点,一些市井下九流的苦,就不用吃。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句话大概率成立。但它的成立是绝大的讽刺和悲剧,造成这种悲剧的恰恰是老一辈人(如这位快退休的长者)对教育观念的扭曲。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被社会毒打”是提高思想深度和思维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因为在极小的小时候,长辈、儿童故事、环境一直在跟他们灌输一些社会道德的观念,并把社会和人际环境描述成一种类似完美的乌托邦。

道德教育是对的,但用美颜去描述社会,就会有很大的恶果——当这些孩子成长为成年人时,在他们走出温室直面人生时,他们对将面对的社会达尔文形态毫无准备。

越接近底层,社达造成的“社会的毒打”会来的越猛烈,甚至直接毁掉人生。

幸存的年轻人开始觉醒,开始急冲冲的寻找装备武装自己,由于从未被训练,他们会找不到正确的装备,或者在找寻装备的过程中被公众号、传销、鸡汤、网红、培训等欺骗,迅速迎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社会的毒打”。

让年轻人面对类似的多轮毒打,是一种精神谋杀,不负责任的乌托邦教育,在把没有经过丝毫训练的善良的孩子们送上前线,听任混蛋们剥夺他们的梦想、希望和勇气。

幸存下来的年轻人们则在老去后笑话新的年轻人,你们没被社会毒打过,太嫩。

恶性循环。

我们应该训练出道德高尚但武艺高强装备精良的孩子,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恶狼不会扑上来撕咬,而是会在他们面前颤抖失禁。

这样的孩子的思想深度一定会超过那些“生存下来”的老年轻人。

最后讲个故事。

有个小学班级,40多个孩子。

语文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XX使生活更美好”。

孩子们纷纷解题,作文。题目大多是这样的;

友情使生活更美好。

亲情使生活更美好。

科技使生活更美好。

……

这个班里只有一个孩子不一样,他写的是:

竞争使生活更美好。

以上。

希望未来最后这样的孩子是主流。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们进行提升的途径有三:学习,经验,教训。

通常来说,这三个是相辅相成的。

但有些人既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没有学习的能力与意愿。

于是就形成了依靠教训来提升思想深度的路径依赖。却敢于对别人进行说教了。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像极了一些不愿意和子女好好沟通的父母,这也算是中国子女的悲哀,吃苦受累,惨遭毒打不被理解也就算了,还被骂成吃饱了撑的没吃过苦。不过也没办法,时代又局限性,习惯了先入为主的思维的父母,你让他们放下身段和子女交心,似乎有点难,毕竟,每代人经历过的事都不一样,,没法强求他们能理解年轻人的处境。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来源就是,他们活了大半辈子,赶上了各种机遇,积攒了很多人脉,并且还被体制保护的很好,就算不去面对社会上的新问题,也丝毫不耽误他们的地位和利益。至于吃苦的问题,那就是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前人吃苦的目的就算为了后代能生活的环境更好呀,前人吃苦不就是为了给后人铺路的吗,换位思考一下,我们这代人饱受社会毒打也没放弃生活,本质上也是在给后代探路的,作为过来人,凭着良心来讲,打死也不能让后来人重走当年的老路子了。就算退一步来讲,那批人就算想享清福,关键是他们那个年代的社会也没那些资源给他们浪费呀。最恶心的是,那些前辈们当年吃完了苦,现在还要拉上晚辈们继续走他们的老路,那就是思想多少有点歪了。(我只能说,现在的一些长辈真心是德不配位,总是想方设法让年轻人去走他们的老路子)而且,他们还有一个问题是,对于自己的生活稳定的来源完全没有啥13数,都一个个的以为自己强无敌。殊不知,一旦断了他们的福利和养老金,让他们跟年轻人一块996一块007 ,或者被某集团签订霸王合同的时候,甚至像日本人那样,七老八十了还得拖着身子去干服务业和开出租车的时候,恐怕他们得疯掉。

老一辈的经验或许在他们年轻的时代够用,但是在现代已经是过时的产物了,毕竟,社会节奏和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都是他们那代人所没有的。他们现在看起来活动很舒服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很强,而是熬够了资历,享受自己应得的成果罢了,无非是他们过去吃苦遭罪的一点点回馈而已。

可以不理解年轻人的辛苦,但是请别对他们先入为主式的指手画脚。

而且,吃苦或吃亏是福,也得分人,有些人,不用吃苦吃亏就能总结经验教训了,而有些人就算是吃一辈子苦吃一辈子亏依然还是老样子。苦难,只是推迟你做成事的阻碍而已,没那些没比要的苦难,兴许你早成功了。比如一个单位里走个手续或者去联络别的部门合作干项目都能吃拿卡要的,这是吃苦和考验吗,这是存心恶心人的。许多能一次性成功的事,就是被这些没比要的苦难给耽误了。


user avatar   yi-fa-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被社会毒打过的年轻人,思想深度会差一点,这句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对的,因为很多坑,你不自己掉进去经历一次,你就根本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也不太明白这个坑是怎么回事,更无法提炼出以后如何避开这个坑的经验。

