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M1 版 MacBook 系列的实际上手体验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ban-nian-fu-sheng-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置顶:M1 Mac 软件适配情况 (思维导图自制)


一、大家几个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

1.1、是否能运行x86应用

基本完全无压力,借助Rosetta转译,Office全家桶、jetbrain全家桶(部分)、adobe全家桶、还有Mathematica等均能流畅运行,借助于Rosetta2 理论使用所有x86软件与intel mac无异,目前还未遇到运行异常的x86应用

1.2、什么是Rosetta?

这里我基于我的理解通俗讲一下

在x86电脑上你运行x86程序,就好比2个中国人面对面讲话,因为都说汉语所以,所以沟通完全没问题。

在Arm上运行x86程序,就好比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讲话,因为一个说汉语一个说英语,两个人交流起来就是一脸懵逼

而Rosetta相当于你请了一个英汉双语的翻译小姐姐,她可以实时为你们两进行翻译。这样就又可以愉快的交流了。

但是因为翻译的原因,你们之间沟通效率就降低了,这个降低幅度应该在20%左右。

而且翻译小姐姐并不能100%理解你的意思,所以翻译的过程中会存在歧义,这就是一些地方存在bug的原因。但是这种事件发生概率频率都很低。

Rosetta只需要一次安装,之后再安装x86软件就和以前的Intel Mac没有任何差别。所以不要再问什么什么软件能不能安装(PoJie)了,一句话就是安装Rosetta以后,Intel怎么样,M1 Macbook上就是怎么样。

而原生的M1应用是指,直接让美国人学会并精通汉语,然后两个人之间的交流又回到和之前一样了。

1.3、 iphone、ipad应用是否可以直接安装运行

可以,但是王者荣耀、吃鸡、微信等腾讯似乎做了限制,qq飞车手游可以下载。 我的猜测是,只要开发者没有专门取消,应用商店都是可以直接下载安装iphone,ipad上的应用的。(截图后续更新)

目前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主流软件,开发者并不愿意软件在mac上使用,比如一些游戏,可能会破坏平衡,还有像淘宝、知乎、网易云暂时开发者选择了手动屏蔽。

以下是一些软件的截图测试

1.3.1 微博(支持窗口任意大小调节)

1.3.2 京东(只有HD)

1.3.3 饿了么

1.3.4 知乎日报

1.3.5 支付宝

1.3.6 QQ

1.3.7 一些游戏

1.3.8 未完待续

1.4 手动安装所有被屏蔽的ios软件

1.4.1、安装方法

方法如下:

  1. 在 macOS 的 App Store 下载 Apple Configurator 2,打开后 连接 iPhone/iPad
  2. 点击 Apple Configurator 2 中的 iPhone,右键选择 添加 - app
  3. 找到想要的 app,选择然后点 添加,就会自动开始下载
  4. 下载完成后会提示你的设备上存在这个应用,这个时候不要点替换等任何按钮
  5. 按 Command + Shift + G,打开这个路径:~/Library/Group Containers/K36BKF7T3D.group.com.apple.configurator/Library/Caches/Assets/TemporaryItems/MobileApps/可以看到已经下载好的 ipa 安装包,把它拷贝出来,就安全了,不然会被自动删除
  6. 双击 ipa 安装,打开时会报错没有权限
  7. 打开终端,输入 sudo xattr -r -d com.apple.quarantine App 路径(例如 sudo xattr -r -d com.apple.quarantine /Applications/ WeChat.app
    (注意,这里不是安装包的路径,而是第六步安装好的应用的路径,后缀是.app)

1.4.2、王者荣耀

安装完直接闪退。(应该是刻意做的检测吧,也就是如果识别到设备为Macbook,直接退出)。元原因主要是电脑端作弊修改等操作太容易了。

1.4.3、原神

可以安装打开,但是开发者似乎做了相关限制,一进入就会闪退。

1.4.4、微信(电脑登录微信再也不用输入密码了?)

且支持支持窗口任意大小调节

1.4.5、安兔兔跑分 (102w分,与之对比A12Z为72w分)

测试的笔记本为 7核gpu的低配macbook air,如果是8核满血的话,预计可以提升15%+,如果是macbook pro带风扇的话,估计能130w分左右

1.5、内存是否够用

测试方式:chrome打开11个标签页 + 打一个开Xcode中等规模项目 + Office365 + 网易云音乐 以模拟普通用户日常中度使用

可以看到8g内存使用了6.2g,对于普通用户可以说8g刚好够用户,而pro用户直接上16g

1.6 续航(中度使用1小时掉5%-8%)

屏幕亮度自动、连接Wifi、情况下,一小时从85%掉到80%

10分钟CineBenchR23烤机测试期间电量从76%调至71%

1.7 开盖唤醒速度+休眠掉电情况

配合Apple Watch,你甚至还没把盖完全打开,就已经亮屏+并借助apple watch自动解锁进入桌面。

一晚上休眠,电池没有掉1%。

1.8 其他细节体验

1.8.1、M1 原生的Safari性能表现出色

在Chrome原生支持M1前,强烈建议把Safari当成主力浏览器。无论在续航和性能表现上,Safari都完胜。

以Youtube 4k视频为例,在M1 Macbook Air上,用Safari打开4k视频的cpu负载为10%,而用Chrome 打开,Cpu负载达到60%。并且在各类网页的载人速度上,M1原生的Safari都表现异常优异,比前代intel mac上的Safari要好太多。

再举个例子,M1用Safari开斗鱼直播(画质调最高)+弹幕放了10分钟,芯片正下方底壳是凉的,连温的都不是。整机CPU负载总共为14%。

索性进一步测试一下,这里用safari打开b站弹幕非常多的的一个视频

此时cpu总负载为21%

1.8.2、Chrome已经发布了M1 原生版 (实际性能仍然不及Safari)

1.8.3、Rosetta版Homebrew安装及使用方法

  1. 安装Xcode clt:
    Xcode-select —install
  2. 安装Rosetta:
    /usr/sbin/softwareupdate --install-rosetta --agree-to-license
  3. 安装rosetta兼容版homebrew
    arch -x86_64 /bin/bash -c "$(curl -fsSL raw.githubusercontent.com)"
  4. 使用:
    arch -x86_64 brew <add rest of command here>
  5. 方便使用(optional):
    alias bb='arch -x86_64 brew'

安装各种包应该都没问题,第一次运行会等一会,rosetta转码

1.8.4、Apple Arcade 上的游戏应该全部支持

这个我没玩过,也没订阅过。就切到美区apple store看了下,都可以下载。

1.8.5、外接USB设备耗电极快,等待系统更新修复

外接usb连接器、或者一些拓展坞、或者其他转接设备有概率造成极高的耗电,应该是系统bug,等待更新修复即可。对续航有需求的用户可以注意下。

二、一些大型软件性能测试

一些专门跑分的软件 GeekBench5、CinebenchR23等的跑分我就不发了,别人发的非常之多了。下面我只测试一些实际常用软件的性能表现(主要因为跑分确实吊打intel,所以大家比较关心实际软件的性能表现)。

测试机器和对比机器分别为

  • M1 Macbook Air 8+256 (这里要说一下,在进行以下高强度测试时,macbook air的主板正下方机身温度只能说是不冷,最多用温热来形容)
  • 黑苹果 i9 10850k + 128g内存+500g 三星970 evo plus (360水冷,全核心满载72°)

由于我的黑苹果用的360水冷,散热好很多,所以各方面性能测试上要比imac或是macbook pro16寸高出非常多。

2、Mathematica

2.1、单核成绩

2.1.1、M1 Macbook Air 8+256 (Rosetta转译 3.01分)

2.1.2、i9 10850k 黑苹果 (x86原生 5.04分)