“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这句话经常被很多人反复提起,说的就是那种你经历了让自己很难熬的一段时间,可旁观的人却觉得你岁月静好,觉得你说的那些痛苦感受都是无病呻吟。

直到有一天他自己也陷入到了同样的困境中,就忽然明白了,原来经历这种事情是这种感受。

所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如果你从来都没经历过苦难,那你的思想深度是肯定比经历过的要浅很多的,苦难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别人看过,而你没有看过,你就是学不到一些东西。

郭德纲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一个人活明白是不是需要时间?

郭德纲说,活明白不需要时间,需要的是经历,三岁经历一件事就明白了,活到95岁也没经历过,那也不会明白,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任何气,65岁走在街上,说不定别人瞪他一眼他就气死了。从出生就挨各种毒打,成长到25岁就成铁罗汉了,什么都不在乎!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什么好事。

郭师傅的这段话和题主在问题描述的长辈说的那些话基本上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苦难历练人,可以让人成长。

所以,困难和社会的毒打对于人的成长,尤其是年轻人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是也许多人会就此陷入到另外一个思想误区里,那就是过分强调苦难的意义,以吃过很多苦,经历过很多的社会毒打为荣,觉得那些过去的苦难经历全都是自己的经验值。

实际上,人的成长,苦难和社会毒打只是一个外因,你经历了,体验了,还要从中走出来才行。

很多人一遇到比较大的挫折,整个人的心态都崩了,最后也是被别人抬出来的,那对于他来说,这个苦难除了带来很不好的记忆之外,根本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成长。

有的人经历了苦难,也靠自己走了出来,但他完全是靠自己乱撞瞎试走出来的,事后却把错误的方法当做走出来的经验,这属于犯了归因谬误,对于他来说,从这种苦难获得的成长很有限,甚至还会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用现在知乎上很流行的电梯定律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在电梯里做俯卧撑到达了顶楼,却坚信自己是靠做俯卧撑到达的顶楼,从头到尾都无视电梯的存在,那他在下一次上楼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一个人在电梯外面一直闷头做俯卧撑到累死为止。

所以,人获得成长,拥有思想深度,是一个体验后,得到正确的反馈信息,并且经过自己的反思,才能真正地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值,带来成长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时间或者苦难就一定能带来成长的。很多人一味夸大苦难的意义,那是因为经历过苦难的人,多少都会有一些正确的反思和经验,但是他们却在总结的时候犯了归因谬误。

但个人成长,获得更深的思想深度这件事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所有的事儿都得自己亲身经历一遍才可以,我们明明是有捷径可以走的。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思考,而看前人是怎么做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思考,这种思考如果做得好,也能获得成长的经验值。

比如很多成功人士都喜欢看名人传记和历史书籍,因为可以从前人的事迹中学到很多东西,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能从中看到不同的东西,从而转化为自己独特的经验,获得成长。而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在网上查资料,看书籍变得方便许多了,还有很多活跃在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每天在网上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他们就经常会时不时地讲一些自己过去经历的事情,并且告诉大家,他从这些事情中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样的成长。

我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刷几十分钟的手机,我刷手机的主要时间都花在了各种互联网内容平台上面,哪个平台有我喜欢的前辈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心得,我就去哪个平台每天追着看他们的更新。

比如我就经常在头条上看一个叫做老饭骨的账号发布的做美食的视频和文章,作为一个吃货,我以前很喜欢在短视频上看各种探店类的视频,就为了看看自己居住的城市有没有新开什么好吃的饭店,好有空了就赶紧去品尝,但自从看了老饭骨的视频后,我发现,自己以前很喜欢吃的很多菜,其实都可以自己在家做的,而且有些菜,按照老饭骨教的方法做出来后,反而比很多饭店做得还好吃。这大概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是自己买的食材更好,第二是老饭骨的两位成员,郑秀生和孙立新可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做过国宴的国宝级厨师,他们传授出来的方法,肯定是秒杀很多普通饭店的厨子的。

二位大师常说,做饭这件事儿本来就很生活,很接地气儿,不同的食材和料汁儿多加点,少加点就是不同的滋味,做饭的方法有了传承,就有了文化,也就有了讲究。

我喜欢看老饭骨的视频,除了做饭的方法很独到,也很容易在家里复制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做饭的时候会聊到很多关于这道菜的一些知识,聊着聊着就能聊到自己跟这道菜的一些经历和故事,然后我就能从中窥见二位大师的成长经历,从中学到不少。

比如有一期是做一道很普通的宫保鸡丁,但是二位大师就聊到自己当年刚当学徒的时候,是怎么学做这道菜的,讲着讲着就说到了自己过年的时候要去师父的家里拜访师父,然后各种礼节要怎么做到位,以及平时学习得时候要如何才能多学到一些知识,其中关于宫保鸡丁的一些典故以及一些独特的做法,就是因为他当徒弟的时候表现好,在师父家里的时候,师父亲自手把手传授的。

由此我就知道了,在很多手艺行业,你想要学到真本事,不仅要自己刻苦,还要头脑灵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因为很多的手艺既没有印在教材上,也没有被做成视频发在哪个平台上,而是存在于各种老师傅的心里,你真心跟他拜师学艺,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可造之材,他才会传授给你很多有用的技艺和经验,让你获得加倍的成长。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每次我看到二位大师没有用切好的配菜,而是亲自上场切食材秀刀工的时候,我就会被惊叹道,二位大师都已经功成名就这么多年了,而且年龄都很大了,竟然刀工都还这么熟练,并且还能在切菜这么基础的环节上边切边教给站在旁边的徒弟一些新东西,这些如果没有多年的积累,是根本办不到的。

我也是从中领悟到了,无论是做哪一行,都不能脱离了行业的第一线,尤其是涉及到行业的基本功,绝不能生疏了,大师之所以能是大师,不仅体现在独门绝技上,更体现在许多的细微之处。

我跟很多人说,我在头条上看一个教人做饭的视频栏目,我都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人都不信,那多半是因为他们以前看的做饭视频不是老饭骨这样的,所以学不到,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360行,不仅行行出状元,而且每个行业都会有每个行业的真知灼见,这种经验很多时候是可以被所有人借鉴和学习的,并且进一步内化为自己成长的经验值。

这其实就是我每天成长的一些小秘籍,一方面要自己每天去做事情,体验和成长,另一方面还通过读书和在互联网平台上看别人的经验分享来增加自己的成长经验值,这样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快的成长,拥有更深的思想深度。

以上。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在某些领域的“思想深度”,往往只能在该行当发挥作用,换一个领域或者换一个环境,这些“思想深度”可能就毫无意义,甚至有可能变成思想包袱。

最近在看头条生机大会,主题叫致敬真知灼见,360行行行出真知,这句广告词我觉得完全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思想深度这个概念是否真实暂且不提,但据我所知,任何理论都是在一般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而成的,很少有通过被社会毒打获得的,成天挨揍并不能让人成为搏击高手,挨打只会导致软组织挫伤和淤血,受社会毒打也是如此。

挨打只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而非全部,甚至不能说是主要部分,比如只有国军才喜欢拿死的人多来说事。

从挨打过程中获取积累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要在挨打之余分析自己挨打这一矛盾的实质,剖析自己挨打的原因,思考避免挨打或者反击的手段,对这些手段进行实践,改进,久而久之挨打的次数少了,反击的手段更为纯熟有力了,这样一来才称得上是有一点社会阅历了。

我个人认为思想深度这个概念,其实有点伪命题的意思,因为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经历不同,从中积累总结下来的经验方法也不尽相同,同一套经验方法和社会路径放在一个人百试百灵,放另一个人头上可能就是教人卖户口册,一个人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总结出来的智商高地,放在另一个人头上就是智商洼地。

你跟一个非洲饥民说吃太多了不好,容易三高,这就属于典型的教人卖户口册的行为。

哦对了,顺便一说,其实这种挨打长智商的路子兴许放在某些人身上其实是有效的,但有些人再怎么挨打还是老样子,有些人就算没挨过打也知道规避危险,所以说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尤其不能拿“思想深度”这四个字成为市侩,猥琐,唯利是图和毫无底线的遮丑布,妥协求全从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不应该把妥协求全包装成思想深度,妥协就是妥协,它可以是形势所迫,可以是抉择所致,但是和思想深度无关。

年轻一辈面临的社会环境不同于以往,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速度往往是今胜于昔的,很多时候一些新的形势,新的变化,新的环境,新的矛盾只有年轻一辈才会面对,老一辈的经验和路径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作用有限,他们只是被自己积累下来的社会资源和已经固化的周遭环境保护的很好,他们即使不去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年轻人不同,他们必须面对这些,并且还要在老一辈留下的残羹剩饭里刨食吃,而且他们面对的情况日趋复杂,很多应对方法只能靠他们自己一点点去摸索,摸索必然有撞墙,弯路,跌跟头的情况,这种时候老一辈应该对自己身处的安稳环境心里多少有点数,而不应该以自己对既有路径的路径依赖去对年轻一辈指手画脚。