2.1.3、imac 27 2019顶配 (x86原生 4.35分)

2.2、全核成绩

2.2.1、M1 Macbook Air 8+256 (Rosetta转译 8.19分)

2.2.2、i9 10850k 黑苹果 (x86原生 13.69分)

2.2.2、imac 27 2019顶配 (x86原生 8.88分)

2.3、复杂定积分运算对比测试(无需intel mkl库,M1全面领先)

基本可以确认,无论是matlab或是mathematica当前Rosetta的转译版本尽管都运行正常,但都无法调用intel的mkl数学库,因而在一些矩阵运算上大幅度落后,不过好消息是,mathematica将在11月份发布12.2版本,matlab也会在12月发布基于R2020b的升级补丁。

为了进一步测试实际性能表现,我这里挑选了6个复杂的定积分进行对比测试

左边是i9 10850k黑苹果,右边是M1 Macbook Air

为了方便大家看,我这里列成表格

定积分 i9 10850k 黑苹果 M1 Macbook Air
1 19.9秒 17.5秒
2 28.6秒 23.8秒
3 21.6秒 19.2秒
4 7.9秒 7.2秒
5 3.6秒 3.6秒
6 68.7秒 62.8秒

#知乎表格竟然无法居中对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不吃intel mkl库的符号计算上,M1 Macbook Air全面领先,i9没有赢一次。所以可以预见一旦mathematica原生适配了m1,单核benchmark跑分可以超过一切intel和amd cpu(或许Zen3架构的5950x装了黑苹果可以与之一战,如果有入手zen3系列cpu的能否测一下mathematica的benchmark发给我)

2.4、总结

  • M1 Macbook 借助于Rosetta转译,所以性能上理论会损失25%,其次Mathematica需要用到AVX指令集,非intel cpu相对跑分较低。之前了解到AMD的cpu可以通过命令行手动调用开启,跑分性能能提升一大截。目前不知道M1 Macbook 是否可以手动开启。
  • 然后目前 M1 Macbook AIr的跑分差不多等同于桌面 i7 7700的跑分(之前电脑是i7 7700,记得跑分差不多和这个一样)
  • 找了一台imac 27 2019 处理器是i9 9900k作对比,可以看到多核上M1芯片的Macbook Air基本与之持平,单核上差了30%。等之后wolfram适配了原生M1的Mathematica,预计多核跑分超过10分,单核4分以上不是问题。

3、Matlab

3.1、i9 10850k 黑苹果 (x86原生)

3.2、M1 Macbook Air 8+256 (Rosetta转译,跑分翻车)

直接翻车,相当慢,直接给个截图,后面我分析了下原因

3.3、Matlab宣布12月发布基于Rosetta2的补丁,原生版也在路上了

经评论区指出,Matlab在其社区已经回复

大致意思为,12月会为R2020b发布基于Rosetta2的升级补丁,估计就会解决我上面发现的问题,因为现在并非不能运行,只是非常慢。还有就是M1原生的Matlab也在路上了,所以大家敬请期待。

4、关于Mathematica单核分数不优秀,Matlab测试直接拉胯的原因分析

最一开始我跑完Mathematica的单核多核Benchmark,因为分数还算很不错,所以没有对比每一个子项跑分。但是在Matlab跑分直接拉胯后,我进行了原因分析。

首先测试了2个6000*6000的矩阵乘法

代码为

       a=randn(6000,6000); b=randn(6000,6000); tic;a*b;toc     

运行结果差距非常明显

在我的i9 10850k的黑苹果上,用时仅为0.7秒

而在M1 Macbook Air上用时4.5秒

然后我以为是Matlab的问题,所以将同样的测试用Mathematica跑了一遍

                a                   =                   RandomReal         [{         -1         ,                   1         },                   {         6000         ,                   6000         }];                            b                   =                   RandomReal         [{         -1         ,                   1         },                   {         6000         ,                   6000         }];                            AbsoluteTiming         [         a         .         b         ;]            

运行结果基本与Matlab保持一致

然后我对两者mathematica跑分的子项进行的详细对比

发现差距主要集中在矩阵乘法相关的一些项上

而熟悉两款软件的应该知道,Mathematica长处在于符号计算,Matlab长处在于数值计算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Mathematica上跑分差距不是很明显,甚至要比同价位的Intel Mac上分数高出不少,而Matlab上的跑分完全不能看。

我猜测这主要是缺少了intel MKL库的支持,之后可以通过更新解决。Matlab刚才已经宣布12月就发布基于Rosetta2的更新补丁,应该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而且Apple的M1处理器我记得有专门的矩阵计算加速单元

暂时官网只找到这张图,有了解M1处理器的可以评论区讲一下。

所以等后续这两款软件原生支持M1了,性能提升应该有非常大的空间(甚至远超intel mkl库加持下的性能表现)。
Mathematica的开发本身就是Macos平台的,我估计很快就会发布基于M1的原生版本。

事实上,ipad上有一个叫做Wolfram Player的软件,其内核几乎能实现桌面版Mathematica的所有功能,在IPAD能够完美运行,所以wolfram那边迁移开发的难度不会太大。

在上一次从Power PC迁移到intel的过程中,wolfram就是最先的一批,他们和苹果关系非常不错,Siri的数学内核就是wolfram,Mathematica软件的名字还是乔布斯给的。

而且就目前使用上来说,M1上的转译Mathematica比大部分笔记本原生x86的都要快上很多。所以不用太过着急。

5、Github-Xcode Benchmark 综合性能编译测试


5.1、Apple M1 在所有Mac 中排第二(仅落后于28核 Mac Pro)

下面为我自己的黑苹果和M1 Macbook Air的编译用时截图

5.1、M1 Macbook Pro (8核Gpu)16+1T (用时119秒)

5.2、M1 Macbook Air (8核Gpu)16+512 (用时128秒)

5.3、M1 Macbook Air (7核Gpu)8+256 (用时137秒)

5.4、i9 10850k 黑苹果 (用时113秒)

可以看到M1 Macbook Air用时仅为iMac 27 2020顶配用时的60%,基本持平我i9 10850k的水冷黑苹果

6、Final Cut Pro X (数据源于微博:悉尼顾俊)

6.1、h264 索尼 10bit 422视频(7分36秒,只套一个还原lut)

6.1.1、M1 Macbook Pro 8+256 (用时 10分20秒)

6.1.2、iMac Pro 10核 + vega56 8g (用时 11分30秒)

6.2、h265 佳能 10bit 422视频 100FPS (30秒 只套一个还原lut)

6.2.1、M1 Macbook Pro 8+256 (用时 45秒)

6.2.2、iMac Pro 10核 + vega56 8g (用时 1分20秒)

6.3、h265 佳能 10bit 422 8k视频 (30秒 只套一个还原lut)

6.3.1、M1 Macbook Pro 8+256 (用时 1分02秒)

6.3.2、iMac Pro 10核 + vega56 8g (用时 2分47秒)

7、Photoshop打开图片测试

暂时网上找到的只有这两张,测试时先打开ps,再打开图片,同时开始计时

7.1、1.5g图片打开测试

下载地址

链接:pan.baidu.com/s/1IvC3VR 提取码:ubd1

7.1.1、M1 Macbook Air 8+256 (用时7秒)

7.1.2、i9 10850k 黑苹果 (用时4.5秒)


7.2、4g银河系全景图打开测试

7.2.1、M1 Macbook Air 8+256 (用时35秒)

在打开这张图片后,再去打开浏览器和Office时,并未出现卡顿,依然流畅

7.2.2、i9 10850k 黑苹果 (用时25秒)

8、LaTeX编译文档速度测试

之所以测这一项,是因为平时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上编译同一份LaTeX文档时间差距有1、2倍之多,对于一份几十上百页的文档,在写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编译,每次都相差十几乃至几十秒,编译多次后,时间差距就会非常大。

8.1、关于MacTeX的兼容性(完美兼容)

经过测试,MacTeX经过Rosetta2转译,运行完美。

8.2、MacTeX+Vscode完美运行

MacTeX配合Vscode可以完美运行,LaTeX WorkShop插件工作正常。且编译速度非常之快,使用体验非常流畅丝滑。

8.3、一份250页的文档(包含150多张插图)编译测试

8.3.1、M1 Macbook Air (用时12秒)

8.3.2、i9 10850k 黑苹果 (编译用时11.8秒)

8.3.3、Surface Book 1代 i7 高配 (编译用时26.5秒)

可以看出,即使在Rosetta转译下,MacTeX配合Vscode编译速度依旧非常快,基本持平i9 10850k黑苹果。手头没有其他设备了,暂时无法做更多对比测试,如果是LaTeX的重度用户应该知道一份250页的文档,且包含150张插图的文档编译12秒是有多么快。

9、M1原生Safari VS M1原生Chrome

以下为三个测试视频网址

还要M1原生Chrome的版本号为87.0.4280.67

9.1、Youtube 4k 视频播放cpu占用对比

9.1.1 Safari 4k × 1 (总cpu16%)

9.1.2 Safari 4k × 2 (总cpu占用23%)

9.1.3 Safari 4k × 3 (总cpu占用25%)

9.1.4 Chrome 4k × 1 (总cpu占用46%)

9.1.5 Chrome 4k × 2 (总cpu占用92%)

9.1.6 Chrome 4k × 3 (总cpu占用100% 卡死)

9.2、Youtube 4k 视频播放内存占用对比

9.2.1 Safari 4k × 1 (1.08g)

9.2.2 Safari 4k × 2 (1.17+ 1.02 = 2.19g)

9.2.3 Safari 4k × 3 (0.99 + 0.98 + 0.88 = 2.85g)

9.2.4 Chrome 4k × 1 (0.94g)

9.2.5 Chrome 4k × 2 (1.34g)

9.2.6 Chrome 4k × 3 (1.71g)

9.3、结论(Safari内存占用大,但cpu负载极小,chrome cpu负载极大,内存占用小一些)

chrome在打开3个4k后直接暴毙,尽管是M1原生,但还处于测试版阶段,之后有很大优化空间。显然目前阶段,最好选择Safari作为主力浏览器。

10、Office全家桶性能测试(Rosetta转译版v16.43 + Universal版v16.44)

测试所用文件

链接: pan.baidu.com/s/1APvv5A 密码: em6l

Office Universal版 v16.44 网盘链接

链接: pan.baidu.com/s/1_yy_21 密码: 78dp

10.1、Word 测试(打开150页文档,包含200+图片)

此处为了模拟极端情况,我将我知乎的回答复制粘贴到word 2遍,一共150页,总共插图包含200张以上。正常使用应该不会比这个更极端了。

测试过程主要分为

  1. 冷启动耗时
  2. 启动后翻阅流畅度测试
  3. 热启动耗时
  4. 导出PDF用时

10.1.1、i9-10850k黑苹果

10.1.2、M1 Macbook Air Rosetta版

下面是测试视频

10.1.3、M1 Macbook Air Universal版v16.44

实话实话,Word上,无论是Rosetta转译版还是原生版,M1的流畅度都超过了我i9 10850k的水冷黑苹果主机,这应该主要得益于M1的逆天单核性能,无论是打开巨型文档或是导出pdf,用时都极短。翻阅的流畅程度丝毫没有卡顿。

10.2、Excel 测试(打开一个65万行的表格)

10.2.1、i9-10850k黑苹果(用时15秒)

10.2.2、M1 Macbook Air Rosetta版(用时19秒)

10.2.3、M1 Macbook Air Universal版 (用时9秒)

10.3、结论(Universal版Office在M1上丝般顺滑、大幅领先)

Universal 版对比Rosetta 版优化幅度甚至达到两倍,相当恐怖。在M1上运行适配过后的Office,流畅性远超过了intel mac。微软不愧是最忠实的果粉。

目前Mac 应用商店还未上架 16.44版本,稍后我将原版镜像上传至百度网盘,然后贴链接。

11、Python 3.9.1 (已经适配M1 )

下面跑一段测试

代码选自 Project Euler 第十题最高赞帖子

       import time  def P10(n):     r = int(n**0.5)     assert r*r <= n and (r+1)**2 > n     V = [n//i for i in range(1,r+1)]     V += list(range(V[-1]-1,0,-1))     S = {i:i*(i+1)//2-1 for i in V}     for p in range(2,r+1):         if S[p] > S[p-1]:  # p is prime             sp = S[p-1]  # sum of primes smaller than p             p2 = p*p             for v in V:                 if v < p2: break                 S[v] -= p*(S[v//p] - sp)     return S[n] time_start=time.time() P10(2*10**11) time_end=time.time() print('totally cost',time_end-time_start)     

11.1、M1 Mac (3.6s、19.8s、105.8s)

11.2、i9 10850k 黑苹果 (5.3s、27.0s、141.6s)

三、各类软件支持情况

可以去该网站查询支持情况,网站会持续更新

四、游戏测试(数据来源Youtube)

因为我基本不玩游戏,然后很多人都想知道关于游戏的测评,所以找了油管上一个播放较高的一个游戏测试视频。链接为

下面我把他实测数据整理一下

4.1、无主之地3(高画质-23fps,中等画质-30fps)

刚进游戏会有短暂卡顿及掉帧,之后就好了。

4.2、魔兽世界WOW(1080p-45fps,中等画质-60fps)

4.3、古墓丽影(1080p-24fps,中等画质-26fps,实际玩的时候平均30-35fps)

4.4、我的世界(1080p-100fps,偶尔掉帧)

4.5、DOTA2(最高画质-33fps,中等画质-60fps)

4.6、生化奇兵2(最高画质-60fps)

4.7、尘埃拉力(2560*1440下30fps,中等画质50fps)

4.8、无主之地2(平均45fps)

4.9、CsGo(运行失败)

4.10、Cuphead (稳60fps)

4.11、中土世界:暗影魔都(1080p中等画质25-30fps,优化后有望60fps)

4.12、消失的光芒(高画质-45fps,中等画质-45fps)

4.13、蝙蝠侠-阿甘之城(最高画质-60fps,有时候掉到50fps,非常流畅)

4.14、模拟人生4(30fps)

4.15、The Pathles(高画质-运行糟糕,中等画质-40~60fps)

4.16、杀出重围:人类分裂(最高画质-24fps,中等画质-30fps)

五、ios 游戏(数据来源Youtube)

5.1、Among Us(只能鼠标)

5.2、F1 Mobile Racing(只能鼠标)

5.3、Stardew Valley (只能鼠标)

5.4、Dead Trigger 2(可以连接手柄玩)

5.5、Soul Knight(可以键盘玩)

5.6、纪念碑谷(鼠标操作非常出色)