另外,每一个行当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事方法和行业逻辑,一个开饭馆做勤行和开刀动手术的人,他们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出类拔萃,首屈一指,但是如果把他放到对方的环境中,可能就无所适从如同婴儿。

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后都有可能成为状元,但武状元和文状元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阿木爷爷能做木头自动人偶,王刚师傅能做开水白菜,李瑛医生善于治疗肺气肿,但你如果让阿木爷爷去做开水白菜,王刚师傅去治疗肺气肿,李瑛医生去做木头自动人偶,那显然就十分爆笑了。

这几天看直播,各路神仙都在表演自己的八仙过海绝技,他们都喜欢在表演之余分享自己从自己的行当中获取的事业经验,以及从中总结出来的一整套人生观价值观。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不同行当的人从自己的领域里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就比如上面提到的李瑛医生,他的主治专业是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擅长肺结节和肺气肿,经常搞呼吸系统疾病的科普工作,对于他这样一位专业医生来说,对前沿科技的动态掌握就非常关键,时刻保持学习和钻研的态度尤为重要。

而阿木爷爷则相反,他是传统木匠艺人,行业领域属于具有较高文化附加值的传统手工制造业,对于他来说,本行业谈不上什么前沿动态一说,他只需要保存现有的专业技巧,并进一步打磨现有的技能本身,发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即可。

王刚师傅则是餐馆主厨,他一方面要保留传统菜色,尊重风味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在日新月异的烹饪技法和菜品创新中把握风向,因此必须在前沿和传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三个人,三个行当,三种不同的“思想深度”。

所以说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尊重他人的选择吧,每个人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是不要随意指责他人缺乏思想深度比较好。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说法比较 “难听”。没有任何人理应受到 “社会的毒打”。“受苦难” 也绝不是 “思想深度” 的充要条件。

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社会经历”,或泛泛的 “经历”,与 “思想深度”,通常确实有明显的正相关。或者更准确地说,对大多数人来说,“经历” 是一个必要条件。

只不过,这种 “经历” 的内容、形式和效率,是随时代变化的。对于我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变化更是飞快。于是,对题主描述的那种老一辈的倚老卖老,呵呵应付一下就是了,没必要当回事儿。

确实不能排除,极个别的人类精华,纯在地下室或象牙塔中,就能丰富且立体地洞察一切。但这种存在,已经不是 “绝大多数人” 了。更可况,依然会有 “象牙塔中洞察一切” 的自我虚妄的人中的 “绝大多数”,确实也仅是虚妄。至于如何判断...没有一个很通用的办法。姑且可以粗略地说,如果 “你“ 真的是这种人类精华,那么你几乎不可能不知名。此乃另话。

回到本题,在 “思想深度”,或更具体点儿,“政治智慧” 上,“社会经历” 能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最核心的三点基础认知是:

1,明白真实的世界是复杂系统;

2,明白真实的理想主义一定有关妥协;

3,明白真实的政治本就是围绕情感和利益的斗争和制衡,而绝不(只)是空泛的应然是非。

总结成一句话:

在亲自看到摸到感受过 “收益” 之喜和 “成本” 之痛后,对真实的世界,去真空球形化。

而这才是谈得上 “思想有深度” 的入门门槛而已。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社会毒打一顿, 能够挣扎出来的人, 思想深度确实会更深;

一直被社会毒打,根本就无法挣扎出来的人, 他的思想已经被打死了.

就像进了一段时间工厂, 被毒打一顿, 然后能够脱离工厂的人, 会深刻思考很多东西;

而一直在工厂工作的人, 工厂已经成了供给他衣食住行的场所, 是他赖以为生的家园, 他还会思考什么吗?




        

相关话题

  乾隆皇帝和现在的北京白领,谁的生活质量更高? 
  年轻人需要养成什么好习惯?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因为觉得自己无法想象到自己以后的生活,所以觉得自己可能活不到许久? 
  你不经意间做出过哪些难吃到爆炸的食物? 
  被批评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想着如何反驳,这正常吗? 
  有哪些不为外行所知的好产品或好品牌? 
  美国名校硕士申请难度到底如何? 
  抖音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的年轻人? 
  朋友问我“为什么没见过你生气”怎么回答? 
  为什么客服行业这么苦,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做? 

前一个讨论
博士毕业去普通二本高校当老师,以后事业就毁了吗?
下一个讨论
请问已经在体制内,但是想读一个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有没有发双证的,或者说在职研究生有没有用?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