五、总结及购买建议

  • 目前测试下来,几乎所有x86软件都能通过Rosetta2转译运行,理论上没啥问题的话,性能损失20%左右,考虑到本来的逆天性能,损失20%依然吊打Intel。对稳定性要求不是非常高的全都可以毫不犹豫购买。
  • 大家比较关心的Office全家桶,转译运行完全没问题。测试下来稳定性与intel mac无异。
  • 但是部分软件确实存在转译不完美,存在一些小bug,或者一些软件在某些特定运算上表现很不理想。但这只是暂时的,特别是Macos的一些独占软件更新适配会非常快。
  • 肉眼可见,原生适配M1处理器的应用,在性能上有着非常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直接翻倍再翻倍,现在再看苹果发布会给的各种翻好几倍的数据确实没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而且另一点感知非常强的地方就是续航,20小时,真就重新定义的笔记本续航,甚至比Apple Watch续航都要长。充满电你可以带出门重度使用一天,无需再带一大推充电器(环保doge),不用再有续航焦虑。所以还在犹豫不觉的普通用户,真的可以考虑入手。
  • 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的处理器性能差别很小
    普通用户购买优先级如下
    内存升级 > 硬盘升级 > Air升Pro (也就是M1 Macbook Air 最低配就够了)
    对于有一定生产力需求的用户内存16g起步,其余随意。
    但实际8g内存对于普通用户真问题不大。打算多用几年的,还是升16g吧,毕竟现在IPhone的寿命取决于内存大小而不是处理器性能。
  • 再补充一下,以后Macbook的购买会慢慢变成和Iphone一样,性能都是一样的,你再也不需要像之前一样纠结性能,到底选i3,i5,i7还是i9,硬盘256还是512,内存8还是16还是32,是否还需要独显。以后你只需要像购买iphone一样,只用选择内存和硬盘大小,性能问题根本不需要你担心,因为性能上会和A系列芯片一样一骑绝尘直接默秒全。

不要再在评论区问什么什么软件能否运行了,这里统一回答一下,所有软件都可以通过Rosetta2正常运行,但是细微之处或许存在一些小问题,而对于我不熟悉的软件,我只能做个基本测试,基本测试都是正常的,但这样肯定测不出细节的小问题来。但是像Office全家桶、Adobe全家桶目前使用几乎没问题,VS Code Insider版本暂时没找出问题,LaTeX也正常。而且基于M1原生软件的适配进度非常可观,像PS已经发布了基于M1原生的内测版本了。


六、问题回复

1、有人说M1原生Safari无法倍速播放Youtube (验证结果并无问题)

测试视频

2、关于很多ios软件被开发者下架 mac 端 Apple store

这里我谈下自己的看法,首先存在很多羊毛党、工作室等,平时需要大量多开微信、淘宝等软件,要做到这些之前可能需要很多部手机(或者安卓模拟器),但是现在一台mac可能够你几十开,且操作要方便很多,配合脚本,真就芜湖起飞。

至于很多游戏为什么要下架,比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因为在电脑上开挂作弊修改要比手机上简单太多,而且很难被检测到,所以在这种问题没有被完全解决前,这些游戏是不可能上架的。


本来还想定一台16g版本来做对比测试的,现在官网发货都12月9号以后了,太难了。闲鱼刷了好几天也没有人拿16g的版本出来卖。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新鲜到货,大致用了几小时,平时也就写写文档什么的,轻度使用。


外形和旧版的Pro没有区别。

键盘手感明显好于我之前使用的Macbook 2015。感觉比之前用过键盘手感最好的Thinkpad T系列还要好一丢丢。

因为是办公室里第一台,刚刚开箱就被一群糙老爷们上手摸索一圈,心疼。

开机后碰到两个bug,目前解决了一个,另一个苹果工程师说不重要。


重点:

开机后立刻更新最新版的Big Sur。因为新的补丁包解决了很多问题。

而我就是更新补丁失败,然后花了两个多小时解决一个小bug。


Bug 1、触控ID(指纹键)部分场景无法使用

一开始触控ID设置后,只能在网页下使用。本机无法使用。在Mac Store使用,还报了一个硬件错误。

求助苹果技术在线支持,让重新设置、重新开机等等,折腾一小时。没戏。

转头又求助苹果技术热线,没想到技术热线不知道在线交流内容,又重复说了一遍。指导我下载了一个苹果的检测工具,连检测带上传附件,又花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升级到苹果技术热线的高级工程师,她比较坚决,坚持让我升级最新版补丁。

升级完,好了。

bug 2、新建普通用户无法获得管理员授权

建立普通用户后,在初始化过程中,提示需要获得管理员授权。

但这个界面上,管理员的名字栏无法输入,只能输入密码。

这个问题苹果热线高级工程师也表示暂时无法解决,好在也不影响使用。等待下一个补丁吧。


第二天发现新的Bug,也是bug 3

bug3 :启动台无法删除应用

系统已经升级到最新版11.0.1.

体现是:

1、启动台的应用点击删除操作,无反应

2、部分自行安装的应用,没有删除按键

3、在访达-应用,可以删除


最后

键盘手感真好。


user avatar   bigface-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可能有点长,我自己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文章了。因为当你拿到一台虽然看起来外观没变,但是实际上处处改变的苹果「芯」Mac,你会想写很多事。

不过我拿到这台 Mac 的时间并不长,到我开始写下这篇文章也仅仅是刚刚过去 48 小时而已。

但好在因为工作的原因,在过去的 48 小时里我几乎用它尽可能地尝试了我自己本身工作流的每一个环节。

而我自己的心情也在好奇、兴奋、惊讶、怀疑、习惯、信任这些词中反复改变,所以当 48 小时结束,坐在自己的工作桌前,我觉得可以对着这台新 Mac 写点什么了。

我是用的是这一次苹果更新新 Mac 中配置最高的一台 MacBook Pro,也就是内存为 16GB、固态硬盘为 1T 。不过,本次苹果不同产品线之间的配置性能差别我认为并不明显,所以下面的内容我认为对于新推出的MacBook Air 同样有参考意义。

当我写完这篇文章,进行排版时,发现这篇文章的文字内容已经接近一万字,但即使如此,我也有很多处都是意犹未尽。而我也深知仅仅是 48 小时,我还没有感受到这台 M1 芯片 Mac 的全部角落。但也仅仅是48 小时,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苹果式革新」的魅力。

因为,当我合上这台 Mac,看着再熟悉不过的苹果 Logo ,你知道这才是 2020 年苹果最具野心的产品。

那么,我们开始吧。

没有变化是最好的变化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消费者,在整个文章开始之前,我认为我需要和你解释一下苹果为什么突然就放弃了因特尔的芯片,开始使用自己的 M1 芯片。但如果真的想要讲清楚这其中的缘由,甚至可能需要回顾整个计算机的发展史。

这不是这一篇文章的体量,甚至一本书都只能从一条线索叙事。

但如果仅仅是想要了解现在 M1 芯片本身,那么我倒是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前情提要。

1.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因特尔几乎垄断了整个 PC 市场,包括苹果的 Mac 市场。当你去购买电脑时,第一个配置点就是因特尔不同的芯片种类,比如 i5。而因特尔的芯片,采用的是一种叫做「X86」的框架。

2.但近十年来,移动设备的崛起,让两个厂商的芯片声名鹊起,这就是高通的骁龙系列,还有苹果的 A系列,比如在最新 iPhone 12 上搭载的 A14。它们的优势在于集成度高,能耗控制强,但相对性能较弱。而这两种芯片,采用的是一种叫做「Arm」的框架。

3.在一开始,X86 的代表因特尔芯片和 Arm 代表苹果高通芯片界限分明。但是随着后者性能逐渐提升,尤其是苹果的 A 系列,其很早推出的 A12X 就已经开始媲美桌面端的性能。于是,苹果做了这个决定:

用自己的芯片,代替因特尔。

4.但芯片更换难度不在于芯片本身,难度在于生态。比如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桌面重量级别的软件包括苹果自己的 Final Cut Pro 都是在因特尔的框架上开发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软件的兼容性。


其实苹果并不是第一个「看不惯」因特尔的。微软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到今天他们依然还在出骁龙芯片版本的笔记本电脑,但并不成功。核心关键就是:

兼容的软件要么数量少,要么质量低,仅仅是停留在上网本的作用。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正式开始了。这也就是我们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苹果想要使用 M1 芯片代替因特尔的芯片,也就需要我们今天使用的软件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兼容,而苹果神奇的做到了。

「至少在我自己的工作流中,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所谓的没有变化是指我使用的过程中,除了我在开机激活以后,点开关于本机上面再也没有了因特尔的芯片介绍,仅仅是一句苹果的 M1 以外,在使用任何软件方面没有感受到任何的不同。

但这句话关键在于「我自己的工作流」,这是前提。因为不同人对于软件环境的需求不同,所以我首先要介绍我的工作流程和其中需要使用的软件。

我先一句话概括,内容消费方面没有任何区别。系统本身自带的 Safari 不用提了,我特意测试使用了 Chrome 浏览器,甚至是一些我常用的 Chrome 的插件,都和老版本的 Mac 没有区别。油管的 HDR 视频,还是 B 站的4K 高清都毫无问题。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上网本,那么新版的 M1 芯片没有任何影响。

写作工作流

我自己的写作工作流主要分为 「写」 和「排」两个部分,我是一个极不倡导在 Word 写作中的人。

在写的这一部分,我会首先使用 Mindnode 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这样就会让整个文章的梗概非常的清晰。在有了基本的思路以后,我会使用「熊掌记」这个软件开始写作,这款软件沉浸度极高,可以不受打扰的码字。结束以后,我会直接输出一个 Word 版本,给我们的排版编辑。

在这个环节上,无论是 Mindnode ,还是「熊掌记」都没有任何问题,和老版本 Mac 一致。我也测试了其它的类似 Markdown 语言的写作工具,例如 「Ulysses」等,一样无差别。

排版编辑在进行基本的文字规范修改以后,会给我一个批注的 Word 文档。我就需要使用 Word 进行最后的定稿。这就进入了对大多数人最有参考意义的软件:

Office 三件套。

结论是,如果你有使用过 Mac 上 Office 三件套的经历,那么体验完全一致。我直接从 Mac App Store 上下载三件套,无差别地登陆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 Mac ,那么 Mac 上的 office 三件套功能的确少一些,尤其是 Excel。所以如果你是重度 Offcie 用户,请谨慎。不过坦率地说,很多人用 Office 能用到的功能都极少。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使用 WPS ,那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 WPS 自己还有针对性地对 M1 版本的 Mac 进行了优化,已经不能说是兼容,而是更好。

至此,在写作和文档工作流中,写和排都顺畅,无任何异样。

摄影工作流

在摄影工作流上,遇到了第一个小挫折。其实都谈不上小挫折,因为我现在不确定是兼容的问题,还是网络的问题。

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一台 Mac 需要做的是数据管理和素材后期。数据管理很顺利,而且要说的是新版本的Mac 固态硬盘速度非常快,SD 卡传输速度亦然。经过测试,写速可以达到 3Gb/S ,读速 2.5Gb/S。

最关键的肯定是图像后期,那么谈到图像后期就不得不说 Adobe 系列。需要说明的是,苹果的发布会上 Adobe 已经要宣布马上会推出适配苹果 M1 芯片的 Lightroom,然后明年早些时候推出 Photoshop 。

但并不是说,现在你就无法在 Mac 上使用这两款软件。

因为苹果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举措来保证目前没有适配的软件,这就是「Rosetta 2」。这项技术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没有适配 M1 芯片的软件兼容在 M1 的 Mac 上。

所以当你第一次使用类似的软件,Mac 会告诉你,你需要罗塞塔帮助,然后开始后台下载以后自动帮你运行应用。之后,再不会出现有关 Rosetta 的提示,只要是需要它帮助兼容的,都会默默做好。

所以我直接开始下载 Adobe 的创意云,准备开始下载 Photoshop (以下简称 PS) 和 Lightroom(以下简称LR) 。也就是在这个环节遇到了一个小问题:

创意云下载出错。

在尝试了2-3次以后,依然是弹出错误框。到这里说实话我的心已经开始凉了。因为 PS 和 LR 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没有这两款软件,这款 Mac 的生产力将会直线下降。没想到,当我再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次下载安装时,进度条开始走了起来。

于是几十分钟以后,我成功的在我的 Mac 上安装了 PS 和 LR,而且两款软件都顺利运行,没有任何的不适。我甚至使用 LR 模拟了一次我的旅拍工作流,从导入照片开始,再到最后的输出。

并且我直接使用了最高压力的测试,我使用的是由富士中画幅拍摄的 5000 万像素的 Raw 格式原片。整个过程依然流畅,没有任何的崩溃不兼容现象。

这也符合目前网络上的一些跑分测试,这就是即使是通过 Rosetta 兼容的软件,性能也相比因特尔的要强。

不过,在图片后期这一环节,让我惊讶的不仅仅是性能,我甚至到此时才猛然意识到这里发生了和老 Mac 的很大不同,但我想先留一个悬念。


PS 同样没问题。和 LR 一样,没有任何功能的缺失。但这里需要注明的是,我使用的是正版 PS ,目前升级的最新版本是 Photoshop 2021 。

我并不能保证其它老版本,尤其是很多盗版用户是否兼容。因为在下载 PS 和 Lr 之前,Adobe 都会提示现在使用的是兼容版本。

也就是说 Adobe 可能在最新版本的 PS 中为罗塞塔做了工作,让现有版本的 PS 和 LR 兼容,从而等待后续适配 M1 版本的上线。

视频工作流

视频剪辑也是我制作内容的核心部分。我主要是用两个软件,分别是 DaVinci Resolve (以下简称为达芬奇)和 Final Cut Pro (以下简称 FCP)。

是 FCP ,你没有看错。因为很多老用户都知道,苹果以往这款剪辑软件的名字叫做 FCPX ,现在去掉了一个X。我猜测是因为 X 代表的系统版本已经过去式,现在是 XI ,也就是 11 。

继续先说结论 ,新版的 FCP 没有任何变化。使用起来非常顺手,我并没有感觉在使用一款新软件进行剪辑,唯一能直观感受到不同的是——它的图标彻底重新设计。

但软件本身是一方面,FCP 之所以被广泛使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插件丰富。无论是字幕标题,还是一些特效,都可以让创作者快速提高效率,达成自己想要的视觉效果。

所以只有 FCP 不行,这些插件也要能使用。

由于时间有限,我仅仅能够测试几个常用的字幕插件,结论是「毫无影响」,正常使用。所以至少对我来说,FCP 现有版本完全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

而说到达芬奇,就更不用担心。因为达芬奇在最新的「 达芬奇 17 」版本的 Beta 测试中,直接率先推出了适配苹果 M1 芯片的版本。我下载了这一版本,没有遇到问题。

我使用的是一台 BMPCC 6K Raw 素材,还原了我原本使用 16 寸的工作流程,从输入、调色、最后交付依然完整。当然,我也测试了现有版本的达芬奇,实际表现一致。

所以,如果你使用达芬奇,那么现有的版本依然可以继续使用,并不一定要冒险使用 达芬奇 17 的 Beta 版本。

那么至此,在我的工作流中,无论是针对 M1 适配的软件,还是没有适配的通过 Rosetta 使用的软件都没有任何的不兼容现象。

所以当迈过兼容这一道坎,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苹果这么大费周章的换芯片,到底为什么。

苹果「芯」新在哪


我们先回到一开始,也就是 X86 和 Arm 的「战争」。

首先要说的是,我们不能单纯地说一个肯定比另一个好,因为这就像是 iOS 和 安卓,不过是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绝对的更好。

但是随着这几年因特尔在芯片上的「不思进取」,严重到「挤牙膏」这个词汇能够在今天被广泛认知,它有主要功劳。这让 Mac 「深受其害」,一方面更新步调受限制,另一方面二者的配合在这几年成为了 Mac 的痛。

而 Arm 阵营,尤其是苹果的 A 系列芯片不仅在移动领域有所建树,甚至是由于 iPad Pro 这种跨界产品出现,已经开始从移动端向桌面端靠拢。而因为架构的区别,让 Arm 芯片有 2 个独特优势:

1.能耗比夸张,简单说就是同等能量可以做更多的事。

2.统一内存,一体化的 SOC 性能强悍,尤其是在图形视频能力上表现优异。

而 M1 芯片的 Mac 在这 2 点上有着非常完美的诠释。


续航实在是太难以置信。


从数据上,这一次的 M1 版本的官方续航时间从观看视频 10 小时,直接翻倍到 20 个小时。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 PC 或者是 Mac 电脑的续航时间能够增加百分数就已经很难了。

而 Mac 电脑自从 2016 年推出新设计以来,续航时间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波动。但其实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想,同样采用高性能 Arm 芯片的 iPad Pro 的续航,这一切就解释的通。

我拿到 M1 版本 Mac 的第一件事就是续航测试。在当天下午四点,我开始使用,最后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四点依然还有 30% 的电量。过程中,从基本的常规文字工作,再到一定量的软件后期修图基本上模拟了大多数人的常规工作状态。

我的结论是,如果你的工作没有涉及到重型的生产力工作,那么别说「996」、「007」都没有问题。如果你是8 小时工作制,早上充电以后完全不需要下班之前充电。

当然,如果经常使用一些耗电量很大的重型生产力工具,比如 FCP 和 达芬奇,耗电自然会直线上升,但也比老版本的 Mac 表现好很多。不过,如果你真的是 FCP、达芬奇的用户,那么建议插电使用,因为这样保证最大的性能。

但续航只是一方面,我在前面的内容上留了一个悬念,我说在使用到 Lightroom 时,我才发现一个和老版本的Mac 很大不同,这就是:

我好像从来没有听到风扇的声音。

直到此时我才发现,这是一台异常安静的 Mac,也就是说从系统设置到软件安装,最后再到 Lr 修图,M1 版本的 Mac 一直没有开风扇。而即使在没有开风扇时,我几乎没有感受到任何的热量。

这和老版本 Mac 动不动就转风扇,同时还能够会感受到热量的表现完全相反。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这台 Mac 似乎是没有风扇( M1 版本 MacBook Air 没有风扇,M1 版本 MacBook Pro 有风扇)。

最终,我听到风扇声音还是在使用达芬奇播放 6K Raw 素材以及达芬奇转码输出。

我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偏爱使用 iPad Pro 写作的。我一直都说,iPad Pro 是沉浸感最强的写作设备。

其实这种所谓的沉浸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没有噪音,一个是没有续航焦虑。而 M1 芯片的 Mac 完美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所以在写作体验上和 iPad Pro 完全一致。

所以这也回答了一个问题,这就是 Mac 为什么一直在纠结「风扇的有无」的原因,因为没有风扇的噪音让 Mac 的沉浸感真的更好了。

不过,这只是部分精彩。

真正让我觉得「革命性」的变化,是当我使用 M1 芯片的 Mac 开始视频剪辑时。

这几年,个人创作者,尤其是视频创作者的数量直线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 Mac 剪辑视频。但是当我身边的人让我推荐 Mac 时,我基本上都会推荐 16 寸为主 。我最常见的一个回答就是:

13寸的 Mac 不是不能剪,只能是偶尔剪,而如果是每天剪,那就 16 寸。

因为如果你问能不能,那么其实哪一款 Mac 都可以剪辑,本质上在于效率的表现。而视频剪辑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解码」。

简单来说,今天我们看到不同设备拍摄的视频格式是不同的。就算是统一设备,不同效果的视频也有不同的封装格式。

所以当你想要使用 Mac 进行剪辑时,第一件事就是是否能够流畅的解码,因为它关乎到你在播放时间线时是否流畅。

举例来说,我目前使用的视频工作机器有两台,分别是 ROS R5 以及 BMPCC 6K。这两台机器可以说是民用消费市场画质的巅峰代表。

其中 BMPCC 可以录制解码压力巨大的 Raw 格式视频。而 EOS R5 可以录制目前极高规格的 H265 的 4k 120 FPS 视频和 8K Raw 视频。如果你懂一定的影片后期制作,那么你就应该知道这几种格式会对剪辑带来多大的压力。

所以,我使用上述的三段素材进行了一个对比,而对比的对象就是目前接近最高配的 16寸 Macbook Pro。下面我用动图给大家展示一段使用 EOS R5 4K 120 帧播放测试,采用的软件是 FCP。

看完上述视频以后,不要怀疑,我没有放错结果。是的,在视频解码上 M1 版本几乎是碾压级别的赢了我手里的16 寸版本的高配 MBP。

要说的是,不是 16 寸不强,事实上在一开始的测试中我仅仅是使用了一条轨道播放,二者的性能差异并不大。但是当我同事播放四个轨道时,我明显看到 16 寸开始吃力,出现明显的卡顿,与此同时风扇开始疯狂转动。

而 M1 版本的 Mac 就像是一个绝世的太极高手,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流畅播放。

而说实话,其实对于这个结果,我有预期。因为我自己曾经使用过 iPad Pro 测试过,即使是在 A12Z 的 iPad Pro 上播放上述素材的性能都好于我的 16寸 MBP。

但今天性能更进一步的 M1芯片版本 Mac,已经不是简单的好,而是领先一个维度的好。所以这里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一件事,不是 16 寸 Macbook Pro 不够强,说实话这是我近几年用过性能最满意的 Mac ,它就是一个标准的移动工作站。

如果你不信,我在我们的公众号后台(果核Group 回复 素材)提供了一个压缩包,你可以下载下来在手头的设备上尝试一下。

照片也是同理,现在在系统中预览 Raw 格式照片几乎没有等待时间,100M 以上的 Raw 格式都是秒开,再也不需要任何的等待时间。这种体验,让摄影师在选图和文件整理上将会大大提高效率,以及最重要的愉悦度。

不过读到这里,你先不要着急把自己的 16寸 MacBook Pro 丢进垃圾桶。因为视频的解码能力是 M1 芯片本身的天然优势,也就是最长处。16寸 MacBook Pro 的 8GB 独立显卡在图形渲染等方面肯定更好。

到这里,我才感受到 M1 芯片新 Mac 的真正魅力,也清楚苹果口中所说的未来到底是什么。在发布会上,苹果强调的所有革新,当你拿到这台装载 M1 芯片的 Mac 时都会有着非常强烈的感受。

不过,变化巨大的不仅仅是硬件,还有软件。


「大苏尔」是新胜地

对于每一个了解 macOS 系统的人,都会知道一个地名,这就是「优胜美地」。因为几个 macOS 经典的系统都是取名于此。而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

苹果在近几年的系统更新中,都是罗马数字 X 开头,变化小数点后一位。比如上一个版本的 10.15.7。但如果你购买了一台 M1 芯片版本的 Mac 它将会出场搭载:

「macOS 11.0」

它的名字叫做「Big Sur」,也就是大苏尔。

如果你是老版本的 Mac,那么其实我现在并不建议你升级 Big Sur。并不是因为这个系统不好,而是因为新系统可能会有各种问题,尤其是你手上有着重要项目在进行的更需要慎重,所以建议后续进行更新也不迟。

但如果你是 M1 版本的新 Mac,你不需要对这个系统有任何的担心。

因为从我这 48 小时来看,Big Sur 在 M1 芯片的 Mac 上十分稳定,并且反应迅速。

在反应迅速这一点上,在当晚的发布会上 Crig 特别做了一个开盖展示。其实只要用一句话就可以总结:

「就像是打开 iPad 一样迅速地打开 Mac。」

每次我掀开 Mac ,都已经直接进入了密码界面,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次的停滞、黑屏或者转圈。当然,快的还有打开应用的速度。我们都已经习惯了在移动设备上要求打开速度,比如我们点开任何一个软件都是秒进入界面。但是现在:

「就像是打开 iPad 应用一样的迅速打开 Mac 应用。」

尤其是已经适配了 M1 芯片的应用,比如苹果的办公三件套,Keynote、Pages、Numbers 都是一点就开。如果你有他们的使用经验,会感受更加明显。

当然,不仅是快,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

当你进入到桌面时,你会发现 macOS 的整个设计语言都已经发生了大变化。有两个核心点可以概括:

「视觉语言的转换和跨平台的兼容。」

视觉语言上图标又回到了「拟物」时代。

拟物还是扁平,就像是两种趋势,也像极了时尚的轮回。整体最大的感受就是图标的用色更为大胆,如果你是一个 macOS 的老用户会有一种独特的复古感。而如果你是一个刚刚开始使用 Mac 的用户,那么在今天智能设备几乎都是扁平的今天,会感受到一种新鲜感。

对了,要说到复古感,那个 Mac 开机的声音回来了,就是那个老用户懂得都懂的开机「Duang」的一声。

坦率地说,我不能说这种拟物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因为每一个人的审美都是不同的。但是一个确定的现象是,每一次 Apple 设备软件升级时,总会有人站出来说上一个版本更好看。你要一定要问我,我只能说,我自己谈不上喜欢,因为总觉得看起来有点「傻」。

视觉更加清爽。无论是边栏还是控制中心,相比以前用色更加沉重、透明度更低的设计,现在的 Big Sur 给人的感觉更加清爽。最直接的特征是状态栏的图标间距更大了,有了一定的呼吸感。

坦率地说,只有搭载 M1 芯片的 Mac 才是 Big Sur 的完整体。因为只有这款 Mac 能够实现另一个跨越,即:

兼容 iPhone 和 iPad 应用。

现在,你可以在 Mac 的应用商店里直接搜索到 iPhone 或者是 iPad 应用。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应用都可以搜索到,这个选择权是在开发者自己的手里。也正是因为这个操作让我实现了一个非常神奇的事:


我用 Mac 下载了饿了么,然后下载了支付宝并进行付款,点了一份外卖。

当然,点外卖这件事我们早就已经在手机上习以为常,但是在 Mac 上实现上述的流程,不仅仅是带来的奇妙感觉,它也同时也在说明着另一件事。这件事,是我本篇文章的最后一个悬念,最后再说。

先继续回到兼容 iPhone 和 iPad。目前已经有多个开发者重视兼容这件事,比如呼声最高的「剪映」。

剪映已经在 Mac 上推出了专业版本,这对一些短视频创作者将会是非常好的消息。而且由于 M1 版本Mac 的SOC 中整合了苹果的机器学习能力,这让剪映的很多功能在 M1 版本的 Mac 上可以说是如虎添翼。比如剪映中大家最常用的语音配字幕功能,在 M1 版本的 Mac 上速度提升巨大。

当然,不仅是没有的,一些以前有,现在也有的更好了,比如 「爱奇艺」。我们都知道以前版本的一些视频播放软件在 Mac 上都是一言难尽,但是现在针对 M1 版本的「爱奇艺」可以原汁原味地还原在 iPad Pro 上观看的体验,不仅反应迅速,甚至是还提供了 4K 内容。

当然,这些还不是最神奇的,最神奇的事你现在甚至是可以在 Mac 上使用一些常用的一直想要在 Mac 拥有同款的图片后期软件,比如我自己大爱的 NOMO。

本以为这样相对复杂的 iPhone 应用会存在一定的适配性问题,但是当我下载好以后,它真的调取了 Mac 的前置摄像头开始自拍了。而且每一个互动,每一个操作都和 iPhone 上如出一辙,只不过是触摸变成了点击。

不过,我知道使用 Mac 拍照这件事怎么看都是有点傻,顶多就是自拍,但我们可以把 Mac 上的照片直接使用NOMO 套上滤镜,相当于一个后期软件。

这就是 M1 版本独有的乐趣。

iPhone 和 iPad 的兼容也让 Mac 的生态获得有效的补充。以前几乎很少打开 macOS App Store 的我,现在经常会打开进行搜索尝试。比如,甚至你可以搜索到 B 站的软件版本。

不过稍有遗憾的是,打开以后部分分区不能看,只有影视和番剧可以观看。但相信,以后只要 B 站想要做好兼容就不会是问题。

总体来说,得益于软件和硬件的结合,这是我近几年以来,在新 Mac 上使用过的最稳定的系统了。与此同时,它还给我带来了足够的新鲜感和探索欲。

显然,当时间流转,大苏尔一定会像当年的优胜美地一样,成为 macOS 新的里程碑。

谁可以吃这口螃蟹

M1 芯片的新 Mac 很好,但前提是对「我的工作流」很好。如果你的工作流并不和我一致,那么这口螃蟹,吃下去之前,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预期。

总结起来,如果你的需求是一个上网本,主要使用目的是内容消费和文档处理,那么 M1 芯片的MacBook Air 或者是 MacBook Pro 都非常合适。尤其是超长续航带来的改变,绝对会让你记忆犹新。

如果你的需求是内容制作为主,比如图片处理或者是视频内容剪辑,那么 M1 将会让你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表现。要知道我们前面拿来对比的 MacBook Pro 16 寸起步价就已经远超 M1 版本 Mac 的顶配。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视觉用户,屏幕尺寸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16寸屏幕更大,无论是视觉设计还是影片调色都非常关键。

当然,你也可以有另一个替代方案,也就是外接显示器。在外接显示器的能力上,依然强悍。比如,我可以直接连接我的 6K 分辨率的 Pro Display XDR,进行后期制作。

当然,大部分人不会买一台 XDR 配合 13 寸的 MacBook Pro。但是今天的市场上有很丰富的屏幕选择,5000 左右就可以选到一台素质过硬的专业显示器。

如果你的视觉设计和影片制作不是大型项目,这样 13寸 配外接屏幕体验更佳。

当然,有适合的就有不适合的,而问题其实应该回到一开始。我在开始的测试中,着重强调了是在我的工作流中,目前的兼容性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流和我的工作流有着本质的差别,那么情况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如果你从事的行业使用的软件相对传统,已经是多年没有大的更新进步,那么很有可能无法做到很好的兼容。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行业使用的软件非常小众冷门,在没有得到相关用户确切的测试之前,建议不要购买。

再比如,如果你从事编码工作,那么对于编程语言的支持 M1 芯片的 Mac 才刚刚开始。虽然苹果自家的 X Code 已经兼容,但是其它开发环境依然需要验证。

更比如,如果你在过去使用 Mac 系统时,是离不开双系统或者是虚拟机的,那么现在的 M1 版本的 Mac 就无法适合你,因为显然无论是双系统还是虚拟机,近期希望都不大。

所以,想要判定自己是不是能够购买 M1 版本的 Mac,需要把自己希望 Mac 做的事全部拿出来列出一个清单。然后尽量去求证,是否现有的软件能够做到兼容。

当然,你可能会说,不想要这么麻烦,直接买 Intel 版本的老 Mac 不就可以。那这个时候,我就想和大家聊聊这几天我使用 M1 版本的 Mac 的一些感受。

我们都知道在今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的,它可能意味着一种「冒失」或者是「不理智」,所以我知道很多人对于第一批购买 M1 版本的 Mac 会有顾虑。

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你是苹果的决策人,现在要推出一个实验性质的产品时,你该如何选择一条产品线。常规来说,我们肯定要避免风险,选择一个影响最小的,然后小规模展开测试。

可是苹果的选择恰恰相反,因为他们选择了他们的明星产品,也是销量最好的产品线 MacBook Air 以及涉及面最广的 MacBook Pro 13寸。这并不是说苹果选择错了,而正是在一个侧面展示出了苹果的信心。

而据苹果透露,他们会在未来两年完成整个产品线的转换,也就是 16 寸版本将来也会使用 M1 芯片,正式进入专业领域。

而通过这 48 小时的使用,我能明确地感受到这种信心的底气。

是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可能扎嘴,但是肉质也是真鲜美。

尾声 时间的维度

罗马不是一次建成的,其实苹果想要统一软件和硬件这件事并不是突然决定的。从几年前的 WWDC 开始,苹果一直在帮助开发者打通 iPad 和 Mac 之间的软件边界。我印象很深,2019 年 WWDC 的标题,我写的就是:

「边界的融合」

仅仅一年过去了,苹果真的做到了。

这就是我最想表达的。当我们看待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不能单从一个产品,甚至是一个时间节点去思考、去讨论。因为任何一家大公司的战略部署都是数年,甚至可能是十年为基础的。哪有什么横空出世,都是经年累月的积累。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就可以做到管中窥豹。在2018年的时间节点上,我认为将来Mac和iPad会进行融合。那么当来到2020年,我们再看手上这台M1芯片的Mac时,又能看到另一个未来。

这也会是今天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悬念:

iPhone 、iPad、Mac 在软件生态上的打通,在未来会让我们的数字设备不再以屏幕尺寸而进行类别的区分。如我多次谈到折叠屏这件事所说到的观点:

折叠屏,苹果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想象一下,今天的 iPhone 、iPad、Mac 在芯片上完全统一、软件上互相运行。那么当有一天折叠屏技术成熟之时,iPhone 打开就是 iPad、iPad 打开就是 Mac,听起来很科幻是吧。

但在 2020 年,这件事只剩下硬件的容器。当然,前提是我们到时还需要屏幕这个硬件容器,而从这几年的传闻来看,苹果正在致力于去掉这个容器,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这并不是妄想,而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到处都是这种细节,比如在 Big Sur 系统中,触控栏之间的间隔变大,数值调整变为了滑块,显然是为了适应触摸。

所以为什么 Big Sur 像 iPadOS,因为它大概率就是为了未来的触摸化打基础的,而这个触摸化未来的依托——折叠屏,就是一个合适的载体。

无独有偶,这几天有一个消息在互联网开始传出,「苹果已经开始在测试三星的折叠屏」。我看着下面冷嘲热讽的评论:

再看看我桌子上这一台用饿了么点过外卖的 M1 版本的 Mac,你才意识到其实改变一直在时间维度上悄悄发生,而 M1 版本的 Mac 怎么看都是一个新时间,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维度的起点。


user avatar   hid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6.5 更新 ,来看看用了半年之后M1的MacBook Air的使用情况吧,不管考虑M1还是等未来的M1X或者M2都不容错过

我是11.3的版本,就是传说中8+256的丐版MacBook Air,来看看我的M1的


0️⃣ 软件适配查询

M1的MacBook最新适配情况

只有4.2%的软件不支持适配

具体想查看哪个软件可以看这两个网站

Apple Silicon and Apple M1 app and game compatibility list

适用于苹果芯片了吗?

其他M1芯片回答和文章

建议跟进阅读:

MacBook Air 适合用来做编程开发吗?
你们的M1还好用吗?
M1版本的丐版MacBook Air值得买吗?
搭载M1芯片的MacBook Air值得买吗?
MacBook Air M1 16+512G 还是 MacBook Pro M1 16+256G?


估计有90%的MacBook用户配件都没有买齐呢(doge)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吐血整理)买了MacBook却不知道买什么配件?MacBook配件推荐/选购攻略,我的配件大全分享

M1芯片硬盘读取写入是否翻车呢?7个月跟踪使用,得出结论~

M1使用7个月,实测 M1 MacBook硬盘读取写入量翻车!?每个月读写5TB!(持续更新)


一、电池使用情况

24小时的电源使用情况,中度使用(运行springboot,Navicat ,开着十几个网页),用了六个小时,掉了53的电

最夸张的就是这个图了,我浏览网页了一小时,居然TMD只掉了1%的点,好家伙坏了,让苹果装起来了?

有人说24小时电池使用情况有偏差,对我也这么认为,于是我去看了看过去10天使用情况。

中度使用情况下:六个小时耗电50%,九个小时耗电75%,那充到100%的电,也才能让我用12个小时。。。

苹果发布会,说的是轻度浏览网页播放视频是18个小时,呃呃呃,怎么算,这续航好像有点道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对,于是我找到了年初只浏览网页时候,回答续航的问题。

奥奥,那就对了,还真是18个小时续航,TMD,又让苹果装到了

M1 MacBook 续航能力真有那么强吗?


二、存储情况

虽然我只是256G的存储空间,但用了半年还有110G的剩余,对我来说,写写代码,存点东西,还是工够用

三、下面我就以编程为使用场景,测一测这M1的MacBook到底咋样

1、JDK

ARM版的JDK早就出来了,injdk.cn

Jetbrains 全家桶也都有,写c++,Java,Python,前端的都不用太担心

2、Idea

3、PyCharm

4、CLion

5、宇宙第一IDE vscode

6、必备的sublime

7、数据库可视化软件Navicat

8、docker~

9、测试接口的postman

10、学计网必备 抓包用的wireshark

11、ssh和sftp用的transmit和termius

12、这是空闲时CPU的占用率

13、这是用idea运行一个springboot项目后,CPU的占用率


四、扩展坞烧了主板,修了3000多零件的「好活」

觉得看到这就完了吗,不不不,我要开始整活了。我承认我是个倒霉蛋,不过有我这一个,就还会有下一个:刚买了用了一周的M1的MacBook Air,就烧了主板,换了大几千的零件。

唉,这扩展坞选不对,真的是要人命了。

毕竟搭载M1的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都只有两个C口,两个USB都没有,我TM想用键盘鼠标都不行,必须得去买扩展坞,然后扩展坞买不对,就会烧主板,又要花几千块修电脑……

于是我痛定思痛,网上调查了两周,终于写出了,关于MacBook如何选择扩展坞的回答。

反向谈Mac:凭什么贝尔金扩展坞卖这么贵?MacBook扩展坞必须用贝尔金?看完这篇文章买贝尔金少花100-400块钱

反向人:小白看了秒懂的扩展坞科普选购指南,2021最新最详细笔记本扩展坞(拓展坞)选购指南(59~2498全价位推荐)




  

相关话题

  MacBook Air2020没有u盘插口怎么搞? 
  如何选购MacBook Pro 2021? 
  如何评价「用户不满MacBook Pro蝶式键盘设计,请愿苹果召回产品」? 
  Macbook Pro 用外接显示器时,如何关闭笔记本屏幕,同时开盖使用? 
  苹果 arm 版的 MacBook Pro 为什么没有发布 16 寸的版本? 
  学生适合用 MacBook 还是 Surface? 
  带刘海屏的Macbook Pro 2021 实际上手感受如何? 
  如何评价 2021 年 10 月 19 日 Apple 发布的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 
  M1 max顶配能否战四年? 
  苹果M1 Pro和M1 Max的内存带宽是怎么决定的? 

前一个讨论
曹睿为什么默许司马懿屠杀和迁徙辽东百姓?
下一个讨论
市场监管总局就「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公开征求意见,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会对相关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 2024-11-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